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76100000025

第25章 北京的脉动—交通声景中的北京(3)

三、2000年以后

据统计,截止到2008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350.4万辆,比2007年增加37.6万辆,上升12.0%。与2000年比较,7年来机动车保有量增加了192.6万辆,平均每年增加24.1万辆,平均递增10.5%。截止到2008年底,北京市机动车驾驶员为514.4万名,比2007年增加47.5万名,上升10.2%。与2000年比较,7年来驾驶员保有量增加了248.3万名,平均每年增加31.0万名,平均递增8.6%。图7.26和图7.27是北京市2000年到2008年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员保有量的增长趋势。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员的增长趋势这两年更是迅猛,截至2010年6月6日,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432.8万辆,驾驶员594.7万人,这个数字在1949年北京市的现代交通建设开始的时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北京市目前的交通设施和交通资源已经很难满足日益快速增长的交通量了,因此不得不对交通进行限制,交通限制包括对行驶区域的限制和对汽车出行的限制。其中对封闭厢式货车的主要禁限措施为:四环路(含)以内道路,6时至23时,禁止货运机动车通行;五环路(不含)以内道路,6时至24时,禁止外省市货运机动车通行;长安街新兴桥至国贸桥昼夜禁止货运机动车通行。对外省市牌照的小货车和货车进京禁限措施相同,即:外省、区、市载货汽车全天禁止在五环路(含)以内道路行驶。但为北京市运送生产生活物资的外省、区、市载货汽车,在办理进京货运通行证后,准许每天0时至6时进入五环路(含)以内道路行驶。而对小轿车按尾号的现行从奥运开始一直要延续到2012年。

近十年以来,通过对市区道路的改造和扩展,一方面完善了由环路及若干放射状通道组成的快速干道系统,如二环路以内的“四纵五横”干道的建设;另一方面结合旧城的改建,理顺了中心区内的集散系统,增大了中心区路网密度。到2004年底,北京城区的道路建设里程已达4064公里。其中城市快速路219公里,主干道834公里,次干道638公里,支路1622公里,街坊路751公里。图7.28是目前北京市的交通路网。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引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北京市近年来加大了公共交通建设,包括公共汽车交通建设和公共轨道交通建设。自1924年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投入运营至今,北京公交车辆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数从10辆迅速增加到28071辆,运营线路从1条增加到861条,由单一的有轨电车发展到布局更加合理的多种运营结构,尤其是近几年,北京公交加快了“绿色公交”的步伐,不断增加CNG、LPG公交车,清洁燃料车拥有量已居世界各城市首位,公交车辆已经成为北京作为现代化大都市一个重要标志。自2001年开始,北京市启动了“公共交通枢纽工程”的建设。该工程在东直门、西直门和四惠桥建设三个集公共电汽车、长途、小公共、出租、轨道交通等为一体的大型公交枢纽站。另外,按照公交优先的原则,还正在新建和改建一亩园、西客站南广场、菜户营、望京、动物园枢纽等基础公交枢纽站。这一时期,北京市的桥梁建设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截至2004年,全市拥有城市桥梁共1299座,其中大型道路立交桥271座,行人过街天桥330座。另外,地下通道176座。立交桥的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

由于地面交通资源已经趋于饱和,纯靠地面交通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无法解决北京市日益加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因此,近几年来,北京市加大了轨道公共交通的建设,这主要是地下铁道和地面轻轨交通的建设,形成立体的公共交通网络。回顾29世纪城市交通的历程,有轨电车从大发展到大拆除,然后汽车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的主角,到20世纪末以地铁和轻轨为代表的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又重回城市,并成为公共交通的主导。这种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北京也不例外。北京第一条地铁的修建始于1965年,经过40年的建设,由于经济技术条件以及以战备为主导的思想,地铁的发展并不顺利。地铁真正的大发展是进入21世纪以后的事情,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以后,地铁和轻轨的发展可以说日新月异。图7.29是目前北京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图,而这个规划图本身也在不断地更新着。预计在十到二十年内,北京市的轨道交通水平将达到国际大都市的水平,其在城市公共交通中将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第三节北京现代交通声景概观

