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4800000020

第20章 媒体变革的经济学与社会学——论博客与新媒体的逻辑(3)

AOL的史蒂夫·凯斯曾对记者说:“如果你们观察一下美国在线,你们会发现,我们没有记者,我们也没有新闻来源,因此,我们并不是你们的新闻同行。但是,每天从美国在线获得感兴趣新闻的人,比全美国11家顶尖报纸的读者加起来的总数还多;在黄金时间,我们的读者和CNN或者MTV的观众一样多。”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美国各种媒体(互联网、有线电视、广播及出版物)的受众分化也越来越大。

在我国,报刊发行量的普遍下降也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电视今天仍然是他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但据www.consult公司1999年5月公布的调查结果,内地2/3的网民表示减少了看电视的时间。

大众媒体基于两个理由而存在:其一是有大量的读者和观众需要阅读和观看这些媒体;其二是广告商要借助这些媒体发布广告。如果读者和观众从大众媒体不断流失的话,广告商也会弃大众媒体而去。

当然,传统媒体不会很快死亡,迄今也没有一个较新媒体完全取代较老媒体的先例。而且,习惯于阅读印刷媒体的人会指出这些媒体与电子屏幕相比的种种好处,比如报刊读起来更舒服,可以随意折叠、剪贴,便于携带,不怕丢失,等等。然而,如果习惯改变了又会怎样呢?今天,人们可以用更多的办法获得前所未有的更多信息,并且年轻的一代完全是在电子屏幕的熏陶之下长大成人的。这些都会影响人们习惯性的信息获取行为。代与代之间对“新闻”和“信息”的理解并不相同。根据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在18到29岁的年轻人当中,有3/4的人说他们喜欢“拥有更多的信息源”,但只有1/3的人想要“及时了解新闻”。而在超过65岁的人当中,只有一半喜欢拥有更多的信息源,大多数人关心的是怎样“跟上新闻”。

所以习惯会逐渐发生改变。假如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攫取新闻,这会对传统媒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写道:“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份报纸,那就是把它看成一个新闻的界面。数字化的生活将改变新闻选择的经济模式,你不必再阅读别人心目中的新闻和别人认为值得占据版面的消息,你的兴趣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过去因为顾虑大众需求而弃之不用的、排不上版面的文章,现在都能够为你所用。想想看,未来的界面代理人可以阅读地球上每一种报纸、每一家通讯社的消息,掌握所有广播电视的内容,然后把资料组合成个人化的摘要。这种报纸每天只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版本。”假如人们能够对新闻进行电子化的个人定制,真正出现了尼葛洛庞帝预言的所谓“我的日报”,那么我们还能够称这样的东西为报纸吗?

我们不知道新技术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不知道电话、电视和计算机什么时候,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相融合。我们也不知道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是什么。在经济繁荣期,不管是新媒介还是旧媒介都有很好的生存空间,网络甚至为旧媒介带来了大量的广告收入,但是在经济萧条时期,新旧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许将会呈现残酷的局面。即使是现在,受众的大批量转移已呈现出明显的态势。传统媒体仍然在增长,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杂志问世。但是,杂志的增长主要来源于面向细分化的读者市场的新品种,而不是来源于综合性期刊扩大了的读者群。综合性期刊的发行量一直没有明显的提高,比如《新闻周刊》1978年的发行量为300万,1998年不过320万份。

《生活》杂志已经宣布停刊,转而致力于网络。

现在,整个新闻行业面临的竞争比其他行业要严峻得多,而且人们对新闻的需求也越来越少了。在1994年,有53%的人表示经常关注新闻,而今只有45%的人表示关注新闻行业。但信息过度对多数人不成问题。在2000年对美国新闻读者的调查中,将近2/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喜欢互联网提供信息的方式,只有30%的人觉得信息过度泛滥。

