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5200000028

第28章 形象的双重效应——非洲的愤怒及对西方媒体的评价(3)

中国与非洲发展建立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了非洲的地缘战略地位。中国政府在2006年1月首次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阐述了中国政府对非洲的重视,全面勾勒了中非关系的远景。之后,胡锦涛、温家宝先后在4月和6月访问了非洲10个国家,11月3~5日,非洲48国领导人相聚北京参加第三届中非合作论坛;2007年1月30日至2月11日、2009年2月10日至17日,胡锦涛对非洲两次进行国事访问,使非洲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以英国《金融时报》为例,胡锦涛访非期间,每期都有一篇关于非洲的文章。中国对非洲的重视是提升非洲地缘战略地位及其被国际媒体关注频率的重要推力。

中国对非洲的关注也具有显著带动效应,触动西方国家神经,其他主要国际战略棋手纷纷跟进,欧盟、俄罗斯、日本、印度和韩国对非战略调整提高了非洲的国际战略地位。2005年12月,欧盟首次出台了《对非战略文件》,系统阐述了欧盟对非政策的战略构想,体现了对非洲的高度重视。法国一直是非洲最大的援助国,英国利用2005年主办八国首脑会议的机会,把非洲贫困和发展问题列为大会主要议题,敦促各国减免债务、增加援助,以求树立英国在非洲的良好形象。俄罗斯在国力逐渐复苏中重新把目光投向非洲。2006年普京两次访问非洲,普京的非洲之旅从南部的好望角到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日本、印度为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抗中国的能源战略,频频向非洲示好。

基于反恐的需要,非洲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贫穷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被边缘化的非洲,不仅存在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而且本·拉登等“基地”组织的要员还曾经藏匿在非洲东北部。为防止恐怖分子“利用非洲特有的条件——混乱的边界、地区冲突、松散的金融制度、武器泛滥——来营造和扩展自己的网络和基地”,美国重视并加强了与非洲的反恐军事合作。2003年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访问了塞内加尔、南非、博茨瓦纳、尼日利亚和乌干达等非洲五国,允诺拿出1亿美元来帮助东非和非洲之角国家提高反恐能力,以“扶贫”和“反恐”两手强调美非合作,以确保美国在非洲的战略利益。2006年2月,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访问北非三国期间,也重点探讨了在这一地区建立美军“前沿作战基地”和进行反恐联合军事演习的事宜。美国2007年底已建立非洲司令部,尽管办公地点临时设在德国斯图加特,但迟早会在非洲找到落脚之处,以建立反恐据点,帮非洲国家建立“职业化军队”,同时承担向非洲国家提供安全援助的任务。

非洲丰富的战略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提升了非洲的地缘战略地位。9·11事件及由之引发的伊拉克战争导致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急剧变化,石油和战略金属价格的持续上扬,非洲在全球反恐、战略资源提供上的战略位置得到突显;在世界贸易市场保护主义趋势抬头时,非洲丰富且未得到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和53个国家、近9亿人口的潜在大市场,以及近10年来年均约5%的经济增长率,无不使非洲成为西方大国竞相逐鹿的宝地。随着近年非洲探明的石油储量不断增加,截至2005年年底,非洲地区石油探明储量为152亿吨,1143亿桶,占世界探明储量的9.5%,可开采31.8年,成为仅次于中东和南美的世界大油库。2005年非洲日产原油为983.5万桶,其中近500万桶出自几内亚湾地区,增长率为6.2%,占世界日产量的12.0%。毛里塔尼亚、马里和尼日尔在未来几年都将跻身非洲产油大国之列。到2010年,非洲石油产量在全球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提高至20%以上。石油不仅是非洲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非洲提升自己国际地位的推力之一。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2005年7月提供给美国政府的一份报告中称,非洲巨大的石油储量“给人以希望、并让人心颤”,非洲石油的争夺“应该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

