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0300000020

第20章 剧作构成(2)

主题一般指的是“行为加思想”,我们大家都是从中学生走过来的,中学语文老师在分析主题思想的时候往往都是说“作品通过什么什么,表达了什么什么”,这个“通过”说的就是“行为”,而“表达”指的就是“思想”。因此,可以说,一个作品往往具备情节主题和思想主题,即由行动的结果得出思想,而这个结果又常常是在作品的高潮出现之后,就可以看出它的主题是正面性质还是负面性质了。这就表明,主题决不能是说出来的,而是从行动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来的,在正负两种价值的交锋中高潮中胜出的一方便是主题思想了。也就是说,你不能在作品中公开而强硬地断言或宣传你的思想,而是要看它能否战胜你为它部署的各种强大的反对力量,双方力量越强,对抗越势均力敌,主题思想的火花才越强烈、越有魅力。

许多著名的作家往往一生都在不断地探求某种主题,比如美国作家海明威痴迷于“如何面对死亡”的主题,以至自己也自杀了;英国作家狄更斯痴迷于描写“孤独儿童”的主题,像《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痴迷于“愚蠢与堕落”的主题,像《吝啬鬼》、《愤世嫉俗》等;恩格斯主张作品的主题“倾向越隐蔽越好”,所以,我们的作品主题思想应掩饰在情感魅力的面纱之下。

必须注意,应该去寻找主题,千万不能“主题先行”。如果创作前就设想好主题或者说某种意念,然后再为着表现主题去找素材,即由主观到客观,那么写出的作品如果不是失败的话,至少也是平庸的,甚至更糟,概念化、公式化。相反,如果你是从采访和积累的大量生活素材中去寻找主题的话,主题也会来寻找你的。你可能在某个事件中寻找,但也可能有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跳到你面前说,你就在我身上寻找吧,你可能在某个独特的动作或行为中寻找,但也可能有一句话或一句诗蹦出来对你说,我就是你想找的主题呀!

我自己就经历过这种创作体验,那好似一种苦甘兼备的有趣感觉。

一般地来说,主题有三种形态:

第一种是理想主义的,也即大团圆的喜剧结局。这种形态最受我们中国观众的欢迎,符合他们的审美欣赏习惯,不管剧作的故事情节是如何折腾,悲也好、欢也好,怒也罢、哀也罢,只要最后的结局是高高兴兴地合,欢欢喜喜地乐,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第二种是悲剧性的,也即以主人公最后死亡为结局。在过去的极“左”年代,这种形态是决不允许出现的。“难道我们这么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还会死人吗?”“让主人公都死掉就是控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政治高度的责问与恐吓下,过去的三十年里没有哪个编导敢写现实生活里的悲剧主题。即便是这后三十年,文学作品里已经有表现悲剧性的主题了,但戏剧与影视剧却还很罕见,纪录片和专题片更是没有,新闻片有报道死人的,但那都是矿难空难、地震水灾、车祸病祸(像“非典”、“甲型H1N1流感”)之类的。总而言之是属于天灾人祸。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死人现象并非是在控诉社会制度,比如这几年我在学院教书,耳闻目睹有学生自杀现象,有的因恋爱挫折与失败、有的因种种攀比或功课压力太大学习成绩下降、有的因生活不能自理或自恋情结禁不起一点委屈,等等,如果是写这类题材的主人公死亡,只会引起“如何做人”或“珍惜生命”的沉思而跟社会制度是无关的。

第三种是理想与悲剧两方兼顾的正剧,也即表现“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尖锐较量与冲突,其结局可能是“真善美”胜利,也可能是“假恶丑”暂时得势,给观众留下期待与疑惑让人有一个思考的空间。以这种形态的主题创作的作品看来是最多的,因为它与现实生活距离最近,高于生活又源于生活,所以它的真实性最强,也符合生活的常态,观众与其思想和感情的共鸣度也最高。

主题体现着作品的思想性,作为编导,你可能在电视台的各种栏目里撰写“文本”,也可能创作影视剧本,你都必须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你的作品才会有思想价值。当前的一些“搞笑”乃至“恶搞”作品就仅仅是夸张地展览一番生活层面的东西,毫无思想层面乃至价值层面可言。

第七节 人物该如何刻画塑造

文艺作品除不必以描写人物为己任的样式外,它们的根本任务都是为了刻画、塑造好各种各样活灵活现的人物,所以大文豪高尔基才说“文学是人学”。

务必首先了解、熟悉自己想要写的人物。第一步,了解人物的原生态。

他们是男是女?年龄与智商?说话特点?行走与手势?神情与服饰?教育与职业?形象与气质? 第二步,熟悉他们的个性。个性有先天遗传的,但我们讲的是后天形成的。他们外向还是内向?聪明还是愚笨?幽默还是古板?

