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8300000009

第9章 诺拉去哪了?(3)

“我是有听说。”约翰尼表示疑惑。“我正在烘焙的时候,一位和善寡言的年长绅士来到家门口,问我有没有什么能吃的,时值我工作的早晨时段,早班车已经开走了,我完美地把快车发车前的这段时间衔接起来了——十点、十点三十二分和飞翔号。我正忙着为下午要来的一辆旅游车做准备,我的存货已经快不够了。我从四点就开始烘烤面包了。天气很暖和,他没穿外套。我以为他是个流浪者。好在我又看了他一眼,问他:‘先生,您想要点什么?’然后我瞧见他身穿华丽的衬衫,整个人非常沉静和讨人喜欢。

‘我出门时没吃早餐,’他说,‘能不能给我弄点简单的?’他问,‘你这儿有没有我常听人提起的那种面包?’‘就是这些面包,先生,’我说,‘我会再尽快给您泡杯茶或者咖啡的。’我说。我很高兴人们能在他面前美言我的面包。他同时也饿得慌,可怜的家伙,我还跑去赖安太太那儿看看有没有牛排。幸运女神眷顾了我。他在我的小地方坐下来吃得很香。

‘我十年没吃过这样的早饭了,亲爱的,’他最后静静地说道,充满了感激。他靠回椅背上开始休息。我飞快地把东西收拾了,然后他问我是怎么来这里的,我讲给他听了,讲我离家两个多月了,讲了我母亲的事,我无时不刻思念着我她,还讲了我的宏伟理想。

然后他坐着开始思索,仿佛思绪开小差去了别的地方,我继续烤我的面包。过了一会儿,他开口对我说:‘我们准备建一条横跨整个村、跟山路相连的支路,’他说,‘那里就是交叉路口,是你做面包生意的好地方。新建的火车站里会设立便餐馆,你有信心经营吗?’他正言道。

‘先生,无论如何我都会尽自己全力的,’我说。‘我会寻求最佳帮助的。您认识帕特里克·奎因吗,先生?就是那个在铁路上工伤得到抚恤金的人。’

‘我认识,’他说。‘他是这个公司里最卖力的员工之一,’他说道。

“‘他也是我母亲的亲兄弟,他会帮我的。’我说。然后他问了我的名字,把它记在从他口袋里掏出的本子上。‘只要你愿意,就会有一块属于你的地方,’他说。‘我记住了,’他静悄悄地离去了,正如他悄无声息地到来。”

“告诉我他是谁?”约翰尼·奥卡拉汉听得津津有味。

“不一会儿赖安先生跌跌撞撞地过来了,泼出了水箱里的水。‘好吧,’他说,‘你的好伙伴走了?’

‘是的,’我说,‘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某位管理者,但不管他是谁,他是个好人,赖安先生。’

‘他是铁路的老大,’他说,‘没错,就是他!’

“我的围裙上沾满了面粉,忙得焦头烂额,但我尽可能地招待了他。对待饥饿的人我都会如此。”诺拉虚心地说道。

“你这不是走大运了吗!”约翰尼赞叹。“你发财的机会来了,亲爱的。我也会过来帮你的。”“噢!两个优秀的商人总好过一个!”诺拉愉快地回答,“而且大站和支路都还没建好。”“你的小脑袋真聪明。”约翰尼说着,他们走到了赖安家住的房子,他打算搭回镇上的火车正在鸣笛。“晚安,诺拉,不管怎样,没人知道你脑袋里能装下那么多想法!”

“我也是很幸运的。”诺拉平静地说道。“不,我要到月底才能给你答复。也许在那以前你会遇到另一个女孩,然后叫我红头麻雀。不,我要再等等,看看我们俩是否能有更好的未来。快走吧,约翰尼。我都要在路当中睡着了。我从四点就起来烤蛋糕给你们这群男孩子吃。”

赖安一家都上床睡觉了,但是在厨房留了盏灯。诺拉把灯吹灭,悄悄地溜进了她温暖的小房间。她一直和约翰尼兴致勃勃地攀谈着,一直等到他们看到快车的车前灯像星星一样沿着长长的双轨道燎原。

IV.

