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4900000002

第2章 少年英才崭露头角

“他祖籍是福建,父辈很早就到北京,林先生出生在北京,没有回过福建,他的父亲林凯清末在铁道部工作,不是技术人员,而是文职人员。伯父林旭,是戊戌变法中英勇就义的六君子之一。父亲英年早逝,由继母邓萃菁(教育家邓萃英之妹)抚养成人,林先生幼而岐嶷,早岁即崭露头角,1933年以第一名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著名理论天文物理学家 袁旂

1916年7月7日,在老北京城大井胡同(现改名为天景胡同)的一座三进四合院里,一个婴儿的呱呱坠地为林家这个大家庭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与希望。看着襁褓中这个健康可爱的男孩,父母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喜悦,为他取名为“家翘”,希望他长大以后能够成为出类拔萃的英才,为国家的发展和强大贡献一份力量。

林家是一个大家庭,林家翘排行第二,有六个兄弟姐妹。林姓家族按照“诗书百代,家声万年”为子女排辈取名,这八个字生动地体现了林家的核心精神,诗书就是这个精神的魂。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诗书不仅是一行行的优美文字,更是一种明净高远、格物明理的生活追求,这也是林家先辈们对后代子孙的期望。有了正确的追求,就不会被低俗的欲望主宰心智,终能学有所成,德有所彰,使林家代有人才,美誉永存。

林姓家族是一个开明的官宦之家,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却又不拘泥于传统科举的条条框框之内,中西兼收、务实进取。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使得这个家族长盛不衰,人才辈出。林家翘的伯父就是“戊戌六君子”中的林旭,一位满腹经纶又怀抱救国之心的青年才俊。他官至内阁中书,曾经举办过闽学会,倡导变法,年仅二十四岁就为了理想而献出了生命,是遇难六君子之中最年少的。戊戌变法失败后,由于当时形势严峻,林家被迫从北京迁回了福建老家。

林家翘的父亲林凯在家族巨变的阴影下长大,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大哥林旭本是林家毫无争议的继承者,也是林凯心中的榜样,他的惨死给林凯的童年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记,使其内心深处对为官从政产生了疏离感。可是在那个时代,家族利益是第一位的,随着政治形势逐渐缓和,少年时代的林凯还是随着父亲迁回北京,通过考试走上仕途。当时的中国,内有军阀割据纷争,外有列强侵略压迫,国破辱深,民不聊生,整个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好在林凯勤敏好学,为人诚恳踏实、行事认真,不久担任了铁道部部长秘书。在他的努力支撑下,林家家境渐渐转好。

林家来到北京之后,居住在与菜市口紧邻的大井胡同。大井胡同东与菜市口胡同相通,西至南半截胡同,早年间胡同2号院门外东侧有一眼居民汲水用的水井,因其直径大约2米,故而得名,1965年更名为天景胡同。

提起菜市口,大家自然会想起杀人的刑场,统治者为了威慑百姓,故意选择人口聚居之地作为处决犯人的场所。当年“戊戌六君子”之一——林家翘的伯父林旭就在此地英勇就义。菜市口地区历朝历代都非常繁华,这与北京文化、政治中心的地位密不可分。每年到京城的商旅文人众多,为了给同籍乡人提供居住及聚会的场所,各地在北京都设有许多会馆。清朝时只许满人居内城,汉人只能住外城,菜市口一带便成为会馆较为集中的地方。由于外地人进京多住会馆,因此,名人与会馆便有了一种特殊的关系,不同历史时期,有许多名人曾在此居住,一些名人故居后来变成会馆,更有不少会馆因住过名人而出名,如新会会馆里的梁启超故居、南半截胡同的鲁迅先生故居等。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康有为、谭嗣同等名人也都曾在这附近居住。清亡之后,菜市口已不再作为刑场,市井繁盛,报馆私塾、文人雅士众多,成为人文荟萃之地。良好的居住条件和家庭氛围,使林家翘耳濡目染,小小年纪的他,已立志好好学习,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林凯秉承林家重教崇德的传统,对林家翘的教育非常重视。由于附近没有好的小学,他又不愿意让孩子太小就离家太远读书,在林家翘五岁的时候,林凯与当时住在一起的梁家共同请了私塾先生,为林家翘的哥哥林家馨、林家翘和梁守槃(日后成为新中国火箭专家)启蒙,教授他们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学习当时的小学教科书。

