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0700000002

第2章 绪论(1)

伊斯兰教兴起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从此以后,伊斯兰教影响了世界历史各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它的产生是历史的产物。它的存在也是历史的必然。任何一种文化的诞生,总是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化,在与其它宗教文化交流和对抗中,它很快取得了成功。不久,北非、埃及和西亚诸国在伊斯兰文化的优势面前,先后放弃了原有的宗教文化而改奉伊斯兰教。

大约在两千年前,中国对阿拉伯半岛就有所了解,并称其为“条支”。《史记》和《后汉书》,均对“条支”国的经济、地理和文化特点有所记载。据《拾遗记》卷六所述,汉朝宫廷内曾有条支艺人(善眩人)献艺,“贡异端”,其中有能“解人语”的(?)鹊。相传古代中国流行的部分杂技节目,如“用绳自绑自解”和“口中喷火”等,就来自阿拉伯民族,由波斯人传入。当时,阿拉伯史学家麻素提在《黄金草原》一书中描述,公元五六世纪时,中国的船只经常航行到幼发拉底河的西拉甫港及波斯湾的其他港埠,而当地的海船也经常来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航中国。至唐,阿拉伯、波斯商人更是纷至沓来。当时,长安是亚洲最大的国际城市,经济文化的中心。“西市”和“东市”,来华商贾云集,作为侨居特区的藁街,有专售宝石、象牙、犀牛角、香料、珍珠、玻璃等阿拉伯、波斯土特产的“胡店”、“胡邸”。在东南沿海,广州、泉州、杭州、扬州等地,都是唐政府对外开放的贸易港。因而各国商人、传教士、旅行家纷纷从海陆两途抵达中国,其中尤以阿拉伯、波斯商人为最多,无论在贸易人数或货物资产方面,都远远超过别的国家。因此,“诸蕃国之盛多宝者,莫如大食国”。

由于历史上中国和阿拉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比较密切,自伊斯兰教在西亚、北非广泛传播后,阿拉伯人建起了西濒大西洋,东至中国边陲的大食帝国。当时,中、阿两国是世界两个文明而富庶的强国。相传,为了鼓励穆斯林寻求友谊,增长知识,先知穆罕默德还在传教初期就作出了“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寻求”的训示,表达了对另一东方文明古国的向往和友好情愫。据(旧唐书·西戎传》记载,永徽二年(公元615年),奉伊斯兰教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之命,第一位大食国使节到达唐朝京城长安。这位使节晋谒了唐高宗,介绍了大食帝国国情和伊斯兰教义。从此,中国阿拉伯之间友好往来日趋频繁,因而史学界以永徽二年作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标志,并将此事视为中阿友谊的里程碑。

在开放和友好的条件下,唐时广州的海外贸易最为兴盛,据9世纪末阿拉伯作家所着《中国印度见闻录》中说“……是阿拉伯商人荟萃的城市”。唐代着名高僧鉴真则记述:天宝年间,广州江中有来自波斯湾的船只,“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其船深六七丈”。唐末五代时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述来自波斯湾的船只“多养鸽,鸽能飞行数千里。放一只至家,以为平安信”。宋代,泉州港的地位日趋重要。国外“商贾议聚”,番货云集于此。赵汝适在《诸番志》中记载了来自阿拉伯的船只,一舟可容数千人,舟中有酒食肆。

据史书记载,唐代从公元651年(永徽二年)至798年(贞元十四年)的148年间,大食国遣使者到中国通好的达39次。波斯派往中国的使节达20余次。至宋代,自公元968年(宋开宝元年)至1168年(南宋乾道四年)大食国到中国的贡使多达49次。同时,大食使节也经常前往与宋朝并峙的辽国。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年),边将安禄山起兵叛唐,唐政府请大食国出兵讨伐。“至德二载九月元帅广平王统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之众二十万东向讨贼”。据民间传说,这批大食军士战后大部分留居中国。

自唐代开始,大批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便留居中国,称为“住唐”。他们又被称作“蕃客”。据《资治通鉴》贞元三年条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以来,包括阿拉伯人、波斯人在内的“胡客”“留长安久者或四十余年……安居不欲归……有宅者……,凡得四千人”。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居住扬州的大食、波斯“贾胡”至少“有数干人”。据唐代高僧鉴真记述,天宝年间海南岛有许多波斯人村寨,“南北三日行,东西五日行,村村相次”。到宋代,通商贸易继唐规模而更趋发展,侨居中国的大食人、波斯人比唐代更为集中。当时中国政权都以向海外开放为基本国策之一,因此地方政府比较照顾蕃客的生活习惯,规划临近江海的地区作为居留地,允许他们与汉族通婚和携家眷定居。南宋时还在杭州等地设立“蕃学”,“诸蕃子弟皆愿入学”。虽然“蕃客”中并非全部是穆斯林,而且“蕃客”群体是一个流动性很大的侨民共同体,但据大量史实记载,“住唐”不归,在中国娶妻,有“官至左班殿直”者,甚至留居“五世”者,确也不乏其人。这些汉化了的蕃客中的穆斯林,一度在中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组织形式——蕃坊。从而保持了伊斯兰宗教生活,并依据伊斯兰教法典处理内部的是非纠纷,外来的伊斯兰教通过这种形式得在中国土地上延续下来。

