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3600000032

第32章 语言传播中人文精神的传承(6)

2.浅表的关怀

关怀是有层次的,从受众的需求角度讲,有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精神,从怜恤之心到舍生取义的志士之心,从市井之音到高山流水……在关怀的层次上,应该是以浅层关怀为起点,必须深入进行更深层的关怀。人文关怀浅表化表现为:只注重低层面、浅层面的关怀,而有意无意地忽视,甚至漠视人民大众对深层关怀的深情呼唤、殷切期望。

只停留在对受众生存需要的关怀上面。我们认为,人的存在及由语言所反映的人的存在状态至少有三重空间:存在空间、规范空间、审美空间。但有些人只愿意关怀受众的生存空间,而且是生存空间中个别的、低层的东西,“自然些,再自然些”、“说,要像说话”、“扔掉播音腔”……含混的吐字、粗糙的声音、丑陋的容颜、怪异的表达,满足于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追逐时尚、进入流行……甚至使用乡音俚语,张三李四、个人隐私、飞短流长,“自给自足”、自娱自乐却非要进入大众传播,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只停留在形式的关怀上面。“再亲切些”,软语轻声,嗲声媚气,低声下气,轻浮飘忽,但却恰恰不去重视如何充实节目的内容,提高节目的质量,提升节目的品位。

只注重基础品位的关怀,忽视高品位的关怀。名人轶事、个人隐私,居家休闲、吃喝用度,股市风云、商海狂潮,神气完足、滔滔不绝;及至文化经典、民族精粹、怡情励志,则仓促上阵、力不从心、敷衍应付。

3.偏执的关怀

表现为低估受众的欣赏水平、文化水平、认识水平、认知水平,甚至生活自理能力。如天气变化、加衣戴帽,须加叮嘱;雨大路滑、多加小心,刻意提醒;平白道理,唯恐难懂,七绕八绕;简明消息,只怕不解,掺水加料。“但即使‘目不识丁’的文盲,由我看来,其实也并不如读书人所推想的那么愚蠢”。

4.畸形的关怀

主要表现为只讲“迎合”,回避“引导”。只要是受众需要的,就可不管层次、不问品位、不论内容、不讲质量、不讲责任,“热情服务”、送货上门。封建的、迷信的、唯心的、宿命的、原欲的、庸俗的、粗俗的、滥俗的,“包你满意”。至于“引导”与“灌输”,那是“政治宣传”,已不适应“平民化时代的需要”,弃之如敝屣。

如果我们听任以上现象蔓延,就会只认经济效益,回避社会效益,就有可能加剧道德的滑坡,人文的失落。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传媒,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广播电视的社会效益永远都应放在第一位。这已不需理论阐释,而必须真正化为广播电视及其语言传播实践中的实际行动。

引发上述关切不切现象的原因,除了前文所提到的几个原因之外,还有对受众的低估与对引导之责的懈怠。这二者是合一的。你不去引导,受众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水平当然不会在一夜之间提升。另一方面,受众也并非如有些人所推想的那样,都喜欢集怪猎奇、招欢买笑,他们是分层次的,况且就是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也会有高水平的文化需求。还是让我们再次聆听鲁迅先生在几十年前对此问题所做的经典论述:“说起大众来,界限宽泛得很,其中包括各式各样的人,但即使‘目不识丁’的文盲,由我看来,其实也并不如读书人所推想的那么愚蠢。他们是要智识,要新的智识,要学习,能摄取的。如果满口新语法,新名词,他们是什么也不懂;但逐渐的捡必要的灌输进去,他们也会接受;那消化的力量,也许还赛过成见更多的读书人。”“不过也不能听大众的自然,因为有些见识,他们究竟还在觉悟的读书人之下,如果不给他们随时拣选,也许会拿了无益的,甚而至于有害的东西。所以‘迎合大众’的新帮闲,是绝对要不得的。”好的!“逐渐的捡必要的灌输进去”,灌输就是教育,就是引导,就是“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这就是广播电视及其语言传播的责任,这就是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特点。关键是要看你怎么去灌输。这将是本书后面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节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主体性建构

