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2000000008

第8章 网络媒体的发展(7)

第五节纸质媒体还有明天吗

目前关于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的冲击与影响及媒体的未来发展的研究中,存在不少错误的观点,笔者认为有必要予以厘清。

一、典型的错误观点

1.纸质媒体便于携带吗

有人认为,传统的纸质媒体有其自身的优势,如便于携带、直观性强、阅读方便。果真如此吗?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纸的信息存储的密度大大低于新媒体,新媒体体积小、容量大、存储密度极高。事实上,在信息量相同的情况下,新媒体远比纸质媒体更容易携带。

从便携性的角度看,一张重量只有几克的DVD光盘可以存储4.7G的信息,相当于4.7×1024×1024×1024=5046586572.8字节(Byte),即可以存储2523293286个汉字。若以一本书平均20万字计算,一张DVD光盘可以存储12616册图书。试问,几克重的光盘与1万多册图书,到底哪个更容易被携带?

事实上携带方便、阅读方便自由,正是手机媒体、电子图书阅读器的优势。所谓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随着通讯技术(例如3G)、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手机就是具有通讯功能的迷你型电脑,而且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手机短信只是手机媒体在现阶段的一种重要存在形式,但不是全部,也不代表未来的方向。

2.纸质媒体比新媒体更有权威性、真实性吗

有人认为纸质媒体权威性强。理由是纸质文献经历了上千年的洗礼,已建立起完善发达的编辑、生产、发行系统;在新闻报道方面,大多数纸媒体有着严密的新闻采编和发布流程;在科学评价方面,出版社、期刊社建立健全了学术评审委员会或类似机构来保证出版文献的学术水平。

笔者认为,在各类媒体的权威性、真实性上,我们需要具体对象具体分析。我们不否认发布在BBS、个人博客上的信息,其权威性、真实性在整体上不如传统媒体,但是,谁能否认在雅虎、MSN等知名网站上发布的信息的权威性与真实性呢。在纸质媒体方面,难道一些格调低下的小报上的消息也具有权威性与真实性吗?还有人认为新媒体的报道缺乏深度,但是这同样需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无论是新媒体还是在传统媒体,都不难找到在深刻性方面的正反案例。新媒体发布信息的迅速性与深刻性之间并没有必然的矛盾关系。事实上,在一些突发与敏感事件的报道方面,手机所拍摄的画面不仅具有真实性、准确性,而且比传统媒体具有更高的即时性。

有人认为网络媒体没有采访权,只有转载与编辑权,缺乏原创新闻。但是,网络媒体没有采访权只是中国特定时期的特定政策,事实上在娱乐、体育等新闻的采访报道方面,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已经能够发布原创内容。

在学术评价方面,国外不少高校、研究机构已经开始逐步认可在学术性网络媒体上发表文献的学术性,因为这些学术性网络媒体跨越国界,聚集全世界顶尖的同行专家,他们借助互联网十分便捷讨论各类学术问题。

3.纸质媒体经济吗

有人认为,纸质媒体不需要专门的阅读工具,价格便宜,阅读成本低。

但是,笔者认为,在社会总成本方面,纸质媒体远不如新媒体经济。

新媒体的传播省去了制版、印刷、装订、投递等工序,不仅省掉了印刷、发行的费用,而且避免了纸张的开支,使总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纸质媒体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同时在纸张生产过程也造成了严重污染。有人计算,一棵树平均可以制作成15900张A4规格纸张,或31800张B5纸。一本书平均280页,一棵树平均可做227本书。中国目前有在校中小学生2亿多人,以每个学生一年两学期用15册课本计算,每年要用30多亿册课本,消费纸张达55万吨之多,需砍伐1100多万棵大树。从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是极为浪费的一件事,显然增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成本。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等数字技术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而森林资源会越来越稀缺和珍贵,纸质媒体会越来越昂贵。

此外,价格只有几元的DVD光盘可以存储相当于12616册图书的信息。请问,到底哪个更经济?