从晚清开始,国势衰败,不少人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问题,所以全盘西化的思潮甚嚣尘上。但林凯认为文化没有对错,都是人类的宝贵遗产。作为中国人,必须先学好中国的文化精髓,私塾作为学习的第一阶段,必须打好根基。他在选择先生的时候非常谨慎,除了向熟人打听其学问背景之外,还要多次亲自登门拜访,交流学问,在确认私塾先生有学问、有见识之后才会做出决定,一旦聘请,便不惜重金。林家翘说:“父亲很尊敬有真才实学的人,他请的私塾先生学问很好,虽然都是流传了几千年的经典书籍,但先生经常有很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阐述,根本不像现在电视上看的那样,似乎私塾都是摇头晃脑地背书,单调乏味,我上的私塾不是那样的。”

林家翘秉性好学,且勤于钻研,读私塾期间系统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从认识汉字到诵读基础的《三字经》、《弟子规》,从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等古典精髓,他都进行了深入学习。幼时的文化熏陶,使他具备了良好的文学、历史素养。林家翘到清华大学读书的时候,像国语、中国通史这样的课程成绩都是E(excellent),按照当时清华大学的评分标准是最好的。林家翘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都是读私塾时打下的基础。”直到96岁高龄时,他背诵起《论语》来还是朗朗上口。林先生在协和医院住院期间,仍会时不时与人们聊起读《论语》的感受。有一次他说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几句话,不仅对管理国家适用,对个人做事情是一样的。如果你事情做得很努力,做得很好,别人就会尊敬你,帮你一块做事情。”

时光荏苒,11岁那年(1927年),林家翘进入了四存中学(北京八中的前身)学习。四存中学成立于1920年,由创建于河北省博野县杨村的“四存小学”发展而来。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亲自将学校定名为“四存小学”,提倡“存仁、存性、存学、存志”,以尊孔、孟,奉颜、李(颜、李两人是17到18世纪河北省博野县的名儒)著称。学校主张“格物致知”,提倡熟读古诗文,研习毛笔字,完全是一派尊古的学习氛围。近代中国曾有很多知名学者毕业于这所学校,其中就有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

据林家翘先生回忆,当时四存小学刚刚有了中学,初中还是老式的四年制。学校虽然为传承中国文化精神而设立,但中学部也设立了科学知识课程,而且很多教师也都有西学背景,教学方法与时俱进,颇为现代。林先生回忆说:“在我进入四存中学的头一年第一次接触到了数学,数学的神奇和好玩深深地吸引了我,从那时开始我就喜欢上了数学。”四存中学保留了传统私塾的那种严格的学习纪律,林家翘在这里真正适应了井然有序的学校生活,不仅进一步学习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还打下了自然科学的初步基础,养成了严格自律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不急不躁的学习态度。在北京八中建校75年校庆时,林家翘先生写信给母校说:“我当年在‘四存小学’求学的情况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当年所学的中国固有文化——这是四存的特点,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外国久居的人,尤其重要。我希望第八中学仍然能持续这一特殊背景,教育下一代中国青年。”

林家翘的家庭环境属于当时比较开明和先进的,父亲林凯认识到世界已经变了,中国也正发生着巨变,仅仅学习传统文化是不够的。在中学即将毕业之时,林父认为林家翘的中文功底已经不错了,今后应该以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主,而四存学校刚刚增设中学,在现代科学知识方面不是强项,于是便让他报考北师大附中,林家翘报考的头一年就以优异成绩被录取。据林家翘先生回忆,那时候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有很多高水平的老师。他回忆道:“化学老师是一位硕士,物理教师姓方,对我影响都很大。”

