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4700000031

第31章 电视新闻直播的现代品格

■朱羽君、殷乐

电视新闻直播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媒体与社会的一种共振现象,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实时空流程之上,电视媒介结构出与之平行流动的传播流程。它与事件并行,与现实共进,形成一种媒介现实。这一平行结构不但影响事件,更影响社会。在很大程度上,社会现实与媒介现实共同左右人类的生存状态,形成电视新闻直播的现代品格。

技术是这条结构的基础:现代直播是在数字平台上进行的直播。由模拟转向数字,不仅有了更好的摄制和传输质量,还有了更轻巧易携的设备。一个折叠式卫星天线,一部可视电话就可以进行直播。技术平台的重建为直播门槛的降低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并将直接推向日常化。在与事件同步的追逐中,因辎重而发出的喘息声正渐渐远去,代之而来的是可以并驾齐驱、无所不在的数字生存。

而信息流通的全球化、新闻观念的调整、受众需要的变化则是这一结构的推动力:任何一个重大新闻都会在瞬间传遍世界,仅仅是真实、时效、现场,已经不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人们不仅需要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了解各种观点意见,还要通过一个完整的视听结构来注视事件的动态变化,预测其发展趋势。

电视新闻直播具有的同时共赏、互动及时、媒体重组、信息多元化、内容个性化等现代品格在近期的直播中日渐显示其完善的形态特征,比较突出的就是伊拉克战争报道。在伊拉克发生战争的同时,媒体上进行的是一场涵盖更广的战争。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这场战争是一场电视战争,全球的视线都在这场现实与媒体交织的战争中,感受媒体时代的生活。

1.媒介交融,结构重组

技术发展带来了媒体的融合,而直播的形式是媒体共生的最好形式,也是媒体融合的最佳途径。现在的电视直播是各种媒介形式共同在起作用:报刊、广播、网络、电视,各种信息传播要素编织在一起,e-mail、越洋电话、文字、图片与流动的现场画面动态有机交融。报道内容和视觉样式相互支撑,而且过去是由编辑完成的信息整合过程,现在则是由观念完成。

伊拉克战争报道自始至终,都体现了这一媒介交融、结构重组的品格。

作为一场卫星直播的战争,轻型数字摄影机、小型卫星传输设备、唇膏摄像机、卫星可视电话等提供的战争现场画面是直播的主体。像美联社为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单开了两个直播的新闻频道,并在战争发展的重要地点架设了摄像机,对巴格达重要街道、B52轰炸机起飞的机场等地进行随时监控。一旦监控地点发生战况,信号便立即切进来,CNN、BBC、FOX等都有第一线的记者经由卫星向全世界传播的现场画面,世界各国电视台都可以同步转播使用。与此同时,文字信息的实时滚动是此次直播中最显著的特色之一。中央电视台就是以飞出“伊拉克战争打响,巴格达发出爆炸声”的字幕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直播的帷幕,同时切出美国轰炸伊拉克的战争画面和同期声。此后的直播中,屏幕下方始终实时滚动各种最新新闻,它们都是由网络及时提供的,同步享用。截至3月20日22点30分,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近12个小时的直播中就飞字幕达600余次。飞字幕这一传播手段简便快捷,能插在任何正在播出的节目中,随时发布最新的动态,类似于报刊的标题、快讯,能有效地牵引视线,在无法获得画面或画面传递有时滞后的情况下,文字信息的实时滚动就保证了直播的实时更新;文字之余,还有图表、照片的有效补充,以动画线路图生动具象地报道部队行进的路线及双方军队的交战地点等,丰富了直播的样式;而越洋电话的及时插入,更是借助广播中常用的电话采访,以声音传播扩展直播的视听时空,此外,电视直播中还有网络信息的互动,充分利用了网络媒体快捷、互动的特性,使直播能有受众的参与。不同媒体传播手段之有机的融合,既是传播手段的突破,更是电视直播思维的突破,充分发挥了技术提供的可能性。

2.信息多元化,传播个性化

当今社会,信息的传播和流通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网络,每个媒体都成为世界媒体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对于每一条信息的传播,发挥作用的不是单独的媒体,人们不再只从单一的媒体来获取信息,而是从不同媒体的相互参照中,从媒体网络中来获取信息。而且随着受众的独立性、自主性日渐增强,其投向媒体的目光中,除却获取信息之外还不乏探寻求解,不乏一些批判和怀疑的精神,所以任何一个媒体都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同信息源,以丰富的组合进行富有特色的个性化的传播。

