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4200000016

第16章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均衡 非均衡及其演化(1)

第一节中国农业保险的制度需求

农业保险制度均衡分析,涉及到这样一个根本问题:如果农业保险制度均衡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一种瞬间的结果,如同市场出清一样,那么农业保险制度非均衡就是一种常态。农业保险制度非均衡说明农业保险制度并非完美的,农业保险制度存在缺陷。农业保险制度存在缺陷,必然被更完善的新制度所取代。如果存在建立新制度的巨大收益,具有制度理性的主体必然会根据成本收益权衡,在收益大于成本时,实施创新,建立新制度以取代旧制度,新的农业保险制度安排形成。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制度环境在不断发生改变,现存的农业保险制度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可能从耦合转变为互斥,导致制度收益下降,制度主体将随之进行策略调整、采取新的行为选择,进行成本收益权衡,实现新一轮制度创新,供给能带来更大收益的新制度以替代现存制度。如此循环反复,新制度不断替代旧制度,从而形成农业保险制度的螺旋式动态演化。制度非均衡的存在,说明有实施制度创新的可能性,而成本收益权衡,说明有实施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因此,制度均衡→制度非均衡→制度均衡→制度非均衡,如此循环反复,实现了农业保险制度的动态演化,但可能是沿着高效的路径演化,即制度进化,农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也可能是沿着低效甚至无效的路径演化,即制度退化,农业保险制度发展停滞。究竟出现哪种路径、哪种结果,这就取决于来自供求两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即政府、保险公司、农民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互动。

我们为什么需要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制度何以产生?农业保险制度具有何种绩效?需求诱导型的制度变迁有何特征及其引致制度变迁的需求诱导因素是什么?这是分析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必须加以分析和阐释的制度需求的基本问题,只有对上述问题阐释清楚,我们才能从制度供求力量、制度供求主体互动中,探究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轨迹、动力及其变迁机理。

3.1.1不确定性与农业保险制度需求

不确定性是指经济行为人面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外生和内生因素,无法准确地加以观察、分析和预见。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揭示出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比确定性更为基本。世界是运动的,运动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同样如此,因此,由于运动和变化导致的不确定性必然贯穿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始终。正如普里高津在其所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中所阐释的“人类社会系统,从本质而言,不确定性是常态,而确定性是例外。”不确定性是人类社会发展普遍面临的问题。制度形成于人类为降低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实现人类发展与合作稳定性的需求。“制度通过向人们提供一个日常生活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为对付“不确定性”,提高对未来的预测力,减少资源浪费或空置的现象,人类通过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信息和技术,构建、设计各种规则,以降低不确定性存在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的交易成本。所以,对付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是人类构建包括农业保险等各种制度安排的原始动力。农业保险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它能有效地应对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

(一)农业生产不确定性的根源:自然生态系统演化的非平衡性

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环境存在高度的依赖性,即使在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农业生产活动仍然摆脱不了受大自然和资源环境的控制和影响。资源环境决定了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影响了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决定了农业的产出水平。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复杂的地理和自然生态环境导致自然生态系统演变充满不确定性,导致中国自古到今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威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影响了社会稳定发展,增加社会发展的交易成本。这种自然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及其导致自然灾害风险诱发了中国农民创新各种规避、转移风险的方式、方法,也构成农业保险制度需求的客观基础。

(二)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与农业保险制度的形成

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的外部自然环境的不规则变化,自然生态系统演变的不确定性;其次是农业生产主体的有限理性,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落后和科学文化知识低下的情况下,农民难以准确预测和把握自然灾害、气候等生态环境的异常变化,农业生产很多时候只能靠天吃饭、听天由命。因此,农业生产主体的信念结构、知识积累水平和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是非线性的,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降低了农业生产者对未来产出的稳定预期,影响农业生产收益的稳定增长。为降低生产的不确定性,稳定农业生产的投入和收益,使生产者能形成对未来的稳定预期,形成长期化的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农业生产者发明了各种降低生产不确定性、稳定产出的制度安排,农业保险制度就是基于降低生产不确定性、保障生产投入和收益稳定的制度安排。因此,农业保险制度需求的形成与农业保险制度产生的客观基础在于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功能在于能降低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稳定产出,人们需要这种制度,就在于人们运用农业保险制度能有效规避农业灾害风险,稳定农业生产,降低农业运作的交易成本,促进农业及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3.1.2风险转嫁与农业保险制度需求

