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4200000005

第5章 在那东山顶上(2)

但,当他以同样眼神回报自己的时候,少女被羞涩的情怀乱了阵脚。她把头埋得更低,眼角里全是羞涩的情意,本想落落大方地对他回之一笑,让他记住自己嫣然一笑的模样,可是心慌了,像是怕被别人知道似的。

也许,那个少女回首往事曾为自己如此冒失而懊恼过。可是,我觉得她大可不必如此。

也许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也许正是因为她的羞涩,才让年少的仓央嘉措一见难忘。

我愿意以“心动”两字来形容当时他们的情怀。因为我不确定这是不是爱情,我只能说在当时的某时某刻,他们的心都被对方触动过,然后心有所思。而这就是心动。

后面的故事我们无从得知,我不知道这样一段年少时简单的相遇,到后来是继续了下去,还是仅仅只是一段露水情缘,蜻蜓点水而过。

正如我也不知道,那个人们口中竞相传诵的“玛吉阿米”究竟是何许人也。

可是如果你愿意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以自己的想象来完成这个故事的话,我希望那个女孩子不是“玛吉阿米”,我希望她只是单纯地喜欢仓央嘉措,他们也曾心动过,也曾见过几次面,也曾一起谈天说笑,然后在之后的某年某月,回首往事一切都只是云淡风轻。

这就足够了,我从不希望他们爱得刻骨铭心,生生纠缠。我宁愿他们对彼此而言都只是一个最美的邂逅。

年少时的心动虽无法长久,却永远都是美好的。

那一年的心动简单而没有杂质,年少轻狂的爱情从不需任何点缀。

因为太过美好,才太让人怀念。所以从古至今,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心中都有一个独特的位置是留给“初恋”的。

所以当他们以回忆的笔触来纪念那段岁月之时,才会把它写得那么美。

一如仓央嘉措,再如曾缄和刘希武。

贝齿微张笑靥开,

双眸闪电座中来。

无端觑看情郎面,

不觉红涡晕两腮。

——曾缄

座中有一女,

皓齿复明眸。

含笑偷觑我,

羞情眼角流。

——刘希武

当记忆被尘封了很多年,连往事都是甜蜜的。而回忆中的她也是美好纯粹的。

在曾缄和刘希武的译本里,那些印象简直就要重合了似的。那女子在他们的眼里同样是“明眸善睐”“皓齿如雪”。

曾缄用“贝齿笑靥”来形容她干净的笑容,笑起来一口白净的牙齿,闪闪亮亮,闪耀的都是幸福。刘希武则用“含笑偷觑”来形容那女子的明媚清纯。

曾缄用“双眸闪电”来形容那女孩子美丽的眼睛和自己像被电击了一样的心动,刘希武用“皓齿复明眸”来形容她眼神的明亮动人、天真无邪。

同样的,他们也喜欢那女孩子的羞涩,喜欢那女孩子拿眼睛偷偷窥觑的娇俏模样,喜欢她眼角里流露出的既不安又羞涩的情态。

她最初的心动全都定格在彼此眼神交会的瞬间。没有纷纷扰扰的俗事来纠缠,那年少时最美的爱情竟然如被冰封了一样,在记忆里纯粹了生生世世。

原来心动,是每个人在不经人事的时候,所遇到的最初的爱情、最美的风景。

莫言破晓我归来

有腮胡的老黄狗,

心比人都伶俐。

不要告诉人我薄暮出去,

不要告诉人我破晓回来。

薄暮出去寻找爱人,

破晓下了雪了。

住在布达拉时,

是瑞晋仓央嘉措。

在拉萨下面住时,

是浪子宕桑汪波。

秘密也无用了,

足迹已印在了雪上。

——于道泉

深夜里读到这首诗,竟一点困意也无。既不是因为忧伤,也不是因为欢喜,而是着实又被仓央嘉措给惊住了。

这……这个……是赤裸裸的偷情吗?

