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2500000010

第10章 融合的特征(1)

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根据多年的研究,笔者认为,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的特征表现在三个“三位一体”:即“真”“善”“美”的三位一体;求学、做人和实践的三位一体;时间、空间和形式上的三位一体。

§§§第一节 “真”“善”“美”的三位一体

一、关于“真”“善”“美”

(一)何谓“真”

1、“真”的本义及引申意义

“真”字是从“贞”变形而来,“贞”从“贝”从“卜”,“卜贝”属于占卜的一种,是古人传统的习俗,是最简单的一种求真过程,从此字可见人们对求真认识的加深与变化。所以旧时称“真”为“仙人”,把修道成功的人称为“真人”、“真君”,像“太乙真人”、“二郎真君”之说,“夫免乎外内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引申出来的“真”有多种含义,以下是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责任编辑:卢家彬、程静)里关于“真”的解释:第一,自然的本性。如“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第二,真实。如“使真伪毋相乱”。第三,真正的。如“嗟乎!此真将军矣”。第四,确实的。如“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现在就有关“真”的问题作其它方面的阐述。

2、“真”的哲学定义

哲学上讲的“真”主要通过本原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三大路径,探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及其真存、真相、真知的关系问题,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科学地解答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及其真存、真相、真知的问题,既承认“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的真存问题,又承认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联系和发展的真相问题,同时也承认外部世界可知性的真知问题,并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视为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而这个“基本问题”中的三大内容不仅与哲学之真的真存、真相、真知问题相通,而且均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包纳的基本内容。“真”研究的对象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和“世界可知性”的问题。“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即精神与物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它在于解答精神与物质的真存问题;“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即物质或精神是运动、变化、联系、发展的,还是静止、不变、孤立的?它在于解答物质或精神的真相问题;“世界可知性”的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或怎样认识现存世界的问题,它在于解答思维对现存世界的真知问题。

3、真假的判断

真假的判断标准,历来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对于真假问题的判断,往往需要人们付出较高的成本,要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手段。真假的问题是最为严肃的问题,在真与假之间没有任何调和的余地。在文物鉴定领域,文物的真假没有调和余地;在法庭上,证据和证词的真假没有调和余地;在基因学中,父子关系的真假也没有任何调和余地。真假的问题纯属客观范畴,对真假的判断只能依赖科学和逻辑的客观标准,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不受人的观察角度、观念、宗教信仰、政治倾向、情绪乃至社会地位的影响,真的就是真的,假不了;假的就是假的,真不了。或真或假,二者必居其一。

从认识论的角度判断一个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实在相符合,可以用“真”与“假”来进行衡量;从价值论的角度判断一个主观认识是否有用,可以用“对”与“错”来进行衡量。也就是说“对与错”及“真与假”是基本相同的,有时甚至是完全同一的,即“对”就意味着“真”,“错”就意味着“假”。但在特殊情况下,这两者并不等价,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某些主观认识虽然严重违背事物的事实状态,严重违背现有知识体系的逻辑法则,但它的应用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却是微乎其微的,即认识论上虽然“差之千里”,价值论上却只是“谬以毫厘”。另一些主观认识虽然只在某些细微的环节违背逻辑法则,但它的应用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却是巨大的,即认识论上虽然“差之毫厘”,价值论上却会“谬以千里”。

求真能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大学生是国家的后备人才,是科学技术的接受者、传授者和创造者,在校学习的首要目的就是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将来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做知识储备。

(二)何谓“善”

1、“善”的本义及引申意义

“善”是会意字,从“口”从“羊”。口是讲话和吃东西的地方,羊是吉祥的象征,有羊吃就是“善”,羊多、食物多、有饭吃就是“善”,本义为“吉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善的理解是“可欲之谓善”,这也是我们的先哲最早对“善”的解释和定义。善就是“可欲”,就是人的欲望可以得到满足。那个时候“善”已不再仅仅指羊多、食物多、有饭吃等原始含义,而是已从食物对人的生存的支持,对人的食欲的满足扩展到了一切事物对人的生存、生命的欲望的满足。