从国际舞台政治经济博弈的角度看,非洲53个国家占联合国成员国总数的27.7%,只要实行一国一票的表决制,非洲就是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一支不可低估的重要力量。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非洲国家一直是高姿态参与,而且自始至终不畏外来压力,不受外来诱惑,坚持自己的立场和主张,要求在安理会中拥有两个带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两个新的非常任理事国席位。没有非洲国家的支持和拥护,任何实质性的联合国或安理会的改革都是难以想象的。另外,在反对单边主义、反对伊拉克战争、抵制西方对津巴布韦和苏丹的制裁和人权攻击,以及在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取消发达国家农产品贸易补贴的谈判等一系列原则性问题上,非洲国家也敢于发出与西方不同的声音。“非洲力量”的上升和“非洲声音”的持续提高使西方媒体不得不正视这股力量和倾听它的声音。

从国际传播格局的变迁看,由于非洲战略地位的提升,更多的国际媒体开始关注非洲,而发展中国家媒体实力的崛起也在改变着国际传播单向流动的局面。由于意识到国际权力格局逐渐变革的现实和非洲作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一个主要贸易和投资伙伴的出现,CNBC(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创办的财经电视媒体)作为全球财经电视领跑者,决定在2007年中期开设一个24小时非洲财经频道。作为一个独立发展的单位,CNBC非洲频道总部设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并开始训练新一代的非洲财经记者,在工作日每天有6个小时播放非洲节目,并且在开普敦、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博茨瓦纳派驻记者。CNBC非洲频道负责人扎法尔·西迪基(Zafar Siddiqi)在2006年9月份约翰内斯堡第一届国际媒体论坛上说,他们将设立一套报道非洲的新标准,这将促动其他新闻媒体,并紧密地与非洲电视工作者合作。2006年11月15日开播的半岛电视台24小时全球新闻频道,在非洲设有五个机构。它将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来报道全球新闻。半岛电视台国际频道非洲机构负责人安德鲁·西蒙斯(Andrew Simmonds)在该论坛上说,“我们将致力于非洲新闻报道的正常化”。

国际社会对非洲丰富资源——尤其是石油和钢材——日益增长的兴趣,非洲作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投资和贸易目的地的崛起;对恐怖主义与贫穷、脆弱国家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为非洲改善自己的国际形象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国内甚至有学者认为非洲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宠儿”,全球正在掀起“非洲热”。

三、非洲形象的历史变迁

至此,似乎可以给非洲形象演变作一个简单的勾勒。尽管非洲在西方媒体中的形象主要是负面形象,但形象作为信息传播积累的结果是动态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从非洲本身经济社会发展及其与国际格局的互动关系来看,非洲独立后在国际上的形象变迁,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这种划分是否合理还需要继续寻找相关资料佐证。

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国家独立运动,到70年代末。这一阶段非洲国家纷纷获得独立,经济社会发展较快,融入联合国大家庭,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和建立国际传播新秩序运动,是国际上很活跃的一支第三世界主体力量。由于冷战,东西方集团都试图在非洲国家争取中间力量,扩充势力范围,国际政治经济、舆论环境相对有利于非洲国家,因此这一时期的非洲尽管贫穷落后,但是革命的、充满活力与自信的非洲。

第二阶段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世纪结束。由于非洲本身经济发展停滞,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环境恶化,尤其是两极格局解体后,西方国家频频向非洲国家施压,非洲在西方媒体中的形象开始极端负面化。在非洲经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三次大灾荒后,西方公众的非洲印象借助西方媒体的关于非洲灾荒战乱的报道而刻板固定化。尽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非洲形势好转,但由于形象的改变有一个过程,以致在这一阶段西方形成的关于非洲的印象被带入新世纪。这从英国志愿者服务组织2002年关于“Live Aid的遗产”的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非洲是战乱、饥荒交替出现,艾滋病蔓延、黑暗而没有希望的非洲。

第三阶段始于21世纪初,9·11事件或许可以看做是分水岭,一直到现在。9·11事件给西方世界的冲击使西方世界开始关心发展中世界的贫穷、战乱对自己本身利益的现实威胁。这之后国际油价开始飙升,反恐成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中心任务之一。而非洲在全球反恐和国际石油战略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西方国家开始更多关注非洲。非洲经济本身在1996年后也开始缓慢回升,内部的政治整合进程加速(以非统2002年改为非盟为标志)。非洲在国际上的形象开始缓慢好转,但由于第二阶段非洲形象的根深蒂固,这种转变滞后于非洲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第二阶段形成的非洲负面形象成为非洲在新世纪重塑形象、经济持续发展的包袱。所以,最近几年非洲国家领导人和媒体工作者纷纷抨击西方媒体继续歪曲非洲形象,要求西方媒体全面、客观地报道非洲。

