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0600000002

第2章 赫哲族概况(1)

第一节族称族源

一、族称

1.民族自称

赫哲族自古以来,聚居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沿岸,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赫哲人从这里走向全国,但主要聚居在黑龙江省的同江市、饶河县、抚远县,而全国赫哲族人口最密集的还是在同江市的街津口、八岔和四排三个民族乡。由于人口分布较广,居住地区不同,历来赫哲族内部的名称也不尽相同,因而,民族内部也就产生了自称。散居在松花江沿岸、富锦县大屯上下自称“那贝”,而富锦县嘎尔当至勤得利村之间自称“那乃”;从八岔村以下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沿岸的赫哲人则自称“那尼傲”。“那”在汉语中译为“本地”之意,也就是“当地”的意思,“乃”、“贝”和“尼傲”在汉语中都被译为“人”之意。这就是赫哲族内部广泛习惯的自称,如果对外族交往,一般都统称本民族为“赫真”或“赫哲”。

赫哲族的内部因其来源不同和居住的方位不同,相互之间也有不同的自称。乌苏里江和八岔以下地区的赫哲人自称“赫真”或是“赫吉斯勒”(也就是‘赫真们’之意)和“赫吉勒”,汉语译为“东方”,“下游”。在赫哲族中都视为同一词汇,即“赫吉斯勒”为“东方的人们”或者是“下游的人们”。“赫真”一词在赫哲内部中还有其自称。居住在上游“赫真”人称下游“赫真”人为“黑吉勒比乃”,意为下游的人们。而居住在下游的“赫真”人称居住在上游“赫真”人为“苏力雅勒比乃”,即“上游的人们”。

(1)在赫哲族中,姓“齐”的被称做“奇楞哈拉”。在抚远县的勤得利农场沿江而下的人称上游的人们为“奇楞斯勒”,也就是说“姓齐的人”。称谓也会因社会的变革而失去作用,“奇楞哈拉”的人最先在抚远县的勤得利农场沿江上游定居下来,这样,居住在下游的人们就称之为“奇楞斯勒”,再后来,“奇楞斯勒”逐渐被简称为“奇楞”。由此,“奇楞”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此地区赫哲人的代称。

在历史文献记载的清王朝资料中,鄂伦春族人称做“奇勒”“齐凌”“奇勒尔”,在满族的历史中,统称松花江沿岸的赫哲人和鄂伦春人为“乞嫩”。从而“奇楞”这个称谓由此变音而来。

(2)如今统称的“赫哲”是在“赫真”的基础上变音而来。由于以往赫哲人对“赫真”的同语异写,产生了同音的“黑斤”、“黑津”、“黑哲”“赫斤”、“赫金”等“赫真”的同音词汇。“赫真”是赫哲语“下游”和“东方”之意,赫哲语“赫哲勒”译为汉语的“东”,“赫真”人即居住在“下游”和“东方”的人们。因此,“赫真”这一称呼是不同地方的谓称名词而转变成一部分人称呼另一部分人的专用名称,又渐渐演变成统一名称了。“赫哲”是出自“窝集”或“渥集”一语的语音变化。“赫哲”的称谓始之伯力以的地区的原居民,该名称在二十世纪上半年时,还没有在赫哲人中流传,而只有“赫真”和“奇楞”的称谓。因此,“赫哲”之称在公元一六六三年五月一日于清朝“康熙”二年癸卯三月壬辰所见。在《皇清职贡图》中绘画与记载中又见“赫哲”一词族称。“赫哲”一词广为流传前是在《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书中更为常见。此后,在广大赫哲人中广为流传。

2.民族他称

旧社会的统治阶级对赫哲族有诬蔑歧视之意,称赫哲族为“鞑子”、“鱼皮鞑子”、“狍皮鞑子”或“鹿皮鞑子”,这些强加于赫哲人的他称是统治阶级歧视赫哲人吃鱼、兽,又穿其皮的习俗而产生的。赫哲人一般居住在松花江下游,而,在上游的汉族人称其为“下江人”,也难逃歧视之意。

二、族源

1.赫哲族先世

以渔猎为生的赫哲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平原上,自古以来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有文字记载的“稷慎”和“肃慎”是先秦时的称谓,而“挹娄”是汉魏时的称谓。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靺鞨”为七部统称,位于最北方的“黑水部”,其组成的部分之一是赫哲的远祖。

