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5400000013

第13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与周贻白地方戏研究(2)

周贻白先生认为中国戏剧根本上来自民间,与群众的社会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为了证实这一点,他制定了农村调查提纲。提纲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中国戏剧是否能在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并存活下去”。1954年末至1956年,周先生指导后学任光伟对山西雁北地区、临汾地区、运城地区、陕西的宝鸡地区、渭南地区,如老西府秦腔、同州梆子、蒲州梆子、晋北的耍孩儿和灵丘罗罗等农村流行剧种做了考察。此次考察以班社成员、老观众为对象,围绕原产地或最早流行地,重点对各剧种的历史渊源、流变以及相近剧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农民远比城市居民更离不开戏剧,究其原因有三:1.戏剧行为是农民生存理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戏剧是祈求来年丰收、平安温饱的重要仪式。3.戏剧纯为农村社会全民参与的自娱活动。因此,“农村确是真正产生戏剧并保证其繁衍生长的沃土”。由周先生及其学生的田野调查可知,地方戏早已因其历史渊源、生态渊源和民俗文化渊源而得到民间社会的普遍认同。

周贻白将“激越鄙俚之音”的地方戏纳入学术研究的视野,并通过田野调查成果确定其农村社会文化身份的事实说明,他已经试图将地方戏作为地域标志性文化来考量了。这对于我们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是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

三、引导对地方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宋俊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戏曲研究的新路向》一文中指出,戏曲依据传承方式可以分为“物质传承”和“非物质传承”。“物质传承”以具有实物形态的戏曲对象为前提,如案头文本、行头、砌末、乐器等。而“非物质传承”,即“对戏曲的口述剧本、唱念做打表演、舞美设计和制作、音乐演奏等艺术或技艺的传承,是戏曲从业者把各种有关戏曲艺术和技艺的体验、感受、经验等通过师徒之间交流方式(包括口传、心授、身体示范等)进行的传递和发展”。因此,非物质传承是无文化实体物的传承。而且,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当下”、“动态”、“在具体的戏曲活动中”的传承,且传承与发展相辅相成。这也就是说,对戏曲的表演风格、表演程式套路、场面调度技巧、演奏技艺等的学习、运用和创新,属于非物质传承。

以往的戏曲研究主要建立在物质性继承的基础之上,以戏曲文献、文物、案头文本的考证、考据、梳理为主导,它为我们辨清戏曲发展的源流、轨迹,了解并保护戏曲的历史形态提供了有效的依据。而“非物质传承”这一名词虽然出现得晚,但实际上相关工作已经在戏曲研究中展开了,只是并没有得到学界的重视。周贻白先生的戏曲研究继承了王国维文献考据、考证研究的传统,并试图厘清戏曲的源头和发展脉络。但是,场上重于案头的戏剧观使得他能够别开生面地以著名伶工、戏班剧目、腔调与伴奏、脚色与扮演、扎扮与动作、后台规矩等具体戏曲活动为另一路径开展研究。正因为对场上之曲的戏曲本体的强调,因此在对地方戏的研究过程中,周贻白先生的视角是以发掘和梳理地方戏舞台表演的活态事实为中心的。由此说明,周先生已经开始从地域标志性文化的高度和地域生态的维度去观照地方戏了。

