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8500000054

第54章 传统佳节,民生万象(5)

§§§第七节 中秋节

中秋节概说: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有这样一些经典的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津津乐道。这些词句描写的就是与中秋之夜相关的情景。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关于“中秋”一词的记载了。农历八月在秋季的三个月中间,叫仲秋。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所以叫做“中秋”。

根据中国古代的一些历史文献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秋天祭月的时间为八月十五,正好是八月的中间。在历史的沿革中,起初只有王侯将相才过中秋节。《唐书?太宗记》中曾经明确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当时很多王侯将相中秋有对月思怀的习惯,这之后,过中秋节的民俗传到了民间,很多文人学士纷纷仿效,并由此在民间慢慢流传开来,成为了被民众普遍接受的节日。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同样有一段美丽的传说,那就是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天上共有十个太阳,强烈的阳光照得万物枯死,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英雄后羿独自背着箭到山顶去射太阳。他用神弓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一个。从此,百姓们过上了安乐的日子。后羿因此而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人慕名前来投师学艺。一个名叫蓬蒙的坏人也趁机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外出之时偶遇王母娘娘,王母念他射日有功,就上次给了他一颗能即刻升天成仙的不死药。但后羿舍不得妻子嫦娥,只是把药交给嫦娥珍藏。不料却被蓬蒙看到了。

几天后,趁着后羿外出,蓬蒙闯进后羿家中想从嫦娥手中抢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也不想让仙药落在坏人手里,就吞了下去。没想到刚吞下药,她就飞向了天空。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此后,后羿非常难过,经常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转眼到了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后羿在仰望天空时,竟然惊奇地发现明亮的月亮里有个酷似嫦娥的身影好似在朝着人间眺望。于是后羿赶忙叫人在花园里摆上香案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人间的嫦娥。

再后来,嫦娥奔月的消息在人间慢慢传开,人们也学着后羿的样子,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后来,这一习俗就一直在民间流传了下来。人们一般会在这个节日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以此来寄托“花好月圆人团聚”的美好愿望。2006年,这一节日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特色习俗:

拜月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的特色习俗。八月十五,圆月高照,在这样的一个佳节赏月谈月已成为了现代人热衷的一种娱乐活动。

在中国,中秋赏月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祭月风俗。古时的祭月是一项严肃的活动。据史书记载,我国在周朝时期就有祭月的仪式了,古代帝王在春分时节祭日、而在秋分时祭月,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月坛。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严肃的祭月活动也渐渐地向带有娱乐性质的赏月活动发展。魏晋时期,在谷物丰收的中秋时节,有些人家便会在月圆之夜娱乐一番,聚在一起闲聊,赏月谈月。但这也只是个别人的行为,还没有形成社会习俗。到了唐代,社会经济繁荣,人们思想开化,中秋赏月的习俗才开始盛行。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都要和杨贵妃到太液池赏月,因为觉得明月下沉得太快,便命人在太液池西岸修建了一百尺高台,称“赏月台”,供他以后与贵妃赏月用。

宋代时期,人们已经把中秋节作为一个隆重的节日来对待了,民间中秋赏月的风俗更加兴盛。这天晚上,夜市通宵营业,人们一夜不眠,游玩赏月。赏月时,人们会先先摆上个大桌子,桌上点好香烛,摆好月饼、切成莲花状的西瓜、苹果、红枣、栗子等祭品,还要在对着月亮的那个方向摆上月亮神像,然后全家的女眷依次祭拜月亮,一般男子不用叩拜。仪式完成后,全家人才坐在一起,边吃瓜果、饮酒、分食月饼,边赏月。在且月饼的时候是很有讲究的,通常要按照家中的人口数量来切分,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这就叫做吃“团圆饼”。

后来,这一习俗就一直流传了下来,直至今日。每逢中秋,只要明月开始升上高空时,很多人家便会召集全家人聚在一起赏月,边赏月,边吃月饼,还一边讲述着嫦娥奔月或是吴刚伐桂的传说,其乐融融。在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会举办一些与月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吃月饼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到了中秋节,自然不能缺少月饼。月饼是人们在中秋节这个特节日中吃的饼,通常为圆形的,象征团圆美满。在我国,月饼的故事和传说也是异常丰富的。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它最初是古代人们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后来,随着年代的发展,才被人们作为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物,成为了全家人团圆的象征。

据史料记载,古时皇帝在祭拜月神时,都会准备一些饼作为祭品,只是这个饼并不是专供人食用的。到汉代时,就出现了转供人食用的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这种饼可以看做是月饼的前身,但它却不是中秋节的特定食品。

