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85800000007

第7章 传播学视野下的非传统安全——从拉斯韦尔到阿什德(2)

通过媒介实现社会安全的确是依靠大众传媒制造了民意(Kurt Neuwirth,2007)。

诺丽·纽曼在美国的老师拉扎斯菲尔德就类似现象作过研究,但他认为这是一种“框架议题”的权力。媒介所赋予的“议题”重要性或者显著性的秩序会影响到公众对议题的认知(Lazarsfeld,1948)。罗杰斯认为:议程设定与其他若干效果,包括乐队花车效果、沉默的螺旋、新闻传播以及媒介把关效果相关。社会安全是一个几乎所有媒介都会关注的重要议题,议程设定是媒介安全的重要理论依据。而框架建构(frame)理论,可以看作是“议程设定”的延续。

著名传播学者休梅克(Shoemaker)全面梳理了把关人理论,将把关人分为5个层面:个人层次、媒介工作常规层次、组织层次、媒介外社团层次和社会层次(Shoemaker,1991)。媒介安全离不开把关人,这些把关人主要在媒介内,也有在媒介外的。根据休梅克的理论,可以把媒介安全把关人分为三个层次。媒介安全的微观把关人,是媒介工作常规层次的把关,一般由媒体的编辑和记者担任,他们主要从事的是对传播信息(包括新闻)的选择与筛除;媒介安全中观把关人,属于组织层次,在媒介经营管理的层面上制定媒介管理制度,从制度上避免媒介恐慌与失语(甚至失职);而媒介安全的宏观把关人,则属于社会层次,关注的是如何避免社会性恐慌事件的爆发,如何发挥媒介的安全功能,并以社会制度或法律保障媒介的这一功能合理、有序、正常发挥。

伯格纳的(Bergner)“涵化理论”(cultivation theory)被麦奎尔认为是“长期效果理论”。该理论认为,媒体可以维持某种社会结构,使观众对世界的认知符合既有的价值规范和政治经济秩序。涵化理论解释了人们为何可以通过媒体形成自救等安全观念(麦奎尔,2006:122)。

灾难传播学与媒介的“救灾—安全”功能是20世纪80年代的传播学重要理论成果。大众传播在成功进行灾难缓解、救灾准备、及时反应和灾后回复中都具有核心功能。大众传播能够将精确信息传递给公众,给官员与社区领导,同时媒体能减少风险,拯救生命与财产,并且加速社会重建(George D.Haddow,Kim S.Haddow,2009)。

最早从传播学视野进行灾难传播与媒介安全相关研究的是威廉·安德森(William Anderson)。他在1969年的《传播期刊》发表了《灾难预警和两个社区的传播进程》,论文对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夏威夷的两个社区分别进行了针对飓风警报的比较分析,总结了传播中的相关经验。他指出,在飓风灾难频发的区域中,警报信息非常重要,但是地方官员在处理此类信息时,并不知晓哪些是最应该作为重要预警发布出去的,因为同时存在着多次发布的却并未带来真正灾难的虚假警报(William Anderson,1969)。

灾难-应急传播的系统学术研究,始于1987年《传播期刊》(Journal ofcommunication)第三期的特刊,当期特刊以“传播风险:媒体与大众”为标题,发表了关于风险、灾难传播研究的七篇论文。其中美国学者拉夫·索德(Rahul Sod)、杰弗瑞·斯德科德尔(Geoffrey Stockdale)和埃弗雷德·罗杰斯(Everett M.Rogers)的《自然灾害中新闻媒体如何运作》,通过对五个重大的自然灾害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地方新闻媒体持续地发出声音,显示他们愿意通过传播渠道来发布能够援助灾难受害者的信息,而一些救灾机构也愿意为媒体提供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士为传媒联络人,及时发布救灾信息。

