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3000000003

第3章 理论篇(2)

教育辞典对惩罚及相关概念的解释是对学生表现的不良思想品行作否定的评价,其形式一般有批评、谴责、训导和处分。而批评是对学生不良思想品行或错误,提出意见或指责。有个别批评和当众批评两种。谴责是对学生不良的思想品行或错误以严正的申斥。训导是对学生不良的思想品行或错误进行教导和告诫。训导一般把学生叫到教导处或校长办公室由领导进行,以引起重视,促使其认识和克服。处分是对学生严重的错误或不良思想品行按情节的轻重和对错误的认识态度,给以行政处罚决定。处分在学校一般有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四种。总体而言,惩罚应以肯定它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为前提。惩罚的教育作用促使学生认识某些思想品行的不当,促使其克服、纠正和彻底根除这些思想和行为。惩罚能引起学生内疚和不愉快的情感,使他们从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使学生学会用意志努力克服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性格的方法。体罚和“经济惩罚”不在“教育方法”之列。因此,运用于教育中的惩罚与运用于社会管理中的惩罚有所不同。在社会管理中,惩罚是“对一个有触犯法律或者命令的犯罪行为的人所施加的某种痛苦或损失。”惩罚的对象是有犯罪行为的人,惩罚的依据是法律或命令,惩罚的措施是给受惩罚者施加痛苦或损失。

在教育理论中,惩罚方式根据不同的内容与依据可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划分方法:

(一)正式和非正式惩罚

正式惩罚在小学较少发生,在初中较为多见。在中小学,非正式的惩罚较为普遍。学校中惩罚的措施仅从形式上来看,就有体罚、物罚和心罚三种。体罚在中小学最一般、最常见:罚坐、罚站、罚做作业、罚做清洁等,重者罚跑操场、罚跪、罚扯头发、撕嘴巴、揪耳朵、扇耳光等等。物罚即经济制裁一一罚款或罚物。心罚即精神惩罚,包括谩骂、冷嘲热讽、斥责、警告。罚站、罚作业、剥夺一定程度的上课权利、延长学习时间、罚劳动、书面检讨、体罚、这八种只是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在实践中,还有许多,例如:跑步、晒太阳、通报、请家长、当众亮相等。这一观察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学校中常见的各种非正式惩罚。但也有些独具“创新”特点的惩罚,因地方而异。根据有关研究,学校和课堂活动中的各种惩罚,大致可以分成两种基本形式。其一是积极的惩罚,这种积极的惩罚指的是,在学校和课堂中青少年学生出现各种违规行为或者出现某些学校和教师认为是不合适钓行为时,教育管理者或教师立即作出某种让违规的青少年学生感到不愉快的刺激。这种积极的惩罚可以让青少年学生直接地感到他们的某些行为的不合适。其二是消极的惩罚,这种消极的惩罚指的是,在学校和课堂中青少年学生出现各种违规行为或者出现某些学校和教师认为是不合适的行为时,教育管理者或教师立即终止正在进行的某些正常的或比较愉快的刺激或活动。由此,使作出违规行为的青少年学生间接地感到他们自己的某些行为的不合适。

(二)代偿式惩罚和剥夺式惩罚

代偿式惩罚以增加额外的课业或其他工作任务为惩罚措施,如罚写字、罚背书、罚打扫卫生等。因为指定给学生的新的学习或劳动任务被看作是学生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的代价和补偿。剥夺式惩罚以减少或剥夺学习任务(或学习机会)为惩罚措施,如从罚站、罚出教室、罚出考场、拒收作业、试卷作废等,一直到最严厉的正式惩罚一一开除学籍。因为学生的不良行为引起了他们在学校中应得到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的剥夺。

