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2700000054

第54章 “中国之声”新闻播音质量现状的研究(1)

唐子文

“中国之声”是中国广播界的“标杆”品牌。自2009年全新改版之后,其新闻播音质量滑坡的问题逐渐暴露。在对“中国之声”的听众反馈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之后,本文将当前“中国之声”新闻播音质量的滑坡现象分为七大问题;并指出,思想认识、管理制度和播音创作主体这三方面对新闻播音质量的轻视,不过是引发问题的表层因素,真正导致“中国之声”新闻播音质量出现滑坡的深层原因是管理者“重主持,轻播报”的指导思想。这一错误的指导思想不仅搅乱了新闻播音队伍,更引发了种种乱象。本文在进一步论述新闻播音质量的提高与“中国之声”品牌塑造之间的关联之后,指出提升新闻播音质量是“中国之声”的当务之急。

一、“中国之声”是全国广播新闻播音的“标杆”

(一)“中国之声”的新闻最具有权威性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台”)作为国家电台,代表的是党和政府。六十多年来,中央台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它所发布的新闻最具有权威性。成立于2004年的“中国之声”作为中央台的新闻频率不仅继承了这一特点,并且更好地发挥着“拥有最权威的消息来源”和“拥有最精良的编辑记者队伍”这两大独家优势。凭借着这两大独家优势,“中国之声”成为中国广播界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

(二)“中国之声”的新闻播音代表中国新闻播音的最高水平

在全国听众的心目中,“中国之声”的新闻播音代表着中国新闻播音的最高水平,引领着全国广播新闻前进的方向。

时任文化部部长的孙家正曾在中广学会播音学研究委员会上说:“对(广播)电台来说,声音形象很重要。齐越、夏青、林田、潘捷、葛兰、林如、铁成、方明等老播音员,只要听到他们的播音,(听众)就知道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提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想起这些播音员。他们代表了中央台的声音形象。”时至今日,这些中央台的老播音员仍是不少听众的偶像。

这些优秀的新闻播音员更成为全国各级基层电台新闻播音员学习的榜样,专业院校研究和学习的对象,被誉为全国新闻播音的“模板和标杆”。

姚喜双在《中国解放区新闻播音语言规范》一书中写道:解放战争时期,华北、东北等解放区电台都“转播延安(陕北)台的播音,各台播音员都认真学习延安(陕北)台播音语言表达方式、语言样式”。可见,这样的方法早在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创立初期就出现,并一直沿用至今。

因此,作为中央台的新闻频率,“中国之声”的新闻播音更是在中国广播界发挥着榜样和标杆的作用。

(三)“标杆”地位获得认可的同时,播音质量滑坡也随之暴露

进入新世纪,为了更好地适应新世纪广播传播,中央台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频道调整。2004年1月1日,中央台第一套节目以“中国之声”全新呼号登场,从此走上了新闻广播的专业化发展道路。中央台新闻节目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其新闻播音的示范性作用也越来越强。“中国之声”的标杆地位也逐渐获得国内外的一致认可。2009年,“中国之声”以“最新闻”为理念再度全新改版,在新闻节目播出时长和新闻节目播出次数这两方面都进行了改革。

在新闻节目的播出时长方面,“中国之声”全天新闻节目的累计播出时间长达15小时35分钟,占全天节目播出时长的64.58%;从早晨6时的“早高峰新闻”板块开始至晚间20时35分结束的《直播中国》节目,“中国之声”全天新闻节目的连续播出时间更是长达14小时35分,占全天节目播出时长的60.41%。

自从改版之后“中国之声”的市场份额和收听率更是节节攀升,这些都为“中国之声”日后成长为“中国广播新闻旗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随着“中国之声”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和收听率的日益上升,其新闻播音的标杆地位也日益凸显。听众在收听节目内容时对新闻播音员的播报质量也越发关注。

由中国广播网(www.cnr.cn)主办的“中国之声新版节目满意度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听众和网友对于“中国之声新版节目整体满意度”、“中国之声新版节目内容”、“中国之声新版节目时间表编排”和“中国之声新版节目主持人”的满意度普遍偏低。