北京师大附中的前身是成立于1901年11月2日的五城学堂,这是清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所国立中学。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按照这个章程,五城学堂更名为五城中学堂,同时成立了京师大学堂师范馆,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肇始。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后,教育也有了发展。1912年5月,依据重新修订的学制,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改为北京高等师范院校,五城中学堂也随之成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并于1923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从旧制度中蜕变而生,伴随着中国历史进程,逐步发展成为新式教育的重要基石。师大附中不仅自主选定和编写教材,还在高中开设了一些大学基础课,其教学体系达到了国际水平。用林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进了北师大附中,就是一只脚踏进了大学的门槛。”当时一个年级有20多名学生,基本上都能考上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名校。可以说,四存中学的建立是为了发扬和传承中国文化,而北师附中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追赶世界先进潮流的步伐,致力于培养出一批掌握西方最新科学知识的优秀青年,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这也正是林父让林家翘选择北师附中的原因。

在师大附中的求学生活丰富多彩,有时也会发生一些趣事。林先生回忆,在国文课堂上老师布置了一项作文,别的同学都开始动笔写了,可是林先生却显得很彷徨,他鼓起勇气询问老师,是用古文写还是用白话文写。当时已经是五四运动之后,白话文逐渐取代了古文的地位,成为学校课堂上的主要作文方法。由于多年的私塾教育,林先生已经习惯了在家中用古文写作,因而才有此问。老师说:“你过去是用古文写还是白话文写?”林先生回答说:“用古文多一点。”结果,老师让他用古文写一篇,然后再用白话文写一篇。

林家翘的生母梁氏英年早逝,继母邓萃菁也系出福建名门,其兄邓萃英曾任厦门大学首任校长和早期原北京师大校长。邓家也是非常开明的家庭,邓萃菁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早年就读于清末兴办的新式学校——福建女子师范学校。福建地处沿海,清末通商之后,与外界经贸往来很多,民众视野远较内地开阔,1895年,台湾割让给日本,很多日本人通过台湾来到福建做生意,加上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对中国知识界的震撼,当地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向中国的近邻日本学习。末代帝师陈宝琛祖籍福建省福州市,他曾闲居福州长达25年。陈宝琛认为只有发展实业和兴办教育才能救国,他热心家乡教育,主持创建了留日语言学校——东文学堂,成为全国最早创办的师范学校之一。此后,他倡议成立了“闽省学会”,在福建掀起了兴办中小学堂的高潮,这些学校包括国文、算学、地理、历史、英文等课程,力求按近代教育模式培养新型人才,新式教育蔚然成风。陈宝琛还首倡女子教育,支持夫人王眉寿开办女师范传习所(后改为女子师范学堂)。当时,这种能传授现代科学知识的女子学校并不多,邓萃菁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不仅学到了新知识,也学到了新思想。

从师范学校毕业以后,邓萃菁就随着哥哥一起到日本留学,学习妇产科。回国后到北京的协和医院工作,她与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女士是同事。她比林巧稚年长一些,林巧稚亲昵地称呼她“阿姐”。邓萃菁女士温文尔雅,学识渊博,思想先进。她重视新派思想,教育理念非常超前,完全摈弃了中国传统的填鸭式教育。邓氏完全承担起了做母亲的责任,对儿子的教育颇下了一番功夫。作为时代新女性,邓氏更加偏重于现代思想观念,据林先生说,邓氏对他的启蒙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林家翘在私塾通读了“四书五经”等中国古典文学的必读书目,在家里,邓氏是他的另一位贴身老师,她会教授给他中外史地、人文以及科技等知识,这些知识使幼小的林家翘耳目一新。邓氏受过师范教育,传授知识时重视交流沟通,引导理解,再加上林家翘聪明好学,进步自然是非常的快,所以他的知识面比当时大多数孩子都要宽一些。这使林家翘能够新学旧学兼顾,中学西学结合。在当时的中国,能够受到如此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孩子可谓凤毛麟角,这也为他将来进入清华大学,并进一步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林先生说,正是小时候母亲的教育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才使以后进入学校学习时游刃有余。

