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3500000023

第23章 儒家历史哲学(2)

《易传》描绘了宇宙万物以及人类社会的生成过程。《易传·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世间万物和人类都是天地阴阳二气交感化生的结果;天地有阴阳,所以人间有男女、夫妇、父子、君臣等上下关系,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明确排除了神意和天命的主宰。

《易传》还探讨了人类社会礼仪制度的建立,《系辞传上》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人类社会的一切道德规范都是圣人效法天地自然之道创制的结果。“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天地有高下,圣人效法,为人类社会制定了区别贵贱的制度。

总的来说,儒家没有历史决定论思想,既不相信有某种人格神在主宰人类命运,也不相信有什么独立于人的神秘力量在支配人类历史,它认为人类的命运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儒家轻鬼神重人事的历史观,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的朴素理性主义史学传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后的史家,也都能从理性的角度,来探讨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二、圣人史观

儒家抛弃了殷周以来“天命论”的历史观,主张历史是人的活动。

但究竟谁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即谁在历史活动中起主宰作用呢?儒家认为圣人是历史的主体,人类一切文明成果都是圣人创造的结果。

(一)圣人则天养万民

(1)圣人具有超常的聪明才智,是道的载体和化身。《白虎通义·圣人》说:“圣人者何?圣者,通也、道也、声也;道无所不通,明无所不照,闻声知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神合吉凶。”

《尚书》孔氏传说:“于事无不通谓之圣。”苟子说:“(圣人)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辨乎万物之性情者也。”(《荀子·哀公》)圣人的这一特点,使得他们能够洞悉世间的一切,在观念上与道合而为一,成为人类认识事物的最高权威。

(2)圣人是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代表。孟子说:“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沦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诸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孟子·滕文公上》)正因为有圣人的疏导洪水、驱赶禽兽、教民稼穑,才使中国大地适宜人的生存;如果没有圣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人类还将与禽兽为伍,根本就不可能有文明的创造。

(3)圣人有制作之功,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如《易·系辞传》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辑。舟楫之利,以济天下,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人类社会向着文明迈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圣人。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鱼网舟车等物质文明,文字书契等精神文明,丧葬礼仪等制度文明,都是圣人创造的。总之一句话,没有圣人就没有人类社会的文明,人类社会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圣人。

(4)圣人效法天道,为人世立法,是人伦道德的象征。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苟子说:“圣也者,尽伦者也。”(《荀子·解敝》)《礼记·乐记》说:“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故圣人作乐以配天,制礼以配地。”儒家认为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是统一的,即“天道”和“人道”是合二为一的,所以人类社会的伦理秩序必须效法自然秩序。圣人聪明睿智,认识到天地万物有高下分殊,仿效这种自然的秩序制定了礼乐,来规范人类社会的秩序。

《易·系辞传》说:“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汉儒陆贾说;“天生万物,以地养之,圣人成之。功德参合,而道术生焉。”(《新语·道基》)也都把人类社会的伦理秩序看作是圣人效法自然秩序而制定的。

(5)圣人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当社会陷人混乱时,总有圣人出现,拨乱反正。孟子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禹掘地而注诸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

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时,天下又大乱。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世道衰微,邪说暴行又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瞑,作《春秋》。《春秋》者,天子之事也……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吾为此惧,闲圣人之道,距杨墨,止淫辞,邪说者不得作。”(《孟子·滕文公下》)孟子认为五百年必有圣王兴,他们正人心、息邪说、止淫辞,把越出正常发展轨道的社会重新纳入正轨。人类社会也正是在圣人的拨乱反正中曲折发展,螺旋式前进。

总之,儒家认为人类的历史是由尧、舜、禹、文、武、周公、孔子等圣人创造的。和这些圣人相比,一般民众的道德才智是不足以自立的。如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苟子说:“夫民易一以道而不可与共故。”(《荀子·正名》)民众必须依赖圣人的养育和教化,“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易·彖传》),“天生之,地载之,圣人教之”(《春秋繁露·为人者天》)。民众不能创造文明,他们所享受的文明成果,也都是有赖于圣人的创造和赐予。

