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2700000001

第1章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体论意蕴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查少刚

[摘要] 和谐社会本质上是社会的一种存在方式和基础,因此,和谐社会思想首先应具有本体论意义。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反映了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目标,而且是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深化和发展,有着厚重的历史唯物主义本体论意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属性不仅在于和谐性,更在于其社会主义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基在于个人的和谐性,而其本质特征在于生成性。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本体论意蕴

唯物史观认为,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体,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构成的多维结构,各维内部及其相互之间的协调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和谐是一种状态,是事物与事物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的一种存在方式。这种“和谐”的状态并不是否认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面的统一。和谐社会的矛盾统一体是统一前提下的对立,而不是对立前提下的统一。和谐社会首先是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存在方式,从哲学的眼光看,它首先应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党中央提出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应该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状态和属性的这一描述不仅反映了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目标,而且是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深化和发展,有着厚重的历史唯物主义本体论意蕴。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属性不仅在于和谐性,更在于社会主义性

追求社会的和谐,是人类自古就有的理想,中国古代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柏拉图所憧憬的“理想国”, 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所描绘的“太阳城”等等,无不显示出人类对和谐的景仰和崇拜;而“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以及“雅典城邦”等等,无不显示出社会和谐的特点,无不是人类和谐社会理想在一定历史条件之下的现实表现。然而,这种“和谐”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因为那些“和谐”都是在专制条件下社会矛盾暂时性缓和的结果,其内在的阶级矛盾以及由此决定的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并没有得以根本解决。“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前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出现奴隶社会的或封建社会的和谐社会。” 原始社会的“和谐”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和科学技术水平极其落后的条件之下的,其和谐并不具有现代的含义;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统治与反统治的斗争贯穿着整个前资本主义阶级社会的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和谐的,而是土地对人的束缚和人对自然的绝对依赖;人与人的关系更是一种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在貌似简朴的人际关系中存在着统治与绝对服从。在生产力与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也不可能构建资本主义的和谐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关系和社会基本矛盾,决定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范围内不可能构建一个和谐社会。资本主义和谐社会只能存在于资产阶级学者和理论家为资本主义制度永恒论和终结论炮制的历史幻想之中。因此,可以说,前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社会形态中的“和谐”并不是由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使然,而更多的更直接的是一种历史偶然性的表现。由其社会所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性所决定,那种“和谐”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其他各种所谓的“和谐社会”有着根本的区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属性不仅在于和谐性,更在于它的社会主义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在消灭了阶级对立前提下的和谐,是一种人人平等的真正的和谐,真正体现着以对立面的统一为前提的对立面的对立统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社会矛盾的性质类型为客观依据,从整体上把握的社会的根本性质和全体社会成员彼此共荣共存、彼此合作,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确立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及其有机关系,以及人的处境和生活状态。它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存在方式,它不仅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对社会和谐达到的程度和范围的总体性判断。这是人类历史在经历了阶级对立的社会以后才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所具有的社会结构的本质特征。因此,关于和谐社会的一个根本问题,就是真正和谐的社会在哪种社会形态下才可能建立?离开了社会形态,离开了社会关系的根本性质,单纯在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的法律和道德范畴内,在矛盾对立与和谐关系的哲学概念范围内,或者在文献范围内探讨这个问题,容易忽视社会形态的区别,把追求和谐说成是任何社会都可能达到的普世价值,对和谐社会问题采取道德决定论、文化决定论的立场,从而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社会现实。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2005年2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从物质条件方面看,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体而言,我国生产力水平展相对不发达,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是我们在社会发展中不能超越的,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从社会关系方面看,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剥削,从根本上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但这并不是说社会主义社会就不存在任何矛盾了。事实上,在社会主义社会,在根本利益相一致基础上仍然存在着人与人之间在物质利益方面的矛盾。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利益群体重新分化组合,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并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结构复杂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冲突明显化的态势。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大量出现。但这些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是在根本利益相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基本上都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矛盾各方彼此内部的利益协调来解决。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为了协调人民内部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另一方面,也只有牢固坚持我国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才可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基是个人的和谐