1.代偿式惩罚的特点

代偿式惩罚的特点是:给予学生不想要的。在这种惩罚中,教师、家长把增加功课负担如做作业、背书、写字或课堂提问等当成了引起学生消极体验的刺激物(或手段),亦即当作学生不想要东西给予了学生。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当学生受到这种惩罚时,不仅惩罚措施如做作业、背课文、写字等与学生的那些导致惩罚的行为之间建立了条件联系,而且这些惩罚措施与学生“受惩罚”的知觉(或意识)之间也建立了联系。也就是说,受到这种惩罚的学生在意识到某些行为会招致惩罚的同时,也感受到,背书、写字、做作业或课堂提问等不管在教师心目中还是对自己而言,都是一种不合需要的东西。这样,在他们的意识中,自觉不自觉地就把这些任务与痛苦联系在了一起。这也正是这类惩罚的内在矛盾所在:如果惩罚有效,那么学生抑制受惩罚的行为是为了逃避用于惩罚的那些学习任务;反之,如果惩罚措施无效,那么,学生的不当或错误行为就得不到抑制或克服。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其结果都不是不符合教育要求的。

2.剥夺式惩罚的特点

剥夺式惩罚的特点是:拿走学生想要的东西。在这类惩罚中,学习任务和学习机会是作为学生想要的东西被剥夺的。因此,这类惩罚也向学生表明,在教师心目中,作为惩罚措施而剥夺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机会是符合人的需要的、值得珍惜并努力争取的,而这些学习任务和机会一旦被剥夺就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因而也是必须力图避免的。这也决定了这类惩罚内在的逻辑上的合理性:惩罚的威胁力来自学生对得不到学习任务或失去学习机会的恐惧,所以,学生要避免惩罚,就必须抑制那些可能导致惩罚的、不合教育要求的行为,这正是惩罚的目的所在:学生成功地避免了惩罚后所得到的,就是他应得到的学习的任务和学习机会;如果学生因为未能抑制那些可能导致惩罚的行为而受到了惩罚,那么,他们所获得的就是得不到学习任务或失去学习机会的不良体验,以及剥夺学习任务、学习机会与“受惩罚”的感觉之间的条件联系,这也是教育者所希望的。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与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相符合。

通过对奖惩的理论考察我们已经看到,根据教育理论家的观点,惩罚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或错误行为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后果,从而降低这类行为以后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心理学家把惩罚定义为给予消极强化物或者去除积极强化物。因此,惩罚措施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人们正常需要的剥夺,即拿走了人们想要的东西;另一类是强迫人们去做某些令人不快的、使人为难的或痛苦的事,即给予人们不想要的东西。如果惩罚措施给予的恰好是受惩罚者需要的东西,或拿走的正好是受罚者不想要的,那么,惩罚就是无效的,甚至是荒唐可笑的。例如,我国古代一则笑话讲,某一将军自己不喜欢吃肥肉,于是用吃肥肉来惩罚违反纪律的士兵,结果导致士兵争相犯禁以获得罚吃肥肉的机会。在这里给予士兵的,正是他们想要的东西。

二、各派有关惩罚观点的研究概述

(一)桑代克(Edward L Thomdike,1874-1949)关于“惩罚”的研究

桑代克关于“惩罚”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他所提出的“效果率”中,他关于“惩罚”的研究在1930年以前是一种态度,1932年后又是另一种态度。

在早期,桑代克通过实验总结出了动物学习三条规律,即准备、练习律和效果律。其中效果律实际上就奖罚对学习行为影响的规律,又称为愉快—痛苦原则。他的实验表明:奖励是动物不但不设法回避而且常常设法达到并保持的状态;惩罚是令人不安的或是令人烦恼的状态,指的是动物一般来说要躲避和放弃的状态。所以,从动物的学习过程来看奖励和惩罚都是必要的。但是桑代克在后来的实验中发现:在增强和削弱联结方面的相对效力时,二者产生的效力是不一样的,奖励增强了联结,惩罚虽未削弱联结,但增强的作用甚微,甚至相反。他的这一发现是1932年在做小鸡走迷津实验和以人作词语测验得出的:小鸡在一个简单的迷津内行走,有两条道可以选择,一条是通向“自由、食物和伙伴”,另一条是30秒钟的禁闭。前者为正确通道,后煮沸错误通道。统计资料表明:前一次选择导致得奖后,将有重新采取这一选择的倾向,前一次选择导致惩罚后,则在避免采取这一选择的倾向。在对人用词汇做测验时,也有类似的发现,对不会西班牙语的学生出示5个西班牙语的单词,同时又出示5个英语单词,让受试者揣测5个英语单词中哪个刚好是某个西班牙语单词的最好翻译,然后把它标出。在学生选择过程中,做对了给予肯定,做错了告诉他“不对”,并要求他立即进行下一个项目。项目共200个,实验进行若干天,结果表明:给予肯定的比告诉“不对”的选择反复率高20%,就是说,被告诉为对的,在第二次选择中重复次数高;但是,被告诉“不对”的选择趋势也未削弱。这两个实验,使桑代克对他原来的效果律中的惩罚原则产生了怀疑,修订了原来的效果律,并又制定了一条新的原理,即所属原理。经过修订后的效果律更强调了奖励的作用。他也同时承认:惩罚仍有一些“间接”价值,它可能引起一种倾向有奖的“正确行为的转移”。或者就不合需要的行为说,惩罚能作为一种障碍发挥作用,以得到一种奖励,这样便间接削弱联结。