伊斯兰教自唐初已经传人东南沿海的几个港埠,10世纪末叶至11世纪初叶,即五代与北宋交替之际,开始传入今新疆的喀什、和田,进而传至阿克苏、库车一带。这对于后来维吾尔族的形成以及在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方面的逐渐统一,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喀喇汗王朝中布格拉汗家族的作用,阿拉伯帝国虽已衰败,伊斯兰教仍然得以越过帕米尔高原,传播到离其故乡数千里之外的天山南部地区,竟在这块被称之为佛教第二故乡的地方,争得了一块发展基地。从苏图克统治时期起,喀喇汗王朝的统治者们大量修建清真寺,开办经文学校,培养宗教人才,通过这些措施,大量的外来文化,主要是阿拉伯文化和波斯文化,经由伊斯兰教这个渠道,不断输入到维吾尔人中间,王日蔚《伊斯兰教人新疆考》援引斯坦因氏《古代和田》中谈到,据格利纳德之研究:“由咸海至喀什噶尔之地,在十世纪后半世纪时,为沙土克布格拉汗者所领有。汗信伊斯兰教,相传为该教的有力宣传者。公元1006年后,于田在喀什噶尔及八拉沙衮之突厥王朝首领阿巴尔汗森纳沙儿伊尔克库刺及其兄弟玉素普喀的儿汗统治之下。方玉素普喀的儿率四万大军侵入于田时,于田王贾克鲁克儿哈鲁,虽得西藏及回纥之援,苦战二十四年之久,至十一世纪初时贾克鲁克儿哈鲁卒战败身死。玉素普喀的儿遂为于田王。”此后,伊斯兰教就在南疆喀什噶尔于田一带得到广泛传播。14世纪后期,当蒙古察合台汗后裔秃黑鲁帖木儿和其子黑的儿火者统治时期,伊斯兰教进一步在新疆广泛传播。到15世纪又东传至吐鲁番、哈密一带,16世纪初,伊斯兰教在新疆就占据了主导地位。伊斯兰教在新疆的发展,对我国内地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唐宋时期,穆斯林的人数毕竟不多,只分布于几个大城市和通商口岸,伊斯兰教也仅仅是旅居我国的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所信奉的宗教,只作为一种“大食殊俗”而存在,它的影响不大,社会地位也是无足轻重,尚未引起中国社会的注意和了解。所以,在唐武宗的灭佛浪潮下,也未受波及。到了蒙元时期,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伊斯兰教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表现为一个极大的转折时期,伊斯兰教获得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13世纪初,成吉思汗率蒙古军大举西征,攻占了中亚直至东欧、波斯湾北部大片领土,建立了横跨亚、欧的蒙古大汗国。1235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又率军西征,其势直至今波兰和匈牙利。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1253年成吉思汗的另一个孙子旭烈武率军第三次西征,攻占大马士革和巴格达,建立了伊儿罕帝国。在西征的同时,蒙古军大规模南进,连续发兵进攻金朝,攻灭西夏。其子窝阔台继位后,继续率军南下攻灭宋王朝。经过40多年的征战,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了元王朝。

蒙古贵族在征服和统一中国的战争过程中,迁来大批中亚、西亚被征服地的各族人,组成“西域亲军”,随之东来,参加蒙古贵族对中国各地的征战。被迁东来的各族人中,大部分是阿拉伯、波斯和中亚各地的穆斯林。战后屯聚牧养,分驻全国各地,尤以陕甘为最多。这批被迁东来的穆斯林,被称为“回回”。他们绝大部分不曾携带家眷,定居各地之后,他们就要建立家庭,娶当地汉族女子为妻,也有娶当地蒙古族、维吾尔族女子为妻,使她们也皈依伊斯兰教,成家立业,繁衍后代。同时,又有大批有技艺的工匠艺人,也被迫东来,为各地蒙古王公贵族服役。此外,随着蒙古贵族军事活动不断扩展,中国与中亚、西亚均隶于蒙古帝国一体之内,已无此疆彼界之设,交通大开,陆上的丝绸之路,海上的香料之路,均能畅通无阻。中亚、西亚各地的穆斯林商人、学者、教职人士、达官贵人、旅行者,纷沓而至,并在许多大城市中留居下来。

