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4200000016

第16章 肆最好不相见(4)

第一最好不相见

这爱情是如此悲凉,这韶华是如此让人嗟叹,以至于那些一起走过的时光,我们都不敢回头张望,于是那等待的时空有点重,重得连时针都走不动。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不会有后面的故事,如此便不会在彼此生命里留下不可承受的痛。

读仓央嘉措的诗读到这一首的时候,心里是有点苍凉的。被他字字惊心、句句惊艳的文字所触动,有些话一旦拨动了那根脆弱的心弦,带来的便是翻江倒海的忧伤和落寞。

思绪无法抚平的时候,我总是铺开一张纸,提起毛笔,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字,抒发自己的愁绪。

第一最好不相见,

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

如此便可不相思。

我将笔停留在这一刻,没有再写下去,朋友问我:“这首诗不是叫《相思十诫》吗?应该还有很长啊,怎么不继续写下去了?”

我只能顺着他的心意,将中间第三到第十的那部分补全: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白衣悠蓝

其实这首诗最初的版本只有“第一”和“第二”,是由仓央嘉措原作、于道泉先生翻译的,而中间的那么多,则都是由网友后续的。在原作里也没有“相思十诫”这个名字,这个名字也是根据后来的从“第一”到“第十”命名的。

关于这首诗,《步步惊心》的作者桐华也对此作了解释。桐华在出版于2006年的《步步惊心》的结尾引用了仓央嘉措的“第一”和“第二”:

第一最好是不相见,

如此便可不至相恋。

第二最好是不相识,

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但桐华当时觉得原文有点拗口和烦琐,后对其进行加工就成了如今《相思十诫》中的这个版本:

第一最好不相见,

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

如此便可不相思。

其后,《步步惊心》的读者在桐华的“改编版本”的基础上,又添加了“第三”“第四”……桐华本人很喜欢这个添加,所以把它们放在了网络连载的小说《步步惊心》的结束语中。再之后,白衣悠蓝继续创作,把这首诗添加成了现在“第一”到“第十”的版本。

这首诗太受大家喜欢了,加上网络传播难以想象的速度,它蹿红了,在各大网站或图书里,人们都会经常看到《相思十诫》这首诗,其后赫然写着:作者仓央嘉措。

当所有人都认定了它是仓央嘉措所写这个非事实的“事实”之时,一些知道事情原委的人不管怎么解释,都显得那么苍白。但本着对仓央嘉措本人和其他著者的尊重,我还是觉得有必要在这里再作一遍澄清。

当然也要首先申明:这些后续作者的文字功底和古代文化知识的基础是相当浑厚的,其诗中的文学艺术价值未必就比仓央嘉措逊色。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这一句就写得甚妙。曾经我们十指相扣,约定了死生契阔,曾经我们执子之手,说好了与子偕老。可是有一天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们曾经的誓言开始成为难以兑现的奢侈。于是曾经相知相好的岁月,在离别之后,成为心口的一根刺,不能想不能碰。曾经多美好,现在多难过。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回忆像照耀在水里的那片月光,看得见,摸不着,让人无限惆怅、黯然心伤,只能叹一声:如果不相伴。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曾经年少彷徨,误了韶华几何?曾经爱恨交织,误了人生几何?一个“误”字如此耐人寻味,什么是对,什么又是误?爱上了终将分离的人便是误吗?相爱相知却不能相守便是误吗?而什么又是“负”呢?爱即是“负”吗?外界的阻挡、上天的不许就是“负”吗?还是我们本身就不应该相爱?相濡以沫或许真的不如相忘于江湖。白衣悠蓝用哀怨的字眼轻描淡写地描画着那种失去之后让人心如刀绞渐而心如止水的爱情,平静的外表下是满满的波涛暗涌。毕竟相负带来的就是一种误,误了青春时辰,误了韶华时光,误了一片深情。

见与不见

2008年,当《非诚勿扰2》上映时,影片中李香山的女儿深情朗诵完《见与不见》这首诗后,网络上除了红了一部电影外,还红了一个人和一首诗,这个人就是仓央嘉措,诗就是下面的这首: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谈笑靖

随便在网站上搜索一下,出来的字眼便是“见与不见”“仓央嘉措”,心里确实有点无可奈何。其实,这首诗的原作者是一个叫谈笑靖的广州女孩,笔名为扎西拉姆?多多,她于2007年5月15日在北京完成这首诗的创作。很多人说这是仅次于《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的最让人心动的仓央嘉措情歌,但仔细查阅资料,笔者发现这首诗本身并不叫《见与不见》,它真正的名字是《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出自扎西拉姆?多多的诗集《疑似风月》。

