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4700000010

第10章 互联网调查研究方法综述(2)

(2)电子邮件调查(e-survey)

将问卷直接发送到被访者的私人电子邮件信箱中,引起被访者的注意和兴趣,主动地填答并发送回问卷。这种方式的调查需要实现收集目标群体的电子邮件信箱地址作为抽样框。类似于传统调查中的邮寄问卷调查。这种调查到达面大,是几种网络调查方法中相对最快、最简单的。不过由于电子邮件调查只限于平面文本格式,因此无法实现跳答、随机化、错答检查等较为复杂的问卷设计;而且调查的质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抽样框的完备性和回收率的高低。

(3)弹出式调查(pop up)

当网民在访问网站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弹出来的一个窗口,请网民参与一项调查;如果网民有兴趣参与,点击该窗口中的“是”,则会出现有一份问卷的新窗口,完成网上问卷后即可以在线上提交。网站安装有抽取被访者的软件,可按照一定的方法(例如等距、随机或一定比例)自动地抽取被访者。这种调查类似于传统调查中的街头或商场的拦截式调查,得到的一般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随机样本。由于“拦截”根据的是“访问”而不是“访问者”,因此经常访问者被拦截抽中的可能性要大于偶尔访问者。这种调查可能更适用于了解网站使用情况的调查,因为网站可能更重视其经常使用者的意见。为了保证一个访问者最多只能填答一次问卷,常采用跟踪文件的方式(cookie)。Pop-up调查在欧洲比较流行,但在美国就不那么时兴,认为这种拦截似乎有些冒失。

(4)网上固定样本(int-survey)

这是一种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网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随机的抽样调查(例如电话或入户访问),征募目标总体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固定样本(panel),样本户可能是网民,也可能不是网民。对不是网民的样本户赠送电脑和提供上网的条件(对已有上网也可以考虑不再赠送电脑)。对这个样本进行定期的网上调查(利用e-survey或w-survey)。这种调查类似于传统调查中的CAPI(计算机辅助调查)的panel,不过这种panel一般不用于调查网上行为。如果panel的抽样和征募保证了质量,这种方式的调查则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而且快速、可靠,利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增加参与调查的趣味性。当然,开始建立固定样本所需投入的费用也是相当高的。例如,美国的Intersurvey就是专门提供这种服务的一个专业性公司。

与传统的面访(FTF)调查,以及比较先进的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CATI)和计算机辅助人员面访调查(CAPI)相比,上述四种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的调查(有人称之为CAWI)主要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前三种方法还具有节约费用的优点。但是,除了网上固定样本方法外,前三种方法普遍的问题就是样本的代表性、回答者的真实身份、唯一访问者的问题等等。显然,前三种方法都不是随机抽样,而且回答者完全是主动的。主动回答者的特征可能会与不愿意参加网上调查者有极大的差异,从而造成调查结果的偏差。第四种方法具有传统方法可以利用概率样本对总体进行估计和推断的优点,同时兼有网上调查方便快速的优点,但是初期的投入是相当高昂的。目前国内还未出现提供这种网上调查服务的机构。

传统的调查方法越来越面临着拒访、无法接触等问题。虽然从理论上说,传统的方法可以调查代表总体的一个随机样本,但是这是一个越来越难于接触的总体。社区管理的加强,使得调查员根本无法进入住宅区进行入户访问;电信部门提供的帮助用户筛选拨入电话的来电显示或阻止不明电话拨入的服务等,也加剧了传统电话调查的难度。连以电话调查为主要手段的美国研究者都感叹,“如果美国人不接电话,怎么去调查他们呢?”(G.Flemming等,1999)。为此,研究者开始探讨迅速发展的互联网络是否可能真的提供了新的可行的调查手段。

最近,一些研究者对网上定量调查与传统的电话调查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例如,美国的Pew研究中心实施了实验性的网络调查(G.Flemming等,1999),采用两种不同的征募被访者的方式:①网上征募志愿者样本(在网页上放置一份征募问卷,答卷者中有62%同意参加网上调查并提供了他们的e-mail地址,每月平均产生380位志愿参加者);②电话选择参加者样本(在常规的全国代表性的随机抽样电话调查中,询问是否愿意参加网上调查,被调查的网民中有36%表示愿意并提供了e-mail地址)。此后用e-mail通知这两个样本进入某个网页(一般访问者是无法进入这个网页的);参加调查之前必须先输入e-mail地址,以确认身份,同时防止一人多答;对于1-2周内没有完成问卷的志愿被访者,再次用e-mail催促(最终网上征募的志愿者样本中有61%完成了一项调查;电话选择的参加者样本中分别有33%和35%完成了两项调查)。网络调查的内容与同期进行的随机抽取家庭户的两个全国电话调查的内容相同(一个是1998年11月进行的选举预测调查,一个是1999年4月进行的世纪末调查),为此可以比较不同调查方法的差异。这个调查实验既发现了网络调查的一些潜在功能,也强调了其严重的局限性。实验的主要结论是:①这种网络调查方法难于达到传统调查方法的可靠性水平(可靠性指的是,用一种方法重复进行调查的话会得到近似相同的结果),而且网络调查与电话调查结果的差异缺乏任何可用于预测的模式;②概率抽样的理论原则很难运用,即使是从全国随机电话调查中选择的样本,与电话调查的随机样本也有本质上的差异;③传统调查中已被证明是比较有效的按人口背景资料进行事后加权的方法,对于网络调查的样本没有什么作用。即使做了事后加权处理,也消除不了网络调查与电话调查之间的差异;④尽管有许多问题,这种网络调查的优点也是明显的,主要表现为:省钱、省事、省时间;应答率相对较高;便于使用开放题等。