“保险是一种有效的在不同所有者之间配置风险的制度安排。它能减少风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降低经济运行的成本,增加经济活动的总收益。”作为一种复杂系统,农业文明系统的演化充满不确定性。当自然环境的干扰过大,或者农业文明系统过于封闭时,系统就很有可能趋于瓦解。而当系统开放时,在外界自然环境的干预下,通过自组织演化,能实现无序到有序的稳定发展。由于外部干预导致的不确定性,所有农业文明系统都面临瓦解和崩溃的风险。为实现农业系统的稳定、有序演变,农业系统必然要保持一定的开发性,以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吸入新的要素,并通过系统内各主体和子系统的学习、模仿、创新及其扩散,将新要素内化于整个系统,从而实现系统演化的有序。农业保险制度的形成,就源自于系统降低演变的无序,规避农业文明系统瓦解,实现农业文明系统稳定、持续演化和发展的创新结果。农业保险制度的形成,是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不断学习、经验积累、创新的结果,它是“自发演化秩序”。没有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对风险认知的不断深化,没有风险管理方式的不断尝试、创新,没有几千年来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发展,不可能有农业保险制度的形成,没有风险转移的主体动机,不会有农业保险制度的产生。

3.1.3成本收益权衡与农业保险制度需求

制度创立能带来收益,但也要发生成本。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是形成农业保险制度潜在需求的客观基础,但这种潜在制度需求转变为现实制度需求,进而形成制度,还取决于农民创立农业保险制度的成本收益权衡。当农业保险制度创新成本很大,失败的风险很高,而为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收益很有限时,即农业保险制度所带来的收益远远低于农业保险制度创立成本时,制度主体——国家(政府)、农民、保险公司都缺乏创立农业保险制度的动机和激励。

农业保险制度创新、创立的成本包括学习、协调、信息搜集、达成协议和实施等成本,农业保险制度所带来的收益包括货币收入增加、农业产出增加、农业现代化程度提高、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等。当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社会的科学知识积累达到较高水平,农业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农业保险对农民的收入和福利影响明显时,农业保险制度创新的学习成本、模仿成本、组织成本和达成创新协议的协调和实施成本就比较低。农业保险制度创新的预期收益就比较高,农业保险制度需求就比较大,农业保险制度容易实现,反之,则然。在人民公社化的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农民对农业保险制度的认知程度、预期收益比较低,而创立农业保险制度成本却很高,如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基本制度相抵触,承担极高的遭受政治经济处罚的风险。收益低、成本高,所以作为理性人的政府不愿发展农业保险,农民对农业保险也没有多大需求。1982年后我国农业保险能在停办了近30年后迅速恢复,尤其2004年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启动后,停滞多年的农业保险又得到快速发展,经营主体快速增加,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险种创新不断,关键在于制度创新的成本收益发生改变,政府、保险公司、农民认识到创立农业保险制度的巨大收益,及其为此所承担的有限成本。

3.1.4替代性制度安排与农业保险制度需求

从制度的功能和绩效来看,农业保险制度与其它农业风险管理制度存在替代性,如储蓄、社会救济、价格补贴、粮食补贴、技术补贴等农业支持政策都是降低生产的不确定性,转移和处置风险,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增加农民的利益和福利的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安排,无论形式有何差异,其最终目标都将影响农民的福利,进而影响农民生产行为和对农业保险制度的需求。

在农业风险管理制度集合中,替代性制度安排的数量、功能和绩效将影响到农业保险制度的需求。农民对传统农业风险管理制度的认知程度,对新兴现代保险制度的了解和学习程度都将影响到农业保险制度的需求。现代农业保险制度能否取代作为旧要素的传统农业风险管理方式,取决于与传统的风险管理制度相比是否更有效率,是否能降低农业生产的交易成本,增加农民、政府的收益(例如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带来的政府租金和财政收益最大化,农业产出的增加等)。