现代电视直播强调多个信息源参照对比。在同一事件的多渠道全方位同步展示中,不同的信息源传达的信息不尽相同,报道的侧面也不相同,甚至会同时出现两个完全相左的消息。但不同信息源提供的信息打开的都是真实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受众能做多方面的判断,而直播中对不同信息源的选取,对多元信息的不同组合,同样也表明了媒体的观点,构成传播的个性,使观众有更大的思考空间。

在此次伊拉克战争的报道中,中央电视台一套和四套的直播中就采用了包括新华社、CNN、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BBC、半岛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最新消息。在CNN报道美军节节推进的时候,半岛电视台报道了伊拉克打下了美军的飞机,战争在不同的信息源提供的新闻中呈现出不同的侧面。同时还对目前中央电视台驻扎在伊拉克周边三个国家的9名记者、分布在全球14个记者站的33名工作人员以及国内其他媒体驻外记者,进行了电话连线,不但对事件本身给予充分的报道,还围绕这个事件报道了各国的反应,编辑了一个信息关系网。这在以往的直播中很少出现,利用对多个信息源的参照报道,将受众的视线带到了世界各地,全面深入地把握战争的进程和各地反应,增添了新闻的视角和层次,使传播具有个性。

现代电视直播在对不同信息源的展示中,以多种方式保持新闻素材的完整性和原生态。首先对各条信息注明信息来源,并将信息源本身作为其提供的信息的一部分。这次伊战报道中,中央电视台在滚动字幕中都标明了信息来源。因为在直播中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会造成信息失误,尤其是战争的特殊情况使得新闻也成为战争的一部分,战争双方都会散布一些有利于自己、不利于对方的信息,在传播中很容易对受众造成错觉。而引用信息来源,受众可以明确是哪方观点,可以自己做出判断。其次是对不同信息源提供的新闻素材都完整呈现,中央电视台为此设立了英语、阿拉伯语的同传,在直播来自各方的重要图像的同时,进行同声传译;并以双视窗乃至多视窗的方式,将现场画面与演播室的同传画面组合在屏幕上,还原了信息传递的原生态,过滤程度比较低,提供了更为宽容的信息空间。

直播中多个信息源的同步参照对比,体现了现代传播一种新的理念,提供多种视角,以开放的姿态、个性的传播培养人们了解、接受和判断多元化解释的能力,这也是一种人本精神的张扬。

3.构建公共话语空间

直播是一个可参与的媒体现实:事实信息与意见信息并行,报道与评论相结合,是现代电视直播的一大特点。在报道事实的同时,组织社会各阶层参与评论分析,提供观点和见解。

现代电视直播在报道事件的同时组织社会各种力量意见,构建一个新的公共话语空间。政府与平民、社会各个阶层都参与进来。人们既是受传者,又是传播者;专家与专家之间如此,观众与专家之间也是如此。社会各种力量之间进行了比较广泛的互动、参与,不仅意味着信息的多元化、个性化,更为媒体组织和引导舆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形成了社会现实与媒介现实的互动格局。

在伊拉克战争报道期间,围绕着屏幕上进行的战争,在中国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和其他官方消息之外,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就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公共领域,其中既有专家组成的权威性空间,如张召忠、阎学通、陈虎、张天平、金一南等十几个专家,来自军事、外交、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从各个角度对美伊冲突进行了全面分析。除了对战局的报道,还深入分析各国政府民众反应以及战争对全球各国经济金融的影响,使节目内容更具权威。另外,在直播过程中,各位专家意见相左的情况也有发生,这种充分的交流探讨形式对全方位了解战争不无裨益。同时,针对战争的每一步进程,通过现场采访、演播室访谈、卫星电话、网络互动等方式,还采访了多位企业家、学者、教授、普通百姓,以及一些海外人士和外国留学生。在媒体所构建的虚拟空间里,压缩了距离,重构了时空,以个性化传播、人际化交流、人际互动,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参与,其观点也作为新闻的一部分展示出来。据不完全统计,到4月4日,央视第四套节目的“关注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就已收到11000封电子邮件、80多万条手机短信以及大量观众来信和热线电话,一些内容直接参与到节目之中,以多种方式强调我国“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立场。随着电视新闻直播越来越成为一个媒介事件,直播将越来越以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形成一个新的公共领域,人们在其中形成以人为核心的传播与交流,媒介现实和社会现实也越来越融于一体,这也体现了现代电视新闻直播的新形态、新思路、新品格。

