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2800000002

第2章 成“都”:一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1)

成都,一个辉耀历史、理想高远的名字。

这座数千年的历史名城,当我们翻开她的一页页历史,满眼都是她那尘封已久的光荣与梦想。

而现在,光荣与梦想仍在延续……

第一节历史名城的成“都”之路——历经沉浮,几许遗憾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在有确切记载的成都2300余年的历史中,城址从未变更,在中国城市史中唯有苏州可与之相媲美。而成都更是几乎没有改变城市的基本格局,连“成都”一名也基本没有变动过。“成都”的数千年一系,传承了成都的历史文化基因,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造就了今天成都的历史文化名城地位。

“都”之意义,可谓丰富,既可以指一国之首都,也可以指在一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心城市。当然据史实来看,我们这里更多取的是后一种含义。所谓历史名城的成“都”之路,即成都作为历史上的著名城市,始终在为成为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的中心城市而努力。虽也曾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如今看来,其梦想并未能完全实现。虽然成都的历史已经远去,但她留下来的经验教训仍然值得深思,对于今天成都的成“都”之路仍然具有借鉴作用。

一、开国上古:经过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的发展,成都逐渐成为蜀文化中心

1.三星堆文化

根据考古发现,200多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早期,成都平原便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距今7000—8000年的时候,成都平原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广汉三星堆遗址,它是商代蜀王国都城的废墟,其第一期文化遗存的绝对年代距今4000—5000年,发现有原始的木骨泥墙式房屋,居民已进入定居的农业经济阶段。三星堆文化揭示出蜀文化的发展脉络,表明在商代古蜀业已进入文明时代。而比其稍晚的十二桥遗址则展示了成都早期城市起源的历史进程,并表明成都是除三星堆之外的又一个蜀文化中心。

2.金沙文化

与三星堆文化一脉相承,金沙古城已经具有了高度的文明形态,其出土的玉戈、玉钺等礼器与中原同时代文物一致,说明其与中原文化有深刻的内在联系,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沙当时已成为长江上游地区古文明的起源中心,成都平原是中华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二、“天府之国”:自修建都江堰之后“天下谓之天府也”,成都逐渐崛起为全国著名的商业大都会,迎来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1.先秦时期

商代成都已开始向早期工商业城市方向发展,到东周时,成都已经是商贾云集,拥有“国之诸市”,成为了地区工农业产品的集散地和西南地区内外贸易的枢纽。

公元前316年秦灭古蜀,设蜀郡。蜀郡守张仪仿咸阳建制兴筑成都、郫都、临邛三城,“仪筑成都,以像咸阳”。至此,成都城市正式建立,在规模、格局和建置等方面均与秦都咸阳相同。

由于成都平原河道密集,水患相当严重。蜀郡守李冰于公元前311年修建了都江堰,同时又“穿(指疏浚)二江(指郫江、检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侵,百姓享其利”,形成了集灌溉、运输、防洪为一体的多功能水利工程,不仅防止了水患,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成都的经济发展和交通便利。之后,成都繁华程度超过“天府陆海”关中,成为“天府之土”。《华阳国志》记载都江堰说:“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此外,秦时大量移民入蜀,极大地推动了蜀地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川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的繁荣景象。

2.两汉时期

成都人口聚集出现高峰期,人口数一度仅次于长安,居全国第二。蜀汉时,中原连年战乱饥荒,四川虽有短暂破坏但多数时期仍保持安定,因此人口仍在增长,“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成都已有“都会”之称。另一方面,随着商业贸易的日益繁荣,成都经济地位进一步得到提高,为古代西南地区最大的商品经济活动中心,与洛阳、邯郸、临淄、宛城并称为“五均”,为全国五大商业都市之一。成都的冶铁、制盐、丝织、漆器等都在全国享有盛名,纺织业也十分发达,为全国纺织中心之一。

在天府之国已然形成,城市工商业兴盛,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基础上,两汉时期成都的文化也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一方面,成都在文学方面的人才优势开始显现,出现了名满天下的汉赋大家司马相如和扬雄。司马相如才华横溢、妙笔生花,堪称当时天下第一文人。而与司马相如齐名的扬雄加上王褒、严遵,均“以文辞显于世”,四人并称汉文学的蜀中四大名家。另一方面,成都的学术研究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西汉时的蜀地涌现出了一大批研究天文历法的专家,时人称道“天数在蜀”。在史学研究上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扬雄写有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蜀王本纪》,陈寿则写下了著名的《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被列为上品和史家楷模。可以说当时成都是汉大赋的故乡,古天文学的重要中心,是西南的文化中心,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3.魏晋南北朝