说到“偷情”,脑海里最先闪过的就是李煜和他的小周后。

不过这两个人的“偷情”的确是够大胆的,“偷”也就“偷”了,还偷得光明正大、世人皆知。这件事不仅在当时的后宫闹得风风雨雨,而且隔了千年,到现在也常被人津津乐道。

当然,这也怪罪不了别人,因为李煜自己就曾把这一段风流韵事写在了自己的词中: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既不怕周后吃醋,也不怕被后人议论。爱了就是爱了,坦坦荡荡,词间写尽真性情。难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李煜时曾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说的就是李煜诗歌中自有一股天然和真情,直率自然,没有任何造作和虚伪。

只是,这般毫无心机,也许早已注定了他的命运。而,他——仓央嘉措亦如是。

我从未想到,他也可以大胆到把这些事情写在诗里。李煜爱上妻妹,从伦理道德上来说的确不光彩。仓央嘉措却不同,抛开他的身份来讲,他确实有理由爱得光明磊落,诗中所描写的不就是男女之间再平常不过的约会,有什么可掖着藏着的?

之所以还是把他的这一段往事定义为“偷情”,原因很简单,就是他的身份。我一直讲,抛开他的身份不论,可往往最难抛开的恰恰是他的这个身份。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偷情”甚至比李煜的还“法理难容”。因为他是活佛,是一个不可以拥有爱情的人。这是几千年来人们对于佛的印象,这个印象实在是太难打破了。

而,一旦有人打破了这个印象,打破了这个戒条,就会显得格格不入。恐怕连仓央嘉措自己都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他必须远离他最渴望的凡人的自由世界。

爱情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什么都没能禁锢住仓央嘉措的心。

这一段不被允许的爱情,震撼了仓央嘉措的词笔,他将这份令人感伤的爱情带到了文学之中,让人得以千古瞻仰。文学是环境的产物,是情感的交流,在这一首诗中可以说完全得到印证了。

这首诗写得也着实有趣。仓央嘉措的想象力真是丰富,生活中的任何一种东西都可以被他拿来写在诗歌中。

第一句“有腮胡的老黄狗,心比人都伶俐”,不用往后看,也能猜到仓央嘉措的心意。

因为“黄狗”的出现已经意味着这些事情发生在一个无人知晓的环境里,只有那守夜的大黄狗才知晓他的心事。当然这些事情未必见不得人,但是,却是不想让别人知道的。

果然,其后,仓央嘉措立刻就写了下一句:“不要告诉人我薄暮出去,不要告诉人我破晓回来。”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我忍不住笑了出来,这哪里是那个平日里静默寡言甚至冰冷的人呢?这分明是一个风趣活泼的男子,他甚至要和小狗讲道理,怕它一不小心泄露了自己的秘密。

而这哪里又是不想让人知道秘密呢?分明是欲迎还拒,卖关子,而他所要卖的那个关子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也无须隐藏的,因为总有一些东西会替你记录下那些点点滴滴。

比如那留在雪地上的脚印。

他薄暮而出去幽会情人,破晓而归,本以为无人知晓,本以为秘密可以深藏,谁料想归来之时,却是大雪纷纷。

雪,铺了满满一地,他踩在雪上的脚印,就这样从拉萨的酒家一直通到了布达拉神殿。

那一长串的脚印,似乎见证了他的爱情,他知道有些事情再难隐瞒,便将此记录下来,人们愿意怎样传说就怎样传说吧,至少他的心足够坦荡,至少他的心,从此不再有尘埃。

于是那满纸的文字和那一串已经若有若无的脚印,就成了他们爱情最美丽的见证。

即使冒天下之大不韪,逆佛祖之意,也要执爱人之手,拥爱人之心,只愿得此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仓央嘉措挽着她的手,站在万人面前,面对众人的指责,面对自己的内心,他不卑不亢、眼神坚定,但从未放开她的手。

就在那一瞬间,我就被他感动了,这个内心柔软的男子,在布达拉宫的时候是冷峻的,在拉萨的酒家时是浪漫多情的,他用浪子来形容自己,而其实他的心,透明得如同一块水晶。

于是,我就爱上了他的坦荡,爱上了他敢自豪地说:“住在布达拉时,是瑞晋仓央嘉措。在拉萨下面住时,是浪子宕桑汪波。”

那不仅是一种宣誓,更是一种美好,一种守护爱情的美好。

而这份美好,因为他的守护,竟也代代相传了。

再来看刘希武的译本。

聪明老黄犬,告密慎莫为;

