登陆注册
3179700000002

第2章 童年启蒙:少年辛苦终身事(1)

“出生之时,辛亥风云正炽;幼岁体弱,几不得进学,先母订画报启蒙;少年求学辗转,先德州博文中学,后济南齐鲁大学附中,再通州潞河中学……”

在作品《晚晴集》自序中,侯仁之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往事。

1.辛亥革命下的中国时局

侯仁之生于1911年,一个特殊的年份。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可圈可点的大事。

1月25日,中国第一部专门刑法典颁布。

4月27日,广州起义,72名烈士葬身于黄花岗。

5月9日,清廷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激起全国怒潮。

10月10日,武昌打响第一枪,辛亥革命爆发。

12月13日,云南都督蔡锷主张迅速组织中央政府,定国名为“中华民国”。

12月29日,孙中山归国,17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这些具有标志意义的历史事件,构成了当时的中国时局。

而这种风云跌宕的时代背景,就是侯仁之出生的时空土地。

这是一个多难的时代,也是梁启超笔下所谓的“过渡时代”:“故今日中国之现状,实如驾一扁舟,初离海岸线,而放于中流,即俗语所谓两头不到岸之时也。

第一章童年启蒙:少年辛苦终身事语其大者,则人民既愤独夫民贼愚民专制之政,而未能组织新政体以代之,是政治上之过渡时代也;士子既鄙考据词章庸恶陋劣之学,而未能开辟新学界以代之,是学问上之过渡时代也;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风俗上过渡时代也。

语其小者,则例案已烧矣,而无新法典;科举议变矣,而无新教育;元凶处刑矣,而无新人才;北京残破矣,而无新都城。”

时势造英雄,这是一个造就英雄的年代。

2.山东河北的故乡风情

侯仁之,祖籍为原山东恩县庞庄,1911年12月6日生于河北省枣强县肖张镇。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对其属地人民的影响,也是千差万别。

今天看来,原山东恩县庞庄,是一个深受教会影响的地方。

比如,美国公理会1810年成立,开始为联合宗派,后成为公理宗。1828年对华传教。

1867年,山东德州第七屯的八卦教徒吴长泰为逃避官府缉捕来到天津,在公理会教堂听布道后邀请公理会传教士山嘉立到德州传教,此后该会每年都有传教士从天津来此布道。

1872年,恩县庞庄人侯圣清到天津教堂听道受洗。1877年山东大旱,侯圣清请传教士来山东赈灾。山嘉立、博恒理、明恩溥等传教士先后到恩县,利用赈荒机会扩大教会影响,在庞庄建立起第一个教会。

1882年在恩县史家堂建第一所小学,后迁至庞庄,1898年发展成为中学,1907年正式命名为崇正学馆,为4年制中学,附设高小。1893年,女传教士博美瑞办女子寄宿学校,以解放缠足为入学条件,后定名为培贞阁。

1912年,由于恩县庞庄易受黄河水患,连年受灾,该会从庞庄迁往德州,1915年在德州城东南三育村建成教会中心。崇正学馆迁德州后改名为博文中学,而侯仁之正就读于此。

这种教会色彩浓厚的环境,对侯仁之的母亲影响很大,而这又直接影响了侯仁之的性格。

而侯仁之的出生地河北枣强县肖张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十余公里,曾是著名作家李晓明长篇小说《平原枪声》的发生地。

3.启蒙教育自母亲开始

著名散文家卞毓方曾在《天津日报》撰文写《侯仁之:体弱多病,母爱无涯》,来纪念侯仁之的母亲刘毓兰。

他认为,侯仁之的童年,一半阴郁,一半阳光,阴郁来自他的疾病,阳光来自他的母亲。《圣经·旧约》有言:“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疾病是侯仁之人生的第一堂课,母亲最终帮他跨越前进的障碍。母亲是儿童的上帝,母亲是帮助儿童驶向生活激流的舵。

初中毕业后,母亲不幸病逝,而侯仁之对母亲的教诲铭记终生。

最新科学研究证明,母亲的素养和作为,直接影响孩子的资质。

侯仁之幼时身体孱弱,也没大病,就是弱不禁风,碰一碰就倒的样子,难以坚持正常上学,总是读一阵,休学一阵,这对他是很大的打击。尤其复学之后,照例要留一级,对于幼小的心灵,更是雪上加霜。

这个时候,母亲的作用就充分显示出来了。

母亲鼓励侯仁之,人生在世,经历这灾那难,是很寻常的,生病不要紧,你年轻,生命力强,经过治疗、休养,很快就会痊愈。

又说,人生是一场长跑,一时的快慢无关紧要,关键是后劲。

为了使侯仁之病中的心灵得到优质的滋养,母亲为他订阅了多种外埠的画报,这在小小县城,是很奢侈的事。

侯仁之的读物别开生面,是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图画。侯仁之从画报了解人生、世界,他苍白的童年也因之变得五彩斑斓,多姿多态。母亲信教,经常拿《圣经·旧约》中的小故事,启迪侯仁之的心智,务使他在疗养中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坦然微笑地拥抱生活。

