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3900000010

第10章 自己选择的人生就是最好的人生(2)

虽然我是85后,但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为自己作各种各样的选择:考哪一所高中?高考失利后复不复读?在哪个高中复读?填志愿时选择哪一个专业?去哪个城市念大学?毕业后做什么工作?交什么样的朋友?和谁谈恋爱?在哪里生活?全都是我自己说了算。一方面是生在农村的缘故。我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都只有初中文化,加上他们的农活繁重,没精力也没有能力为我作比我自己能作的更合适或者更明智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缘故。我的父母认为,10岁左右的孩子,就是懂事的小大人了,家里一些大事的计划和安排会告诉子女,也会征求子女的意见。还记得我刚过18岁时,父亲和我说过的那句话:“你已经成年了,以后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承担,要为自己负责了,我不再对你负责了。”(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给了我充足的爱与自由,让我拥有许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让我努力成为我自己。)

因为和父母之间没有关于自由选择权的矛盾,也因为我容易以己度人,所以并不能理解写信给我的网友与他们父母之间的矛盾,更不能体会他们内心的痛苦。我觉得,这根本就不是问题嘛,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想怎样就怎样啊!但是由于后来我收到的类似来信不断增多,又做过一段时间幼儿教师的工作,看到一些家庭教育的情况,渐渐理解了被父母夺走选择权,同时受制于从小所受的“听话”教育以及讲究孝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内心的痛苦。

我想,在亲子关系中,不仅子女有痛苦,父母也有很多痛苦——我这么做分明是为了你好,为什么你不愿意听我的?为什么你要选择一条让自己生活更艰辛的道路?

由于选择的问题造成当事人双方痛苦,除了父母和子女的亲子关系,还有其他亲密关系,我们的兄弟姐妹(如前面提到的娇娇的事情)、我们的伴侣爱人、我们的亲朋好友都与我们有亲密关系。就因为在一件事情上的选择不同而产生意见分歧、矛盾冲突,甚至发展到语言暴力和肢体暴力的情况在亲密关系中也很常见。虽然双方选择不同,却一样内心受伤。

比如为人伴侣的人,觉得自己的爱人工作中的某个决定会影响其职业发展前景,觉得他/她应该作另一个选择,这样对他/她更好,没想到爱人就是不愿意听自己的,怎么劝都没有用。于是两个人吵了起来,一个觉得对方固执己见:“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因为我爱你,所以才管你,你看我就不管别人的死活。”一个觉得对方不支持、不理解,甚至上升到不爱自己的高度:“如果你爱我就应该支持和理解我。”

再比如为人朋友的,看到自己好友的恋爱对象待好友不好,觉得这个人各方面都与自己的好友不般配,特别不能理解好友的选择,甚至出面干涉,想帮好友重新选择,安排相亲。“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怕你吃亏,怕你受伤。”没想到好友不仅一点不领情,坚持自己的选择,还觉得你背叛了他/她,心中充满了怨恨,严重的还会因此毁了之前宝贵的友谊。

为什么当别人为我们作选择时,即便选择貌似很明智、很正确,我们往往也不愿意接受?为什么当我们以“为了你好”为前提替自己的子女、兄弟姐妹、情侣爱人、好友等作选择的时候,他们却不愿意接受?

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回答了这个问题。米夏发现旧时的恋人汉娜极力隐瞒和守护着她是个文盲这一秘密,在审判**的法庭上,她只要说出自己是个文盲就可以免去终身监禁的刑罚,但她却选择继续保守这个秘密。要不要告诉法官事实,从而帮助汉娜免去重刑?米夏纠结万分。

“我也曾经尝试同朋友谈这个问题。我要他们想象有人一心要自己毁灭自己,而别人原可以救他。那么,你愿意去救他吗?我要他们想象着要做一个手术,病人是吸毒者,而且毒品与麻醉相互抵触,病人对于自己沉溺于吸毒很难为情,不愿意告诉麻醉师真实情况。那么如果是您,您会告诉麻醉师吗?我要他们想象着要审批一桩案件,被告如果不承认自己是左撇子就要被判刑,因为罪犯是用右手作案的。那么,您会跟审判官说实情吗?我要他们想象当事人是同性恋者,而如果是同性恋者就不可能犯这桩罪行,但是他又羞于承认,如此等等。”

最后他去见了他的哲学家父亲,希望从他那里得到帮助。他父亲指出一桩事实:人类作为主体而存在,人不甘心沦为客体。

“你还记得吗?你小的时候,每当妈妈给你讲些其实是为你好的话,你是如何大发脾气的?对孩子应该任其成长,但放任到何种程度就是一个问题了。这可说是个哲学课题,但哲学又管不了孩子。于是,就移交给了教育学,而即使在那儿,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对待。

“但是对大人来说,我绝对看不出有任何理由可以代替别人作决定,而推翻那人自己觉得比较好的做法。”

米夏问:“即使他们自己后来也觉得,那样做原来更幸福,也不该强加吗?”