当被问及最敬仰的前辈时,林先生说:“孩提时代,父亲给自己提到的最多的前辈就是伯父林旭,父亲对大伯也是由衷佩服的,不仅是他的才华,更是他敢于担当的勇气,每次提起大伯,难过惋惜之情总是溢于言表。”当时已是民国,对戊戌变法的追忆与评论的书籍文章也没有了政治禁锢,逐渐多了起来,戊戌六君子作为光辉的革命殉道者的形象出现在许多文人的笔下。林家翘也接触了一些这样的作品,伯父在幼小的林家翘心中就更加伟大了,成了一座高山,一个偶像,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他暗下决心要像伯父一样,做一个顶天立地和有担当的人。

同类推荐
  •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在本书当中,作者向读者披露了奥维茨的发家史;在贝弗利山的某家大饭店,他将百元美钞撕成两半,以预订前排最好的包间,来引起大家的注意;为了赢得一位犹豫不决的客户,他在全议桌上跳起四不像的踢踏舞;他时刻记得给客户送一些礼物,尽力帮助他的客户和朋友,事无巨细,把它当作自己的义务——以及他的同事用飞机载客户去晚餐等等壮举。
  •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有人曾这样评价说:胡适是水,鲁迅是酒。酒虽好,有时却容易醉人;水虽淡,却又必不可少。纵观整部现代史,无论是文学变革还是北大复兴,胡适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正是有了胡适这汪源远流长的水域的灌溉与滋润,北大方才成为今日的北大。《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作者一路寻访胡适曾走过的足迹,在时光的荒野里捡起了他留下的点点滴滴,重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适。
  • 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

    本书介绍了“初唐四杰”所处的时代、小传、诗文创作的思想内容、诗文创作的局限性以及历代对初唐四杰的评价等。
  • 六代之民:张中行别传

    六代之民:张中行别传

    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学者、著名作家孙郁为张中行先生所作的传记。他从自己与张中行先生的交往中的感性印象出发,以饱含情感的笔触勾勒出这位有故事的老人的丰富一生。其间既有时间脉络,也有生命体验的线索,不仅叙其事,更画其魂。它的别致之处也在于,作者和传主的心灵之交,让这部传记在严谨客观之余,更多了以情动人的力量,对于想真切了解以至理解张中行的读者有很大帮助。
  • 杜甫传

    杜甫传

    这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的绝笔之作。全书11回,讲述了“诗圣”杜甫曲折潦倒的一生。由于作者善写武侠,尤其擅长讲故事,而杜甫的生平又与作者自身的身世很有相似的地方,因而这部书写得相当引人入胜和富有感染力。
热门推荐
  • 史上最强马夫

    史上最强马夫

    林轩穿越到一段陌生的历史当中,因为意外,他成为了高门大院里低贱的马夫,可他没觉得卑微,每日喂喂马,送送小姐,装装逼踩踩人,顺带着练练四不像的武功,生活过的怡然自得。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一份《古人林轩拯救计划书》……林轩?不是我吗?我这穿越来的倒成了古人?这什么拯救计划又是什么意思?我是谁我在哪儿?这其实说的是一个上限很高下限也很低的现代人,穿越回古代后的奇异、搞笑、温情又热血的故事。(非正统历史文)
  • 圣魂骑士夜

