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4500000005

第5章 地理篇(1)

地球是人类的家,人类一直都十分关心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面的状况,从而萌生出各种地理概念。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研究课题,曾被称为“科学之母”,是关于地球与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

20.裴秀提出“制图六体”

西晋时,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制图理论家——裴秀。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已广泛用于战争和国家管理,秦汉以后损失严重。出于政治和军事需要,裴秀立意制作新图。他领导和组织编制成《禹贡地域图》18篇,这是中国和全世界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历史地图集。为了便于应用,他还将一幅篇幅过大的《天下大图》缩制成以寸为百里(比例尺1﹕1800000)的《地形方丈图》,图上载有名山都邑,为军政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裴秀在地图学上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他总结我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

所谓“制图六体”就是绘制地图时必须遵守的六项原则: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条讲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离,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绘图原则;后三条是因地形起伏变化而须考虑的问题。这六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它把制图学中的主要问题都概括了。

裴秀提出的这些制图原则,是绘制平面地图的基本科学理论,为编制地图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它一直影响着清代以前中国传统的制图学。这在我国地图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世界地图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21.郦道元创作《水经注》

郦道元是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从少年时代起,他就有志于地理学的研究。他喜欢游览祖国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欢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风貌。

长大后,郦道元做了官。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等地区,调查当地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地理资料。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游览名胜古迹、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势,并访问当地长者,了解古今水道的变迁情况及河流的渊源所在、流经地区等。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古代地理学著作,如《山海经》、《禹贡》、《禹本纪》、《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水经》等,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为他的地理学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础。

通过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现象同古代地理著作进行对照、比较,郦道元发现中很多地理情况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及时把这些地理现象的变迁记录下来,后人就更难以弄明白历史上的地理变化。他认为应该对此时的地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同时查阅古代文献,与古代的地理学著作相印证,将地理面貌的历史变迁尽可能详细、准确地记载下来。因此,郦道元决定以《水经》为蓝本,以作注的形式写一本完整的地理学著作。

《水经》是三国时代桑钦所著的一部地理学著作,此书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原文仅一万多字,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地区的地理情况记载不够详细、具体。为此,郦道元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的地理资料,在《水经》的基础上,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学名著。

《水经注》记述了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

22.贾耽绘制地图

贾耽是唐朝著名的地理学家。他从小就喜欢读地理书籍,喜爱骑马射猎。他十分重视地理研究工作,对绘制地图有很大兴趣。

贾耽研究并绘制地图的目的很明确,是要像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那样,用米堆积立体地理模型供军事行动之用,像西汉萧何那样搜集秦国地图帮助刘邦夺天下。他羡慕前哲,想通过绘制地图为唐朝的政治、军事服务。

贾耽年轻时,正值“安史之乱”,政治不稳定,百姓赋税很重、生活困难。国力衰弱,没有足够的力量确保边疆安全,河西陇右一带被吐蕃所占。贾耽对此深为焦虑,决心绘制陇右沦陷区的地图,以备政治军事所需。为此,他一方面进行广泛的调查采访,另一方面,他经常查阅旧图籍,从而掌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绘制出比较精确的《陇右山南图》。

在《陇右山南图》的绘制工艺上,贾耽将图上郡、国、州、县等古今政区地名,以两种不同颜色分别标注,古郡国用黑色,今州县用红色,以区别古今地名,开创了地图史上“今古殊文”的红黑套色先例。

兴元元年(784年),唐德宗令贾耽修撰“国图”。贞元十七年(801年),71岁的贾耽画出宽三丈、高三丈三尺的巨幅《海内华夷图》。

在绘图技艺上,贾耽继承、发展了前人经验。《海内华夷图》、《陇右山南图》均依裴秀“制图六体”的缩绘原则,其比率以一寸折成百里,相当于1﹕1500000的比例尺。在没有科学测绘工具和方法的条件下,画此巨图,具有极大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

贾耽还在地理学著作中详细记录了唐代中、外水陆交通情况,为今人研究一千多年前的水陆交通情况,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