关于网上问卷设计的风格对应答率的影响的研究(D.A.Dillman等,1999)发现,简单设计的问卷的最终应答率显著地高于精美设计的问卷。此外,研究者还专门就网上调查的问卷设计方法和原则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例如,研究者提出了设计网页调查问卷的11个原则(D.A.Dillman等,1999),以减少测量误差和无回答误差,并有利于使拥有不同类型浏览器和计算机设备的人都能以同等的机会收到网页问卷并能够完成问卷。这些研究使得人们不再怀疑互联网络将来是否能用于进行重要的调查,在美国,1998年可以说是网络调查的“出发年”。不过关于在将来如何有效地进行网络调查,这样的调查是否能得到科学的承认,则是研究者还要去回答的问题。

2.网上定性研究方法(Online Qualitative Methods)

虽然目前网上做的大多数都是定量的研究,但是不少研究者的实践提示,实际上互联网还是很适用于做定性研究的,而且常常能得到高质量的数据,参加者似乎也很喜欢这种形式的研究。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定性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一对一的网上深层访谈(one-to-one in-depth interviews online)

这种形式的研究类似传统的深层访谈,一般采用非结构式的或半结构式的访谈,只不过不是面访的方式,而是采用电子邮件进行访问,或是利用实时软件(real-time software)通过网上“聊天”(chatting)的方式进行访问。如果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还可以同时访问几个人。对于被访者来说,这种访问可以由自己自由地掌握回答的时间,而且回答往往可能更深入、更有思考性。

在抽样方法上,与传统的深层访谈相似,更多地注重研究目的需要而不是样本的代表性,常常要找到具有研究所要求的经历,特别是高层的难于征募的有某种经验或特性的,并且愿意接受采访的对象,可以采用传统的方法或通过电子邮件征募。传统的访谈中,找到充分数量的、多样性的、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或不同时间域的被访者,并完成访问、记录、整理和分析往往是十分费时、费钱的;此外要提供比较安全的、私人的和熟悉的访谈地点有时候也是困难的。网上的访谈中,在访问者和被访者都具备网上交流条件的前提下,上述传统访谈中的困难大多就不复存在了。例如英国研究者利用CMC的一项研究,不但对英国国内的快活父亲(gay father)进行了深访,还突破了地理上的限制,访问了新西兰、加拿大和美国的快活父亲(Dunne,1999)。

当然,网上深层访谈所需的计算机和相应的技能必定也会限制其在许多领域中的应用。即便被访者具备这些上网的条件,也会有一个时间长度上的限制;而且如果被访者是在办公室、网吧等公共场所上网的话,虽然不出声,但是网上交流的个人信息还有可能被他人觉察到,这些都可能会影响某些潜在被访者的参与。

(2)小组座谈(online focus groups)

小组座谈会(也被直译为焦点小组)是传统的定性研究的重要方法。其主要特点就是强调小组内成员间的互动(interaction focused),通过互动以了解参加者想(感觉到)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想(感觉),从而使研究者可以接触到参加者的观念、态度和意见等等。小组座谈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捕捉到人们意见的形成过程,这使得小组座谈独特于其他的调查或访问方法(Morgan,1988),小组座谈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以相对少的费用,收集到大量的、丰富的、详尽的、能洞察人们内心态度的数据。当然小组座谈会也有其缺点,主要表现在讨论可能过于分散,或差异不够,导致分析困难;参加者中可能有些过于安静不说话、而个别人又过于活跃以致控制了整个讨论的进程;小组座谈会对主持人要求很高、对座谈的环境、地点、时间和设备等方面的要求也很严格,这些条件有时候是难于满足的。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上小组座谈会的实现有了技术上的保证。从方法上考虑,开好小组座谈会的关键问题是参加者能否积极地、容易地参与所关心话题的讨论(Morgan,1988),而网络环境提供了方法改进的广阔的机会(Gaiser,1997)。也就是说,在互联网领域中,小组座谈的方法是可能适用的,甚至是可能改造的。不过由于网上小组座谈仍然是很新的课题,因此这方面的参考文献相当少。值得庆幸的是最近Mann and Stewart(2000)详细地探讨了网上小组座谈方法相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主要包括:1.小组座谈的类型:同步的(实时)和非同步的(非实时);2.参加者的进入要求;3.网上集合地点和环境;4.小组座谈成员的征募和参与;5.座谈话题的选择;6.自我和其他揭示问题;7.严格性和有效性问题。

