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5200000017

第17章 西方如何建构非洲形象——非洲范式分析(4)

三、忽视非洲人道灾难

尽管对西方媒体来说,灾难和冲突就是新闻,所以西方媒体聚焦于非洲这类坏消息,但是一旦这种灾难和冲突常态化,世界其他地区有了更富戏剧性、场面性的故事发生,那么非洲发生的灾难往往被西方媒体忽视或遗忘。根据联合国危机救济协调员简·伊格兰(Jan Egeland)、无国界医生组织和大多数救济专业人员的说法,2004年刚果金是世界最糟糕的人道主义危机地点。但是根据2005年3月10日发布的关于人道主义灾难报道的研究,英文媒体却只给予这个危机最小的关注。

研究发现,自从2004年12月26日海啸袭击印度洋沿岸地区后,它在最初的两个月内就比其他十个“被遗忘”的人道主义危机——其中6个在非洲,它们在过去获得媒体的报道——吸引了更多的英语媒体报道。警示网调查了103名救济专业人员、活动家、媒体人士和学者,以确定2005年哪些人道主义灾难他们愿意催促媒体报道。然后分析全世界约200种英文报纸,从尼日利亚的《前进报》到美国的《纽约时报》,起止时间是2004年3月到2005年2月。

在值得媒体给予更多关注的灾难中——其中一些死亡人数远比因为海啸而死亡的30万人要多——刚果金名列最高位。一半人认为这个中非国家的冲突是世界上最紧急的人道主义灾难。爱尔兰援助团体GOAL的负责人认为,这是“自**大屠杀以来最为严重的人道主义悲剧。500万人死亡,然而临近的国家却逃脱了惩罚,尽管他们为了满足他们的贪欲出入刚果金。”

调查中其他名列前面的发生在非洲的人道主义灾难包括:乌干达,内战杀死了10万人,导致180万人离乡背井,而且有3万孩子或者被征召入伍或者被性虐待。苏丹,大约200万人被杀,在南方有550万人背井离乡,7万人被杀;苏丹西部2004年3月以来,高达200万人背井离乡。西非,包括塞拉利昂,有250万人因为战争背井离乡,利比里亚还有40万人在战争结束后要返回自己的家园。HIV/AIDS和像疟疾和结核病一样的传染性疾病也被认为是值得媒体给予更多关注的重大人道主义危机。仅仅在南部非洲,30%的成年人感染上了艾滋病毒,1400万儿童因为艾滋病而成为孤儿。

英语媒体关于这些人道主义灾难的报道数量之间的差别令人震惊。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印度洋海啸获得的媒体报道是苏丹在一年内获得的媒体报道的4倍——不过苏丹又比其他被“遗忘”的危机获得更多的媒体关注。在乌干达和西非的人道主义危机获得的媒体关注仅为海啸所获得媒体关注的1/7。刚果金的冲突被认为是世界最紧急的人道主义灾难,然而和海啸相比,其获得的媒体关注仅为海啸所获得媒体关注的1/11;对车臣来说是1/12,就海地和HIV/AIDS来说,其获得的媒体关注仅为海啸所获得媒体关注的1/13。总之,在两个月内,海啸获得的媒体关注,比其他10个“被遗忘”的人道主义危机在一年中获得的媒体关注要明显多很多。然而,即使减少对海啸的报道,也并不必然导致英语媒体更多地关注世界其他的人道主义危机,警示网的编辑马克·琼斯(Mark Jones)2005年3月10日说:“趋势表明,在2005年2月后,也就是海啸后,媒体关于‘被遗忘’危机的报道也减少了。”在后海啸时代,只有关于尼泊尔危机的报道有上升。

海啸为何得到英语媒体的广泛关注?具体原因是:第一,因为那些处于冲突中的危机具有复杂的根源和原因,海啸“简单、可视,并且更具有戏剧性”,这些特征是干旱和冲突不具有的。第二,“危机疲劳”(“Crisis fatigue”)是限制英语媒体关注这些人道主义灾难的重要因素。新闻是关于新鲜的事情,而海啸是新鲜的。非洲人处于垂死状态并不是新闻。英国Channel 4 TV国际新闻编辑琳赛·希尔萨姆(Lindsey Hilsum)说,“非洲故事总是相同的”,“它意味着绝望。它是昂贵的、危险的,并且让人感觉到没有解决办法和没有尽头。”记者想扩大国际新闻报道面的企图经常被编辑所阻断,编辑们关心读者的兴趣,这类报道能否促进报纸盈利。第三,英国天空电视新闻频道(Skye TV News)制片人蒂姆(Tim Cunningham)认为没有资金派遣海外记者也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但他也承认天空电视新闻频道在报道非洲危机和海啸时存在的巨大资源分配差异,报道非洲危机的只有1名记者,报道海啸的有50名记者。其他的解释包括许多旅游者刚好在被海啸袭击的国家度假,因而读者觉得与这个地区有更多的关联性。驻外记者容易采访那些海啸过后的能讲英语的幸存者。相反,很少游客去参观那些更为孤立的,冲突不断的地方。亚洲国家更为完善的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也导致海啸逻辑上容易得到报道。