回顾非洲形象变迁的轨迹,非洲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非洲本身才是形象重构的主体,非洲复兴是形象重构的基础。总体上来讲,非洲已步入稳定时期。非洲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充满勃勃生机、发展潜力巨大、前途甚为光明的大陆。伴随着贸易发展和投资的不断涌入,非洲经济的不断发展,非洲这个曾经被西方媒体遗忘、抹黑的大陆将会越来越被国际媒体关注,非洲的形象也将大为改观。非洲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将会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从经济上来说,拥有近9亿人口的非洲是“唯一尚待开发的大市场”,而非洲的丰富资源更是使它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大洲。

同类推荐
  • 人之废除: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

    人之废除: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

    《人之废除》是英国作家C.S.路易斯于1943年在杜伦大学的演讲稿,于同年出版,副标题为“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作者呼吁年轻人动用他们的想象力和感受性来体认和接纳柏拉图哲学体系所传授的、圣经启示所聚焦的、通往真理和品格的道路,并且援引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中的“道”(the Tao)一词为其命名,彰显了其普世性的内涵。这在当时是一个具有前瞻性且颇具深度的主张。作者认为,在当时的英国,教育忽视了对最基本的道德和价值体系的教授和传达,片面狭隘地强调“理性”原则,使学生对伦理和道德的理解流于表面和功利。路易斯指出,这将对社会产生根本性的危害。
  •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本书在厘定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概念、阐释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职业化背景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在梳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管理工作的探析中,在“扬弃”哲学观的指导下,从组织保障制度、考评激励机制、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的创新与突破。本书成书过程中,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不断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更好地领会和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充实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 读懂儿童:幼儿成长个案研究

    读懂儿童:幼儿成长个案研究

    2010年,备受关注的《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它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作为专章单列,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承前启后的大事。同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由于受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数量与质量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教育部、财政部从2011年起,在中西部地区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 民主是个有条件的好东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民主是个有条件的好东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试着论证人们要获得民主这个“好东西”是有条件的,提出了当下社会主义下民主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一些条件,希望有益于民主建设的实践。
  • 学历史 思教育:教育的反思与历史的回响

    学历史 思教育:教育的反思与历史的回响

    面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就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历史事例和现实经历为背景和参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结合实际探索活动强调实践、行动的重要性。原受教育者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服务社会。
热门推荐
  • 我傲娇的墨先生

    我傲娇的墨先生

    【爆笑宠文】被逼婚的某只看上的傲娇的某人,果断展开了场轰轰烈烈的追夫之旅。说好的女追男隔层纱呢?为什么怎么撩,某人都是一副本总裁是禁欲系男神。你!一边儿去!某只悲伤早已逆流成河,撞到南墙顺便拆了南墙,趁着夜黑风高,咳咳,扑倒某人。说好的套路呢?扑倒总裁生天才宝宝的套路呢!!!为什么扑倒某人之后,第一个月,她没有。第二个月,还是没有。第三个月,我去!还是没有。某只气势汹汹的找到某人,直截了当的说:“为什么我一直没有?是不是你不行?”正在工作的某人眉梢一扬,用实际行动告诉某只,他行不行,行不行……
  •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2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2

    《欧美中小学通识启蒙读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2》是“动物文学之父西顿”所著的经典动物小说集,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国西部大平原上的野生动物的生态、生活及与人类的关系。这些动物或多或少地跟人类产生了交集,原本应该在山野中自由生长的动物们,也因为人类的介入,各自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或悲或喜,让人感叹生命的顽强,同时也为它们大多以死亡告终而报以唏嘘。西顿笔下的动物们,无不体现生命的尊严和英雄气概,令人肃然起敬。在《欧美中小学通识启蒙读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2》中,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国西部大平原上的野生动物的生态、生活及与人类的关系——山羊大王卡拉格、法国狼王柯尔赛、塔克拉山的熊王、银狐多米诺……这些高贵而自由的生灵,在西顿的笔下是如此生动而鲜活,给我们展现了一幕幕紧张、刺激、多姿多彩的生命乐章……
  • 江湖寻踪

