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5300000029

第29章 动机与情绪(3)

第三节社会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sociability motivation)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后天习得的动机。显然,人类的社会性行为远比生物性行为多得多。每一种社会性行为的背后均有其产生的内在动机。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两类: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

一、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指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其中包含以下含义:(1)个人追求进步并期望达成自己所希望的目标的内在动力;(2)从事某种工作时,个体自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心理倾向;(3)指个人在不顺利的情境中,冲破障碍,克服困难,奋力达到目标的心理倾向。

人的成就动机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一般来讲,成就动机高的人都具有以下特征:(1)喜欢中等程度、富于挑战性的任务,并且会全力以赴地获取成功;(2)目标明确,并对之抱有成功的期望;(3)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4)选择工作伙伴以高能力为条件,而不是以交往的亲疏关系为前提。

(一)成就动机的作用

成就动机作为一种获得成功的驱动力量,对个人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在能力相当的情况下,成就动机高的人往往取得较高的成就。劳威尔(E.L.Lowell,1950)曾把大学生分成高成就动机组与低成就动机组,然后进行词序排列实验。结果表明,成就动机高的学生在这项学习任务中能不断取得进步,而成就动机低的人则没有取得明显进步。研究还表明,在商界,受过同样训练、提升机会相同的人,成就动机高的人比成就动机低的人升得要快。成就动机还影响职业选择。麦克里兰德(McClelland,1955)研究发现,成就动机低的人愿意选择风险小、独立决策少的职业,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承担有开创性的工作,在工作中敢于独立决策。这其实同前面的结论相一致——敢于独立决策同时又具有开创性工作能力的人,往往也是提升最快的那些人。

成就动机不仅影响个人发展,还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麦克里兰德曾以贸易、电力生产量、发布专利数等经济指数作为社会发展成就的客观指标,而将教科书、诗歌、戏剧等文献中有关成就的词汇量转换得出成就动机指标。结果表明,成就动机的高低与社会实际成就大小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麦克里兰德就此比较了现代很多国家,发现经济成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经济制度、地理因素或政治关注目标,而是取决于成就动机的水平。一个高度提倡成就取向的文化鼓励自信与抱负,鼓励冒险意识,着眼于未来而不是过去与现在,这种价值观在英语国家表现得尤其典型。

(二)成就动机的心理构成

成就动机包含哪些心理成分,在心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解释。20世纪前半期,心理学家将它视为一种单一的、持久性的人格特质。成就动机每人都有,只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20世纪60年代中期,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形成提出了心理向度的解释,认为在成就动机形成的过程中,在意识上有两个方向相对的心理作用:一是成功的希望(hope for success),一是失败的恐惧(fear of failure)。这两种心理作用彼此抵消的结果就形成个人的成就动机。如果成功的希望向度的趋力大于失败的恐惧向度的避力,个体就会表现出较高的成就动机。而成就动机低的人,则表现出对失败的恐惧大于对成功的希望。

选择工作的时候要么选择容易工作,要么选择十分难的。容易的工作肯定会成功,十分难的工作即使失败,别人也会原谅,这样就会避免失败后的痛苦。

尽管阿特金森的心理二向度说能够解释很多事实,但是却不能解释全部事实。比如,有些人在学习或选择工作过程中,倾向于选择较难的,成功了,会体验到成就感;即使失败了,也会因为积累了更多经验、增长了才干而感到高兴。单用相对向度理论就很难解释了。新近的认知心理学家对成就动机的心理机制又提出了新的解释,以补充已有的理论。他们认为,单从个人所选择工作的难度并不足以推测他们成就动机的高低,因为人在追求成功时,心理上所设定的目标与取向是不同的。从追求成功的角度来看,一般人所设定的目标不外乎两种(Dweck,1986):一是学习目标(learning goal),另一种是表现目标(performance goal)。惯于设定学习目标的人,追求的目标有两个层面:一是追求工作的成功,二是追求自我的成长,即从工作经验中学习到知识和能力。这类人也就是我们上面所举的例子中的那类人——在成败未卜的情形下,倾向于选择较难的工作,无论成功与失败都会欣然接受,常以“失败是成功之母”来激励自己。而惯于设定表现目标的人追求的并不是工作成功本身,而是通过工作成功博得他人好评。因此,在面临成败未卜的情境时,他们倾向于选择容易或最困难的工作,以避免失败后自尊心受到伤害。这种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包括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的现象。比如,大学里常见的两类“好学生”的选课状况,即以高分为目标(表现目标)和以知识为目标(学习目标)。前者可能会多选容易取得高分的科目,后者则以科目本身的价值为选择标准。