其实西方媒体边缘化非洲由来已久,尤其是美国媒体,由于此前美国在非洲没有什么特殊利益,非洲尽管有灾难、坏消息,但也很难进入其视野,除非涉及美国人的性命或利益。关于1992年美国出兵索马里,很多人认为这是美国媒体强大的一个表现。但事实并不如此。相反美国媒体首先应该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当索马里出现人道主义危机时它们在哪儿?1991年1月份,6个领头的救援机构就警告,在非洲,如果不能立即获得粮食援助,将有2000万人面临饥饿,主要在索马里、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在1991年秋天,联合国官员估计,索马里有450万人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然而在整个1991年,美国三大晚间新闻网的新闻节目,只给予索马里3分钟的关注。从1991年1月到1992年6月,索马里只获得了6分钟的关注。到1992年7月,当美国新闻媒体开始关注索马里饥饿时,根据一个国际援助团体的评估,索马里25%的5岁以下的孩子已经饿死。然而有些人引用美国干预索马里作为电视画面强迫政府行动起来的一个例子,事实是,电视网络几乎对索马里毫无兴趣,直到美国政府开始用军用飞机给那里空投供给品,美国媒体才给予关注。如果是负责任的媒体,那么它应该在美国政府开始行动之前,立即报道非洲那些急需食物援助的国家,比如苏丹、莫桑比克和利比里亚。

与此同时,由于西方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追求戏剧化、娱信化的取向,西方媒体关于发展中世界的事实性报道也在持续减少。根据2004年7月5日英国出版的新报告《匣子中的世界》揭示,英国电视关于发展中世界的事实性报道现在处于最低水平。它揭示:自从1989/1990年度开始调查以来,英国关于发展中世界的事实性电视节目减少了一半,达到了历史最低点;五个卫星广播频道关于发展中世界的事实性节目每个都降到最低点,两个主要的大众传播渠道BBC1和ITN1,在整整一年中,每个都少播放20个小时关于发展中世界的事实性节目;在过去的一年(2003年)中只有24个节目讨论与发展中国家有关的政治、发展、环境和人权问题——自2000年1月以来进一步下降了1/4;四个主要的卫星频道其实际播出的国际节目总体上比1989/1990年度减少了40%;BBC2台的实际国际节目播出数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可能是因为BBC4台的设立;在BBC1台,2003年只播放一个事实性节目讨论发展中国家发展、环境和人权,而ITN则根本没有这类节目。

四、非洲不被媒体关注的原因

非洲被西方媒体妖魔化,同时又被西方媒体边缘化。为什么非洲会被西方媒体边缘化?通常来说,现代国际传播体系中,一个国家或地区被国际媒体关注的多少取决于多种因素,非洲国家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不利因素,结果负面的新闻被广为传播,而正面的新闻很难走出非洲。

第一,在国际政治、外交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分量。非洲在国际媒体中边缘化的地位是其在国际政治经济结构中边缘化地位的表现。非洲在全球政治经济事务中的边缘化地位及没有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大国,决定了非洲除非有符合西方新闻价值观的事件才能进入西方媒体的视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它们是世界大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自然在现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扮演一流演员的角色,保持着比较高的曝光率。越是重要的国家,其内外政策变化、领导人言行,在媒介中占有的版面越多,分量越重,频率越高。同样,相对非洲其他国家来说,非洲三巨头——埃及、南非、尼日利亚由于其在国际政治、外交和经济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分量,决定了这三个国家更易进入西方媒体的视野。就经济方面来看,欠缺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火车头”是非洲经济发展滞缓和吸引不了西方媒体关注的根本原因。

