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2700000018

第18章 传承而后言创新(1)

——浅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创新

赵若竹

三年前,我曾带着“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何实现创新”的问题,采访过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张颂教授和中央电视台梁晓涛主任、王世林老师等业界一些专家和主持人。由于当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还相对零散,除积累了一些资料外,最终没能形成完整的文字。时至今日,在学院倡导为实践一线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形势下,我再次想到这个题目,于是,下决心将它形成下面的小文,愿与各位同人共同探讨。

反观我们所处的电视媒介环境,中国电视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步至今,节目形态、技术、手段、功能、播音员、主持人……都经历了巨大的发展与变化。尤其是进入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外的电视节目形态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线范围,全球娱乐化大潮冲击着每个人的头脑,电视观众的收视诉求发生着变化,这使得中国电视义不容辞地走上了改革之路。从《东方时空》的推出到历经几次改版;从《实话实说》产生的巨大影响到上百家电视台跟风;从《快乐大本营》红遍全国到《综艺大观》停播;从《开心辞典》、《幸运52》的成功移植到《超级女声》遭封杀;从民生新闻的兴起到对新闻娱乐化的斥责之声……一些年轻观众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口味喜好:综艺爱《情书》,访谈爱《康熙》,电视剧爱《越狱》,新闻爱网络……在赞赏、欢笑、争议、怒斥声中,十几年的电视革新之路可谓鲜花与荆棘并存;在媒介环境近乎飞速的发展变化中,电视人本应美好的创新理想与灵感很多时候体现为一种压力;在电视节目形态千变万化、语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主持人有声语言传播的审美标准是否可以一降再降?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指出:“文艺题材和表现手法要日益丰富多彩,敢于创新。”1998年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2006年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首次提出:“2020年我们要建成‘创新型国家’。”在尼尔·波兹曼警示我们“娱乐至死”的生存状态时,媒体已经在社会大潮的推动下大踏步进入一个勇于创新的时代!

一、创新的误区

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追求变化、力图创新,但是创新是受原则制约的。比如新闻节目严肃性、庄重性的播报主持方式是全世界强势媒体的共同行为规则,一旦打破它去追求新奇怪异,全世界范围内可能都不会认可。近年来,有些电视节目一时尝到了收视率的“甜头”,在所谓创新的追求中走入误区,概而言之大致有三类:

(一)“新”的就是“好”的

中国的受众是在传统电视节目庄重美的感染下成长起来的,这是我们心灵深处融化在血液里的情结,然而一夜之间却成了千夫所指!突然有人在喊“这种美过时了,我们需要新的样态”,于是揭竿而起,纷纷求变,效仿国外!形式上一味追求“奇”、“特”、“与众不同”、“与过去不同”,认为只要不一样就是创新。致使电视传播的形式出现了一些混乱:艺人报新闻、新闻娱乐化、专题节目选题边缘化……主持样态也发生了变化:把新闻播报变成侃和聊,把综艺主持变成演和闹。新奇的事物难免会在第一时间吸引人的注意力,但就像流行歌曲容易昙花一现一样,曲终人散之时却不会留下太多痕迹。比如乔恩·斯图尔特在美国可以获得艾美奖,可以受到大学生和年轻人的追捧,但在中国如果启用一位滑稽演员担当新闻主播一定会让人大跌眼镜,甚至把新闻作为娱乐节目的素材都不会被大众原谅和接受。播音员主持人是公众人物,其“文化身份”是形成“角色构念”的预设前提,起用演员担任新闻主播,既定文化身份与受众角色期待出现错位,可能混淆新闻真实与文艺虚构的界限,损害信息的可信度。新闻娱乐化是舶来品,是西方商业媒介的“发明”。我在课堂上做过一个尝试,视频播放中国艺术家饱含深情地朗诵时,许多80后甚至90后的学生都还是会为之动容并产生共鸣的,而谙熟于中国话的美国学生则完全看不懂,这就是中西方文化土壤不同所决定的大众情怀和品位的差异。