周贻白对地方戏的把握是以其源流为基础的。澄清了源流,则既能看清各地方戏的异同,又能明白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态的改变,从而掌握地方戏原生态特质的保持与衍变。在此基础之上,先生又总结了地方戏活态性、本真性生存必须遵循的两大规律:一是以方言、帮腔和民间故事小曲为基本构成要素。这三者是地方戏的生长基因,它们既是各地方戏所具备的共同艺术特性,又显示出地方戏的地域性生态边界。共同的艺术特性是地方戏物种存在的土壤和基石,而地域生态的边界则帮助保持地方戏独特的美感形式。二是以“彼此交流,各自发展”为主要生存方式。地方戏从声腔到演出剧目,都呈现出一种相互借鉴学习又各自独立发展的格局。就拿“南昆”、“北弋”、“东柳”、“西梆”旧时的四大声腔来说,周贻白先生指出,“‘昆曲’的来源较古,‘弋阳腔’的变化较多,‘梆子腔’的传播较广”,柳子腔多腔掺杂。四大声腔各有各的优势特长,各有各的流行地区,各有各的拿手绝活。就演出剧目而言,湖北花鼓戏有《卖棉纱》,黄梅调也有这个戏,但安徽黄梅调略丰富了上场唱段内容,剧中人除姓名外还增加了籍贯和住址,演员演唱时还以黄梅调句尾虚声帮腔,由此以来,湖北的花鼓戏《卖棉纱》就变身成黄梅戏剧目了。又如湖南有花鼓戏《张三返情》,湖北花鼓戏也有《喻老四返情》;湖南有《小姑贤》,湖北也有《贤小姑》等。这些不同地域都有的戏,艺人在移植改编时只变动了剧中人物的人名和他们的活动地点,就各自在自己的地域舞台上搬演起来了。这些事实说明,地方戏的生存不像生物界那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地方戏浓厚的地域色彩决定了其演员技艺、观众群、演出时空、剧目和场面等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地域文化的渗透、戏班的流动、民间艺人的随处作场、观众的宗教仪式心理等等,使得地方戏不断繁衍,但是否能够存活,则要看它们在方言、帮腔和民间故事小曲上的灵活变换了。

四、揭示地方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困境周贻白先生对地方戏的研究还有一个特别的贡献,那就是他较早注意到地方戏有背离传统生存方式,一味模仿大剧种如汉剧、京剧,甚至话剧的现象。周先生说:地方戏“最初的形态,大抵都是以当地的民歌小曲或说唱故事的声腔来表演一些通常熟知的家庭或恋爱故事,一经发展,便成为高台大戏中家庭或恋爱故事的熟套的模仿,再经发展,便使本身也走向高台而成为大戏,从而与其他高台大戏分庭抗礼,照样顶盔贯甲,披袍秉笏表演起历史故事来。中国戏曲中乱弹这一个路子的地方大戏,差不多都是按照这个规律发展而来。”由此可知,周贻白先生认为:地方戏的高台大戏化是一种普遍现象,而这对于曾经百花齐放的地方戏来说,并不是发展的机遇而恰恰是发展的瓶颈,是对“彼此交流,各自发展”的地方戏传统生存方式的背离。由此,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了周先生对于地方戏发展的忧虑,即如果这种高台大戏化的倾向继续下去,那么地方戏将远离它天性中的民间生态传统和地域生命体征,被禁锢在高台大戏的樊笼里,从此失去其艺术魅力甚至生命力。

对于地方戏背离传统的原因,周贻白先生也做了一些探讨。他将地方戏向高台大戏学习的原因解释为为了争取在城市“公开演出”的权利,即“湖北的花鼓戏虽为当时的人民所喜好,却不能依据它的本源而发展,为求得公开演出,便只有向高台大戏的清戏和汉调看齐。”可见,虽然当时的花鼓戏已经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由于它在城市里被视为有伤风化而遭到禁演,因此,花鼓戏不得不取法于高台大戏以适应城市文化生态环境。湖北花鼓戏从农村逐渐发展到乡镇、租界,最终于1926年在城市立足,与京剧、话剧、杂技等同台献艺。随即,花鼓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例如将花鼓戏改名为楚剧,改帮腔为胡琴接腔,把楚腔改成汉调,模仿京剧唱法,以及用话剧排场排新戏等等。周贻白先生对于花鼓戏的这些改良进行了辩证分析后指出:“为了适应城市观众,自不能不为力求改进,于是从剧本到服装以及动作表情,一反向来的朴质作风,而逐渐趋向于情节复杂、人物众多、服装华美、做工细腻的路上去。在花鼓戏本身而言,这种趋向,应当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可是,其形式越接近京剧或汉剧,本身原有的一些特点,也渐削弱。”