不同历史时期的交通景观是那个历史时期城市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交通在现代城市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城市交通可以说是现代大都市的动脉。城市的发展轨迹、管理水平、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都通过交通景观反映出来。现代城市的交通景观不再是一个静态的景观,而是一个动态的、有声有色的景观,而这种有声的交通景观就是交通声景。交通声景的内涵是用声音来描述交通景观,从景观的角度来记录交通所制造的声音。

交通声景的整体图像是由交通的诸元素与声景的诸要素结合所构造的。交通的诸元素包括道路、交通工具、以及交通管理。不同时期的交通水平不同,其交通诸元素的相对重要程度也不同。在现代交通中,交通管理在交通景观的形成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城市的交通是否通畅,是否拥堵,直接反映着城市的交通管理水平。道路上的交通声景,许多是直接由交通管理所导致的。

声景的三个要素包括基调声、信号声、和标志声。基调声本来是指由自然产生的声音(地理和气象因素),如风声、水声、森林的声音、平原的声音、鸟声、昆虫声、动物声等。但是在现代大都市地区,人类活动的交通声已经成为了都市地区的固定的声音生态,也就成了基调声,但并不是所有的交通噪声都属于基调声。交通的诸元素都有可能形成自己的声景要素,比如道路上的基调声、信号声、标志声;不同交通工具的基调声、信号声、标志声;交通管理的基调声、信号声、标志声等。

从有声史料的角度来看,交通声景不是一种简单的声音记录,虽然现代交通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噪声,但记录交通声景绝非噪声测量。交通声景是交通诸元素与声景诸要素有机结合所构造的一幅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的声音图像,或交响篇章。在某一个历史阶段去记录交通声景时,可以从文化与历史变迁等层面把交通景观分成为几类:

(1)遗存的或即将消失的交通景观;

(2)社会变迁过程中的交通景观;

(3)给当前社会生活造成重大困惑的交通问题;

(4)承载了某种特殊的文化内涵的交通景观;

(5)预示未来交通发展趋势的交通景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社会的交通形态也逐渐地变化和发展。当一种交通形态逐渐被新的交通形态所取代时,那些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旧的交通景观,就具有了文化和历史遗存的价值。北京城内已经见不到那些曾经做为主要交通工具的人力轿子、人力车了,城内也看不到完全的土路和石子路了,那些已经完全进入了历史。但是依稀还可以见到原本属于上一世纪的交通工具。你不经意会在繁华的街区和平整宽阔的机动车道上遇到一辆马或骡拉的四轮大车,这是京郊的农夫偶尔进城贩卖瓜果、运输杂物的大车。为了适应城市的道路,这种大车用的都是汽车轮胎。当一辆破旧的大车,伴着清晰的嗒嗒的马蹄声,与轰鸣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并行在快车道上时,愕然之余会感到历史时光的交错。

一、自行车

在20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北京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人力脚踏自行车,而今“钢铁洪流”已经成为历史,当初的非机动车道(也可以说是自行车专用车道),虽然在许多地方还可以看到,但在其上行驶的已经不仅仅是自行车了。然而作为曾经的主力交通工具,自行车并没有消失,它的功能在悄然发生变化,现在很多人把它当做健身和旅游的工具。有时会在胡同里看到人们骑着自行车,悠然自得地转悠。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北京市近年来还推出了许多公益性的或免费的自行车租赁业务,统一标志的自行车放在地铁和公共交通的换乘站,成为一道风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现在的自行车绝大多数已经不再安装车铃了,骑着它们行走在道路上,除了偶尔有链条的低吟声外,悄无声响。