新媒体的逻辑

新媒体依照什么逻辑运行?这方面有一个绝好的事例。1998年9月11日,全球网民在同一时刻看到了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性丑闻调查报告全文。此事表现了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的巨大优势:广泛的链接造就了大容量的信息储存;空前快速的信息传播速度令传统媒体望尘莫及;同步通达全球观众;不受有关中间环节的干扰,直接展示信息本身等等。

新媒体当然拥有一些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海量的存储信息、新闻背景的立体化呈现、个性化的服务等等,但其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重要的特征,是传播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由单向变为双向,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因而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互动性。

传统新闻业是自上而下的:编辑决定报道内容,记者去收集事实,然后包装成一条新闻,散发给广大受众。与之相反,网络上的新闻是自下而上的,任何人都可以报道任何事情。很多报道可能是虚假的、过时的,或干脆就是错误的,但当这些“民间记者”们涉及他们专长的领域时,其提供的信息常常比报纸更贴近事实。

在这种“上下颠倒”中埋藏着革命性变化的种子。互联网是一种双向媒介。虽然它的内容也出现在闪烁的屏幕上,但它与电视根本不同。它要求你不仅仅是被动观看,还要主动参与。电视是一种“后仰”的媒体,而网络是一种“前倾”的媒体。实际上,互联网将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改变电视。

突然地,记者消息来源提供者及读者和观众发现自己置身于崭新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媒介经常招致批评的权力欲和与大众的距离感似乎都不复存在。詹妮弗·沃尔夫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中把媒介与公众的新的交流环境看成一种“非同寻常的共生”。在这种共生状态下,“读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接近媒体的机会,记者也可以以光速了解受众对一系列问题的看法,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互联网由此成为至今为止最大的互动出版工具。

从历史上看,随着复制和传输数据的成本日益降低,信息传送的力量分配得更为平均。当手写的经卷被印刷品代替后,教会和其他大人物不再那么至高无上,宗教改革运动因而发生。同样的,现在造就名声的权力正由杂志、电视台等大众媒介转移到每个人的手中。

如果新闻可以不再由少数人加工后传输给大众,大众传媒的“守门人”角色将毫无意义。法学专家乔纳森·华莱士和马克·曼根在《性,法律和电脑空间》一书中说,假如你有某种思想,无论是好是坏,要想传播给2.5亿美国人,你的选择是十分有限的。

想让你的思想出现在《纽约时报》、《时代》或是电视台“60分钟”节目上,你将不得不游说某个人——通常是坐在曼哈顿或洛杉矶办公室里的年长的白人男性——使他相信你的思想是有价值的。他将从两个方面审查你的思想:第一,看它是否符合他自己的成见;第二,看它有无商业上的吸引力,能否引来受众或赞助者从而为他的公司赚取利润。这个人就是所谓的“守门人”。

而互联网是一个没有守门人的论坛。网络思想家HowardRheingold认为,现在传统媒体的管理层要将魔鬼重新放回瓶子是十分困难的。“任何一台电脑和移动设备,一旦联入互联网,就可以变成一个全球性的印刷、发行和组织的机器。但是,如果认为这种力量将自动拥有一个均衡器,那将是一个错误。技术如何影响事件,环境和人性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网络上,你可以接触到成千上万的潜在读者而无需花费多大成本;并且,你不需要说服编辑、出版商或制片人,你的思想值得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一变化的意义长久而深远。媒介不再是讯息(The medium is no longer the message)。自从马歇尔·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了他的经典之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以来,还没有什么能比这一激动人心的变化引发出公众对媒介更进一步的认识。

道格拉斯·拉什科夫在《媒介病毒》一书中曾引述过一段话:“媒介是一种公司所有物……你没有办法参与到媒介中。让媒介从幕后走出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区别公众与受众的不同。受众是被动的;而公众则富于参与性。我们需要一种从公众角度对媒介的定义。”