一方面,周贻白先生肯定了花鼓戏根据观众群体的改变而做出相应调整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周先生也认为这种改进远离了花鼓戏“朴质”的美感形式,削弱了其独有的民间性和地域性特点。花鼓戏演变为楚剧以后,周贻白先生注意到楚剧的汉剧化、京剧化、话剧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即“走京戏路子的戏,则讲求做工,研究化装,练武工,安俏头;走汉剧路子的戏,则讲求唱法,斟酌字句,搞音韵,换辙口;走话剧路子的戏,则讲求情节,揣摩动作,分场子,配声腔,但这三条路线发展得最为尖锐的,实为以京剧的形式,而作楚剧的演出。”也即是说,这些演变看似丰富了楚剧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而实际上却是扼杀了楚剧的本真性,把楚剧推向了盲目追求形式与规模的“大戏化”困境。这一困境一直持续到今天,在国有剧团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新世纪第二届全国地方戏剧种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刘文峰先生指出,闽南地区国有剧团的获奖剧目无法下乡演出,原因在于:一是“得奖剧目的故事情节农民不喜欢”;二是“条件有限,农村的庙台无法搬演调演剧目”这样的事实说明,地方戏的“大戏化”现象延续至今,且因为有了奖励、名誉等利益的刺激,“大戏化”的地方戏正在完全远离传统,背弃乡民和脱离故土。因此,周贻白先生关注到的地方戏的“大戏化”倾向,不仅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当前地方戏保护与发展所必须应对的现实问题。

地方戏的未来是殊途同归还是各自发展?如何指导地方戏回归自身的地域性优势与民间性传统?如何帮助地方戏摆脱高台大戏化的泥沼?周贻白先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他认为,无论是模仿汉剧的高台大戏,还是对京剧的崇拜与追随,或者以话剧的方式对地方戏进行现代化改良,这些都应该以不违背地方戏的地域性生态规律为原则。地方戏地域性生态特征的保持和地域标志性文化身份的维护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即地方戏应该“彼此交流,各自发展”,在吸取方言、民间文化、艺术传统的环境下竞相绽放,保持其在地域性生态空间的环境中进行创作和演出,并形成与地方观众群体之间的互动。也即,地方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从尊重、发掘与保护其地域性特征开始,在构成要素和发展方式上依据戏曲传统生态规律,促进其本色、真实、有目标的发展。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430056)

同类推荐
  • 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

    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

    连纯慧这本《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以音乐人的视角解读西方音乐,尤其是欧洲古典和浪漫音乐的独特魅力。让众多的爱乐者近距离感受西方音乐人聚集于一本书所产生的共鸣。作者连纯慧让读者随音乐家的人生故事而翻腾起伏,共享音乐里你我也会经历的无常人生,并进一步阐述音乐名作的意境及其创作背后的艰难心路历程,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所揭示的人性与音符交织的艺术热情。
  •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本书在内容上注重鉴赏方法的介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取了名家名篇作为经典鉴赏实例。选文贴近高职学生的特点,在注重介绍中国传统文学,展现中国优秀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相结合,对外国文学也有涉及。在形式上采用了“理论知识”“作品示例”“讨论探究”和“拓展阅读”,部分作品增加了“辑评”。“理论”部分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掌握;“示例”部分经典而生动;“探究”部分激发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辑评”“拓展”部分让学生课堂得法,举一反三,相关篇目、不同观点举证链接,课堂内外融会贯通。
  • 书法:书法历史传承

    书法:书法历史传承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浮华影像的背后:华语大片的生存策略

    本书关注中国近年电影的焦点问题,从新的理论视野展开整合与比较,对华语大片的本体特征、语境、功能、前景等进行系统论述,同时引发出对大众美学、主流意识、类型和超类型、明星制、数字美学等相关命题的思考。
  • 阳光下的葡萄干