童年和少年时代,侯仁之在母亲的细心爱护和独出心裁的教育下,养成喜爱读书、爱惜书籍和勤俭劳动的习惯。

母亲生育侯仁之时已年近四十,这是侯家的第一个孩子,父母喜出望外,给他取名光临,学名仁之。

两年后弟弟出生,取名重临,学名硕之。

母亲着力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和劳动习惯,兄弟俩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要求他们动手洗一些小件的衣服。母亲还让他们在院子里开出一块菜地,种瓜植豆,两个人各管几畦。院子里有两条甬道,母亲要求他俩各扫一条,看谁扫得又快又干净。母亲把两条甬道命名为“津浦路”、“京汉路”——这是当时中国最有名的两条铁路,有了这么个象征性的名字,哥儿俩觉得自己像个小火车头,扫得更加带劲。

侯仁之的母亲是伟大的,同样是扫地,她只是给甬道一个新的命名,就使枯燥的劳动变成了浪漫的进军,耳旁交织着风声、车轮声、汽笛声,以及发自内心的“加油”。

卞毓方深情地写到:“这只是一个细节,一个打时光的指缝偶然漏出的金色细节,一滴水看太阳,借此我们可以充分领略侯母的教育风范。把道路扫干净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我甚至觉得,侯仁之后来迷恋历史,继而又迷恋上历史地理,这种兴趣与倾向,早在他与弟弟争扫甬道时就已埋下了种子。”

4.终身难忘的弟弟侯硕之

侯仁之和弟弟侯硕之,兄弟二人一直感情深厚。不幸的是,侯硕之英年早逝,在去西北的路上遭遇土匪,不幸被害了。

据著名学者金克木回忆,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国天文学家秦斯的一本新书传到中国。这书用通俗文笔描述天象又解释宇宙膨胀学说。

当时,不约而同地有三个人翻译。

一是南京天文台的人,译出书名是《闲话星空》,商务印书馆先出版。

一是侯硕之,当时为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学生,译出书名是《宇宙之大》,开明书店接着出版。

第三个是金克木,照原书名译作《流转的星辰》。

金克木的朋友沈元骥知道了这件事以后说:“两个译者都是我的朋友,你们也作个谈天文的朋友吧,我来介绍。”

那年暑假刚开始,金克木就收到侯硕之来信,约他去清华观星谈天。

在清华宿舍的一间楼房里,金克木告诉侯硕之,自己没学过数学物理。

侯硕之笑了,说:“我现在学工程,在高中可是学文科的。仁之学的是理科。考大学时我们两人颠倒过来了。他进燕京历史系,我进清华电机系,你猜我入学考试高级数学得几分?两分。”

“考大学时我想,得学点实用的东西。中国将来不管怎么样都需要发展电力工业。没有电,什么都谈不到。只要不亡国,就要有电。没有电,迟早还会亡国。不管清华电机系有多难考,我也要进。进时赶了一下没学过的数学,考试居然得了两分。这也许是看我答卷用英文的面子。”

谈到为什么喜欢天文?

侯硕之说,“我进工科,还是喜欢文科,理科中的文科就是天文。”

他们谈着话,黄昏已到,侯硕之拉金克木下楼,介绍清华园几处“名胜”,终于到了一座塔形建筑边。他说:“这是气象台,算它是天文台吧。上去在天文台观天象吧。你看,那颗明星出现了,是木星。金星此刻不在太阳这一边。”

他们就这样,坐在地上,在灿烂的北天星空下,谈南天的星座,盼望有一天能见到光辉的北落师门星和南极老人星。

金克木回忆说,“那一夜,我们谈天说地讲电力,把莎士比亚诗句连上宇宙膨胀、相对论,谈中国和世界,宇宙和人生,文学和科学,梦想和现实,希望和失望,他不掩饰自己的抱负和缺憾。我的倾听表明我的佩服。”

后来,金克木在昆明再次见到侯硕之时,他已经毕业,在一个什么机关里工作了。

那正是欧战爆发后不久。

“他完全失去了在清华园时的兴高采烈的气概,一副严肃而有点黯淡的面容使我很吃惊。他说,天文不谈了。在西南开发水电也没什么指望了,不知怎么才能为抗战出点力。我只觉得他和先前那位大学生真是判若两人了。”金克木的回忆中不无感伤。