在分析了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和原因之后,我们认为,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缺失的哲学本质是语言传播者作为创作主体和传播主体,其主体性的膨胀、缺失与主体的自我放逐、自我矮化。语言传播主体性的膨胀表现为:自我感觉良好,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劝告,只顾一味宣泄自我感受而全然不顾受众的需求,把广播电视这种大众传播媒体当做自我表演的舞台。语言传播主体性的萎缩表现为:不讲求声音质量,不过问意思清晰,无感受、无感情、更无神采、不死不活地“说”。语言传播主体性的自我放逐表现为:放纵物欲,鼓吹感觉刺激,无视传者责任,一心为名为利。以上所言均属极而言之的情况,但在语言传播实践中,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并直接导致语言传播中人文精神的失落,正在影响着甚至毒害着广大受众,加剧了全社会范围内的人文精神失落现象。因此,语言传播中人文精神的建构必须从真正确立语言传播者作为人的主体性开始。

人文精神是人的个人意识及社会意识对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存在状态、生存水准、情感表现、价值选择、精神追求、生产活动的综合反映。因此,人文精神的起点、核心和目标都是人,即所谓“首在立人”。人文精神之“所立”,为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人对自己主体性的自觉和对主体性的不断完善过程中进行的。语言传播的人文精神,由于其在整个社会中所占的位置、所负载的社会使命、所从属的传播媒体而呈现出了主流性、主导性、情感性、实践性等特征,这也就使得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建构具有在传播主体与接受主体、个人主体与社会主体、个体主体与共同主体之间共建——即主体间性的特点——既要确立创作主体的主体性,同时又要与接受主体一起共同确立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的人的主体性。因此,我们将在这一节和下一节中,分别讨论语言传播创作主体人文精神的主体性重构和语言传播人文精神在主体间的共建。

主体性是主体的本性或属性,人们对主体性的认识是从主体开始的。主体是相对于客体而言的,主体与客体是相联系而存在的,因此,只有在主客关系中才能真正理解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人,进而明确主体性,确立主体性。其实,“主体”并不是专属于人的概念,物质世界中每一个有限的物质存在物都与其周围的存在物发生作用。在这种作用中,作用的发出者、主动者就是作用的主体,作用的接受者、被动者则是作用的客体,主客体是相对而言的,这是广义的主客体关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与其他人,甚至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都是互为主客体的关系。这也就为下一节我们将要重点讨论的语言传播人文精神在主体间的共建打开了思路。

从本体论的层面上说,主体离不开客体,因为人归根到底是产生于并且最终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的。但如果没有人存在,就没有人去意识到和理解客体的存在了,也就无所谓客体了,客体的存在也就没什么意义了。当我们进行这样的讨论的时候,这时的主客关系其实已经从存在论层面转入到了价值论层面。所以,语言传播的主体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是一个价值问题。这也是我们讨论语言传播人文精神主体性建构的最终落脚点。

人的主体性不是先天确定的,而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与语言一起,通过语言而确立并不断发展乃至趋于完善的。自然界中除人以外其他的自然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有能动和受动、主动和被动之分,但唯有人能够意识到自己对客体的作用是能动的、主动的,并能在作用实际发生之前,首先在观念中模拟这种作用及结果。这也就是人作为主体的自觉性。人类的祖先在共同劳动中,由于协作的需要而感到“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时候,语言就产生了。语言在这里的必要性就是要表达意图,取得共识,协调动作,以便达到共同目的。这样人的主体性便初步确立。所以,人的主体性的确立与语言的产生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劳动及语言和思维的产生,使人初步确立了在自然界的主体地位。我们在这一节将要讨论的问题是:人的主体性所体现出来的人之为人的人文精神,会随着人的语言的丰富而不断完善,同时语言传播对人的主体性的完善及人文精神的丰富也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言传播中的创作主体就是语言传播者,他是主要以有声语言为手段进行传播的主体。语言传播中创作主体的主体性是指创作主体在与客体——创作依据(有文字形式的稿件、提纲和没有文字形式的腹稿)的矛盾中处于主动地位,发挥主导的、能动的创造性作用,对创作依据进行改造,“形之于声”,驾驭节目进程,“及于受众”,实现创作主旨,达到传播目的。

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主体性建构表现为,语言传播主体要不断检视自己的人生状态,自觉继承、传播人文精神的精华,充实与时代发展同步的、先进的、主流的人文精神,并最终使之“浸透”自己的有声语言(当然还有副语言),使有声语言充满人文精神的魅力、人文关怀的张力、可见可听的感染力、由己达人的亲和力,在“信息共享”、“认知共识”、“愉悦共鸣”中,共同感受到真的震撼力、善的牵引力、美的感染力、准的适切力、新的跃动力、雅的提升力、精的关怀力。这其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语言传播主体如何使有声语言尽可能地去体现传统承继与时代精神精华相结合的、主流引导与大众选择相结合的、自我完善与服务大众相结合的人文精神。一句话,如何使主流、主导的人文精神“音声化”,如何以有声语言实现人文关怀!

