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1100000002

第2章 导论(1)

党报,“政党机关报的简称,也称‘政党报纸’”。本书所论“党报”,特指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各级党委机关报,其中包括中央级党报(如《人民日报》)、省级党委机关报(如《内蒙古日报》)、地市级党委机关报(如《芜湖日报》)。

党报这一概念,实则有两个语义内涵:一是指报纸,各级党委创办的报纸——“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公众发行的散页出版物”。一是指媒体,从事各级党委创办的报纸的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为了使研究对象更为清晰,本书中党报专指第二种含义。

论及党报,还需要辨识党报与党报集团这一对概念。作为从事各级党委机关报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党报在发展过程中亦形成了不同形态,其中以省委机关报或地、市党委机关报为龙头组建的报业集团目前已有36家(目前我国共有报业集团39家,其中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报业集团等三家不以党委机关报为龙头)。党报概念既有普适性,也有特指性。党报集团是以党报为龙头组建的,集团内子报子刊也都是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创办的,因而党报这一概念有时又被泛指党报集团。但是,党报集团内主报与子报子刊的任务、运营模式等并不相同,集团内不同报刊的机制体制创新也往往呈现出多重目标、多元发展的态势。研究党报机制体制创新,难以对党报集团概而述之。本书的研究主体特指党报主报。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随着党报改革逐步深化,党报革新从新闻传播手段和技巧的改革逐步聚焦于党报体制机制的创新。就党报自身而言,经过数年的改革和探索,党报机制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但是,也要看到,目前党报在报业市场的竞争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发行广告额下降、社会注意力降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被冀望于党报机制体制创新。

就政策取向和社会关注度、支持度而论,党报机制体制创新已经处在历史最佳时段,但是就党报承担的时代使命而言,党报机制体制创新也到了任务最紧迫的时期。一方面,文化体制改革提速成为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的催化剂。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把文化分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党报机制体制创新指明了方向。200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文化体制改革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不仅给党报机制体制创新带来机遇,也使党报机制体制创新成为一项紧迫任务。

另一方面,倡导创新成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这给党报机制体制创新带来巨大助动力。2008年1月,胡锦涛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提出了十六字方针——“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十六字方针集中体现了党的宣传工作的开拓意识、创新意识。党报作为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宣传任务的重要媒体,担负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使命,解放思想,以机制体制创新促发展,是党报发展中最刻不容缓的任务。

党报机制体制创新30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随着党报改革涉入深水区,党报机制体制也需要突破性创新。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的下一个突破口在哪里?这是本书着力探讨的问题。事实上,本书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党报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如何创新机制体制才能既实现非营利性要求,又能作为市场主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重要影响力。

对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何充分发挥好党报的作用,增强其在传媒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力,是当前重大的实践课题。而党报提升影响力的关键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从根本上消除阻碍党报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党报业界对机制体制探索多年,取得很多成功经验,当然,党报机制体制创新与党报集团的机制体制创新是相关的。

例如,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陈夷茁提出,“当前,制约报业集团发展的主要原因,仍是计划经济体制沿袭下来形成的资源、资产浪费,管理分散,结构失衡,效益不高等体制、机制性障碍。现阶段,提升报业集团自主创新能力,应着力在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集成创新、品牌创新、科技创新六个方面做好文章。”山东大众报业集团以“两分开”作为体制创新的突破口,进行报业组织再造,改变“麻袋装土豆”的集团内简单报刊组合模式,把“联合舰队”变成捕捞、加工、运输、服务等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大型“远洋捕捞船队”。国家新闻出版署报刊司司长余昌祥在第二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表示:“报业的深化改革,已经从一些领先的报社变成了报业普遍的思考。很多报纸都在跃跃欲试,氛围已经形成了。”党报对体制机制的探索已经深入到报纸运行的各个环节,如在采编系统,党报以采编分离的编辑部运行模式替代原来采编合一的运行模式;在报社的经营管理方面,探索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一些报社开始发展数字报业,为了满足资源整合的新需求,建立新的业务平台,重新梳理采编流程……这些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分析。但是,需要正视的是党报业界关于机制体制的创新也还在探索期,传统报业体制机制的种种积弊并未消除。而且,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的过程非常复杂,新的问题不断涌现,例如多年改革之后,多数党报集团形成了“母报事业制,子报企业化;母报抓导向,子报闯市场”的发展格局。这一母报子报错位出击的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实践智慧的体现,但是,“母报抓导向,子报闯市场”显然把党报内容生产与党报经营割裂甚至对立起来,子报养党报不可能是一个成熟规范的报业集团发展中的久远局面,这表明党报还没走出发展的瓶颈期,党报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化。党报如何创新机制体制才能发展壮大?其中诸多问题困扰党报发展,需要理论界的研究提供支持。

本研究的理论价值主要有两点:

第一,回答了党报集团采取的增量改革模式的机制体制创新进行到一定阶段,集团内的存量部分如何突破性创新的问题。

在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的最初阶段,以从边缘向中心突破为特征的党报集团的机制体制创新更多体现在促进新创办子报子刊的机制体制创新及党报主报新增部分的机制体制创新上。但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必须从增量部分的改革逐步过渡到存量部分的改革——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党报主报如何进行突破性创新?笔者对党报主报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本质作了系统研究,提出党报改革的下一个突破口是党报要坚持和重归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本质,完善非营利框架下的机制体制。

党的十六大以后,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和实施重点逐步明确。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首次提出了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单位分类指导的改革方针。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鼓励它们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同时逐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文化事业单位的范围做出科学和明确的划分,其中提到“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通讯社、重点新闻网站和时政类报刊,少数承担政治性、公益性出版任务的出版单位,重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院团,实行事业体制,由国家重点扶持”。

党报被确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确保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同时要优化组织结构,整合内部资源,转变经营方式。要深化内部改革,推进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多年来,党报始终是事业单位体制,为什么还要强调坚持和重归公益性事业单位本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事业单位是中国特色的法人社会组织,但在发展中其职能有所异化,如出现“政事不分”、“事企不分”,与行政单位和企业界限不明。

党报在发展壮大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坚持和重归公益性事业单位本质,不是对党报现有机制体制的否定,而是在尊重和继承党报优良传统基础上,使其公益性事业单位本质更加彰显。无疑,这是一个重大的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针对党报机制体制创新过程中的问题作了适度的对策研究。如果说对党报回归公益性事业单位本质的系统研究是站在横向坐标上对党报特殊的运行规律加以总结,那么,从纵向坐标上对30年党报机制体制创新作历时性考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现存问题和发展对策,是本书的另一个理论价值所在。党报是党和人民的事业的齿轮和螺丝钉,舆论引导能力是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党报运行的目标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社会效益置于第一位。党报的机制体制创新既要摒弃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下遗留的体制机制弊端,又不能简单照搬商业报纸的体制机制。什么样的机制和体制是党报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保证?党报如何既保持其在传媒业格局中的影响力,又同时做到成功地以一元化舆论引导多元化舆论?这是党报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探讨的课题。笔者对党报回归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本质之后的新型体制机制作了大胆设想,当然提出的还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模式,但也许亦可为实践者及研究者积累一定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二、文献综述及本书主要创新

党报体制机制创新是个热点话题,近年来,这一主题的研究呈日渐增长的态势。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文献集中在国内。由于党报在许多国家不是主流,发行量不高,甚至只在政党内部传阅,所以几乎没有关于这一课题的国外文献。笔者搜索Pro-Quest学术研究图书馆(Pro Quest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简称ARL)和ProQuest数字化博硕士论文文摘数据库(Pro-Quest Dissertations&Theses,简称PQDT,原名PQDD),均无文献可查。从国内研究来看,关于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的相关研究非常丰富,笔者试从两个方面加以梳理和把握。

(一)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研究与下述两个领域的研究关联程度较高。换言之,党报机制体制研究可以上溯到党报改革研究与传媒机制体制创新研究这两个场域。

1.党报改革研究

对党报机制体制创新的研究需要立足于党报改革的深刻背景,也需要丰富的党报理论研究做支撑。

党报是中国报业体系的核心,党报改革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在CNKI(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士论文数据库四个数据库跨库检索,1997~2007年,仅篇名或主题或关键词中有“党报”及“改革”的就有265篇,还有大量内容散见于其他文献。近年来关于党报改革问题的论文、专著主要集中于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对党报生存环境及现存问题的思考。研究文章中较普遍的观点是党报公费订阅市场萎缩,广告量和广告收入增长缓慢,而党报面临报业内及报业外激烈的市场竞争,外在环境已经发生变化,生存环境不容乐观。例如,朱夏炎指出“近年来,我国的报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整个报业结构的大盘中,党报的份额没有随着市场空间的拓展而增长,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萎缩”。研究者对党报的现存问题做了深入思考,体制不顺畅、机制僵化、观念不新、竞争加剧等被认为是制约党报壮大的成因。刘梓良认为今天党报面临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问题”,这也是这一时期关于党报问题成因的主流观点。

研究者对党报生存环境及存在问题反思的同时,也深刻总结了党报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党报事业: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一文认为十六大以来党报事业在巩固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在竞争中壮大,呈现出全面推进、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试谈十六大以来党报的新闻宣传工作》一文则提出,十六大以来,党报在防“左”、防“右”两条战线作战,正确应对中国“三变”、世界“三化”,新闻宣传工作功不可没。而且,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党报为核心的新闻改革雷声不大,雨点不小”。

