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3500000041

第41章 儒家军事哲学(4)

儒家虽然以将帅为兵之末事,然而将帅毕竟是军队的直接指挥者,将帅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关此荀子有大段的专门阐述,系统地总结了为将帅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诸如“六术”、“五权”、“三至”、“五无圹”等等不一而足,其议题之明确,内容之全面,在先秦著作中实属少见。概而言之,为将帅者主要应有以下素质:其一,思虑周密,处事严谨。“凡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荀子·议兵》以下凡“将率能而兵强”部分未注之引文,皆同上)。为将者必须思虑周密,处事严谨,所谓“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也就是说无把握的计谋不用,有过失的行为不作。具体而言之,当“窥敌观变”之时,要“欲伍以参”,观察敌人的动静,要错综比较,反复深究。当“遇敌决战”时,“必道我所明,无道我所疑”。遭遇敌人决战之时,必须依照我所明了的情况行事,不以不明了之情况行事。故“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荀子言此种境界为“大吉”。

其二,“猛毅而度断”。“猛毅而度断者,使是治军事为边境”。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苟子继承和发挥前人的观点,提出为将帅者要有决断,做出的事情不后悔,所谓“事莫大乎无悔”。为将帅者要有胆识,“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杀百姓”。就是说宁可抗命被杀也不可让军队处于防守不完备之地;宁可抗命被杀也不可使军队去攻击无法攻击的敌人;宁可抗命被杀也不可使军队去欺凌百姓。为将者要有主见。将帅受命于主而行三军,当“三军既定,百官得序,群物皆正”之时主不能使之喜,敌人不能使之怒,荀子认为这种可以排除一切干扰,按既定计划行事的将帅可谓“至臣”。

其三,公正无私,赏罚分明。为将者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所谓“无欲将而恶废”。就是说当你不适合于将帅这一位置之时,就要主动让贤,而不应被废黜后因为只想保住将帅这一位置而心存怨恨。为将者要制度严明,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所谓“制号政令,欲严以威”。为将者要赏罚分明,公正不吝啬。“庆赏刑罚,欲必以信”,“用财欲泰”。

其四,长于兵略,巧于用兵。为将帅者必深通兵理,精于谋略制胜。所谓“处舍收藏,欲周以固;徒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

就是为将者用兵,要进可攻,退可守,防御之时其营垒坚固周密,行军之时,其军队既井然有序,使敌人无可乘之机,又动如脱兔,出奇制胜。同时,将军必须明了“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财物辎重是军队的命脉,必须保证万无一失。

(三)以“人师”制军

儒家的治军思想颇具特色。他们提出了“人师”的治军标准和理想。他们认为只要以人师治军,就可以使“四海:艺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服”(《荀子·议兵》)。

那么究竟何谓以“人师”治军呢?具体而言之,以“人师”治军首先要保证参加之人必须各守其位,各尽其责。主将至死不离开指挥岗位,骑手至死不放开马缰绳,各级将佐至死不离本职,战士至死不离作战行列,所谓“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卒死行列”(《荀子·议兵》)。其次,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论功行赏之时,对于服从命令者之褒奖,要超过对作战立功者的褒奖。

在战场上,并非惟知奋勇向前不顾生死者就是好的将军和士兵,不服从命令的盲目冒进,破坏军队纪律和全军整体作战计划者,与贪生怕死I临阵脱逃者同等论罪。再次。以“人师”治军要不伤民扰民。“不猎禾稼”“非诛其百姓也”。当然对百姓也须区别对待,对于那些“扦其贼”之百姓,“则是亦贼也”,“则必诛之”(《荀子·议兵》)。又次,不杀无抵抗能力之人,不杀投降之人,不杀归顺放弃抵抗之人。“服者不禽,格者不舍,奔命者不获”。

(四)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重智尚谋是兵家的突出特点,也是兵家之所以引起众多儒者非议之焦点所在,然而儒家也有尚谋主张。孔子首倡“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论语·述而》)。他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论语·遂而》)无船过河,徒手搏虎的匹夫之勇是孔子所反对的。“知、仁、勇”乃儒家之“三达德”,三者有机结合,方为中庸至德之道。所以孔子指出,在战争中,仅有勇是不够的,必须以仁为基础,以智辅之。

苟子继承了孔子这一观点。他认为精于谋略是将军必备的素质,此前文有述。因此,他虽然认为齐之田单,楚之庄足乔,秦之卫鞅,燕之缪虮,能“掎契司诈,权谋倾复”(《荀子·议兵》),终不免为“盗兵”,但依然肯定这些人为“善用兵者”,以其擅用谋也。