他把侯硕之称为“人世流星”。

5.少时勤奋成一生财富

侯仁之少时体弱,但也因此养成了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的习惯。

在传记作者陈光中的记载中,侯仁之中学时代就已经是个活跃的学生。

当时,他就读于博文中学。学校各方面条件较好,尤其是学生的体育活动搞的有声有色。每个班都有篮球队,经常举行篮球比赛。

侯仁之很羡慕,曾壮胆去找篮球队长,申请加入球队。但他那时身材矮小,瘦弱,与其他队员的身材不成比例,几次报名参加,都被排除在外。

一赌气,侯仁之决定自己练习跑步。

每天下午课后,他就围绕着操场一圈一圈跑,坚持跑了一个冬天,从不间断。

转年春天,学校要举行运动会,班里同学找到他,让他参加1500米长跑。

侯仁之感到有点意外:“我怎么会长跑?从来没有参加过。”

大家都说,你当然可以,冬天在操场上天天练习,肯定没问题。

结果,运动会上,发令枪一响,侯仁之拼命前冲,在跑道拐弯时,他发现身边一个人都没有,原来,他已把其他人远远地甩在后面。

1931年,侯仁之在原河北通县潞河中学(现属北京通州区)秋季运动会上获得1500米赛跑第一名,从这时起,侯仁之的身体开始逐渐好起来。

6.潞河中学的人格教育

1931年秋天,尚未满20岁的侯仁之步入了潞河中学的大门。

而当时,潞河中学刚迎来他的第一位华人校长——陈昌佑。

陈昌佑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上任伊始,就对学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顿。首先改变的是学校的学制,以前是四年制,陈昌佑改为“三三制”,就是初中高中均为三年,这是一个完整中学的教育框架。

而陈昌佑最大的改革,就是取消了传统的宗教课——尽管这是一所教会学校。

因为陈昌佑认为,一所学校培养的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在思想上便不应对学生有任何强制和束缚。

他积极推行的是“循序善诱、三育全备”的“人格教育”。

所谓“三育”,是指智育、德育和体育。

他为学生确定的发展方向是“爱祖国,倡勤劳,尚简朴,重道德”。

一句话,陈昌佑对学生的期待是,每一个人都能在各个方面取得全面发展,以高尚的人格,卓越的学识,健壮的体魄走向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由于潞河中学是教会学校,特色之一就是比较注重外语教学,许多课程都是使用英文教授的,同时,国文课也得到相当的重视。

而在教学方法上,国文课与人生、思想、兴趣、欣赏能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能有深刻的理解。

潞河中学为纪念侯仁之1931—1932年在此就读,特将学校的一座新楼命名为“仁之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常规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外,潞河中学还设置了许多特殊科目。

比如,学校周边都是农村,为了适应和发挥这一特点,学校专门开设了园艺课,并在校园内建立了养蜂场和苗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养蜂、养鸡、园艺以及果树的栽培、嫁接、剪枝等。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到泰山、曲阜等地游览,以开阔视野。

再如,学校会安排学生到天津的碱厂、盐场参观,甚至去医院、监狱去做调查,借此加强对社会的深入了解。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和氛围中,侯仁之度过了他的中学时光。第二章负笈燕园:转益多师是吾师

莫泊桑曾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之处就是那几步。

这句话放在侯仁之身上,或许更为贴切。

对他来说,选择燕京大学,并贯穿一生地去研究历史地理学,去研究北京,并非偶然,早在少年时代他就在心中埋下了兴趣的种子。

而对这粒种子的培育、施肥和灌溉,则与燕京大学,以及燕大的几位老师密不可分,这些老师在今天看来都是一时学术翘楚,最终让侯仁之也成为了这所大学的老师。

同类推荐
  • 宗族史话(中国史话·社会风俗系列)

    宗族史话(中国史话·社会风俗系列)

    宗族是个古老的社会组织,至今仍能看到它的活动踪影。宗族为什么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跌宕起伏而绵延不绝?今天的宗族和古代的宗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色?本书注重学术性与通俗性的结合,试图以简练的笔法和典型的事例,概括地展示宗族丰富多彩的历史,宗族又贵族化到民中华的组织延边,宗族的古老传统以及多变的适应性特点。书中内容涉及祖先崇拜与宗族的祭祖、宗族的形态与结构、宗族的教化和族人的生活、宗族与地方社会等诸多方面。
  • 人格大师:康德

    人格大师:康德

    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人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陆小曼新传:一句诺言,一生一场恋

    陆小曼新传:一句诺言,一生一场恋

    她是一代才女,在与王赓、徐志摩和翁瑞午的情爱纠葛中,在繁华奢靡歌舞升平的舞台上,她用生命进行着绝艳的演出。也许是上苍的眷顾,陆小曼不仅生得倾国倾城,还多才多艺。用现代的的眼光看陆小曼,她是一个极具勇气、毫不伪饰、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真女子,而绝不是什么“祸水”。她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她谙昆曲,也能演皮黄,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她长于油画,还会弹钢琴,被胡适誉为“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 孔子:一个小老百姓坎坷的人生奋斗史

