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0000000004

第4章 投身抗战(1)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国难当头,举国抗战。血气方刚的王朝闻自然也不甘落后,他利用自己的专长积极开展抗日救国运动。起初,王朝闻只是在一些进步青年的带领下,在杭州的湖墅一带画抗日壁画。后来,随着抗战的深入,王朝闻有时也会跑到杭州的一些周边地区,诸如诸暨、桐庐、萧山等县镇画壁画以宣传抗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王朝闻的抗战热情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杭州地区似乎已经满足不了他的创作“胃口”,热情高昂的他走出杭州,带着一大帮志同道合的伙伴,来到宁波、绍兴、余姚等地进行宣传效果更好的广场展览。王朝闻曾经回忆道:“在艺专的图书馆曾经见过一套法国出版的宣传画,其中有几张表现的题材是工人集会。画家着重描绘人物的情感状态,手法简练而有明显的情绪特征。我将这些绘画介绍给罗工柳等进步同学,后来在延安时还见到罗对这些绘画拍摄的照片。”由此,我们不难想见王朝闻所创作的抗日宣传画上的人物是多么的栩栩如生,尤其是中国人民和日本鬼子这两类正反人物的情绪特征的对比自然是泾渭分明。在抗战中提升绘画技术,在学习中积极宣传抗日,在特殊的环境下,王朝闻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绘画技艺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1937年11月,随着淞沪会战的失利,杭州艺专不得已向西撤离。王朝闻本打算与学校共进退,但临时又改变了主意,决定脱离学校。而正是这个不经意的举动,让他遇到了生平的又一个贵人——艾青。事情还要追溯到艾青在萧山火车站偶遇王朝闻。当时,艾青刚刚从监狱获释,看见穿着校服的王朝闻,便认出他是艺专的同学。他听王朝闻说在参加抗日的一些活动,便道:“刘保罗刚刚出狱,他在浙江省抗敌后援会的机构下面组织了一个流动剧团,正在招兵买马,你现在正好可以去投靠。”艾青当时正急着乘火车赶往桂林,并没有来得及跟王朝闻细细交代,就挥一挥手,各奔东西了。但他的寥寥数语改变了王朝闻的人生轨迹。

流动剧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全称是浙江省抗敌后援会流动剧团,参加该剧团也就意味着王朝闻毅然决然放弃了未完成的学业,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时代浪潮之中。就在这一年的冬天,王朝闻在邵荃麟和史风的介绍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这一天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成为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这一天,王朝闻激动无比,因为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即将以一名革命文艺战士的身份开始新的事业;这一天,他有了精神的寄托,有了照亮前程的导航灯,有了开拓进取的战斗力;这一天,他辗转反侧,彻夜无眠。

1938年1月,流动剧团在丽水经过短暂的集训,便兵分两路开始了宣传工作。受中共浙江省临时工委的委派,王朝闻跟随大部队来到浙江省龙泉县开展地方工作。王朝闻在县民众教育馆担任馆员,还兼任保安队的政训员。他的工作重心是群众宣传,提着颜料桶到处画壁画、写标语。在创作抗日壁画的过程中,王朝闻紧密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生活疾苦,体验群众的日常生活,在与群众的交流闲谈中,王朝闻受益匪浅,不仅收获了抗日壁画的创作素材,同时也为自己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普通的人民群众为王朝闻的宣传工作提供了基础素材,而他的政治信仰则为他的创作思想指明了方向。邵荃麟常常和王朝闻探讨美术创作,这位良师益友对王朝闻精神世界的丰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一次,邵荃麟不经意向王朝闻提起,说他看过一幅外国绘画,虽然画面上仅仅只画了一双破皮鞋,但是观看的人一看便领悟了画中所蕴藏的意境,因为从一只鞋的处境便可推断出该鞋主人的生活处境。这细节刻画和间接描绘所表现出来的画面震撼力与王朝闻一贯倡导的抗日壁画风格可谓不谋而合,对他的启发不小。后来,王朝闻不免感慨道:不论多么富于表现力的生活细节,在大型作品中始终居于从属性的地位。但是,不论多么巨大的作品,倘若它缺乏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细节,便不能给观赏者造成精神上的巨大影响。可见,细节决定成败,王朝闻是在抗日工作中明白了这个艺术的真谛。