赫哲族的称谓变迁在隋唐时就已改称“靺鞨”。其实“靺鞨”有七大部,但主要分成两大部,一个是栗末部,另一个是黑水部,居住在今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的地方,也就是说从古至今赫哲族聚居地是同江以下地区。

黑龙江沿岸赫哲人是指松花江与黑龙江汇流后的黑龙江。这里是赫哲人自古以来居住的地方,由此,这里被称为处于最东北方的“黑水部”。赫哲族先世是黑水部内主要成员之一,因此,从地域上对赫哲人的考察判断,隋唐时的黑水“靺鞨”应为赫哲人的远祖。

史称“五国部”是辽朝建立后,黑水“靺鞨”之区谓称“五国部”(奥里迷国,剖阿里国,盆奴里国,越里笃国,越里吉国,均为古赫哲族聚居区域)。满族先世与赫哲族先世毗邻而居或交错杂居,女真东北与五国为邻,五国之东连东海。因而“金之壤地封疆,东极吉里迷兀的改诸野人之境”,“兀的改”或称“兀的哥”人,即其后的赫哲族前身。

追溯至明朝,当时的女真分为三部:建州者为建州女真,海西者是海西女真,最东最远的为“野人”女真。赫哲族先世为“野人”女真的一部分。

“野人”女真分为东海二部,时为清朝初期,即瓦尔喀部和呼尔哈部。其方位是,自长白山东北至汝生下数百里,沿今牡丹江及同江三江口下游处南岸居住者,统称虎里喀部;从图们江源,达图们江口,自乌苏里江源,抵乌苏里江口呗沿此两岸居者,统称瓦尔喀部。二部皆为东海窝集地。

据史书上记载,“渥集”或“窝集”的称谓,是古时的部落产生。“勿吉”即“靺鞨”,“周”为“肃慎”,“汉”为“挹娄”,又为“沃沮”。晋书复称“肃慎”(盖辽水东北大小森林土人呼为窝集,亦曰乌稽,一作渥集),在人马行路艰难的崇山峻岭,河流密布,人迹罕至的辽阔地方称为“窝集”。

2.族源

关于赫哲族的族源,在赫哲民间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即在很早以前,在黑龙江省的黑河上游一带,有一个部落民族以渔猎为生,这就是赫哲族祖先。后来,赫哲族祖先不知何故在黑河上游无法继续生存了,就集体登上一个个大木扎筏,沿黑河顺流而下,一路看到哪个地方风水好就停在哪个地方住一段时间,边走边停,住在哪里就吃在哪里,没有明确的目标,成了一个半游牧民族。有留在江两岸的,有山则狩猎,无山则捕鱼,留下来有的就成了奥洛楚人(鄂伦春人)。在当时赫哲人数量很多,每年都有向下游集体带家漂流迁移,走在前面的人为给后走的人指示方向就设下路标,人们在黑河与松花江的交汇点(今同江市三江口处)扎了一个草把示意沿江向下,而稍后草把箭头却被风刮转了方向指向了松花江上游(原箭头指向下游),这样,后到的人看到草把箭头后误以为前面的人向上游逆水而去,就掉转筏头溯江而上,可他们却始终没有赶上前面的人,而只好在松花江两岸居住下来,也就是现在的佳木斯市至同江市一带的松花江沿岸。至今,那时赫哲人居住过的村庄仍保留着,如图斯屯、大屯、下吉利、蒙古力、苏苏屯等。

与上述流传的说法如出一辙的是其先祖在贝加尔湖,而先祖们由于战争或其他原因从贝加尔湖迁移至黑河,从黑河顺流而下,分散到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沿岸。这些赫哲先世分别为奇楞或奇勒尔氏族和撒玛吉尔(又名赛马尔)族,他们都是在金朝建立前的通古斯部落。同是黑龙江下游的四大民族之一,他们曾经都是古代居住在贝加尔湖或堪察加以北的以渔猎为生的土着民族。据清代文献记载:奇勒尔、赛马尔姓之郎阿等三屯,初来归顺,进貂皮,赏如例。奇勒尔(后称涅吉达尔)后又纳入亨滚河地区,成为清朝谝户的庶民。

如今生息繁衍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赫哲人都源于古代肃慎系族。源于“西达张广才岭、南至北朝鲜东海岸、东至日本海沿岸、北至牡丹江流域和兴凯湖畔”的广大地区。

