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4200000026

第26章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自组织过程(4)

1982年恢复农业保险以来,农业保险在经历一个中央政府政策激励导向下的创新高潮以后,随之陷入停滞。原因在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机制不成熟,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很少,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不充分,当时的中国保险市场是中国人保一家独大的寡头垄断结构。由于市场不完善,经营主体少,竞争不充分,导致保险公司缺乏竞争的外在压力。在缺乏市场进入退出的优胜劣汰机制背景下,人保等国有保险公司即使经营的再差,也会有政府财政兜底,也会获得国有银行等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因此,经营得好对企业没有多大收益,至多是政府财政、税收增加了,经营失败也不会有破产倒闭的风险。保险公司不会有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也丧失了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进而导致保险公司纷纷不愿进行农业保险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务流程创新、组织创新等),导致农业保险不可避免陷入停滞;另一方面,由于保险公司产权结构不合理、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的缺失,导致保险公司缺乏不断创新、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由于缺乏竞争的外部约束和内部的激励约束,导致保险公司进行农业保险制度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农业保险制度创新陷入低潮,农业保险发展陷入停顿。保险公司是由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资源构成的集合体,是关于权利的界定、分配的一种契约、合约,而构成这一合约基础的是产权制度安排。在国有产权安排下,保险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管理者仅仅只是接受作为产权所有者——国家(政府)的委托负责企业经营管理的代理人,他们没有剩余索取权。如果干得好,企业经营发展剩余是归国家(政府),他们只能获得较少的工资回报和行政级别(职务)提升的政治奖励,干得不好,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政治经济惩罚,甚至职务可能还能维持不变,不升也不降,即使企业倒闭了,重新调任其他企业,也一样可以任高管。因此,在这种产权制度安排下,保险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的理性选择是放弃任何开拓发展和创新行为,维持原状。因为他们承担创新的绝大部分成本,却不能获得创新的大部份回报,所以,经过成本——收益权衡,合理的选择就是按部就班、维持原状、不搞任何创新。一旦这些对于企业发展发挥关键作用的高层管理者都持有这种心态时,丧失了作为熊彼特式“企业家”的创新激情和企业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时,企业的竞争力将下降,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发展将停滞,这不仅是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发展停滞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整个80年代国有企业发展状况的写照。

2004年,中央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在此之前,朱镕基政府已经进行和完成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分税制、财政分灶吃饭等一系列制度改革,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发深入,引入外资保险公司,保险市场农业保险经营主体不断增多,从原有的3家增加目前的8家,市场竞争增强。保险公司产权改革,初步建立保险公司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对于保险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激励约束,使他们在承担创新成本的同时,获得创新带来的发展收益,激发和增强了保险公司管理者熊彼特式“企业家”的创新激情、企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推动了新一轮农业保险创新高潮的涌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进入退出的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农业保险市场经营主体不断增加,增强了保险公司之间的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下,促使保险公司不断创新,完善农业保险经营技术、开发多样化农业保险产品、改进农业保险经营管理,才能满足农民的风险保障需求,才能赢得农民的支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农业保险经营效率,占领更大、更广阔的农业保险等农村保险市场,从而推动了试点启动以来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