父亲回答:“我们现在并不谈幸福,我们乃是在讨论尊严和自由。”

当米夏挣扎矛盾,希望得到安逸平静的解答时,他的父亲说:

“不!你的问题没有安逸平静的答案。当然,如果情况确如你所描述的那样,乃是一项重大责任,为人者就必须采取行动。再如,一个人已知如何做能对别人有好处,但此人却闭目塞听,不闻不问。此时,为人者就必须极力促使他睁开眼睛,竖起耳朵,正视现实。最后的决定当然应由其本人来作,但其他人必须向他说明利害,而且直接与本人谈,而非与其背后的某人讲。”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都希望自己是自己人生的主体,这一愿望可以说是写在我们的基因中的。而选择权是“成为我自己”的必经途径,因为选择,我们成了独立的自己。捍卫选择权,就是在捍卫我们的尊严和自由,捍卫“我”这个人的存在。如果他人替我们作选择,即便他人的选择是后来证实的“更好的选择”,也并不能让“我”的内心畅快,因为这不是出于“我”的自由选择,我们一心要身为主体而存在,而不甘沦为客体。一旦选择权被夺去,他人的意志强加在我们身上,我们就不能成为我们自己,这会使每个灵魂发出呐喊,奋起反抗。

可以说,自由选择与存在感紧密相连,因为我选择,所以我存在;因为我存在,所以我选择。

因此,我们既不能将自己的人生选择权拱手让人,让他人来控制我们的生活,也不能将自我的意志强加于他人,无论这意志看起来多美好。

四、心里有爱,行为成了控制

在亲密关系中人们常常以“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为理由干涉子女、兄弟姐妹、情侣爱人、好友等人的决定,甚至以此替别人作选择。有的人会说,这么做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方式不对。也有的人说这是因为爱。但是我会去怀疑:真是这样吗?这么做真的能为对方好吗?这真的是爱吗?

我个人认为,这种以“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而替他人作选择的行为,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爱出发,而做了控制的事。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母亲曹七巧为了不让自己最爱的儿子长白出去玩女人或者做别的她不喜欢的事情,教儿子抽鸦片,这样儿子就能留在她的身边了。如果你指责她的行为,说她控制儿子,或者说以这样的方式绑架儿子是一种隐性的暴力,我想她一定会为自己辩解,说自己多么爱儿子,这么做都是为了他好。但是这分明就是一种控制。

在孩子升学、择业和婚恋等关键的事情上,有一些父母放任自流,静观其变,只有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才会挺身而出帮孩子的忙。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种父母对成年后的孩子并没有那么多的关注和期待,与孩子的关系反而更顺畅。他们不会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怎样选,而是会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最后让孩子自己作选择。有个朋友就买房的事情去征询他父亲的意见,问在哪里买、花多少钱、装修的费用又是多少等问题,他父亲却只讲了自己和自己的一些朋友在买房和装修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给的建议是让他自己多去房市跑跑,并强调:“我的意见只供参考,房子是你自己住,你自己作决定吧。”

上述的父亲在中国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中国大多数父母会在孩子升学、择业和婚恋等关键事情上干涉孩子,他们会说:“我这么做是为了你好”“你的人生经验不足”“我是过来人,更了解是怎么一回事”。固然他们的人生经验更丰富,但是这些经验是否是孩子需要的,是否在当前有用,还值得思考。有的父母干涉子女的选择,是内心的自恋幻觉所产生的控制欲在作祟。他们害怕孩子脱离自己预先设定的轨道,担心孩子走上一条独立自主之路,惧怕孩子成长为一个有自我意志的人,然后离开他们,这样他们就再也没法控制孩子了。

比如有的父母要求孩子求学或者工作的地方离自己很近,坚决不允许孩子跨省甚至跨县市求学和择业,说是为了就近照顾孩子的生活,也为了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帮助孩子的职业发展,实际上他们是害怕失控的感觉,害怕孩子离开自己。这种情况与其说是中国子女依赖父母,还不如说是中国的父母强迫孩子依赖自己,离不开自己,或者说中国的父母更依赖孩子,需要孩子的陪伴更甚于为孩子的快乐与发展考虑。这一真相恐怕连父母都没有察觉到。

每个人都是自恋的,都有自己最正确、最聪明的自恋幻觉,有将他人纳入自己生活圈和价值体系的欲望,也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的控制欲。由于自恋幻觉的作用,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喜欢控制他人,却不喜欢被他人控制。不同的只是这种控制欲的轻重程度因人而异,有的人控制欲强一些,有的人控制欲弱一些。

帕萃丝·埃文斯的《不要控制我》一书中有个经典的例子:

妈妈带女儿去买冰激凌。

妈妈问:“想吃什么的?”