23.乐史写《太平寰宇记》

乐史是北宋著名的地理学家。他曾在南唐时做过官,入宋后为平原主簿,是隋唐开科举以来抚州地区第一位进士。

乐史学识渊博,从政之余,勤于著述,前后著书20余种、1000多卷。《太平寰宇记》是一部影响很大的地理著作,全书200卷,约130余万字,是继唐代《元和郡县志》以后的又一部经典的地理总志。阅览此书,可以收到“不下堂而知五土,不出户而观万邦”的效果。

该书对全国各州县的山川形胜、历史沿革、风俗、物产、人物和艺文等,都有较详细的记载。尤其是对当时的土产和唐宋两代户口、人口发展作了详细的记述,为后世研究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分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此外,这本书在编纂体例上除继承了正史地理志和古地志的传统外,还恢复了“人物”在地志中的地位,又增加了风俗、姓氏、艺文、土产、四夷等内容,对后世方志著作有很大影响。

24.研究石头的杜绾

北宋时期,士大夫好石成风,竞相寻求好的砚石。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仅爱石、玩石,而且为各种石头写谱,描述它们的产地、性状。比如,《砚谱》、《砚史》,无名氏的《渔阳公石谱》、《宣和石谱》等。在众多石谱中,最突出的代表是《云林石谱》。它记载的石头不限于砚石或“假山清玩”,而是着眼于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石头的性状描述。这种作法和写法,大大提高了石谱的科学价值。《云林石谱》的作者就是杜绾。

杜绾是宋代很有成就的矿物岩石学家。他出生在封建官僚世家,祖父和父亲都在京城当官。这样的家庭环境,使他有条件接触全国各地的奇异珍宝和怪石。

杜绾对石头的研究很精细。他用甚软、稍软、稍坚、不甚坚、坚、颇坚、甚坚、不容斧凿8个等级区别石头硬度。他还将石头表面的粗细程度分为11个级别:粗涩枯燥、矿燥、颇粗、微粗、稍粗、甚光润、清润、温润、坚润、稍润、细润。对各种奇形怪状用作假山的石头,杜绾阐明了它们的成因是由于“风浪冲激”或“风水冲激融结”而成。

杜绾对化石的认识也有相当高的水平,他在书中记载了鱼化石,并阐明了鱼化石的成因。他还记载了海洋腕足动物壳体化石——石燕,用实验澄清了传说中石燕会飞的误解。这些观点在中国古代地质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5.治学严谨的朱思本

朱思本是元代著名的地理学家,他也是一名道教徒。他在学道之暇,刻苦攻书,对古文、地理深有研究。

从至大四年(1311年)到延祐七年(1320年),朱思本奉命代皇帝祭祀五岳四渎。利用这个机会,他周游南北,足迹遍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他访问当地百姓、寻求故迹遗址、考察郡邑沿革,验证《要迹图》、《樵川混一六合郡邑图》等古地图。

他结合《水经注》、《通典》、《元和郡县志》、《元丰九域志》、《大元一统志》等历史资料,继承裴秀、贾耽的“计里画方”法,先作各地分图。然后合成长、宽各7尺的大图,绘成《舆地图》两卷,精确度远胜前人。图上的山川湖泊、城镇区域注记也大大增加,是中国制图史上的杰出创造。

这种“计里画方”法经朱思本的提倡,在元明两代开始盛行,后人皆以此为宗。直到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传入西方的绘图法后,更科学的经纬度才开始逐渐代替“计里画方”法。

26.最早绘制出中国分省地图的罗洪先

罗洪先是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20几岁时,他参加科举考试,殿试时得了第一名,进入朝廷做官。后来,他因冒犯皇帝被撤职。从此,罗洪先告别官场、专心做学问,三年不出户。