在中央进行了分税制和财政分灶吃饭等一系列市场导向改革后,地方政府的效用目标函数、偏好特征和约束条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实行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行为特征类似于尼斯坎宁的官僚经济模型(Niskanen,1978),即官僚所追求的效用函数取决于其所拥有的预算规模。而地方政府所拥有的预算规模又取决于其与中央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但这这种讨价还价是非制度化的行为,不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导致地方政府所能支配的预算规模具有很大不确定性。而地方政府对农业保险制度等制度创新的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所拥有的预算规模和所控制的政治经济资源。在计划经济财政体制下,这些政治经济资源绝大部分为中央所控制,形成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地方政府拥有与事权不相称的极少的预算规模和政治经济资源,也导致了地方政府对于农业保险制度等制度创新缺乏足够、有效的投入,致使地方政府层面的制度创新停滞。在分税制和中央——地方财政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改革后,中央赋予了地方政府相应的事权(改革发展权),也是赋予了地方政府相应的财权、人事权、政策制订权等政治经济资源。在一定的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的预算规模就不仅仅取决于与中央政府的讨价还价了,更主要的是财政收入水平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分享比例一经确定不太变化的情况下,那么对于追求租金最大化和政绩最大化的地方政府及其官僚而言,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就必须实现财政收入最大化,要实现财政收入最大化,就必须大力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和不断的制度创新。对于像四川、湖南等大部分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而言,农业仍然是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因此,推动农业保险发展,进行农业保险等农业发展制度创新,推动地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就成为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从笔者在四川、湖南等农业大省实地调研所了解的情况来看,在中央进行一系列改革,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改革试点权、发展自主权后,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激情得到了激发,如成都、重庆被中央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点城市,四川、湖南、江苏、吉林等11个省市被确定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省份,赋予了地方政府改革发展更大的财权、人事权、政策制订权等自主发展权。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梯度的地区之间,地方政府为获得租金最大化和实现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竞相进行制度、技术层面的学习、模仿、创新,形成了各地区之间制度、技术等多个层面的竞争,推动了中国农业保险制度从局部点的创新突破到全国层面的创新扩散,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这样一个从一个点、一个领域取得突破然后再向全国推广的制度创新——扩散过程,地区间相互竞争与协同实现农业保险等社会经济制度从渐进演化到制度突变的自组织演化过程。

4.2.4中国农业保险制度自组织演化的路径

分叉和环境选择是中国农业保险自组织演化的路径。涨落的触发作用必须通过分叉行为和环境选择才能达到。在失稳的状态下,由于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非线性作用,系统将出现分叉行为。所谓分叉指的是,当系统进入非平衡区时,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系统可能具有几种不同的稳定态,而每种可能出现的稳定态又会顺着时间轴延伸为迥然不同的演化分支。分叉行为紧紧依赖于系统的非线性关系。非线性系统的状态方程则存在多重解,这意味着相同的初始条件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分叉行为与非线性关系的紧密结合,使系统展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复杂的系统在自己的演化过程中一般要经历多次分叉,复杂程度越高的系统,它所包含的分叉数目也越多。

就农业保险制度创新与演化而言,由于每个农业保险主体的情况各不相同(具有异质性),在面对相同的环境变化时,产生的内部涨落也各不相同,所以农业保险组织机构可以走不同的创新道路:自行创新、模仿创新、委托其它单位研究和开发、通过兼并其它机构获取技术、与高校、科研机构和其它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创新。不同道路代表了农业保险某项创新的不同演化方向,在不同的演化分支上,系统的运行状态各不相同。如美国农业保险市场开发出巨灾期权、巨灾指数等创新型农业巨灾风险产品,就属于自主原生创新;而中国、印度等资本市场还比较落后的国家,则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美国实现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就是一种学习借鉴型创新;如中国人保借助公司的规模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立足于全面经营农业保险,其发展路径在于全面发展、全面拓展农业保险等农村保险市场,而黑龙江阳光相互农业保险公司、吉林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小保险公司不具有人保的规模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只能立足于所在地区,大力发展区域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借助本身的地理区位优势,实现农业保险区域化、专业化经营。这些保险公司的差异化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和农业保险演化路径是他们在面临相似的制度环境(主要是政策环境、农业制度环境)下,根据公司系统内部要素及其组合的差异(如产权安排、组织规模、人才队伍)对制度环境进行选择和适应的合理化结果,是具有制度理性的保险公司在面临分叉和环境选择所作出的合理决策。

非线性和分叉行为为农业保险创新及其演化提供了多种可能,但创新行为、演化路径究竟去向何方?在分叉点上,环境的选择作用是决定创新行为的关键。创新究竟会走上哪一条分支是由分支点上的涨落决定的,而环境总是选择适合它的微涨落,诱使创新朝它所规定的方向发展。如果农业保险组织机构内部的非线性机制能够对这个微涨落起放大作用,那么微涨落就可能集聚成巨涨落,在环境因素的诱导下,锁定一种可能性,形成新的稳态。