二、平交道口

地面轨道交通与地面其他道路交通的交会必然要占用交通资源,造成其中一方的暂时停滞,一般来讲轨道交通总是处于优先的地位。在有立交桥之前,火车与其他地面交通的交会都是平面交会,称之为平交道口。过去北京的平交道口很多。随着技术的进步,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大多数的平交道口都被立交桥所替代了,这样轨道交通和地面道路交通立体交会,各行其道,解决了因为交会导致的交通拥堵和安全问题。平交道口曾经是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景观。如今,北京的平交道口所剩无几,按照城市的建设规划,那些仅存的平交道口不久也要成为历史和记忆了。平交道口会车时的信号声、警示音、隆隆驶过的火车声、道口栏杆的升降声、汽车和行人通过道口的声音等像是在故事中叙述了城市交通景观的历史中曾发生过的场景。平交道口的声景是上一世纪早期城市交通里特有的声音,一开始它是一种“进步”的声音,因为有轨道交通进入了城市,城市有了火车。在许多上了年纪的人的头脑里,那是一种时代和生活的记忆。逐渐地,平交道口成为了现代交通的障碍,带来了许多交通问题,所以它不得不渐渐地退出城市,被立体交通设施所取代。

同类推荐
  • 道德经(全集)

    道德经(全集)

    《道德经》是一部以短短五千言而让后人感觉永远言犹未尽的传世经典,历来被学人们称为“哲理诗”。老子是西方人非常感兴趣的哲学家之一,从16世纪始,《道德经》就被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至今各种外文版本的《道德经》已有三百余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上下两篇,全书共计81章,文约五千言,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每章篇幅不长,但论述精辟,含义深远,思想广博。其内容从多方面论述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源、自然规律等等,并将其意义融入到社会、国家、民生等诸多方面。
  • 胶东半岛鸟文化

    胶东半岛鸟文化

    城市,可以被称为是一本“可读”的历史。一个城市的文化个性,只能从地域文化的亮点中寻找。胶东文化有着自己的特性和独立性,是一支原生态独立起源的文化,胶东文化偏重于齐文化,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结合得非常紧密。
  • 中国文化精神十六讲

    中国文化精神十六讲

    本书共分16讲,内容包括:中华文明的起源、殷周之际的文化变迁、先秦儒家思想文化、先秦道家思想、先秦时期的墨家与法家思想、汉代新儒学、佛教的东传及其对中国人的影响等。
  • 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圩集)(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圩集)(广西风物图志(第1辑))

    圩集贸易,是有人类文明以来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会现象和商品交换行为。圩集形成有诸多的原因, 诸如名人结义成圩、产品交易成圩、情人聚会成圩、节庆活动成圩等。圩集的发展与各个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交通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交通闭塞,一方面阻碍了商品的流通,使圩集的发展缺乏雄厚的社会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又直接束缚着圩集与外部世界的商品交流,从而使近代以来的广西圩集仍然保留了其传统的发展状态。
  • 北京:城与人

    北京:城与人

    《北京:城与人》中经由城市文化性格而探索人,经由人那些久居其中的人们,和那些以特殊方式与城联系,即把城作为审美对象的人们搜寻城,我更感兴趣于其间的联结,城与人的多种形式的精神联系和多种精神联系的形式。当我试图讲述城对于人的塑造,和对于创造其形象者艺术思维的干预时,不能不暗自怀着兴奋。
热门推荐
  • 唐三妹

    唐三妹

    烂渔沟村的男人们大多在外打工,剩下的那些老弱病残中排得上号的,都是村里女人们的香饽饽了。水葫芦和纸品店的陈大呆,红蜻蜓和簖上的陈小瘸子,长丫、小霞和学校里的男老师……那些私下里的关系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事。绰号“秃虺蛇”的唐三妹其实是个心地善良的媳妇,一直独自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董银花。村长丁文革为开绣花厂的事多次关照唐三妹,惹得唐三妹也对他暗生情愫,然而后来才得知夜里溜进自己房间的,不是丁文革,是年轻时和董银花有过一段关系的陈大呆!唐三妹心灰意冷,在婆婆的严厉管束下也不再做绣花的工作,关起门来过日子。董银花临死前看着自己跟前的儿媳妇,终于释然,催她出门去,去绣花。
  • Nada the Lily