成都成为全国丝织业重要中心,与广都、新都并为三都,号称名城,此时的成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华程度。

西晋左思写有著名的《三都赋》,风行一时,以致洛阳纸贵,其中《蜀都赋》可看做当时成都的写照。“于是乎金城石郭,兼帀中区。既丽且崇,实号成都。”“亚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布有橦华,面有桄榔。邛杖传节于大夏之邑,蒟酱流味于番禺之乡……阛阓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三、“扬一益二”:隋朝建立至两宋时期,成都的城市经济文化呈现持续繁荣局面,为其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1.隋唐时期

自隋王朝建立,天下回归统一,成都经济臻于兴盛,与扬州一起成为“号为天下繁侈”的代表城市,“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可见此时成都的经济繁华和文化昌盛程度已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扬州。而唐代卢求的《成都记》更是盛赞当时成都罗锦之丽,伎巧百工之富,大大超过了扬州,应该算“天下第一名镇”。事实上卢求的话并不算夸张,唐中期后成都的经济和江南同为唐王朝财赋的两大支柱,武元衡在其诗作《奉酬淮南中书相公见寄序》中就说“时号扬益,俱为重藩,左右皇都”。尤其是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收入主要靠成都地区,当时成都的财赋收入已经占中央收入的大半,远远超过了江南地区,成为全国性的经济中心。

此外,唐时,成都和扬州是全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发明和使用雕版印刷术的地方,成都也成为著名的造纸中心和全国重要的雕版印刷中心。

与此同时,成都的文化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迎来了其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自初唐开始,许多诗人就或多或少地和成都扯上了关系,著名文人李调元就曾说“自古诗人例到蜀,好将新句贮行囊”。开一代诗风的陈子昂出生于成都东部的今射洪县,杜甫曾称赞他说“有才继骚雅,哲臣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将他与屈原、司马相如和扬雄相提并论。而唐代最负盛名的两位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都跟成都有莫大的关系,李白出生于蜀地,在蜀中度过了其青少年时代,彼时的李白已经显露出“可与相如比肩”的才华。而杜甫则因避乱在成都生活了多年,他在成都和川东奉节创作了430余首诗歌,占到他全部诗作的三分之一。

成都佛教圣地大慈寺为唐玄宗幸蜀时所修建,拥有全国数量最多而且艺术价值最高的壁画,是一座价值连城的艺术宫殿。其壁画为天下之冠,“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慈寺之盛”。

2.两宋时期

北宋时成都户籍人数居全国首位,为除汴京外第二大都会;至南宋,仍“繁盛与京师同”。

两宋时期,成都的商品市场进一步扩大,据记载,当时成都每个月都有大型的集市,正月是灯市,二月是花市,三月是蚕市,四月是锦市,宋代成都的丝织业规模更大、分工更细,如四川成都府路的官营织锦院,据费著《蜀锦谱》所记:“设机百五十四,日用挽综之工六十四,用杼之工五十四,练染之工十一,纺绎之工百十一,而后足役。”五月为扇市,六月为香市,七月为七宝市,八月为桂市,九月为药市,十月为酒市,十一月为梅市,十二月为桃符市。宋太祖平蜀后,曾将成都锦工数百人迁到京师,设机锦院,宋锦技术因此得以飞速发展,以至冠绝古今。

此外,北宋时成都各地商人云集,购买“蜀中宝货”,为适应商品交换需要,成都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而宋代成都文坛也兴盛非凡,“文学之士,彬彬辈出焉”。其中以成都府南的眉山“三苏”(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最为著名,父子三人都名列唐宋八大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苏轼最为卓逸超群,他博学多才,在诗、词、赋、文、书、画诸领域,均是独树一帜的开派宗师,是我国古代最为杰出的文学艺术大师。

四、历经劫难:经历宋元之际和明清之际两次大规模战乱,成都遭受空前洗劫和毁灭性破坏,城市地位逐渐衰落

1.元代

蒙古军入川,“郡城焚荡”,成都经济衰落,城市地位下降。

端平三年(1236年?)十月,蒙古军队攻陷成都。锦城遭灭顶之灾,“昔之通都大邑,今之瓦砾之场;昔之沃壤奥区,今之膏血之野。青烟弥路,白骨成丘,哀恫贯心,疮痍满目。”

元代成都经济发展受到战乱影响,交通和商业都主要是为政府服务,民间的商品经济活动日渐衰微。连曾长期处于全国中心地位的纺织业也都呈现出衰落之势,和前代相比,规模相差甚远。元末,战火又起,处于萎缩状态的成都城市经济完全凋敝不堪。