作者谈笑靖说这一首《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的灵感,源自莲花生大师非常著名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作者说自己想要表达的是上师对弟子的爱,和女子、风月、爱情并没有什么关系。

尽管原作者在自己的博客里发表了声明,法院也认定原作者实为谈笑靖而非仓央嘉措,但人们仍愿意相信这些所有美好的、缠绵的、略带禅意的诗作就是仓央嘉措本人的。至于其他作者,他们就像整数后面的小数点一样被忽略了。

这对原作者来说,的确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作者有些无奈地说:“语言和文字真的是不可执取的东西,尤其是对于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一句话说出来或者写下来后,它就不是你的了,你必须允许它任由别人去解读,以及误读。所以我最想说的话,其实在开口前的那一刹那已经说完,一说,就错,就像禅。”不过她也在自己的博客里表示:“即便如此,多多愿意,将荣耀归于仓央嘉措。”

但当一个人的诗被冠以仓央嘉措的名头,被无数人赞扬着时,也未尝不是一种幸运和肯定。

那么这首诗能够让人以为是仓央嘉措所作的原因是什么呢?也许这并非一种巧合。纵观那些关于仓央嘉措的美丽的仿作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些诗歌或多或少都和仓央嘉措有些关系。

《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的误传是因为《央金玛》专辑中有一首歌的歌词是由仓央嘉措的几首诗歌拼接而成的。而《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则是因为该作者的作品集《疑似风月》中有一首诗是以“仓央嘉措说”命名的,当然其实那首诗中的“仓央嘉措说”仅仅是一个名字并不是指下面的那些话是由仓央嘉措说的,但是传来传去最终就成了这样一个结果。

当然,这些外在的形式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关键之处还是在于“佛性”二字,《非诚勿扰2》之所以会选中这首诗也是为着同样的理由。它探讨了爱与生命两大主题,内敛而深情,让不少观众在落泪的时候,也能有所感悟。仓央嘉措的情诗与《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的共同点就在于此。

其实人生不过就是一场修行,一辈子很短但也很长。站在时光的尽头,你会发现所有的所有在尽头处都不过如沧海一粟,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人恨和憎恶,也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人念念不忘。

当然这种超然的心态必须要经过一番寒彻骨,才能明白。

不因外物而改变自己,如莲花一样,固守自己的圣洁。

世人爱不爱我,我都无怨无悔,依然接过爱的权利棒,将我的光辉挥洒人间,实现我普度众生的愿望;世人相不相信我,甚至误解我、曲解我,也同样没有关系,我只会轻轻一笑,将我的爱广施人间,不亏欠佛祖所赐予我的清风明月般的莲花禅心;世人弃我不弃我,我从不放心上,纵然有过几多不快,终也会随风散去。而我只会坚守我的信念,不舍不弃。不管你追随与不追随我,你都在我的心里,佛都在我的心里。

而这,其实就是佛的天性,超然物外,善念于心。诗中的思想放在爱情里同样适合,于是很多人便把这首诗理解成了一首爱情诗。于超然中坚守,在淡然中期许,看似情诗,却闪现着智慧,透着禅意。

不管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都为人们带来了一场生命和智慧的洗礼,那么不管是佛还是佛的追随者,他的使命都已经完美地完成,而这其实已经足够了。

人生是一场修行,文字同样也是一种修行。我们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完成心灵的修行。

看得见你的地方

在看得见你的地方,

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

在看不见你的地方,

我的心和你在一起。

——具体作者不详

几乎是第一眼,我就确定了这首诗不是仓央嘉措所作,虽然它同样很美,虽然它的文字里同样饱含了深情。但是不管从哪种角度看,这首诗里都少了仓央嘉措诗歌中的灵动和大气。读过仓央嘉措诗歌的人都知道,仓央嘉措诗歌中无时无刻不充斥着辩证的矛盾思想和怔悟后的豁然开朗,这些则是这首诗不具备的。

但是我依然愿意解读这一首诗,只是因为这首诗本身。抛却仓央嘉措的光环,抛却人们一定要追寻的爱之矛盾和痛苦,我觉得这首诗实在是一首很美的诗。

无法知道这首诗的原作者到底是女子还是男子,但这已经无关紧要,诗中流露出的恋爱时的甜蜜,让读者的心里充满了感动和喜悦。这种甜蜜的感觉每个人在爱之初都有过。最初爱上他的时候,总是希望每天都和他在一起,希望自己视线所及,全是他的身影,希望自己可以仰望着他的鼻息。喜欢一转眼就看到他的小酒窝,里面写满了对自己的爱恋;喜欢一抬头就看到他的长睫毛,眨眼间都是遮掩不住的幸福。