热情还是冷漠?严肃还是欢快?大方还是腼腆?宽容还是狭隘?机智还是迟钝?冷静还是冲动?勇敢还是胆小?粗心大意还是细心谨慎?活泼可爱还是呆头呆脑?喜欢热闹还是向往清静?乐于助人还是自私自利?规矩正经还是不拘小节?健谈还是沉默寡言? 第三步,熟悉他们的信仰与价值观。

因为人物有什么样的信仰与价值观才会决定他们在作品中采取什么样的立场与态度。因此,他们是理想主义者?保守主义者?悲观主义者?浪漫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人道主义者?爱国主义者?民族主义者?恐怖主义者?宿命论者?宗教情怀者?环保主义者?享乐主义者?禁欲主义者? 第四步,立场和态度导致他们采取行动,从而形成人物在作品中的贯串动作。

当然,并非每个人物都会采取行动,有些人物也许只有态度或行为,比如采取回避、消极、观望的姿态。上述这些最好能事先写成“人物传记”,特别是主要人物,这样不管是一度创作还是二度创作,就能自始至终把握人物不走形了。

接下来就是要设置好人物关系。通常都说“人物关系就是戏”,所以设置好巧妙而复杂的人物关系非常重要。只要人物关系设置好了,就可以充分展现他们之间的各种情感了,诸如人情、爱情、亲情、友情、爱国情、民族情、故乡情、伦理情,等等。为此,作品中的一切人物都必须围绕着主人公设置,配角应起着衬托主人公各个侧面,使其性格复杂化并帮助完成副主题的作用,至于小角色一般都是扁平的,仅仅需要他们某个侧面就行。

主人公则是我们要用心用力、全方位去刻画好的,因此,他(她)必须具备:①有意志力;②有自觉的欲望追求;③还要有不自觉的下意识的欲望,让自觉与不自觉构成人物自身的矛盾;④要有实现欲望的机会与可能;⑤要有审美移情的作用,也即主人公“很像”我这个观众,而且是很多很多的个体观众,这样才能激起情感共鸣,才能吸引住观众并为之感动。

其实,设置人物关系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表现人性,而人性从根本上说一般都是保守的,只是因为某种意外的事件才导致人物作出反应乃至进行对抗。比如在公交车上,一个人被另一个人踩了一脚,其实只要道歉一声也就没事了,被踩的人虽然很疼也就忍了,但踩了人的人蛮不讲理,还恶声恶气地说“怕踩呀?怕踩就别挤车!你去打的呀!”得,被踩的人肯定要作出反应,开始吵架发展到打架。我就亲眼目睹过这般场面。

然后,我们就来刻画塑造人物,尤其是展示主人公复杂而立体的形象。

因为,主人公是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的体现者。所以,必须让人物在行动也即动作中展现。黑格尔说:“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实现。”而动作又分戏剧性动作和非戏剧性动作。戏剧性动作又有外部动作和内心动作之分,它们都具备了矛盾冲突的因素,是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必备条件;非戏剧性动作一般只是展示生活情景、人物情趣,或生活气息,往往是在矛盾冲突的间歇期间出现,为的是调节一下节奏与气氛。

人物特别是主人公的性格与品质只有在事件引发出来的冲突中顶住压力、挫折、困苦,在煎熬里作出自己的反应,才在动作中得到真正的揭示。一般地说,人物总是在自己本性的轨迹上发展,但奇妙的是有的人物却在冲突中从正面往负面变化,而有的却从负面往正面变化。

前面说过了,戏剧性动作有外部动作和内心动作之分,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应该要从里到外去表现他们,不管是写或演某一个人物,都要先找准他们的内心想法,从内心动作(往往表现出来的是潜台词)往外部动作去表现。

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一般有三个层面:内心世界、个人关系、个人与社会。

内心世界里,人物由事件产生欲望,由欲望产生动机,由动机产生意志力,由意志力作出选择。

个人关系中,往往是与父母、与兄弟姐妹等诸多亲戚,与妻子、恋人、情人,与朋友、同事、同学、同乡等人物关系。

个人与社会,一般是与各种领导、文教卫各种机构、司法机关、交通警察、售货员、服务员、运动员、演员等。

因此,当人物内心作出选择产生行动之后,必然要在个人关系中和社会关系中发生一系列冲突了。

刻画人物时,编也好、导也好、演也好,一定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但不是将心比心地“如果我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而是“我就是这个人物,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编剧写作时,其实已经像演员似的在扮演他所有的剧中人物了,我自己在创作时就是这么做的,常常对着镜子念念有词(寻找台词的动作性与准确性),还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凶狠,以至当年读小学的儿子在写作文《我的父亲》时老师还在班上表扬了他,说他把父亲写活了。