尽管桑代克后来修正了惩罚对学习的作用,但他仍承认惩罚对纠正不正确的联结有积极作用,只是惩罚的效果有限,没有奖赏的效果好。主张少用惩罚,多用奖励。

(二)格思里(Burthus Eskinnerr 1904-1990)关于“惩罚”的研究

格思里认为,学习是一次性完成的,学习的过程是渐进的过程。奖励和惩罚都是学习,惩罚并非中止学习,而是创设一种全新的学习条件。他认为,惩罚与奖励一样,都是显著改变情景。所以,奖励和惩罚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但是惩罚又是有规律性的。惩罚的方式不同,效果也就不一样。“要训练狗跳过一个铁圈,惩罚的效果有赖午惩罚施于何处,是打在头部还是打在屁股上。值得考虑的是惩罚迫使狗做什么,或使一个人做什么,而不是惩罚他感受什么。”惩罚是为了改变过去的不良反应,改变不良反应相伴随的情景,使个体恢复正常的行为。而奖励也是鼓励个体去做以前已做的事物。所以,惩罚与奖励指向的目的是一样的。只不过,惩罚的目的是要动物因受罚而保存下来“刚才做过的事”是恰恰在受罚以后所做的事,只要逃脱,惩罚就终止了;因受奖而保存下来在行为贮备中的“刚才做过的事”,是恰恰在奖励出现以前所做的事。在格思里看来,惩罚要起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施于动物的惩罚是使动物产生恐惧,为避免痛苦而产生相应的逃避行为;另一个就是在受罚之前,动物能明确“要做什么”的预期目的(行为),这就是回避。只有这两者结合起来,惩罚才会有效果,动物只是对惩罚来到时出现的某一线索作出逃避反应,这个线索在威胁性惩罚之前就已经出现。因此,在一系列导致惩罚的行动的末尾所发生的事情除了使机体脱离那情景以外,还有另一种作用,那就是建立了某些条件性预期反应。在他后来的研究中,他又花了很大的精力研究了逃避学习及回避学习,对惩罚做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有人曾将格思里关于惩罚的观点总结为如下三点:(1)只有对受惩罚情景作出的最后反应与招致惩罚的反应互不相容时,惩罚才是有效的。(2)只有当不相容的反应进行时呈现的线索,在惩罚反应进行时也呈出来,惩罚才是有效的。(3)只有产生情绪兴奋的惩罚,才倾向于使受惩罚的反应固定下来。