    Nada the Lil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柯南之逆光

    柯南之逆光

    她是华夏顶尖杀手,冷漠的王者Night,当她来到柯南的世界,穿越成工藤新一的姐姐,还意外获得了某个特别的身份,一直冰封内心的她是否能收获久违的感情?天不容我,我偏要逆光而生。
  • 史上第一不正经

    史上第一不正经

    一场穿越,却带了系统,这系统还有些不正经,看我如何在爆笑中搞定九州。
  • 义理与考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义理与考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系作者的自选集,分为“论文”、“书评”、“序跋”三编。从材料出发,重视考据,以文献带义理,学术研究与校注古典文献并重,构成作者的治学路向与方法。论文如《〈红楼梦影〉的作者及其他》,首次揭示署名“云槎外史”的《红楼梦影》作者就是晚清女词人顾太清。《寻诗与灵感——读钱钟书〈寻诗〉诗》一文,曾得到钱钟书先生的指教。《〈四溟诗话〉考补》、《李东阳〈怀麓堂诗话〉的融通意识》亦多发前人所未发之见。书评如《走近大师——写在《季羡林全集》出版之后》,意在廓清社会对季先生学术研究成就的错位模糊认识。
  • 纤维

    纤维

    本书是中国科幻第一人之称的刘慈欣(大刘)发表的短篇科幻小说。我打开舱盖,双腿使劲想站起来,却跳了起来,整个人像乘了弹射座椅似的飞出了座舱,轻轻地飘落在地。我看到在光洁的玻璃地面上有几个人在闲逛,他们让我感到最不寻常的地方就是太寻常了,这些人的穿着和长相,就是走在纽约大街上都不会引起注意的,但在这种地方,这种寻常反而让人感觉怪异。然后我就看到了那个登记处,那里除了那个登记员外已经有了三个人,可能都是与我一样的意外闯入者,我走了过去。
  • 林中白杨

    林中白杨

    我们都希望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一个人,可往往是遇见一个人,才迎来最最美好的年华。关于你,我千军万马,四海潮生,只因你一笑,我心都甜了。
  • 毕业小传

    毕业小传

    2013年的6月,我毕业了。作为纪念我的青春,还有过去青涩的时光,我将生活记录如下。青春没有什么遗憾和留恋,现在有的只是一种态度。青春是成长,是疼痛,是孤岛。我在岛上郁郁独行,还有路人,我的反省和期望。毕业五年,我做过记者开过公司,发生许多事,仅以我些许经历以此书献给处在人生档口,初涉社会的年轻人们,共鸣,共勉。也献给那些即将毕业的孩纸们,珍惜青春,宝贵的大学时光,愿你们在今后的人生可以做一个勇敢、谦逊、有责任的人。我不会给你们什么成功的诀窍,只会传授一些吃亏和失败的经验。希望明年在到了这个时候,每当你觉得累了,伤心委屈的时候就来看一看,多理解别人,爱你们的家人——因为没有谁的青春没有痛,有痛才成长。
  • 翌暮客栈

    翌暮客栈

    一个平凡的女子由一次冒险激发身体的潜能并成为一家神秘客栈的一份子,不断成长而且发现自己的身世之谜,最终收获爱情并主宰自己的命运。
  • 勇闯鬼门关

    勇闯鬼门关

    马克·泰勒在阿富汗集市上发现了一台旧相机。该相机不仅能拍出很棒的照片,而且引发了一连串噩梦。他在梦中看到的灾难刚好就变成了现实中的悲剧;他不仅可以看见未来要发生的事情,而且还可以改变那些事情。然而,媒体把他的事曝光以后,他的生活就变得一团漆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