夏天还没进入尾声,约翰尼·奥卡拉汉的婚礼和致富的消息就已传遍了整个铁路。他俩起先是寄住在赖安家,但到了傍晚两夫妻会开始工作,像鸟儿出巢一样。最开始是一个带帐篷的面包柜台,用来卖蛋糕, 再摆个一两张桌子,人们会发现诺拉会揣着形影不离的工作篮,帮他们缝起掉落的扣子或者需要修补的地方。接下来的两周多出了一个房间,诺拉在里面搭起炉子,有条不紊地进行烘培。还有一间挂着洁白薄纱窗帘的房间,火红的豆子正被迅速搅拌着。约翰尼会从货运车上卸下几尺干净的松树,不出几天它们就似乎被施了简单的魔法,变成了这座小小城堡的翅膀。男孩们平时都躺在马车上旁观,但某一天驾驶室里传来一阵响彻月台的喝彩,一个整洁的猪圈搭好了,一只干净的猪仔从栅栏里探出鼻子。面包和饼干的名气越来越响。长长的火车线路上都有来自镇上的顾客来购买,勤俭善良的小诺拉和她可靠年轻的丈夫之间的故事也广为人知。当支路通了以后,诺拉和约翰尼拉来几个亲友进一步扩大了生意。他们总在星期天去镇上做弥撒,并且去看望叔叔阿姨们和约翰尼的姐姐。诺拉从来不言疲倦,而且几乎没有生气的时候。每周六晚她都数着钱,然后把钱给帕齐叔叔让他存银行。她曾和帕齐叔叔就母亲的事情展开过长谈,他一直在她没空时替她写信给家里。随着信件飘洋过海的还有不少钱,于是乎,又到了一年的夏天。某天早上,约翰尼的火车刚停下,诺拉就已站在小屋门口,怀里抱着一个婴儿让大伙看。她的肤色洁白如幽灵,快活得好似皇后。“我很快会继续烤面包的,”她开心地说,“振作点,男孩子们!用不了很久,为了她我也会在飞翔号上卖面包,不是吗!”片刻后响起了车铃的轰鸣,火车发动了。

V.

在那以后又过了很久,一位老人、一个年轻女子和一名婴儿乘着三轮车,沿着爱尔兰最平坦的公路之一前往凯瑞郡。他们一小时前驶过了铁路,那天一早就到了科克郡的科夫。三轮车上载满了行李和纸盒,但是拉车的老马脚步轻快,直到驾车的小伙子变了条道,马车穿过了一片开在野生牧草地的金雀花,朝深雨色的山庄驶去。

“看,那儿就是肯梅尔!”老人对后座的人说道,“好多次我曾跋山涉水回家。我对这儿无所不知,在你们还没出生前就知道这地儿了!”

“您熟悉这里真是太好了!”小伙子满是崇拜。他是个好看的男孩子,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外套,从无顶帽圈里露出的金色头发在夏日的风中飘散。“呀,人们都会在家门口对您的到来翘首以盼。我不得不说我已经很多年没有看到过这么用心的聚会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在我们离开班特利时没问我们要一分钱,可是她现在已经赚大钱了。先生,你看人们正从那所房子里出来。他们觉得来者是个好人。那个是汤姆·弗莱厄蒂的房子,可怜的他去年冬天去世了,上帝赐他平安。那时每个人看来他都活得很不自在,冰天雪地的,他又多病多灾。可怜的戴利神父,他必须自己一个人去都柏林的医院做截肢手术,可我们这里雨下个不停,下到连路上的石头都浮在积水上了。”

“是约翰尼·弗莱厄蒂的儿子?”旅行者略知一二,他从大箱子里取出一些便士和姜饼分给了满脸期盼的孩子们。其中一个大一点的女孩子认识诺拉,她爬上了空位,坐在诺拉身边加入了谈话。“约翰尼·弗莱厄蒂的儿子以前就住在那儿?以前是有弗莱厄蒂一家,而且我离家已有三十五年以上了。”

“当然,现在托上帝的福,弗莱厄蒂家人丁兴旺!”车夫热情地说道。“我自己没有母亲,但有他们一家人。”他跳下车,领着止步不前的马儿越过深槽和石堆,然后他把小女孩从座位上唤了下来。“现在快回家去!”他说:“我下山后会好好带你兜风的。”于是她答应了,可是她一心想和旅客们讲话,便像小狗一样开心地跟着马车一路小跑。