儒家虽倡言“好谋而战”,但其谋略意识显然有儒者论兵的痕迹。

其一,儒家提倡谋略制胜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或者说主要不是为了克敌致胜,而是为了爱民、保民,使百姓免于不必要的战争伤害。

其二,儒家对战争谋略的运用持保守态度。他们认为谋略只是使人民免受伤害的权宜之计,乃不得已而为之,在可以不用权谋取胜之时,就应该尽可能舍弃之。“夫仁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汉书·董仲舒传》)。

其三,儒家认为战争谋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他们认为谋略只能在以不义之师对抗不义之师时,方能侥幸取胜,“以诈迂诈,尤有巧拙焉”;当战争的对抗者为仁者之师时,那么谋略的运用毫无功效。“以诈迂齐,辟之犹以锥刀堕太山也。非天下之愚人莫敢试也”(《荀子·议兵》)。

当然,儒家军事哲学智慧并非仅限于以上四个方面,儒家在军事问题上还表现出了强烈的成败在己、强弱在已的主体意识,所谓“具具而王,具具而霸,具具而存,具具而亡”。“用万乘之国,威强之所以立也,……敌人之所以屈也,国之所以安危臧否也,制与在此亡乎人。王霸安存,危殆灭亡,制与在我亡乎人”(《荀子·王制》)。

一种思想文化的形成往往不是偶然的,大体上都有其哲学的依据、政治的土壤和历史的传承。

儒家军事思想的形成是以儒家哲学思想为形上根据的。无论是以义为战、仁本第一、以政为胜,亦或强兵为要,皆可从儒家天道观、人性论学说中找到根据。

儒家军事思想的形成是儒家社会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哲学在军事领域的合理延伸。儒家社会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哲学为军事思想的确立提供理论根据,反之,军事哲学从军事战争的角度强化儒家社会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哲学。

儒家军事思想是上古三代军事传统浸润和影响的结果。“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儒家许多的基本战争理念,都是上古三代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而言之,儒家军事思想是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兵学文化之瑰宝。她以人为本军事观念的确立,高度重视政治和军事的关系,深刻认识到民心向背与战争胜负的关系等光辉命题,从总揽全局的高度为中国古代兵学解决了政治原则的问题;她从人性论的角度探讨战争的起源,将中国兵学对战争起源问题的探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她的“伸其义战”的战争观理念,对中华民族崇尚和平,为和平而战的战争传统的形成,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儒家过分地强调道德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对政治制度的创设和运作不够重视而将主要的希望寄托在君主的个人道德修养上;她对战争中“礼”的有些规定,不切实际,有些甚至达到迂腐的程度;尤其是儒家军事哲学在主体意趣上重宏观有余重微观不足,长于理论建设而疏于现实践行,重视理想境界的构建而忽略具体技能之探研。在现实中缺乏可操作性是儒家军事哲学为人所批评的重要原因,《史记·孟荀列传》评之日:“迂阔而远于事情”并不过分。

同类推荐
  • 孔子的修齐治平之道

    孔子的修齐治平之道

    孔子的政治伦理哲学是道德哲学。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其特征是对他人的关爱。“仁”以孝悌为本,再把对于父母兄弟的挚爱之心推延至他人,从而构建成理想的德治社会。后人把儒家学说称作“内圣外王”之学。《大学》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是对孔子思想规模化、条理化的经典表述,又是贯穿孔子思想的主线。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解读孔子思想,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 特别清凉

    特别清凉

    本书从作者雪漠的作品中精选一些具有励志作用的名言警句分类编排,并配以书法和绘画小品,内容包括认识生命、认识自心、了解生命人生的真相,保持心灵的纯洁,不执着于个人得失,超越个人的局限等方面。
  • 天下第一诡术:鬼谷子的智慧

    天下第一诡术:鬼谷子的智慧

    《鬼谷子》原典作为纵横家的代表著作,哲理深厚,融会了鬼谷子毕生纵横思想的精华。《鬼谷子》总共三卷,三卷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上卷以权谋策略为主,中卷以言辩游说为主,下卷则以修身养性、内心修炼为主。本书针对每卷的侧重点进行解读,并相对应地总结出了上、中、下三篇纵横捭阖之诈术。每一篇都从不同的方面,运用翔实有力的案例和分析,为读者阐述鬼谷子在做人做事方面的思想,尤其是那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辩诡之策、揣摩心理之术和长赢之道,以供不同领域的人士参考。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上下册)》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当年的老子是怎样著这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呢?尽管《道德经》的注释本不下几百种,但没有一本能解开老子是怎样著经之谜的。这部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个历史空白,对研究道家学说是有益处的。
热门推荐
  • 亿万萌宝贝:妈咪,快回家