女儿:“香草的。”

妈妈:“有巧克力的。”

女儿:“我要香草的。”

妈妈:“巧克力的更好吃。”

女儿:“我就要香草的。”

妈妈:“你以前不是爱吃巧克力的吗?”

女儿:“我现在就想吃香草的。”

妈妈:“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怪呢?”

这段对话相当有意思,多少有点荒谬的意味,妈妈一再否定女儿的选择,觉得自己才知道女儿喜欢吃什么,女儿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一旦女儿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意识,自主选择,妈妈就觉得她怪。很明显这位妈妈想通过否定女儿的感觉控制女儿的选择,想让女儿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五、“你要什么?”

替他人作选择这一行为除了控制动机的驱使,还有什么其他的动机?或者说是怎样的原因促使我们替他人作选择?

讲一个最近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小事。

前段时间男友过生日,我一个劲地问他要不要买蛋糕,是买草莓蛋糕还是巧克力蛋糕?还问他,我们要不要找个温馨浪漫、高档一点的餐厅庆祝一下。可是他既不想吃蛋糕,也不想去什么高档餐厅,只想让我在家烧几个家常菜,跟我在一起吃一顿家常饭庆祝一下就好了。可是,在我的心中,那个“过生日,吃蛋糕,上餐厅”的念头总是放不下,就像一个施了魔咒的执念,也像孙悟空的紧箍咒,明明想忽视它,却时不时地感觉到被其紧紧捆绑。

通过这件小事,我想了很多,试图理清这执念的来源。

我出生在农村,家境清贫,从小到大我过生日都没有吃过蛋糕,不要说吃蛋糕了,就是像样的生日晚餐也没有呢。我的生日与其他无数个普通日子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在我的童年和少女时代,过生日时“吃蛋糕,上餐厅”一直是埋在我心底的愿望。记得高考结束后的那个生日,为了和闺蜜们在一起,我没有回家。我们坐在县城的滨江路旁,看着流淌的河水,诉说着淡淡的青春心事,闺蜜们买了一个小小的蛋糕为我庆祝,其实那个蛋糕并不好吃,可是当时我既感动又高兴。

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心里都想着要是我有孩子了,每年他/她过生日的时候一定会给他/她买好吃的蛋糕,平常也要经常带着他/她去糕点店。随着年龄渐长,这些心愿不存在了,甚至我都淡忘了这些事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还是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比如自己辛苦工作了一个月,或者完成了一个学习目标时,我就会去蛋糕店买块蛋糕好好犒赏自己一番。比如当有人帮了我一个大忙,我也会买一个蛋糕送给他,表示感谢。再比如当公司发了巧克力、糖果之类的东西,我通常都会留着,放在随身携带的包包里,等遇到朋友的时候拿出来与他们分享,或者分给坐地铁时恰巧坐在我旁边的陌生小朋友(我好几回在地铁里分糖果给陌生小朋友,他们常常笑着接受,我为此会高兴万分,但是也有被拒绝的时候,这时我还挺尴尬的)。

同类推荐
  • 感恩做人 敬业做事

    感恩做人 敬业做事

    感恩是做人的根本,敬业是做事的根基;感恩做人、敬业做事,你的生活和工作将会大放异彩!本书针对职场人士感恩心与敬业精神的缺失,阐述了感恩做人、敬业做事内涵及相互关系,并结合职场实际案例,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旨在帮助找出根由、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 悟世感言300条

    悟世感言300条

    本书为作者半个多世纪体验及感悟的凝练,共分十八篇,从人生、社会、政治、事业、人才、道德、素质、性格、气质、处事、待人、思维、心理、情感、爱情等多个角度对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了阐述,睿智而富有哲理,但又轻松不显枯燥,值得反复品读。
  • 抓住好运的人生秘诀

    抓住好运的人生秘诀

    这是一本讲述运气与机遇的成功励志书。有着近50年律师工作经验的西中务,通过平实的语言分享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有关好运气和坏运气的经验,将其对于运气神奇之处的经验总结为感谢、报恩、利他、慈悲、谦虚、人德、天命等七个要素,提出了与之相关的六个经验法则:运气、罪恶、恩情、品德、语言、善念,并分别从这个六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指导读者通过适当的改变和合适的策略追求好的运气、摒弃坏的运气,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 识人的智慧:透过表象读懂对方的心

    识人的智慧:透过表象读懂对方的心

    《孙子兵法》告诉我们: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一个人要想在交际场上游刃有余,要想在事业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就必须拥有快速读懂他人内心的敏锐洞察力。然而世事纷繁,人心不古,要想迅速看透他人实为一件难事。《识人的智慧--透过表象读懂对方的心》,就是为了帮你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
  • 哈佛优等生最欣赏的200个人生故事