年长的乘客小声对同伴说,他们最好付给小伙双倍的钱,要不就起码再加两三先令给他,诺拉点头表示赞同。老一辈的乡亲们都走了,我们还是应该尽量资助钱给他们留下的孩子们。“帕齐叔叔辩解道。“哎,这里和昆士敦的穷人比全美国都要多。”

对于诺拉而言,那袋钱似乎被她胸口的热度所温暖,成为了另一颗心脏。她口袋里六便士的温度传到了指尖,它们仿佛会自己蹦到一路上伸出的那些渴望的手中。她愉快地聆听着交织在耳边的爱尔兰语,那些早已准备好的祝福语,以及向从美国衣锦回乡的人们提出的坦率恳求。她不知盼了这样一天有多久,他们最后就像在这片旱地上互相追逐的光和影。蔚蓝的大海看上去离昏暗的山坡也是那么近!但凡只要有一个发达的孩子返乡就能给整片土地带去欢乐。这个古老的地方依旧几十年如一日——被绿色包裹的故乡爱尔兰,每每想起便是刻骨铭心的温暖。对诺拉而言,她能做的只有留下六个银便士,这些钱会延伸一条黯淡的幸福之路,在她去邓肯尼的路上,充满了祝福声。

这时,诺拉停止了说笑。一开始路上的每个人都像她的亲戚,可最后的时间却过得那么漫长,晶莹的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流了下来。老人嘴唇翕动,下意识地念着祷告。他们已经差不多能看到家里的房子了。可怜的白色小房子的山墙耸立,覆着饱经风霜的茅草屋顶,坐落在绿色树篱间的田野里。头顶晴朗的天空中突然洒下明亮的阳光,激起老人内心的颤动。绕过下一条山上的斜坡就能看到那块老地方了。

车轮的轨迹到了多霍纳农场时停下了,但是再也不会有老玛丽亲切欢迎你的身影了。老人僵硬地爬下车,一边叹气,一边一瘸一拐地走过了大门。但诺拉急匆匆地跑到前面抱起了孩子,不是因为他不会走路,而是因为他实在太能跑了。年幼的儿子继承了她母亲活泼好动的性格,能像蜘蛛一样一着地撒腿就跑。有时看到草地上的小鸟或者鲜花,他就会感到一阵失落。“嘘!”诺拉就会说:“你真的不打算去看看奶奶么?亲爱的,放轻松点吧!”

年老和年轻的两颗心同样跳动着,就像所有绕着大山里的羊肠小道奔跑的生灵。他们能听见羔羊在咩咩叫,五月甜美的清晨传来绵羊的铃铛声。低矮的上坡上有人在说话,是邻居们看到他们经过,所以在田间互相言传告知。这就是家的感觉!放眼望去的这一切,闻着海风和沼泽里鲜花盛开的味道,看着草地里初生的白色蘑菇,还有云雀在头顶歌唱,乌鸫降落在树篱上!爱尔兰的春季温度宜人,诺拉终于回家了。“噢!感谢上帝让我们平安无事地回来!”她又一次说道。“看,是希望小河,你还记得吗?”她转身对老人说。

“我对这一天早有心理准备,不用担心我。”帕特里克·奎因说道。

他们面前宏伟的山坡高耸入云,碧绿的牧草地上点缀着绚烂的荆豆花。小屋就在眼前,这就是诺拉在爱尔兰的小家。一扇扇窗户望着她归来。烟囱里冒着草皮味的炊烟,洁白的墙面像天上的白云一般,屋子里有一个来来回回的身影,一位个子小小的驼背妇女,戴着白色的折边毛,肩披红色的小围巾,走到了门口。

“噢!我的妈妈!我的妈妈!”诺拉喊道。她把孩子放在柔软的草地上,像一只鸽子飞上山坡那样奔进她母亲臂弯里。

VI.

