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1400000019

第19章 戏曲伴生(1)

1. 戏迷生活

京剧在朱家溍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朱家溍每天上班之前,都要去景山锻炼身体,兼吊嗓,然后再骑车穿小胡同去故宫。朱家溍的京昆兼擅且不说,更是昆乱不挡,尤擅杨派武生和老生。

在童年,朱家溍的祖母看听戏,每次听戏都爱带着他去。朱家溍回忆自己八岁以前听的戏不太记得,八岁以后差不多都还记忆犹新。当时东安市场有三个戏园子,他最常去的是吉祥茶园。此外,还有丹桂茶园和中华舞台。前门外的广河楼、广德楼、三庆茶园、庆乐茶园、同乐茶园、文明茶园,第一舞台,崇文门外的广兴茶园,这几处当然也去过,但不及东安市场去的多。朱家溍八九岁以后又有几处新的戏园,是香场的新明达戏园、珠市口的开明戏院、东华门的真光剧场。当时朱家溍的父母也喜欢听戏,但没有祖母那样经常去。当时戏班很多,大家欣赏的范围也相当广,不过最常听的还是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家里办喜事、过寿都会邀请这些名演员到家唱堂会戏。这时候朱家溍听戏的爱好渐渐变成学习戏曲。

朱家溍回忆,因为听戏时学的东西比较多,所以他学戏的过程比较快。朱家溍学武戏的老师有范福泰先生、迟月亭先生、于冷华先生、侯海林先生、钱宝森先生等,学老生戏的老师有陈少武先生,方宝全先生等,学西昆的老师有溥西园先生、曹心泉先生等。

13岁,朱家溍首次登台演《乾元山》,扮哪吒,朱桂芳先生演石矶娘娘,这出戏只演出一次,深得杨小楼赞许。1927年,朱家溍先祖母七十岁寿日,家里唱戏,是杨小楼的《夜奔》,梅兰芳的《醉酒》,余叔岩的《骂曹》,陈德霖的《三击掌》,尚和玉的《四平山》,程继先的《连升店》,斌庆社班底,万春的《两将军》,刘宗杨的《长坂坡》,朱家溍和万春、刘宗杨三人在这一天订交成为好朋友。那年万春十七岁,宗杨十五岁,朱家溍十四岁,都是小孩。

朱家溍对杨小楼的武生戏有过深入的研究和揣摩。据说有一次,杨小楼曾指着台上正在表演的朱家溍对自己的几个徒弟说:“朱家四哥儿的坯子比你几个都强!”朱家溍虽然没能得其亲授,却受益于给杨配戏的钱宝森、迟月亭,和杨的女婿刘砚芳、外孙刘宗杨;老生戏则得到过杨宝忠、王少楼、陈少武的指点。对于行外人来说,能够与这样众多的戏曲名家切磋研讨的,据说仅有朱家溍与刘曾复。

故宫活字典朱家传第九章戏曲伴生朱家溍后来回忆自己学戏的心得,更多的还是来自余叔岩先生。当时他学老生的老师是陈少五先生。在他变声以后,他想学余叔岩的唱念,但是又不能向老师提出,这样会引起先生的不愉快。他另外向迟月亭先生学武戏,很多人都认为朱家溍向迟先生学杨派戏,其实他很多杨派戏是向刘宗杨先生学的。虽然这些先生都有自己的拿手戏,若是向他们求教其他先生的戏,是万不可以的,所以只能自己琢磨余叔岩的念字、气口和发音等。