罗洪先在地图学方面有卓越的贡献。他精心绘制的两卷《广舆图》,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分省地图集。罗洪先认为,各地郡县间的联络、山川地势,没有较精确的地图为据,很不利于交往。为此,他几乎翻遍了天下图籍。虽然各图籍记载得详细,但疏密不准,且有不少错误。罗洪先寻访3年后,才见到朱思本的地图,他在此基础上,增加内容、扩大篇幅,进行改正。他还到实地考查核实,前后花了10多年时间,终于编成了《广舆图》。

《广舆图》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它有多方面的创新。一是首次按明代的疆域政区以省为单位分划;二是首创了24种新式的图例,使看图者一目了然,易懂易查;三是每幅图的背面附有图叙表解,补充说明这个省区的沿革、形胜、各级行政区范围大小,还有田赋数字。

罗洪先在绘制地图方面的建树,不但为我国地图的绘制和地理科学做出了贡献,而且为国际的同行所瞩目,在世界地图绘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27.从小立志的徐霞客

徐霞客出身书香门第的徐霞客,自幼就受着各方面的文化熏陶,比一般的孩子聪明,有着强烈的求知欲。父亲看儿子好学,就开始教他识字,还讲些古往今来的有趣的故事给他听。徐霞客最爱听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玄奘取经、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有—天,父亲讲完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就问徐霞客:“如果朝廷派你去西域,你去不去呢?”他毫不犹豫地说:“朝廷让我去,我去!朝廷不让我去,我就自己去!”父亲听了呵呵直笑,夸奖道:“你很勇敢,像个男子汉。”

徐霞客很喜欢读书。一次,他发现父亲的书柜里有许多好看的书,如,地方志、名人轶事、金石牌坊……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兴趣越来越大,有时连吃饭都忘记了。他读书还喜欢一边读,一边记下自己想到的一些问题。如:五岳为什么这样高?泰山为什么那样神秘?华山果真有五千仞高、广为十里、鸟兽莫居吗?他希望可以亲自到那些地方去看一看,揭开这些谜团。

有一次,徐霞客从书中看到一个人自夸全国有九州,他游历了八州;全国有五岳,他攀登了四岳的事。徐霞客觉得特别可笑,说道:“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早晨面对大海,晚间面对苍松。游八州登四岳,这值得骄傲吗?以后,我要涉足九州,亲登五岳,游历大江南北!”

长大后,徐霞客果然将自己的志向变成了现实,他游历了很多地方,并写成了著作《徐霞客游记》,成为一位伟大的地理学家。

28.徐松研究西域史地

徐松,清代著名地理学家。他博学多才,尤其擅长地理学,名重当时。1812年,徐松受人劾奏,谪戍伊犁。

徐松流放到伊犁之后,将自己在伊犁的戍所命名为“老芙蓉戍馆”,开始潜心于西域史地的研究。他还游历了天山南北,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

1819年,他写出了著名的地理学专著《西域水道记》,全书共5卷,并附有水道图。徐松参照《水经注》一书的体例,将全疆的水系按湖泊来划分进行叙述,条理清楚。他将每一条河流的源流、主流、支流,河道流向、地理地势、历史概况、名胜古迹、驻军屯垦、风物特产等都介绍得清清楚楚。

《西域水道记》是徐松流放伊犁期间,花费精力最多、学术价值最高的著作,历来为史地学界所推崇,至今仍是研究新疆、伊犁史地主要参考书。

29.丁文江纠正洋人的错误

丁文江,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地质机构——中国地质调查所,领导了早期的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工作,又在该调查所推动了地震、土壤、燃料等研究室的建立。

丁文江一生中曾多次成年累月地在野外奔波劳碌,搜罗第一手材料,从而著书立说。他早年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时,就力倡“登山必到峰顶,移动必须步行”,“近路不走走远路,平路不走走山路”的准则,为地质学者树立了实地调查采集的工作典范。

同类推荐
  •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本书是英国兰姆姐弟改写的莎士比亚的戏剧故事,基本囊括了莎翁著名的悲剧和喜剧,例如《无事生非》《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全书是把原著的精华和神韵,以浅显易懂的故事叙述方式向青少年读者呈现。出版以来,成为除莎士比亚全集以外,全世界最畅销的莎士比亚主题作品。
  • 5~7岁孩子爱玩的趣味文字游戏(注音版)