同时,创作时,要爱你剧中的所有人物,尤其是对编剧而言。许多作品,往往是负面人物写得活灵活现而正面人物苍白无力。我则相反,往往是正面人物写得好,因为我爱他们、欣赏他们,而负面人物却往往写得脸谱化,因为我不了解、不熟悉并且又讨厌他们。这种创作态度显然是不对的,做为编剧,剧中人物都是你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必须都爱。

另外,对于一个编导来说,你对自己了解挖掘得越多越深,越了解自己,你就越能刻画好人物。当然,前提是要细心观察生活、理解人。但也有一句话,了解别人比了解自己容易,因为你很客观,了解自己不容易是因为你往往很“自我”甚至很“自恋”,当事者迷嘛。当你完全了解自己了,这样,人物不管是正面负面、好人坏人,总有人性相通的地方,因为你自己身上就有正面负面的东西。因此,你越能了解自己,就越能了解别人,刻画好人物。

还要顺便提醒一下,“对话”千万不要写得太满,要给演员们留有余地。

我在排练场里常常有演员找我要求删台词,说是他们可以通过表演演出来,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对的,我感到这也是一种学习机会,收获良多。但这需要有一个实践过程。

第八节 语言的作用与魅力

语言在戏剧影视剧和电视台的各种栏目里当然是不可缺失的,一般包括对白(台词)、旁白、独白三种。它们除了表现人物、传播信息、解说画面、补充说明、讲授知识、讨论辩论等内容本身之外,各种人物的言论能给我们很多启示,传播的信息能让我们扩大视野、开阔眼界。文体的解说能使我们享受快感,各种讲座、讨论、辩论如同“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电视散文和人文地理景观的解说能陶冶我们的性情,甚而语言本身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雄浑有力、缓慢抒情、慷慨激昂、细声低吟都是一种审美欢娱。

但对影视剧来说,对白不是对话,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只是为了保持人们交流渠道的畅通,它们常常是毫无意义的重复,啰唆有余内容缺失,既有不合理的推论,也往往东拉西扯没有停顿。对白则不同,它用日常谈话的形式,但内容却是超越寻常的讲究。其一,对白要求压缩和简约,用尽可能少的语句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其二,对白必须具有方向性,即通过对白的交流使对方人物或事件向前发展或转折,还不能重复;其三,对白必须有目的性,所以潜台词很丰富,在动作中推动剧情,推向冲突;其四,对白还要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像亚里士多德所说“言如常人,思若智者”。

影视不像小说。小说的对白一时看不明白还可停下来想一想,甚至前后两页翻过来翻过去琢磨半天。影视不同,演员或播音员、主持人、解说员说出来的话必须让观众一听就明白。因此,对白要尽可能简短,通俗易懂,要说“人话”而不是“字话”,“人话”并不要求完整的句子。记得当年我就读戏剧文学系的时候,我们的“写作课”来了,一位刚毕业的中文系老师给我们当助教,那时我们已是大二学生,已经懂得了点儿戏,他却并不懂,看我们的作业时不谈戏而只会指出这里缺主语那里缺定语什么地方又少了谓语。比如说舞台也好银屏也罢,人物见到人物那都是具象的,彼此间来一句“喂,吃饭了吗”?因少了一个“你”字,他就说你没了主语怎么行?弄得我们哭笑不得,只好找主课老师求救。

同类推荐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海面上出现了一只神秘的怪物,它频频袭击各国海轮,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我”作为一名生物学家,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海怪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行动。孰料行动刚一开始,“我”和伙伴就成为怪物的俘虏,随即被迫开始了一段历尽艰辛、生死未卜的海底旅行……
  •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

    只要为孩子真心付出,就能够为自己和孩子们带来无法衡量的成长与快乐……在李镇西校长带领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每个教师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教师都是一位爱的传播者,“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文精神深入到每一个武侯实验人的内心,他们与作为一校之长的李镇西在教育生活中相互砥砺与激荡,共同谱写了新教育的华章。这些真实的故事就如同一首首教育诗,为被温家宝总理所盛赞的“平民教育实践”留下了生动的教材和宝贵的资料。
  • 历史常识悦读

    历史常识悦读

    收录了从“创世之初”到新中国成立之间的中国历史常识,并配有大量插图,引领你走进历史的天空。从中窥视历史前进的脚步。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作为一面镜子,为人类记录着时代的交替与更新。从历史中可以获知我们的先人祖辈们的丰功伟绩和过锚褥失,我们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同样深记他们失败的教训。
  • 飞向太空港