同类推荐
  • 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

    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

    我们生活在激烈的政治变革期——脱欧公投,特朗普胜选,欧洲等地极右运动兴起,民族主义和仇外情绪复归……忽然之间,我们发觉自己身处一个仅仅几年前还无法想象的世界。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些戏剧性的发展,又该如何应对?我们正在目睹世界性的对于自由民主的弃绝,并代之以某种民粹威权主义吗?《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集合了15位享有国际盛誉的思想家,分析并试图理解现时代精神状况背后的力量。他们跨越学科和国界来剖解当下的困局,在更广阔的历史情境中定位,探讨未来可能的轨迹,并思考回击这种反转的可能。
  •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互联课堂引领教学革命: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实验小学的研究

    当下,信息化教育已成气候,尤其在上海这样一个领全国教育风气之先的信息化都市。然而,基础教育阶段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仍显不足,且一直以来因平面化、形式化等问题屡受诟病,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本书立足于嘉定区实验小学“互联课堂”项目的成功推进,分学科介绍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案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意义,其所授经验,足资借鉴。
  • 巴黎烧了吗?

    巴黎烧了吗?

    《巴黎烧了吗?》是新闻史上的一部杰作。非常值得新闻专业的从业者和学生学习借鉴。对宏大事件报道的掌控能力,对涉及众多被访者、拥有海量细节素材的再现、穿插、配制和平衡能力。译者董乐山先生在“译序”中说:两位作者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和法国《巴黎竞赛》的记者。
  •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中欧现代文学大家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讲述了中欧现代文学大家:波兰现代文学大家、匈牙利现代文学大家、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大家、奥地利现代文学大家、 瑞士现代文学大家、德国现代文学大家。
  • 人文教育读本

    人文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些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仍然适用,也趋同于国家、社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热门推荐
  •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哈佛和耶鲁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托起将星的人们

    托起将星的人们

    本书以新颖独特的视角、真挚质朴的笔调,多层次、多方位地展示了后勤指挥学院党史专家邵维正教授、后勤理论专家杨少俊研究员、军事仓储专家王宗喜教授、后勤管理专家李祝文教授等11位知名专家教授的教书育人之路,热情讴歌了军校教员在三尺讲台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而创新、拼搏、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 墨衣阁

    墨衣阁

    墨衣阁,乃江湖三大势力之首。其阁主之位无人撼动,但却不知一场惊天阴谋正围绕着这一切悄然进行。
  • 朝野类要

    朝野类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长相思3: 思无涯

    长相思3: 思无涯

    《长相思3:思无涯》,桐华首部古言经典长相思系列完美终结,相思无涯,共同感受漫长光阴里的相思相守。涂山和小夭终于解除了误会,事情的真相是否真如他们所想,两人能否最终相守,却尚有很长的路要走;历史的车轮始终向前推进,神农义军也将最终退出历史的舞台,作为神农义军将领的相柳也将面临最终的抉择。大荒的统一成为大势所趋,轩辕对高辛的战争也在所难免,面对养育自己的高辛俊帝、最珍视的亲人小夭和阿念,颛顼同样将经历最严峻的考验。而小夭究竟是谁的女儿,为何被母亲抛弃,小夭的母亲阿珩将亲自揭开谜底。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娘娘是个标题党

    娘娘是个标题党

    自打宋云澜嫁进宫里之后,宫里可谓是谣言四起,关于皇上的桃色新闻满天飞,标题竟还一个比一个夸张。《震惊!皇上竟在新婚夜做这种事》《教你一招看出皇上喜欢凌贵妃还是皇后》《如何俘获皇上的心,她们都这么做》宋云澜躺在冷宫里,数着从各宫赚来的钱,不亦乐乎。她口中的狗皇帝黑着一张脸走了进来。将她壁咚在墙上,眉眼含笑:“明日的文案是不是该写,震惊!后宫佳丽三千,皇上居然选择冷宫弃妃!!”敲黑板!1V1双洁双处
  • 奶妈她有家客栈

    奶妈她有家客栈

    叶清欢死了,然后……她活了。这是一个皮糙肉厚的奶妈带着一票小弟吃香的喝辣的的故事。
  • 东方快车谋杀案

    东方快车谋杀案

    11月10日,《东方快车谋杀案》时隔43年再度被搬上大银幕,肯尼思·布拉纳、佩内洛普·克鲁兹、威廉·达福 、朱迪·丹奇、约翰尼·德普等众多顶级演员出演。1974年,英格丽·褒曼凭借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得奥斯卡奖,英国女王出席该片首映礼。本书以1932年轰动一时的真实案件“林白之子绑架案”为蓝本,淋漓极致展现了作者刻画人物群像的深厚功力。侦探波洛在叙利亚完成了一项委托,要搭乘辛普朗号东方快车回国。奇怪的是,似乎全世界的人都选在那一夜出行,这列铺位一向宽裕的豪华列车竟然一票难求。幸好他遇到了好友、国际客车公司的董事布克先生,这才挤上了车。午夜过后,一场大雪迫使辛普朗号停了下来。第二天一早,大家发现少了一名乘客。一个美国人死在了他的包厢里,被刺了十二刀,可他包厢的门却是反锁的。随着调查的深入,案情却似乎更加扑朔迷离,大侦探波洛想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