(二)“草根”是宝

在主持人领域中,丑男丑女、普通话不标准、非主持专业出身没有“播音腔”的主持人一时间被奉为至宝。2006年我做过一项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创新能力”的受众调查,其中竟然有5%的受众认为“主持人不讲普通话”就是一种创新。对于“到底要不要有播音主持和新闻的专业性,要不要科班出身”,35%的受众选择了“不太重要或几乎没有关系”。长久以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共同标准应该是德才兼备、声形俱佳,但在创新大潮的推动下,一些媒体的管理者、主持人、观众无所适从了,认为只要长得漂亮就是“花瓶”,普通话标准就是“播音腔”,非科班出身才是“有文化”……试问:电视只是一个展现市井百态的大众舞台,还是一个肩负着引领示范作用的大众传播平台?如果明知是丑还要传播那便是文明的侵害者,若把缺陷当成了美在传播,那就是走入了歧途和误区!

时任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的梁晓涛接受采访时说:“因为中国语言的丰富,尤其是新闻的播音主持,确实需要你有专业的培训,这很重要!现在有一些主持人不是科班出身,他们也有压力,至少语言关就比较难过,比别人总还是缺一块儿。”我们当然可以尝试创造各种新闻播报方式和语言风格,满足受众审美多样化的选择。但是,如果为追求收视率就用港台腔地“说”,甚或耍贫嘴地“侃”,或嬉皮笑脸地“戏说”,就不仅有违新闻的专业规则,甚至可能歪曲、损害新闻。新闻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化身份,必须有助于新闻信息可信度的体现。“平民化”可以是播音主持的一种样式或风格,但并不等于提倡“平民”或非专业人员播报主持新闻。

(三)“各色”就是“个性”

在对主持人个性化的呼声中,“张扬个性”又成了新的误区:标新立异的造型谓之个性,出其不意的逗贫谓之个性,唯我独尊的态度谓之个性……个性不是各色,个性也不能喧宾夺主削弱节目内容。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张扬个性的年代里,很多人还没来得及对“个性”问个究竟就已经学会“张扬”了,以为像王菲一样不苟言笑叫做个性,以为像周杰伦一样吐字不清叫做个性,以为丝袜配球鞋也代表个性……崔永元认为:“这个人越有个性,越说明他涉世不深。换句话说,知道的事越少,就越有个性。我在做电视之前,正式工作之前,个性非常鲜明。现在做了这么长时间,马上就人到中年了,确实有了很多变化。”主持人的个性在节目中往往最终体现为一种风格,或是清晰明了的智力风格,或是生动形象的想象风格,或为情感激越的情绪风格……

播音主持的平台是向公众传播信息的平台,不是个别人施展个性的舞台,也不是私语聊天的场所,所以,无论是强调造型上的“自我”,还是语言观点上的“个人化”,都是无视大众审美标准的行为。优秀的主持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并能与节目内容的传播相得益彰共同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不是抛开节目内容主旨,完全自我的个性。

二、什么是创新

(一)创新不见得是“从无到有”

“创新”的概念源于经济学领域,一般认为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德在1912年德文版《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后人在此基础上演化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大创新类型。可见,创新不等同于发明创造,最初的“创新”是在强调一种要素和条件的“新组合”。正如爱因斯坦和毕加索都试图理解空间的真实特性,并将他们的理解与不同的人对空间的理解融合起来,以至于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和毕加索首倡立体主义的时间几乎相同。也正如当所有人都将钟摆看成来回摆动时,伽利略却把他看成是下落和上升,并用这种方式发现了下落物体的本质。创新应该包括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还包括在汲取传统优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促进消化吸收达到的再创新。

中国电视的现状表明其自我创新的能力还不强,跟随世界电视潮流发展的趋势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从播音员主持人的发展看,已经伴随中国广播电视媒体走过几十年,在有声语言传播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学科和相对稳定的表达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符合我们媒体特性和中国观众口味的中国特色和中国味道,不会在西风、韩风的吹拂下轻易被替代,中国千百年来蕴积的博大精深的语言内涵决定了她有声语言表达方式的精湛美好,颠覆性的“创新”和抛弃传统的“创新”必然行不通!