(三)斯金纳(BurthusEskinner1904一1990)关于“惩罚”的研究。

他强调心理学的研究中心是行为。学习活动也是个体的行为之一。他的实验是让白鼠在斯金纳箱内压杠杆。通过白鼠一系列压杠杆的行为,研究动物的学习行为。他在实验中强调:惩罚是一种厌恶刺激,这种厌恶刺激的安排,与强化安排相反。他区别了两种惩罚:一种是呈现厌恶的刺激或不愉快的刺激,如电击;第二种是取消正强化物。早期(1938年),他在用他的斯金纳箱作一般的报酬训练过程中,当动物跳起要压杠杆时,就会给予电击,动物压杠杆的反应频率就降低。但惩罚一终止,就会看到以前的反应又马上恢复过来。所以,惩罚只有暂时性的效果,只能把反应暂时抑制住,并没有减弱。“即使处在严格而长期的惩罚条件下,只要惩罚不再继续,反应速率就会提高。”他断言:相对来说,惩罚不是使行为产生任何永久性变化的有效手段。惩罚物施用是无效的,只有不良的副作用,所以规定只用正强化。但是,也有人对他的这一结论提出反驳:正强化也是无效的,只是暂时的、不持久的效果。若正强化不出现的话,反应也就会消退。此问题是仍在研究之中。

同类推荐
  • 爸爸课:有心老爸的成功教养经验

    爸爸课:有心老爸的成功教养经验

    《爸爸课》是一本关于孩子和爸爸的书,也是一本有关学习和成长的书,当然,还是一本帮助爸爸解决教育难题的书。怎样解决孩子提出的种种尴尬难题,怎样和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怎样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是每个爸爸都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爸爸课》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使用技巧。
  • 5-6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升初关键期

    5-6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升初关键期

    本书是写给小学五六年级孩子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小学五六年级是孩子“小升初”的关键期。本书从五六年级孩子的特点着手,向家长介绍了此阶段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以及“小升初”前的各项准备。本书还着重介绍了青春期早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此阶段对孩子的人格培养方法。案例丰富,说理透彻,实用性强,结合心理发展特点,全面促进孩子的发展。
  • 十月怀胎知识一本通

    十月怀胎知识一本通

    本书使您远离孕期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困扰,寻找怀孕的最佳答案,让十月怀胎成为您一生中一段幸福而美丽的经历,助您孕育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十月怀眙知识一本通》向您阐释了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所要知道并有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本书科学全面、指导性强、注重细节、送去关爱,为您孕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创造最佳条件。我们相信只要您用心就能做到,一定能将这特殊的十月怀胎经历变成人生美好的回忆,并能孕育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
  • 音乐影响孩子的一生

    音乐影响孩子的一生

    优美悦耳的音乐就像看不见的特殊养分,流淌在孩子的血液中,渗透到孩子的每一个细胞里,从而促使孩子的大脑和感官全面、健康地发育,为其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未来的路是孩子自己走出来的,但成长的路却是作为父母的你铺垫的,要想让你的孩子赢得未来,那么至少要保障他们不输在起点上!所以,现在就用音乐来打开孩子智慧的天窗吧,让孩子感受音乐无与伦比的魅力!
  • 为了孩子赢得一生:给父母的100条金言

    为了孩子赢得一生:给父母的100条金言

    《为了孩子赢得一生:给父母的100条金言》有做人处世、学习益智、心理强健、生活健康和为人父母五个部分,以送给父母金言的方式,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家庭教育的内涵、意义和方法,共100条,几乎涵盖了孩子品、学、智、心、身以及父母修养等所有方面,有例举、有剖析、有举措。该书内容丰富,哲理深刻,言真意切,文笔流畅,可读性和可操作性强。
热门推荐
  • 鸿宇苍黄

    鸿宇苍黄

    万族起源何处?众生所受何苦?众神终归何所?青葱少年雷元曦,背负家仇国恨,他将如何逆天成神,报不共戴天之仇、破异邪乱世之谋,兴万族昌盛之气,交挚友知己,杀奸恶邪魔,且看他如何掌自己的命、理众生的运。
  • 黑雾区域

    黑雾区域

    新书《魇醒》已经上传! 灾厄天降,黑雾骤起。这里是生命的禁区,有去无回;这里是秩序的噩梦,无法言明;这里是时代的终结,难以抵抗;面对未知,人类该何去何从?是共生还是毁灭,是鲜血还是死亡,当科技无法解释当前的一切,末日的钟声是否已经响起!PS.这书一点都不爽,慎入!
  • 季羡林为人处世的36堂课

