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4000000007

第7章 晋楚争霸的风向标

宋平公欢天喜地地从晋悼公手中接管了偪阳城,这是忠诚换来的奖赏。

这大大惹怒了郑国。

郑国与宋国的恩怨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郑庄公时代。别看郑国夹在晋楚两霸之间可怜兮兮的,它还是有些实力的。可以欺负许国,欺负蔡国,也欺负宋国。如今死对头宋国居然意外捞到偪阳城,郑国人显然不舒服了。

“宋国何德何能,居然能唾手得到偪阳城,我呸——”郑国首相子驷吐了一口恶气,他决心要教训一下宋国。

郑国又与楚国联手,一路杀进宋国。攻克訾毋城,紧接着兵临宋都城下。宋平公六神无主,派人快马加鞭,急向晋国政府求援。

晋国无意出兵,因为元帅荀罃另有计划,打算发动对秦国的战争。偏偏在这个时候,宋平公的求援信来了。作为盟友,晋国不能坐视不管,可是荀罃又不想中止伐秦的计划。怎么办呢?

先让卫国人去顶一顶吧。

卫国与宋国是邻国,且历来与郑国也是敌对国。霸主有令,不能不从。卫献公亲自点兵,杀向宋国。

卫军的入援令宋国稍稍喘了一口气。

晋国人忙着去攻打秦国了,没空理会宋国的战事。郑国大夫子展趁机对首相子驷建议道:“如今晋国无暇东顾,我们不如借此机会进攻卫国。如果不这样做,楚国人会认为我们没有诚心。既得罪了晋国,又得罪了楚国,那就后患无穷了。”

子驷不同意,以郑国的力量怎么能同时在宋国与卫国展开两线作战呢?他答道:“不行,如今我们国力已经很匮乏了。”

子展不肯罢休,继续说道:“要是同时得罪两大强国,一定会亡国的。就算国力匮乏,也比亡国要好吧。”

子驷没有办法,只得诉诸公论。结果郑国高级官员们大多倾向子展的意见,认为应该派一支军队进攻卫国。少数服从多数,子驷只得勉强同意,派大将皇耳率军队入侵卫国。

事实证明子展的这个建议并不高明。

入侵卫国的郑军很快被打得大败,连前线指挥员皇耳也成为卫军的战俘。

有代价,也有收获。郑军的这次突袭迫使入援宋国的卫军撤回国内,宋国的军事压力陡然增大。在宋国作战的楚和郑联军乘机横扫宋国,甚至将战火烧到了鲁国的西部边境,紧接着又攻克宋国的重镇萧邑。

宋国已经是岌岌可危。

在西线指挥伐秦之战的元帅荀罃不得不提前中止对秦国的打击,如果再不出手,楚和郑军队很快便会横扫中原了。

晋悼公连忙召集中原联盟十一国政要,各国的军队动员起来又组建起一支强大的多国部队。一场大战迫在眉睫,郑国军队不敢在宋国恋战了,匆匆撤回国内。楚国首相子囊也率楚军回到楚国进行休整,以应对晋国即将发动的攻势。

很快,十二国联军又一次踏入郑国的土地。

他们已经是郑国的常客了,对这样的战争郑国的百姓习以为常。但每次仍然掩饰不住恐慌的神情,等待郑国的命运是什么呢?

大敌当前,郑国竟然爆发了一场叛乱。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令郑国政坛的三巨头——首相子驷、司马子国和司空子耳全部死于非命。

叛乱被镇压后,司徒子孔一跃成为国家执政者。

郑国政局的动荡,对晋国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总司令荀罃并不急着发动进攻,他心里很清楚只要略为施加压力,郑国必降无疑。这是郑国一贯的作风,地球人都知道的。

他继续沿用过去成功的经验,控制战略要地虎牢关。并且新筑两座城池,分别由下军副司令士鲂和新军副司令魏绛驻守。这样,联军在郑国境内建立起一个坚固的军事三角支撑点,对其进行更加严密的军事封锁与威慑。新上台的子孔面对晋军新一轮的攻势,他的选择与前任子驷如出一辙。仍然是两个字,即投降。

就在子孔与荀罃签下城下之盟时,楚兵团在首相子囊的统领下星夜北进,进抵郑国南部。

楚国人的反应好快!

