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6300000021

第21章

一位苗家老人常常告诫初来的外乡人,要想在这样的建筑里行走自如,就必须牢记:可以低头,但不能弯腰。低头是为了避开上面的障碍,看清楚脚下的门槛;而不弯腰则是为了有足够的力气承担起身上的重负。原来这看似无心的建筑,是在时时提醒人们在生命的制高点要懂得低头,但又需在心内保持站立的姿势。

老人的告诫何尝不是对人生的形象比喻,苗家建筑好比生活,一路上充满了房檐和门槛,一个不大的空间里到处都是磕磕绊绊,走在高低不同、起伏不定的道路上,除了时刻提防四周的危险,还要时刻提醒自己:腰须挺,头要低。

低头是为了不碰头跌跤,是为了在人生路上走得更顺畅。正如种子长到饱满便是它的生命昂扬的时候,但种子再饱满,也知道自己的饱满源于大地,始终明白大地的营养无穷尽,自己永远脱离不了大地的供养,因此种子的根始终在地里,默默无闻,坚韧地成长,只因它也深刻地懂得高下之道。

就像有些人成功了,也不会忘记过去的磨难,更不会忘记生命中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因为他们明白这世上没有永久的成功,人生命中源源不断的营养永远来自根基,而根基在最低处。到达高处,须从低处起步,所以人若是懂得生命的高下之道,便会在人生路上进退有度,以达到平衡的支点。

精进:当一天和尚撞好一天钟

一个懂得事事都应该认真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且懂得生活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本分与职责,在生活和工作中投入自己的热情,认真对待,才不会如竹篮打水,最终一无所得。认真是我们对生活、对世界的态度,一个懂得事事都应该认真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且懂得生活的人。他也许会是一个平凡的人,但绝对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人,他的生命将因为认真而变得丰满和充实。

认真就是尽职责,恪守本分。做自己该做的事,看似容易,实则很难做到。周而复始,千篇一律地做同一件事,难免感觉枯燥乏味。事情做久了,做多了,就容易麻木,进而失去精进的心,对事消极敷衍,应付了事。

一个小和尚在寺院中担任着撞钟之职。小和尚将撞钟的时间牢牢地记在心中,无论阴天下雨,还是狂风暴雪,他都坚持着自己的工作,钟声从未间断。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和尚开始厌倦了,他觉得每天撞两次钟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周而复始千篇一律的工作实在太过无聊。于是就渐渐地变得麻木,每次撞钟时,或者天马行空地任思想游离在外,或者什么也不想,就如机器一般。

一天,小和尚撞钟时,寺院的住持从旁边经过,他看到小和尚漫不经心的表情,便将他叫到了身边,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看来,你已经不能胜任撞钟这个工作了,你还是去后院砍柴挑水吧!”

小和尚既不解又委屈地说:“师父,撞钟还需要什么特别的能力吗?难道我撞出来的钟声不够响亮?还是曾经耽误过时间?”

住持说:“你很准时,撞的钟声也很响亮,但是你的钟声中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需要什么特殊的东西呢?”

“你没有理解撞钟的意义。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信号,更为重要的是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即是无佛;如果不虔诚,怎能担当撞钟之职!扪心自问,你的心中有钟吗?”

小和尚低下了头,脸上露出了惭愧之色。

“暮鼓晨钟”是寺院里的规矩,但是规矩的存在并非只是一种古板的刻意为之,其中总是蕴涵着更多的深意。小和尚没有用心去体会自己的职责中更深层次的含义,以至于将撞钟当成了一份机械重复、不带任何感情的工作。所以,他这个“撞钟和尚”做得不合格。

现代人生活很忙碌,理应倍感充实,但很多人往往感觉不到生活的重心在哪里,内心常常觉得空虚无聊,忙碌的工作、多样化的娱乐方式便成了暂时的麻醉剂,麻醉时间一过,空虚感又会袭来。

有些人虽然对工作充满激情,也足够认真,但也会常常抱怨:自己比别人做得多,得到的报酬却比别人少;自己的能力明明在某某之上,职位却偏偏比他低;费尽心力完成一个项目,却没有得到上司的表扬……诸如此类的抱怨常常令人心生沮丧,抱怨丛生。

那么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呢?

