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4500000003

第3章 电视与未成年人研究的由来(1)

自大众传播媒介诞生之日起,媒介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意义就成为无论是大众还是学界皆予以持久地关注的议题。不同的媒介时代呈现出不同的主题,而媒介与未成年人研究却在人类的媒介研究史中成为一个持续贯穿的话题。从传播心理学视角出发,结合发展心理学理论,以电视与未成年人为对象而展开深入的研究,探索电视使用与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的理论,在现实收视情境分析电视传播与未成年人心理的应对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进而给予必要的解决策略,是本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这里,在追溯媒介与未成年人研究的由来的基础上,对电视与未成年人研究的对象给予界定,并归纳电视与未成年人研究的方法。

美国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把人类历史的100万年作为一天来算,那么这“一天”的“一小时”就等于41666.7年。人类的原始语言产生于公元前10万年,相当于这一天的晚上9∶33;人类有正式语言出现在公元前4万年,等于晚上11∶00;文字产生于公元前3500年,相当于晚上11∶53;宋朝的毕昇创造活字印刷已经是11点59分零4秒,仅差午夜56秒;1809年发明的摄影仅差午夜12秒;爱迪生发明的电影仅差午夜9秒;无线电仅差7秒;广播电台仅差6秒;到电视发明仅差4.5秒;1945年有了电脑,这时离午夜仅差3秒钟;1954年发明了人造卫星,接着又有了卫星传播,这些新的发展都是在最后的“一二秒”内出现的。所有的最新式的传播媒介都发明于最后的一秒钟之内。由此可见,人类在经历了漫长的亲身传播时代、口头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之后,飞速进入了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以至网络传播时代,而人类社会所发生的天翻地覆般的变化却不只是在被施拉姆喻为最后一秒钟内不断发生的外在现象,传播媒介也在改变着人的兴趣结构与人类传播的符号类型。对身心尚处于发展阶段的未成年人而言,传播媒介的变迁与未成年人的发展之间更是有着难以抵御的联系。从学术起源看,电视与未成年人研究由来于媒介与未成年人的研究传统。这里,从印刷媒介与未成年人的研究开始谈起。

一、印刷媒介与未成年人研究的由来

印刷媒介诞生之前,人类为了记录事件、传播知识和经验,创造了早期的文字符号,并寻求记录这些字符的媒介,但是受当时生产手段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自然物体来记载文字符号。比如,把文字雕刻或者写在岩壁、树叶、兽骨、石块、树皮等自然材料上。由于记载文字的材料十分昂贵,只能将重要事件做简要记载;因此,大多数人的经验是靠语言进行传播的。直到11世纪,中国宋朝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5世纪,德国人古登堡把活字印刷术变为实用技术,使印刷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从而完成了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人类第一次具有了大批量、高速度复制信息的能力。印刷机的发明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符号世界,在其后的100年里,一个全新的符号环境建立了起来,这个新环境使世界充满了新的信息和抽象的经验。它要求有新技术、新态度,尤其是一种新的观念才能生存。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凭借印刷术,人们立即发现了方言能够广泛传播的功能。于是,语言传播的主体环境逐渐被分化,印刷文字所蕴涵的权威性给予人类以信赖,所表现的个性化与富有概念思维的能力以及其清晰、有序与说理能力引起人类的钟爱,并且成为整个世界的前沿。也正因为这种来自人类传播媒介的质的改变,影响到每一个处于印刷文字环境中的人。

不懂文字的人是难以参与到印刷文字传播过程中来的,印刷文字所建构的符号世界要求确立一个全新的成年的概念。就定义而言,新的成年概念不包括未成年人在内。因为在16世纪,年幼者和年长者都不识字,他们的概念还是局限在“这里”和“现在”,也就是“此时此地”的,而通过学习能识字的年轻人则与不识字者尽管生活在同一社会里,但是却不再是共享同样的信息环境和知识世界。印刷术就这样造就了新型的成年,未成年人必须通过学习识字、进入印刷排版的世界,才能变成成人。未成年人被从成人的世界里驱逐出来,另找一个世界让他们安身就变得非常必要,这另外的世界就是人所周知的童年。欧洲文明重新创造了学校,从而使童年的概念也变成社会必需的了。