荀罃急急调兵遣将,多国联军火速南下据守阳陵城,与楚军遥遥相望。联军兵营绵延数里,旌旗飘飘。战车一字排开,虎虎生威,令人望而却步。

其实晋国元帅荀罃只是虚张声势,在楚国人面前他总是不太自信。当年邲之战的惨败和九年的战俘生涯,都是他心头挥不去的阴影。如今的他再不是当年的小角色了。不仅统领天下最精锐的晋国四军,而且还有十一个联盟国的军队。拥有如此强大的兵力,为什么他在与楚军对阵时,心还是“扑扑”地直跳呢?

他希望楚国人能知难而退。

然而子囊却没有退兵的迹象,这个兢兢业业的楚国首相知道自己肩负着太多的责任。自从鄢陵之役后,楚国全盛的时代过去了。入主中原的梦想在雄才伟略的楚庄王去世后,便越行越远了。但楚国人仍然不放弃,仍然要为理想而苦苦奋斗。

楚国人摆开决战的架势。

荀罃的信心动摇了,他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不跟楚国人交战,这样他们一定会心骄意满,到时就可以收拾他们了。”

可是总司令的命令却遭到下军司令栾黡的强烈反对,栾黡是前任晋国执政栾书的儿子,他愤愤不平地说:“逃避楚国,对晋国人来说,这是耻辱。还不如死了算了,我打算单独前进。”

栾氏家族在晋国政坛根基深厚,栾黡振臂一呼得到不少将领的支持。荀罃这个总司令不好当,他必须要协调好几大家族的关系。现在栾黡叫嚣着要与楚国开战,如果他再反对,恐怕会被骂为胆小鬼了。得了,那就继续前进吧。

晋军连同各诸侯部队又向前挺进到颍水,与楚军隔江而视。

善于察言观色的郑国人虽然投降了晋国,可是大夫子蟜很敏锐地看出来,荀罃无意与楚国交锋。总司令都不想打仗了,这场战斗怎么有把握呢?不行,郑国必须要考虑自己的命运。应该未雨绸缪,趁早投降楚国吧。

子蟜派人连夜渡过颍水,会晤楚军统帅子囊,并与子囊缔结盟约。当天晚上,郑国军队偷偷地离开了联军的营地。

他妈的,郑国人果然是出尔反尔!

栾黡气急败坏地向总司令荀罃说:“郑国人真是无耻,让我率部队讨伐郑军吧。”

荀罃打起太极,他不紧不慢地说:“如果我们攻打郑军,楚国人一定会渡河救援的。这么一来,我们就得两面作战。万一打不赢,反倒被诸侯国所耻笑,不如退兵吧。”

栾黡一听没脾气了,不要看有十一个喽啰国参战,那都是象征性的部队,充其量就是壮壮声势罢了。要在战场拼杀,还得靠晋国自己的力量。对付一个楚国就没有胜算了,况且郑国军队的战斗力也不弱。栾黡在心里掂量一下,还真没有把握哩。

郑国人临时倒戈,倒给了荀罃下的台阶,可以体面地退出战争。

晋国人又一次无功而返。

对于郑国人来说,要反思前任首相子驷的外交策略了。“墙头草,两边倒”的政策虽然实在,却称不上高明,最终倒霉的还是郑国自己。一会降晋,一会降楚。疲于奔命,自己都快累趴下了,而且声名狼藉。

必须要找出一个妥善的办法,彻底改变这种极其被动的外交方式。

有没有办法呢?

