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3800000023

第23章 工作并快乐着(1)

工作是创造出幸福生活的财富基础,所以幸福人生是离不开工作的。但是,很多人是“工作并痛苦着”,他们享受不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为什么呢?工作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也是一种经济行为,我们只有认识到其中蕴藏的经济学道理,才会实现“工作并快乐着”。

不管就业,还是考研,快乐地选择它

尽管已经毕业两年了,张伟依然每天出现在大学校园里,食堂、图书馆、住房,他每天都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在毕业后的两年时间里,张伟一共参加了三次研究生考试。张伟一直不愿找工作,对于考研,他说:“刚开始只是想再过几年学校里稳定的生活,结果现在,考研已经成了我的工作。”

其实,在每所大学里,都有很多与张伟相似的身影。面对就业的巨大压力,太多的应、往届大学毕业生,仅仅出于不想过早工作的目的加入考研大军,走上了一条“被动”的考研之路。他们的拼搏精神和毅力值得推崇,但是这样的投入成本是否值得呢?

按经济学观点,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成本,考研也不例外,最直观的是经济方面的成本。如今的考研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就是考“钱”。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考研显性费用一般在2000~4000元,如果是在职考研,其花费更高。

毕业于上海某高校的小于,一直在一家外资企业上班。繁忙的公司事务并没有使他放弃对学历的追求,在工作一年后,小于辞掉了有着不错收入的工作,全身心投入研究生考试之中。辞职备考给小于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即使考上研究生,三年的学习过程不仅让他失去了现在已有的收入,还要花费掉数万元的学费,最重要的是毕业后他还得重新找工作。因此,所有考研者的经济成本都大于其直接的经济支出,而且随着考研次数的增加,其经济成本就越大。

除了经济投入外,还有心理压力成本。几乎每个认真考过研的人都认为,复习考研的那段时间里,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身的压力都很大。特别是家庭状况不是很好的考生,意味着不仅不能为家里创造收入还要拿家里的钱。

经济学家们认为,考研本身的成本是比较高的,如果对自己能够承受的代价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或者无法学以致用,考研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

这样的看法是有市场根据的,很多用人单位已经对研究生有着更清醒的认识:“我们需要的是踏实做事的人,而不是花费无谓的高薪给公司找麻烦的人。”多数人会认为,研究生的理论有余,而务实不够。这在无形之中,也加大了考研的成本投入。

除经济投入和压力成本外,还有时间方面的投入。同经济投入一样,考研者的时间成本都大于其直接用于考研的时间。考的次数越多,时间成本也就越大。就像微软的比尔·盖茨,他选择辍学创业,而非继续求学。如果他选择了后者,一定会错过微软发展的大好时机,也就成就不了今日的微软。从这个意义上说,考研者可能会错过了很多发展的良机。

当大学毕业时,面临的问题是“就业难”,但本科生仍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本科毕业时,能够成功找到工作,那么和研究生相比,就将获得三年的工作资历和经验。而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虽然会遇到失败,但这是一生受用的挫折教育,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如果仅仅因为害怕“找不到工作”而选择考研,那三年之后,仍然需要面对“工作不好找”的状况。三年的研究生生涯,是为想做研究、做学问的人提供的一个良好的深造机会。如果仅仅将其视为逃避压力的地方,那么,这个研究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近年来,研究生的不断扩招,让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下滑,很多用人单位不承认其“含金量”就是因为其“缩水量”过大。研究生期间,如果贪图安逸,不去学些有用的知识,不为将来的人生规划做打算、做设计,不去想毕业后仍要面对的就业问题。那么,在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面前,研究生到毕业时,所面对的将是比三年前更“可怕”的社会。

其实,选择就业还是考研,只要明确了“产出”与“投入”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例如,选择了考研,明白了自己的“投入”后,首先就要弄清楚考上研究生后的“产出”,所选择的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出路在哪?这样的出路是否会令人满意,是否值得为其付出三年的时光?