“善”古语也通“缮”和“膳”,其引申意义至少有十个:第一,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如善良、善心、善举、善事、善人、慈善等。第二,好的行为与品质,如行善、惩恶扬善。 第三,明的,良好的,如善策、善本。《论语·述而》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四,友好,和好,如友善、亲善、和善。第五,熟悉,如面善。第六,办好,弄好,如善后。第七,擅长,长于,如善辞令、多谋善断。第八,赞许,如“使孔子欲表善颜渊”(王充《论衡》),“善善”(赞扬人家的优点和美德)。第九,好好地,如善待、善罢甘休。第十,容易,易于,如善变、善忘、多愁善感等。与“善”相关的成语与很多,如褒善贬恶、不得善终、长袖善舞、慈眉善目、独善其身等。

2、“善”的哲学定义

善是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事物的存在、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事物具有的有利于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也就是说,凡有利于人或社会发展的就是善,善是讲功利的,是相对的。在古希腊,人们对善的认识同我们的祖先基本上是一致的。“善”不仅有好、可欲、有益的意思,还有幸福的含义。苏格拉底就认为:对于任何人有益的东西对他来说就是善。他甚至将善的知识称为“一种关于人的利益的学问”,而“一切可以达到幸福而没有痛苦的行为都是好的行为,就是善和有益 ”。苏格拉底同欧提德谟斯关于什么是善行进行过一次有趣的讨论。

欧:请问苏格拉底先生,什么是善行?

苏:盗窃、欺骗、买人当奴隶,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欧:是恶行。

苏: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原来敌人占领的城市里的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欧: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没有说敌人。

苏: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如果你的朋友准备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自杀的用具,这是恶行吗?

欧:是善行。

苏:你说对朋友欺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事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来到了。但实际上并没有援军,你说这种欺骗是恶行么?

欧:这是善行。

苏格拉底认为,既然同一件事情,同一种行为,不仅对于不同的人,而且对以同样一种人(如对朋友),可以是善行也可以是恶行,因此,“善”是具体的,是讲功利的,也是相对的。

人们在与具体事物接触、受到具体事物影响和作用的过程中,会判明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和意向,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否能够产生称心如意的感觉。“善”存在于具体事物和具体主体之中,存在于运动、行为和变化之中,此所谓善行、善事必有善主;恶行、恶事必有恶主。具体事物不仅普遍具有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客体性质和能力,而且还普遍具有自觉、自主、自动、自强的主体性质和能力,具体事物是主体和客体组成的统一体。价值和意识都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都是人脑在感官观察具体事物的基础上,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普遍性规定。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同人类的生存有密切联系,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和影响。有的运动、行为和存在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正面的意义和价值,符合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意愿和意识。有的运动、行为和存在有害于人类的生存,对社会的发展具有负面意义和负面价值,违背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意愿和意识。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对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价值和意识,是正面意义和负面意义、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正面意识和负面意识组成的统一体。

3、“善”的形态

“善”可分为三种形态:

第一是小善。何谓小善?就是利于己,满足自己的个人利益。如饿了有饭吃,冷了有衣穿就是小善。利己是一切生物的天性,也是人性,既然是符合人性的东西就是好的、善的。只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利己没有什么不好。有的人把利己看成是恶,甚至上升到道德的高度,认为是万恶之源,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善,也违背了人性,凡是违背人性的道德就是伪道德。我们所反对的是“利己主义”,“利己”和“利己主义”有天壤之别,在“利己”后面加了“主义”二字就成了一种理论、一种思潮。

第二是大善。何谓大善?就是利己也利他,满足个体利益的同时也满足他人或群体的利益。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互利双赢,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善并不否定利己,并不违背人性,人作为社会动物,要与他人打交道,就不能仅仅只顾自己,还要照顾他人的利益,这就需要大善,“我好,你好,大家好”,社会才和谐。