建构人文精神、实现人文关怀,对于传播主体来说是情与理的融合、理与趣的交汇、知与行的统一、人与己的通达,是理想与行动的契合,是个人与社会的互进,是“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是剔除了封建余垢,贯注时代新意之后的)的水到渠成、身心俱悦……

但那过程对于语言传播主体来说,绝对是一个“精神的苦旅”,是“灵魂的拷问”,是“凤凰浴火后的重生”。但对众多有志者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对于一滴水来说,还有什么能比汇入江河,与其他水滴一起掀起滔天巨浪,奔向大海更为快慰的事呢?

语言传播的人文精神究竟是如何通过创作主体的主体性而实现的呢?

一、有声语言创作实践——语言传播人文精神主体性生成的现实基础

“要想照亮他人,必先燃烧自己”,这“燃烧”即是实践。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最大特点之一就在于其关怀性。这关怀是付诸实际的行动,而不能仅仅是“心造的幻影”,而这行动就是有声语言的创作实践。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落实在语言传播的实践中怎么能行呢?受众也只有通过语言传播才能得到信息,分享知识,得到愉悦,受到感染,得到提升。

语言传播创作的实践是语言传播主体得以体现和完成的唯一方式。语言传播创作主体的主体性是语言传播者作为语言传播活动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创作依据的相互作用中得以展示、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人本身是社会性的存在物,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只有在具体的创作实践活动中,语言传播主体利用自己的感性、知性、理性、思维与情感、意志,通过有声语言这一中介,直接作用于创作依据,使创作依据发生改变,并且把自己的世界观、人生感念、生命体验贯注到创作依据中去,最终使有声语言作用于受众。在这里“环境的改变”既指创作依据的改变,又应该指受众在听到、看到节目之后所发生的改变,比如对信息的掌握增加了,对事物的态度变化了,对某个道理认同了,身心得到愉悦了,审美趣味发生变化了,等等。当然这种改变不是通过一两个节目就能完成的,而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

同类推荐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 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 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 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 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 《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 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 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 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 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 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 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 新闻正义论

    新闻正义论

    本书是关于新闻正义的学术专著,全书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包括五章,分别探讨了新闻正义的基本内涵、基础理论和实现路径,既有理论层面的宏观阐释,亦有具体案例的细致分析,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出版价值,适合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参阅。
  •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本书立足于现实,从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礼仪文书、司法文书、财经文书、商务文书、宣传文书、科技文书等八个方面,对各种写作文体进行了新的梳理与阐释,并注意案例与理论的结合,为文秘工作者与公务人员量身打造了经典的办公室写作范本。
  • 新社会治理观

    新社会治理观

    本书分为四章,配图70余幅,约38万字,书中全面、系统、客观地介绍了瓮安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瓮安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发展的执政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强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书稿兼顾瓮安的历史文化沿革和人文地理,以史料、政府权威统计数据和鲜活的典型经验、典型人物、典型场景,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新瓮安的风采。
热门推荐
  • 末世控兽师

    末世控兽师

    黑暗过后,末世降临,天下大乱,在这个丧尸生物横行的世界里,仙门传人林影凭借家传御兽决,控制野兽,对抗末世,绝地求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机器人侦探阿熏①

    机器人侦探阿熏①

    地铁是现代都市人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发明地铁的人一定想不到那小小的铁皮盒子居然能容纳那么多被挤得变了形的人类。像我这样的地铁一族,早已习惯了在任何狭窄拥挤的环境中处变不惊。一踏出地铁,我便自然地朝左拐弯。距离地铁口五米远的地方,伫立着一座四平米大小的书报亭,两扇朝外敞开的铁皮门上挂满了花花绿绿的杂志。每天早晨在书报亭买一份早报,是我雷打不动的习惯。习惯这种东西很可怕,一旦长年累月地坚持同一个行为,这个行为就会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
  • 上海,国际船商大战