积谷防荒、政府赈灾救济等传统农业风险管理方式,几千年来已农民所熟悉、所习惯、所认同,并成为传统小农经济下广大农民预灾防损的普遍习惯和共有信念,这种传统的农业风险管理方式已经内化于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中,在传统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转型过程中,只要小农经济下农民的风险管理的传统信念、习惯、风险认知体系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种传统风险管理方式将不会完全消失。而现代农业保险制度在中国形成和发展历程极其短暂,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局部试点、试验到现在不过70多年的发展历程。作为向西方文明学习的结果,农业保险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典型的制度植入过程,中间缺少了制度自发演化的过程。学习、模仿和强制性制度移植是否充分发挥制度的功能,降低制度摩擦和变迁的成本,避免制度低效和制度锁定,取决于现代农业保险能否有效地融入到农民的生产信念、生产管理方式中,取决于农民学习、掌握这种风险管理方式的时间过程和成本,取决于农业保险这种正式制度能否实现与农民的传统信念、文化价值观、习俗等非正式制度的有效兼容。当农民在农业生产管理中,认识到现代农业保险制度在保障农业生产稳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有效增进农民的利益和福利方面具有传统风险管理方式所不具有的优越性时,理性人动机将使农民产生对农业保险制度的需求。当农民了解、掌握现代农业保险制度的学习成本很低时,对农业保险制度的需求必然形成。

3.1.5制度环境与农业保险制度需求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封闭的、静态的、稳定的农业社会系统,与外界其它文明和社会的交流有限。稳定的农业社会结构、静态的社会系统、农业为本的文明传统形成了特定的处置自然灾害风险的制度安排,如积谷防荒、赈灾救济等。封闭的社会环境,导致西方现代保险知识很难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普及,难以促使农业风险管理制度的变革,创立现代农业保险制度。近代鸦片战争,西方殖民势力入侵,国门打开,中国封闭、稳定的社会系统被打破,现代金融、现代保险、现代科技等文明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并不断传播、普及。在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交流中,中国进入了制度环境、制度结构急剧变革的社会转型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社会转型,带来农业制度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现代保险知识、金融知识和现代科技的普及,带来农民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的嬗变。随着农民对现代科技的掌握,对现代金融保险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和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保险制度的需求逐步形成、不断增强。

同类推荐
  • 探索经济学的路径

    探索经济学的路径

    为了让读者深刻了解作者在经济、金融学科上所进行的艰辛探索,作者将过去同行专家对有些著作所写的序言、所写的书评、作者自己所写著作的前言、后记以及对有些学者理论观点的评价、政策建议集结出版,希望通过此书梳理作者在进行经济学学术探索以外的很多真实想法和看法。目的是让同行知道进行了哪些探索,有哪些观点,存在哪些不足,希望这种做法对同行有一些帮助和启发。
  • 人口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

    人口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

    本书总结了人口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主要应用模型:尝试将灰色系统模型应用到区域流动人口规模预测,以期更好地描述未来特大城市人口的发展趋势和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其人口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 宁波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宁波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文化产业是以人为本、高附加值、环保型和低消耗、高产出的新兴产业,其发展有助于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经济稳定及综合实力提升具有巨大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宁波城市竞争力提升与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既然是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系统的研究。而文化产业竞争力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问题,客观准确地评价文化产业竞争力将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 廉政微阅读

    廉政微阅读

    该书是给喜欢廉政文化的人们茶余饭后或工作间隙随便翻到哪一页,都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的口袋书。虽只是人类廉政文化整体的一鳞半爪,但却是精粹所在。全书分为“清廉为官”、“清白传家”、“廉史留痕”等 16 辑,每辑由若干则短文组成。篇幅短小而信息量大,语言简洁而活泼,让读者在轻松之中领悟廉政文化的精妙。
  • 经济的本质

    经济的本质

    本书是“雅各布斯‘城市经济’三部曲”的第三部。雅各布斯从“人类是自然界中遵循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这一前提开始,试图从自然世界中总结出经济运行的基本模式,并综合分子生物学、学、进化论的视角进行阐述,将经济的发展、扩张、和崩溃用系统的机制来重新解释。本书采用柏拉图式的对话体例,对话在五个虚构的人物之间展开,在日常情境中,通过问答来推进,使读者更轻松地进入讨论的语境,也更便于答疑解惑。从城市经济,到国家财富,再到经济的本质,形成了系统的关于这一话题的颠覆性论述,解答有关城市和经济的所有重要问题。
热门推荐
  • 云展风舒