4.资料与知识支撑

新闻的传播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理解的过程。当图像可以全球流通时,它们被赋予的含义并不能必然地做到全球性分享;依托高科技,媒体对战争的报道越来越及时,但报道的穿透力不能只是因为时间上的同步,仅仅拥有真实和速度还难以体现新闻报道的全部价值,还必须有知识作为理解的背景。

现代直播要强调背景资料、知识内涵对新闻的支持,在必要的地方及时插入历史资料和相关知识,实行知识的当下关怀,使接受信息变得更为有效、及时,排疑解惑及时进行,不出现理解时差。因为观看电视不同于阅读报刊,必要的资料和难点,必须当下提供。所以现代电视直播更加注重当下的知识支持,在现实事件发生的同时辅以知识、资料的介绍,深化受众的理解,完成时空的再编织,提高新闻自身价值。

像这次伊拉克报道中,知识的当下支持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在战争打响之时,立刻提供交战双方的军事部署情况,像《美军攻击兵力部署情况》、《美军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伊拉克军事部署》等,让观众对战争有一个全盘了解;而在播出各国对战争的不同态度时,适时插入《伊拉克的石油》、《海湾石油战略地位对美的重要性》等节目,让受众从另一角度了解战争爆发以及各国对战争态度分歧的深层次原因;现场画面中涉及到双方使用的武器时,迅即辅以对武器详尽科学的介绍,让受众能深刻理解现场画面的意义。

资料与知识支撑实现了当下时空与历史时空的有机组合,结构出了一个只存在于电视媒体中的新的时空组合,丰厚充盈、抽象与具象结合,体现了新闻应有的价值。

直播是对电视媒体的考验,只有直播不再成为一种对重大事件的礼遇,一种凸现政治重要性的眷顾,直播才真正回归了新闻本性,成为满足受众对信息需求的一种常态传播方式。就中国而言,改革的步伐已经启动,电视直播的现代品格在伊拉克战争报道中体现得如此鲜明。这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是新闻改革发展到今天的必然,是传播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新闻媒体回归新闻性的必然。由于直播,媒体现实正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这也是迎接电视直播时代到来的一个很好开端。

同类推荐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个人权利与社会控制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个人权利与社会控制

    在中国,户籍制度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人口信息制度,往往还是制士处民、征收贡赋、规定禄食、兴发力役、组织军旅的基本依据。本书考察和讨论了个人及由个人结成的团体的行动及其对制度框架特别是户籍制度的影响,以期为未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取向及个人、团体、国家行动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通过对中国户籍制度中变迁的解释,检验、修正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
  • 我们——医与患:相爱,还是伤害?

    我们——医与患:相爱,还是伤害?

    在当下中国社会,医患关系的紧张、医患之间互不信任已经成为一个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作者以自己深厚的学养,从中西文化史的高度探究中国当下医患关系恶化的症结所在及解决方案。作者引入中国传统儒学来观照医患关系中的价值失范,并运用福柯及哈贝马斯后现代理论寻求解决之道,其中又以接近田野调查的方式引用大量案例来探寻当代医患之间的问题与解决之道。医患双方要同舟共济,共同面对疾病,才能终战胜疾病。医患两者组成亲密的联合体,才是人类对付疾病的有利武器。当“我”成了“我们”,则医患之间的所有恩怨,都会化成“我们”共同对抗疾病过程中的插曲。
  • 未来30年上海人才发展战略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未来30年上海人才发展战略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就未来30年上海人才发展战略作了前瞻研究,提出了建设“全球人才枢纽”的命题,并对未来人才战略定位、战略选择、战略布局行了深研究,对推上海未来人才发展、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制订人才发展政策、充分发挥人才在全球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新闻评论和新闻教育

    新闻评论和新闻教育

    本书汇集了秦珪老师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从古代的论说文直到近当代的各个历史阶段的新闻评论特点的研究;第二部分新闻评论专题研究,包括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鲁迅、瞿秋白、邹韬奋这几位中外评论名家及其作品写作特色的研究;第三部分报纸评论和杂文的写作,是报纸评论写作特点和技巧等方面的专论;第四部分关于新闻教育问题的思考,是这位老教育工作者以自己多年从事教育的切身体会,对新闻教育改革所发出的真诚呼吁和建议。此外,“秦珪自述”是作者结合个人的亲历,叙述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国新闻教育发展史。
热门推荐
  • 梵·高:表现主义先驱

    梵·高:表现主义先驱

    梵.高生前并未得到社会的真正承认。梵.高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这些作品中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正因为他远远地走在时代的前面,所以,难以被当时的世人接受。但是,他对西方20世纪的艺术具有深远影响。充分认识作者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地忏悔内心的感情,意识和把握与形式相对的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的因素——这是梵.高艺术对后人的启示。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派,都曾经受益于梵.高的艺术。他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
  • 重生之恋之总裁的小甜妻