(三)成就动机的测量

成就动机是可以测量的。麦克里兰德认为,成就动机可以展现在人们的想象和幻想中。他创造了一种投射测验,要求被试根据一系列含义模糊的图片来编故事,人们通过编故事便可以投射出自己的需要。

(四)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高成就动机究竟如何形成?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有哪些?诸如此类问题一直是动机心理学家所密切关心的问题。因为只有这些问题趋向明了,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利用成就动机,促进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发展。但是由于人本身及其社会行为的复杂性,上述问题的解答并没有定论,一些研究者通过自己的研究作出了尝试性的解释。

1.父母的养育行为

麦克里兰德认为,成就动机在幼年时已经开始形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养育行为的影响。根据麦克里兰德的研究,成就动机高的母亲和成就动机低的母亲对孩子行为的要求不同。成就动机高的母亲,在孩子较小时就要求他独立;而成就动机低的母亲则给予孩子更多的保护和限制。另外,儿童在生活中如果多次体验到成功,就会激发其进一步的成就动机;如果儿童在生活中屡遭失败,其成就动机就会越来越低。但事实表明,并不是一味地让孩子体验到成功就一定能提高孩子的成就动机。根据成就动机的二向度说,个人成就动机的强弱实际上是取决于个人对其所面对工作的主观看法,即是希望成功还是恐惧失败。因此,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应当施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地帮助孩子形成恰当的成就动机。

2.个体的自我认知

个体对事件结果的归因,以及与之相应的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都与其成就动机水平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归因是关于结果产生的原因的评价。在成就归因方面,高成就的人常把以往的成功归因于内在原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缺乏运气等外部因素;低成就的人则会把以往的成功归因于外在原因(比如运气),把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等不可变内在因素。在自我评价方面,个体对自我的认知评价主要集中在对自身能力的评价上,凡是对自身能力水平评价较高的人,一般也会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水平。

3.环境因素

个体成就动机的高低还会受到他所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有研究者(Amold Toynbee)认为,当社会与地理环境给人类带来的挑战适中时,国家就会发展,因为此时人的成就动机水平最高。这里所谓的适中,是指人的生存环境(社会的和地理环境的)既不特别艰难也不特别舒适。例如,有研究表明,宽松自由,发展机会多,有竞争性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提高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水平。

二、交往动机

交往动机(affiliation motivation)又称亲和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内在动力。交往需要指个体愿与他人亲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内在需要。交往动机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性动机,关于交往动机如何形成,人们为什么要交往,这一直是动机研究者们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关于交往动机形成的原因,一般心理学家持这样的观点:交往动机一方面是先天遗传的,另一方面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从进化论角度来看,由于在远古时代,与其他肉食动物相比,人类是十分弱小的种族,需要大家集合在一起维护彼此的生命安全,保证种族的繁衍,因而具有交往倾向的个体便存活下来,并将这种倾向演化为一种可遗传的特性保留了下来。进化的选择机制是一种相互作用机制,它引导个体进入一个社会团体并和它建立永久的关系。除了遗传因素外,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的形成主要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因为人类的幼稚期较长,在出生后靠成人养育的一段时间内,一直与他人维持着相当强的交往动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个人目标无法达成时,学到求人帮助;(2)遇到危险情境时,学到求人保护;(3)对事物不了解时,学到求人教导。实际上,在所有的交往行为中,有些是先天遗传的,有些是后天学习的,还有些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那么,人为什么倾向于和他人在一起,或者说哪些因素会增强我们的交往动机呢?一部分心理学家认为,想要排除恐惧的心理会增强人们的交往动机。另一种观点认为,人们之所以会进行持续的交往活动,是因为人们想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同时也通过和别人的比较来评定在某些情景中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体验是否合适,正是这种社会比较过程加强了人们的交往动机。

第四节情绪概述

一、情绪的定义

(一)什么是情绪

心理学家把情绪(emotion)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由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三部分组成。

1.主观体验

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情绪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具有主观性。一方面,个人所发生的情绪,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体验到,个人对每一种情绪也有不同的体验形式;另一方面,由于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不同,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体验。主观体验是情绪的重要成分。如果没有主观体验,个体就不知道是否产生了情绪,更不知道何谓喜怒哀乐,也就体会不到生活中的诸多色彩。

2.生理唤醒

生理唤醒是指伴随情绪活动所产生的生理反应。个体对情绪的主观体验与其认知经验有关,但是情绪产生时的生理变化和行为反应却大同小异,且是当事人无法控制的。情绪产生时会引起呼吸、心率、血压、血糖、脉搏、皮肤电、腺体分泌、肌肉紧张度以及脑电变化、脑神经化学物质的变化等。