相传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代。唐太宗与群臣欢度中秋时,手持吐蕃商人所献的圆饼,指着空中明月笑道:“应将胡饼邀蟾蜍。”然后还把圆饼切成很多份分给群臣一起食用。从此就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后来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这个名字不甚雅观,边想着要改个名字,此时杨贵妃正在专心赏月,看着明月当空,随口而出“月饼”二字,玄宗听了,觉得这名字贴切而雅致,就将“胡饼”改为了“月饼”, 从此以后,“月饼”的名称便流传开来。

不过我国的一些民俗学专家经过考证,认为吃月饼始于元朝末年,是军师刘伯温为帮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而想出的。他们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月饼”里面,以此来召集人员,后来,朱元璋起义成功后,就将当年起兵时用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但很多人认为这一说法并不十分可信。以为“月饼”一词,在宋代的文学家周密的《武林旧事》一书中就早有记载。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在民代已经流传开了,人们不仅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还赋予月饼以团圆的象征意义。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后来,寓意团圆的中秋节吃月饼就一直流传到了今天。现今,月饼的种类繁多,口味多样。按产地分有:京式、宁式、潮式、苏式、广式、滇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从馅心讲,有五仁、豆沙、蛋黄、芝麻、火腿等。月饼以其味美可口的特性和美好的象征意义而备受人们的青睐,称为人们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玩兔儿爷

一到中秋节,民间的百姓除了拜月赏月、吃月饼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民间习俗,如观海潮、燃灯、玩兔爷儿等,其中又以兔儿爷最具有代表性。

兔儿爷是旧时北京中秋应节的儿童玩具。每到中秋节,民间的能人巧手们便用黄土捏成初具人形的兔子,并拿到集市上去卖,谓之兔儿爷。这里的“兔儿”指的是天空中的玉兔,而“爷”是封建时代对高贵人的尊称,玩兔爷儿表达的是一种尊天敬神于娱乐之中的感情。

关于兔儿爷的最早记录是在明代,明人纪坤就在自己的作品《花王阁剩稿》中说:“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此时的兔儿爷是作为祭拜月神的供品,到了清代时期,由于兔儿爷好看好玩的外形,它的功用也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祭月供品变为了儿童中秋节的玩具。

后来,民间艺人又加入了丰富的想象,将兔儿爷做成兔首人身、手持玉兔的模样。姿态也更加多样化,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有人甚至还仿照戏曲或是传说中的人物,将兔儿爷雕造得更加精致,形象逼真,惟妙惟肖,让孩子喜欢的不得了,进而纷纷抢购。有些手艺更高的艺人还能做出一种肘关节和下颌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吧嗒嘴”,更是惹得人们爱不释手,称为了孩子们中秋节最喜欢的玩具。

这些民间艺人到集市出售自己的作品时,还会给孩子们讲美丽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树和玉兔捣药的故事,听得大家流连忘返,无限向往。听完后,一阵欢笑,也总会买个兔儿爷拿回家自己慢慢欣赏、慢慢回味。

旧时的北京,儿童在中秋节玩兔儿爷是一种盛行的风俗。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兔儿爷,煞是热闹。现如今,当地还流传着很多非常有趣的与兔儿爷有关的歇后语,如“兔儿爷打架——散摊子”、 “兔儿爷掏耳朵——崴泥”、“ 兔儿爷拍心口——没心没肺”等等。

§§§第八节 重阳节

重阳节概说: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现在又被称为老人节。重阳节的定名而根据《易经》的记载而来。《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所以叫做重阳,民间也有人称之为重九。古人认为双九相重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日子,因而从很早起就将其定为一个特殊的日子。

重阳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很难考察。很多学者认为,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秦朝,当时的人们会在九月初农作物丰收的这天祭神拜祖,以此来感谢天帝及祖先的恩德。汉朝初期,皇宫中的人每年重阳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后来因为,有宫女被逐出宫,这一习俗也就传入了民间。到了三国时期,已经有关于“重阳节”这一名称的详细记载了。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一直以来,人们对此节日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庆祝的方式也是丰富多彩的,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对弈等活动。而且,唐宋以后的历代文人有着很多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名作。

在今天,重阳节还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重阳节在原有寓意的基础上,又多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内容。这一天,健朗的老人们秋游赏景,登高望远、赏菊畅谈,非常轻松惬意。而家中的晚辈人们,不仅会开展一些传统的重阳节活动,还会更多地关爱老人,或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