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小伙表现得十分淡定。他放下沉重的行李,抱起了孩子,怕他跑回美国去了。“感谢上帝,竟然是你回来了?”母亲惊呼,而诺拉流着喜悦的泪水,跑进了屋子里。“噢!上帝保佑那孩子,我以为我再也见不到她了!噢!”她又看了看陌生来客,那位住着拐杖气喘吁吁的老人走在最后面。“这不是我的哥哥帕齐么!天哪,我开心得要爆炸了!”她跪在了雏菊花丛里。

“正是!”帕特里克·奎因说,“玛丽,你过得好吗?我一直想着要回家来看看,这次还是诺拉怂恿我回来的。还有约翰尼·奥卡拉汉,他是个好女婿,他也想跟我一块儿来的,可他出短车去了。他很好,工作也很稳定。我们不在的时候他也会照看生意,我不能让两个孩子独自飘洋过海。好了,不要多说祷告的话了。这周日我们一起在老教堂再谈他们吧。”

“别哭了,玛丽,快进屋吧!大家都很想念你,希望你能跟我们回去久住。我们也是如此。”帕特里克继续道,他自己也是泪流满面,实在是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之后他们的对话再也无法继续,姐弟俩泣不成声。过了一会,她才恢复了这种场合女主人应有的姿态。

“走,把那些白母鸡追回来,”作为诺拉的母亲,她对正从马车上搬卸一些昂贵行李的小伙说道。“快把它们赶上坡去,不然它们要飞到肯梅尔去了。现在就去,我去生火沏茶。客人来得这么匆忙,我现在也只能做这些了。”

“上帝一直保佑着这儿!”帕齐叔叔踏进屋时虔诚地说道。小诺拉坐在屋里,抱着累坏的孩子。说实话,她现在正为想念约翰尼而抹眼泪。她面色苍白,可是眼睛炯炯有神,一束阳光穿过房门,照亮了她的红发。她坐在那里的样子显得光彩照人。

“好啦,诺拉,你终于回家了,不是么?”老人说道。“唯有今天早上,”她母亲说,“当我睁开眼睛时,我问自己:‘诺拉呢?诺拉好久没写信给我了。’现在我却亲眼看到她了!哎呀,但是小河边过来的?看!人们都有话要说呢,大家都来了!快出来见见他们,诺拉。把孩子抱给我。来吧,帕齐!”

“诺拉在哪里?诺拉去哪了?”他们能听到蜂拥而至的声音,左邻右舍都在向山坡上奔来。

同类推荐
  • 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

    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

    她与丈夫的疏离与捆绑,她和母亲的仇恨和捆绑,他丧妻后的心碎与无措。纽约、巴黎、伊斯坦布尔,三场挫败,三个厨房,一曲舒芙蕾之歌。
  • 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著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讲述了:一次,青年维特参加乡村舞会,与少女绿蒂相识,一见倾心。无奈绿蒂已名花有主,定婚在先。为了摆脱这无望而苦恼的爱情,他决定离开绿蒂,到公使馆担任秘书。官场的腐朽、虚伪、庸俗无聊,使他不能施展才能。维特愤然离去,应邀在一位侯爵的庄园客居一段时间,但他同那里的环境照样格格不入,于是又回到绿蒂身边。此时绿蒂已经结婚,他不再能随意厮守在她身旁。爱情破灭了。在那腐朽、黑暗的社会,他找不到出路,终于在绝望中自杀。
  • 自杀

    自杀

    这本由乔治·西默农的《自杀》收入《奥迪尔的失踪》《鲁埃家的窗户》《麦格雷与老人们》。西默农农总是对自杀很着迷。从年轻时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自杀的念头从未离开过他的脑海。此外,他最疼爱的女儿在二十五岁时自杀而亡。读者在读《奥迪尔的失踪》时,必然会想到他的爱女在头脑中和书信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那个神经质的年轻女孩子的故事:离开家和作家爸爸,不是离家出走,而是去自杀。《鲁埃家的窗户》讲述的是一个老处女通过一扇窗户看世界,最终自杀的故事。她不停地监视着别人的一举一动,最后忍受不了自己失败的一生,服用安眠药自杀。还有些人通过手枪来结束生命。《麦格雷与老人们》里面那些年迈的贵族经历了一场凄惨的自杀事件。
  • 虹