郑国大夫们齐集西宫政事厅,商讨新的外交政策。

几乎所有官员都认为,晋国是天下第一强国。如果不服从晋,郑国很快就会面临亡国之灾。可是为什么在子驷执政的时代,服从晋国并不能保护郑国不受楚国的入侵呢?

深入分析后,得出来的结论是晋国对郑国的重视程度不如楚国。为什么这么说呢?对楚国来说,郑国是北进的跳板,进军中原的第一道门户,是必争之地。而对晋国来说,郑国的争夺固然重要,却不是那么紧迫。晋国虽然是中原盟主,但这个盟主当得并不轻松。齐国表面上是屈服了,实际上却阳奉阴违,晋国召集的会议齐灵公每次都称病不往。中原诸侯国之间也不时爆发边界军事冲突,晋国还得花时间去解决这些纠纷。还有那个半死不活的周天子,王室出了什么问题,也得劳驾晋国出面干涉;除了这些外,还有一个令人讨厌的秦国,不时搞些下三烂的把戏。乘人之危,还不能不防。

有了这么多琐碎的事情,晋国对郑国的归附与否,积极性远不如楚国。

这就是郑国多次投降晋国却没有得到应有保护的原因。

原因找出来了,可是要怎么办呢?

得让晋国人意识到郑国的重要性,这时有人站出来说:“我们必须要想个办法,让晋国人发急。只要晋国人给逼急了,楚国就会害怕,这样我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投降晋国了。”

这是个好办法。可是要怎么把晋国人逼急呢?郑国人想了个办法,即先发动对宋国的战争。设法激怒晋国人,迫使晋国与楚国决战。到时楚国不敌,郑国就可以从容弃楚从晋了。

说白了,这是一条苦肉计。

这也是一次大冒险。

用短暂的阵痛,换取长时间的稳定,这个险值得冒!

郑国开始为发动侵宋战争寻找借口。

边境线上的郑国士兵不断地对宋国发起挑衅,制造冲突。宋国政府气疯了,仗着有晋国人撑腰,执政大臣向戌率军队越过边境线杀入郑国。

这么一来,郑国有了开战的借口了。子展说道:“我们可以出兵进攻宋国了。”他亲自率领一支精锐的部队还击。宋军的战斗力总是那么差,很快被郑军打得节节败退。子展乘胜追击攻入宋国境内,攻城略地。

狼狈不堪的宋国政府只得向晋国求援了。

霸主又出动了,连同十几个喽啰国士兵杀进郑国。

晋军兵临郑都城下,但这一次郑国人出乎意料地抵抗了。晋军一时间无法突破,总司令荀罃便向东攻略;同时,卫国军队攻略郑国北部,齐国和宋国军队也趁火打劫……

联军在郑国境内扫荡了一个多月,郑国以一敌十二。竟然坚持了这么久,也不容易啊。这就是郑国事先制定好的策略,尽可能长时间地抵抗,这样晋国人就越会被激怒。

到了六月,十二国的军队在北林会师后又一次包围郑国都城,还有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赶来。

到了此时,郑国政府再也顶不住了,这才请求投降。

鉴于郑国的反复无常,中军副帅士匄建议逼迫郑国接受更严厉的条约。他对元帅荀罃说道:“上次与子驷签订盟约时我们不够谨慎,使得郑国有了违背盟约的借口,这次一定要谨慎从事。中原诸国多次跟随我们攻打郑国,徒劳无功,都厌倦了旷日持久的征战。如果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郑国,各诸侯国将对我们产生二心。”

按照以往的做法,由晋国与郑国各起草一份盟约。士匄认为这样不行,郑国人会钻空子。盟约内容应由晋国主持制定,以免日后起争执。

荀罃召集一批文士,咬文嚼字,精心制定了一份盟约。入盟者除了晋国与郑国之外,还包括了其他十一个参战国。这份盟约是在亳城签订的,因而又称为“亳城盟约”。内容是这样的:“凡我同盟之国,不准私自囤积粮食,不得垄断利益,不得庇护有罪之人。救济灾荒,平定祸乱,统一好恶,辅佐王室。若违反以上命令,司慎和司盟的神,大山大川的神,群神和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的祖宗,会明察秋毫,将共同杀死他。并使他失掉民众,丧君灭族,亡国败家。”