农业保险组织体系是一个“镶嵌”在内外部环境中的开放系统,它通过无数个反馈环与环境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内部涨落是其演化的先决条件,而环境的选择作用则是其演化的外部条件。当农业保险组织机构内产生了创新的动机或趋势,而农业保险组织机构的内外部环境还未成熟(如制度环境导致创新存在很大风险和很高的成本,创新的技术进步、知识积累不足,民众的思想观念未发生根本性变化等),即系统还处在平衡区或近平衡区时,创新的动机和愿望会逐渐低落下来。而当环境的激励作用或压力达到了一定程度,创新和变革己成为了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的动机与愿望又重新复苏,这时环境会选择一种与其最相适应的变革力量,农业保险组织的创新也会依照环境的需要形成新的稳态。

第三节小结

通过本章的分析,笔者认为,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过程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开放性是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前提,只有保持开放性,政府、保险公司、农民等制度主体才能从外部学习新的知识、引入新的技术、吸纳新的技巧,才能推动农业保险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就得益于不断开放的市场环境和日益宽松的制度环境。在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宽松的制度环境下,通过对外交流与学习,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知识,才能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创新,推动农业保险演化;市场竞争与合作是推动中国农业保险制度自组织演化的动力,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竞争经济,在竞争压力的约束下,才能激发地方政府之间、保险公司之间为实现自我发展而不断进行创新,以增强自身竞争力,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创新的协同,获得集群式创新的规模报酬,推动中国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竞争与合作是农业保险制度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主要体现,农业保险制度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互动与博弈是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内在动力。同时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演化又受到复杂的制度环境的制约,外部制度环境的冲击和影响,使得中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演化路径既具有路径依赖性,还具有演化方向的多向性、演化路径的非平衡性和演化结果的不确定性。

“制度的自组织演化过程本身就是社会成员的交往博弈过程,社会成员的认知能力、博弈的规则、信息传递的方式等决定了这个过程的路径及其均衡结果。”那么制度环境是如何影响政府、保险公司、农民等主体的行为决策的,在制度环境、他人的选择既定和信息不完美情况下,制度主体如何进行行为决策和策略调整从而选择最优战略的,制度主体的重复博弈过程是如何形成博弈的均衡结果——新的农业保险制度安排的,当制度环境发生改变时,制度主体又如何进行行为和策略调整的,对制度均衡结果和演化路径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关于这个制度均衡——新的农业保险制度安排如何形成,旧制度安排又如何被新制度所替代的演化博弈过程,笔者将在下一章的演化博弈分析中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

同类推荐
  • 米塞斯评传

    米塞斯评传

    米塞斯评传关于米塞斯的传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米塞斯自己撰写的早年回忆录;另一种是他人写的米塞斯传记,其中包括其夫人在其去世后写的回忆录和许古斯曼的详实巨作,当然也包括本书。本书全面而简明地介绍了米塞斯的一生,主要包括其经济学思想和其影响。柯兹纳作为米塞斯的学生和一名极富影响力的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他追溯了米塞斯一生的关键时刻和重要事件,解释了其对经济理论的核心贡献,并评价了米塞斯对20世纪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影响。篇幅虽小,但要言不烦,这只有深刻把握米塞斯和奥地利学派思想的大家才能做到。
  • 城镇化转型

    城镇化转型

    在推进城镇化转型的过程中,传统融资方式面临挑战,如何进行投融资创新与改革,既能有效满足新型城镇化的融资需求,又能有效控制地方债务风险,值得深入探讨。《城镇化转型:融资创新与改革》一书,从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内涵差异,以及新型城镇化的融资需求与挑战出发,对城镇化融资的国际经验以及我国城镇化融资的历史、现状做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勾勒了新型城镇化融资机制的基本框架,并详解了这一框架所需要的财税、土地和金融改革。
  • 镜厅

