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2700000056

第56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7)

第一,强化教育理念转变这一核心,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教育理念的转变是核心,而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是为实现教育理念的手段而已,并不需要追求热闹漂亮、花样翻新。

要推动教师深入理解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的民主思想,可以邀请有关专业专家开一些讲座,并在教师中展开关于教育理念的讨论。应以理念介绍为主,具体经验交流为辅。只要有正确的理念,具体方法可以自己探索。推动教学观摩,促进教学经验交流。鼓励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这一点我校教学评估中心已经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第二,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学科支撑,围绕理论内涵和学科前沿安排教学内容,方能彰显大学教育的学术性、前沿性,真正启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没有理论研究,大学课程教学无疑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政课教学也不例外。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源还是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科研为抓手,蕴育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第三,就学生方面而言,实际上学习方式往往是由考察方式所决定的,只有设计科学合理的综合考察方式,才能够最终决定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因此,考察方式的改革是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重要一环,甚至对范式改革的成功与否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考察方式怎么改,却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比如如何通过考察指挥棒引导学生增加平时学习的主动性、如何设计平时成绩的记分模式从而尽可能降低主观随意性。虽然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不喜欢期末大量背诵然后参加考试的方式,但记忆仍然是掌握基础原理的重要方法,各门课程还是应该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和规律设计科学有效的考察方式。考察方式的改革不是一“开”了之那么简单,为了加强平时学习而一味放松期末考试是不负责任的。就考察方式开展专门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这正是我们下一步将要开展的工作。

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赵子文 赵勇

[摘要]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及教育部“质量工程”的要求,我校在“思政课”网络教学的试点过程中,以“三贴近”为原则,以增强有效性为着力点,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支撑,以“真心喜爱、终生受益”为目标,初步探索了“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为“思政课”教育教学四个方面的转变:由外在强制型向内化吸引型转变;由结论告知型向探究追索型转变;由被动灌输型向兴趣养成型转变;由单一课堂型向多维育人型转变。搞好“思政课”网络教学,还应使网络教学契合教育教学本身的规律,契合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

[关键词] “思政课” 网络教学平台 四个转变

一、创设“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接受者主动适应客观世界的综合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养成过程,决定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和方式的改革,都必须与时代的发展、受教育者的特点及所学学科的特性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教学过程才能符合教育规律的要求,“教”与“学”的目标与效果才能较高程度地趋向一致。

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作为知识传输的大动脉,凭借便捷的传输渠道、优质的显示界面,低成本知识资源的提供,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80、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网络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偏好与依赖;“思政课”信息量大、思想碰撞性强、探索发展快等特性,需要拓展其教学形式的时空范围及教学资源的教材文本范围。这就决定了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开放、即时、便捷等特质,开展网络教学,既能契合“思政课”的特点,又能契合当代大学生的偏好与习惯,是“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的现实选择。

网络教学并不是取代或削弱课堂教学,而是将教学过程分解为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两个互补互促的过程。课堂教学仍然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延伸和补充,它主要提供学习资源、搭建论坛平台、创设交流园地。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功能,能够将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文本解读转向探究、追索,从单向灌输转向研讨交流,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学生感到精彩之后还有思考。通过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功能重构,课堂内容延伸到网络,网络话题聚焦于课堂,使得师生互动与教学场景由课堂内拓展到了课堂外,再由课堂外影响到课堂内,形成了课内外广义的互促互动传导机制。

1.整体设计思路

“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关系,重新界定二者的功能。课堂教学主要凸显其理论探究与追索的功能,网络教学主要凸显其资源提供、互动交流等功能,它们在“思政课”教学中互补互促。据此,我们设计了基于Black 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思政课”网络教学模式,它由一个总模式及四门课程的分模式组成,总模式主要体现“思政课”的共性,分模式分别体现各门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科特性。