    云展风舒

    这新的一生太长,而前路无影,暗中有刀光血影。 郁桑觉得,她能活着离开这是非之地,再完美脱身,简直是太难。 好在,后来都实现了。 .这片土地上有神器四眉,晚鹿,牌契,智逸。 随着四大神器的出现,一个又一个故事浮现在人们眼前,天下局势由此改变,江湖纷乱,人人命不由己。 . 郁桑和好友韩逢在帝都混乱时逃离宁王府,后来她捡到黎宇。黎宇长的好,性子好,会做饭,会杀人。果然韩逢就看上了,而且很快就把人追到手了。 后知后觉打算撮合二人的郁桑:“……” . 郁桑以为三个人吵吵闹闹的日子会一直过下去。江湖事多,三人游,她夹在中间做个电灯泡。可是却在一次巧合中再遇宁宵帆。这人处在权利漩涡中,郁桑躲他都来不及,根本不想与他牵扯。可惜事与愿违。 黎宇曾问她怎么看宁宵帆这个人,那个时候她正在吃饭,闻言饭都不吃了,一把拍桌子,语重心长的对他说:“他这人长相好,性子沉稳,有权有钱,什么心思都不会显山露水,简单来说,他就是个跟狐狸一样狡猾的jian人!”
  • 明末皇帝分身

    明末皇帝分身

    肖图白穿越明末,崇祯皇帝成为其分身。遥控分身,手掌大权。种田,练兵,排队枪毙……
  • 我真不想当明星啊

    我真不想当明星啊

    林轩穿越平行时空,前世他身为三线明星,厌倦了娱乐圈的身不由己,不想当明星,只想继承原主父母留下的音乐餐厅,安安静静的当一名餐厅老板。可是,身怀上个世界那么多文艺知识,他就像黑暗中的萤火虫,是那么的鲜明,那么的夺目。林轩:“其实我对当明星根本不感兴趣,根本没想着要出名,只是我的一些朋友都是娱乐圈的,遇到困难了,我顺手帮了一把,谁曾想一步步把我架到了这个位置。”众人:“……”
  • 白莲攻略

    白莲攻略

    新书《重生影后驭夫记》已开,欢迎大家前去抚摸、宠爱。求入坑,求不养肥,养肥不是好淫~白莲说:对于想让我给他做谋士的男人,我靠得是脑子。白莲又说:对于我将来要嫁的男人,我靠得是脸。某人说:那对我呢?白莲无奈道:全身心!某人:嗯。白莲:……正经文案:这辈子,换了个身份地位,白莲知道,自己所要操心的事情就是嫁人,嫁个好人。可是,当有一天她知道了,上辈子亲人还陷在那场权利的漩涡里,是拨云见月,还是继续嫁人?某人:姑娘,这两者冲突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凭崖泪如泉

    凭崖泪如泉

    一位身世离奇的女主,三段欲求不得的爱情——想报复命运却反被命运惩罚的化学天才;想窥探爱情却反因爱情沦陷的AI精英;终于手刃仇人却厌倦江湖厮杀的江湖大哥。更有乱世儿女未了情,江湖草莽难回头;一失足成千古恨,阅尽千帆逐水流……人在书中,身不由己,敲打键盘的,便是那翻云覆雨的手~
  • 我建了聊天群

    我建了聊天群

    建立连接万界的聊天群,走上科学成长的道路,掀起灵气复苏的狂潮,研究万物基因的奥妙。没有玄学,力量不过是掌控能量和物质,这一切都是科学。掌控自己的基因就掌握了成仙成神的钥匙,要做就做科学的神仙。
  • 复活节岛(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复活节岛(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复活节岛”岛上,遍布着神秘的魔艾石像和刻满奇异形象文字的木板。这些石像造型之奇特,雕刻技艺之精湛,令人赞叹不已,但又一直困扰着人们。这些石像是何时雕刻的?出自何人之手?他们又为何要雕刻这些巨像?以当时的技术水平,他们是如何雕刻这些巨大的石像、又是如何将它们搬运、竖立起来的?这些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复活节岛的文明又是如何兴起和衰败的?这些谜题一直不断地激发着无数考古学家和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们的谜底吧……
  • 太执

    太执

    合抱之树,生于毫末,微末之身,执着于道。
  • 藏在这世间的美好

    藏在这世间的美好

    《藏在这世间的美好》,为超人气励志作家鼹鼠的土豆特意写给千万年轻人的暖心之作。书中独家收录鼹鼠的土豆写给千万年轻人的超级热帖《宁与好人一起咽糟糠,不与坏人一起吃筵席》、《不争,也有属于你的世界》、《找到自己对的位置,做好应该做的事》……在为数众多的作家中,鼹鼠的土豆是个奇异的存在。她的文字虽平实但饱含激情,虽简练但激扬到位,她是正在奋斗征途中的你的好友,她是你不良情绪的开导者和化解天使,她是你信心与力量的不竭源泉。她可以让你拥有一双慧眼,处处、时时发现生活的美与好,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