到了17世纪,对待未成年人与印刷品的看法几乎成为尽人皆知的常识,认为识字是接近并读懂印刷媒介内容的唯一路径,认识一堆由毫无意义的符号和声音所代表的互不相干的字母,记住这些字母的固定顺序,始终是西方世界所有未成年人通往书本学习的大门。识字教育的步骤应该根据未成年人的发展来设置:识字应该在四五岁时开始,接下来是写字,然后逐渐添加更复杂的学科……,教育几乎不容变更地与未成年人的实际年龄联系起来了。

由印刷术所带来的书本打破了从前的“知识垄断”,未成年人可以通过书本学习来自各种知识的“秘密”,这也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愿望。但同时,因受制于未成年人的心理以及学校和家长的监督,印刷品向未成年人关闭了日常生活的世界,而日常生活的这个世界又恰是成年人所非常熟悉的。因而,了解这些成人的文化秘密成为成年的一个显著特点。在16世纪末,因为人们不想让孩子们过早了解成人公开行为的秘密,学校老师开始禁止未成年人接触某些“不体面的书”,并对说脏话的未成年人进行惩罚。

此后,未成年人与成人都在发展各自的符号世界,成人的任务变为帮助未成年人为将来能够应付成人的符号世界而做准备。印刷媒介不仅使得未成年人的概念逐步形成,印刷媒介与未成年人的研究也由此逐渐展开,未成年人问题成为较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并与人们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尤其是在由印刷媒介走向电子媒介之后,未成年人与以电影为代表的电子媒介之间的关系成为公众所广泛关注的议题,电影对未成年人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影响。

二、电影与未成年人研究的缘起

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随着灯光的熄灭,放映机圆盘的转动,一束光射向大屏幕,记录人类活动的影像就开始放映了。这是以往的任何一种记录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无论是印刷术、绘画、照相还是留声机,记录的都只是文字、静止图像和声音;而电影记录的则是活动的图像,它的独特性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作为摄影机眼睛的一组透镜代替了人的眼睛,在原物体与它的再现物之间只有另一个实物发生作用,这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外部世界的影像第一次按照严格的序列自动生成,不需人加以干预、参与创造。于是,电影使客观的物质世界的空间形式得以复原,从而使得人类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感知世界的经验,也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影像思维的方式。或许在电影诞生一个世纪之后,电影的概念、电影的手法已然为现代人所认识,电影所记录的客观现实也被进一步冷静地认识为虚拟现实;而电影诞生之初,观众对电影近乎狂热的喜爱状态却在更多的人中弥散开来。

在经历了最初的没有固定的放映场地之后,逐渐发展成为在电影院上映影片。看电影也被许多家庭视为饶有乐趣的经常性活动。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星期六的日间场电影是最令人激动的,甚至为了能够在星期六看电影而在平时表现得规规矩矩。

电影的吸引力使观众数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1905年前后,在美国出现五分钱电影院,用闹剧短片吸引了上百万尚不成熟的观众。从1922年开始,相关人员开始收集观众观看电影的数据。在1922年全年每周卖出约4000万张电影票。10年后,这一数字就增长了一倍多,达到了9000万。据估计,在1923年约4000万观众中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1700万。如此众多的未成年人在观看电影,这究竟会给未成年人带来怎样的影响?在那个连成人都几乎不知该怎样去应付的时代,电影这种可怕的“新媒介”发展成为全美国所关注的焦点。在一个刚刚走出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许多人首先将电影中占重要地位的爱情、性和犯罪视为树立社会道德标准的挑战。他们最关心的就是电影对全国未成年人的影响。

这一时期,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的大批学者投入到电影这种新媒介及其与未成年人这一特殊受众间的关系的讨论与研究中来。大量社论、宗教言论、杂志文章和其他形式的公众批评挑起这一争论,并指责电影对未成年人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著名教育家埃德加·戴尔对20世纪20年代1500部电影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将其内容分做10大类,发现其中爱情、犯罪和性为主题的3类占总量的。教育学家关注了这样的内容:电影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它们对未成年人充满着吸引力,它们表现了许多家长不赞成的思想和情景。如果家长们为这些观看引人注目的情节的孩子们的发展考虑的话,就会想知道,电影对未成年人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何种影响。电影真的影响孩子的方方面面吗?他们的行为、理想和态度会受到电影的影响吗?未成年人或至少是非常幼小的未成年人能理解那些成人不赞成的镜头吗?未成年人最终会在电影面前变得更成熟或更懂事吗?未成年人的情感是否被误导?等等,一句话,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来说,电影到底产生了何种影响?