在浙江流动剧团工作期间,王朝闻还创作了几套连环画,主题自然主要围绕抗战展开,其中一套名叫《姆妈》,主要描写了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觉醒之后奋起抗战的过程。总共31幅的连环画,紧凑并连贯地表现了这位妇女在日寇逼迫下的无奈、清醒之后的觉醒、投入抗战之后的坚定等画面,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另外一套《刘兰亭上吊》所表现的主题是做汉奸只有死路一条,而《李有富当兵》则描述了一个农民参军的故事……王朝闻总是试图用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来唤起全社会民众的抗日雄心。在离开龙泉之前,王朝闻创作了一套全新的抗日连环画《小黑子》,反响热烈。故事的主要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游击队长的儿子小黑子,因为经受不住侵略军的诱惑,仅仅一块怀表,就让他说出了游击队的行进路线。这样一来,游击队行踪曝光,损失惨重。后来游击队长知道此事之后,大义灭亲,亲手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就地正法。对于这个大义灭亲的结局,王朝闻曾与邵荃麟发生过争论。因为塑造人物的时候,王朝闻将小黑子的年龄限定在了10岁。他从人道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小黑子毕竟只有10岁,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价值判断能力,应该以教育为主,而不是简单地施以极刑,不过最终王朝闻还是选择了妥协。不过,理性的思维毕竟让他的连环画作品在幼稚和急就中增添了几分理趣。

1938年8月,党组织派王朝闻到长沙去找黄粲,希望他向政治部三厅的田汉同志了解关于联系组织抗敌剧团工作进展的事宜。但是当时正值武汉会战,兵荒马乱,音讯全无,等待毫无结果。这时,王朝闻又碰到了在浙江流动剧团认识的刘保罗。刘保罗告诉王朝闻,武汉的局势十分动荡,大家伙都忙着撤离,根本没时间理会你们说的事情。王朝闻觉得有理,但又心有不甘。刘保罗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便说:“抗战剧团的事情一时半会儿是解决不了了,暂且也搁置一下吧。倒不如跟我到大别山前线去,你到那里照样可以发光发热呀!”在刘保罗的竭力力劝说之下,王朝闻便跟随他去了第五战区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八军廖磊部的战地服务队。战地服务队,顾名思义为抗战服务。主要的任务便是抗日宣传,尤其在战时,还要动员群众支援前线。

因为日军时常进山侵扰,服务队便自觉地为村民站岗放哨。战地服务队尽管战斗力一般,但是排查敌人的“实力”却不得不叫人刮目相看。有一次,一位卖灯草的小贩进村卖灯草,战地服务队的队员怀疑他是汉奸探子,不由分说便将他抓起来送到了国民党师部,而怀疑他的理由听起来也十分可笑,居然是因为他的帽子里面糊着敌伪的报纸。这个小贩不明不白被吊起来,严刑拷打了三天三夜。不是不招供,实在是无供可招。王朝闻仔细地观察了这个小贩的一举一动,判定他的表现不像是汉奸。再加上就凭那张所谓的敌伪报纸而草率地下结论,结论也自然是站不住脚的。因此,在一天夜里,他约了另外一位有着同样看法的队员前往一位李姓国民党参谋长的寝室反映情况,报告不宜再对那位小贩施以暴行,而应该尽快将他释放。当时房间里还有另外一个副师长正躺在蚊帐里吸食鸦片,可能是正吸到兴头上吧,抬起头便是一顿急风暴雨式的怒吼:“捉鬼的是你们,放鬼的也是你们。你们吃饱了没事情干啊!到底想干什么?”两人无功而返。王朝闻从此对所谓的友军另眼相看,那粗鲁的吼叫打消了他为民请愿的念想。

随着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国共关系也随之产生了微妙的变化。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蒋介石提出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于是国共关系急转直下,战地服务队的活动越来越多地受到限制。无比气愤和异常失望的王朝闻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家书(上)

    曾国藩家书(上)

    《曾国藩家书》以清光绪三年的《曾文正公全集》为底本,从一千余万字的“全集”中选取了173篇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最能体现曾国藩思想精髓的“家书”,按时间顺序分为:养心之道、自勉之道、成事之道、为学之道、交往之道、理财之道、为政之道、养生之道共八个方面。
  •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

    精选了爱因斯坦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爱因斯坦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黑脸汉武帝

    刘彻出生于帝王之家,小小年纪就面临着生存之战。他的母后王娡是后宫争夺战的主力。很快,这场“一姐”之战就演变成了太子之争。历经了一波三折的数轮对决,刘彻终于登上了太子宝座。继位后,他雄心勃勃,先是发起前所未有的“思想革命”,把儒家学说作为维护统治的理论根基;随后又发动“武力革命”,使大汉帝国走上了“虽远必诛”的漫漫征程。然而,随着“绝代双骄”李广利和李陵的先后兵败、投降匈奴,刘彻的称霸梦彻底破灭。“巫蛊之祸”又引发了太子争夺战,刘彻手下的良臣名将纷纷卷入其中……
  •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未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洋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中国古代宦官传