其次,选择的专业以及这个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是自己真正喜欢的,还是只是迫于一种形势的无奈而作出的选择。一个人,只有热爱他的工作,对他的工作时刻保有兴趣和激情,才可以作出好的成绩。

最后要考虑,考上研究生后,是否能为未来增加足够的筹码。这个筹码不是单指一纸文凭,还应该包括自身学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在对比完“产出”和“投入”后,如果考研的“产出比”要更高,那么,就全力以赴地准备考试;如果对考研的“投入”有所疑虑,那么,最好先去面对应该面对的问题,不要盲目作出选择。因为,即使“被动”选择了考研,也很难获得真正的幸福。

8000与800的工资差异

小杨和小李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后来又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大学毕业后两人进了同一家公司上班。

工作一年后,两人的工资有了很大的不同:小杨的工资已经达到8000元,而小李却依然拿着800元的薪水。

这天,两人的大学老师来看望他们。在和公司老总交流后,老师得知了两人工资上的差距。老师表示出了很大的疑问,就问公司老总:“他们两人在学校的时候,成绩都差不多,怎么工作一年后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老总听完老师的话,没有马上回答,只是微笑着说:“老师,您稍微等一下。我现在叫他们两人来做一件相同的事情,你观察一下他们的表现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于是,老总把两人同时找来,然后对他们说:“公司准备订一批服装作为工装,现在请你们去调查一下市场上的服装情况,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服装适合咱们公司用,希望你们能够尽快给我答复。”

小杨和小李得到任务后,就离开了。一小时后,小李先回到了公司。

小李向老总报告:“市场上有种款式的服装卖得很不错,我们可以订购。”老总问道:“批发价是多少呢?有多少供应商?订购多少有优惠?”小李只能说出批发价,其他的一概不知,他还辩解道:“这些问题您没有让我打听呀。”老总看一看坐在一旁的老师,老师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这时,小杨也回来了。老总就问小杨调查得怎样,小杨回答道:“是这样的。市场上有种款式的服装不错,我已经问过了批发价是300块钱一套。一共有十多家供应商,其中有一家表示,如果起订在50套以上的话,还可以每套优惠50块钱。在去之前,我已经计算过了,公司有一百多人,工装起订应该在一百套以上,所以优惠应该还可以更大。另外,我这里还有几个供应商的联系方式,详细细节咱们还可以继续和他们沟通。”

听到这里,老总微笑着连连点头。

小杨和小李的不同汇报结果,相信任何人都已经明白,为什么他们的工资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了。其实,在任何一家公司,都能够看到这两种人,两者之间的工资差异完全取决于他们各自的付出,个人的“投入”决定了公司的“产出”。

在人力市场中,小杨和小李都属于人力资源。很显然,小杨更懂得付出和努力,所以他具有的人力资本要比小李更能给公司带来市场回报。小杨的个人努力是一种“投入”,因此带来的“产出”则是老板给予的高薪。对于企业老板来说,他们也更愿意雇用像小杨这样的人才,因为付出高薪的同时会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效益。

积极提升自身的能力,会为自己赢得更好的回报。在“投入”达到一定数量时,有时候回报和产出会来得意想不到。

曾有一位飞机维修工程师,退休后一直赋闲在家,偶尔会为一些企业做技术顾问。他是飞机维修的专家,在国际知名飞机制造企业工作多年。

有一次,一家航空公司的飞机出了故障,很多技术人员都不能找到故意的原因所在,航空公司最终决定请退休在家的老工程师来看看。

老工程师先是听取了飞机检修员的问题汇报,然后又亲自去飞机的几个部位看了看。最后,老工程师随手拿起一个扳手,将几个地方的螺丝换了换位置。弄完之后,老工程师拍了拍手,对陪同的航空公司人员说:“问题解决了,你们可以测试下。”说完,老工程师就回家去。

航空公司的人员有些不相信,问题居然这么简单了就解决了。技术人员再一次对飞机进行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恢复正常。

后来,航空公司收到老工程师寄来的一个账单,账单上显示服务费是10000美元。航空公司的负责人有些意外,他亲自拜访了老工程师。见到老工程师后,负责人问道:“您老一共就只在飞机上看了五分钟,拧了几个螺丝,为什么价钱这么高呢?”