2.模式结构及功能

“思政课”网络教学的总模式以针对性、有效性、说服力、感染力为要求,设置了教学文件、学习资源、学习检测、交流园地、社科论坛等5个模块、32个栏目。

其中,教学文件由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等6个栏目组成,为教学提供基本教学资料;学习资源由名师讲坛、资源链接等6个栏目组成,主要提供基本理论和理论争鸣、理论前沿、学术视野、研究趋向等拓展性内容;学习检测由考试中心、网上实践等4个栏目组成,网上实践下设专题研讨、社会调研等4个栏目,学习检测模块主要功能是学生自测及社会实践;交流园地由释疑解惑、教改天地等5个栏目组成,为师生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社科论坛由关注社会、我的大学、聚焦学科3个栏目构成,构建了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现实虚拟相结合的教学空间。

不同学科设置不同栏目,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人生旅途”、“感受崇高”,概论课的“社会聚焦”,原理课的“哲思论坛”等。同一论题在不同课程中有不同的研讨视角,如“关注社会”栏目中,针对当前的次贷危机,概论课主要从自由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角切入,纲要课主要从经济危机的历史演变切入,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主要从诚信监管缺失切入,原理课主要从危机的原因及量变质变等规律的探究上切入,这样对同样一个论题就可以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立体的、多维的研讨,有利于学生知识掌握和应用的整体性及完整性。

3.运作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交往上也较多地依赖于网络。基于“思政课”综合性强、信息量大、探索发展快等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开放、即时、便捷性等特质,开展网络教学是“思政课”主动面向当代大学生、面向信息化时代、面向学科新发展的现实选择。

体现网络交互融通性,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学习交流平台的建立建设关键在于凸显网络教学的交互性特点,为了更好地促进广泛、即时、针对性强的交互式学习与研讨,网络学习交流平台需要结合课程特性,结合师生的内在需要,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焦点论题,疏通便于师生不受时空限制的交流通道。

体现网络海量共享性,创设学习资源条件。网络空间信息量大、延展性强,它能提供丰富多元的资源条件,延续拓展教学内容及其空间。我们将基础理论与学科前沿、内容关注与社会聚焦、知识掌握与分析运用、理论认同与诉求表达等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师资资源、课件资源、信息资源的全时空链接。

体现网络情景化特性,创建新的教学环境。网络教学模块的设置,在强调丰富内容的同时,还注重全新教学场景的创设。开设了外部链接、名师讲坛、情景回放、知识拓展、成果展示等栏目,综合运用文本、图形、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现和拓展教学内容,使其内外、动静、史实、学用相结合,形成了内容丰富、媒体集成、多元交互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特征的“思政课”网络教学新场景。

体现网络开放实践性,建立动态评价体系。“思政课”的思想性及其实践性,决定了其评价的特殊性。它主要应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整体领悟、掌握、分析和运用情况。学生的德行养成是一个过程,因此,过程评价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这就需要在教学模式中对学时分配、成绩构成方面进行较大的调整。通过网络教学,我们力图实现质量控制、效果反馈、教学评价的一体化,将过程控制与结果控制相结合,更加注重过程控制,在形式、内容上进行改革,将考核的方式从单一的试卷考试拓展为包括理论学习、实践项目、互动讨论等多个模块的综合性考量,采取网上自测(网络机考)、撰写论文、社会调研、网络学习、社科论坛、原著选读等多个项目的综合考评。

二、改革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在网络教学实践中,通过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改进网络教学方式,营造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试点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为“思政课”教育教学四个方面的转变:

1.由外在强制型向内化吸引型转变

网络教学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据统计,截至本学期末,网络教学平台中部分班级点击率生均超过50次,课程资料板块的点击率生均12次左右,其他各种拓展资源点击率生均10次以上,讨论区论坛帖子总数近15000个。论坛讨论的内容,从话题领域来看,关系国家发展、社会时政的约占70%以上,关于大学生活的约占15%。从话题属性上,关于思想意识类的约占30%;社会现象类的约占40%;校园生活类约占15%。话题的涉及面几乎覆盖到社会及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社会时政、热点问题更是学生关注的重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社会责任、主动参与交流互动、认真探索学科专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许多同学在论坛管理、教学方式等方面建言献策,不少同学补充资源,表示要把“自己的家”建设好。