实时的小组座谈是同步进行的,参加者同时进入并参加讨论,而且相互间的讯息交流是立即展示的。因此实时的小组座谈具有快速、热烈、互动性强的特点。但是到底是谁回答了谁的问题、回答得是否有关联性等有时候并不清楚,问和答之间可能变得很模糊。非实时的小组座谈不需要参加者同时进入讨论,可以在自己适当的时候去回答其他参加者的问题,或提出问题让其他人以后再做评论。因此非实时的小组座谈可以克服各地时差不同、克服各个参加者敲入数据的速度不同的问题,特别是需要详细的、经过思考的信息时比较适用。一般多采用e-mail的形式进行,方式之一是小组中每个人的邮件都同时传给其他参加者;方式之二是由一位主持人每天将讨论题用邮件发给每一位参加者,参加者将意见用e-mail返回主持人,主持人归纳总结后再将新的讨论题发出,如此反复地进行。不过非实时的小组座谈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座谈,似乎还需要作进一步的讨论。

同类推荐
  •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

    1979年,哈佛学者傅高义教授在日本社会经济腾飞的前一刻,发表了惊世之作《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定义了之后十年“向日本学习的风向”。2016年在中国的新版亮相,傅高义特别撰写新序,再度肯定日本,认为日本即使经过了“失落的二十年”,属于《日本第一》时代的优良特质依旧存在,对于发展中国家甚至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大型的经济体,仍能给予重要的启迪。深入研究日本的现代组织、经济团体、企业文化和官僚制度等社会结构和管理案例之后,傅高义认为日本的成功,并非来自传统的国民性、古已有之的美德,而是来自日本独特的组织能力、措施和精心计划,从日本社会模式的成功中亦可窥一二:日本的教育水准高且普及度好;社会治安好,犯罪率较低;有一套培养精英官僚、抑制腐败的有效体系;强调认同感却不缺乏竞争性的企业文化;提供合理保障又不致养懒汉的福利体系,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在面对有关“日本第一”这个说法的热议时,傅高义强调:“我说‘日本第一’不是指日本经济是全世界最强大的,而是要告诉美国人,日本是如何发展的。”复旦大学美研中心主任、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沈丁立译新版序。
  •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

    《文化与社会转型:理论框架和中国语境》是一个多年项目的成果,旨在探讨如何根据当代中国急剧的社会变动,特别是近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的经验事实,从理论的角度认识文化与社会转型间的关系,转型的性质和动力,特别是实现转型的机制和未来走向,足资借鉴。
  • 南开诗学(第1辑)

    南开诗学(第1辑)

    南开大学有着深厚的诗学研究积淀,在叶嘉莹先生、罗宗强先生的引领下,一批著名学者投身其中,已成为海内外诗学研究的重镇。本辑是《南开诗学》的第一辑,即创刊号,分“特稿”“诗歌研究”“诗学理论”“域外诗学”“诗学文献”“研究动态”“研究综述”七个栏目,并特邀叶嘉莹先生的文章领衔,全面展示诗歌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最新方法,探究诗情诗思,建构中国诗学体系,共同推动中国诗学研究的发展。
  • 舆论现象与民意的地位

    舆论现象与民意的地位

    刘建明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关于舆论现象和民意的社会地位及作用的问题,具体包括“舆论的概念和本质”、“舆论形成的社会条件”、“舆论的几个特征”、“舆论形态”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讲授者以流畅的语言,生动的实例,精当的评论,丰厚的知识底蕴,向大家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地从不同方面剖析了“舆论”这一主题,对其在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而独到的分析。刘建明教授在无数的社会事实和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探骊得珠,总结出了“暴政的历史真相”和“民意的四个定律”,使我们获得了很多难得的感悟。
  • 我是人民教师

    我是人民教师

    教师应是社会发展中真正的党悟之人,是关怀中人、责任中人、事业中人、他们是思想者、创造者、博爱者和先行者,他们既是一个历史学者、心理学者、社会学者,又左当是一个生活的幸福者、成功的学习者、快乐的创造者。他们应为社会所敬仰,站在社会的前列……教师的伟大在于对学生由衷的关爱,对社会发展的人文关怀与科学把握,在于对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与特点的关注与研究,在于对教育时空和教育策略的创造与优化。
热门推荐
  • The Elements of Law Natural and Politic

