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1600000001

第1章 序言

陶东风

大约是受了文化研究的影响,文学制度研究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研究视角,陈思和、洪子诚等专家在这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成就,而王本朝的《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和《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则是这方面研究的代表之作。文学制度研究的特点是更为关注文学发展背后的制度因素,比如国家在某一时期的文学(文化)政策、作家社团、文学社团的组织机制、报刊、出版社、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机制、文学的评奖和审查机制以及读者的接受机制、文学批评的约束引导机制等等,认为这些都参与了文学场域与文学话语的建构,对文学活动的形态、文学的发展、文本构成、风格流派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一认识显然突破了长期以来单纯从审美角度或文本角度来理解文学,把文学史看成美学史、思想史或形式史的研究思路,为我们更为全面地了解文学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本朝说得更为清楚,他认为“文学制度支配、控制、引导文学的观念、形式和审美的发生和生成,使文学超越作家的个人世界,超越纯粹的文本形式和语言领域,进入社会的公共空间,成为拥有强烈的社会意识的审美对象。因此,文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并成为其重要组成内容”(《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

就中国现代文学来看,其发生与发展有着远远超出作家个人因素的、极为复杂的制度性原因,在这些制度性原因中,文学社团又处在非常核心的位置。甚至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最初的基本格局,就是以文学社团和文人团体为单位建构的。而在中国现代文学社团中,文学研究会被公认为是影响最大的。因此,把文学研究会作为对象,从文化研究角度进行研究,就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个案研究,同时也可以从中探查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机制,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

那么如何研究社团?如何研究文学研究会?传统的研究方法或者是从作家作品、创作实践的角度去研究,或者是从社会史、文化史的角度去研究,而李秀萍的这部著作,则继承了当今文学制度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卓有成效地把它运用到文学研究会的研究中,为文学社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文学制度研究提供了一个普遍参照意义的个案分析。

本书在充分关注文学研究会建设文学制度所秉承的文化启蒙宗旨的前提下,分别从“文学研究会的文学社团组织制度”、“文学研究会的职业作家创作制度”、“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等几方面对文学研究会制度体系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对拓宽与加深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解具有启示意义,比如在“文学研究会的编辑体制与传播制度”一章中,作者明确强调了传播机制对中国文学“现代性”建构的重要意义,并通过翔实的史料,阐明了出版社的商业运作谋略,编辑者的立场与志趣、栏目的设置与导向、发行网络的规模等,对中国文学现代性建构的决定性意义,这些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文学研究会的文学论争与批评制度”一章中,作者通过分析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与鸳鸯蝴蝶派以及与学衡派的论争,阐释了文学论争的双重作用:一方面通过论争可以获得话语权,最终达到规范新文学的目的,文学研究会也为此从理论到创作再到批评制订了一整套具体的方案,这些显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学的正常发展;但另一方面,作者也指出了论争所带来的内耗(与创造社的论争),这在很大程度上又限制乃至损害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可以说,所有这些阐述,使我们看到了文学发展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看到了文学史并不只是文学文本的机械串联,而是一个综合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此外,材料的翔实与丰富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应该说,制度研究需要相当扎实的一手材料,如此方可说得有理,说得有力,才可能拨开迷雾,看清现象背后的真相。可以说,制度研究比主要依赖作品的文本分析方法和主要依赖传记的作家研究在材料的收集上难度更大,牵涉的范围更广。可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学研究(包括人文研究)却往往忽视材料,特别是文学作品以及作家个人以外的社会、文化、制度方面的材料的搜集,第一手材料的运用也严重不足。其所导致的结果,不是材料错误百出,就是过多地进行自我的思想演绎甚至臆断,从而距离问题的真相越来越远。或者材料的范围过于狭隘,对于文学活动背后的非个人因素和非审美因素严重认识不足。这些都不利于研究的客观和深入。加强文学研究的实证材料的挖掘与分析,是文学研究所必须加强的。本书在这方面可以说做到了用材料说话,有多少材料说多少话,没有材料不臆断推测的原则。尤其可贵的是,为传统的文本研究、作家研究、审美研究等所忽视的一些材料,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现代文学的制度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社团研究与制度研究的联姻更属尝试之举,因此,本书的探索只是一个开始,这也难免有些还不完全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文学制度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文学制度到底是如何影响文学的创作,本书涉及得就太少,而这不仅仅是本书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整个文学制度研究所要考虑的一个课题。不过本书作者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相信作者会进一步努力进行完善的。

