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8600000019

第19章 即兴采访篇(1)

第一节:从何发问——采访的切入点

现场采访是主持人的一项主要工作,采访艺术的集中体现是发问的技巧。万事开头难,从何发问是首要问题。

找准切入点,对于增强信息的密集度,稳定谈话双方的情绪,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从而顺利地完成采访任务十分关键。

2007年春,《岩松看日本》摄制组在日期间,白岩松专访了《读卖新闻》总裁兼主笔,80岁高龄的渡边恒雄先生到刚进门,白岩松便看会见室里摆放的棒球及球棍,于是互相问好之后谈话就从棒球开始,亲切而又轻松的氛围就这样制造出来。

渡边恒雄:初次见面。

白岩松:您好。非常高兴今天,听到您的声音。

渡边恒雄:我也感到很荣幸。

白岩松:我在先生出版的回忆录当中,封面上就看到了棒球的字眼,今天这个采访地点又有棒球。我知道《读卖新闻》就有一支球队,我想请教先生,您是不是特别喜欢棒球?您认为棒球的最大魅力是什么?

由于事先做了充分准备,这次采访选择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切入点。其一在于它别具匠心、新颖独特,不一般化;其二在于它充满人情味、充满感情色彩,一下子拉近了与被访者的心理和情感距离;其三在于它具体、贴切、集中,为采访对象展开话题提供了一个恰当、生动而又自然的角度。可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就是为谈话的成功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它不仅可以帮助采访者,还可以帮助被访者迅速准确地进入角色,进入话题,进入节目所规定的语境。

选取提问的切入点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视野要阔

“欲穷千里目”,就得“更上一层楼”。也就是说,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才能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前瞻性、全局性的把握。

2007年10月24日是嫦娥一号发射的日子,北京交通台《行走天下》栏目在当天的节目里邀请到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与资深新闻评论员徐立凡做直播访谈,主持人牛力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咱们人类从1972年以后就再也没有登上月球,很多国家的太空计划也都暂

时搁置。但是近年来,全世界都在重新兴起太空热,尤其是对月球的兴趣越来越

大。是什么原因重新点燃了太空热,使得各国争先恐后地探索这一领域?

政治也好,经济也好,科技也好,月球已经被看做一个有巨大价值的地方,那它的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

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角度,包括对太空的探索,包括对月球将来的使用,我看到一些相关的观点,特别是22号国家航天局举行的发布会上航天局的发言人就说这一次的发射活动就邀请了部分国外航天局的代表进行现场观摩,中国是愿意本着平等互利,同发展的原则和国际同行开展国际领域的合作,这个原则我们又怎么去理解它?

由于主持人事先了解了相关专业背景,做了认真准备,牛力根据嘉宾的专业方向及直播的时间控制,精心设计了太空技术开发与政治经济关系的访问方向和便于听众理解引入相关背景的提问,这些提问不拘于细节,而是建立在国际关系、科技历史背景之上,具有专业讨论的深度。

统揽全局,视野开阔,才能敏感地捕捉到那些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并能从看似普通的事实中,挖掘出不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二、角度要新

《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一档收视率颇高的节目,它之所以备受广大受众关注,重要原因在于其话题选择的独特视角。“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是《焦点访谈》编导人员的工作守则。有人说:“正是这个鲜明准确的定位,使得他们的节目如重磅炸弹,连连击中社会时弊。”也正是这个鲜明准确的定位,使得他们的节目努力发挥着“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的作用。站在改革的最前沿,准确及时地传达政府的声音,勇敢无畏地为群众代言,使《焦点访谈》节目既受到党和政府的热情关怀与支持,又在群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出奇制胜

人们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广播电视对话性即兴口语是一门艺术,它要有起伏变化、条理分明、具体集中、风趣生动、有悬念、有冲击力、不落俗套、出人意料的话题,使对话充满情趣,活泼生动。

徐州电视台主持人傅玉民在一档节目中,采访睢宁县委书记,主题是睢宁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他是这样开始采访的:

主持人:“您今天来还带着盒饭呢?”

书记:“是啊,我这盒饭和普通的不一样。”

主持人:“哪儿不一样?”

书记:“我这是方便米饭,不仅有调料,还有自动加热装置呢!”

主持人:“我还真没见过,您能给我们演示一下怎样加热吗?”