2.由结论告知型向探究追索型转变

网络教学增强了师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学生通过论坛发帖、网络调研、专题研究等方式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部分精华帖的跟帖数达到120余篇。还有的同学索引专家论点、红色网站观点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我校原有教学模块中的社科论坛、社会调研、每周一片等品牌活动,在引入网络教学方式后,以更加广泛的参与、更加便捷的实施而得到深化。

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和交流平台,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层次、内涵、视野有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收获,从他们对待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的转化,从对网络学习的积极参与,从对实践项目的认真完成,从网络讨论的真情表达,从对社会的自发认知到自觉理性,从对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高度评价中,都能够看出网络教学带来的显著变化,也说明网络教学对于学生学习“思政课”,确实是一个能够调动积极性,能够实现主体性,能够促进学习进步的有效平台。许多学生表示,“思政课”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在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完善人格、全面发展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3.由被动灌输型向兴趣养成型转变

网络教学增强了“思政课”的感染力。通过网上师生、生生的平等交流与互动,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信任基础上的情感交流,使得教师的角色向“导师”、“学友”转变,学生的角色向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转变。部分学生甚至提出课程结束后,还想继续和老师网上交流。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来源,从以前考试形成的压力,转换为满足自我成长需求而产生的激励,实现了将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驱动力的转变。

“学会学习”成了学生重要的收获,“善于学习”更成了他们学习的目标。学生普遍感觉到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是为自己而学习,是为自己完善人格、塑造合格公民而学习,不再是为学分、为成绩而学。

4.由单一课堂型向多维育人型转变

网络教学大大拓展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拓展了教育主体的广泛性和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使其从立体、多维、多元的教学空间突破了单一课堂在时空上的局限性,达到了“思政课”教育教学在课内外的全覆盖。

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同步协调开展,与课外平台、学生社团等活动有机关联。教师对网上讨论的话题进行归纳点评;将一些话题定期合集,给出综合性评语;还将一些问题的讨论延伸到课堂上,开展课堂里的辩论。将课堂中的重要问题,以话题的形式网上发帖展开广泛的研讨。

开展网络教学,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视野;学生学习突破了时空局限性,能够适时与老师进行交流;教师便于快捷、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更加广泛的、更具针对性的进行沟通和指导,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的实效化、长效化。

同类推荐
  • 解读宁波:基于服务国家战略前沿的思考

    解读宁波:基于服务国家战略前沿的思考

    本书是一部以新闻视角全景式解读宁波经济、社会、文化现象的力作。作者历经20年对宁波各行各业的深入采访,从历史和比较的视野中,探讨城市嬗变轨迹和发展模式,系统分析宁波在接轨、参与、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中的区位机遇、现实考量、理想图景,以及具体举措、风险挑战与应对策略。这部著作不仅仅是汇集的新闻记录史料,也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公共人的衰落

    公共人的衰落

    作为汉娜·阿伦特的学生和于尔根·哈贝马斯的好友,理查德·桑内特和他们两个人鼎足而立,分别代表了西方公共生活理论的三种各不相同的学派。《公共人的衰落》正是桑内特研究公共生活的扛鼎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公共人的衰落》具体展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公共生活现状,从城市人口、建筑交通、户外空间、环境失衡等方面揭示出人们的紧张和焦虑,由此证明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我迷恋是公共生活衰落的结果,而公共生活的衰落,则是入侵公共领域的人格引起的。全书通篇对此观点作了细致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作者追述了18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宫廷、布尔乔亚阶级、市民阶层的社会存在和交往进行了广泛的涉猎:从文学、宗教、艺术到戏剧、音乐,再到服饰、话语、视觉、人格、角色。其中不乏对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狄德罗、卢梭等人的分析。最后还指出了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在社会中主动积极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对于正处在转型期间的中国来说,这本经典的社会著作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界限模糊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借鉴的价值。
  • 写作技法大全