文学的发生与发展,一直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国当代的文学史研究(或曰文学史学)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

由于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影响,人们对文学发展的复杂因素给予了越来越充分的关注和研究,并取得了可贵的成就,各种富有创见的文学史著作陆续出版。相信本书的出版不仅仅会进一步推动文学研究会的研究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而且对于如何把文化研究文学研究进行有机的结合,也具有相当的启发作用。

在我的印象中,秀萍是一个内秀、情感丰富的学生,也是一个非常单纯、真诚、刻苦勤奋的学生,她总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通过伊妹儿给我发来充满温馨的祝福,使我感到非常欣慰。在她的第二本学术著作即将出版之际,我衷心地祝福她。

2010年3月

同类推荐
  •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散文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散文

    徐志摩以诗闻名,但梁实秋认为,徐志摩的散文成就更高。作为一个唯美主义作家,徐志摩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韵味。他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技巧来宣泄情感,营造意境,增强散文的艺术表现力。他注重散文语言的音乐性,使语言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诗意盎然;他还在白话中加入一些欧化文句,从而形成散文语言的一种奇特的景观,读之使人经久难忘。本书包括“云游心踪”“人生随感”“风雨故人”“日记书信”四个部分。
  • 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

    “我的四十年”丛书,包括《四十年四十人》《四十年来家国》《亲历中国四十年》三册,分别由中国人、海外华人、在中国的外国人三个典型群体书写自己与改革开放的故事,从全球坐标系观照中国改革开放,以不同的视角和生动、丰富的个人体验,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每册40位共120位主人公,分布在全球20多个国家,工作在上百个不同领域,他们的“个人史”构成了一部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改革开放“史记”。《四十年来家国》四十篇故事的讲述人是四十位华人华侨。他们在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走出国门,在海外学习、生活、工作、创业,在各自的领域充当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中华民族奋斗不止、自强不息、开放包容的民族精神。他们站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站在世界的坐标系中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亲身经历的难忘的人生故事和个人命运的向好转折,以鲜活真实的“个人史”体现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成就和世界影响。
  • 2014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

    2014年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

    本书由原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著名作家王必胜选编,精选本年度思想随笔精品力作30余篇,包括王蒙,韩少功,梁晓声,李国文,梁衡等名家新作,思想新锐,文笔精练。编选依据艺术性、思想性、专业性的评选原则,经过编者的反复斟酌,将那些独具思想性的原创之作荟萃于一册,使之成为中国年度思想随笔的精华之作。
  • 女孩儿心情

    女孩儿心情

    这本小册子收集的是这个女孩儿近年来所写的“周记”。因为她是一个十分听老师话的女孩儿,所以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每周作为语文作业的“周记”,还曾发誓要把每一篇“周记”写成老师批阅的“佳作”。她的语文老师也还真的如她所愿,真的很喜欢她和她的“佳作”,经常会把她的“周记”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供同学们作为美文欣赏。就是在这样的鼓励中,女孩儿的“周记”写进了她的同学和亲人,写进了她的快乐与烦恼。
  • 飘扬的军旗

    飘扬的军旗

    《飘扬的军旗》内容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这支伟大的人民军队,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腥风血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高举起抗击日本侵略者、民族解放战争的大旗,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解放战争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天翻地覆慨而慷,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不久,人民军队又高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旗帜,跨过鸭绿江,打败了穷凶极恶的美帝国主义,震惊了全世界,不仅保卫了兄弟国家的安全,更为祖国赢得了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在和平建设的日子里,人民军队不仅百倍警惕地驻守边防,而且在防洪、抗震、救灾、修复公路铁路等各项工作中,无一不是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作全国人民的表率。一起来翻阅《飘扬的军旗》吧!
热门推荐
  • 老油条和小辣椒