    亿万萌宝贝:妈咪,快回家

    他是A市玩转商界的富豪,也是名副其实的单身父亲,名下有过亿家产,膝下有五岁小萌宝。直到某日五岁小奶包伸手问他要妈咪!“爸爸,幼稚园的小朋友都笑我没有妈咪。”紧接着该幼稚园小朋友改接收只有单亲的孩子。“爸爸,我把一个女人打了。”男人点了点头,给他竖了一个大拇指,“可是那个人说是你老婆。”从此小萌宝走上了寻母的道路。
  • 慕少你离我远远远点

    慕少你离我远远远点

    【宠文~宠文~宠文】恶魔校草摇身一变,突然变成了她的未婚夫。“乔溪,你被禁止告诉任何人我们俩的关系。”“乔溪,这只是暂时的,你别妄想。”可不知哪日起——“谁敢欺负你,我有一百种方法让她从人间蒸发。”“她是我的未婚妻,谁敢动她?”乔溪:不是说过这是暂时的了吗?不是说好了不告诉任何人吗?她以后还怎么解除婚约,怎么找对象啊!慕凌辰:你就别想着逃了,不可能,慕家女主人的位置已经打上你的烙印。
  • 浮沉未艾

    浮沉未艾

    一朝入魔,累世难归。她处天宫之中,受天女之尊,却是他们逆转天命所换。逆天而为,触动生死之盘,天劫将至,万物俱毁。再回首,观三世因果,一切恩怨情仇,俱已放下。她与他,终究是一念之差,殊途万载。【已完结,新书《九溪赋灵》连载中…】
  • 裸露的亡灵

    裸露的亡灵

    著名小说家经典名作。小说讲述一个因爱猝死的女孩的亡灵,在阴阳两界间飘移。在她的眼中,人间的传奇尽数展现。可是它并不是一个鬼故事,那只是它的一个外壳。在这背后,有着离奇的爱情以及对死亡这一永恒主题的深入思考,小说中有一些出人意料的线索和答案。这是一本人生、死亡与爱情哲学的参考书,同时也是一本奇异的书。
  • 民族灵魂的重铸

    民族灵魂的重铸

    本文从文学的“人学”根本特性出发,把新时期文学主潮概括为: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涌流,它并非人为的规范,而是人的自觉(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新觉醒)与文的自觉(当代文学摆脱依附性重建独立性格)的交汇的自然现象。本文不同意用西方现代“无主潮”的多元化状态来简单类比当代中国文学特定的多元化现象,同时认为,人道主义作为普泛的哲学思潮由于缺乏“中介”及其它原因不宜视为文学主潮;现实主义不论在方法的狭义上或者精神的广义上,也不宜涵盖日益复杂的文学现象。
  • 愿你生活好

    愿你生活好

    最终我活成了你喜欢的样子,可惜你再也不是我的了。“改变你自己,改变的……可以配的上我才行。”改变改变改变,我的人生就还只有改变…………“你过来,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为什么要过来,请你给我一个理由,不要告诉我你喜欢的人是我,因为他遇到了生命中的女孩儿,而那个女孩却不是我……所以,这个秘密我不想听,他爱喜欢谁喜欢谁都跟我没关系。是不是所有的友谊,都那么不堪一击。本是好心帮扫却变成了无为的罚扫……好吧,等等,你说她贱?是挺贱的。所以……以后都是所以。
  •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3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3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全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三国演义》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囊括了中国古代政治、外交、兵法、权谋、道德观念、哲学、思想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尤其是书中描写的四十多次战争,场面波澜壮阔,鲜活生动,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军事知识和战争经验。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犹如在历史广阔的历史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 异大陆奸商

    异大陆奸商

    很意外的成为穿越人选!那么他将经历些什么那!异大陆奇异的生活,变态的魔兽和人类!
  • 重生暖婚:厉太太,小点声!

    重生暖婚:厉太太,小点声!

    生活贫困,前途被毁,溺水身亡,醒来后居然变成了一个哑巴千金。渣哥夺股份,渣姐抢老公,七彩莲花到处蹿,都觉得哑巴好欺负了是吗?宋晴天:不好意思,你们那点招数我都已经听到了,你们还有什么嘴脸是我不知道的?【女主听心术,锦鲤体质,近朱者好运,近墨者自求多福!】
  • 命中注定之孽爱

    命中注定之孽爱

    父母早逝,她被妈妈的好友收养,却遇上如恶魔般的他。一起长大,却互相看不顺眼,不料因为一场旧婚约,将两人圈绑在婚姻的牢笼里。他想尽办法让她离开:“我要和你解除婚姻!你开个条件吧!”直到她真的绝情离去,他才发现,她早已扎根在他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