通过研究“中国之声”的听众反馈就可以发现,听众对于播音员主持人不满意的最重要原因是对当前的新闻播音质量不满意。

新闻播音质量决定着听众对新闻播音员的满意度。因为,当新闻播音员的播音质量好时,听众对新闻播音员的满意度就会提升;相反,当新闻播音员的播音质量差时,听众对新闻播音员的满意度就会下降。

调查数据和听众反馈都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随着节目的改版,“中国之声”的新闻播报量大大增加,在全天候直播新闻的传播模式下,其存在的新闻播音质量滑坡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二、“中国之声”新闻播音质量滑坡现象的分析

(一)“中国之声”新闻播音质量滑坡现象的历史必然

追溯历史,我们发现,“中国之声”新闻播音质量的滑坡现象由来已久。早在1973年,已故的中央台著名播音艺术家夏青就专门撰写过一篇题为《努力提高新闻的播音质量》的文章谈及这方面的问题。文章说:“在日常播音中,常常感到有的播音员不能把所报道的新闻,同当前国内外斗争中的矛盾问题、群众的思想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不能突出新闻的主题和政策精神。不明确为什么要报道这条新闻,……态度不鲜明,感情就不饱满”。

而在1988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与《新闻战线》编辑部合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广播员》一书中,中央台的多位老播音员也撰文谈及新闻播音出现的质量问题。

可见,在当时,中央台的很多新闻播音质量问题就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程度。

如今,过了20多年,不少新闻播音的质量问题仍然存在。尤其在改版之后,“中国之声”所有新闻节目实现直播,其新闻播音质量滑坡的现象日益加重。在日常的消息播报过程中播音员的高差错率,更让不少听众慨叹:“连我都听得不好意思了”。

不仅如此,就连体现中国新闻播音最高水平的两档王牌新闻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与《全国新闻联播》也在改版后出现明显的播音质量滑坡问题。为此,一位收听《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近30年的老听众语重心长地写道;“随着老一辈播音员的离开,现在新上来的年轻播音员好像还没有做好准备,……真让我们这些老听众边听边为你们着急啊!其实,播音只是一门‘如何把话说好’的艺术,宣传效果才是播音员追求的第一目标。”

虽然以上种种的现象不代表“中国之声”新闻播音的全貌,却反映出“中国之声”新闻播音质量出现滑坡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语言失范”是“中国之声”最突出的播音质量问题

“听众既是新闻播音成果的需求者、接受者,同时也是播音质量的检验者”。因此,评价一档新闻节目的播音质量究竟如何,除了作为播音创作的主体——新闻播音员外,最有发言权的就属听众了。

通过统计和分析“中国之声”改版之后出版的中央台《受众信息》和中国广播网“网友留言”板块的留言可以发现,听众反映的新闻播音质量滑坡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播报的流畅性、语言的规范性、表达的生动性、新闻播音员的播报状态、播音创作观、播报风格和听觉审美等几个方面。

因此,本文将“中国之声”新闻播音质量滑坡现象大致归纳为以下七大问题:播报不流畅、语言不规范(即语言失范)、表达不生动、状态不积极、缺乏播音创作的整体观、缺乏国家电台的播音风貌、无听觉审美享受。

听众反馈信息还显示:当前,“中国之声”新闻播音质量滑坡的问题中“语言失范”问题最为严重。据中央台每周出版的《受众信息》发布的听众反馈内容显示,自2008年12月1日“中国之声”对全频率内容进行改版以来出版的17期《受众信息》共计有75条信息反映播音质量问题,其中反映“中国之声”新闻播音员“语言失范”的听众反馈信息就多达66条,所占比例为88%,居“中国之声”新闻播音质量滑坡现象七大问题之首。

另据中国广播网“网友留言”板块的留言内容显示,自2008年12月1日“中国之声”对全频率内容进行改版以来,在直接反映“中国之声新闻播音质量出现滑坡”的129条留言中,新闻播音员“语言失范”的留言多达101条,所占比例为78.29%,同样排在“中国之声新闻播音质量滑坡的七大问题”的第一位。