    重生之恋之总裁的小甜妻

    重生前,女主非常讨厌男主,她身边的好闺蜜虚情假意的帮助女主,直到她的好闺蜜要把她害死的时候,突然男主出现了,男主为女主而死,女主这才明白她的好闺蜜一直在利用她,也明白了男主很爱她,重生后,女主每天对男主说情话。
  • 这个男主不靠谱

    这个男主不靠谱

    简介神马都是虚的~某天,我们可爱的(大雾)的小女主绑定一个反派逆袭系统,被迫走上了世界巅峰(大雾)可坑爹的是,这些男主怎么一个个都不按套路来,你们的剧本呢?是被吃了吗?还我人生巅峰!!!男主们:不急,一会就带你上巅峰。
  • 农女逆袭种田忙

    农女逆袭种田忙

    被休,被抛弃。被置于死地。然而苍天有眼。宁仙仙,重生了。重生于九岁时的农户之家,一睁眼就围观了一场洞房花烛夜,差点被打死。而眼前的破桌烂衣,寒酸房舍,也根本不是她所熟悉的前世的一切。在努力寻回断掉的记忆时,她不仅要找回曾经丢失的自尊和幸福生活,还要让背叛她的人,也尝尝蚀心跗骨的痛苦。然而在她发家致富虐渣渣一路狂奔的路上,却总有一个又美又傲娇的男人黏着她,以报恩的名义要以身相许。她是该接受呢,还是接受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心灵鸡汤:哈伯德的人生剪贴簿

    我的心灵鸡汤:哈伯德的人生剪贴簿

    随便翻阅一下哈伯德的剪贴簿,你会从中信手拈来他所收集的励志美文、格言警句,人物和历史故事以及生活随笔。你便会意识到他是如何四处追寻他的目标,想像到他曾经涉足过的芳香的诗意之园,攀登过的思想之巅。正是他所追寻的目标指引他到达过古典文学的阿尔卑斯山谷,穿越过当代文学的森林与沼泽。读者将会在这里发现一份特别的智慧的营养美食。那些激励过哈伯德的文字也一定会使所有人心潮澎湃:那些鼓舞过、振奋这哈伯德的故事也一定会给所有人带来力量,去抵抗那些在平日里默默地侵蚀人们心灵的千篇一律的生活。
  • 那个半仙姑娘

    那个半仙姑娘

    梦回邂逅,终难,望天下繁华,不相识,又何妨.........那只盘旋在老柳树树梢上的绿色的精灵即使再重来一世...也还是照样走了相同的路...我只愿护你安好...其他的...不在乎..... “你自己选的路……那就坚持下去……”那个绿色的精灵看着面前这个一度想要放弃的女孩,眼里有心疼也有犹豫,她不能放弃,因为这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可她辛苦的样子有那么想让他开口告诉她“好了,就到这里,结束了”,女孩抬起头来看着精灵绿色的眼睛,收起眼里的泪水,再睁开眼时只剩一片坚决“柳……我可以的” …… 直到最后一刻,女孩回到了最初的那个小村庄,她拖着满身的伤,靠坐在那颗巨大的柳树旁,本来灰败的眼神突然绽发了一丝光彩,美丽的脸庞勾勒出一丝笑意,宛若黄鹂般的嗓音传出“柳……你……信命吗……” 她花费了全身的灵力重新封闭了那个小村庄,等待下一次的相遇…… 本文是甜文,女主会不断变强,但会有小虐……
  • 侠炁之

    侠炁之

    久在红叶林中的能量被人释放,而装能量的炁盒被人夺走。炁盒为上古神器,锋利无比,各大门派为了争夺它,发动数千人去寻找,抢夺它。
  • 录图志

    录图志

    人生有时的确很荒诞。有的人终其一生求索却不可得,有的人不屑追逐却不得不背负使命。然而,韶华已去,曾经携手并肩的兄弟,一场江湖厮杀的腥风血雨,一个不得不背负的血海深仇,一段不堪回首的恩怨情仇。人世间,最值得追求的是什么?是虚度百年的孤独,还是稍纵即逝的美好。断崖相聚之时,已是百年光景,阴阳两隔。一壶浊酒,一柄精钢短剑,一个流传千年的秘密,随纵身一跃,一笑泯之!
  • 贼人休走

    贼人休走

    李驷是一个贼,而这是一个贼的江湖故事。算是轻松的日常文吧,主角单身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