当时听余叔岩的戏的机会不多,平时只能反复经常听余叔岩的唱片,这就像在吊嗓子的人面前听唱一样,不同的字,不同的工尺,不同层次的发声,在转折的地方用不同的音调。朱家溍拿听唱片为临帖,同时还爱看余门弟子杨宝忠、王少楼和一位票友下海的余派老生祝萨亭的戏。朱家溍向杨宝忠大哥认真学了《状元谱》和《骂曹》。王少楼比朱家溍大几岁,朱家溍常听他的戏,他是梅兰芳先生的内侄。朱家溍在梅家和他成了朋友,每次见面必谈学余的体会,使他受益不少,朱家溍曾向他学过一出《坐楼杀惜》。祝萨亭原是古玩铺的少掌柜,他的扮相和嗓音确有几分像余叔岩,有“假余叔岩”之称。后来他不唱戏,又回到古玩行。有一次因古玩商人朋友介绍,祝萨亭想和朱家溍合作演戏,可惜临演前朱家溍伤了脚,但从此两人成为朋友。后来合演一次《连营寨》,朱家溍向他学了《八大锤》的王佐、《连营寨》的刘备。在学余叔岩的七八年里,凡是余叔岩演过的戏都听个遍,朱家溍自己也用了功,后来着力学杨派武生念白,使得嗓音变化很大,这样就把老生的嗓子彻底完了,朱家溍只得渐渐淡薄了对余叔岩表演艺术的研究。

就是在朱家溍结婚前一年,那一天,他的未婚妻在台下看戏,坐在她身边的人都听见她对朱家溍的评价。她说:“朱四德‘扫花’演得真好。”没多久,她说的话传到朱家溍耳朵边,大概对他们两人的婚姻有些促成作用,因此他自己也对这次堂会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年,他就结婚了,从此听戏,朱家溍还有了个伴。有一次,朱家溍的十姨五十岁双寿,在家里唱堂会,朱家溍和妻子合演一出《得意缘》。朱家溍还加演了一出《骆马湖》,他的姨父李四爷演樵夫和酒保。

大学里,朱家溍发现自己尊敬的老师很喜欢谈戏,常常是谈不了多久就把话转到杨小楼,有时还大声学杨小楼的念白。老师对杨小楼的表演艺术已经从欣赏到了崇敬的程度,顾随先生曾说:“杜工部是诗圣,杨小楼可称是戏圣。”辅仁大学成立课余的组织“辅大国剧社”,有一次朱家溍主演的《长坂坡》里的赵子龙,是学杨小楼的。顾随先生看过之后认为不错。后来在《镇潭州》朱家溍演岳飞,一次《落马湖》,朱家溍演黄天霸,还有两次和名演员合作,另一出勾脸的戏《拿高登》。没想到老师看过之后说:“好!有杨小楼的神韵。”朱家溍听了老师的夸奖,很高兴,因为他作诗填词都没获得老师那么肯定的表扬,不过是“不露怯,不俗,很像样,不错”这类评语,可没那么干脆的“好”字。

朱家溍最初只是国剧社里的成员,后来成为社长,剧社在学校大礼堂演出,不收场租,售票的收入除去场面开销和戏箱,全部交给教会办理慈善事业。这几年他演的戏比较多,其中武戏比较多,尤其以演赵云的次数较多,所以得了个外号,叫“四将军”。

在粮食部工作的时候,朱家溍演了个短打武戏《花蝴蝶》。这个花蝴蝶要翻很多跟头,还要拧两圈旋子。花蝴蝶在这一场要改穿一种上衣,名叫“露肚”。台下观众中有一位画家叫胡守一,非常欣赏这个花蝴蝶的扮相,戏还没演完,他就跑到后台等着朱家溍,说希望朱家溍坚持半小时,先不要卸妆,于是当场给他画了一幅花蝴蝶的剧装像。

进了故宫工作,早年故宫在神武门城楼上开辟剧场,由故宫博物院中的同仁来演戏。原来故宫博物院在易培基院长时代,有一个业余戏曲爱好者们的组织,名为“国剧同乐会”,每周聚会两次,地点在北上门的西连房。生旦净丑各行角色俱全,备有全份的乐器,成堂的桌围、椅披。当时还保留着旧习惯,清音桌的唱法是人在桌子的三面坐在椅子上唱,桌的前面挂着大红绣花桌围,桌上正面摆一座小屏风,左右一对琉璃灯。屏风虽小,而唱的人都在屏风后面,不面对观众。这是抗战前的事情,朱家溍未进故宫,但是因为父亲的缘故也有所耳闻。抗战胜利后,朱家溍回到北平故宫,在古物馆工作。纪中锐、杨宗荣等欢迎朱家溍加入同乐会。几个人将西连房打扫一晚上,找裱糊匠给三间房裱糊成四白落地,过了几天就正式唱了一次,就恢复活动了。从此就不定期地演唱,但未到戏院登台演出。在故宫在神武门城楼招待全国各地的戏曲工作者时,朱家溍出演了全部的《连环套》,他演黄天霸,配角和乐队、服装都是由戏曲研究院的京剧团担任。