这些研究阐释了大众传媒在灾难传播中营建安全的积极作用(Rahul Sod,Geoffrey Stockdale,Everett M.Rogers,1987)。

在后“9·11”时期,灾难传播和应急传播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加内特(James L.Garnett)和亚历山大·库兹敏(Alexander Kouzmin)在《卡特琳娜飓风中的传播:竞争与互补的概念化视角下的危机传播》(James L.Garnett,Alexander Kouzmin,2007)一文中认为,卡特琳娜飓风不是自然界的灾难,而是传播的灾难,指出了该事件中“传播缺陷、错误信号、信息技术失败、监管缺位”等大量不足,提出了“人际影响的危机传播、媒介关系的灾难传播”等四个概念化视角,对于反思教训,整改提高危机传播中的媒介作用,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英国学者帕克(D.J.Parker),普里斯特(S.J.Priest)和塔帕塞尔(S.M.Tapsell)通过《理解和强化公众针对洪水警报信息的反应行为》一书,提出对于警报信息,公众需要学习如何反应。论文对自然灾害中地方性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予以肯定,而其发展对策的核心之一就是成立隶属于英国环境署的跨媒体洪水警报传播服务系统(Parker,Priest,Tapsell,2009)。

第三节反思与发展:传媒让我们更恐慌还是更安全?

一、安全背后的真相——阿什德的媒介安全观

2002年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大卫·阿什德(David L.Altheide)出版了《制造恐慌:新闻与危机建构》一书,虽然全书是在“9·11”之前写成的,但由于出版时正值“9·11”后全美对恐怖主义的高度关注期,因此该书一经面世即成为当时最具争议性的作品。阿什德在序言中指出该书的内容是“关于恐慌及其在公众生活中的延展”。阿什德的这本著作耗时十年,是其学术高峰的代表性作品。其基本观点是,大众传媒“建构了”恐慌。他认为“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娱乐形式,正通过促销娱乐和恐慌,来实现改变社会预期和日常生活路径”,“记者、社会科学家和其他众多观察家似乎都对‘错误的事物’产生了恐慌”(David L.Altheide,2002:1)。而阿什德就想探究这种由他人提供的社会生活中的恐慌,是如何成为公众话语的一部分的。首先,他确定“新闻和大众文化被加入了恐慌。两者都在塑造受众预期和自我表征标准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David L.Altheide,2002:9)而大众文化和传播模式是通过改变身份来实现的。首先,在美国和西方,受众与媒体和大众文化有着大量的关联,这通过电视收看时间、电影上映数、音乐和唱片购买量、时装品牌及其其他文化活动中可以计算出来。其次,大众媒体通过对“身份”的推广来满足个体导向的需求与兴趣,包括:广告、脱口秀,都是告诉公众“你应该成为怎样的人”。最后,通过现在与未来的关联来延展审视社会生活的恐慌。例如最近热映的美国电影《2012》虽然有着环保等一系列积极的主题,但毫无疑问,影片通过对当下与未来的描述,在客观上制造了媒介恐慌。阿什德认为,这种未来的恐慌未必存在,真正获利的是成功推出“产品作为身份”的广告商,他们利用公众的恐慌情绪从中获益。

在研究方法上,阿什德通过对“身份的叙述与危机”等话语研究的方法,结合他最擅长的符号互动论和一系列社会学理论,从“恐慌的当务之急”和“传播环境中的恐慌”等多个角度,研究了大众传播和恐慌的关系。2006年阿什德出版了《恐怖主义与恐慌政治》,比《制造恐慌》_对媒介安全的研究更加深入广泛。在该书中,他重点研究了“大众传媒在社会生活建构中的角色”,“探究作为议程的恐慌”。“娱乐形式、视觉运用、恐慌标识、口号,特别是对恐慌和‘恶魔’框架的强调,提供了大量佐证来解释,恐怖袭击如何造成了恐怖话语的延伸,进而企图进行社会控制。”阿什德用了四年多的时间,查阅了数千份资料,发现“恐慌是如何被社会化建构、包装、并通过大众传媒展现的,恐慌被政客们和决策者们用以保护我们的名义,从而对我们的生活和文化进行更多的控制。”“这个过程被延伸和加大,娱乐导向的大众文化坚持不懈地给我们更多的事物来恐慌,并趋向不断积累,当事件随着时间推移而被人们淡忘时,又会被新一轮的危机所唤醒,他们为受众提供语境和诠释框架,使人们相信‘我们又一次遇到了’危机,而这次危机仅仅是恐慌分子所给我们的那些延伸。”(David L.Altheide,2002:px)“大众媒体是信息和社会控制最重要的来源,因为它们使恐慌成为我们生活、语言和观点的一部分。”“我的基本观点是,恐慌作为娱乐信息的一部分,是大众文化和新闻的产物,制造利润,并使政治决策者能够通过舆论控制受众。这个过程就可以被称为恐慌政治。”(David L.Altheide,2002:1-2)