    季羡林为人处世的36堂课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这是进退自如的人牛智慧。这是一本凝聚了季老一生的思想精髓,引申出现代人为人处世智慧的经典之作。这是一本有别于一般快餐式的哲学书籍,并未简单讲述人情世故,而更着重于坚守内心。在变动不居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却也不能轻易改变自己,要想洞穿世事,洒脱自在,就要学习以淡泊之迈处世,以逍遥之道修心。这里讲述的就是季羡林的道法自然,水到渠成的人生智慧。
  • 逐风流(下)

    逐风流(下)

    猫儿吃的第一口奶是狼奶,出口的第一个字是“打”!绿林山头一站,手中菜刀一横,圆滚滚猫眼一瞪,暗道:没事儿出来打打劫,也能提高知名度。日月如梭,猫儿与失散的亲人重逢后,有人顶替了她的身份,却还以姐妹情深为由,哭哭啼啼地让她代嫁。她说:“别嚎了!嫁就嫁!”新婚之夜,猫儿在身后别了一把瓦亮大菜刀,只想着一刀将新娘劈成两半,然后抢了自己惦念已久的白衣美男,回绿林山,自立为王!
  • 明日之后之我不是市长

    明日之后之我不是市长

    关于手游明日之后,真实故事改编,一段经历,一段路程,带你看尽一个营地的兴衰史和市长的心酸感情之路
  • 林晓芳的回忆

    林晓芳的回忆

    本书简介:林晓芳读初中时成绩非常优秀,理想是考上大学,今后当一名医生,父亲突然被检查出吸尘病,林晓芳不得不辍学去工厂顶班。进入工厂,遇见了油嘴滑舌,能说会道的胡利,一见钟情并以身相许。随之,工厂又招进大批美女,胡利要求越来越高,从最初的想找一位正式女工做媳妇,上升为要找一位坐办公室的媳妇,狠心与林晓芳分手。林晓芳经历了失恋的痛苦,到再次和成涛恋爱及其结婚后生了孩子与婆婆之间发生的无数矛盾,又经历了下岗后的艰苦生活,终于找到工作定居A镇后,成涛经不住生活的诱惑提出离婚,让林晓芳彻底醒悟,不能太依靠男人,感情是脆弱的,无论多么好的感情都有变质的时候,女人一定要自强自立,要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最终,林晓芳经营好了自己的婚姻,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 富士山之雪

    富士山之雪

    三十年代末,得到关东军高层支持的原关东军情报部部长筱嵩垣岛太郎起草的《富士山の雪》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被国际间谍奥古斯特?冯?霍夫曼窃得。消息外泄,众多情报组织卷入其内。“利剑部队”第四分队分队长战智湛死后,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恩允将解耀先的躯体借给他重生。战智湛穿越为身负国共双方情报机构绝密使命的解耀先后,和军统“白狐”抬杠,和“连翘”斗嘴,他智斗特务科科长“笑面虎”,与特高课课长横田正雄巧妙周旋,杀得日伪胆儿颤,喋血哈尔滨街头。当解耀先携带沾满国共隐蔽战线烈士鲜血的《富士山の雪》返回重庆后,历时四个月的诺门坎战役爆发,朱可夫元帅一战成名,筱嵩垣岛太郎中将羞愤得切腹自杀。
  • 九黎剑尊

    九黎剑尊

    长夜漫漫无剑伴,挑灯看剑夜阑珊。剑临天下重塑日,万古剑道归来时。我只是在用残损的剑刃,守护一段不忍逝去的辉煌,曾经这里,名为剑门!看吧,剑道终有一日会归来!
  • 风韵藏雪

    风韵藏雪

    她是一个半机械体的小孩,在这个并不发达的世界,她的存在,或许,是多余的……
  • 极品仙帝重生当奶爸

    极品仙帝重生当奶爸

    (新书:穿越洪荒镇元子已发布,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粑粑,思思要去动物园。”“要去看小脑斧,发福蝶,小海疼。”……“粑粑,这个小龙虾好好吃哦,甜甜的,思思想带一些回去给耶耶。”……“粑粑,幼儿园是什么?可以吃吗?”“书包是什么包子?思思现在很饱吃不下,要不留到晚上做宵夜?”……林飞从修仙界回来,带着一个可爱孝顺古灵精怪的女儿,开始他的奶爸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