2.明代

成都城市经济有所恢复,为全国30余个著名工商业都会之一。与省内外贸易往来频繁,“南则巴蜀,成都其会府也。绵、叙、重、夔唇齿相依,利在东南,以所多易所鲜”。然而正当成都经济开始重新走向繁荣时,明王朝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最终在农民起义和清军入关的夹攻下土崩瓦解。在长达数年的战乱中,成都经济一落千丈,经济地位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3.清代

明末清初由于遭受史无前例的战乱破坏,成都城市“举城尽为瓦砾”。其中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大西政权崩溃时张献忠在成都进行的大屠杀对成都的破坏最为严重。他离开成都之时为了不让清军占领成都,又下令焚城,成都全城焚毁于战火之中,人民伤亡惨重,流离失所。曾经名噪一时的“喧然名都会”有五六年时间竟然绝了人烟,“惟见草木充塞,麋鹿纵横,凡市廛闾巷、官居民址,不可复识。”

从康熙年间开始,清政府施行了休养生息和“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政策,以大量优惠政策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大量各地的移民进入四川后,社会经济开始复苏,成都很快恢复了勃勃生机。

清朝后期,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向内地渗透。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外国人取得了在长江上游通商和在重庆侨居、投资工矿业的特权。川东门户重庆开埠后逐渐成为了四川近代商品经济中心,而成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步伐极为缓慢。重庆开埠后,成都的传统贸易中心商品经济优势丧失殆尽。

元明清时期,成都在全国的地位大大下降,远远不及汉唐时期。成都对全国的经济影响逐渐减弱,从全国性的经济中心下降为区域性的经济中心。明清时期全国有北京、苏州、杭州等八大商业城市,而成都未能跻身其中,“扬一益二”的荣光已渐渐远去了。传统的蜀锦、蜀绣丝织业均趋向衰落,被苏、杭后来居上。在文学方面,无论是在著名文学家和作品的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和之前文赋纷华的唐宋相提并论。成都的文化中心地位也随之一落千丈。而到了清末,地处封闭的内陆以及千百年来的自然经济传统,使得作为旧式消费城市典型的成都失去了活力,愈来愈显得暮气沉沉。

同类推荐
  •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一个标准化、规范化、高效率的行政机关需要一套完备而科学的文书系统作支点,因而,规范的文书写作就成为行政机关执行规章制度和步入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本书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讲解力求完备,内容新颖规范,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写法指导,更有范文借鉴,使正在从事或将来有志于投身国家各级政府管理工作及各行各业管理工作的有志之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的放矢,对问题有鲜明、深刻地认识,水到渠成地写出高质量的公文来。
  • 传播:主体间意义建构与共享

    传播:主体间意义建构与共享

    论著从人类话语传播视域考察个体、个体间、群体间意义建构的心理、文化内容,提炼主体(间)意义建构的结构性要素。剖析相关历史节点的话语传播个案,以及不同地域文明族群的话语特征,结合相关意义符号理论揭示个体、群体心理机理、文化背景、行为动机与话语符号表述间的内在关联,建构意在实现主体间意义共享、不同价值主体和谐共存、发展的话语交往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首创意义,预期将对新闻与传播学研究变革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出版以来,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同行专家与广大读者的好评,一些专业性著述甚至将它视为重要参考,征引观点与部分论述。这些都让作者颇受鼓舞,深感人性的温馨。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称:“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 学做发言人的体会与思考

    学做发言人的体会与思考

    自“非典”以后,我国真正进入了发言人制度化进程。以此为展开,毛群安先生从当前政府传播现状入手,通过对政府与媒体的深入分析以及对发言人制度的介绍,为我们讲述了新闻发言人的作用与责任。结合他自身丰富的工作经历,毛群安先生通过对他所感受到的问题与挑战的分析,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新闻发言人这一特殊工作岗位,并对传播学的运用有了新的思考与感悟。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热门推荐
  • 大秦自述者

    大秦自述者

    在另一个未知世界之中,大秦帝国历经千年兴衰而不朽,千古大秦,王侯将相,才子佳人,风流人物无数。长城之北,魔种横行,万里城关,对峙千百年。西濒大越,西方大食,东有琉球之地,跨万里太平洋直至大秦日落之地,定西都天华城。少年来自长城以北,无人庇佑之地,颠沛流离,跋涉焕州、宁城至长城祁宁关,却有命运交织之人与之共生,深陷大秦往事风波,仍一路逆行,掷玲珑骰子,寻四方真人,观天道坠落,平魍魉之叛。
  • 宿主她又又又黑化了