薄暮我出外,黎明我还归。

薄暮出寻艳,清晨飞雪花;

情僧原是我,小住布达拉。

变名为荡子,下游拉萨城;

行踪隐不住,足迹雪中生。

——刘希武

于道泉先生在翻译这首诗的过程中将其分为了三节来翻译,每四句是一小节。因此后来的版本里就都将其分开了,这里为了方便赏析,笔者还是把它们合并在了一起。

为什么在这一篇中,我要跳过曾缄的译本,反而先来解读刘希武的译本呢?这就要感谢刚才的合并过程了。因为当将这三首诗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也有些吃惊了。

我竟然丝毫分不出这首诗的刘希武译本究竟是原汁原味的古诗还是一个现代人写出来的诗歌?

虽然一直知晓刘希武先生在古乐府上的造诣,但这首诗还是让我有一丝意外的。我是一直比较喜欢乐府诗的,乐府诗中语言的精简、寓意的深厚,以及活泼有趣的文字都让我爱不释手。我甚至一度认为,它是除了《诗经》以外的最优秀的文学作品。所以,当这样的一首作品放在眼前的时候,我确实有些冲动。因为这首诗不论是从趣味性、故事性、语言性、情节的完整性等各方面来看,都是非常优秀的。

而且这首韵味质朴、语言生动,从文学角度来理解,也非常符合仓央嘉措的身份。其相对偏口语化的文字非常有民歌的感觉,可以说是与仓央嘉措身为历史上最特殊的一位活佛这样的特征相当贴切的。

此外每一小节的末尾,刘希武的译本都是押着韵走的——“为”“归”、“花”“拉”、“城”“生”,所以诗歌读起来也颇觉朗朗上口。

而其中“寻艳”“小住”等词又赋予了诗歌一股浓重开放的气息,使原本形式有些呆板的诗歌立马活泼形象了起来。而且这种开放丝毫不会影响整首诗的格调,这种开放有一些像《诗经》中的开放,你只会觉得他描写人性描写得很形象,却丝毫不会觉得低俗。

若要论及文雅,还是要提及——曾缄。

龙钟黄犬老多髭,镇日司阍仗尔才;

莫道夜深吾出去,莫言破晓我归来。

为寻情侣去匆匆,破晓归来积雪中;

就里机关谁识得,仓央嘉措布拉宫。

夜走拉萨逐绮罗,有名荡子是汪波;

而今秘密浑无用,一路琼瑶足迹多。

——曾缄

在这首诗中,在描述这样一件略微带点香艳气质的事情上,七言古体诗,多少还是“庄重”了一些。

再者,曾缄先生对于词汇的运用过于讲究了一些,凡此种种,都有点让诗歌本身失去了本真的味道,仓央嘉措所想表达的那种青春活泼甚至浪荡气息就荡然无存了。

比如“逐绮罗”,其实就是“寻艳”,但曾先生说得太文绉绉、太委婉,完全无法准确表现出仓央嘉措对于爱情的大胆。

如此一来,仓央嘉措最想传达的追求自由的主题思想就被大大地削弱了。

此外,“一路琼瑶”中的“琼瑶”二字,原是出自于白居易的一首诗中的典故,其实,就是“雪花”的意思,但是很多读者并不知道,很容易就会理解错误。

因此这首诗的曾缄译本并不是老少皆宜,有一点曲高和寡,太过阳春白雪,因而不能雅俗共赏,而这也是对仓央嘉措和于道泉先生的本意的一种小小的背离吧?

不过,能够在同一首诗中,时而感受高山流水的优雅,时而享受锣鼓喧鸣的热闹,对读者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所以,其实也无须介怀,读书这种事情贵在读的过程,而至于所感所悟有何不同,真的无伤大雅。

此后思君空断肠

自从看上了那人,

夜间睡思断了,

因日间未得到手,

想得精神累了吧!