不仅如此,就连体现中国新闻播音最高水平的《新闻和报纸摘要》与《全国新闻联播》节目也在语言规范方面频频“马失前蹄”。

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代台长左荧在《播音是一种语言艺术活动》中说:“祖国的语言规范化,十分重要。在祖国语言规范化的道路上,我们的播音员是负有重大的责任的。……播音员广播出去的每一句话,不仅内容上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就是在语言的发音方面也应有很高的水平,他应该成为北京话的标准发音,正确无误地走在全国语言规范化的最前列。”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多出精品是广播电视永恒的主题。如果一个播音员连起码的语言规范都做不到,提高节目质量是无从谈起的。新闻播报过程中频繁的“语言失范”不仅会动摇国家电台在广播新闻播音方面的标杆地位,更会成为“中国之声”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三)导致“中国之声”新闻播音质量滑坡的表层因素

1.思想上轻视新闻播音质量

第一,对新闻播音工作的模糊认识。

当前在“中国之声”的新闻播音队伍中,有不少人对党的政策、对群众的需要了解不清,播音创作的基本道路是模糊的。因此,他们播报的新闻又糊又水,削弱了新闻应有的指导性,使其背后深层次的东西在传播过程中无法揭示出来。而这恰恰迎合了某些理论家所津津乐道的“新闻报道必须客观、公正,不带任何主观色彩”。

同时,片面地强调广播电视的“服务”,一味地迎合受众,忽视党的舆论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又使得部分新闻播音员不顾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只图一时痛快,失去了新闻播报应有的“分寸恰切”,给党和政府的宣传工作帮了倒忙。

例如,2009年1月4日播出的《新闻纵横》节目中,用连讽刺带挖苦的口气报道了“中信集团给他在香港的子公司中信泰富送上15亿美元,以填补中信泰富因炒汇而陷入的巨亏”一事,就在舆论引导上出现了偏差。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面前,最重要的是总结经验教训,“作为国家电台用这种讽刺挖苦的态度报道一个中国企业所出现的问题,是有失身份的”。而像这样“图一时痛快”的新闻播音往往是给党和政府的宣传工作“帮倒忙”。

正是这些对于新闻播音工作认识上的模糊,使得新闻播音要么照本宣科,要么站错了立场,不仅丧失了对新闻指导性的把握,更丢失了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对信息密集传播的重“量”轻“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期待信息的密集传播。有不少人认为只有“播得快”,才能在单位时间内传播更大容量的信息。

事实上,人的听觉是有极限的。北京师范大学语音专家周同春教授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人耳的接受程度,即辨析率是每秒四五个字,即每分钟240~250字,超过这个速度,听者理解辨析就会有一定困难。但新闻播音毕竟是用标准的普通话,人们对于普通话的辨析率高于每分钟240~250字,可以达到每分钟280字左右。”可以说,当前新闻播音的语速已经接近大部分人听觉的极限了,如果仍一味地求快,听众就只能听到一片字、一片声音,而无法理解语义,这恰恰与提高语速的初衷南辕北辙。正如张颂在《试论新闻播音的创新空间》中所说:“无效信息的堆积,无异于对信息密集的背叛。”

以上两点说明,思想上轻视广播新闻播音的质量是出现新闻播音质量滑坡的原因之一。

同类推荐
  • 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

    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

    《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由张康桥所著,以散文化的笔调,阐述了孔子、苏格拉底、“希腊三贤”、卢梭、杜威、蒙台梭利、蔡元培、尼尔等中外十几位最伟大教育家的教育智慧,引领我们重温和回归教育的本义,洞穿当下教育平庸、媚俗、功利的厚重屏障,并启示我们思索如何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创造好的教育。
  •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

    《媒介安全论:大众传媒与非传统安全研究》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对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跨学科研究着手,论述传播学从拉斯韦尔、李普曼、施拉姆等早期学者到最近的阿什德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研究.运用议程设定、沉默的螺旋、涵化理论、框架理论等多种传播理论,梳理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研究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与学科脉络。通过默顿大众传播“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理论,论证大众传播传统四大功能(监测、协调、教育、娱乐)中的“隐性”功能-安全,并使之显性化,同时论证安全作为现代功能,独立于传统四大功能的特征。沿着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的非传统安全研究方向,论证媒介安全的基础是媒介安全话语。
  • 悦读MOOK(第二十一卷)