    孔子:一个小老百姓坎坷的人生奋斗史

    真实地展示了孔子所生活的时代,客观地讲叙了孔子生活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如实地记录了孔子落魄的出身、艰辛的起步、壮志未酬地做官、满怀希望地教学与整编典籍,深刻地揭示了孔子一生追求的王道理想及无法实现的原因和遗憾,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人品和达不到目的一直坚持到死的惊人毅力,还原了一个真实生动、充满情趣、感人至深的孔子。
  •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中国历代才女见于史籍的记载少的可怜,南朝钟嵘的《诗品》,评价了从汉朝到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其中女诗人只有四人,不到总比数的百分之四,而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三十卷,入选的女作家作品,只有班昭和班婕妤各一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悬殊,在文学辞赋上,女子真的比不上男子吗?当然不是。因为在封建统治的思想下,女子无才便是德。本书辑录从春秋时期到清代较为重要和著名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女书画家等。让读者在品味她们的故事以及她们的诗文、书画中悠然神往,想象一下才女们“蕙心纨质美韶许,玉貌绛唇淇水花”的风韵,感受那些从发黄的纸堆中走出来的“惊才绝艳”,品读风流文采的红袖馨香。"
热门推荐
  • 精灵之超能聊天群

    精灵之超能聊天群

    在得到一只巨萌的宝可梦后张球有些怀疑人生属性未知,技能未知,就连这个世界也充满了未知等等,聊天群里的动漫大佬们又是怎么回事,有没有人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卖萌文,日常搞笑聊天文,神奇宝贝热血对战文and一点系统超能力文)
  • 厉少绝宠:呆萌小妻碗里来

    厉少绝宠:呆萌小妻碗里来

    “爵爷,他们欺负我,把人家手都打伤了”苏暖暖伸出刚刚用拳头打倒一个大汉而有些微微发红的小手……而被苏暖暖打倒躺在地上不断呻吟的众人欲哭无泪:到底谁欺负谁啊?厉爵庭抬起苏暖暖的白嫩有些泛红手十分认真的看了一会道:“嗯~这伤挺严重的,一会让家里医生拍个片,看看骨头有没有问题。”四周的人:“……”爵爷,您眼睛还好嘛?“下次这种重活不要自己动手,等我来……”
  • 莫名喜欢你呀

    莫名喜欢你呀

    叶璇是一名实习记者,只有拿到陆影帝陆江河的专访即可转正,因为某些原因,某影帝认识了她,后来两人相恋……
  • 佛教正能量:中观大师论文集

    佛教正能量:中观大师论文集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 夭夭桃花缘

    夭夭桃花缘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与归,宜其室家。”桃夭夭乃是天界的姻缘神,但……她却忘记了成为神的时候在凡间生活过的日子,忘记了那个对她很重要的人——“茶布衣”。茶布衣的前世是桃夭夭在凡间收的徒弟,遇到了桃夭夭并且被收为徒,至此故事才刚刚开始……
  •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一经问世,便被世人争相传诵,在此后的一千五百多年时间里,推崇它的文人学士层出 不穷。《世说新语》颇似当今的微型小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是中国小说的雏形,也是魏晋风度的 审美产物。喜爱中国文学的读者,尤其是对艺术和美倾心关注的人,不读此书可谓遗憾终生。
  • 空清欢

    空清欢

    这是本人的练笔之作,也是我的第一本书,我不知道怎么写简介,这大概就是以一个女配的视角去写一个女配的故事。
  • 西游诠传

    西游诠传

    《西游诠传》改编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故事讲的是东胜神州傲来国孙悟空出世和众妖王大闹天宫。后保唐僧西取经...
  • 生活中的关系学:中国式人情隐规则

    生活中的关系学:中国式人情隐规则

    关系学,纵另一方面脱,就是如何做人的学问。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叮嘱,先做人后做事。否会做人的人,就否会又大事可作。做事是一种技巧,做人则是一种德性,然尔,技巧易学,德性难修。学技巧靠的是聪明,学德性则靠的是悟性。《生活中的关系学》告诉你的就是做人的德性已及处逝的诀窍,谓你编制一张高智能的关系网。
  • 从吃龙肉说起

    从吃龙肉说起

    穿越到巨龙肆虐的世界。吃了一口龙肉,武力值+200,恭喜进阶白银龙斗士,获得移动加速技能……李享知道,自己就要无敌了。轻松搞笑无敌文,欢迎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