然而这份以神灵名义起誓的盟约,仍然没有约束郑国人。

根据子展的设想,要诱使晋国与楚国大决战。可是自从晋国发兵后两个月内,楚国军队全无踪迹。

“孬种!”子展在心里头愤愤地骂楚国人。

其实楚共王有说不出的苦衷。

楚国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吴国的巨大威胁,在晋国的指使下,吴国军队频频在边境线上发动骚扰。迫使楚国不得不将重兵集团调到东线,加强防守,能用在北线战场的兵力远不及中原联军。

在郑国抗击联军入侵的两个月内,楚国人居然没有出兵为郑国解围,更谈不上与晋国决战了。很显然,楚共王只是在观望,他似乎胸有成竹。只要晋国一退兵,楚国再出来收拾残局,到时郑国不是又要摇摆过来了吗?

晋国打出吴国牌来牵制楚国,楚国当然不甘心吃亏。楚国手中也有一张牌,那就是秦国。楚共王向秦景公借兵,这暴露了楚国兵力不足的窘境。但慷慨的秦景公满口答应,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

詹将军率领一支秦国军队入楚国,这支军队由楚共王亲自指挥。楚和秦联军趁着晋军撤出郑国之际,大摇大摆地来了。

郑国人的目的还没有达到,子展的计划是通过激怒晋国人并利用晋国的军事力量一举打垮南方的楚国,从而摆脱楚国的威胁。为了达到目的,子展强烈要求郑简公再度投降。郑国政府冒天下之大不韪,又一次背约投降楚国了。

楚共王有些自鸣得意了。

晋国耗费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才逼迫郑国投降,现在不是又轻而易举地收复了吗?不过楚共王的得意过早了,其实这只不过是郑国人的一个阴谋。

郑国人摆出一不做、二不休的架势,怂恿楚共王联手再次出击宋国。

不把晋国人逼得狗急跳墙,子展就不肯罢休。

果然,一向谨慎小心的晋军总司令荀罃勃然大怒了。如果让郑国人再这样反反复复下去,中原哪有宁日呢?

很快荀罃又率着多国联军杀入郑国,这一次总司令是铁了心了,不惜与楚国决一死战。他想大喊一声,俺也不是吃素的。

看到晋军的杀气腾腾,子展反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了,是时候与楚国说再见了。他为郑简公草拟了一封信,交给楚共王,这封信的内容是这样的:“寡人因为国家社稷的缘故,不能怀念与您的交情了。您如果能与晋国化干戈为玉帛,那是最好不过了;不然的话,就用武力威慑晋国,这也是我的希望。”

这封信明摆着是让楚国人做出决定,如果楚国不能以武力战胜晋国,那么对不起了,我要投降晋国了。不是我不效忠你,是你没有实力呀。

如果楚国够种的话,那就与晋国决一死战吧。

这既是绝交书,又是激将的手段。

谁说郑国人只懂得投降二字呢?