    圣魂骑士夜

    始于中国都阳市的都阳第七中学,17岁女生胡蝶在平凡的世界不平凡地生活着。一天上学的路上,她被一只女鬼和一个古代男纠缠,好不容易摆脱后,却又遇见了来找她的风听苍和花莲见。他们告诉她,她的另一个身份是神镜宫的公主,她的双胞胎姐妹因受了魔法重创而长眠不醒,正等待她拯救;还有衰败混乱的魔法界,也正等待她救赎。就此,胡蝶变成了琉璃蝶,从高中生变成了魔法女王,从平凡的普通人界踏入了未知的魔法世界,也踏入了一系列探险和情感纠结的世界……
  • 心情·百味卷(散文精品)

    心情·百味卷(散文精品)

    《心情:百味卷》收录的散文包括:“你是我梦中的期待”、“请把我的情感留下”、“将芳年写在心灵”、“珍视心中的爱”、“淡淡柳如烟”五个栏目。
  • 王者大陆奇异游

    王者大陆奇异游

    新版本的简介:此书开端不怎么好,但应该会逐渐更好,此书没男女主角,如果要定主角,那就是云竹,此书的风格好像挺多的,毕竟是想到什么写什么的,没大纲……开始的主角团鼓掌道:“好,终于没什么戏分了。”接手主角云竹(°ー°〃):“你不是说让我来旅游的吗?怎么又带人了,抗议有用吗?”作者某梦:“没有,还有本人是个FC更新会很慢的说。”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我都被你惊呆了

    我都被你惊呆了

    我今天就算是从这里跳下去,死外边去也不信你造的高达能上天!我今天就算是从这里跳下去,死外边去也不信你能造的了航空母舰!我今天就算是从这里跳下去,死外边去也不信你能征服外星人!我今天就算是从这里跳下去,死外边去也不信你有歼星舰!卧槽,真香!震惊!华国又出黑科技,一人攻破技术壁垒,领先世界五十年!震惊!华国攻克反重力系统,第一艘空天母舰正式服役,舷号K-001,舰名白添号!我擦,又是他!难道他是主角吗?坐下,这算什么?基操勿6,我包里还有更牛逼的次维破碎炮,想进军异次元,进军多维空间的,跟我冲鸭!冲鸭!冲鸭鸭!!!新书《超次元小镇》已经全新启程,请来点收藏和推荐吧,感谢各位大兄弟!
  • 神鼻

    神鼻

    “你的情况我去年就听说了。我回忆了一下你的成长历程,你是被宠坏的,家人宠你,学校宠你,全玫瑰镇的人都宠你,把你宠成了低能儿。你知道老虎妈妈为什么要在最佳时段培养虎崽捕食生存的本领吗?错过了,就永远学不会了。好在,人不是动物,人是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道理我早就懂了。可是,我真的学不会。我完全是个废物了。”“别丧气,我要把你变废为宝。想起替你当班长,代你写作业、考试的日子,我就无地自容。那时,我是多么荒唐啊!”谢锦娜花了近一年时间来思考汪长旺的出路问题。她费力地找到了合作公司,那个叫宝力的公司计划在玫瑰镇建香精厂,引入法国先进设备和理念生产香水和系列护肤品。她这次回来就是来具体落实这个事的。
  • Matterhorn
  • 儒家式现代秩序

    儒家式现代秩序

    儒家乃是华夏之道的承造者、阐述者。因此,中国的现代秩序之构建、维护、扩展,儒家必然参与并发挥主导作用。本书各篇尝试运用儒家义理构造中国的现代社会治理秩序,分别讨论了儒家式慈善等社会自治制度建设,现代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儒家式现代公民也即君子养成,儒家式现代政治哲学,儒家式宪政之道等对于当代中国而言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回到儒家,同时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始终瞄准中国的现代秩序之构造问题。在方法上,既超越心性儒学,也避免儒家原教旨主义,而致力于儒家与现代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之相互阐释。
  • 2019号美漫宇宙

    2019号美漫宇宙

    遇到过吸血鬼,殴打过泰迪熊,看到过斯塔克的私人飞机,硬抗过洛奇的左勾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