书记:“可以啊。”

(县委书记现场加热演示,现场气氛顿时轻松活跃起来。)

主持人:“还真是方便,以前我只是见过方便面,没见过这种能加热的方便米饭,在哪儿买的呀?”

书记:“这是咱睢宁县返乡创业的农民发明的。”

主持人:“在睢宁像这样的农民多不多?”

书记:“以前不多,近两年随着睢宁经济的发展,像这样的返乡创业的农民越来越多。”

在这里,傅玉民以书记自带的盒饭为话题,作为切入点,再加上书记幽默的应对,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拉近为采访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四、掷地有声

直截了当,一针见血的提问,不仅常常会使对话的内容尖锐化,并具有一种内在冲突的张力,还会激发对话双方的心理兴奋,富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问答过程,会使对话的节奏紧张而热烈。

非典时期王志采访当时的北京市代市长王岐山,当时王岐山开完新闻发布会,王志在新闻发布会的结尾捕捉到王岐山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最害怕的问题你们还真没有问到。”于是他决定以此为切入点。王岐山刚刚坐定,王志便一针见血地指出:

今天记者问的所有问题,都不是你最害怕的问题,你最害怕的问题是什么能不能告诉我?

王岐山坦诚回答:“最重要的就是污染源的切断。”接下来,两人步步深入、开诚布公地进行了一场当时老百姓特别需要的对话。

王志不惜忽略开场的礼貌原则,直接询问最核心问题。王志不是不懂采访,恰恰相反,他对访谈节目有很独特的理解。他的犀利、冷峻和正直的采访个性深深打动了许许多的观众。他显然是尝试用本色的、能动的语言与采访对象进行认真而诚恳的对话。

具有冲击力的话题的产生,源于对事物入木三分、敏锐而准确的洞察力和捍卫真理、捍卫正义的自信。敢于或者能够提出具有冲击力的话题,可以使对话的内容更尖锐和深刻,可以使对话的节奏更紧张激烈而富有变化。

要注意的是,离开了充分的案头准备,话筒前、镜头前的对话就会变得盲目,就很难保证谈话的质量。因此,认真研究背景材料,了解对象,要精心选择谈话的角度,精心拟定话题。除此以外,对于一些重要的采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多制订几套方案或进行模拟采访练习,以备应对种种难以预料的变化。

第二节:如何发问之一——提问的方式

主持人提问的方式从大的方面来说有两种:

一、开放式提问

这是一种大而化之的提问。这种提问比较抽象、概括,是敞开的,范围很大,采访对象回答起来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

比如,在人物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采访一位怀揣明星梦想从外地来北京参加艺考培训的农村学员:“你来北京学习快一个月了,你对北京的印象怎样?”这就是开放式提问,对方回答起来相当自由,只要是“印象”都可以谈。

它的长处是:

问题比较自然、缓和,有利于创造融洽的谈话气氛。

对方回答起来比较自由,容易谈出一些宏观性的看法,也可能露出一些有价值的“话头”。

主持人提问比较容易。如果遇到不大了解的采访对象,这类问题可以“投石问路”,也可以先救救急,赢得一点思考的时间。

它的短处有:

问题一般化,采访对象容易泛泛而谈,或者感到问题太大,不知从哪儿回答才好。

问题的焦点不集中,主持人和访谈对象的联系比较松散,对方不容易说出心里的话,采访也不容易深入。

二、闭合式提问

这是一种有明确指向的提问。这种提问比较具体、集中,是封闭的,范围有严格的限制,采访对象往往要作直接的回答。

比如,还是前面那位学员,主持人也可以这么提问:“你来北京学习快一个月了,你喜欢北京吗?”这就是一种闭合式提问,对方只能回答“喜欢”、“不喜欢”,或“又喜欢,又不大喜欢”,然后再说“为什么”。

它的优点是:

这种提问,容易得到采访对象的具体回答,容易获得有价值的材料。

问题的焦点集中,双方的联系比较紧密。采访对象容易说出心里的话,也容易谈得深入。

主持人提出这一类问题虽然要花费比较多的精力,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样的问题引出的结果往往是“皆大欢喜”的:访谈对象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自然高兴,记者和受众得到了信息,得到了有价值的东西,当然也高兴。

它的不足是:

提问单刀直入,甚至有点尖锐,如果掌握不好,会影响谈话的气氛。

如果主持人对问题选择不当,或者漏掉某些问题,都会影响对全面情况的了解。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开放式提问和闭合式提问各有优势与弱点。不过,比较起来,闭合式提问的优势显得大一些。我们只有将两种提问方式结合起来,并且以闭合式提问为主,才能更好地发挥优势,弥补不足。

一般来说,开放式提问大多用在提问的开头,中间话题的转换,搜索情况,调节谈话气氛等。闭合式提问大多用在从某一点突破,深入了解某些情况、某个问题,“步步紧逼”地追问,核实某个材料等。

为什么访问要多提闭合式的具体问题呢?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因为记者要了解情况,认识客观事物,要采访到有价值的、生动感人的新闻,都必须依靠具体材料。有些新闻报道出现一般化的毛病,往往同缺乏有特点的具体材料有直接关系。记者要想得到具体材料,从访问来说,就必须提出具体问题。再从人们的思维心理活动来看,思维都得有一个具体化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具体化”是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促使思维活动朝着清晰、深刻的方向发展。一些笼统的提问弄得对方难以回答,原因就在于它不符合心理活动的规律。

访问要多提闭合式的具体问题,就应该化大为小,将一个总的问题或大问题破开,化成若干个小问题,由一系列的小问题组合起来,反映出一个大问题。

杨澜在访问证严法师的节目中,对于证严法师出家的问题十分感兴趣,但是她没有统而问之,而是将为什么出家的大问题化为了一个个具体细致的小问题:

杨澜:法师一开始出来修行的时候就在这里是吧?

证严法师:对。人常常会感动,感动会有一种冲动。一个人生存在人间到底为什么生活?突然间会想到自己的父亲,好端端的一个人突然间他就中风了,突然间就往生了,真是很无常。这种无常就会使人感觉到人世间到底要活出什么样的价值来?所以突然间会有这样的念头,要追问,不如自己去行动。所以就会突然间放下了一切就走。

杨澜:我想一开始想去出家,去修行,其实是抱着一个离开俗世的念头。

证严法师:但是很奇怪后来为什么又投进了红尘。

杨澜:对。原来是为了“出世”而去的,最后怎么又“入世”,对这个转变怎么想的呢?

证严法师:我要活出生命的价值。所以觉得一个人在家庭也只不过是为这个家庭而已,大好的人生只是为了一个家庭,为了一个自己,不值得。所以我才会离开家庭。

杨澜:那为什么一定要出家呢?

证严法师:应该就是出家没有挂累……

杨澜:你以后再也没有见过母亲了?

证严法师:有,现在我的母亲就是我的委员。

这种把问题化整为零,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提出问题的办法,既可以减轻访问对象的心理压力,又便于双方交流。这种自然的交谈,比起一个人笼而统之地谈出一堆感想,效果要好得多。

如果是新闻报道中需要展开的部分,甚至需要“再现”的情景,那就更要非常仔细地问,一个接一个地问。

《光明日报》的一位记者,在收集光学专家蒋筑英的事迹后,写出了通讯《为中华崛起而献身的光辉榜样》。通讯中谈到蒋筑英最后去成都出差那天凌晨离家之前的情景,是这么写的:“第二天凌晨4点多,蒋筑英起来把昨晚锅里的剩饭加上水,做成稀饭当早餐。妻子给他拿了6个鸡蛋,要他煮熟了路上吃。他煮了4个,自己要了2个,留下2个给孩子。”这样一个比较简单的细节,记者却向蒋筑英的爱人提了好几个问题:蒋筑英那天几点起的床?起床以后做了些什么?他做的是什么早餐?你当时帮助做过什么?拿了几个鸡蛋?是他煮的鸡蛋吗?他煮了几个?煮的鸡蛋是不是都带走了?如果不是这样一点一点地问,像这样感人的细节就出不来。因为访问对象并不知道这样的细节有新闻价值,往往会用一句话就带过去:“他那天早晨起来吃了点东西就走了。”一些缺乏经验的记者,听到这里也就感到满足了,不知道还要细问,还要具体化。当然,像这样的细节,记者也可以先提大一点的问题:“蒋筑英最后是怎么离开家的?你把当时的情况说细一点,行吗?”等对方讲过以后,如果记者发现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就再进一步细问。