    老油条和小辣椒

    18岁的左落撩了校门口火锅店糙糙的石老板,后来石老板成了她家老石。30岁的石景湛被一个漂亮小姑娘搭讪了,后来漂亮小姑娘成了他的小姑娘。一场十二岁年龄差的恋爱,我是真的很喜欢你。
  • 与大明同行

    与大明同行

    简介:大明开国之初,四边未靖而国用不足,皇储暗弱而藩王势大。生为辽王朱植,弃藩回京则任人鱼肉,立足辽东则燕王不容。左右为难之际,来自君士坦丁堡的传教士带来了雇佣辽王府护卫的请求……当东西方文明之间第三方的插入,会给15世纪的世界带来什么?
  • 一不小心遇大神

    一不小心遇大神

    这是一只表面温柔可人,内心粗暴汉子的二宝,这是一个称霸全服的大佬。某天,世界上大佬一语惊起一片波澜,成为惊久不散的佳话。
  • 交友金言

    交友金言

    《徽商的智慧:交友金言》主要讲述了,朋友的高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今天,我们在与人交往过程中,需要打开心灵的窗户,让缕缕清新的空气徐徐而来。在最困难的时候,如果能略微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一切烦恼也许就能迎刃而解,内心的坚忍不拔胜过人世间的任何物质财富。《徽商的智慧:交友金言》试图汲取徽商人生交往过程中睿智语句,加以释读,并以作者孔蕙心对所能感悟到的某一层面加以延伸,以期为读者提供感悟人生的线索。
  • 一代大宗主

    一代大宗主

    两世为人,却没个完整记忆,收服了两只灵兽,却不依不顺,宝宝心里苦啊! “小白,去替我道个歉!” “自己去。” “小黑,你去。” “什么事我小黑都能替你摆平,唯独谁让你惹着她的?” “你们这俩畜生,枉自顶了个灵兽的名号,可真怂!” 下一刻,一道目光看过来,苏洛顿时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大喊:“风紧扯呼!” 小黑小白轻声应道:“得令!”苏洛叹道:“我上辈子一定欠她太多。” 小白笑道:“错,是她欠你太多,想着反正还不清,这辈子索性干脆再向你多借点。” ……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在黑洞改历史

    我在黑洞改历史

    黑洞是个神秘的领域,吞噬时间与空间......一次偶然之下年轻的宇航员周奕轩“掉”进了黑洞,却发现自己可以任意穿越时间,但是他只能待24小时......
  • 既然遇见了永远

    既然遇见了永远

    既然遇见了永远就不要说再见。这年头流行‘好白菜被猪拱’、流行‘美女配野兽’……卫吟没想到流行趋势也在自己身上风靡了一把。然而无比悲催的真相是,所谓的猪和野兽是她自个——按照大多数人的评判标准。
  • 草的童年

    草的童年

    那一年,因为一个语文老师的非礼和诽谤,我不得已转学到了高平一中,因为单纯和年少,那时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迷茫。或者对人性开始有了深刻的思考,也或者对成长更加的迷惑。于是,开始排斥和语文有关的所有东西,包括自己曾经那么酷爱的文学。我开始旷语文课,开始停止写作,开始扔掉那些曾经喜欢的文学书籍,也开始憎恶所有的语文老师。所有这些只是和一段不那么开心的往事有关,而那段青春期发生的灰色的往事也曾经让我一度偏激,我的偏激,也在无意中伤害过一些人。
  • 美国的故事5:美国之父

    美国的故事5:美国之父

    毕蓝老师留美二十余年,从看到美国到看透美国,以细腻、真诚、幽默的文笔,自2010年起开始在博客上写美国,从“五月花号”开始写起,时至今日,依然持续更新中。网友评价她的美国史“简明而不简单,严谨而不严肃”。如果你想要了解美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妨来听毕蓝老师给你讲讲美国的故事……从1789年到1797年,从弗农山庄到总统府,1789年4月16日上午10点,57岁的华盛顿带着他的两个法宝赴任美国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