第二,与传媒发达国家地缘关系的远近和历史关系的好坏。从形象建构来说,形象是主体与客体一定关系下的反映;从新闻选择角度来说,离受众越近的新闻越能引起关注,因而非洲与传媒发达国家的关系影响非洲能否进入媒体议程。中国与非洲由于在新世纪确立要建立特殊的新型战略伙伴,中国的石油有1/3从非洲进口,中国的企业和公民越来越多立足于非洲,因而非洲越来越被中国媒体关注。西方媒体,尤其是欧洲媒体关注非洲的政治新闻,有关非洲的国际新闻主要来自法新社和路透社,就是因为法国和英国曾是非洲众多国家的殖民宗主国,在非洲国家拥有传统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而美国由于在非洲缺少战略利益,美国媒体相对法国、英国就较少关注非洲。

第三,内外安全形势和状态。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被历史记载的人民才是幸福的人民”,这都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经常处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未必一定是好事,反而往往伴随着坏消息。相对西方媒体选择新闻标准之一“坏消息就是好消息”而言,非洲“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卢旺达1994年如果不发生导致一百万人死难的种族大屠杀,估计绝大多数西方人都不会知晓这个国家,更遑论描述它在非洲的确切位置。但是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该国或地区内外安全形势一直处于不良状态,国际媒体对之产生报道疲劳,或该国该地区处于政治、经济、文化的最边缘,从而被国际媒体忽略。我们说非洲被西方媒体边缘化,指的主要就是这种情形。

第四,领导人的作风。有的国家很大很重要,但由于该国的领导人比较低调,因此,国际媒介很少关注,比如中国领导人相对英美国家领导人被国际媒体关注得少一些。有的国家虽然是小国,但往往靠领导人的知名度来提升国际影响,因此在媒体中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卡斯特罗、查韦斯、曼德拉和卡扎菲等小国领导人靠着自己独特的经历、性格甚至行为方式,为他们的国家赢得了远远超过应有分量的关注率。非洲国家像曼德拉和卡扎菲这样具有独特经历和性格的领导人很少,因而在国际媒体上曝光就少。

非洲被西方媒体边缘化还可以从以下角度去分析原因。一是非洲内部环境出现“碎片化”。这是指,由于自然、历史及其他原因,使作为一个整体的非洲在地理、人文、民族和国家等层面上,处于长期的分离、隔绝或对抗等状态。非洲内部环境“碎片化”主要表现为自然地理的“碎片化”、民族与文化的“碎片化”和国家的“碎片化”。二是非洲的地缘政治意义式微,非洲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体系中处于权力和利益的边缘。美国在非洲没有“关键战略利益”在过去成为美国政界的共识。小布什在首次就任美国总统时曾公开说,“美国在非洲没有国家战略利益”。2006年8月8日版《金融时报》刊登了一篇拉奇门(Gideon Rachman)写的文章:“死亡、双重标准和为道德制高点斗争”,讨论媒体报道中东冲突和其他地区的平等性。关于双重标准,拉奇门写道:“部分地,与欧洲和美国恐惧它们遭到来自中东战争的冲击力有关,刚果金的刚果人和他们的邻居彼此杀戮多年,在伦敦和纽约没有人感受到威胁。”

同类推荐
  • 返璞归真说教育

    返璞归真说教育

    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对当前中国教育问题的思考和探索的精华集萃,体现了李镇西做朴素真教育的思想。李镇西老师质疑“校校有特色”的办校风格,批评教育中的假科研,忧心于现今教育界的种种浮躁现象;他认为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者应当持着“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思想,把孩子放在心上,放在教育的第一位;教师不能迷恋于展现各种“教育艺术”,忘记教育的基本,而要掌握扎扎实实的“教育技术”,认真踏实地做教育;要降低教师成长的门槛,让教师都能成长起来,使每个教师都能从教育事业中体会到职业幸福,从而“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对教育的深度认知和思考,体现了李镇西老师对教育深刻的感悟与反思。
  • 北大逻辑课