4.纸质媒体更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吗

有人认为,人类对纸质媒体的依赖、依恋及其千百年来形成的线性阅读的习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彻底改变。纸质媒体伴随着人们跨越了近两千年的风雨历程,人们已经习惯于它,并且对其充满了感情。

笔者认为,感情与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对于从小就只接触纸质图书的年长者来说,纸质媒体的确符合阅读习惯,但是对于从小就接触新媒体的新一代读者来说,阅读新媒体甚至比传统的图书报刊更习惯。在发达国家,不仅携带笔记本电脑上学的小学生越来越多,而且正在推行电子书包计划,刚入小学的学子就开始接触新媒体。电子书包不仅存储了大量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多媒体讲义,可以上网更新最新的教材版本,还可以在上面批注、圈点,记录上课笔记。显然,经过技术的不断发展之后,新一代的读者会更习惯、更喜欢新媒体阅读方式。

5.纸质媒体对读者身体健康影响小吗

有人认为,人们阅读纸质书刊,除了接收书刊中的信息之外,还可以非常直观地得到美的享受。纸质媒体美观,墨与纸的对比度大,分辨率高,字符稳定性强,图像色彩效果好,很适合读者阅读,对他们身体健康,尤其是眼睛的影响很小。

但是,这只是一种经验主义的判断,目前并没有科学权威的医学对比数据可以证明,纸质媒体对读者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小于新媒体。其实,长时间地伏案阅读,不管是纸质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会对人的健康有所损害,与其说是屏幕损害了读者的眼睛,倒不如说是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正确的阅读习惯损害了健康。目前大多数读者的近视眼恰恰是人们从小阅读纸质媒体造成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越来越人性化,如人体工程学的大量运用、显示屏技术的改善,阅读新媒体损害健康的观点很难成立。

6.纸质媒体便于保存吗

有人认为纸质媒体便于保存,有收藏价值,我国在古代就有许多收藏家,由于他们孜孜收藏,使大量纸质媒体能流传至今。读者阅读纸质媒体,从中除接收信息、汲取知识外,还可以直观地欣赏到崇高美和朴素美。如宋代书版,盛行骨架挺拔、秀丽悦目的宋体字,所印图书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千古珍品。而光盘、磁带、磁盘易损坏,任何污渍、划伤、磨损,甚至阳光、有机溶剂都可能导致载体损坏;存在病毒,计算机系统容易被破坏。

不过,笔者认为,新媒体的最大优势之一是信息存储密度极高、单位信息存储成本极低,因此,可以用极低的成本迅速对数字信息进行大量的复制,作为备份,以防不测,而这是纸质媒体无法做到的。例如,《人民日报》有史以来的所有报纸内容可以制作成几张DVD光盘,而其成本不超过100元人民币。事实是,难以大量备份的纸质媒体更容易损毁。纸质媒体的确有收藏价值,但是这恰恰证明其要消亡。

还有人认为,纸质媒体具有美感。笔者要问,难道新款的电脑、手机不也具有高科技、人性化的美感吗?

二、纸质媒体会消亡吗

目前学术界、业界的普遍观点是新旧媒体将长期共存,但是笔者深信纸质媒体走向消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1.让数据说话

大量的统计数据显示,纸质媒体正日薄西山。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6年9月发布的国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国民阅读率正在持续下降。调查结果表明,2005年我国识字者阅读率为48.7%,首次跌破50%。1999年首次调查的该阅读率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中国国民图书阅读率6年持续走低。与图书阅读率相反,近年来中国人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从1999年的3.7%,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7年间增长了7.5倍。目前,已经有超过10%的中国人有网上阅读的习惯。而通过互联网了解时事新闻的网民比例则占网民总体的19.0%。与2001年相比提高了9.8%,传统的新闻信息获得渠道变化巨大,而且正在影响年青一代的新闻信息获得方式。《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8月30日第6版。

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的检测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报纸广告总额为313亿人民币,广告同比增长率6.19%,比2005年上半年的7.68%增长率退低1.49%。一些纸媒体已经出现亏损的情况。同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这说明报纸广告的增长没有分享到国家经济增长的迅猛力度。与2003年相比,2006年北京市的报纸读者减少了4%,流失的主要是35岁以下的年轻读者,其中,有16%是转向新兴的网络媒体和电子媒体。年轻读者的流失,让中国综合性报纸面对读者老龄化的现象。以北京为例,几乎所有报纸读者的平均年龄都在42岁以上。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07年1月23日。