互联网生逢其时,堪当赋予媒介公众视角的使命。尼葛洛庞帝说,从前所说的“大众”媒介正演变为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给”(push)消费者,相反,人们(或他们的电脑)将把所需要的信息“拉出来”(pull),并参与到创造信息的活动中。

在媒介的转变过程中,经济学和社会学会发生交叉。过去,人们从仅有的几个信息源获取信息,而这些信息源又为少数几个经理人、总编、主持人、记者和专栏作家所把持,由此才出现了“媒体精英”的概念。随着媒体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这些精英的话语权也会日益削减,不断细分的受众群体将令他们的影响力大为逊色。

今天,媒介行业的“明星制”并没有发生突出的变化,但是,新媒介的逻辑早晚会被加于传统媒介之上。传统的新闻工作者终有一天会发现,他们的个人价值(不论是经济收益还是精神收成)都会在这个逻辑的作用之下大大降低。

结语

2003年是互联网商业化浪潮兴起的10周年,也是网络媒体的10周年。对于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来说,10年实在过于短暂。但是,10年也足以让人们感受到它势不可挡的力量,及其依然静静潜伏着的冲击力。

而今,随着博客的崭露头角,网络媒体异常的力量开始展现了,声势逐渐增大。虽然,博客依然在大多数人的视野之外,但是,他们改变历史的征程已经启动。1998年,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率先捅出克林顿莱温斯基绯闻案;2001年,“9·11”事件使得博客成为重要的新闻之源,而步入主流;2002年12月,美国多数党领袖洛特的不慎之言被博客网站盯住,而丢掉了乌纱帽;2003年,围绕新闻报道的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上的伊拉克战争也同时开打,美国传统媒体公信力遭遇空前质疑,博客大获全胜;2003年6月,《纽约时报》执行主编和总编辑也被“博客”揭开真相而下台,引爆了新闻媒体史上最大的丑闻之一……

可以说,博客的出现集中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媒介所体现的商业化垄断与非商业化自由,大众化传播与个性化(分众化,小众化)表达,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三个基本矛盾、方向和互动。这几个矛盾因为博客引发的媒体变革,至少在技术层面上得到了根本的解决。当然,博客不一定要颠覆传统,却一定会变革传统,变革整个媒体世界。

同类推荐
  •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孩子其实就是一场心理战争。如果你觉得你的男孩不服管教,不懂事,不听话,那么你需要掌握孩子控心术。所谓的“孩子控心术”,并不是要使用心理控制让孩子对父母服服帖帖,乖乖就范,更不是什么邪门歪术,而是要与孩子达成积极的有益的沟通所需要的技巧。很多时候,父母只需要了解男孩的心理,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或语气,就会发觉:其实,男孩很听话!
  •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清平教育之全纳教育》一书,由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主编,是对清平小学实践全纳教育3年来的一个阶段总结。该书以一所普通学校接纳孤残儿童开展全纳教育的生动教育实例向我们揭示了:只要我们的学校愿意接受并运用全纳教育的理念作指导,只要我们的校长和教师真心实意地将全纳教育理念运用于教育实践,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通过不断的教育创新,依托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那么普通的学校也能办成优质的、理想的全纳学校。清平小学的教育实践又一次证明了全纳教育在中国也是可行的。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五卷)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民主是个有条件的好东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民主是个有条件的好东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试着论证人们要获得民主这个“好东西”是有条件的,提出了当下社会主义下民主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一些条件,希望有益于民主建设的实践。
  •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

    本书系统阐释了如何理解和认识电视节目质量以及如何科学量化地评价电视节目质量,将服务质量差距模型、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模式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电视节目服务质量管理、控制的方法及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当中,对电视媒体的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热门推荐
  • 午夜上海

    午夜上海

    《午夜上海》是一本随笔集。作者整理了自己2006年至2010年期间在上海工作和生活时写的文字,记述了他在外企工作时与国外同事相处的感受,在酒吧、茶馆、咖啡馆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他们的故事。图书向读者展示了在上海这个繁华的都市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以及对现实的一些思考与感悟。
  • 羽翼落地