竟然又回到了青涩的初恋时节,牵手和凝视在那时候,是最令人向往的美好。那是一个全新而宁静的世界,有了第一次的爱恋,悲欢离合上演,想要去他看过的地方待一会儿。想要,尝试着,累积幸福的感觉。想要,踮脚,张望他的帅气。

于是在那看得见的地方,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从未离开你,因为舍不得。所以只是希望守候住这最简单的幸福。有时候,凝望让瞬间成了一辈子,于是那些美好,便一点一滴地留在了心里,如水墨画一般,坍塌了一片颜色,却形成了一个最有意境的人生。

当然,你不会时时刻刻都停留在我的身边,尽管我是如此奢望。当你必须要远离一二三刻的时候,我的心里开始有了忧伤,那是第一次知道离别的痛苦,在那用离别筑起的高高月台上,我连看你背影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只能偷偷躲起来,擦一把眼泪,将生活继续。眼前的所有一一走过的路、正在看的风景、一茶一饭里,仿佛都有你的影子,以为是自己看花了眼,急急忙忙跑到镜子前,却发现镜子里也是你的笑容。影子也是成双的,卧室里折射而出的温暖灯光也是成双的,百叶窗里的浮光碎影更是成双的。

那个时候,我终于明白,在看不见你的地方,我的心和你在一起。因为心里有你,所以我们从未分离过。

有人说,思念的感觉太痛苦;有人说,离别是一种会断了人心肠的痛。可是我却从未如此想过。

爱一个人,是不惧怕分离的。而等待,同样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坐在阳台上,看阳光洒落窗台,看光线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看阳光由刺眼慢慢变得温和,然后起身为自己又加了一件衣服,直到阳台里折射出一缕橘色的光线,便知道自己等待的人已经归来。

没有言语,没有欢呼,脸上的微笑却绽放开来。

其实,爱情就是如此简单而又幸福的一个过程。

在看得见你的地方,我用你给的温暖,来度过今后离别的每一个日子。在看不见你的地方,我用等待守候下一轮的思念,直到我们再不会分离。

深夜里,再一次读这首诗,我突然很想说声谢谢,谢谢那个不知名的作者,用自己的踮脚张望,给了我一个至美至纯的宁静夜晚。

同类推荐
  • 弘化公主西行

    弘化公主西行

    弘化是唐朝实行和亲政策时下嫁少数民族君主的第一位公主。她在青海草原上居住生活了58年,把一生献给了吐谷浑(亦称吐浑,立国350年)。本剧以她到达吐浑初始时协助治乱安邦的事件为主,编撰故事,升发创作。故名《弘化公主西行》。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初,按照事先的约定,吐谷浑第22代国主诺曷钵亲去长安迎娶弘化。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准备隆重迎接,只有位高权重的丞相宣王闷闷不乐,另有所想。与吐谷浑同时,吐蕃也遣使赴唐请婚,因关系不顺,初时遭唐拒绝。使者回国后挑拨说是因吐谷浑人从中离间作梗所致。
  • 大家小书:论雅俗共赏

    大家小书:论雅俗共赏

    《论雅俗共赏》是朱自清先生抗战胜利后所作部分文章的集结,他生前的最后一本书。共收入“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有三分之一是谈诗歌的,主要是谈朗诵诗。在自序中,作者释题说,他“企图从现代的立场上来了解传统”,而所谓的“现代立场”,按作者的理解,“可以说就是‘雅俗共赏’的立场,也可以说是偏重俗人和常人的立场,也可以说是近于人民的立场。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说话”。
  •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诗文选

    本书记录了民国一代才女内心隐秘和复杂的情感心路历程。诗歌婉转、轻柔,散文平和中带着大气,是民国灿烂文学史中一道别有韵味的诗歌散文选集。
  • 血脉与回望

    血脉与回望

    回望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生长痛”,用尽可能温和的方式,表达所观察和理解的世界。《血脉与回望》,收录散文作家王月鹏近年创作的以作家在胶东半岛四十余年间的青少年生活和工作见闻为主题的系列散文作品。
  •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

    初中生必背古诗文61篇

    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中国古典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所选取的初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61篇就是其中的精华。本书对这61篇古诗文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赏析,并附有译文、考点总结和易混辨析,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并针对考点有计划地进行分析和指导,真正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热门推荐
  • 异世重生:狂拽女王难招架