日本电通、读卖新闻社、朝日新闻社的多项统计数据说明,目前日本40岁以下的年轻人基本不读报,日本纸质媒体读者的平均年龄超过40岁。

美国美联社和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2007年8月联合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四名美国成年人中有一人承认,他们在过去一年(即2006年)中完全没有阅读任何书籍。美国人平均每人在过去一年中读了4本书。美国近年的书籍销售率欠佳,书籍销售量递减的原因是由于互联网等其他媒体的兴起造成的。新加坡联合早报网,2007年8月27日。

美国哈佛大学2007年7月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美国12岁至17岁的中学生有28%不闻天下事,另有多达46%的中学生完全不读报。调查显示人们阅读习惯已全面转移至互联网。《中国青年报》,2007年7月12日。

美国报业联合会2007年3月的一份报告称,由于受到互联网广告的巨大冲击,在2006年第四季度的美国报业市场上,报纸及其网站的广告总收入下降了2.2%。该报告显示,2006年第四季度美国报纸网站媒体的广告收入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35%,达7.455亿美元,而报纸印刷媒体的广告收入下降了3.7%,达132亿美元,报纸及其网站的广告收入整体表现为下滑,下滑幅度达2.2%。《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3月20日第4版。

2006年上半年,美国期刊报摊零售遭遇50年来最惨重下滑。在发行认证机构ABC和BPA所认证的期刊类别中,发行总量下跌3.5%,零售收入下降2.8%,发行整体收入下降了4500万美元,被业界认为是迄今50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10月13日第4版。

2005年,欧洲消费者用于上网的时间首次超过读报和看杂志的时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2006年10月9日。同年,英国报纸发行量下降了3%,比2004年的下滑幅度高出一个百分点。英国《经济学家》,2006年1月27日。

2.让事实说话

电子词典是目前市场上取得成功的电子图书阅读器。事实证明电子词典正在取代纸质辞书,这是新媒体全面取代纸质媒体的一个典型案例。

电子辞书作为与纸质辞书截然不同的辞书形体,有着彰显独立的秉性,优势十分明显:(1)检索功能强大,方便快捷。纸质《汉语大词典》只有笔画、部首、拼音三种检索途径,而光盘版则提供了20多种检索途径。(2)容量大、体积小、存储密度高。纸质《中国大百科全书》有74卷,而光盘版只有薄薄4张光盘。(3)功能多,资源丰富。电子辞书将图文声像有机结合在一起,可读可视可听。特别是一些电子辞书的即指即译功能,对于纸质辞书是不可想象的。(4)修订方便,知识更新快。电子辞书由于其开放性,吸收新知易,数据更新亦快,特别是各种网络辞书,更是日新月异,修订完善都颇为快捷。(5)价格优势。纸质《大英百科全书》需要1500美元左右,而光盘版只要125美元,网络版只需85美元。纸质《中国大百科全书》需要4000~5000元人民币,而光盘版只需50元,价格优势明显。

同类推荐
  • 黄侃:士气为先

    黄侃:士气为先

    本套丛书包括晚明至民国的国学文化名人:徐渭、章太炎、袁枚、辜鸿铭、郑板桥、刘文典、李贽、李叔同、黄侃、林纾。尽管时代有所差距,但人物个人相近,徐渭的佯癫真狂、李贽的赤子童心、郑板桥的傲骨奇才、袁枚的悠游随性、林纾的忧国忧民、辜鸿铭的中西撞击、章太炎的怪异大成、李叔同的看透红尘、黄侃的苦读乐道、刘文典的狷狂骨气,将一众文化怪杰集聚一堂,“旨在使人们从庸俗的文化认同中走出,增强一种独立的人生品格,以史为鉴,去创造别一类的生活。”
  • 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财政干部应用文写作

    为全面提高基层财政干部的阅读理解应用文书的能力、沟通讲话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建构应用文写作知识体系,使财政干部能正确、有效地履行岗位职责,提升财政公务活动的执行力,以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财政部2010年关于开展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工作的通知》(财预[2010]58号)精神和《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加强乡镇财政干部岗位培训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财政干部的认知规律、应用文写作教学规律和基层财政工作实际编写本教材。
  • 时代的精神现象:解读郭明义