重阳节特色习俗:

重阳登高

在古代,重阳节又称“登高节”,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所谓登高,就是指登上高处,而对于高处并没有统一的规定,高山、高塔等地方都可以。而且在登高的时候,也不是简单的攀登,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吃些食物,美美享受一番。另外,由于重阳节所在的日期是深秋,节后不久草木就要开始凋零,这与三月“踏青”后的情景相对,所以人们又把重阳节登高野游的活动称为“辞青”,这一名称又给登高的活动增添了很多诗情画意。

关于重阳登高的来历,民间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源于对山神的崇拜和祈求驱灾的目的。古代人认为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在重阳时节都会到山上祭拜山神,游玩一番,以此祈求保佑驱灾避祸。第二种说法认为,重阳正是野果和药类等的成熟季节,农事也相对空闲,于是人们纷纷上山采果采药,随着时间的推移,便演变成了登高的风俗。而且,重阳节期间天高气爽,很适合登高,所以人们就把登高的日期定在此时了。

中国人重阳登高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早在西汉时期,汉代京城的人们便有重阳节登高观景的习俗。东晋时期,还有个“龙山落帽”的故事至今被传为美谈。据《晋书》记载,重阳节这天,晋朝参军大将孟嘉与一些官员共同登龙山,到了山中,孟嘉被自然美景所吸引,连风把帽子吹走了也没有察觉。有人看见了,就以此为题写了首诗笑话他,孟嘉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俩人你来我去,一时传为佳话。而东晋诗人谢灵运为了登山方便,还专门制作了一种方便登山的鞋,人们称之为“谢公屐”。到了唐代时,重阳登山已是人们尤其是文人雅士门热衷的一项活动了,文人们不仅登上,还创作了很多与此相关的诗词。如李白的《九日登巴陵望洞庭水军》、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等。之后,这一习俗就代代流传并收到了人们的喜爱。

同类推荐
  • 左传全鉴(珍藏版)

    左传全鉴(珍藏版)

    《左传全鉴(珍藏版)》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该书仿照春秋体例,按照鲁国君主即位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逐步演变的历史,在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左传全鉴》对其原典进行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力求将经典内容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 把微笑留给孩子

    把微笑留给孩子

    教育,润物无声,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教育的这种智慧,这种境界,这种追求,虽然无声无形,但却有踪迹可寻。在教育实践中,那一个个平凡却并不平淡的片段,或呈现出教师解决问题的教育智慧;或记录着教师走出困惑的教学经历;或展现出教师奉献爱心的热忱。
  • 亚非现代名著导读

    亚非现代名著导读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蓓根的五亿法郎(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蓓根的五亿法郎(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本书由凡尔纳的两部作品组成,即《蓓根的五亿法郎》和《天边灯塔》。1878年,流亡中的巴夏尔·格鲁塞用安德烈·洛里这个名字寄给赫泽尔一部名为《朗日沃尔的遗产》的小说。赫泽尔要求儒勒·凡尔纳负责重写这部小说,这就有了现在的《培根的五亿法郎》。
  • 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

    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

    丁步洲编著的《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是针对浙江省教师资格考试所编写的教辅类考试用书。本书分两大部分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一是策略篇,里面涉及课堂教学准备策略、复习巩固策略、设计和组织预习的策略、课堂讲授的策略、教学活动组织策略、知识巩固的策略等;二是艺术篇,主要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艺术、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高潮设置艺术等。
热门推荐
  • 戚少,你家青梅又跑啦

    戚少,你家青梅又跑啦

    推荐新书《盛世嫡妃,腹黑王爷太撩人》大爆料:某贵族学校一女子居然进入了会长车内,并给了他一脚!表面上,所有能够出现戚野薄的地方便会出现该女子;然而该女子却数次离开,让一众粉丝牵肠肚挂。看似联姻的外衣下,某人内心早已打定主意,联姻?你是哪位?不存在!戚野薄却早已吃味,将所有的一切偷偷打理好,顺带拔除一切情敌。/我要选择自由/先绑定好我/你是我世界的唯一/强宠!本文一对一
  • 琴声何来