(二)”圣人与我同类

儒家强调圣人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是说他们完全否定一般民众的作用。儒家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认为民众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民众是物质财富的主要和直接生产者,没有民众的生产劳动,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如孟子说:“无野人莫养君子。”(《孟子·滕文公上》)孔子和苟子都有君民舟水论,也是强调民众的重要性。其次,孟子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论断,认为圣王治世的关键是得民心,把民心抬高到能决定天下兴亡的高度。只不过在儒家看来,民众的作用虽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圣人的指导和教化,没有圣人的文明创造,人类只能在低水平的文明程度上徘徊。可以这样说:民众是历史发展的基础,而圣人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二者缺一不可。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儒家所谓的圣人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产生于民众之中,圣人是民众中的佼佼者。孟子说:“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行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孟子·公孙丑上》)又说:“圣人与我同类者。”(《孟子·告子上》)圣人和民众在本性上是没有差别的,都有“良知良能”,只要能尽心知性,人人都能成为圣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苟子虽然主张人性恶,但他也认为经过后天的修为,即“化性起伪”,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他说:“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从这一视角来看,儒家是没有蔑视人民大众的思想,他们的历史观和“人民创造了历史”的唯物主义史观在本质上是没有冲突的。

三、道法先王

有学者指出:在中国古代,每一位思想家或哲学家,在创立自己体系的同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要描绘一幅人生和社会的蓝图,以作为人生和社会追求的目标。这在西方也不例外。但古代西方的理想主义和古代中国的理想主义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的理想主义是信仰、向往和追求彼岸世界,而这个彼岸世界不过是以宗教方式提出来的天国;中国的理想主义则是憧憬、向往和追求所谓的“先王世界”。

(一)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先王之道是极为推崇的,他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他赞扬尧、舜等先王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

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论语·泰伯》)在现实生活和政治活动中,孔子主张“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论语·卫灵公》)。夏时、殷辂,周冕和韶舞都是先王之道的精华,应该继承下来,以为当前服务。

孔子说自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一生所积极从事的,就是描述先王之道,为当时和后来的人树立一个理想的标准。在孔子看来,西周以前的先王之道,因时代久远,文献厥如之故,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无从稽考。当前人们所效法的,应该是西周初的文武周公之道。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西周初的文武周公之道,是在继承夏商二代精华的基础上有所损益而成的,是比夏商二代更高、更合理的先王之道,也是孔子心目中理想政治的标准。

孔子一生积极追求的,就是复兴周道。他自述其抱负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

(二)言必称尧舜

孟子把西周以来的历史发展过程描述为“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孟子·告子下》)。他认为从西周开始,历史的发展是倒退的,春秋五霸不如夏、商、西周三代之王,而战国又不如春秋。由此,他提出“法先王”的政治主张,他说:“《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孟子·离娄上》)孟子所谓的先王是指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等。这些先王制礼作乐,粲然可观,施教设政,无所不宜(详见《孟子·滕文公上》)。因而值得学习和效法。孟子把尧、舜当做先王的典型代表,所以“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公上》)。“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孟子·公孙丑下》)。

(三)“法先王”与“法后王”

荀子对古代先王如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也是赞不绝口,主张借鉴先王有益的经验教训,要求“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荀子·君道》)。他甚至主张“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荀子·正名》)。他还批评邓析、惠施“不法先王”(《荀子·非十二子》)。然而,他批评思孟学派时说:“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谬学杂举,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不知隆礼义而杀《诗》、《书》。”(《荀子·儒效》)却又主张“法后王”,认为“至治之极,一法后王。”

(《荀子·成相》)那么,荀子的“后王”究竟是指什么?荀子的“法后王”和孟子的“法先王”关系又如何呢?

有人指出,苟子是富于历史现实主义精神的思想家,他的“后王”是指当世之君。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在当时的各诸侯国中,苟子对秦国的政治是最为赞许的,但又指出秦还不足效法。《荀子·强国》载:“应侯问孙卿子日:‘人秦何见?’孙卿子日:‘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于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桔,古之吏也。人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人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是所见也。故日: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

同类推荐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国民阅读经典:谈修养

    国民阅读经典:谈修养

    青年人应该具备怎样的修养,这是本卷所探讨的内容。《谈修养》于1940年至1942年间陆续发表于《中央周刊》,1943年5月由重庆中周出版社以《谈修养》为名结集出版。作者任教职多年,对青年、对人情世故有着深刻的思考和体验,对青年人普遍存在的病征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谆谆引导,总结出做人的道理。读这些文章,就如同与一位亲密的朋友对面畅谈,诚恳亲切,毫无居高临下、教训人之感。作者虽自谦这些文章“像一朵浮云,片时出现,片时消失”,但我们已经发现,七八十年后的今天,这些文章仍是那样地笃诚、丰富,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
  • 活用庄子:安时处顺