根据文献记载:东来的各族穆斯林,在元王朝中央政府任丞相、平章政事等重要官职的就有30多人,在地方政府任要职的官员更多。如赛典赤·瞻思丁历任陕西、四川和云南的平章政事,子孙三代都居高官。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阿难答,自幼信奉伊斯兰教,袭封安西王,镇守秦陇四川等地,所率军士大部分是穆斯林,在其辖区广泛传播、发展伊斯兰教。元代,在中央政府还设置回回哈的司,在各地广泛设置回回哈的所,委任哈的大师,依照教法管理伊斯兰教的教务和穆斯林的户婚、钱粮、诉讼之事,使伊斯兰教成为与佛教、道教并列的几个大宗教,奠定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社会地位。

元代东来的穆斯林数量远远胜过唐宋时期,并逐渐形成许多小的聚居点或聚居地,星罗棋布,遍及全国城乡各地,故有“元时回回遍天下”之说。伊斯兰教随之扩展到全国范围,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

到了明代,伊斯兰教获得了和平安定的发展环境,明统治者一方面对色目人实行同化政策,禁止“本类自相嫁娶”,禁止胡姓胡语。但在客观上,由于外教人与回回通婚(不论男娶女嫁)的结果,改宗伊斯兰教,促进回回穆斯林人口大量增加。另一方面明朝统治者又对回回人实行怀柔政策。在朱元璋的起义军中有常遇春、胡大海、蓝玉、沐英等着名回回将领,许多穆斯林成为明朝的开国功臣。在朝廷和地方政府中历代都有不少回回任职。明太祖曾令回回太师为翰林院编修,翻译伊斯兰教经籍。明成祖曾颁发敕谕(“大明皇帝论米里哈只”),特令保护伊斯兰教。

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明中叶以后,便在回回穆斯林中,普遍兴起了经堂教育,各地穆斯林创办经堂学校,普及宗教教育,培养经师和掌教人才。到明末清初出现了大批伊斯兰教学者和经师,以汉文译着宗教着作的活动十分活跃。

明代300年间,东来的各族穆斯林,由于通婚和社会经济关系,在共同命运和长期的共同劳动的基础上,渐渐融合,形成了回族。在回族形成的过程中,他们共同信仰的伊斯兰教起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进入清代,回族穆斯林人口迅速增加,在甘宁青和陕西、云南等地,形成一些回族的聚居区,农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伊斯兰教苏非派也得到广泛的传播,在甘宁青一带形成许多苏非门宦。但清朝统治者对回族穆斯林和伊斯兰教实行歧视压迫的政策,在西北穆斯林地区推行乡约、寺约、回约制度,由乡约、寺约、回约等监督和担保穆斯林的行为,强令管寺乡约在穆斯林聚礼时宣讲“圣谕广训”,供奉“万岁牌位”。实行以回制回,经常挑拨教派斗争,制造民族纠纷,抑此扶彼,达到分化瓦解的目的。在统治阶级残酷的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下,回族穆斯林爆发了一系列反清起义,保回保教,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本身在每次起义失败后,也遭到残酷的镇压和屠杀。终清300年,回族穆斯林一直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回族穆斯林在各种新思潮的影响下,开展了宗教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改良宗教制度,改革经堂教育,发展文化教育,振兴伊斯兰教。从清末开始,各地纷纷建立穆斯林宗教团体或文化教育团体,创办各种形式的中阿文并授的新式学校,创办期刊杂志,开展学术研究和译经活动,翻译出版了大量经籍和汉文伊斯兰教着述。同时,产生了伊赫瓦尼新教派,提倡“尊经革俗”,广泛开展宗教革新运动,力求净化回族伊斯兰教。此外,还出现了西道堂,打破回族伊斯兰教传统的教坊组织,建立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西道堂穆斯林大家庭。

同类推荐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

    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

    《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著名民族学人类学学者、研究员孟慧英多年来研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信仰的原始宗教——萨满教的论文汇集。本文集深入探讨了萨满教的起源,萨满教在不同民族中的特点,萨满巫师是如何沟通人神的,萨满在原始宗教、民族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萨满教的历史作用和社会影响。《论原始信仰与萨满文化》主要收录了原始宗教习俗的变迁、关于萨满教的认识、埃里亚德萨满教研究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考古发现与萨满教、论萨满教的“兽主崇拜”、论萨满文化的演变、东北部地区少数民族萨满教信仰中的祖先神、清代宫廷祭祀的佛立佛多鄂漠锡妈妈考释等内容。
  • 道教的生死观