    羽翼落地

    作品简介:这是一个关于天使的故事…………
  • 拉萨遇见爱

    拉萨遇见爱

    一次拉萨之旅他们初次相遇两人便一见钟情,事业起步两人再次相遇终表心意。在面对优秀突出的追求者主动出击,彼此都始终守护着最初的爱。两人甜蜜互爱,相互扶持。他亲手为她私人订制了“挚爱”,她亲身演绎了“挚爱”,最终实现了“一生、一世、一双人”!
  • 地上地下之大陆小岛

    地上地下之大陆小岛

    1949年,解放前的重庆暗潮涌动。潜伏在国民党保密局的我地下党员“蜂王”忽然被捕,毛人凤亲自审讯这位被戴笠亲手安插进军统的特工······同为潜伏人员的女特工“母后”被迫转移到台湾,在小岛上与敌人周旋……谍影重重,步步惊心,生存存亡系于一发,每个人都是嫌疑者,走错一步即人头落地。大陆小岛谍海风云变幻莫测,国共两党秘密战线生死角力。这是残酷的挑战,这是智者的游戏!大幕落下,谁将成为最后的赢家?
  • 原谅我在骗你

    原谅我在骗你

    一场不切实际的感情,即便两情相悦,却总有百般阻碍。或是人、或是其他.....
  • 舰男传说

    舰男传说

    时亦辰一个过肩摔将自寻死路的金发碧眼小伙子摔在地上,一屁股坐下去双手左右开弓,挥个不停,嘴里还嚷嚷着“Itoyoufaceyesnoyes!Iyesnoyestoyouface?”时亦辰嘴里冒出的英语惊呆了众人!吃瓜群众们表示,whtaareyou说啥嘞?家学渊博,自身精通八门外语的诸葛大小姐都懵了,直到魏时星看不下去帮忙翻译了一下。他说的是:我给你脸了是不是!我是不是给你脸了?诸葛雨涵:。。。???!!!吃过群众:。。。???!!!-----***-----***-----***-----------***-----***-----***-----------***-----***-----***------嗯,我简介实在编不下去了,其实就是一本视界线同人爽文???凑合凑合看吧啊。(只要不打脸,啥都好说。)
  • 废宅冥探

    废宅冥探

    异能与科技的浪潮中,谁才是未来的最强者?武者和术士的争锋里,又是谁可以技压群雄?当世界陷于一片黑暗,或许从幽冥中走来的智者才是救世主。魔法,科学,古武,超能力;仙人,妖魔,守护者,冥界,异大陆……有奋斗,有热血,有执着,当命运降临时刻,我来书写传奇。
  • 公子,奴家知错了

    公子,奴家知错了

    “怎么,你把我吃干抹净了就这么走了本公子还有何颜面?”他将她压在树干上,邪魅而又带着威胁地逼视着她,问道。所谓人情债肉来还,那肉债该怎么还,公子答曰:“继续肉还。”于是河边小树林,某地密室,甚至是某人的洞房花烛夜都会留下某两人叠罗汉的小身影。
  • 师叔要成仙

    师叔要成仙

    1,项远,一个寂寂无闻的人,在即将结束美好大学生活时不小心遭了雷劈。毫无征兆地一了个命,呜了个呼,落个英年早逝。虽然感觉死的有些冤枉,不过想到人世间没有什么亲人,也没有什么让他留念的,早死早超生也没有什么不好,所以便也安心地跟着其他死鬼排着队等着喝孟婆的那碗杂汤。哪曾想就差三个人就轮到了他的时候,一个与地狱鬼差阴沉样貌相反但却浑身酒味儿的白胡子仙人踏云而来,像老鹰抓小鸡般的把他给捞了起来,告知他即将成为第1001个成仙的幸运者......
  • 我在听风说

    我在听风说

    学生时代的喜欢,是连本子放在一起都觉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