    5~7岁孩子爱玩的趣味文字游戏(注音版)

    5~7岁是孩子智力和体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的最佳时期。本书写给5~7岁的小朋友,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每个游戏都充分考虑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并配有精彩图画,帮助孩子开动小脑筋,学识字、学知识。
  • 给孩子的唐诗课

    给孩子的唐诗课

    《六神磊磊给孩子的唐诗课》是六神磊磊最新的一部著作,专门为孩子量身打造的唐诗课程。他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和专家们一起精心打磨,沿着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轨迹,但又不拘泥于此,带领孩子去五彩斑斓的诗的世界。在这里,磊磊会用另一种方法讲唐诗。不搞填鸭和大量死记硬背,不搞全盘一字一句的赏析,不搞那么多“标准答案”,而是带孩子们穿越时光,来到公元618年去漫游,做他们的游伴。给他们讲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们的故事,了解诗人们的小秘密、开心和忧伤。磊磊说:不勉强孩子背唐诗,我只负责让孩子爱上唐诗。每篇文字都配有美丽的插图,让孩子充分感受到阅读是一件有趣和赏心悦目的事情。每一节课的课前有知识点,课后会有相关的小问题,激发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方便家长与孩子进行互动和讨论。
  • 天才宝宝全脑开发大百科500例(0~3岁女孩)

    天才宝宝全脑开发大百科500例(0~3岁女孩)

    0~3岁是宝宝智力启蒙的时期,也是宝宝智力开发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要把握宝宝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给予符合宝宝大脑发育特点的教育,充分开发其智能,使左右脑协调并用、充分整合,使宝宝的智力得到全面的发展。针对现代宝宝智力发展的规律精心编写,收录了500个充满智慧和趣味的游戏,用游戏的方式对宝宝进行全脑开发,从而全面提升宝宝左右脑的各项能力。游戏按训练类别分为创造力、观察力、数字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本书旨在让宝宝在玩儿中轻松获得智慧,在思维中收获无限欢乐!
  • 中外名人故事

    中外名人故事

    《中外名人故事》精心选编了孔子、孙膑、李白、莎士比亚、爱因斯坦等古今中外百余位杰出人物的成长、成才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等等。他们或者志向高远,抱负不凡;或者热爱祖国,公而忘私;或者孝敬长辈,谦恭礼让;或者团结友爱,诚实守信;或者聪明机智,智力超群;或者勇于探索,善于发现。透过故事,孩子能够看到名人怎样对待困难和失败,怎样对待兴趣和学习,怎样对待亲人和朋友……并受到激励、启发和教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热门推荐
  • 没有帆的船

    没有帆的船

    光怪陆离的社会,没头没脑的情感情欲的四溢,失踪毫无音讯的人都在夹缝中寻找着人生的定位。小说展现了香港年轻人为生存打拼的艰辛与无奈,富有香港生活气息。快步穿过办公室的时候,他满面春风地向那些手下打招呼。炎热已经过去,这秋凉,真好……但是他总觉得男男女女的表情有些奇怪,莫非我今早穿得有些怪异?关上经理室的门,他对着镜子照了一照,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管他呢!也许他们中了“中秋金多宝”六合彩巨奖,所以个个变得傻傻的。
  • 修武凡人

    修武凡人

    一觉醒来,吴承发现自己重生在武道世界,刚中的三千万就这样莫得了。好在吴承获得了系统。天赋低?有系统呢,不过别忘了功德还是负的。修炼痛苦?有系统呢,但千万要记得收集功德。想投诉系统?告辞!ps:非智能化系统,故事发生在平行世界。
  • 万妖归来