老工程师笑了笑,回答道:“拧螺丝只值1美元,但是在哪拧,怎么拧值9999美元。我五分钟发现的问题,为你换来了一架运行完美的飞机。”负责人听完老工程师的回答后,大笑了起来,不再多说,马上拿出填好的支票给了老工程师。

老工程师之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航空公司的高额服务费,就在于他之前的工作积累。如果没有多年的维修经验支持,老工程师也不能轻易发现飞机存在的问题。航空公司的负责人正是明白了老工程师早期的“投入”积累,才会心甘情愿地为他付出万元的支票。

在现代社会中,那些舍得付出,懂得投入的人,才会赢得更多的回报。在任何一个企业,只有那些愿意为企业付出、具有高素质与高技能的员工才会更受器重。

社会是不断进步发展的,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比重扩大是一种必然趋势。经济市场是残酷的,要想在竞争中获得升迁,得到更多的价值回报,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加大对自身的“投入”。当“投入”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享受“产出”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工作幸福程度取决于你的稀缺程度

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一书中这样写道:“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在他看来,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的前提之一,正是有了稀缺,才会产生经济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包涵了两大核心思想: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地加以利用。

实际生活中,并非萨缪尔森认为的那样:资源总是稀缺的。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人有时候反而显得“过剩”。要想让自身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使自己成为稀缺资源无疑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如果个人不能成为稀缺资源,在市场交换的过程中,其价值会大打折扣。

美国总统林肯在忙碌了一天后正要上床休息,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总统先生,请问我能不能替代刚去世的关税主管啊?”这是一个善于钻营的投机主义者,他根本不具备成为关税主管的条件。对于林肯总统来说,这人没有什么价值,所以总统这样回答道:“哦,我需要咨询一下殡仪馆。如果他们允许的话,我同意你去替代前关税主管。”

钻营者没有认清自己的价值,他妄图占据空置的关税主管。可惜在林肯眼中,他并不是稀缺资源,林肯反而希望钻营者被火化掉。

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交换。要想为自己赢得更有利的地位,提升自身价值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在职场中,当自身成为企业的稀缺资源后,不可替代性便会出现,以此便能交换到更多的利益。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某家企业中发生的两种情形。

情形一:对不起,汤姆,你的确很优秀,但是现在不再需要你为公司服务了。这是约翰,他刚从大学毕业,他的薪水只是你的一半。接下来的两周,你负责培训一下他,让他来接替你的位置。

情形二:汤姆,听说你要离开。你要知道你是很优秀的,公司现在发展得不错,正是用人之际,你所在的部门可不能没有你。你已经在公司工作两年了,公司再培养一个像你这样的人才并不容易。如果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报酬方面公司会尽量满足你的,公司正考虑将你的薪水翻一番。

很明显,情形一中,汤姆被解雇了。老板承认他很优秀,不过他并非不可替代。一个新人,只需要培训两周,就可以取代汤姆,汤姆不是公司的稀缺资源。而在情形二,汤姆已经有着两年的工作经验,公司再找人替代他,成本很大,汤姆无疑已经成为公司的稀缺资源,所以老板才会主动提出给他加薪。

同类推荐
  • 转型发展与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哲学思考

    转型发展与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哲学思考

    本书从多方面联系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对如何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问题进行了深讨。主要包括从辩证法角度对幸福感及其类型进行了哲学分析,联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了国民幸福感欠缺的原因,指出了论述了转型发展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幸福观,并以大量故事生动阐述了诚信、忧患、知足、敬业、感恩等追求幸福应有的价值观和心态,还结合我国企业实际论述了如何提升员工幸福感,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论述了如何提升人民的绿色幸福感等问题。
  • 你的工资和奖金从哪里来