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故宫博物院业余剧团发起捐款义演,从正月开始每周演两场或三场。因为是用故宫所藏的清代戏装,这个消息传出去,上座果然十分踊跃。从正月开始,周六周日晚上两场夜戏,有时还加演日戏,一直持续到年底。

这一年里,朱家溍演的都是武生戏,例如《阳关平》,朱家溍演赵云,刘砚芳先生演黄忠,钱宝森先生演徐晃。《连营寨》祝荫亭先生演刘备,朱家溍演赵云。朱家溍除本来已经演过的戏以外,又学会了很多武戏。

因为北京原有的戏班都已经不存在了,新剧团尚未成立,所以有许多专业演员和专业乐队都无事可做。当时梨园行有一个新生的语汇,叫“散仙”,就是称呼这些人的。故宫业余剧团就把这些散仙请来,可惜马连良先生当时在香港,他们就把马剧团管箱子的尹德玉老师傅和乐队队长马连贵师傅请来。马连贵给这些业余演员组织一个乐队,有三位著名的一流鼓师:杭子和、侯长青和裴世长,还有大锣马连贵,小锣王长贵,齐钹小杭,胡琴朱家奎等等。朱家溍的老师迟月亭先生、刘砚芳先生、嵌宝森先生、王福山先生都被请来参加演出。在这一年里,朱家溍演出了自己所学的所有武生戏,以每月十场戏计算,唱了百多场戏。朱家溍说那段时间真可谓过足戏瘾了。

2. 快乐戏曲

文革期间,京剧依旧能给朱家溍带来快乐。在咸宁劳动的两年里,朱家溍除了日常的劳动,还担任一项非农活的劳动。干校校部领导要给“五七”干部在国庆节上演一出样板戏,但文化部所属的京剧团体都在天津附近的静海“五七”干校,没有到咸宁来。因为在干校生活中,大队部听说朱家溍会唱京戏,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筹款义演若干场,就派朱家溍担任导演,为大家排练。其实这只是校部领导的简单想法。朱家溍虽然演过许多传统戏,可样板戏却不会。但这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不能不接受,也不敢不接受。

当时朱家溍要求校部领导借一部《红灯记》和《沙家浜》的舞台纪录电影片和两个剧的剧本,朱家溍必须先学会,才能给大家排练。校部领导答应了,过了几天,一部16毫米的小放映机两部舞台纪录影片和剧本都交给了朱家溍,没几天朱家溍看了几遍就全学会了。

于是,朱家溍在繁忙的劳动之外,可以每天提前从田里回连队休息,晚饭后给大家排戏。朱家溍每天早上5点起床,自己先练习,再到晚上教学生排演。经过三个月的排练,在“五七广场”上,搭台正式演出了《红灯记》。所有的演员、乐队都是由各连的“五七干部”担任。《红灯记》里朱家溍扮演李玉和。

后来朱家溍被调到丹江干校,又接到演出样板戏的任务。这时候,原来的演出班底大部分没有到丹江,朱家溍和新同事只好演选场,用人多的场次不演,仍由朱家溍负责排练。因为丹江干校的礼堂有正规的舞台,演出效果不错,这样一来,这个朱家溍导演和主演的样板戏在丹江还颇有名气,不仅在干校和附近生产队频频“亮相”,也去咸宁、温泉巡回演出,县政府和当地驻军都曾经专程邀请这个演出团队去演出,且粉墨登场达三四十次之多。

朱家溍讲到这段往事时,说:“我演的是‘杨派李玉和’,吐字发音都是杨派的规矩。”说罢,举例模仿当年,随口一个杨派“炸音”脱口而出。当时在戏剧讲座中,会场上先是倏然一静,而后掌声雷动,竟还夹杂着“好”声!朱家溍脸上顿时闪过一丝快意。1971年夏,朱家溍转到丹江,还扮演过《沙家浜》里的郭建光……