同类推荐
  • 爱让我们长大

    爱让我们长大

    要想在教育这池水里,潜得再深一些、再久一些,发现其中奥妙,领会其中真谛,就必须让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氧气,而且是有质量的纯氧。曾经逝去的每一分、每一秒,汇聚成现在,并将我们引向未来。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中国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研究

    从对电视新闻媒介生态的剖析,且着重从负面的剖析着手,引向对这一问题的正面思考。在转型期这一有限时段内,探求电视新闻媒介生态发展与变化的规律、趋势,以期优化、提高电视新闻媒介的生态质量和信息传播效果,继而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范围内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三字经心解

    三字经心解

    贯通古今,拌落七百年的历史尘埃,融汇历史,汲取五千年的人文精粹。
  •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国际传媒整合营销传播的教材。编者立足于传播全球化的背景,探讨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中国传媒贯彻“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实践中的应用。本书介绍了整合营销传播基本理论,分析了国际传媒品牌内涵与构成要素、实施整合营销传播的必要性及整合营销传播主客体构成,并从战略、策略、手段、保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国际新闻或国际传播专业教材,也可以为国际传播工作者提供参考,还可以为国内传媒的营销实践提供借鉴。
热门推荐
  • 领导三篇

    领导三篇

    本书主要包括:正人先正己、放权任人、奖赏要有度、胆小不得将军做、敢于集权,敢于分权等。
  • 阅读·大学·中文系

    阅读·大学·中文系

    本书是《京西答客问》的“续编”,是著名学者陈平原将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答记者问和口述,加以修订结集成书。本书收录五十多篇答问,所收各文,作者略有修饰,并修改了大多数的标题,但已在文后注明刊出时标题,以便检索。本书以“阅读”“大学”“中文系”,这三个关键词为重点,作者通过答问的形式,对当前社会以及学界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国民的城市

    国民的城市

    鲁国民发现鲁家庄的事情说不清楚。他只在家里蹲了两年多,庄里人就以为他已彻底还原成农民了,这辈子甭想进城去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县人事局的同志说,现今本科生多如牛毛,找不到工作再正常不过,但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还是重视的,迟早会予以考虑的。人民医院的同志告诉他,名牌大学的高才生本医院只有五名,普通本科生也不多,所以人民医院基本定了,不定哪天就会下发录用通知的。
  • 浮生三千,被他独宠

    浮生三千,被他独宠

    惨遭男友劈腿的顾涵,决定一心发展事业线,争取过得比渣男好一千倍。但在进公司第一天就悲催的发现大上司竟是被她误认为男友、狠狠得罪过的无辜路人,真是天要亡她,这下莫说点亮事业线,怕是开始都难。顾涵只能打定主意,以后在公司待着,一定要小心谨慎,少到大佬面前出现,力求让大佬早日忘记自己这个小人物。不过待着待着,她就发现,他工作上事无巨细都指导,领导面前为她背书,缠着她教导职场法则,这样的关心她承受不来:总监大人,您会不会太关心我了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灯火燃起

    灯火燃起

    只需要点亮一盏灯火,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你以为会有很大的改变,不过其实没有什么改变。
  • 我的背后有大能

    我的背后有大能

    心中有道不尊佛,不拜观音不拜佛。西游路上炼真心,四海八荒遍显踪!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封印战士

    封印战士

    凡塔星是一个科技与魔法同时存在的世界,在这里人类、妖怪与魔神们和谐的生活在这里,不过那些被异次元黑洞带来的怪物总是会给居民们增加不少麻烦……封印师们要做的自然就是消灭掉黑洞带来的怪物,封印异次元黑洞!
  • 神秘入梦师

    神秘入梦师

    世界上总有这么一些人,会招惹一些很奇怪的东西。传说在H市的某一处,有一家很奇怪的古董店。里面卖的东西明明没有什么名堂,但是店却一直都没有倒闭。这家店名叫“解梦”,而店主也叫解梦。据说要是有缘进入此店,让这位店主帮助解梦,则什么烦恼之事都能解决。而,真正的情况——那个店长陆解梦就是一个为了混口饭吃的黑心老板。这是一个忠犬一不小心攻略了一个拜金店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