    哈佛优等生最欣赏的200个人生故事

    这是一本关于哈佛人生智慧的书,从做人、做事、性格、交往和处世等方面遴选了哈佛优等生最欣赏的200个人生故事。阅读这些经典的人生故事,可以从中感触到哈佛精神的精髓所在,能够感受到自己是在与哈佛大师进行深层的沟通。不可否认,这些人生故事就像哈佛给予的人生忠告,品味它们,就好像浸润在智者的思想里……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平行空间系统

    快穿之平行空间系统

    她一直以为她不停地穿梭在不同的空间里替那些心有遗憾的人完成梦想,是为了获得新生……最后才知道,原来“她”才是关键……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尊在上:大神,请自重!

    神尊在上:大神,请自重!

    莫名的穿越,迷离的身世,也就算了,听说,古代帅哥多,可是为何那个啥?某人开始火大:为毛她每次约会帅锅,准备自我推销的时候,总是在关键时刻中了迷药似的突然昏厥?
  • 诗话总龟前集

    诗话总龟前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级警戒:首席大人要偷心

    一级警戒:首席大人要偷心

    “号外号外,特大号外!全球首席板砖王老五易少吃错药,迎娶一名带着拖油瓶的丑女!”一周之后,丑女变身美艳贵妇,拖油瓶施展拳脚横扫易氏企业所有对手。某油瓶:“老头儿,俗话说干的好不如娶的好,娶了我妈咪你赚大发了!”某妈补刀道:“儿子儿,婚姻是一场投资,他是亚洲股神。”某男额头闪过黑线
  • 重生之天医临门

    重生之天医临门

    上辈子被人设计陷害,亲人一个一个的离她而去。云暖本以为死后终于能和地下的亲人相见,没想到一睁眼就回到一切尚未发生的节点。一场意外,让她成为天医传人,开启了与前世截然不同的人生。欢迎加入舞绯羽书友群876229238
  • 深圳的雨季

    深圳的雨季

    李文丽淡淡地说:“今天在小区门口,围了一圈人。外墙上贴了好几张单子:租妻广告!说因为生意不景气,特把老婆出借,每月五百元。下面留的联系电话是那户人家的住宅号码和手机号码。听说是旁边那个高尚小区的业主,挺有钱的一个老板,恐怕把什么小人给得罪了。那老板一天的电话都被打爆了,好几个不三不四的人还在电话里要他介绍小姐,老板的肺都气炸了,报了警,警察来了扯下单子才算完。”刘向阳摇摇头:“有这种事?现在社会上什么人都有,有各种仇富行为。其实并不比别人过得差,但是和原来的朋友一比,和身边的朋友一比,觉得自己不如人了,就干出这种低劣的事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穿越时空之新一皇后

    穿越时空之新一皇后

    本文已经开始解禁,故事从125章才刚刚开始。曲折的身世,离奇的故事情节,穿越了十四年的精彩片段。故事主角的聪明与智慧,被掉包的身世之迷。她爱的人居然是为了江山才肯娶她,甚至连个名分都不想给她。既然如此,咱们就颠覆一下历史吧。做鳌拜的女儿,当上皇后,皇上怎么可能会喜欢她?既然这样,就别怪新一不客气了。抢了皇上的女人,开了最大的一家连锁服装城。成为世界前十位的富豪美女,居然是大清国的皇后。新一,这个女人简直像迷一样,历史是如何记载的?本书的封面全图:http://pgsk.com/2008/05/23/000/pgsk.com新一的宝贝书迷们|1|群号:7109561|满|新一的宝贝书迷们|2|群号:26671982|新|新一的宝贝书迷们|3|群号:22319963|新|新一的宝贝书迷们|4|群号:28083339|新|新一的宝贝书迷们|5|群号:29820642|新|新一的宝贝书迷们|6|群号:29821622|新|新一的宝贝书迷们|7|群号:29820848|新|新一的宝贝书迷们|8|群号:24027187|新|
  • 泰坦与龙之王

    泰坦与龙之王

    新书《极恶龙君》已发布!泰坦,与最古老的神袛一同诞生的近神生物。龙,雄踞无数世界食物链顶端的强大掠食者。继承了泰坦与金龙血脉的穆瑞亚,端坐于王座之上。红龙,蓝龙,绿龙……青铜龙,赤铜龙,黄铜龙……紫晶龙,水晶龙,翡翠龙,众多巨龙匍匐在王座之下。云巨人,雾巨人,石巨人,霜巨人……风暴巨人,山岭巨人,潮汐巨人……无数的巨人向王座跪拜。王者的力量,不仅仅是用来杀戮与征服!群:67883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