    江湖寻踪

    是时,天下纷争割据,山河破碎,一手被师傅调教长大的少年姚思长大之后,回北赵国寻亲,途中却开始走上了追踪杀害师母的仇人阴婉凤的道路.....
  • 大妖猴

    大妖猴

    妖有六族,兽、羽、鳞、虫、木、灵。在妖皇帝俊强大的力量下,他们被拧成了一股,建立了以万妖殿议政为核心的妖都,与天庭分庭抗礼,二分三界。战争持续了万年,却依旧分不出胜负。然而,万年过去了,随着妖皇帝俊寿元将尽的消息不胫而走,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夺位之战一触即发。而此时,我们的主角石猴,却还混迹在人类世界伪装成一个戏子,为了一日三餐和找谁拜师学艺而苦恼……与《大泼猴》全然不同的新西游,新的世界!企鹅群:117152893顺手推荐老书《大泼猴》,希望大家喜欢!
  • 别让急脾气害了你

    别让急脾气害了你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急脾气的人,很多人也许会觉得急脾气不算什么,是性格中的一种,习惯就好了。其实,急脾气是人们性格上的一种缺陷,是情绪上的一种误区,是心理上的一种病毒。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它就会像病毒一样,快速地吞噬我们的健康情绪,让我们陷入浮躁的泥潭不能自拔,最终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更严重的还会改变我们命运的轨迹。本书详尽地分析了急脾气对人生各方面的危害,结合实例进行论证,全面解读急脾气的产生与由来,同时阐述了远离急脾气的智慧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认知急脾气的危害,更快地摆脱急脾气的影响,以更加理性、健康的情绪面对生活,成为主宰自己人生的强者。
  • 所有不表白的爱情都是耍流氓

    所有不表白的爱情都是耍流氓

    所有不表白的爱情,都是耍流氓
  • 杯具俏丫鬟:腹黑少爷太惹人

    杯具俏丫鬟:腹黑少爷太惹人

    她家少爷相貌一流,嘴巴九流,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喝喝茶,看看书,顺带骂骂她这个可怜小丫鬟。可怜她领人俸禄,受人管辖,有气也只敢在心里骂。可是啊,有一天,少爷竟然不骂她了,只拿又气又无可奈何的眼神看她……少爷啊,您该不会由气生爱,看上奴婢了吧?
  • 礼仪金说:国际礼仪

    礼仪金说:国际礼仪

    为了使走出国门的人员获得必要的国际礼仪知识,金正昆教授特此编写了本书,系统地总结了现代国际交往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礼仪规范。既注重现代国际礼仪的基本原则,又兼顾大众出国交往活动的具体性、事务性特点。本书主要分为以下两大部分:其一,介绍出国手续的办理,以及与出国有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礼仪知识。其二,分国别地介绍了世界主要几个国家的不同礼仪与习俗。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读者走出国门的指南,并且能够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以礼待人”
  • 莫家有女

    莫家有女

    前世的莫昕砚遭人陷害,受尽人间冷暖,重生一世的她,势必要让当年害她的,负她的那些人统统的付出代价。莫昕砚开始了她开挂般的人生。
  • 萌徒成妻:误惹妖孽师傅

    萌徒成妻:误惹妖孽师傅

    (已完结)呆萌小徒卖萌耍宝,扮猪吃老虎,横扫六界。破血咒,寻秘宝,揭万年真相!。(推荐新书《呆萌甜妻:男神老公养成记》)捡个上古神兽做灵宠,赖上神界战神做师父,看她上演怎样一段爆笑的师徒之恋?什么?有人要抢师父?某小徒不屑:有我年轻漂亮吗?有我可爱无敌吗?没有?滚!某小徒人生格言:不准和婳儿抢师父,师父从头到屁股都是我的!某小徒自我评价: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暖得了被窝打得过流氓,某小徒毕生目标:搜刮天下至宝,赚钱娶师父!噢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