    镜厅

    过去百年中发生了两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分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始于2008年的大衰退。为什么在我们认真反思了大萧条之后仍然没有预测到,更没有准备好应对2008年这场严重的危机呢?当今国际学术界最活跃、最富影响力的著名经济学家之一巴里·埃森格林,一针见血地指出:失败的根源恰恰在于对大萧条的乐观解释。身为金融史权威学者,埃森格林强调,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后,对于大萧条再现的恐惧影响了欧美的政策应对,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后果。
  •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经济萧条是否是经济转型时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呢?过去35年来经济所获得的空前发展,为这一疑问奠定了基础。在转型时期,生产交换的方法和工具会发生变化,并增加有效的产品及设备;然而,新环境的适应也会造成混乱和损失。研究所谓的危机和萧条的周期,并调查这些纷乱的发生是否的确有其规律性,是一份不无裨益的工作。
  • 经济学常识1000问

    经济学常识1000问

    作为如今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经济”当之无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济学更是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科学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抽象的学问。一门科学,必有一套自己的概念和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古代大臣们对经济问题的真知灼见,也许有不世之功,但不系统、不规范,都不是经济学。经济学这门学问,是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理论的、应用的、历史的以及有关方法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是20世纪的显学,其根本作用是富国裕民。照理说,这样的学问一定历史悠久,可是,正相反,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
热门推荐
  • 狂神风云决

    狂神风云决

    记住我的名,往后的一万年,我要让这天为我颤动,大地为我碎裂,山河为我改道,妖魔闻我丧胆,鬼神闻我哭泣,站在九天之上我俯瞰着大地,让这世人往后一万年都记住我的名字——申仕达(申不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北京路纪事

    北京路纪事

    30年来,一些无所事事的人,一直为一个叫梁晓斌的人找一把钥匙。这是一群纯粹的人一群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们的头上都系着一块红布。
  • 四爷福晋又开撕了

    四爷福晋又开撕了

    穿越大清当然要先做后院之主,再来个后宫之主了。咱不做妾,咱堂堂正正做正室。独宠六宫,雌霸天下横扫小妖精。我乃四爷嫡福晋,尔等通通跪下!本宫乃是皇后,小蹄子休想靠近四爷半步……既然来到四爷府,就要母仪天下,就要搅动后宫风云,就要大杀三方!她要有生之年永远是六宫之主位,她要生养众多,由自己儿子继承大统。她是来改变命运的,不是来嘤嘤嘤的。四爷还是那个四爷,她却不是她。四爷啊,放马过来吧,咱们也过过招!
  • 訄书

    訄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修行系游戏

    修行系游戏

    灵能觉醒,热血重燃。陈灿本以为不会得到上天的眷顾,突然一款修行游戏,让他的生活彻底发生了改变。
  • 幸孕三只宝

    幸孕三只宝

    “你是谁?谁准你偷看我换衣?”室内,镜子里冷酷邪魅的男子朝她走来,她有些惊慌,他是谁?“惜儿,你该罚,先罚哪好呢?”他好看迷人的手指挑起她的下巴,邪魅一笑的间隙吻上她的唇…の他是沈氏大少,冷酷邪魅神秘,这忽然出现的未婚妻成功吸引了他的注意,并且允许她住他的隔壁…她是王妃,,新婚夜魂穿到了现代,成为他的未婚妻,清冷绝丽,才来现代的第一天就被他给抱了…の
  • 寒界

    寒界

    被父母抛弃的冰清迷失在迷雾树林里,彷徨无措的时候遇到了神秘的少年上官皓。上官皓似乎无所不知,对迷雾树林了如指掌,却挡不住一波波的袭击。神秘的少年究竟是什么身份?她们有要如何突出重围,安全离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恶毒男配重生之后

    恶毒男配重生之后

    韩进是一缕不知过去的游魂,在一次又一次的世界穿梭中,寻找着关于自己的秘密。
  • 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

    你所谓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

    这是一本人生成长路上的指导书。它纠正你的安于现状,让你勇往直前;它重塑你的犹豫不决,教你披荆斩棘。职场的迷茫、情场的焦虑,改变现状,都在你的一念之间。二十几岁奋斗的年纪,放弃安逸,梦想终将载你远航!如果你害怕成为明天的失败者,那么从今天起,你就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能再过散漫安稳的生活,而要沿着人生的道路开始努力奔跑,总有一天,你会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会拥有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