    一个事业如日中天的男高音歌唱家,拥有一个幸福而平静的家庭。命运安排他与一个美丽而哀愁的少妇邂逅,婚外情像人们熟知的那样熊熊燃烧。付出了惨痛代价,他走出了昨日的婚姻,却四顾茫然;少妇迫于丈夫的挟持,在煎熬中一天天憔悴。当她终于可以摆脱不幸婚姻的枷锁而恢复自由的时候,却被不能承受的虚无感改变了既定的轨迹,那个当初带给她激情的男人,却已带着寒冷的内心,回到了前妻的身边。王大进用小说坦然地表达着这样的观点——欲望不仅无处不在,而且支配着人的生存,而欲望的扭曲与幻灭,则彻底地重塑了生活的样貌,甚至人性。
  • 死囚器官(下)

    死囚器官(下)

    “哔哔哔──哔哔哔──”捷运列车门即将关闭的声音将我惊醒,站名显示的是我要下车的医院站,我连忙抓了包包冲出车厢外。“呼!还好没坐过头。”我将缓缓朝出口走去,背上的包包引起其他路人的侧目,因为它足足有一般包包的五倍大。我的巨型包包里放了很多东西,包括笔电、装满动漫的硬盘、模型公仔、最新的3C产品、日常用品、零食等等,就连锅子我都放了一个在里面,我不是准备逃难,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
热门推荐
  • 党的优良传统

    党的优良传统

    1942年2月,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曾经对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命题的科学内涵作了一个经典性的表述,即“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
  • 与死亡有约

    与死亡有约

    我为什么而死?你会知道的。因为在人性的深渊总有一双眼睛在盯着。吾眼望深渊,所见及光明。这是侦探的世界,所有的罪犯,无处可逃。
  • 闺人赠远二首

    闺人赠远二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贼之B叔无敌

    海贼之B叔无敌

    倒霉的主角:为什么这氪金手游如此坑爹?郁闷的主角:为什么我的颜值没了?兴奋的主角:我的外挂终于上线了!弟控的主角:我愚蠢的欧豆豆啊!!最后的主角:来吧,命运之子!今天之后再也没有大海贼时代了!!!备注:封面是穿越前的主角建个QQ群,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加一下:938850353
  • 糖果屋女孩儿

    糖果屋女孩儿

    这是一个关于那些孩童记忆,青涩青春,朦胧爱情的故事。那些点点滴滴的过往,无论好与不好,伤痛或快乐,那都将是你我无法替代的重要回忆。
  • 神魔志

    神魔志

    世间浩渺,无奇不有,诸般妖魔鬼怪,各种飞禽走兽,又有能人异士,构成瑰丽仙侠,造就茶间奇谭。
  • 风里雨里,心中有你

    风里雨里,心中有你

    据说人的一生只有百分之五是轰轰烈烈的爱情,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平淡的日子。我要抓住那百分之五跟他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五和他一同平淡下去。我叫范小沫,一个嘴上说着害怕爱情,又渴望爱情的女孩子。Ps:本人第一本书,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哦,爱你们!
  • 末世之废墟上的坦克

    末世之废墟上的坦克

    认认真真地玩游戏竟然穿越到游戏里了?不仅如此,还将自己带入了一个废墟上的世界?运用过硬的游戏技术从游戏中获取力量,为自己在末世中的生存增添筹码,直至建立起新的秩序。小说交流群984140170
  • 琅嬛阁

    琅嬛阁

    〖燃爆武侠,热血江湖〗盛世大唐,神秘琅嬛阁,江湖腥风血雨纷争之地,朝廷角逐争雄利益之门!少年剑客,手持神剑龙吟,卷入风雨飘摇、刀光剑影争斗之中,江湖之远,朝堂之高!家国天下,爱恨情仇,侠骨丹心,弑剑争锋,且看唐风如何力挽狂澜?…………PS:致我们逝去的武侠,致敬武侠宗师!〖Q群:武侠盟723-773-817〗
  • 引路人——渡魂

    引路人——渡魂

    引路人,能通阴阳视鬼神,世间万物皆有其道,迷惘不知归途者,引路人渡其入轮回。本小说皆是虚构,小细节与现实有出入,各位看个乐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