    上海,国际船商大战

    金秋时节数百米长的码头上,彩旗如林,气球如云锣鼓队正严阵以待,欢迎的人群云集在码头周围码头身后的一幢高楼上挂上了巨大的横幅标语:热烈欢迎“明星轮”胜利归来!今天,是明星轮试航归来的大喜日子经历了严格的测试和风浪的考验,证明了明星轮不愧为一条世界一流的万吨货船这是东方造船厂第三艘打入世界市场的万吨货轮,买主是香港的一家颇有名气的航运公司黄浦江开始涨潮,嫩黄的江水掀起了层层波涛灿烂的阳光给江水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彩衣,仿佛给远航归来的巨轮铺上了一片金色的地毯。
  • 南洋国商(下)

    南洋国商(下)

    清末明初,风云际会,华夏之国却在风云中飘摇不定。站在历史的乱潮之中,尹正纲——这位“猪仔”的后代,该何去何从?丛林、土著、会党、奸商、恶霸……一个个生死难关。爱情、亲情、友情,成了他一飞冲天之前最好的磨炼。于是,勾心斗角的商战之中,他杀伐决断、运筹帷幄,于那一段沉郁暗淡的历史中,留下光彩绝伦的一笔。本书通过爱国华商尹正纲的传奇经历,再现了继闯关东、走西口之后,被称为规模最为壮观、生存环境最为恶劣、对当今国际政治格局影响最大的“下南洋”的这段历史,讲述了下南洋的一代人自强不息、拼搏奋斗的坎坷之路,也充分展示其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 萌妃有点甜:傲娇殿下,别跑!

    萌妃有点甜:傲娇殿下,别跑!

    一个犯蠢,身为小霸王的她被送入宫,虽是“寄人篱下”,依旧我行我素。贪玩会耍人唬人收拾人,犯错会认错撒娇求原谅,傲娇小哥哥,请接招吧!咱聪明伶俐能言善辩,要惩治?这么可爱会撒娇,舍得吗?某男摇头:舍不得,任她胡闹去吧!咱能屈能伸人小鬼大,要宠爱?恐怕天都要被捅出大窟窿吧!护得起吗?某男点头:护得起,她开心就好。【甜宠文,腹黑配傲娇,绝配!】
  • 齐路漫漫

    齐路漫漫

    【青梅竹马欢喜冤家沙雕无脑甜宠文】网瘾小吧主遇上隔壁大竹马,到底谁是谁的马甲?某日心血来潮,路漫漫深夜发帖,无数吧友前来支援,某只竹马深藏其中。夜深人静,路漫漫:捉只小可爱。齐修远:我是小可爱。闲来无事,路漫漫:更贴走起。齐修远:陪你一起。懒癌晚期,路漫漫:更不动了。齐修远:你休息,有事我来扛。……全体吧友:小吧主,您这坑,跳还是不跳?
  •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

    《穿越火线:我在美国当大兵》亲历者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小伙儿,在美国留学时因为机缘巧合,加入了美国陆军特殊兵种“金融管理专员”。从军生涯,他经历了人生中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摸枪、第一次坐军用飞机、第一次来到战火纷飞的世界、第一次身处战斗一线、第一次遭遇路边炸弹、第一次见到几麻袋的美元……构筑了一段多彩绚丽的人生。参军前,他在纽约过盘子、发过传单、在跳槽市场练过摊、在全世界最大的迪士尼乐园中打过工……都是他“美国留学梦”实现必不可少的部分。19岁到28岁这8年多,是他热血激荡的青春,也是一个青年从迷茫、不知道做什么,到能够主宰自己未来的蜕变历程。
  • 异辞录

    异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冰心焰

    冰心焰

    广袤的星辰大海有着无数的大陆群,每一片大陆群都可能衍生出文明——玄妙的魔法文明、可怕的巫师文明、强大的修真文明、精密的机械文明,而我们的故事则是从地球华夏区洞庭湖域岳阳城开始!你以为这是穿越?不,我们只是弃族之人回归故里,夺回属于自己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