(1)撒玛吉尔族是布列亚河、库尔河和乌尔密河的这个地区民族的代表,他们从格林河流域而来。撒玛吉尔族十七、十八世纪散居在鄂霍次克海沿岸和格林河畔。此后,这个民族一部分迁居到黑龙江下游逐渐和赫哲族融合成为赫哲族的一部分。从撒玛吉尔族还分支演变成了鄂伦春、满、鄂温克族。

(2)另有涂墨拉勒氏族,原居于亨滚河。该民族有六个分支,其族源来自外贝加尔地区的通古斯人和古乌德盖人。其民族部落因逃避瘟疫,溯黑龙江而上,在格林河口南下黑龙江沿岸居住而来。

其民族名称最早见于清代文献,清代档案记载,涂墨拉勒民族于顺治年间居住于伯力下的黑龙江沿岸,是清朝政府的贡民。

(3)根据清朝档案记载,顺治年间,毕日达奇族祖居在伯力(今哈巴罗夫斯克)迤下的黑龙江沿岸,约二百人家,八百余人。这些都是毕日达奇又称毕尔达、毕拉达克、毕拉抗卡、毕拉氏族,族系来源复杂是支多人众的民族,为黑龙江下游四大民族之最。这些民族都是清政府的贡民。汉写“毕”姓源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居住于松花江下游,“毕日达奇哈拉”、“毕拉抗卡哈拉”、“毕拉达克哈拉”等,这些名词是指住在河边的本氏族的人们。

(4)不难看出,始居于乌苏里江口附近、黑龙江畔的一些村庄中的一部分乌扎拉民族顺江下移,分居在哈巴罗夫斯科(伯力)临下的赫哲喀喇部内。还有一种说法是赫哲族与松花江下游的民族统称为“七姓野人”。曾在历史上记载,乌扎拉族(七姓野人)由七个起源于松花江的土着民族在战乱中分支组成。“吴丁克哈拉”发源于吴丁克河与吴勒敏河,这是一支较古老的民族,支系也很庞大。在黑龙江与松花江汇合后的下游,赫哲族集居的街津口村下八岔迄今仍有扎拉氏族,乌苏里江流域四排村也有此氏族聚居。乌扎拉氏族,汉写‘吴’姓。

(5)孙木恩氏族又称舒穆鲁、舒穆禄,是“独角龙”之意,这是由图腾崇拜而得名。孙木恩隶属库尔喀部,散居未舍里、呼尔哈、珲春及黑龙江下游等地,天聪年间归顺清朝,编入八族,为满族氏族之一,康熙三十一年(公元一六九二年)四月的档案就有记载。

十七世纪末,孙木恩氏族在松花江下游居住,后移至黑龙江下游以渔猎为生,是最先构成赫哲族基本民族的最原始的赫哲祖先。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世居于松花江和黑龙江汇流下游的街津口村就还保留这个民族的原始居民,解放后,为了简化姓氏归仿应汉姓,便取始氏的第一字做了姓氏,即现在的“舒”和“孙”姓。

十八世纪末,赫哲族孙木恩氏族从松花江下游向黑龙江下游迁移一路沿江定居,其中有一位赫哲人名叫孙木恩。明远的“撮撮”在黑龙江下游站在木筏上顺流漂流,当他漂至松花江与黑龙江在混同江(今同江市)汇合后迤下四十五公里处,看到江岸一处风水绝妙之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就在这里定居下来,成为这里(今街津口)的第一户人家,这里就是今日的全国十大着名乡村之一的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

近代,赫哲族主要聚居在中国第三大河流黑龙江下游南北两岸,渔猎兴盛舟橇之利,使两岸赫哲居民安居乐业,过着充满着理想的渔猎民族生活。但清朝时期的腐朽,沙俄入侵的步步紧逼,使昏聩的黑龙江将军奕山,未请示清朝政府允许,于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盛丰八年四月十六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瑗珲条约》,这个条约中,沙俄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使中国赫哲族被界江黑龙江一分为二,黑龙江像一柄利剑把赫哲族斩为两半,一半是南岸我国境内的赫哲族,一半北岸是俄国境内的那乃族(赫哲族),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耻辱。