朱家溍常说,“看戏,除非是极专业的人,否则一定要看整个的戏,而不是什么折子。因为初级的观众还是要看故事;而且要看好戏,不然会因为演得差而断送了对这门艺术更深的了解和热爱。”

在小女儿传荣的记忆里,父亲几乎每年都会有演出,演出节目一定下来日子他就会临阵磨枪。朱家溍不像别人去河边练习,也不用人拉琴,他录了很多伴奏带,自己跟着唱,有时候还到院子里练练架子,打上一场。

1954年以后,因为各种机缘,朱家溍又演出了众多戏。1961年,在九三学会的晚会上,朱家溍饰演楚霸王

朱家溍和梅葆玖演《霸王别姬》。朱家溍因为是第一次演出这出戏,特意把老师刘砚芳先生也请来了。吹笛子的师傅迟景荣大哥在后台感叹:“今天你们三位在后台,这个局面很像以前第一舞台的大义务戏,梅、杨、余三位的大管都凑在一块儿。多少年没看见这个局面了。”的确,朱家溍也有同感。1962年,言慧珠从上海来,正值工商联约她在前门饭店演一场晚会,她约朱家溍合演了一出《霸王别姬》。

朱家溍回忆这之后,现代戏逐渐热起来,老戏渐渐冷下去。

3. 因戏结缘

朱家溍认为有的演员的艺术感染力随着年岁也增长,越老越好,年岁大可是长份儿。当然老人的面貌和嗓音都有变化,不可避免地比青年时代有所减退,但有很强的本领征服观众,于是观众就无暇顾及这位征服者的声音面貌老了多少。他年轻时候喜欢过一位京剧演员新艳秋。

在民国十八年男女合班以后,有一度新艳秋加入杨小楼先生的永胜社,因为当时梅、杨、余的戏,朱家溍是每场必看的,所以从这时起朱家溍开始看新艳秋的戏。后来她组织一个阵容很强的班,老生郭仲衡、贯大元,小生王幼荃,老旦文亮臣,花脸侯喜瑞,小花脸慈瑞全、曹二庚、李四广等等,全部是程砚秋的原班人马,所以程砚秋的新编戏都陆续上演,传统旦角戏也应有尽有,这时期她的《聂隐娘》、《红拂传》等等新戏和《武家坡》、《玉堂春》等等老戏,朱家溍差不多都看过。

同类推荐
  • 汉武大帝刘彻(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武大帝刘彻(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代最重要的皇帝之一,景帝刘启第三子,母王美人,4岁时被封为胶东王。因受景帝姐姐刘嫖的喜爱,7岁立为皇太子。汉景帝后三年(前141年),16岁的刘彻登上皇帝位。第二年,首创年号为“建元”。从此,我国历史开始用年号纪年。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2)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少年毛泽东

    少年毛泽东

    从8岁到16岁,毛泽东先后在韶山一带的南岸、关公桥、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乌龟井、东茅塘等多处私塾读书。在私塾里毛泽东接受的是旧式教育。他对枯燥难懂的经书、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都不感兴趣。但是,在这里他打下了最初的文化基础,培养了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浓厚兴趣,也接触到了一些新的思想。多位塾师对他后来的成长与发展都或多或少地产生过影响,也留下许多发人深省的故事。
  • 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爱因斯坦自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爱因斯坦自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具有很高天赋和独特风格的德语写作家、音乐爱好者、哲人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传奇人物,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丈夫、父亲、儿子、情人、良师、益友、犹太人、世界公民、社会良心、和平主义者、业余小提琴手、统一场理论的独行侠……总而言之,是“生活在他自己世界里的个古怪天才”。本书将通过爱因斯坦的自述和其书信,真实地反映他的生活经历、事业理想、喜怒哀乐、特立独行及其辉煌的一生。
热门推荐
  • 龙口下的少女