    你的工资和奖金从哪里来

    本书客观实际出发,引用大量鲜活的事例,为逐步揭开工资和奖金来源的同时,更多地给出提升自身价值的思路与行动方略。
  • 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

    招商局的历史,就是中国近现代民族金融业的历史。140年前,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轮船招商局在内外阻力中翻开了中国金融业新的一页。今天,沿承百年血脉的招商局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企业之一。在近一个半世纪里,招商局一直扮演着中国金融业引路者的角色。从唐廷枢自设保险招商局,盛宣怀创办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到袁庚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再到平安保险拉开中国保险业海外引资的序幕……招商局不断用“第一次”引领着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通过记录招商局自清末至今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金融业发展的独特视角。《招商局与中国金融业》由王玉德、郑清、付玉著。
  • 20几岁学点经济学(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0几岁学点经济学(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20几岁学点经济学》内容简介:经济学就是99%的人知道没学过,99%的人学过了不知道,1%的人既知道也学过,成功了。《20几岁学点经济学》不是经济学专著,也不是一本经济学教科书,而是一本趣味横生的经济学读物。因为《20几岁学点经济学》集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读了之后,你就能成为那仅为1%的成功者。
  • 麦肯锡咨询方法

    麦肯锡咨询方法

    《麦肯锡咨询方法》麦肯锡咨询公司是一家享誉全球的跨国公司,麦肯锡大多数的客户均为各国优秀的大型公司,如排在《福布斯》500强的美国公司和有实力的公司。这些公司分布于汽车、银行、能源、公共事业、零售、电信和交通等各行各业。世界排名前100家公司中70%左右是麦肯锡的客户,其中包括AT&T、花旗银行、柯达公司、壳牌公司、西门子公司、雀巢公司等。
热门推荐
  • 封天换道

    封天换道

    破碎大陆,九域仙途。灯火阑珊处,寻那青丝三千。
  •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公主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三辑)

    公主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三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修真聊天群

    修真聊天群

    某天,宋书航意外加入了一个仙侠中二病资深患者的交流群,里面的群友们都以‘道友’相称,群名片都是各种府主、洞主、真人、天师。连群主走失的宠物犬都称为大妖犬离家出走。整天聊的是炼丹、闯秘境、炼功经验啥的。突然有一天,潜水良久的他突然发现……群里每一个群员,竟然全部是修真者,能移山倒海、长生千年的那种!啊啊啊啊,世界观在一夜间彻底崩碎啦!书友群:九洲1号群:207572656九洲2号群:168114177九洲3号群:165210665(新)九洲一号群(VIP书友群,需验证)63769632
  • 喊一声战友

    喊一声战友

    赵平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还是决定去找县长张思甜。作为一名转业军人,赵平刚脱下军装时,和其他战友一样怀着到地方大干一番事业的壮志凌云,可到了地方,他发现要想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并不像前些年转业的战友说的那样容易,赵平的许多战友转业到地方工作后,经常向他吹嘘地方赚钱如何容易、工作如何轻松,战友的话使赵平产生了错觉,以为地方遍地是黄金,转业到地方后,过不了几年便能飞黄腾达。事实上,赵平的战友转业到地方工作后,混得很好的并不是太多,他们到部队探望领导和战友时,往自己脸上贴金,那是因为他们抹不下面子,想在部队领导面前摆摆谱。
  • 窃古之灵

    窃古之灵

    如果命运是一柄剑,那我会为它淬上黄泉地府的火与九天层霄的雷,在相逢之时将它系在你的腰间。
  • 职工减压手册

    职工减压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鄙人不死

    鄙人不死

    我不会飞不会变不会隐身,也没本事预知未来,只是被下了个诅咒被迫活了许多许多年,而且还要一直活下去...
  • 天鹅的诗

    天鹅的诗

    “我会在聚光灯下,一直旋转着。”重重迷云中,到底什么是真相?“我认罪。”“对不起,你被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