第三是至善,就是为他人、集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孔子说:“仁者爱人”。在《大学第三章释止于至善》里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所以“仁、敬、孝、慈、信”五个字,即为“至善”。这种善是至高无上的善,所以被称为至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至善虽然少但不能说没有,一位深圳歌手丛飞与178个孩子生死绝唱的故事给了我们有力的回答:丛飞,原名张崇,1969年10月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1992年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到广州,两年后来到深圳,后任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1994年8月,应邀参加重庆举行的一次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义演,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资助了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178名贫困儿童。先后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深圳市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首届深圳百名优秀义工”、“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深圳市爱心市民”、“深圳市爱心大使”、“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中国首届中华慈善奖”等称号。他是深圳著名歌手,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家里却一贫如洗。他只有一个女儿,却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他在10年时间里,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捐赠钱物近300万元。他身患晚期胃癌,却连医药费都负担不起。至善是我们大力倡导的。

4、马克思主义的善恶标准及评价

善恶评价的标准是一事物为“善”或“恶”的尺度,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善恶评价的标准作为一种道德标准,是判断道德行为或观念是善或恶的标准,它是在人们处理不同集团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中确立起来的。从评价标准所涉及的领域来看,善恶评价只是在道德生活领域,而社会进步的标准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律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善恶评价的标准只是社会进步的标准的一个侧面。

“善”与“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归根到底受经济基础的支配,它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一切对于人们有利的事物,就当作“善”,一切对于人们有害的事物,就当成“恶”。但人是具体的人,人的利害也都是具体的,特别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的利害关系就常常是相反的,甚至是不可调和的。人们彼此之间这些不同的利害关系,反映在人们的思想中就成了不同的善恶观念。比如剥削阶级认为是“善”的,被剥削阶级就认为“恶”,反之亦然。如果在无阶级的社会中,人们的不同利害关系,可以用部分服从整体,暂时服从长远的办法,把它们调和起来。善恶标准及评价是人类后天才有的,具体来讲,自从有了剩余产品,就有了善恶标准及评价。

善恶有三个尺度:第一,善恶标准是动态的、开放的和发展的。第二,集团的经济基础是各种善恶标准的基本标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用以判断行为善恶的标准,都是从各自的阶级利益中直接引申出来的。第三,判断行为善恶的标准,最终应当植根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在道德评价中,判断行为善恶的科学标准,只能是由合乎历史必然性的社会或阶级利益中引申出来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中,善恶的本质就是在实践中调节和反映利益关系所展示的目的性价值。

同类推荐
  • 景仰红色记忆

    景仰红色记忆

    大庄科乡是美丽神奇的地方,也是众多先烈撒过热血的地方。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中,大庄科作为平北最早开辟的农村根据地,书写了历史上浓重的一笔。为了更好地展示和宣传大庄科地区抗战英烈和模范人物的英雄事迹,大庄科乡党委、政府组织编写了这本《景仰红色记忆》。书中收录的这些抗日故事和人物,貌似平凡实则伟大,他们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永远值得人民怀念和敬仰。非常适合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使用,也可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收藏。
  •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影响人类一生的N个效应

    一个效应就是一把钥匙,开启你尘封已久的生存智慧;一个效应就是一股不息的力量,帮助你不断地修正从前不正确的观念和做法;一个法则就是一根魔杖,点开你成功人生的洞天,让你窥见其间的奥妙;一个定律就是一条花香小径,让你从此开始梦想的实现之旅……
  • 俯仰集·孙进己文集

    俯仰集·孙进己文集

    本书选编了作者近40篇论文,分为民族和疆域理论、文明理论、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社科改革和科研之路五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东北民族史研究、东北亚各国对渤海和高句丽的争议、我国疆域形成与变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二部分对小私有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类文明史及东北亚文明的延续性和稳固性等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对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诸多民族进行了探索研究;第四部分对东北亚的历史文化继承、东亚圈的发展远景、海上丝绸之路等提出了独到见解;第五部分则对社会科学研究改革之路和科研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
  •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镜像与她者:加拿大媒介与女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生活水准的提高,大众对媒介越来越接近,越来越依赖,媒介作为社会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对女性群体的调研显示,绝大部分的女性认为传媒在自己的生活中有重要位置。据调研,中国女性中每天花在电视传媒上的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占80%以上,大众传媒已成为女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媒介传播与女性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可割舍的联系,媒介的传播对女性的生活与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女性仍处于较低地位,在与媒介的关系中,女性也仍然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加拿大也不例外,部分媒体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或政治利益的需要,往往存在着忽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包括女性。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热门推荐
  • 难言情深