    飞向太空港

    本书是对人类航天和中国航天的悲壮历程所能容涵的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历史、人生内容的一次顿悟,讲述了我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这一事件。作者以这一事件的始末为经,以当时国际航天时势为纬,辅以史实,穿插人物介绍,加之作者的独到见解,将中国航天人为促进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发展所作的努力和所经历的艰辛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山沟里携手合作的秘密与友情,也有中西方两种文明在发射场上的碰撞与冲突,让我们在了解历史真相的同时,又能从人性的高度去反思生命的存在意义,可以说开创了中国文学书写“空间文明”的先例。
  • 青蛙写诗(青少年整本书阅读书系·名师讲读版)

    青蛙写诗(青少年整本书阅读书系·名师讲读版)

    本书精选了张秋生的经典童话作品和诗歌,如《青蛙写诗》《称赞》《妈妈睡了》等,其中有许多被选入小学课本。张秋生的作品,想象丰富,活泼有趣,多以诗意的语言,真善美的形象和意境,使小读者着迷,带给小读者快乐的幻想和智慧的思索。
热门推荐
  • 十年一品温如言(全集)

    十年一品温如言(全集)

    超级畅销书作家书海沧生口口相传之作,承载千万读者珍贵回忆的青春经典!第一年,她贪图美色,爱上他,一盆水泼出百年的冤家。第二年,他为她拍了张照片,照片上有个微笑的姑娘。第三年,他卧病懵懂,赖着她,姑娘醒来发现一场梦啊。第四年,他喜欢的人从维也纳飞回他的心上,她从他的身旁漂泊到了距他最远的水乡。第五年,姑娘再也瞧不见自己的那朵花,他对着电流说我是DJ Yan啊。第八年,每次分离都如余生已去,少年再也瞧不见自己的那只小水龟。第十年,他做了爸爸,她做了妈妈。孩子姓言,母温氏。历数十年之期,他们有了百年的家。
  • 真假“三国”

    真假“三国”

    《真假三国》内容包括:从历史三国到文化三国,虚实三国,演化三国,活力三国四部分。《真假三国》是《话说中国系列》之一《真假三国》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罗贯中和《三国演义》、诸葛亮未做"军师"、三国时期重要人物陵墓简表、孙权一生经历大致如何等内容。历史三国惊涛拍案!文化三国源远流长!《三国演义》是农耕社会智慧的百科全书,它集伦理和行为于一体,因而章章回回里的各家角色,多包含二重文化性格,历史与文化合而为一,人心各如其面,人的思维方式、处世理念也各如其行为法则,文化选择。作者本能地将其由政治人格嬗变为道德人格,成为历来人们为之喜怒哀乐的理想模式。陈设百年,概括万事。??
  • 三角帽

    三角帽

    《三角帽》取材于一个西班牙古老的歌谣体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总督及其夫人与一对磨坊主夫妻之间的纠葛。《三角帽》在文学史上较长的短篇小说中的地位不可动摇,它是一部强有力的客观的作品,没有自我意识的阴影笼罩,简而言之,它是一则被娓娓道来的好故事,值得称赞。除了它本身纯粹的美学价值,这本书还是一部有助于学习西班牙传统风俗历史的珍贵文献。这部作品曾多次被译成其他语言并至少四次被改写为喜歌剧搬上舞台。最近一次是由二十世纪西班牙音乐大师法雅斯改编而成的同名芭蕾舞剧。
  • 徒弟都是债(四)

    徒弟都是债(四)

    桃林下摆好了桌椅和茶水,我过去时,正好看到一袭青袍的伟岸背影,他正负着手看眼前灼灼芳华。蜀山那尾小景鲤很恭敬地伴在一边,竹笛别在腰间,见我从树林里出来,忙又恭敬地喊了一声:“师叔祖。”背对着我的飘涯子这才转过身,一双沉淀如深潭的眸子望了过来,面容如昔,略显沧桑,不过衬着一身的掌门气势,还是颇有威严的。我让自己笑了一笑:“师兄。”
  • 乱世女王指南

    乱世女王指南

    末世异能女穿越炮火连天的乱世,为了生存,为了保护亲人各种装逼打怪。
  • 荒野求生直播间

    荒野求生直播间

    【2017最火爆第一本自由荒野求生小说】带上漂亮妹纸去荒野,没有现实生活的烦恼,只需要考虑一日三餐的简单生活!欢迎加群【488734498】PS:本文类似科普文,主人公的穿越和剧情可以不看。但是科学知识肯定是很多的!新书《全民手游修仙时代》已经发布!
  • 外星灵之城市守护者

    外星灵之城市守护者

    一天,外星飞船降落到了地球,一个神秘的能量从外太空在不知不觉中带到了地球来,一些让常人所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就紧接着发生了!
  • 经典的散文

    经典的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游走无限诸天

    游走无限诸天

    一个刚刚考上大学的少年,却因为一个意外走上了一条行走诸天的旅途。但既然走上了这条不归路,那就把走到底,看一看那诸天的尽头是什么?这是一个平凡人走上万界巅峰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