印度学者温卡塔拉曼(S.Venkatraman)编著的《媒体与恐怖主义》是2002年6月在澳大利亚召开的亚洲传媒信息传播中心第11届年会的论文集。与会专家们就“媒体、恐怖主义与和平文化”的主题各抒己见,探讨了媒体在冲突和恐怖活动期间的作用和影响。书中的主要内容分别是:迈克尔·加尔文(Michael Galvin)的《多元传播体系与“9·11”:个案研究》,彼特·约瑟夫(Beate Josephi)的《媒介恐怖主义还是和平文化报道“9·11”》,安居·格罗夫·查德哈利(Anju Grover Chaudhary)的《媒体在报道恐怖主义时的责任》,查尔斯·艾略特(Charles Elliot)的《次日:美国“9·11”事件的头版报道》,温卡特·艾伊尔(Venkat Iyer)《恐怖主义与媒体:自律是解决之道吗?》(温卡塔拉曼,2006)。作者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忧思,在“9·11”事件中媒体同仇敌忾地站到了政府一边,是不是放弃了媒体的批判立场,以及是否被政府利用挑起了国民的恐慌情绪,从而成为发起针对阿富汗、伊拉克的“反恐战争”的帮凶。

二、话语研究——安全如何被话语建构

2006年,年轻的国际关系学者、哥本哈根学派新一代重要人物莉恩·汉森(Lene Hansen)出版了《作为实践的安全:话语分析和波黑战争》,这是由国际安全学泰斗级人物巴里·巴赞主编的“新国际关系”丛书中的一本。这本著作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国际关系学界第一次用话语分析这一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方法来研究安全问题,这也是哥本哈根学派在非传统安全研究领域的一次突破。

全书的第一章重点讨论了身份的概念,在官方外交政策话语和其反对方之间的互文性关系,媒介话语,以及文类的重要性可以使作者为自身的能力构建权威和知识。也正是在这一章,莉恩·汉森研究了媒介话语对安全的建构。

同类推荐
  • “普世价值”评析

    “普世价值”评析

    《普世价值评析》由汪亭友著。针对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的“普世价值”思潮之争,《普世价值评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和方法,围绕“普世价值”的由来及内涵、与“普世价值”相关的理论问题、“普世价值”思潮中的重要观,展了较为系统和有说服力的说明、分析和论证,指出人们的价值认识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根本不存在适合一切人、一切时代的“普世价值”,并一步指出,社会政治领域的民主、自由、平等、公平、人权、和谐、宪政等价值观也不具有“普世性”;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孕育不出全人类的“普世价值”来;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所有阶级都能认同的“普世价值”。
  •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从浩如烟海的成语中精选了那些具有历史性、故事性、艺术性、哲理性、趣味性的条目,以全新的视角和语言形式生动地再现了成语故事的风貌,使读者能全面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也展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收录全面,查阅方便,全书选取了近一千一百多条成语,大多是在当今社会及文化中应用频率较高的。依据当代读者的阅读和检索习惯,按照音序进行编排,使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词条故事。注解详细,学读双全,书中对所选成语的释义、难字等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阅读成语和学习成语的双重作用,使其兼具故事书与工具书的双重效能。
  •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

    《体育新闻学》阐述了体育新闻的发展历程、类型与特点、功能与作用,分析了报纸、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不同媒体开展体育报道的模式与特征,并总结了奥运会、世界杯、田径世锦赛、F1、NBA、四大网球公开赛、环法自行车赛等国际大型比赛报道的规律,从而使《体育新闻学》成为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体育新闻理论、指导体育新闻实践的专业必备教科书。
  • 文学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文体的现代转型