当前学界大多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体现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这是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做出的界定,显然具有意义。然而,从个人到集体、从集体到人类社会再到人类世界的整个网络系统中,个人是最小单元,也是最为重要的单元。如果不能实现个人的和谐,就无法达到集体的和谐,人类社会与人类世界的和谐更是无从谈起。因此,个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和微观基础,只有每个个人达到了自身的和谐,才谈得上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及其与自然的和谐,当然,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及其与自然的和谐反过来又会强化并促进个人自身的和谐达到更高的水平。社会的和谐最终必然通过个人的和谐来体现,因为任何个人都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人具有社会性,“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的和谐并不仅仅是简单层面上的个人身心的和谐。个人身心的和谐还只是个人和谐的最低要求或表现,还是一种浅层次的和谐,因为身心的和谐作为一种状态,至少包括消极状态与积极状态两种情况,比如道家主张的“无为”、“遁世”的思想,实质上也是追求一种身心和谐的境界,但是显然那不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对个人和谐的理解必须将之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紧密联系起来,否则就可能进入泛人性论的误区。唯物史观认为,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有机统一,其中,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而“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 从这一立场出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的和谐就应该体现在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体心理、智力支撑与精神动力几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循此路径而实现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

马克思指出:未来社会应该是“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在这种社会形式中,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驾驭生产力、科学技术和交往形式的巨大进步,因为“现存的交往形式和生产力是全面的,所以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可能占有它们。” 为了实现所有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首先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因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又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生产力增长,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实行各尽其能、按需分配的前提条件。” 只有每个人的主体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整个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才有可靠的保障;也只有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社会成员的丰富多彩的个性得以展现,社会的全面发展才有无尽的动力。个人的全面发展是指自然和社会长期发展所赋予每个人的一切潜能的最充分、最自由、最全面的调动。它既包括个人的能力和才能的全面发展,如体力、智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等,也包括个人个性的充分体现,如特有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心理素质等等。简而言之,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个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身心健康、精神支柱、智力支撑几方面的协调发展。人是自然的存在物,更是社会的存在物,从本质上看,就是实践的存在物。实践的本质是创造、生成和发展,正是实践的特点及其内在矛盾运动使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得以可能,而且成为具体的现实性,在实践中蕴含着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根源,人正是在劳动和实践中创造了自身,发展了自身,创造了自己丰富的本质,创造了自己的独立和自由,并开辟了自己解放自己的道路。

个人的全面发展虽然是所有人全面发展的前提,但个人的全面发展却不应该成为个人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关系中产生的。” 个人全面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人的自身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然而,个人是社会的个人,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性,人是在与社会的联系中而存在的,个人全面发展的一切所需均来自于社会。更何况,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教育的目的是形成人的各种素质,使人成为他自己,而“生产劳动给每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并表现自己全部,即体力及脑力劳动的能力的机会。” 因此,个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在根本上依赖于他的社会价值的实现程度。唯物史观认为,人既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用者。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要求无产阶级的大公无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先进思想。当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保持身心健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和劳动中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正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体人的和谐。

同类推荐
  • 包容与凝聚:多民族国家和谐稳固的制度机制

    包容与凝聚:多民族国家和谐稳固的制度机制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A类重点课题“多民族国家包容差异协调分歧的机制设计”(10AMZ004)的最终成果形式。本书将机制设计概念运用于族际政治研究领域,从制度机制设计的角度对各国处理族际关系的政治实践展开研究,通过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当代世界多民族国家处理国内民族关系、包容族际差异、协调利益和认同分歧的制度机制及其设计主旨和过程的分析,探索这些制度机制的社会效果及其联系。从中发掘对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具有普遍价值的制度、方法和途径,促进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增进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 北大微讲堂导读2