可以想象,楚共王收到这封书信时暴跳如雷的样子。

冒险一战吗?想到东部吴国正张牙舞爪和虎视眈眈,楚共王迟疑了。不行,如果陷入两线作战,不仅得不到郑国,反而会赔上老本,还是忍忍吧。

晋楚争霸,有点类似20世纪的美苏争霸,双方只是在争夺第三国的较量上下工夫,却不直接交锋。这样即使在争霸中落于下风,也不致大伤元气。

郑国人在引诱楚国进入一个大赌局,但楚共王悬崖勒马了。这位南方霸主只是将怒气发泄到了两位郑国使者身上,将他们全部扣押,却不敢出兵与晋国一决雌雄。

子展精心设计的大赌局,因楚国的弃权而没有实现。

尽管晋楚大决战没有如期上演,但楚国成了失败者。不得不说郑国在外交谋略上确有高明之处,成功迫使楚共王亮出了最后的底牌,这张底牌证明了楚国霸主地位已经是摇摇欲坠了。

在经过无数次的反反复复后,郑国最终选择了方向,即弃楚从晋。

这里既有晋国强大的原因,也有郑国自身想回归到中原联盟的意愿,毕竟它本来就是一个中原诸侯国。

公元前562年年末,包括晋国和郑国在内的十三个中原诸侯国,在萧鱼举行会盟。

萧鱼会盟是晋楚争霸的休止符,其标志就是郑国最终脱离楚国的控制,并且在以后数十年间没有背离晋国。

与前几次会盟时采取高压逼迫手段不同,晋悼公也意识到对于郑国这样的国家,不能一味以武力压制,而更应该采取怀柔手段。说白了,要以德服人。在萧鱼会盟上,晋悼公高举道义的旗帜,他说道:“凡是我同盟之内的国家,小国若犯错,大国便讨伐。但只要小国知错能改,就可以得到赦免了。”

这句话是说给郑国人听的。

行动超越言语。晋悼公很快做了三点批示,第一,释放郑国战俘,让他们得以回家与亲人团聚;第二,撤回驻扎在郑都郊外的警备部队;第三,严明军纪,禁止诸侯国军队掠夺。

霸主的宽大胸怀,令郑简公感激涕零。他没有理由不感激,以晋国的实力要吞并郑国,并非不可能。特别是这些年来,郑国的所作所为,早就引起晋国朝野的强烈不满。可是晋悼公既往不咎,确实体现了霸主的风采。

郑简公向晋悼公赠送了一百三十辆战车、乐师三名和女乐十六名。晋悼公没有贪功,他要把这些礼物分一半,赏赐给对晋国霸业贡献最大的人。谁是晋悼公眼中的英雄呢?是总司令荀罃,还是副司令士匄呢?统统不是。在晋悼公看来,对晋国贡献最大的人是新军副司令魏绛。

的确,魏绛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首先,他提出和戎政策,使晋国摆脱蛮族入侵的威胁;其次,他曾作为晋方代表,在八年的时间里主持过九次诸侯会议,大大提高了晋国的国际威望。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晋悼公还有一个不可言明的理由,即魏绛没有特殊的家族背景。在晋国八卿(八大司令)中,荀罃、荀偃、士匄、栾黡、士鲂、韩起和赵武七人都是出身豪门望族,只有魏绛没有靠山。很显然,晋悼公重视魏绛也是出于牵制其他家族的目的。自魏绛始,魏氏家族开始崛起,并成为未来瓜分晋国的三大力量之一。

萧鱼之会盟,晋国和郑国均皆大欢喜。

正当晋悼公沉浸在彻底降服郑国的胜利之中时,却从晋国传来了一个坏消息。即秦国趁晋国兵力空虚之机,悍然发动侵略战争,晋军吃了大败仗。

秦军的这波攻势,背后有楚国的影子。

秦楚是盟友,秦景公与楚共王更是姻亲,秦景公的妹妹嫁给了楚共王。这一年,楚共王夫人回秦国省亲。省亲只是表面的说法,楚共王因为担心吴国人乘虚而入,不敢与晋国为首的联军发生正面交锋。于是托夫人回到娘家,目的是说服秦景公入攻晋国。

自殽之战后,秦国与晋国就反目成仇了。但是秦景公想要复仇谈何容易,在虎狼般的晋国军队面前,秦国人郁郁不得志。如今妹夫相邀,秦景公焉有不答应之理,欣然同意出兵。

留守大本营的晋下军副司令士鲂显然对秦军的力量过于轻视了,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即疏于防守。结果秦军兵分两路,夹击士鲂。晋军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同类推荐
  • 小刀乱