一、在尽本分的同时,对工作保持充沛的热情。要知道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二、怀着“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方便”的心态去做事。工作不是给人或给自己痛苦,而是要有所成就和建设,要给人便利和帮助。

三、要有明确的目标,主动积极做每一项工作。

四、时刻精进,尽力将自己最美好、最优秀、最努力的一面展现出来。

兢兢业业地把事情完成,不一定要别人知道,也不一定要博得赞赏,也许当初的动机只是为了赚钱,但是赚到钱的同时,我们也为整个团体、整个社会作了一些贡献,这也就足够了。懂得做一样像一样的道理,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尽到自己的职责,就能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步步踏着,用双脚走路

理想勾画得再美,也不如做好眼前的一件小事。

昨天的付出是昨天的事,如果今天尚未付出,就不要期待收获。很多禅修者,秉承着这一道理,整日紧张地劳动,过着清苦的生活,平淡、辛勤而又虔诚。

“深泥田里好相聚,拽耙鞭牛真快活。”这是源自《田歌》中的一句诗,描写了江西真如禅寺中僧侣的农禅生活。从唐代以来,众多僧人继承了“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与众”的禅风,在每日的劳作中寻求充实与安宁。

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许多困难。因为佛教一向以戒为规范生活,而百丈禅师却改进制度,以农禅为生活,甚至被人批评为外道。

但百丈禅师并不理会这些批评,每日除了领众修行外,必亲执劳役,勤苦工作,极其认真,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尤不肯假手他人。

渐渐的,百丈禅师年纪大了,但他每日仍随众上山担柴、下田种地,因为农禅生活,就是自耕自食的生活。弟子们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做这种粗重的工作,因此,大家恳请他不要随众劳动,但百丈禅师仍以坚决的口吻说道:“我无德劳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动,岂不成废人?”

弟子们阻止不了禅师劳作,只好将禅师所用的扁担、锄头等工具藏起来,不让他做工。

百丈禅师无奈,只好用绝食行为抗议,弟子们焦急地问他为何不饮不食。

百丈禅师道:“既然没有劳作,哪能吃饭?”

弟子们没办法,只好将工具又还给他,让他随众劳作。

戒律是禅,劳动是禅,生活亦是禅。修行之道不可向虚空中求,每一日都是修行,每一日都不可懈怠。百丈禅师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才会坚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以求在劳动之中磨炼自己的心性,度化自身。

“不作不食”是一种简单而朴素的信仰,其目的在于锤炼自己的品性,充实自己的生活。当然,这种信仰绝非一日或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在时光的洪流中,唯有日日如此,步步踏实,才能寻求生命的超脱之境。据说从前有个和尚问著名的文益禅师:“您是如何修行的呢?”当时文益禅师的回答是:“步步踏着。”

“步步踏着”,这四个字平实淡然,却有着重大的意义。人走路时都是一步一步向前走的,脚下踩得很实在,心无二念,才是修行之道。

一步一个脚印,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明日才会有收获。好高骛远,总想着一步登天,是无法有所成就的。

空话、漂亮话谁都会说,重要的是行动、实干。一张地图,无论绘制得多么详细,比例尺多么精密,也不能让人在地面上移动哪怕是一寸;一部法典,无论写得如何公正,也绝对不能预防罪恶的发生;一本食谱,无论写入多少的山珍海味,也解决不了人们的饥饿问题,还不如几口粗茶淡饭实在。

理想勾画得再美,也不如做好眼前的一件小事。做好一件事,便是朝成功迈进了一步。从当下开始,抛却幻想,脚踏实地,一步步为理想而奋斗。

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做力所能及的事

做好小事,并非是微不足道的无用功,而是做大事的开端。

一天早上,一位只有一只手的乞丐来到一座寺院向彻悟方丈乞讨,方丈毫不客气地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些砖头搬到后院去,我就给你饭吃!”

乞丐很生气地说:“我只有一只手,怎么搬砖头呢?不愿给就不给,何必这么捉弄人呢?”说完他怒气冲冲地向寺外走去。

方丈什么话也没有说,用一只手搬起一块砖头,说道:“这样的事一只手也能做得到,你为何不愿去做呢?”

乞丐便不再争辩,用他的一只手依方丈的话搬起砖头来。

他整整搬了一个上午,才把砖搬完。

最后,方丈递给乞丐一些银子,乞丐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方丈说:“不用谢我,这是你凭自己的劳动赚到的钱。”

乞丐说:“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说完深深地鞠了一躬,就走了。

同类推荐
  • 修行诸法:洗心禅3

    修行诸法:洗心禅3

    眼睛所见受物质世界限制,如何达到心所见而无所不及?何又为佛家“五”眼?如何禅坐,才能由身体的平静达到心灵的静谧?贤宗法师尽毕生修行所悟,引据佛家典籍,为读者们讲述如何看透尘世苦难,开阔心境,收获快乐人生。
  • 金刚经鉴赏辞典

    金刚经鉴赏辞典

    《金刚经》是印度佛教发展的产物,由于该经阐述了大乘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登上佛教舞台后迅速流传,影响十分巨大。唐太宗曾让玄奘依梵本重新翻译,并将新译本发布全国。唐玄宗为推行三教并重政策,在各教中选出一部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亲自注释后颁布全国,其中佛教选的就是《金刚经》。本书的主体部分由经文、注释、译文、赏析及评赞五部分组成。附录收录了两篇作者的研究成果,一是对《金刚经》在印度和中国历史上的流传以及各种不同文本进行介绍;二是对《金刚经》六种汉语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使读者能够对《金刚经》的基本情况有总体的把握。
  •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