第二节人口状况

一、人口分布分散及减少情况

赫哲族人口分布散居地域很广,随着历史时空的推移,人口居住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从近代开始,赫哲族人口主要聚居在黑龙江中下游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这样,自然与汉族、鄂伦春族、满族、朝鲜族混居,由于赫哲人口流动迁移频繁,每个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变化较大。西伯利亚人口据公元一八五六年至一八五七年赫哲族的人口数在西伯利亚人口统计表上显示为五千零十六人。此后至一九一一年已隔近半个世纪,散居在混同江南岸和松花江两岸的赫哲族大致为一千一百多人,乌苏里江两岸者为三百八十多人,合计一千五百多人,陡减到三千三百人左右。在公元一九三四年凌纯声初写《松花江下游的赫哲人》调查时,发现松花江与混同江(今同江市)南岸的赫哲族人口有七百六十余人,乌苏里江两岸约有四百二十人,共计一千二百二十多人。在不到二十年,赫哲族人口就又减少四百人。更为凄惨的是,公元一九四五年秋至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时,赫哲族人仅剩三百余人,濒临灭绝的边缘。

据调查,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的赫哲族老人虽然不能提供赫哲族那时准确的数据,但也能从大致上描述出三江流域清朝末期和民国初年赫哲族人口的分布情况:

拉哈苏苏屯:约十几户赫哲族;

图斯克屯:大约赫哲人口二十多户;

尼尔博屯:约有三十几户赫哲族;

古布扎拉屯:大约有二十户赫哲族;

下吉利屯:大约有十几户赫哲人;

蒙古力屯:大约十几户赫哲族;

苏苏屯:有八十户赫哲人;

万里霍通:约有十几户赫哲族;

霍通吉林:赫哲族有三十多户;

大屯:有五十多户赫哲人;

卡库玛:约有三十多户赫哲人;

嘎尔当:有六十多户赫哲人;

齐齐喀:四五户赫哲人;

以上村屯都有其他民族居住,如汉、满、朝鲜等族。

同类推荐
  •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

    帝王的软弱,造成了后苑的肮脏,导致了朝堂的混乱,纵容了嚣张的邻邦。言必行,行必果,杀伐决断,才是一个帝王该有的素养。且看吾登基,如何治国安邦。新书《苟个富贵盈门》上传,敬请鉴阅。
  •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一觉醒来,繁华尘烟落尽,现代的工科宅男竟然来到了贞观大唐!作为一个有武功、有技术、有理想、有文化的工科达人,哦,不,是工科宅男,李泽轩只想宅在家里,抱着媳妇儿,打牌睡觉看小说,过着“一生一世一双人,半醉半醒半浮生”的悠闲日子,闲的没事再教几个徒弟,让他们代替自己出去。但是嘛.........书友群:607882642(求正版订阅支持,作者打字手都快打残了...)
  • 盛唐崛起

    盛唐崛起

    圣历元年,幽州昌平县郊外,少年杨守文意外被雷劈中,唤醒了尘封十七年的记忆。时,日月当空。开元盛世尚遥不可及,女主江山,在平静时局下,却似乎隐藏着激涌暗流。登幽州台念天地之悠悠的陈子昂;勇武善战,冷静睿智的李药师后人;垂垂老矣,却依旧心系李唐江山的狄仁杰;还有妖艳若罂粟花的太平公主;心思诡诈的上官婉儿……伴随着那些熟悉人物粉墨登场,杨守文发现,原来在这段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历史中,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组建了一个新的读者群,欢迎大家加入:292273299另外,欢迎大家加入老新的微信公众号:打开微信通讯录,点击右上角的+号,搜索‘庚新’或者‘gengxin7512’即可。
  • 帝国隐相

    帝国隐相

    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泰宁公方郗,世昭帝挚友,安逸闲散,悠然自得一世。虽不在庙堂之上,却能左右朝堂之事,世人称之“隐相”。
  •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老布什图书馆绝密档案新近解密!哈佛大学现代史专家,还原改变苏联命运和世界面貌的五个月。1991年苏联的解体无疑是20世纪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作者根据最近解密的老布什总统图书馆的绝密档案,包括总统顾问的备忘录和老布什与世界各国领导人的绝密电话记录,重新解读了那段纷繁复杂的历史。本书挑战了关于冷战结束的传统观念,揭示了布什政府试图结束冷战、保全苏联作为其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伙伴的复杂游戏。作者着眼于事件中心的四个人物—乔治·布什、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鲍里斯·叶利钦、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来讲述苏联最后五个月间发生的故事,这五个月改变了苏联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本书作者会多国语言,能够查阅英语、俄语、波兰语、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的文献,这让他能够站在一个特殊的立场来呈现一个关于苏联解体的全新的、戏剧性的故事。
热门推荐
  • 神魔临世之天羽门