社会学者也在试图寻找机会,评估电影对未成年人的影响。1928年,美国电影调查委员会的理事威廉姆·H.肖特邀请了一批大学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让他们设计一系列研究来评估电影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佩恩基金会提供了相应的经济援助。该项研究由13个子研究构成,对有关电影影响未成年人的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历时3年,从1929年到1932年。包括未成年人与观看内容、信息的获取、态度的改变、情感的刺激、对健康的损害、对道德水平的侵蚀、行为的影响等方面。研究认为,商业电影导致了大家所不愿看到的混乱,电影在当时能够改变人们的态度,提供行为的榜样,决定人们对生活的看法。它既可能有强化社会道德的影响,也产生了让当时的成人担心的一些影响。这项研究被视为研究媒介对特定人群影响的第一次尝试,把媒体调查变成一个严肃的科学性领域,该项研究是大众传播发展为科学研究领域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尽管当时佩恩基金研究的结论较为明确,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我们理解今天的媒介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提供参照。从媒介形态方面看,现代社会与简朴的20世纪20年代相比,几乎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今天,未成年人被大量的媒介内容所包围,其程度是80年前的人们所难以想象的。对于媒介与未成年人研究而言,作为大众传播学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之一的佩恩基金研究,更重要的意义也在于其在媒介与未成年人研究历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与作用。

同类推荐
  •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本书是一部可以同《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照来读的书。这在热销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大革命并非一定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贫困时期,在经济发展较好,却导致严重两极分化的时期也可能引发革命。两个时期虽然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引起的后果却可能相同。胡适的解剖刀对准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深恶痛疾的是旧中国的种种痼疾。他主张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而历史却选择了革命。而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同样的风险,又听到了类似的主张。我们能做什么?胡适当年的思考也许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记者生活研究

    记者生活研究

    你眼前的这本关于记者的书确实值得一读。记者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是审视、研究报道别人的,而很少为别人所研究,报道。其实,现代人离不开媒介,而记者是媒介的核心,更是其灵魂,他(她)既是信息的报道者,真相的揭示者,也是观点与意见的提供者。可见,作为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记者,其生存的社会化程度极高,公众关注他(她)也是关注我们自己。这本书从“生存状态”着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记者的新视角。而其讨论的许多话题不仅具有现实性,更具有趣味性,其中仅仅与“三”相关的内容就很吸引人的眼球。比如,决定记者生存状态的“三大要素”,记者“撬动历史的三种角色”,记者作家的“三种主要形态”,记者屁股后面的“三把火”等等,都别有意趣。更值得提及的是,这是一位曾在主流媒体做过十年记者的人写的一本关于记者生活的书,这决定了它与出自一般研究者之手的书有所不同。惟其做过记者,其谈起这一行才不隔不玄,感同身受;惟其做过记者,其对这一职业的思考才能入木三分,“挠到痒处”;惟其做过记者,其对这一职业的“沙化”现象才会有切肤之感,对良好的新闻生态才会那样渴求企盼;惟其做过记者,其文风才能那样畅达,如同山间跳动的小溪,清新而流畅……不需恐惧渊深的学理,也不需畏难艰涩的表达。这部书别有韵致却又浅显易懂:沿着那一行行简洁明快的文字读下去,你会获得一种春日游园的惬意;而间歇掩卷,你又会浮想联翩,领悟颇多。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民航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民航精神

    榜样是当代民航精神的示范者、维护者和引领者。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弘扬当代民航精神的强大能量,是中国民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行业文化建设的有力举措。本书旨在通过民航先进榜样的高尚品格和先进事迹,把当代民航精神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以榜样为镜,使当代民航精神入眼、入脑、入心,指引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明方向、知差距、净心灵、升境界。
  • 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