    小刀乱

    谜一般身世的小刀,陷入谜一样的朝野之局…
  • 梁武帝的天下大同

    梁武帝的天下大同

    现代语文老师萧陆穿越到了南北朝的齐国,成为了当时的刺史萧衍。他在危机中一步步成长,成为了一代雄主梁武帝。他如何上演与十个妃嫔的爱恨情仇。如何在乱世之中,建设梁国,成为一代明君。能够改变梁武帝的命运呢?加群请进粉丝二群:879049600
  • 计夺乱世

    计夺乱世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可以重来一世,不求武能定天下,但求计能夺乱世
  • 贤士抱恙

    贤士抱恙

    旧版作废了所以清除了,重改。。。。。。。。
  • 震惊中外的历史大事件

    震惊中外的历史大事件

    本书选取了世界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大事件,这些大事件对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融合,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最穷仙尊

    最穷仙尊

    李晓川穿越仙界之后,经历百般磨难,一统八城,创立天庭,却依旧不忘初心,落的一穷二白。成为仙界史上最穷的一位仙尊。
  • 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瓜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愿时光对他好

    愿时光对他好

    有人问楚荆,有没有人或事惊艳了你的年华楚荆看着身边男生,年少时的欢喜,年长时的牵挂曾经有个少年莽莽撞撞闯进她的生活,是悸动,是救赎,是无处可藏,是星辰大海融化冰霜,照耀着她往光的方向前行。多年后赵柠依然记得在懵懂无知的青春年华中,她喜欢过一位少年,清风月朗占据了她整个青春。这是一篇篇小短篇,有青春,有错过……
  • 颜仙

    颜仙

    800年前,16岁的少将军机缘巧合下得到了仙力,拥有不死之身,姻缘石却意外碎了,从此孤苦一生,再无良人。800年后,他化为颜仙,帮人改头换面,但每个改变容颜的人,都需要付出自己最为珍贵的东西做为代价。颜仙经历了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如醇香烈酒,值得回味。那么他最终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吗?你想改变容颜么?你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 萧红中篇小说集:呼兰河传

    萧红中篇小说集:呼兰河传

    本书包含萧红两部小说。《生死场》是萧红的经典名篇,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于死的挣扎。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其中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大部分作家。《呼兰河传》是其自传体小说,以率真细腻的笔调,再现童年时代东北农村的生活,不设置贯穿全书的线索,也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中心人物,就只是讲述着小镇上人、事、物的种种。其中有黑暗、落后、愚昧,人性的阴暗面,旧的风俗习惯,也有明亮、清新、美好,乡土生活的原生态,她在小说里注入了更多其他的东西,也正是这些东西能更为普遍地唤起读者共鸣,因而使作品具有更为长久的生命力。
  • 斗破之最强主角系统

    斗破之最强主角系统

    萧白:我正在斗破世界和一个穿越者单挑,我一点儿也不慌,因为他的系统没我的牛啤!推荐新书:我真不想打辅助,起点与QQ阅读已同步更新
  • 嫣然一笑动连城

    嫣然一笑动连城

    宋连城&林小嫣然甜甜恋爱集,没有太过复杂的剧情,只有甜到无法呼吸的恋爱
  • 唯武独尊

    唯武独尊

    这是一个武道昌荣的世界!武者以武魂入道,悟生死,夺轮回,逆天而行。陆秋,一个二十一世界的游戏宅男,因为一场意外来到了这个神奇的世界,并成为了中州大陆大夏国陆家的一名私生子。这场意外让他如愿觉醒了武魂,更让他拥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神奇武魂。且看他如何利用这个神奇武魂傲啸群雄,称霸大陆,屠神灭魔,成就一代传奇!
  • 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本书汇集了从秦到汉23位帝王的小传,涵盖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及得位根由、身死原因,截取他们生平中最得意之事、最失意之事、最痛心之事,历数品评他们的千秋功过,层层揭开他们的身后留下的谜团,以史实为依据,兼涉轶闻、生活。因而,具有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陛。秦汉帝王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今天我们品读历史,钩沉帝王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小而言之,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大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