同类推荐
  • 光影图景影视艺术论稿

    光影图景影视艺术论稿

    本书从历史层面叙述影视艺术的发展,认识它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意义;从理论层面分析影视艺术的语言系统与理论演变,认识它独具的艺术个性和审美特征;从艺术层面解读与鉴赏中外优秀电影作品,感受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精神。
  • 美术基础理论及其运用研究

    美术基础理论及其运用研究

    美术是艺术的一个重要部门和主要部门,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既有自身的特殊性和个别性,又与其他部门艺术如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有着共同的艺术规律。所以,本书以美术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考察美术的特殊性和个别性,同时也注重在特殊中寻找一般,在个别中显示普遍,力求阐明艺术的一般原理和普遍规律,从而进一步的探索美术艺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作者通过撰写这本《美术基础理论及其运用研究》,希望有助于促进和推动一般艺术理论的发展。给美术爱好者和学习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 中国十大古曲

    中国十大古曲

    《中国十大古曲》介绍的这些古曲经历了由春秋战国时期到清朝末年,经历了历史的考验,历久弥新。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

    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

    本书的上编《音乐文化》将音乐看作社会的文化现象和人类的精神财富,从数学、物理学、思维科学、哲学、美学、教育学的角度,探讨了音乐与科学、哲学、建筑、文学、教育学等学科及绘画、舞蹈、影视等艺术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了音乐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说明了音乐教育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不但从多维视角扩展了人们对音乐本身的认识,也从音乐的、美学的视角出发,加深了读者对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认识,有助于读者增强通过音乐欣赏而美化自身的积极性。本书的下编《音乐人生》介绍了众多古今中外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航天科学家、心理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建筑家、音乐家、画家、舞蹈家、电影导演以及当代大学师生的音乐人生,说明了他们的人生与音乐之间的密切关系,讲述了他们事业和生活中的许多音乐故事,说明了音乐教育在各类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和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中,所起过的重要作用,适合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本专科生、研究生、教师和管理者,以及广大音乐爱好者和有志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各界人士阅读。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热门推荐
  • 千年一叹

    千年一叹

    一个当代人心中的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第一流的美文,第一流的深度。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全书》共分六册。其中两册是有关中国的,两册是有关世界的,两册是有关自己的。此次推出的是有关世界的,几十篇文章都是第一次发表。
  • 把话说完

    把话说完

    王小柔以痛快淋漓的天津式幽默,捕捉生活里的妖蛾子。以散文的方式,从微小入广大,调侃并深入剖析时下流行的现象,一针见血解读现代都市生活的附庸风雅。其锐利细腻的观察和独到智慧的看法,让人笑过之后,心灵丰满。她对生活独特的观照视角和幽默的表达方式,深受读者喜爱。
  • 末世重塑世界

    末世重塑世界

    灵气复苏,异兽丧尸占领大地,人类生存艰难。在这充满黑暗的末世,主角如何在系统帮助下,使人类再次主宰大地。
  • 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祖传天庭试药官

    祖传天庭试药官

    我跟其他咸鱼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我渴望翻身,终于,机会来了......
  • 花儿护行者

    花儿护行者

    这是一部关于一个青春励志的爱情故事,一个美女教练和男医护工作者的点点滴滴。
  • 王子的甜梦天使

    王子的甜梦天使

    刚进大一的沈梦琪为生计所迫,碾转于酒吧打工,没想到工作的第一天晚上就遇到劫色的流氓;已为大三的李立阳见她姿色撩人,情不自禁地挺身救美,结果昏迷地躺进了医院。为了偿还人情,善良天真的沈梦琪潜伏到李立阳身边,甘愿做起贴心的小秘,可她却不知道自己靠近的对象就是学校里的最有影响力的男生。…沈梦琪:“李立阳,你混蛋!”李立阳:“你…骗我就得付出代价。”一夜惊喜,他笑着看她忙慌逃窜,怦然心动的感觉,暗许一生年华…
  • 她听

    她听

    她叫楚默笛,她的人生总是不幸中的幸运,儿时的意外,她没死,可失去了父亲,变成了哑巴,她不怨,可世人不容,后来,爱上了他,竟又是一场无止境的纷争。他叫项熙城,从年少时,便背负了太多责任,于是只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次次的辜负,把最爱的人推开,他的人生,似乎注定爱而不得。命运齿轮运转,不该遇见的人遇见,不该相爱的人相爱,这到底是缘分,还是上帝的有一场游戏?
  • 再见:炊烟袅袅中的你