    万妖归来

    九百年前,妖族只身前去离恨天报仇后魂魄飞散元神沉睡,九百年后,在一个名叫宋云芷的人族少年身上醒来。与人族有不共戴天之仇的他能忍?不能。离恨天上一剑斩下祸妖穷奇的头颅之后,却牵出了九百年前的一段隐情......宋云芷×戚玥(作者的话:很抱歉之前的大纲全改了然后又停更......超级不负责任扑街。然后这里是万妖的新文,打磨角色要死了,除了宋云芷和戚玥还有云乐和初七,其他都改了,随便看看吧。)(弃文状态)
  • 顾木有逢时

    顾木有逢时

    墨衫遇青衣,一声“公子”开头,往后便是七年时光,悲喜七年,分合七年。从公子到师父,从师父到顾思年,这是温有枝对那七年,全部的概括。瑟瑟,我非良人。不,顾弦,你就是我的良人。
  • 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

    本书从抱怨的危害出发,以励志而暖心的有关人生经历的故事给你勇气和力量,让你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与更好的生活相遇,教会人们摒弃抱怨,努力改变,在漫漫黑夜中努力坚持,在艰难的日子里恬静安然,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本书内容全面,技巧丰富,方法实用,道理深刻,以理论联系实际,以事例为佐证,是个人改善自我、走向成功的心灵读本,也是各种公司、组织提升团队精神、提高员工觉悟、促进整体发展的必选员工励志书。不抱怨,将从阅读本书开始。
  • 立夏三朝看芍药

    立夏三朝看芍药

    本书的灵感来源于一段野史:秦始皇一生未立后,深爱姜氏阿房,种种过后,故有阿房宫赋。嬴政:孤要立姜阿房为后!众臣:大王万万不可!姜氏身份低微,不配为后!嬴政:孤,一统六国,立后还轮不到你们嚷嚷,谁再多说一句,就给孤拖下去车裂!众臣:臣等万死不辞!————————嬴政:阿房,你为何那么喜欢芍药呀。阿房:嗯……,不记得了,反正我觉得有芍药就会特别安心。唉!对了,今日可是我生辰,大王可备了厚礼。嬴政:早早就备下了,为搏美人一笑,孤可是亲自为你种了万亩花田。————————嬴政:为什么!为什么你还是一直牵挂着他!阿房…阿房…你心里到底有没有过孤…阿房:大王……算来…我如今怕是也算没有亏欠你了,可是…我还亏欠他呀…照顾好亥儿…我该去找他了……嬴政:阿房!阿房!!你回来…你给孤回来!——————看着野史一时有感而发开的书,自己崇拜帝王的那些过往,总是会让脑海里浮现出许多的画面。所以我想要更多的人能够看到,那个在大多数人心中残暴的君王,也有柔情似水。古代言情虐心小说(???)?,快进来吧!记得收藏哦!故事纯属虚构!
  • 铜鼓书堂词话

    铜鼓书堂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素手成擒:妖王,拐回家

    素手成擒:妖王,拐回家

    蓝月向来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是软柿子中的软柿子。这颗软柿子有一天竟然凭空消失了,转眼来到了妖异诡谲,危机四伏的异度空间!前路多舛,众人不禁替她捏了把汗。万万没想到,她竟然不声不响地拜了师,学了艺,不动声色地各种左右逢源,各种逢凶化吉。最后还不忘擒获一只大尾巴狼妖,衣锦还乡,荣归故里!说我软,看我不声不响摆平各路妖魔!道我呆,看我毫发无损游走异世三界!笑我傻,看我步步为营觅得倾世郎君!这,就是软柿子蓝月的内心告白。
  • 阿盖的奇妙冒险

    阿盖的奇妙冒险

    穿越何尝不是一次奇妙冒险呢?接触从未见过的人和事,参与从未做过的冒险,这是故事也是人生,让我们一起加入吧!
  •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黄斌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世间每一生命,人也好,动物也好,都是生机自动,所得自天。这每一生命过程,在人,当然可以生发无数诗意;在动物,也可以体现生命本身的循环。黄斌的诗歌关注他个人的历史,血液,所在的土地,和包围他的日常生活。他以一个极其正常的平凡的人的姿态写诗。写出了一个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