    文学语言变革与中国文学文体的现代转型

    本书是从文学语言变革角度研究中国文学文体现代转型的一本专著。文学形式是文学史发展演变的重要内容,文学语言是影响文学形式的关键因素。五四文学革命是在白话代替文言的语言变革基础之上完成的,语言变革是考察中国文学文体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切口。本书从文学语言入手,从总体上探讨了语言变革对文体功能、文体形态和文体格局转型的影响,详细分析了语言变革作用于戏剧、小说、诗歌、散文各类文体体裁程序而导致的文体转型,探析了语言变革对文体渗透这一特殊的文体现象现代转型的影响。同时,本书跳出文学的内部研究,将语言变革还原到民族共同语生成的文化语境中,探察这一语言现实对文体转型的作用情形。论题的研究可以为认识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文学的现代性及当下文学创作的一些语言困境等问题提供启示。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书写作的指导理念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指引。在写作中,加强从整体上学习、研究、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并运用其研究成果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成人成才发展为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育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服务。
热门推荐
  • The Pension Beaurepas

    The Pension Beaurepa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王挚爱:卯上无良公主

    邪王挚爱:卯上无良公主

    “我欧阳莺儿要么就做你后宫唯一的女人,要么就把你给太监了。”朝堂上女子一袭粉红色的外衫,更显得的柔美不可方物,满朝臣子颤抖的听着这荒唐的话语,唏嘘不已。龙椅上的男子,妖孽的脸上铁青一片,桃花眼中一派笑意,似冷酷,却又似温柔,“爱妃小宝贝,你再说一遍?”“再说一遍你也只能是我一个人的,怎样?有意见?”他将她拉入龙椅,并肩齐坐,轻吻香腮,“一辈子都莫要挣扎。我,会欲罢不能的。”《宠文+搞笑小清新》
  • 养生胜于治病

    养生胜于治病

    疾病来袭是养还是治?只要你顺应自然规律;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四肢筋骨;保持一种平和自然的心态与健康的生活习惯;多听听民间老理儿中的养生经,就能有所收获。本书还提供了一些常见疾病的自我检测与防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 数据中毒

    数据中毒

    大纲大改,修文,囤稿,随缘更,简介后续加上
  • 反派供应商

    反派供应商

    十月二十四日雾霾天“辰哥,今天是雾霾天,你视力不好,而且这山路这么陡,你就不能开慢点吗?”一个小胖子座在飞速行驶的车上瑟瑟发抖地对开车的人说。
  • 我的红黑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红黑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收录季羡林回忆“文化大革命”的文章,这些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如同天方夜谭、惊心动魄的经历,恰是作者经历了深刻的反思、观察、困惑和期待之后留存下的刻骨铭心记忆。
  • 混沌剑神

    混沌剑神

    限1000字以内剑尘,江湖中公认的第一高手,一手快剑法出神入化,无人能破,当他与消失百年的绝世高手独孤求败一战之后,身死而亡。死后,剑尘的灵魂转世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并且飞快的成长了起来,最后因仇家太多,被仇家打成重伤,在生死关头灵魂发生异变,从此以后,他便踏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剑道修炼之路,最终成为一代剑神。本书实力体系,由低至高——圣者,大圣者,圣师,大圣师,大地圣师,天空圣师,圣王,圣皇,圣帝。。用于介绍本书主要内容,吸引更多读者
  • 山歌儿

    山歌儿

    我窥见了那个已经远去的年代里山里女子的生活状态。同时,我联想到今天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中,物质已经相当丰裕。生活方式也大不同于过去。我们生活中充斥的是求学,找工作,谈恋爱,上网,等等。我们双手根本不会捉起一束五彩丝线,更谈不上绣一朵花儿,一条金鱼,一幅喜鹊登梅或鸳鸯戏水。更不会心甘情愿守在某个穷山沟里,为一个男人,一家老少,将青春和生命全部奉献出来。而母亲的故事中,那个单纯朴素的小媳妇,过的正是这样的日子,并且过了一辈子。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的生活中,缺少着一种美。一种久违了的质朴,率真,善良和贤惠。
  • LEGENDS AND LYRICS- FIRST SERIES

    LEGENDS AND LYRICS- FIRST SE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电子武器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前沿武器科技)

    电子武器科技知识(下)(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前沿武器科技)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引发世界范围的军事变革,不断产生着前沿武器。前沿武器是指与传统武器相比,在基本原理、杀伤破坏力和作战方式上都有本质区别,是处于研制或探索之中的新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