——于道泉

这首诗的三个译本都翻译得非常好,但我还是选择了于道泉先生的译本开篇。

再来看刘希武先生和曾缄先生的译本:

自从见佳人,

长夜不能寐。

相见不相亲,

如何不憔悴。

——刘希武

一自魂消那壁厢,

至今寤寐不能忘。

当时交臂还相失,

此后思君空断肠。

——曾缄

将两本译本对比,不难发现,虽然所用的诗体不同,但从意思上来看,两个人的翻译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翻译的手法不一样,刘希武先生把原诗处理得更为古典唯美,意境也更为优雅。

只因了刘希武先生的“相见不相亲”这一句话,我便不自觉地将仓央嘉措和另一个人的影子重合——纳兰容若,同样的深情: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两首诗写的都是自己对心爱女子的思念之情,唯一不同的是,一个是对逝去的人的怀念,一个是对爱而不得的人的怀念。本质还是一样,都是已失去和未得到。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对自己得不到的东西才珍惜,而对自己已经失去的东西才怀念呢?佛说,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不是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而是现在所能把握的幸福。

可是所有最终所能体会到的感悟,都是非经历而不能明白的。于是每一个人都会走过一段艰辛而茫然的路程,直到有一天,走过了所有的沧桑,回首过去,才能明白那个最简单的道理。

所以,在第一次懵懂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仓央嘉措便开始了一段纠结的爱的旅程。

这个纠结的过程就是暧昧。有人说暧昧是一段爱情最美好的时光。那种有口难开、欲言又止的滋味如同一个小宝宝用他暖暖的手不断地去抓挠你,痒痒的、暖暖的。

可它同样也是揪心的。因为你无法准确得知对方是否和你有一样的心意,你却已然为她痴迷。自从上一次的相逢,你已经沉醉在她如春风般的笑容里。于是你想再见她一次,可是她却已消失在茫茫人海中,留你一个人在原地。

同类推荐
  • 一瞬集

    一瞬集

    为什么古人要说,“人之百年,犹如一瞬”?就以最常见的“人生公式”来看:青年希望,中年竞争,老年悔悟……百年何其漫长、何其辛苦,怎能“一瞬”?我以为,“一瞬”之说,有两层涵义。其一,与人类生存的地球、以及茫茫无际的时间和空间相比,人的一生确乎是“一瞬”。奄忽若飙尘,去若朝露晞。其二,说百年如一瞬,指出了人生最大的特点:难以把握。看似迅捷简单,实则复杂多变;看似自然而然,实则神秘莫测。快如一瞬而逝,绝不重复,无法更改,没有规律可循。
  •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

    《财富如水》是警世大言,给一个时代提供了一种道德方向,伦理精神,带有启示性。书里面充满一种庄严感和良知感。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一本书,充满了智慧,充满了问题,提供了很多很可靠的答案。 财富对每个人都极其重要,然而如何获取财富和如何对待财富将是一个与人的生命同等深奥和深刻的问题。《财富如水》为我们透析了这样一个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因而读它有无限益处。这部书看起来不厚,但每一篇东西都充满经典。
  • 徐志摩诗选

    徐志摩诗选

    本书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诗歌精选集,收录了徐志摩诗歌的经典名作,包括《再别康桥》《偶然》《沙扬娜拉》等。在作品的选择上,既注重其思想艺术成就,也注重体式、题材、内容、风格的多样性。读者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文采、激情、睿智的徐志摩。
  • 恐惧,牺牲与拯救

    恐惧,牺牲与拯救

    巴威尔·索斯诺夫斯基回到俄罗斯后自杀,塔可夫斯基却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乡愁》中戈尔恰科夫的猝死,如同谶言。塔可夫斯基曾天真地说:只要让我拍完三年,我就回莫斯科。他还来不及拍摄他心心念念的《哈姆雷特》、《圣安东尼的诱惑》,或者《霍夫曼故事集》、《列夫·托尔斯泰的出走》,仅仅55岁就长眠于异国他乡。最初,他被埋葬于距离巴黎五十公里的小城圣热尼伏耶·德·布阿的俄国侨民公墓,在一个刻着别人名字的墓碑之上有一块小小的金属牌,很小的拉丁文字母写着:“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32—1987年”。没有任何关于他身世的说明,也没有碑文。墓碑号:7583。
  • 问渠哪得清如许:那些扣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那些扣击心灵的经典哲理美文

    185篇人生哲理美文,185段经典的人生哲理感悟。一篇美文就是一道独特的人生风景,让您品味生活的千滋百味 一种感悟就是一泓深邃的哲理清泉,助您开启生命的智慧之光。这一篇篇充满智慧的美文,充满哲理的感悟,教会我们用心去拥抱生活,用爱去点燃希望。
热门推荐
  • 福尔摩斯探案集1