    中国古代宦官传

    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则全为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宫中专用宦官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制度。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有产物。历史上多次发生宦官专权、干预朝政,对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宦官传》本书讲述了“秦朝宦官赵高、东汉宦官张让、唐代宦官李辅国”等等一些宦官的故事。
热门推荐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我的毛发能穿越

    我的毛发能穿越

    被毛上了身怎么办,在线等,特别急。等等…不要慌,这毛好像没有恶意!!!!(?▽`)ノ?
  • 搞定冷血未婚夫

    搞定冷血未婚夫

    你终于出现了,在我还没有癫狂的时候。那一年,她与他擦肩而过……那一年,她成为他的未婚妻……那一年,她与他天各一方……那一年,她与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你在,我在,请来我怀里,或者,我住进你的心里……柳絮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多么长情的人,除了对安乐……等了七年,再等五年,他的前半段人生,都在等安乐,有人为他值得吗?他不说话……在见到安乐的时候,柳絮觉得值得,什么都值得……
  • 南瑶

    南瑶

    天塌下来有南瑶作死的骂着,地陷下去也有南瑶悠哉乎的坐着,可以说没有什么是她怕的。哼哼,好吧,还是有点怕某个从徒弟突然变成师父的某人吧……(心虚~)“喂!懂不懂得尊师重道啊?”某女插着腰,她刚才在晒日光浴,实则偷懒睡觉,被某人抱起放地上,那人自己躺上去睡觉了。说不火大是假的。“呵呵,现在我是你师父。”某男幽乎地飘来一句,让某女犹如吃了苦瓜一般,滋味只有自己懂得。“你!好女不跟男斗!”……
  • 海浪(译文经典)

    海浪(译文经典)

    《海浪》是伍尔夫创作力达到鼎盛时期的作品,出版于1931年。这部高度诗意化、抽象化、程式化的实验作品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故事,倒更像是一部由九个乐章构建而成的音乐作品:每个引子都是一篇精致的散文诗,以太阳和海浪的涨落与变迁对应生命的兴衰沉浮;跟在每段引子后面的是六个没有姓氏的、高度形式化的人物在各自相应人生阶段——从儿童时代、学生时代、青春时代、中年时代直到老年时代的瞬间内心独白。引子与正文互相映射,为读者的感官开辟前所未有的、细致入微的通道,最大限度地接近生命、时间、意识以及感觉的实质。这是一部在现代文学和殿堂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作品,时至今日,仍以其精美绝伦的文本结构和诗意盎然的笔调激荡着我们的灵魂。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盗贼王座

    盗贼王座

    我是一名盗贼。在这个宗门林立,世家繁杂的世界里,他们珍藏着的珍宝、丹药、高级战技,无一不被我视为囊中之物。质疑我的实力?愚弄我是废物?一个冷血技能,就是100%的暴击效果,这可是双倍的伤害。一个潜行让我来去无踪影,让你对我毫无所觉。天才?妖孽?全都是我的垫脚石!
  • 新哥感悟

    新哥感悟

    本书是本人日常的所思所悟,有感而发。有时间将自己的感悟记下来,岁月会见证的。时光流逝得真快,我们都应该珍惜时光。好好利用自己业余闲暇的时光,记录岁月的符号。
  • 欺婚厚爱

    欺婚厚爱

    “我现在宣布,新郎和新娘成为合法夫妻,现在新郎可以亲吻新娘了。”礼堂上,牧师微笑的看着眼前的一对新人,郎才女貌。新郎靠近新娘,在耳边低声开口:“一个KISS,开价十万。”新娘顿时双眼放光,勾过新郎的脖子就扑了上去。“老婆大人,就寝了。”某男冲着书房忙碌的小女人大喊。“今晚请睡书房。”小女人坚定不移。“难道你不想要十万了?”某男诱惑,“一晚十万哟。”某女伸出手来:“请付现,概不赊账。”拿出计算器噼里啪啦的敲了起来,嘴里还念念有词:“之前的还没付清,请一次付清吧,霍先生,欠账对您的声誉不好。”某男已经无语凝咽了。楚嘉洺,女,生平最大爱好就是喜欢钱,遇到富家大少霍景容,被他描绘的金库蓝图所诱惑,包袱款款嫁入霍家,谁知霍景容却是一只铁公鸡,意识到自己被骗婚,楚嘉洺决定要讨回自己应有的财产。霍景容,男,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挣很多很多钱给家里的小女人花。
  • 向红军学习

    向红军学习

    本书以生动的文字、翔实的史料,真实地记述了红军长征的全过程,体现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与艰苦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豪迈精神。它不仅是一部出色的纪实作品,也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