    龙口下的少女

    泽兰娜穿越了,背负着一个“寻剑者”的名号,穿越到了三万年前诸神时代,一头巨龙的嘴里。谢天谢地,这条龙不吃人……ps:异界文,完全架空
  • 回到地球当魔君

    回到地球当魔君

    因一场灵异事件,他失踪了整整五年,而当他再次回来时,他早已经成为魔君。重回地球后,他结识了位豪门大小姐,本以为找的是保姆,可万万没想到却成为了她的私人大厨。重活一世,两手空空的他,继续在地球上当着自己的魔君,去履行自己所认为的“正义”。
  • 我的师傅可能很穷

    我的师傅可能很穷

    21世纪现代女青年苏权,莫名穿越到一个本名叫《魔法天才》的书里男主的师傅一个叫天长词的大师身上,于是她开始尽心尽力,恪守成规的祝男主成长,最后…因为没钱被炮灰了→_→又穿越回刚开始的时候,苏权表示,谁都没有她赚钱重要,于是大名鼎鼎的13岁天才魔法大师走上了守财奴的不归路。 随着自己一步一步的接触剧情,发现了更多隐藏其中的秘密。 当一切摆在面前她是逃避呢…还是逃避呢? (绝对正版原创,可能会有一些逻辑不通的地方还望谅解) 注:争取一年内完结(如果完结不了可能就要两年)
  • 前世今生续情缘

    前世今生续情缘

    【德云社张云雷同人】(纯属虚构)民国时一个戏子与一将军家的大小姐之间的情缘尚未了结,而今生二人重逢。记住,没有相互抵消,只有旧情相还…………
  • 食色天下:快穿空间有毒

    食色天下:快穿空间有毒

    意外得到一空间,原以为吃香的喝辣的今生不愁。但是……必须做满四个任务才能获得最终拥有权,此之前只能借用?Ono!这绝对是老天的考验。兴致勃勃接受考验。但是……什么!古代饥荒绝不能让人饿死!什么!末日要做男猪脚最坚固的粮食依靠!什么!修仙世界需建立一炼丹门派!什么!四千年后还要改善人类饮食。……摔锅!拜拜,不送!这哪里是考验,特么她就是一高级送菜工!
  • 海贼之走近科学

    海贼之走近科学

    我叫罗西南迪,我是吃了游戏果实的游戏人,曾经的世界里充满了网友,而这个世界却没有了你们,网瘾少年们,我要创造一个有你们的世界,这个世界沉浸在无限游戏之中吧,哇咔咔。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
  • 根达亚之歌

    根达亚之歌

    一个被无知村名叫做“恶魔”的可怜孩子,他被两位归家的雇佣兵发现在了一座群魔乱舞的诡秘城市遗迹。许多人认为他的出现给毫不起眼的罗伦镇带来无尽的苦难。当魔星闪耀,天空变得血红之际,他却陷入到没有理由的长眠之中。终有一天,当他睁开眼睛的那一刻,他发现他眼前的世界已经改变。性感的魔女,孤傲任性的女精灵,拄着法杖的糊涂老法师,突然有他们相伴。沉寂多年的魔教此刻也开始复苏,波谲云诡的根达亚大陆混战不知。贵族们的各怀鬼胎,教会的肮脏内幕,各类邪恶生物滋扰人间。这一切的一切最终指向了孩子的身世!他到底是千年难遇的魔王,还是诸神下凡的救世主。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黄箓救苦十念仪

    黄箓救苦十念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夫人别想甩掉我

    夫人别想甩掉我

    【街头采访】问:王诩是谁?路人甲:老公!男神!(最典型的反应)路人乙:最会赚钱的男人,超宠老婆,喜欢花式撒狗粮,还是甜狗粮……不说了,我今天得去拔牙……路人丙:emmm……他不是个白痴吗?(一脸懵逼)路人丁:其实,他的背景远不是中创集团唯一继承人那么简单……其实,咳咳咳,我还是闭嘴吧,保命要紧!(可能是一个资深狗仔)【家里采访……要不要简称为家访?】问:你觉得王诩是个什么样的人?盛汐檬(夫人):他这个人……还是没有外界说的那么冷吧,在家其实还挺正常的……是个正常老公。父亲:最优秀的儿子!闻人飞扬(母亲):……王翕(妹妹):没啥说的,最冷骚的哥哥,在外冷,在家骚……呃,我是替嫂子答的。
  •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内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