    福尔摩斯探案集1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是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创作的一部长篇侦探小说,主角名为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又译作歇洛克·福尔摩斯),共有4部长篇及56个短篇。第一部长篇《血字的研究》完成于1886年,隔年与其它作品合集出版于《比顿圣诞年刊》。被多次改编为电影与电视剧。
  • 我为什么要恨你

    我为什么要恨你

    “对,我恨你,我现在快恨死你了,我觉得你也应该恨我,你恨我啊。”家贤到现在都想不通为什么母亲会这么生气,和之前完全不是同一个人,但是想想自己从小到大,也就觉得习惯了这种愤怒了。“我不会恨你的,为什么要恨你,妈可以恨孩子,哪儿有孩子恨妈的对吧。”关掉手机的聊天界面,家贤坐在酒店房间的地板上,从35楼往下俯视着哈尔滨,松花江就在不远处,一如既往地流着。“这可真是我二十多年来遇到的最发指的事了。”眼泪又禁不住流了下来,“人生可真是有意思啊”......
  • 刘墉家庭励志书:少爷小姐要争气

    刘墉家庭励志书:少爷小姐要争气

    这本书不单是作家刘墉写给儿子、女儿的信,也是写给每一位师长和孩子的“家书”。表面上看,这本书只是给女儿的一封封信,实际谈的却是处世、是交际、是说话、是美、是爱、是公义、是责任、是关怀、是开阔……这本书写得非常平实而生活,没什么专有名词,所以即使不加注音,也能让十岁的孩子看懂。它不但能点亮十岁到二十岁年轻人的心,也能传达给父母师长一些重要的观念。就是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快乐地上学、长大…
  • 孤独的童话

    孤独的童话

    自从隔壁家的兰雀走进他的生活,他渐渐懂了,有一种痴,叫不可说。当她转身而逝,他体会到了,有一种孤独,叫不可及。“想要我教你做作业啊——行啊——叫哥——"——曾经,他登上最高的山,说了最真的话。后来,她登上最高的山,撒下最真的谎。——城堡崩塌后,她绝望了:“我还剩什么?”失去了他,她还剩什么?什么都不剩,一具空壳而已。
  • 写景·记事

    写景·记事

    听过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风声,见过和布克赛尔的云朵,抚摸天山神木园的植株,送走乌伦古湖的飞鸟。还有命名礼的盛大宴会、欢快奔走的毛驴车、每七日一集的巴扎。把在新疆的奇异风光尽皆写于笔下,满满的都是能看得见的情。
  • 凰飞枫羽

    凰飞枫羽

    她是医,他是杀手,第一次见面,两人相见恨晚,论后结果如何,耐心看下去就懂了。
  • 焰吹雪

    焰吹雪

    火族三皇子见狐自幼丧母,随之却发生一系列扑朔迷离的怪事,冰族冷酷的皇子,无尽的征途,隐约的梦境,一切都似乎指向了最终的真相。
  • 武侠世界的书生

    武侠世界的书生

    这个江湖很大,容得下数不尽的江湖人,但是这个江湖也很小,容不下一个书生。
  • 重生庶女炼毒师

    重生庶女炼毒师

    邬家有一个可怜巴巴的庶女叫邬玥凝,爹不疼娘不爱,兄弟姐妹们一个劲儿的欺负她。及笠那年,她迷迷糊糊被嫁给了一个她并不了解的未婚夫,最后还和姨娘联手夺去了她宝贵的性命。………………这是哪里?醒来,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这一世,她懂得了什么是阴毒狠辣,什么是为自己而活。这一世,她带着她的毒粉征战天下,只为紧紧拥抱自己的爱人。“庶女也是有尊严的!”她说,“可别怪我没告诉你。”
  • 管理要懂方与圆

    管理要懂方与圆

    中层领导上任,会遇到很多问题,但最根本的是旧的体系与新的思想的冲突。怎么样能快速融入新的组织中去,落地生根,稳固自己的位置,成为新集体的灵魂人物?诸多难题,非精通方圆者,不能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