    宿主她又又又黑化了

    白泽与众系统讨论自己的宿主,轮到自己时,它无奈的点了一根烟:“我家宿主非常拽。”“男女主不放在眼里就算了,连天道都不放在眼里。”被祸害的男女主和天道们:“……”#女主很强#本文又名《黑化宿主在线掉马甲》书友群:960151411
  • 倾世凤歌之谋世

    倾世凤歌之谋世

    神问:江山与美人只取一样,你选谁?凤止看着身旁俊雅的男子,挥开扇子风流一笑:“美人难寻,可惜我看这秀丽河山也挺好,就江山吧。”那白衣男子含笑看着凤止,语气温柔道:“好巧,我也如此。”神一脸无奈的看着下面的两人。看多了痴男怨女,这两位这还真是凭本事单身!————这是一场事关天下的谋算,有笑有泪有情有恨终成一人霸业……
  • 伶仃岛(下)

    伶仃岛(下)

    众人回到正堂,草草用过午膳。下人上茶,众人坐定,萧剑卿将钱帮主死亡时间告知众人,正是他们发现尸体前的一个时辰以内:“恕在下冒昧一问,各位午时以后都在何处?”叶临渊率先道:“我和萧兄在石屋分开后,便回自己房中睡觉,直到有人喊我用膳,那时大概已到午正。”柳惊雷发出一声冷笑:“我和叶公子一样,也在房中睡觉,直到有人叫醒了我。”
  • 游历在蜀山世界

    游历在蜀山世界

    一朵命运长河拍打的浪花,一场如梦似幻的游历,一种平凡中掀起高潮的期待。来吧,让我们一起再次进入蜀山的世界!
  • 醉花阴

    醉花阴

    苏家两朵花,一朵沉静婉约,一朵热情奔放。姐妹两个,一个是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一个是留洋归来的新派小姐。少帅楼西聆要娶的是妹妹苏溪鱼,哪里想到当天接到的新娘子会是那个老古板的苏净蒽。这让他怎么能接受。直接宣布,退亲。
  • 佳偶天成之老公不好惹

    佳偶天成之老公不好惹

    业界出了个‘女神’,话说她妖娆百媚,听说她清纯可人,手腕惊人。可谁知,她只是个半路出家的事务员,接的也都是感情的案子,自以为对感情了如指掌,奈何真正在意的感情来了,从未有过初恋的她就被打的措手不及。起因:手贱的接了个后妈的单子,引来了老妈的不满,不想和她拉上一点关系的谪仙表哥被迫抓人,无奈,她被迫‘妥协’了一个月的约定!经过:本以为后妈的案子了解,求着黑道老爷子把自己神不知鬼不觉的送出去,奈何表哥太牛,无法逃遁,顺手就拿出多金暖男的KISS,搪塞了过去,结果。。暖男兽弟恋上了她。看他们矜持的样子,女主当局者迷的不懂了!便宜儿子心心念念的要找到她,弄死她!结果,一场聚会,暖男在怀,气质出众的安天染,迷瞎了便宜儿子的眼,“这。。是她?”神秘感太重,很容易出事,SO。。便宜儿子拿钱拿势,拿对自己对她的了解,开始诱惑她!谪仙表哥暗地里帮她惑男,但却越帮越不对自己胃口,为什么?。。结果:安天染是谁?没钱没势?笑话,你们的身家,怎么和她比?没品没德?笑话,她的闪光,又是几个人能得见的?于是:谪仙表哥对着被自己‘禁锢’的她说了:“安天染,我的家世,能力,染姨会同意的!”但奈何从小的恩仇,不是这一朝一夕能化解的!火爆儿子抓着她,也说了,“安天染,你不就是要钱吗?我给,你要一手遮天,我煌家就是你的,你的本性怎样,我们心知肚明,你确定,在别人的怀里,你不累吗?”但奈何她不要钱,也不要他煌家的天。多金暖男以退为进,“不管你喜欢什么人,我都支持你,如果你觉得累,我在这里,不论何时我都等着你!”‘内向’弟弟借傻逼近,博取同情,“你不是说要照顾我吗?你难道不准备对我负责吗?我只要一直在你身边待着就行!”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口罩新文,没什么经验,请多支持!
  • 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天斋仪

    洞玄灵宝河图仰谢三十六天斋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猛鬼MG

    猛鬼MG

    倒霉的跑酷爱好者旭尧,作为主角,竟然开场就被神秘人给掐死了?!然后还莫名其妙的加入了阴兵?还去执行了任务?阴森的大山古墓,诡异的精神病院,满是血迹的别墅房间,横尸遍野的私立高中……当事人旭某表示:来个人!救救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