    The Elements of Law Natural and Politic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染指你的爱情

    染指你的爱情

    神王临柒在追捕美人的途中不幸身亡,重生为c国名为林亦优的‘男艺人’,还神奇的多了个技能——读心术。人前男装闯荡娱乐圈,人后女装撩遍美人。处于醋池中央的萧影帝,为了掐林亦优的桃花,不惜隐秘的揭她的马甲。结果,作死的让涌现的情敌更多了……
  • 爱情的神圣

    爱情的神圣

    任何东西都不能以健康做交换。记住,你只能活一辈子。请容许我说一句让很多人会不满意的话——普通人。不配自杀!生命的意义还没有实现。却连自己家人的快乐都想剥夺!安安份份学习。读完该读的书。想伤心时,痛快地伤心,想欢喜时也同样痛快地欢喜。没有哪个人比你的生命重,没有哪场爱情会比你尊严重。受到伤害,说明道行不够,看人不准。好好修炼自己的眼光吧。总看着伤口哭,是毫无意义的。
  • 拯救网吧计划

    拯救网吧计划

    一个神秘U盘一家即将倒闭的网吧一个老掉牙却随时可以听到的游戏开启了一段拯救网吧的路
  • 绿茵10号

    绿茵10号

    绿茵10号系统依附在男主身上,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系统的加成,世界足坛风云变幻,谁主沉浮?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对手。
  • 帝欲

    帝欲

    冷清衣——她看似血染成妖,阴冷狠绝:“今晚你们承天门三百七十一人,都要死。”可她却是在度人红尘:“命不轻弃,奈何凡世千般苦。受人欺凌,尊严丧尽的苟且,不若死在我的阵中…这样的痛,你永远都不会懂。”万俟千重——他看似胸无沟壑,佛家气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乃是大仁大智者所能驾驭,孩儿胸无大志,当不得。这太子,天下还是交给二弟吧。”然而他,自由无羁,笑看宫廷纷争:“打吧,杀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皆是一般愚蠢的马前卒。真真是不明白这江山有什么好争的,有那功夫不若花前月下,河山游遍。何苦非要找个枷锁,把自己锁牢了…不过,神仙日子一个人过,好像无聊了点。喂,不如以后你陪我好了。”莫尘轩——他潜心修道,无欲无求:“红尘不过白纸一张,人说它千种错,万种孽,其实,不过是人心间有千错万孽。若虚怀若谷,不动私情,这世间仙界便无差别。”但是他,终逃不过情劫:“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为何独独见你,这心却好似等了很久。”风孤虚——他是异类冷酷嗜血的主:“三千铁骑算什么,我们要踏过他们的脸,饮尽他们的血,要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这天下的主。”然而他,永无安眠:“我不敢闭上眼,一旦闭上所有杀戮和屈辱都会洪水猛兽般本来,逼得我像个肮脏的乞丐,只能躲在看不见的角落。可在你怀中,这所有一切,皆随风逝。”轩辕上襄——他孩童心性,灿若朝阳:“我这一生最想要的就是开开心心的笑一辈子,因为你的笑映在别人眼中,或许会变成一种幸福的温暖。然而他,怎堪命运捉弄:“是不是我死了,便能带走这世间的所有污秽;是不是我死了,清白了,你就会回再头来看我一眼?”北斗失仪,六星残暗,神魔降世,千错万缕。万俟岩烈好不容易一统的天下,又会因这几人恩怨情仇,发生怎样的变故。事事纠葛,又是谁伸出黑色的手,故意编排这一出出乱世无望的爱恋。————————————————————————————————广播剧预告地址:http://m.pgsk.com/m.pgsk.com?reg_id=2120327&song_id=3999412配个视频:http://m.pgsk.com/programs/view/9fRGL05J_aI/
  • 大话西游之无敌唐僧

    大话西游之无敌唐僧

    青年唐三曾,穿越成唐三藏。携无敌系统,开始了祸害三界的旅程!…王母‘‘三藏哥哥人家这里有好东西呦’‘不错,是有好东西!’本书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遇你不误终身

    遇你不误终身

    初见时,她把他给强吻了,他说一定要她百倍奉还再见时,他拿出了两个小红本,对她说:“都结婚了,你是不是应该表现一下”。然后,他与她天天相见,目的只有三个:造人,宠老婆,赚钱养家。可是,当造人计划已经完成的时候,老婆却突然跑路了,卖噶的,这是个什么情况?
  • 颜元集

    颜元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丁玲文萃

    丁玲文萃

    丁玲,她在三十年代的出现,她的名望,她的影响,她的吸引力,对当时的青年来说,是能使万人空雹的,举国若狂的。收入本书的十二篇短篇小说是丁玲文学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