    写作技法大全

    《写作技法大全(超值金版)》除了常用文种外,还增加了其他实用写作书中很少出现过而当今又极需要的文种,如加强了经济文体的介绍。未来的世纪是科技与经济主宰人类的时代,经济生活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用写作的经济化趋势已经逐渐成为国际性潮流。鉴于此,本书增加了有关股份制企业文书的介绍和外贸文书的介绍等,以适应当代经济生活的发展。
  •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灾害,一个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害,一个我们潜意识里不愿多提的词。我们不愿说,并不代表它就会消失,听那电视中的新闻,看那报纸上的文字,总会被提到,提到它在某个角落里继续存在的身影。本书为我们例举了一百场危及世界的灾害。
热门推荐
  • 那些年,人人都是小马哥

    那些年,人人都是小马哥

    “我”出生于1970年代,成长于北方一个小县城,有一群以“小马哥”为崇拜对象、豪情侠义的朋友。即将开始高中生活,好友周磊却面临着辍学。为此,在“我”的鼓动下,众人模仿“小马哥”采取了一项义举,无意间却介入到了父辈们之间的游戏规则,使“我”过早体会到了成人世界的忠诚与背叛,周磊等人的命运也从此逆转……
  • 捉弄和珅

    捉弄和珅

    本书从古代典籍中精选晏子、东方朔、侯白、苏东坡、解缙、唐伯虎、刘墉、纪晓岚等二十五位中国古代机智人物的一百多篇趣闻逸事。作品隽永幽默,诙谐风趣,能够给读者带来艺术欣赏的乐趣。
  • 重生之衣冠嫡妻

    重生之衣冠嫡妻

    陶姚从外室成为正室嫡妻,走了三辈子。第一世,身为孤儿的她被抢了未婚夫,心不甘情不愿地被迫成为傅邺的外室;第二世,她穿越到了异时空,成为了一名妇产科大夫,结果过劳死;第三世,她又穿回去了自己原来的时空,回到那曾经千疮百孔的生活,面对贼老天的玩弄,她从来不会轻易认输,好在这一世最大的不幸尚未开始,她誓要活出属于自己的幸福。谁挡住她追求幸福的道路,她就将谁踢开!————————————面对前世冤家:她冷冷地对傅邺说,“头可断血可流,你别指望我会再当你那低贱的外室。”傅邺却一把揽上她的小柳腰,将她拉向自己,看着她愤怒的小眼神,他却是咧嘴一笑,“我也正有此意,定当八抬大轿娶你过门当我的嫡妻元配。”面对前世仇敌:她不屑地看着傅兰心那张趾高气扬的小脸,“滚开,好狗不挡道,看好你家的狗,别让它出来胡乱攀咬人,不然别怪我不留情面乱棍打狗。”被她指称为狗的前未婚夫方健那张似无奈又似深情的脸顿时涨成猪肝红,不知道这前未婚妻什么时候学会了牙尖嘴利?这让他深情的戏码还怎么演下去?
  • 至尊邪王:盛世小狂妻

    至尊邪王:盛世小狂妻

    当腹黑遇上腹黑当高冷撞上呆萌当无情碰上柔情当逗逼遇上美男这将会擦出一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
  • 药名离合夏日即事三

    药名离合夏日即事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槌起槌落

    槌起槌落

    拍卖师的人生就如同他们手中的拍卖槌,随着槌起槌落,经历着风风雨雨,感受着喜喜悲悲
  • 傲娇狼君太霸道

    傲娇狼君太霸道

    臭狼又傲娇了,看来是欠收拾;瞧这小嘴撅的,欠亲亲?想得美,夫君这种东西生气老不好,多半是惯的,打一顿就好了。
  • 娇妻很甜:老公大人,要抱抱

    娇妻很甜:老公大人,要抱抱

    “不要进来……嗯……”顾筱柔双手死死扒着门,不让外面的男人进,后背全是鲜红的血。顾筱柔,A市小霸王的未婚妻,杀手级别特工,除了每天虐白莲打小三,就是调戏自家宝贝老公。君沉轩负责每天对她宠宠宠。(男女主身心干净)甜宠文!!!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一切反对一切人的战争》分为机器猛于虎、不敢生病、大踏步地走向不可避免的危机三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机器PK工人、机器一改进, 工资就降低、巨无霸等。
  • 灵舍物语

    灵舍物语

    传说世间有一灵舍,只要在那里拿出店主认可的物品,将可以交换任何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