    异世重生:狂拽女王难招架

    她曾是二十二世纪一个杀手组织的少主,她技艺了得,杀人无数,钟情一人,却反被他害。穿越之后,她是妖界女王的第三个女儿,原主却是一个废物。她不甘被称作废物。机缘巧合之下,她来到人间寻求人界修炼之法,并且偶遇皇帝最宠爱的儿子——七王爷,人称鬼王爷。他是世间难得的天才,却对她穷追不舍。她一贯的冷漠终是被他暖化······她最终成为妖界女王,而他便是她的夫君,人界的帝王。从此人妖不在殊途,重修于好。
  • 替身恋人(全本完)

    替身恋人(全本完)

    在他的眼中,她犹如天使一般,阴差阳错,她代替好友来应征,这几乎将她打入地狱。她的背叛是他心底最深的痛,如果她想做替身,那就让她继续做吧……所有的一切都是有预谋的,他已渐渐爱上她,到最后他该如何抉择……
  • 恶毒丞相的小刁妻

    恶毒丞相的小刁妻

    韩初见,晋国御医韩俊竹的庶女,在医术和毒术上颇有造诣。突有一天,太后赐婚。夫君竟是晋国最毒、最丑、最坏的丞相大人,相传他奇丑无比,心狠手辣,嗜血残暴。与夫君相遇的第一天,竟还被喂了毒药。“若娘子不能好好配合为夫的话,那为夫也只能与娘子天人永隔了。”“纵使如此,那又怎样。你有毒药,我还会毒术呢,更何况我还医术了得。”看一看韩初见如何翻云覆雨……
  • 离阙行西

    离阙行西

    贞观年间,纪王妃张氏诞下独子名为李阙,少时早慧,四岁便名震长安,后遭歹人陷害生命垂危。而在一千年以后京西大学的大学生韩阙意外身亡,那知一跃千年成了入了这李阙的身,成了王府嫡子,享尽荣华富贵。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皇权,而他的身份也不仅仅只是亲王嫡子这么简单。随着后来发生的种种事件,他的命运也推动着他走上了一条他从未想过的漫漫长路,也成就了一个无比神奇的人生。
  • 我是歌神急需C位

    我是歌神急需C位

    天!其他选手歌喉都这么强?颜值还比他高?是他魂降降临错了宿主吧?快想办法,江川的脑筋疯狂开动,翻找宿主的记忆,看他有什么隐性的优势没?于是,他的人物面板上线……(开启【羁绊1】,消耗:1W喜爱值)……获得临时羁绊:【初级高音掌控】,演唱高音音节时获得歌喉+0.5的效果。*************************直抒胸臆版:穿不同位面不同歌曲综艺,综艺原创。综艺流程推陈出新,参赛选手原创。无系统,有人物面板。
  • 指引人生的理财智慧(指引人生丛书)

    指引人生的理财智慧(指引人生丛书)

    《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理财智慧》不但可以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蓝本,使孩子在开始他们的人生之前,就能够了解随之而来的欢喜、挑战与责任,而且更适合每一个成年人阅读,成年人可以在重复阅读这些故事时提醒自己并纠正自身行为的偏差。我们真诚地希望这套书能给大家带去欢乐与启迪,希望这些美妙的故事能帮助每一个阅读《指引人生丛书:指引人生的理财智慧》的人了解智慧对生命的价值,获取前行的动力并因此感到满足。
  • 源宇宙——第三世界

    源宇宙——第三世界

    【一个完完整整真实的世界】完不完整真不真实,你进来看看不就知道了嘛?————————————————————————“这个……是什么存在?算了,带回去看看吧。”而后,一道盈盈绿光在广阔的虚空中一闪而过……
  • 大乘义章

    大乘义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颜氏有姝色

    颜氏有姝色

    她,颜瞳,因南陵朝中夺嫡,害得心上人与自己一起枉死胞姐剑下。再次睁眼,她成了东湘季侯府疯子二小姐,却不欲问恩仇。三年后,她成了名昭四国的悦康郡主。为查原主身世,再访南陵,搅入寻宝风波,步步筹谋之下才惊知仇者无辜,当年之事之人皆为假。片段:访国途中初次见面,他身骑白马,一身红袍,看着她痞笑,“小美人是见本公子风流倜傥,想以身相许才问本公子名字的吗?”却不知真正的初遇是在三年前,她算计人,他梁上笑意玩味,“这小姑娘如此凶残,估计只有我能驾驭了。”(本文应该是多男主多女主文……咳咳,特别想塑造一个很好的姐姐形象,,希望不会崩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