    道教的生死观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新时期宗教工作与管理

    新时期宗教工作与管理

    面对新时期我国宗教状况的新形势、新变化和宗教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切实提高做好宗教工作的能力,本书从学习党的宗教理论政策知识和做好宗教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宗教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处理复杂宗教问题的有效途径。本书还强调要做好农村宗教工作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宗教事务管理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宣传教育,依法打击邪教和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从螺旋丸开始诸天梦穿

    从螺旋丸开始诸天梦穿

    “梦里穿越成鸣人学会了螺旋丸,好像我也可以假装是一个异能者了?”“人前显圣刷爆震惊值,扭蛋机快滚出来,我要十一连抽!”“坑爹的扭蛋机,我要这些没效果的动漫周边有何用?老板带着他的小姨子跑啦,原价上百块的COS服统统清仓大甩卖,五十块钱一斤,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啦。”“咦,你确定这是SSR?扭蛋机你是认真的吗?”“各位P站的观众老爷们,感谢收看我的视频,神还原表演现在开始,没有Duang的特效,喜欢的朋友记得长按点赞三连!”
  • 马蜂:死不了

    马蜂:死不了

    男孩仿佛又想到了什么,有些事,有些话他总得要对女孩子说的,女孩也总得要知道的。他究竟没有潇洒起来,北京的事情他拿得起,却放不下。不管怎么说,他也得负些责任,只是女孩今天不该这种气质出现在他面前……那事他不一定负得起责任,但那种生活,就他目前来说,他是很愿意享受的。说吧,说了吧,这儿的生活已和他不甚相干,他和女孩的故事不过是上辈子留下的和这辈子不相干的事。于是他鼓起全身的力量比较坚决地说:“家里的老墙拆了,死不了全都死光了。我们……”
  • 优秀员工最爱读的感恩美文

    优秀员工最爱读的感恩美文

    感化员工心灵的良药,加强企业凝聚力的源泉。这是一些至真至美的心灵文字,它告诉你:感恩可以让工作洋溢着人情味,激发斗志,在一连串的职业精神效应中追求卓越,成就生命高度,沉淀人生智慧。在美文中共悟感恩精神,在感悟中汲取行动能量。
  • 无限之我是轮回者

    无限之我是轮回者

    这是一个传统无限流的故事,希望还有人记得那些轮回者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典论

    典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丞相公子是妹子

    丞相公子是妹子

    她叫萧然,她是一个街头走一走的小混混。死后竟然复活,成了一个温润如玉的小公子?惊!(马上掏裤裆)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不是个男的。但是自此以后,她却再也没有遵守过人设。“美人~你好香~”“来,么一个。”“你有打火机吗?”……直到有一天。一个冷着脸长相妖孽的男人,硬生生的造出了打火机。板着脸说道。“有打火机了,别到处瞎点。”顿了顿。“点我。”自此她过上了日常被夫管严的悲催生活。“我想出趟门儿。”某男甩脸子,“爱我你就带我去。”“我想吃糖葫芦。”某男看着某人肚子,“外面的对宝宝不好,我给你做。”“我不要带孩子了!”某男下令“来人!把他们送到学堂。”随后看向一片愣着的某人,“早就看那群娃不爽了,成天和我抢老婆。”一个超粘人的夫君怎么破!?………………?
  • 撩人如她

    撩人如她

    系统:我们的目标是兢兢业业完成女配任务!女配:只要哥哥长得好,一句在吗我就倒~系统:不!那是男主!住手!
  • 极品小公主

    极品小公主

    (亲们,全文修改中,请大家移步《大闹后宫:甜心小宠妃》或《樱花淡:江湖皇后太嚣张》浅浅的成长,期待你的评论。)什么?隧道居然塌了?有没有搞错啊?手机居然没有信号,连求救都省了。该死的隧道,什么时候不塌,偏偏这个时候塌,人真的是不能懒的,这次绕近路的决定是非常错误的。“喂,有没有人啊,救命啊。姑奶奶我还要赶着去相亲呢,如果这次再不成功的话,外婆非要唠叨死我。”不行,我得自救,看着那个安全的逃生门,破破旧旧的样子,忍不住大骂:“靠,有没有搞错啊,这样的门一看就是年久失修的,还那么难打开。”于是使出全身的力气,一脚把那破门给踢踏了。“呼,终于好了。我的未来老公,我来了。”说着大摇大摆的走进逃生门,一场未知的旅行,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