    再见:炊烟袅袅中的你

    她会做菜,他会吃。口味刁钻的他与她因吃而结识,又因吃而重逢。当别人知道他们在一起后,都很好奇她是怎么拿下他这个律界新贵的。难道是靠美貌?宾茳芏抿嘴一笑,才不告诉你们,杜川柏其实是一个隐藏的吃货。表白作为一位学过医的人,茳芏认为即使现在自己做了厨师,也不能浪费当初学过的本领。于是,某天,她捧着一个盒子把大律师堵住,打开盒子,献宝地说,“这是鸡心,这是鸭心,这是鱼心,还有,”她另一只手捂着胸口,“这是我的心,现在都归你。”关于别人说他是个钢铁直男,杜川柏实力打脸。在某个纪念日上,杜川柏送出一套全部色号口红,说,“以后你的口红,我全都借给你。”“借?”“加上利息,记得以后每天还我一点。”
  • 腹黑太子残暴妃

    腹黑太子残暴妃

    腹黑太子残暴妃这是一个狠辣凶残彪悍的冷酷公主强宠俊美邪魅无双的腹黑太子滴故事!这是一个阴狠太子与凶戾公主如何暗度陈仓狼狈为奸的在朝堂后宫只手遮天滴故事!?!这是一个……九幽地府,奈何桥上。孟婆面无表情的将已喝过孟婆汤的幽魂推入轮回道,冷声喝道,“下一个。”全身煞气萦绕的女幽魂飘至孟婆身前,孟婆机械问道,“上世是何身份?”押解幽魂的鬼差翻翻生死薄,淡定开口,“杀手。”孟婆面色如常,转身去端孟婆汤,“上上世呢?”再翻生死薄,鬼差嘴角抽搐,“恐怖分子。”孟婆挑眉,依旧镇定如常,“上上上世呢?”再翻生死薄,鬼差瞠目结舌,“弑天战神!”这下子孟婆淡定不了,干枯苍老的手轻颤,碗里的孟婆汤溢出,沾湿了裙摆。孟婆颤抖着声音,再问,“上、上上上一世呢?”再翻生死薄,鬼差面如死灰,“……杀生佛!”遇人杀人、遇神杀神、遇佛诛佛,聚凶残暴怒冷酷狠辣于一身且连佛祖的脸都敢当地板踩的杀生佛?!?‘哐当——’一声,瓷碗落地,只剩孟婆满目震惊。凶残篇:场景一:一双白嫩小手入盆,清水顿时化为红得刺目的血水。呈以墨睨了跪在地上的女子一眼,冷漠开口,“将她拖下去施以膑刑!”闻言,在场之人皆是膝盖一凉,背脊生寒。膑刑:活生生剔去膝盖骨!场景二:幽暗的眼神杀气翻涌,浑身都散发着戾气。整个人犹如从地狱爬出,小小的身子带着铿锵杀伐的威震煞气,“断其四肢扔后巷喂狗,如果还不招就五马分尸,将其头颅挂在南门城墙之上,让她主子好生瞧瞧!”侍卫满目惊骇,一股寒气从脚底冒出,窜入四肢百骸,犹如身置严寒冰窖,冻得他不止四肢麻木就连思维都停滞了。竹马篇:小时候:“小公主,今天的课业是在这绢帕上绣朵娇艳的牡丹花。”妇女恭敬的递上绢帕和绣花针,然后战战兢兢的下去了。等妇女一走,小女孩就霸道地将绢帕和绣花针塞到身边粉雕玉琢漂亮得分外精致的小男孩手中,冷着脸,命令道,“绣花!我去骑马。”“墨墨……”男孩委屈的拉着女孩裙摆,不让走。女孩怒脸一瞪,男孩顿时妥协。老老实实的坐屋里当起闺家小姐,一针一线的绣着牡丹花。长大后:最为尊贵的太子寝殿,俊美邪魅的太子端坐于床榻之上,一手绢帕,一手绣针,一朵妖艳牡丹花在他手下至极绽放,一双鸳鸯蝴蝶在他指间情意绵绵。此时贴身宫人气喘吁吁跑来,焦急道,“殿下殿下,不好了,太子妃带了个男人回来,还是个风流倜傥仪表堂堂的美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