    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

    本书向读者一一介绍什么是新闻精品,新闻精品是如何抓问题的,是怎样进行访问、观察和调查研究的,是怎样求新的;新闻精品的标题、导语、背景、结尾是怎样写就的;新闻精品的语言、美感和角度是如何选择和运用的;新闻精品是怎样采写典型报道、人物通讯、经济新闻、会议新闻、批评报道的;新闻精品是怎样进行长期积累和精心修改出来的,等等。《新闻精品是这样采写成的》第一版2009年出版以后,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与厚爱。近十年间,作者在继续探索新闻精品形成的规律、特点过程中写就了26篇文章,共计约10万字,经整理补充进书中,并删去原书中不够精练的部分文章。
  • 中国留守报告:黔南阅读

    中国留守报告:黔南阅读

    这是中国第一部现场记录留守儿童内心成长的非虚构书,本书通过采访留守在黔南平浪,三都的孩子,和他们在福建霞浦下浒渔排打工的父母的生存状态,真实的记录了当下农村农民进城,孩子逼迫留守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留守儿童在今天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是必须解决和考虑的中国社会问题。本书为第一届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
热门推荐
  • 修仙女配的套路

    修仙女配的套路

    宋清尧莫名奇妙的穿越,身上有一团团疑云,等待解答。原本以为自己只是穿越到修真界而已,没想到自己竟然是女配。
  • 萌爆小妖上神请自重

    萌爆小妖上神请自重

    不过是不小心落入轮回道陪他渡了场情劫罢了,这厮追了她三百年,这四海八荒谁不知道她阿喜是妖界最美的女妖,怎么会喜欢一个小厮?却原来,小厮不是小厮,而是天界的云潭上神。情劫是她的,亦,,是他的。(本文甜宠无虐,放心入坑)
  • 流水清澈

    流水清澈

    诗集《流水清澈》洋溢着一股子爱山村的热情,把家乡,山村纠结在诗歌里,这可能是地域和乡村生活造成,加上共同的读书经历,可能有时涌出和别人相同的感受,写的诗句难免有相同之处,千篇一律。但是,好的诗歌总会感动许多人。
  • 回忆鲁迅先生

    回忆鲁迅先生

    本书是萧红经典散文集。本书精选了《回忆鲁迅先生》《永远的憧憬和追求》等数十篇萧红的经典散文佳作,着重选择其散文作品中明白晓畅,语言明丽、新鲜的名篇,突出其擅长用朴实细腻的笔调来塑造人物和人世风景的艺术特色,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价值。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肠胃老毛病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肠胃老毛病一扫光

    医学博士胡丽娟收集编写的最古老、最齐全、最安全巧治不同人群、不同类型肠胃老毛病的经典老偏方。
  • 至尊邪帝

    至尊邪帝

    【RN一组出品】无尽的杀戮;冷酷的手段;蔓延的血腥;强势的毁灭;坠落的灵魂,谱写了他一曲永恒的邪帝神话。励志少年行,饮亢青春歌;热血英雄路,转眼逝千年。美人江山渡,世间爱恨长;一丝情残泪,只为俘红颜。一曲曲生死不弃的绝尘恋歌,一段段恒古流芳的战雄美谈,一幕幕醉意迷离的花花尘世,一天天毫不停滞的新更传奇。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浩瀚的魔法异世,与云雷纵横于异世天地之间,逍遥于异世万花丛内。【抱歉,暂时变热慢型。】
  • 诸天主宰

    诸天主宰

    九转星君陈墨利用偷天换日大法瞒骗天道,将自己的灵魂沟通了葬仙之地。每当他堕入轮回,灵魂都能够自由出入葬仙之地,坐观万仙古墓。在他轮回到第十世的时候,家族突生异变,他失去了所有记忆,无奈沦落到星云界一个小家族里,变成卑微的护院之子。某一日。陈墨被张家天才打成重伤,鬼使神差间,他的灵魂沟通了葬仙之地,找寻到一座座失传已久的仙人之墓。
  • 花间独酌春昼醉

    花间独酌春昼醉

    生死于世,何其茫然。世人皆说你罪孽深重,我偏要陪你走这恶鬼道……世人皆说你悬崖勒马,迷途翻悟,我却偏要送你万丈深渊。世人皆说你蒙眼坠魔,可怎么办呢?我只想拉你一人坠无间地狱与我同尔……
  • 我定踏仙

    我定踏仙

    一个乡村少年,为了给父母和村民找出真凶,得以报仇,他又恨又爱,恩怨分明。与各个大魔头相互争斗,相互利用,一步步的走向修仙的巅峰,最后踏仙界,灭妖铲魔。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