    悦读MOOK(第二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大学开放天地新:一位百年学府校长的思考与探索

    大学开放天地新:一位百年学府校长的思考与探索

    本书是作者在担任具有百年历史的福建师范大学校长期间对中国大学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内容既包括大学的本质、使命、特色、发展方向这类探讨大学“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抽象理念问题,也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开放办学和学校管理这些旨在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具体办学实践问题。本书融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于一体,综合应用于作者所任职大学的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体现了知与行的具体和历史的统一,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大学发展的时代特征。本书对各类学校管理者,特别是高等学校的领导者以及高等教育的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语言研究

    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作为华语广播电视的信息传递媒介,是受众直接感受的信息要素。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华语媒体,使用着各不相同的声音。一个媒体使用什么样的声音,看似是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包含了各种考虑。世界范围内各华语媒体所使用的语言,有更多语言之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分析华语媒体使用的语言,不仅可以了解媒体语言本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还可以了解与媒体语言相关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本书就是力图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华语广播电视媒体及使用的语言,引发人们对华语广播电视媒体使用的语言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热门推荐
  • 一寸相思(全集)

    一寸相思(全集)

    一卷山河图,开启一段江湖传奇。一个是妙手飞贼,正教弃徒,大道千条偏直行的愚者;一个是候府公子,风华无双,任性凉薄无羁束的恶魔;一卷山河图,一场江湖交易,千金酬,万里行,琴歌相和;一记娑罗梦,一笔前尘旧债,初心劫,黄泉引,生死与共。“我以前觉得世人多愚,执于一些无益的情感,反受其累。现在才明白是什么滋味,哪怕你成了这样,我依然不想放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书斋夜话

    书斋夜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星际战神一星魂传奇

    星际战神一星魂传奇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地球进入崭新的时代。未知的挑战不断袭来,强大的仙王座向地球宣战。主人公赵啻(chì)贤秉承家族遗志,加入星际战队与千万勇士一起对仙王座展开全线反击。在他踏出贫民窟的那一刻,热血的故事就此展开……战神的真正含义并不是战无不胜,而是敢于牺牲,敢于直面一切灾难与浩劫,守护和平与热爱的世界。
  • 武道双生

    武道双生

    天下万法,武道为尊,光明与黑暗共存一体,那又如何,且看我如何手揽日月,脚踏星云,打破世界的规则,屹立于武神大陆之巅.
  • 黑骑集·仁战集:汉译与欣赏

    黑骑集·仁战集:汉译与欣赏

    斯蒂芬·克兰的诗,写法自由,无韵,诗无行数、音节数限制,文笔精练,用词精当,构思殊妙,视角独到,洞察入微,刻画深,意象奇,似寓言,启深思,抒幽情。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斯蒂芬·克兰的诗歌原文,第二部分是译文,第三部分是欣赏。译作基本按原作诗行数意译,诗行齐整字数相当,有形式之美、语言之美、音韵之美,从中可窥见译者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
  • 风云之长生

    风云之长生

    邓宵意外来到风云世界,看他如何在这个风起云涌的世界,掀起万丈波澜。
  • 奏响快乐的音符(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奏响快乐的音符(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 鹤引诗情入碧霄

    鹤引诗情入碧霄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所著的最经典、最唯美的诗文,体裁包括散文、诗歌和小说。散文篇的内容带有“自叙传的色彩”,范围涉及人生、社会、政治、艺术等,语言秀丽而有力。诗歌篇的内容多是抒发理想和表现爱情,探讨生活哲理以及写景抒情,比喻新奇、想象丰富。小说篇多采用浪漫主义笔法,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具有“独特的华丽”的格调。全书文采华丽,意境优美,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浓浓的诗情,全面展现了徐志摩的心曲恋歌、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