    北大微讲堂导读2

    北大微讲堂是北京大学为学生开设的科普讲座,邀请各学科教授、名家、院士等,讲解内容权威却又通俗易懂。
  • 和谐密码:贵州省余庆县创新社会多元治理模式

    和谐密码:贵州省余庆县创新社会多元治理模式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景,是仁人志士不懈追求的理想社会。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进入21世纪后,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与剑桥听讲座

    《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牛津和剑桥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牛津讲坛到三一学院:在牛津和剑桥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热门推荐
  • 我幻想中的游戏世界

    我幻想中的游戏世界

    如果有一天你有了个系统,你会用来干什么,孟凡就会回答你,更平淡更安静的生活,因为人生百态我在系统里都体验过了。
  • 我成了商纣王

    我成了商纣王

    阴错阳差,少年穿越到了封神时代,商纣王的身上!结果,就连老天爷都想灭掉他!幸好,他有‘帝王系统’!从此,踏上一条逆天之路,一路横扫,一路逆袭,所向披靡,无人可敌!
  • 街灯下的你

    街灯下的你

    【独宠女友的万人迷男明星(隐藏富豪)×生世悲惨咸鱼翻身的清冷绝世美人】???ps:都市商业精英甜宠、爽文(齁甜齁甜)????京城某市郊高速公路发生了一场极其严重的交通事故,父亲温竹在此次车祸中身亡,年幼的温予坐在天桥台阶上哭泣,意外收获男孩纪秋遇的安慰,男孩把抓到的娃娃送给了温予:别怕,有我在,我帮你擦眼泪。街灯和男孩照亮、温暖了她,这个画面被咖啡店老板娘拍下后悬挂在店铺内七年之久。温予铭记于心,不甘平庸,多年后咸鱼翻身,开创了知名珠宝品牌,成为了无人能及的富豪,与纪秋遇终成眷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洪荒之昊天传奇

    洪荒之昊天传奇

    末法时代自爆身躯的昊天大帝机缘巧合之下重生到了洪荒开天辟地初期,成为了道祖鸿钧门下的一个童子,且看重生后的他能否摆脱圣人傀儡的身份重振天帝威名。
  • 希腊神话故事(青少版)

    希腊神话故事(青少版)

    《希腊神话故事》是古老的爱琴海文明孕育出来的一朵艺术奇葩,它诞生于口头传说,在一代代人的口头流传中不断被完善,后来才被整理、加工并记录下来。《希腊神话故事》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其中一部分是关于神的故事,另一部分讲述的是深受推崇的古希腊英雄人物的故事。《希腊神话故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影响着后来的希腊文学,不仅如此,对整个欧洲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腊神话故事》还具有很深的社会意义,它描述了人类社会初期,古希腊人在爱琴海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探索与认识,体现了这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价值观。
  • 大神,你家影后掉了

    大神,你家影后掉了

    三次元里,姜宁暖是一线大腕,俗称当红炸子鸡;顾行止是商界新秀,洁身自好,无数女星想要攀附而上,却被拒之门外。二次元里,她是文触大大,却是他的头号迷妹,他是神隐已久的cv大大,高冷自持。当两者身份重合……顾行止:你喜欢我?姜宁暖:……顾行止:你若是后悔当年踹了我,我可以再给你一个机会。姜宁暖:……都说红尘十丈,冷暖自知。但你有没有遇见这么一个人,你爱他如生命,可以跨越日月山河,只等他提一盏灯来,照亮眼前的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回到马克思、培育和谐美: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现代解码

    回到马克思、培育和谐美: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现代解码

    劳动伦理是马克思思想重要本义的学理论证;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根本旨趣;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根本原则;马克思劳动伦理关系思想;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核心问题;马克思劳动伦理思想的实践形态等。
  • 炼魂乾坤

    炼魂乾坤

    人生如网,网如人生,我们不禁要问:那些有血有肉的网中之人,将如何去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呢?答案需要你自己去解读和领悟!也许,读到最后,你也会找到一个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人生答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