    活用庄子:安时处顺

    本书是介绍庄子智慧的文化读本,作者基于国际视野,站在世界平台上,对庄子智慧进行阐释和解读。作者论述了庄子智慧在启发心灵方面的价值,指明了当今社会,人们如何运用庄子智慧去顺应自然、认识自我、透视人性,在自主自足中圆满人生。作者还讲述了许多西方人士吸纳庄子之言、善加应用并获益良多的实例,中国读者读来会自发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由衷自豪感和深切共鸣。本书的出版有益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存在知识断层的中国人重拾经典提供便利。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天堂的钥匙:《塔木德》精要解读(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10)

    天堂的钥匙:《塔木德》精要解读(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10)

    《塔木德》(Talmud)一书是犹太人继《圣经》之后最重要的一部典籍,又称犹太智慧羊皮卷,或犹太5000年文明的智慧基因库,是揭开犹太人超凡智慧之谜的一把金钥匙。与《圣经》、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伊斯兰的《古兰经》,并称为影响人类文明的巨著,是真正的传世经典。本书是从国内最权威的羊皮卷《塔木德》和最新编译的《塔木德启蒙书》一书中精选出来的智慧格言,帮助青年读者树立真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真正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随身携带本书,就没有人能够伤害你,也没有任何事可以困扰你。真正的智慧是如此简单强大。
热门推荐
  • 鬼怪杂谈录

    鬼怪杂谈录

    某个小城市里有家杂货铺,老板经常出事——要么见鬼,要么撞妖半架空向
  • 海上飞鸟

    海上飞鸟

    旋转的不是陀螺,我在生活的皮鞭之下起舞,汗水让我清凉。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仙缘劫:暴君的替嫁弃妃

    仙缘劫:暴君的替嫁弃妃

    那一世;背叛整个天地与他相拥。大婚当日新娘却不是自己,连同腹中骨肉被亲手刺杀。死后尸体遭人凌辱,孩子被剖出挫骨扬灰,魂飞魄散恨意难平!今生传闻他将她放在心尖宠上了天。太监来报:“陛下,娘娘说要出宫闯荡江湖。”年轻的帝王埋首在堆积如山的奏折里头也不抬,“嗯,告诉娘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朕的后宫任她施展拳脚。”太监要哭,这后宫里除了您就只有宫女和太监了!“娘娘将太后打了。”“正好,那朕今夜就有机会侍寝给她揉揉”御书房的床太硬。“娘娘跑了。”那人动作急的差点儿带翻了龙椅,“岂有此理,给朕备好毒酒白绫搓衣板!带上搓衣板去王府。”她敢去王府朕立刻饮鸩自挂金銮殿。是爱是恨?孰真孰假?
  • 万剑长生

    万剑长生

    少年成名的剑客,将开始一次,武、仙、玄,带娃无敌的传奇;“剑圣”盖聂,他的无敌能走多远?
  • 那时暮色微凉

    那时暮色微凉

    初见时,有漂亮学姐给他送果汁,他冷冰冰回应:“不好意思,我芒果过敏。”然后某一天,她见他买了芒果汁喝得欢快,于是不解:“你不是芒果过敏?”他莫名地看着她:“我什么时候……哦,你说那个,”他说着想起来,不由笑了下,往她耳畔凑了凑,“我不光芒果过敏,还蛋糕过敏、巧克力过敏、玩偶过敏……但是,如果你送的话,什么都不过敏。”——谁说良药苦口来着? ——你明明是甜的。 她赠他一个偶然,让两条平行线相交;他回她一场“巧合”,让交点无限延长成线。浮世三千,此生慕凉。 书友群:750845995,欢迎交流灌水。
  • 微忧校园印记

    微忧校园印记

    这是一群失落的演奏家,性格迥然但却都乐观充满爱心,并勇于挑战自己命运。生命的际遇让他们像闯进黑暗里的阳光一样进入彼此的视线,编织了整个高中时代最绚烂的生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际遇都如童话般美好,命运之轮把魔鬼撒旦带到大家面前,谁也不知道,他们所有甜蜜的幸福是否会在这个初冬被瞬间抽离……
  •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道场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造士

    造士

    大学毕业分配到某中学任教的青年教师辛怀玉面对校内外纷纷扰扰的世俗生活始终执守教育信念,不为所动,最终成为一名受人敬重的人民教师的曲折人生经历。
  • 封骥

    封骥

    东风吹破少年梦,从此再无赤子心。大陆因长安而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