    神魔临世之天羽门

    在混沌的宇宙中,有一支强大的种族“神族!”他们坚守岗位,保护着一个又一个宇宙,然而却因为战神的化魔,“土崩瓦解!”他亲手杀害了至亲之人,他的父亲还有他的弟弟,然而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最爱的妻子也将焚灭,他又该如何救活他的妻子?犯了滔天罪孽的他,该如何重新振作起来,再一次保护这最后的一片宇宙?还是继续成魔毁掉这最后的乐土!宇宙岌岌可危!人类又当如何!
  • 闯荡人生

    闯荡人生

    我是这家旅馆的老板,本想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直到那个陌生姑娘住进来之后,我的人生从此彻底发生了改变。
  • 军中兽王(兽王系列)

    军中兽王(兽王系列)

    兰虎一出桃花源就遇到了一个叫做蛇六的神秘人,两人不打不相识,结伴前往彩虹城,得知彩虹城外有一只上古凶兽出没,兰虎与蛇六一同前往凶兽出没的水域,希望为民除害,就在与凶兽斗智斗勇的时候,兰虎忽然警觉地发现自己落入了新联盟精心设计的陷阱里,哈里兽的几个修为极为高强的弟子从天而降,兰虎脱险之后,跟着亚超人方冰来到了军中,见到了东联邦政府特别行动部门总指挥罗兰,然而军中的生活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仇视新人类的将军对兰虎虎视眈眈,面对军中古人类高手的挑衅,兰虎是奋起反抗还是退避三舍?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本书讲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14岁男孩的冒险故事。他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是个不受人欢迎的小孩。有一次,他捉弄了一只精灵,被精灵用魔法变成了一个很小的小人儿。他骑在他家的大白鹅背上,跟着一群大雁进行长途旅行。通过这次奇异的旅行,他在重重困难和危险中得到了锻炼,最后他回到家,恢复了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 天陨星辰决

    天陨星辰决

    一张图,遮蔽日月。一双眼,看破万法。纯阳武府一名杂役弟子,偶然获得一张星辰图。从此衍化阵法,寻宝、炼丹、炼器、武技……无所不能!!
  • 权臣之妻多娇宠

    权臣之妻多娇宠

    这是一个有权有钱有前途,有才有貌有厨艺的霸道男主花样宠妻三百六十式的故事。姜千娇艳色绝世,身份尊贵,活在了高高的云端上。可惜运气不大好。自小定亲的未婚夫被流放了,听说死了。在朝为官的父亲同皇帝一起被叛军囚禁了,听说就要死了。而她自己,面对着来抄家问罪的大队人马,从云端上跌落下来,眼看着也要摔死了。俊美无俦的冷面将军一把接住了她,低头斜瞥,眸色深沉。不如嫁给我?他说道。为了全家人的性命,姜千娇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了。清冷腹黑口嫌体直的大权臣VS肤白貌美撩动人心的小娇妻
  • 天空下的麦菜岭

    天空下的麦菜岭

    这是一部散文随笔集,作者用优美的文笔记录了一位从乡村走向城市的女性其成长的历程与心灵轨迹。同时把麦菜岭置于苍穹之下,处处透露出对世事的悲悯情怀:无论记录乡村风物、乡土文明,还是打量那些游离于城乡之间的亲人、朋友和邻里们,都呈现出一种绵绵不绝的梦想、眷恋、苦痛、不平和迷惘。写下乡村在红尘岁月里固有的形态,写下世事或温婉或冰冷的印记,写下行走于路上不可磨灭的诸多影像,自然,也写下心灵的欢愉与疼痛。
  • 寻龙神决

    寻龙神决

    神是什么?不过是不属于我们文明认知的高智慧生命而已,北千寻一个普通的地球人却阴差阳错的被时空机器带到一千万光年外的一个星球文明上,从而被安排去对付另外一群外星高智慧群体,那群人自称为神,但北千寻知道那都不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悦成长青少年文库:呼兰河传

    悦成长青少年文库: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30年代文学洛神”萧红的代表作。萧红的作品处处透着悲凉的气息。以抒情笔调抒写着自我主观感受;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浪费笔墨;故事情节断断续续,然而意味深长;童年趣事,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