    琴声何来

    走进小区,他一下就听见了琴声,口琴声,《千里之外》。他心里满是喜悦,兀自微笑。嗨,着急半天,很可能吴秋明就在家里宅着呢,她只是不想被打搅,想一个人安静一下。可是走上楼,按门铃,无人应。琴声也消失了,安静无比,连糖糖的吠声都没有。他再打她的手机,仍是关机。刚才那琴声从何而来?不会是出了什么事吧?一个独居的女人,也会让人这样猜想。马骁驭便去小区门口问物管,物管说她外出了,把糖糖托付给了他们。马骁驭问要出去多久,物管说不清楚。这样说来,她的失踪,是在躲避他。
  • 游雁宕山日记

    游雁宕山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未来游乐场

    未来游乐场

    开一家黑科技游乐场,赚赚钱,装装逼,小日子过得很惬意。疯狂过山车、疯狂海盗船、疯狂枪战、疯狂侏罗纪……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这是最真实、最先进的VR!比我买过的、体验过的所有VR眼镜都强上百倍、千倍!”“4K分辨率屏幕?高精度陀螺仪?眼球跟踪功能?120度视角全覆盖?在它面前都不值一提!”“那种刺激、那种壮观、那种身临其境,除非你亲自体验过才知道,而且我保证你体验一次就会爱上这种感觉,还会想要体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太美妙了!太不可思议了!这是我人生最意外的一次经历,日本的终极飞车、美国的京达卡和它都无法相比!”
  • 光之翼

    光之翼

    数学之美在于公正,对是对,错是错,只要计算精准,结果单一,不模糊,不暧昧,明明白白,不像语言,具有很强欺骗性,矫情得很。小学时,但凡语文课,无论老师说课文如何精彩,还是难以遏制昏昏欲睡。一到数学课,又比谁都精神,讲加法时,已经预习到乘法,等轮到乘法,早将除法自学完成。我是班里第一个熟背九九乘法表的孩子,老师很高兴,在大家面前狠夸,男孩也不如于潇潇聪明,巾帼不让须眉。当时没有听懂数学老师的后半句。之所以想起这句无聊褒奖,是因为,将近二十年后,忽又听见一次。
  • 云家小九超皮哒

    云家小九超皮哒

    她是王牌特工,却穿越成邺城第一废柴奇葩女!本小姐是丑女?化茧成蝶,亮瞎你的钛金势利眼!本小姐是废柴?天雷在手!劈的你外焦里嫩香喷喷!一张利嘴走天下,誓要桃花遍地开!某尊左手拿刀,右手拿剑,砍落桃花一朵朵!某女挑眉一笑:“你砍我桃花,我虐你白莲,两只妖孽凑一双,绝配!”
  • 每天读点管理学和领导学

    每天读点管理学和领导学

    领导与管理有着泾渭分明的边界。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领导就是率领并引导大家朝着一定方向前进,而管理就是负责某项工作使它顺利进行。也就是说,领导是要做正确的事情,而管理是要正确地做事情。被誉为“领导力第一大师”的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说:“管理者试图控制事物,甚至控制人,但领导者却努力解放人与能量。”这句话深刻地阐述了领导与管理之间的辩证关系:管理和领导互不相同——管理的工作是计划与预算、组织及配置人员、控制并解决问题,其目的是建立秩序;领导的工作是确定方向、整合相关者、激励和鼓舞同仁,其目的是产生变革,显然,这也正是领导力的运行轨迹。
  • 答案总在意料之外

    答案总在意料之外

    未来社会是一个多元素的社会,孩子不仅需要机智、灵敏的头脑,更需要有发散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而脑筋急转弯恰好符合了培养孩子这种能力的需求。《答案总在意料之外》汇集的脑筋急转弯题目科学合理、语言轻松幽默,再配以独一无二的原创精美插图,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孩子的阅读兴趣,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帮助孩子开发大脑、提高智力,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从而达到全脑开发的目的。
  • 请前往另一个世界

    请前往另一个世界

    杨醉重生了。她重生的原因并不是什么狗血的小三陷害什么渣男伤害。而是——她忍不下心自杀。重活一世,她一定会走上人生巅峰,迎娶高富帅!以及,找出这个游戏的真相。
  • 王妃太倾城:龙妃九天

    王妃太倾城:龙妃九天

    初见,她是西海九公主,他是宁王府小王爷,从初生就被诅咒,永远生活在黑暗中,可他的善良弱小却让人心疼,她甘愿割肉为他治病,一生的情债,就此欠下。再见,他已经成为入侵各国的暴君,双手沾满了鲜血,一条条生命在他手下变成黯然的流星,而她,却是他俘虏回来的亡国公主,那双眼再不清澈,那一头的银发,也渐渐变成夜色般的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