    《其心无住》是《降伏其心》与《善用其心》的续集,也是我出关十年,开山创建东华寺的心得感悟和修学佛法二十余年的总结。出版此书旨在阐述自己的学佛观点,获得广大学佛者的指正。佛法浩如烟海,虽修学二十余年,仍难得法乳一滴。但终究有所感悟,正如三本书名所示,降伏其心为善用其心,用过不执著,不留恋,更不留痕迹,故、名“其心无住”。要将身口意之用发挥至极限,需先降伏身口意,继而善用身口意,最终达至过后无痕。其心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时包太虚,小时不容针。成事由其心,败事亦由心。其心被动为奴隶,其心主动成主人。其心不降,是懦夫。降之不善用,为愚夫。事过执著,留恋不舍,乃凡夫。其心降伏,善用且无住,则圣人成矣。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选择正确的工作

    选择正确的工作

    工作可以产生许多奇迹,它可以擦亮人的眼睛,强健人的肌体,增添面颊的红润;它还可以使头脑更敏锐,使思想更集中,使脚步更矫健。工作可以奇迹般地治愈多种身心疾病,工作的人才是最健康的人。
  • 形象设计师

    形象设计师

    她,是通过服装、配饰来提高人们外在形象的新时代形象设计师他,是通过笔下的文字提倡人们心灵美的年轻作家当两个不同职业的人,以“美”为共同的追求相遇在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是内在美和外在美哪个更重要的激烈碰撞?还是两者完美的融合?两个职业,一段爱的旅程……
  • 梨梦凡尘

    梨梦凡尘

    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主角失忆后变成干啥啥不行吃嘛嘛香的弱质男流。先后邂逅身份神秘乖巧听话的妹妹和万人迷百战百胜女剑神,并在她们的保护下畅游虚拟世界。下半部讲述男女主角奔现的故事。
  • 南天莫氏印

    南天莫氏印

    莫晔红出生于南岭文化与楚湘文化融合之地的神州瑶都从一个无知儿童一步步成长,经历无数艰难挫折偶遇名师最后一个个解开了南岭莫氏千百年所经历件件迷离秘事。。。。。
  • 猫寺

    猫寺

    这时节天气变化得快,忽然一阵风来,天边就盖满了乌云,本就不甚明亮的天空完全暗了下来,一派风雨欲来的景象。赶路的人步履匆匆,期望能在晚上下雨前赶到可以避雨的地方,他记得前方不远处是有一座寺庙的。心急的人抄了小道,然而大概是许久都没有人走过这条道,竟然长了齐腰深的杂草。他却也顾不得这么多了,双手并用的拨开草叶前行。
  • 霸汉第四卷

    霸汉第四卷

    无赖少年林涉出身神秘,从小混迹于市井之中,一身痞气却满腹经纶,至情至性,智深若海。偶涉武道以天纵之资无师而成绝世高手,凭就超凡的智慧和胆识自乱世之中脱颖而出。在万般劫难之后,恰逢赤眉绿林之乱,乃聚小城之兵,以奇迹般的速度在乱世中崛起。
  • 猜疑

    猜疑

    麦格雷的故事总是以猜疑开场,《弗拉芒人家》也不例外。位于法比边境的整座吉维城,都在控诉可恶的佩特斯一家让守夜人的女儿消失了。自此,所有叙述都围绕猜疑展开。在《贝尔之死》里,男主人公被怀疑杀死了寄宿家中的妻子朋友的女儿,所有人都怀疑他。以至于嫌疑人终于真的犯下了一桩罪行。猜疑毁了他。《帽匠的幽灵》中小裁缝卡舒达斯发现城里的要人莱昂·拉贝是令拉罗谢尔满城风雨的系列谋杀案的凶手。但他什么也不能说,因为他是外国移民,他要是说出来,所有怀疑的矛头都将指向自己。怀疑气氛笼罩全篇,令人窒息。
  • 天都妖逆

    天都妖逆

    天都小子,身具奇异能力,人神通通逆袭……人:此人是恶魔,谁惹谁倒霉……神:这人是大爷,请他不易,送他更难……粉丝群号-666847018
  • 耕心铸魂

    耕心铸魂

    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的内核在哪里?社会变迁、经济转型北京下企业领导人如何看待、思考企业发展的各种问题?本书通过对中航工业西航改革、发展、提升、突破的所思、所想、所行、所为进行系统总结,给读者展现了当代中国企业走向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生动画卷,值得广大企业管理者阅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