    北大逻辑课

    从古时起,很多智慧之士已经意识到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的重要性,逻辑思想在中国的先秦时代被叫做“名辩之学”。时至今日,我们更加不能轻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对现代人来说,真正的财富并不是年收入的数字,而是他具有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北大逻辑课》借用北大知名逻辑学讲师的经典理论,为读者揭示北大校园内对逻辑的判别与认知,让广大“北大校园外”的读者也可通过本书获得更多认知。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本书打开自己的智慧之门,对认识自我、激发自我、掌握自我等多个领域有所顿悟,为读者与人沟通、融入社会等方面提供帮助。
  •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语把“恩”与“师”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民族所望尘莫及。——季羡林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季羡林我主要论述的是寅恪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也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似乎有点离了题,可是我认为,并没有离。一个学者的基本人生态度怎么能够同他的学术思想截然分开呢?以陈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为切入口来求索他的学术思想,必能有新的收获。——季羡林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全书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 待到“三花”烂漫时:三花幼儿园“家园社和谐教育”之追求(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待到“三花”烂漫时:三花幼儿园“家园社和谐教育”之追求(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待到“三花”烂漫时:三花幼儿园“家园社和谐教育”之追求》全面展示在“和谐教育”理念指导下,自主探索、开发、实践园本课程的进程,系统展示《家、园、社和谐教育课程建构与实践的研究》课题成果,通过系统介绍:家、园、社合作共育模式的创新展示;家、园、社和谐教育课程框架、结构、内容、实践、评价等方面;结合家、园、社和谐教育课程活动的优秀案例具体形象的展示课程实施的过程。书稿期待以严谨不失活泼、全面不失重点、理论不失可操作性的表达方式,向读者介绍家、园、社和谐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以促进园本课程资源的多样化,为其他幼儿园在家、园、社和谐共育方面提供借鉴。读者对象: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及社区人员。
热门推荐
  • 我真的很妖

    我真的很妖

    灵气复苏,进化重启,一个胖子的崛起之路。系统启动,外挂傍身,我真的很妖。天赋、能力、根骨、福源……系统说了,只要够妖,统统都是我的。讲真,我真的很妖!
  • 剪纸课

    剪纸课

    诗集《剪纸课》录入了蟋蟀近十年的诗歌作品。其诗歌多以乡村生活为题材,抒写了在现代商业浪潮冲击下,逐渐脱胎换骨的农耕生活,努力把握和描摹当下人性的蜕变,重新定位“农民”的主体形象。诗篇抒写底层市井生活的诗篇所昭示的诗人情怀如隐忍和倔强之根深植泥土之中,越过了表层看似不及物的文人式骚怨,如螺纹钢一样打入生活的深处,从而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创造出一个颇具代表性的当代农村现实景观。
  • 才高八斗:曹植

    才高八斗:曹植

    本书介绍建安时代与建安文学,记录曹植的起伏人生与其文学创作生涯。
  • 王爷以权谋妻

    王爷以权谋妻

    她曾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娇蛮公主,而今却成了他人口中痴傻呆笨的空花瓶。金玉败絮、华表虚实,随他们去传,她自可兵来将挡,予之迎头痛击。他是战功赫赫、民心所向的异姓王爷,性情孤傲、行事肆意,一心念着复仇,终赢了天下却负了她。宫闱之内,她心思缜密;城墙之外,他步步为营。初次见面,他只当她是友人信上所托之人,她也道他是有颗登徒子心的冷面男。唇枪舌战之间,他发觉眼前之人话里话外带着的几分聪慧有趣。“公主一直偷看本王,莫不是也对小王倾了心?”一朝赐婚,本以为是柳暗花明,谁知却落了个万劫不复。多年回归,早已物是人非。他依旧缄默,却不知她已时日无多;她重获记忆,却恐伤怀...
  • 倾城新娘:霉妃不好惹

    倾城新娘:霉妃不好惹

    马见马翻,楼见楼塌,霉遍天下无敌手,倒霉更上一层楼!没错,她就是花见花焉,鬼见鬼愁的极品倒霉鬼梅开心。可是倒霉不是罪,倒霉也没吃别人家大米。他居然公然在跟她的大婚上一婚多娶,还让公鸡代他拜堂成亲!她迎着冷落进门,看着面前脖子系着大红绸布的公鸡冷冷一笑——这个臭男人,本王妃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休了你!
  • 末日危机启示录

    末日危机启示录

    末日之时,街道外面密布着成群的丧尸,你要防备它们冲进来啃食你,更要防备身边的幸存者,因为失去了人性的同胞远比外面的丧尸更可怕,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不惜践踏一切人间道德准则....局中局?计中计?谁才是真正的主导?本书没有异能修真,基地要塞,只有一位虽有着变异体质却副作用问题一堆的主人公,谜团重重,他能否解开?本书为您打造耳目一新的末日文。
  • 美国的故事6:三权之争

    美国的故事6:三权之争

    毕蓝老师留美二十余年,从看到美国到看透美国,以细腻、真诚、幽默的文笔,自2010年起开始在博客上写美国,从“五月花号”开始写起,时至今日,依然持续更新中。网友评价她的美国史“简明而不简单,严谨而不严肃”。如果你想要了解美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妨来听毕蓝老师给你讲讲美国的故事……从1797年到1809年,美国政府在争斗中学会制衡,随着乔治·华盛顿的离开,不得不自立的美国人为自己的国家竖起了三根柱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随隐漫录

    随隐漫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昌言

    昌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