    时代的精神现象:解读郭明义

    《时代的精神现象:解读郭明义》围绕郭明义精神之所是,郭明义精神之所思,郭明义精神之所值的逻辑理路,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视角,从郭明义精神与工业化进程、郭明义精神与中国工人阶级品格、郭明义精神与现代科技革命、郭明义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郭明义精神与转变经济发展人方式、郭明义精神与改革开放、郭明义精神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多层次、多维度地进行追问,希望给人以启迪。郭明义精神是21世纪的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再版”。它再一次向世人证明:雷锋有同志,同志有雷锋。
  •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广播电视资源状况和配置实用效率研究”成果,详尽分析了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在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产业现状与结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从产业理论、行业实践、国家发展战略等角度,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进行了深刻剖析。本书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广播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他在书中对他所看到的中国社会作了一个全方位的鸟瞰。虽然不免有许许多多的偏见、误解与曲解。有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偏见与曲解,有的是文化上的误读和误解.但大体上还是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的社会的真实画卷。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具有理性的现代化的外来旁观者的深刻洞察力。
热门推荐
  • 世间的陀螺:写给亲人、故乡和远去的旧时光

    世间的陀螺:写给亲人、故乡和远去的旧时光

    知名作家韩浩月呕心沥血之作,文字简洁有力,情感隐忍克制,于无声的文字下面隐藏着巨大的情感力量。以承担痛苦的勇气,以真实的笔触,为亲人与故乡立传;以朴素、坦诚的情感,讲述一代人的命运和乡村愁绪。感情真挚,又有反思力度。既有作者和亲人们感人至深的人生经历和悲欢离合,又对亲人和故乡有一定的反思和剖析,引人对世事和人生产生各种思考。作为从小城市到大城市谋生的青年,能够激起不少同龄人的共鸣,亦能记录时代变迁和这一代人的心灵成长。作为远离故乡二十年之久的游子,韩浩月以至真至诚,直面一生所爱,深沉回忆、反思并追问时间深处的亲人与故乡。作者从故乡的逃离者、批判者到回归者,经历一系列心路历程,历时二十年,游子心态由复杂变简单。时间没有为回忆镀金,反而为他增加了承担痛苦的勇气和表达的力量。用理性的审视克制汹涌的情感,将激烈的冲突消解于微笑与拥抱。
  • 木偶奇遇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木偶奇遇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神行之下

    神行之下

    作品简介暂时没想好,以后再说,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写
  • 红九爷的宠妻日常

    红九爷的宠妻日常

    红九爷一脸傲气的指着远处青丘方向:“那里的狐狸都归我管,唯独你这只小狐狸,我想让你管,你要不要试试。”某只狐狸内心哀嚎:这高高在上的红九爷是什么意思?他想让我管什么?管他的吃喝拉撒睡?给他端茶倒水,洗衣做饭?还是不要了吧,他好像不缺属下来着……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第一剑魂

    第一剑魂

    剑本刚正,奈何姓范!“在下姓范,单名一个‘剑’字!”“各位可以称呼在下剑哥哥!”“好的!贱哥哥!”
  • 娇妻得宠:盛少别乱来

    娇妻得宠:盛少别乱来

    她错过他们的婚礼,原以为此生不会再见。谁料,注定的缘份。怎么逃也逃不掉。只是她还保留着最初的爱意。他却恨她入骨。
  • 妖孽女帝:众生皆草木

    妖孽女帝:众生皆草木

    崛起于微末,凌驾于诸天;天若欺我,我必逆天;人若欺我,我必杀人……这是一位妖孽女帝的崛起之路!手染鲜血,脚踏尸骨,吾为史上第一女帝!
  • 重生之再说一次我爱你

    重生之再说一次我爱你

    前生浑浑噩噩地过去,骆影殊没有想到,她平平淡淡的人生,居然还会有再来一次的机会。开始她并不明白,为什么上天要安排她的再一次生命。时光缓缓而过,她才知道,原来,曾经的她,错过了那么多生命中美好的事情以及那么多默默爱着她的人们。那么,这一次,不管是亲情还是友情,或者是曾经擦身而过的爱情,她都要大声地说出那句“我爱你”。本文以浓烈的情感,提醒着读者们珍惜当下,善待生命里的种种美好,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