    难言情深

    秦楚记得,多年以前,有一个少年,他孤僻,桀骜,不善言辞。他有漆黑的眸,淡漠的眼神,唯独在看着她的时候,眼神比月光还温柔。后来,秦楚嫁给了一个男人,他叫陆江河,这个男人冷酷,优雅,言辞犀利。他也有一双漆黑的眸和淡漠的眼神,只是看着她的时候,眼神薄凉仿若千年玄冰,不会融化。有人说,爱情是囚徒的有期徒刑,所以她走进牢里的时候,他刚好出来。她笑,笑中有泪,不置可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永乐大帝朱棣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永乐大帝朱棣

    永乐大帝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在明朝诸帝中,其丰功伟绩恐怕无人能与之匹敌: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借镇边扫北之机,在为国立功的同时,私蓄日后能为自己夺取皇位拼死效力的文臣武将。征漠北、平安南、通西洋、修大典、建北京,缔造了一个“永乐盛世”。人必有是非功过,他凶杀成性、冷酷无情,成为历史上颇有争议的皇帝。本书以精练的语言为读者朋友逐层揭开了永乐大帝神秘传奇的一生。
  • 假若没遇见你

    假若没遇见你

    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此,谁也不知道下一步是天堂还是地狱……
  • 快穿之炮灰进行时刻

    快穿之炮灰进行时刻

    简介无良作者阮晚被不知名十八流系统收了。“九,为什么这茫茫人海你偏偏选择了我?就因为我貌美如花倾国倾城黯然销魂吗?”【滴,宿主不要脸了。】“九,我下个世界能不能有金手指?”【滴,宿主不要脸了。】“九,为什么每个世界我都没有感情戏?”【滴,宿主您在死亡边缘疯狂试探。】某boss路过偶然听到这句话,嘴角微微勾起,女人,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二天阮晚:我怎么在这?我衣服呢?咦,劳资腰怎么这么疼?
  • 一吻成瘾:总裁,请克制

    一吻成瘾:总裁,请克制

    大学毕业典礼上,她趁着萧瀚鳞熟睡时偷偷吻了他,本以为接下来一切会水到渠成,不料被当场丢出了门外。一别多年,回国之后,再次与他相遇,见面的第一句话,竟让她羞赧道:“总裁大人,请克制!”
  • 喵了个咪

    喵了个咪

    本书把猫写得妙趣横生,引人捧腹,性格呼之欲出,仿佛一篇篇寓言,不仅有猫生活,还有猫社会,说的是猫道理,实际又是人道理。百十篇文字,形成在五六年间。这里面有对猫的细致观察,也有深刻的爱和依赖,有养猫的经验和常识,也有和猫厮混的快乐与幸福。包括夸张的拟人化对话、故事,也有古时猫的典故、小段。通篇诙谐幽默,令人捧腹,抱抱、灰灰、三三等猫咪的形象生动可爱。
  • 农门辣妻有空间

    农门辣妻有空间

    重生农门美娇娘,空间调香虐渣好。捡个忠犬好夫君,携手天荒到地老。前世,沈澜芸以为乖乖听话就会得人疼、得人宠,下场却是受了数十年非人的生活,最后凄惨而死。重活一世,她一定擦亮眼睛看人,认认真真虐渣。这一世,她再也不要让弟弟受到那种痛苦待遇,前世欺她辱她之人,势必百倍奉还。复仇之余,也不忘过过悠闲小日子,用自己的手带着弟弟调出一个富贵荣华,调出一个田园满香。可这平白无故捡的汉子,哪知道身份不简单。白天化身呆萌小正太粘着她,晚上变身恶魔大野兽扑倒她!“不许卖萌,话说你货,是只披着羊皮的狼吧~”本文慢热,涉及专业纯属虚构,请勿较真,么么哒~
  • 只此情依旧

    只此情依旧

    这世间有千种身份万种遭遇,但细细品来,不过都是“情”之一字。我的脑中常常会有许多事情,我也总喜欢把它们串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的故事,这些故事有些是光怪陆离,有些则是真实的,希望你们能在书中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