    阳光下的葡萄干

    “一个未能实现的梦想会有什么下场?/它会不会干瘪枯萎,/像阳光下的一颗葡萄干?”《阳光下的葡萄干》表现了一个非裔美国家庭对美国梦的追逐。亲情、理想、现实在逐梦的旅途中相互冲突……梦想是否真的存在?是否对每一个人都触手可及?此剧在百老汇上演时一举成名,连演530场,被多次改编为电影、音乐剧等。
热门推荐
  •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上清秘道九精回曜合神上真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再见挺好

    再见挺好

    青春是成长路上的风景,总有人总有事在逼着我们成长,不要怕过期,相信自己就是防腐剂,这个世界本来就很美好了,少了你会失去色彩的,要学会一直热爱,好吗?
  • 重生光辉年代

    重生光辉年代

    回到过去的陈春风无奈地看着桌子上的作业本,心想要是跟父母说他要退学去干一票几个亿的大生意,估摸着父母一定会开心地奖励自己几十个他们觉得他最喜欢吃的大嘴巴子。新书求【收藏】【推荐】【投资】?(??)?
  • 修真科技宇宙

    修真科技宇宙

    当修士在修炼之余,还掌握了修真科技;当宗门统治了官府,国家变得强而有力;当人人皆可修炼,区别只是资质的高低;那么,这样的一幅修真画卷该多么的宏伟壮观?
  • 逆天魔妃:帝尊,放肆撩

    逆天魔妃:帝尊,放肆撩

    太监了,内容还无脑又白痴,别看!!!!!!!
  • 这家古董有妖气

    这家古董有妖气

    在民俗街上,有一个神奇的古董店。据说,店里的老板喜收一些奇奇怪怪的古董。比如说刚出土的东西,亦或者有历史的老件……所以,如果你有合适的东西,不妨前去一探。唔……以上文案,跟实际内容不符,不要太相信上面的内容,其实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古董店。(笑)古董店别名,“我家古董成精了!”“史上最凶古董店”以及……呼啦啦,我也不知道了。
  • 重生之一世受宠

    重生之一世受宠

    也许真的是上天对她的弥补,使得前世漂泊不定的她有一个安定的家和爱她的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享受今生的一世之宠。安然是安家和苏家的小公主,在一片宠溺声中长大,好不容易长成一朵亭亭玉立的娇花,却被大尾巴狼早早的惦记上了。面对突如其来的表白,安然都懵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大尾巴狼微笑着走近安然:“放眼周遭还有哪个是比我优秀的?你就从了吧。”安然:救命呀!远处传来噼里啪啦的声音,安爸爸安哥哥拿着工具气势汹汹的杀了过来。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何所向南

    何所向南

    年少记忆封存,本来只需要做一个普通的警察,一场阴谋将其卷入,记忆觉醒。无法回去,使命归来,暗流波涌,阴谋诡谲,她已无法幸免。有一个人对她说,“下辈子,过些安生日子,别再当警察了。”顾爱国冷冷的眼睛多了些人间的烟火气,“一个人没必要死扛。”林肃,心头的结,这次,打不过我也不能带你逃跑了。在她的心里,除了要守护的人,心爱的人,还有被岁月掩埋的真相,还有她的信仰!作者有话说:这是一本成长的小说,前期无论是男女主都是青涩跟稚嫩的,我笔下的人物也不是完美的。陪着他们一起成长,是我写这本小说的动力。
  • 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橱

    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橱

    由于二战的空袭,四位伦敦小孩子被疏散到一位老教授的古宅。在这个古宅里,他们发现一个神奇的衣橱,竟可通往神奇主人魔法国——纳尼亚。这原是一个和平乐土,生活着巨人、侏儒和会说话的动物,却因白衣女巫的毒咒成为冰天雪地的冰封世界。孩子们加入正义精神领袖雄狮阿斯兰这边,结合反女巫势力,让纳尼亚重返和平,恢复往日的美丽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