测谎仪就是根据人在情绪变化时不能控制身心变化的原理而设计的。根据上述我们所说的呼吸的变化、脉搏跳动的增加以及皮肤电流的升高,研究人员可了解被试是否说谎。

3.外部表现

情绪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形式——表情。表情(emotional expressions)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语言以及言语表情。即个体主要通过面部肌肉、身体姿势、语音和语调等方面的变化将情绪表现出来。如高兴时或捧腹大笑,或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声音激昂;沮丧懊恼时,或捶胸顿足,或垂头丧气、两眼无神、语气低沉;恐惧时会睁大眼睛和嘴巴,喊叫出声,甚至做出要逃跑的动作等。

(二)情绪的功能

1.情绪是人类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情绪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工具。情绪的三种成分——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部表现,使得情绪的适应性成为可能。其中,生理唤醒的作用在于发动机体能量使机体处于适宜的活动状态;而相应的主观体验通过外部表现(表情)体现,以达到共鸣或求得援助的目的。因此,情绪的适应功能从根本上说是服务于改善和完善人的生存和生活条件的。同时,作为高度社会化的人,情绪的适应功能更多地表现在社会交往中。

2.情绪具有动机作用

情绪的动机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情绪能够以一种与生理性动机或社会性动机相同的方式激发和引导行为。如恐惧情绪产生后,有可能激发人或逃跑或攻击的行为。第二,情绪能够放大内驱力的信号,强有力地激发个体去行动。例如在缺水的情况下,血液成分会发生变化,个体可产生补充水分的生理需要。但是这样的生理内驱力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驱动个体行动,此时产生的恐慌感和急迫感增强了内驱力的信号,成为驱动个体行动的强大动力。

同类推荐
  • 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3

    窦桂梅:影响孩子一生的主题阅读3

    小学生要想提高阅读能力、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只能从课堂之外大量而广泛地阅读精品。本册专门针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精选沈石溪、龙应台、三毛、顾城、林徽因等众多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以及查理·金斯莱、比安基、安徒生、王尔德等世界大师的经典名篇。通过阅读这些杰出作品,让小读者们享有语文课本不曾带来的阅读乐趣,培养孩子们在阅读中对比、归纳、联系的阅读和思维方式,大大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质量和阅读空间。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再别康桥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本书汇集了徐志摩经典的诗歌作品,精心选择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四本集子,以及多篇流传于世的集外诗歌收录其中。《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沙扬娜拉》等著名诗作,将再次触动读者柔软的心。徐志摩的诗作,文字舒展而轻盈,且不失浪漫诗人的热忱与激情,有一种音乐之美蕴含其中,令人感受到曼妙的艺术趣味。他在诗中抒发理想、赞颂爱情、思考生存的意义,也毫不留情地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批判丑陋的人性。他对自由、爱与美的无限向往,是他的诗歌乃至人生的主旋律,对一代一代的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吹牛大王历险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义犬

    义犬

    本书讲述一条名叫黑豆的狼狗的传奇一生。黑豆的母亲名叫黄芪,生活在大药谷中,后来被毒蛇咬死了。黑豆的小主人叫二林子,他善良、勇敢、富有爱心,经常带着黑豆玩耍。它还有一个特别的伙伴——一头名叫阿斗的小老虎。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十分要好。黑豆经历了被黄鼬陷害、遭遇野猪等一系列变故,后来被土匪头子逮住了,凶暴的土匪头子对黑豆进行了残酷的训练。后来,军队剿匪时,土匪头子逃走了,却意外地遇上了二林子。新主人和旧主人同时出现在黑豆面前了,面对一场厮杀,它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 教你学拳击(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拳击(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热门推荐
  • 绝世的阴阳

    绝世的阴阳

    我有一双阴阳眼可以看见鬼,上辈子喜欢我的人,死后变成了鬼来找我
  • 代价

    代价

    王一鸣睡前有个习惯,那就是上床后总要找本书看一看,只要看一会书,眼皮犯困了,书一丢,倒头便能入睡。林小芳很佩服他这种睡觉的能力,简直是羡慕嫉妒恨,因为她自己总是需要很长时间的预热才能入睡。这天睡觉前,王一鸣像往常一样,拿起《意林》正准备看,床头柜上的手机就发出了“呜呜呜”的震动声。王一鸣瞥了一眼手机,又听了听动静,确定林小芳正在洗漱,这才拿起手机。王一鸣上床后最怕有短信。有一次,他洗完澡出来,看到林小芳正在翻看他的手机,就色厉而内荏地光火起来:“你怎么这么没素质呀,还人民教师,灵魂工程师呢,偷看人隐私”。
  • 健余扎记

    健余扎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君亦绾锦心

    君亦绾锦心

    多年之后,于泠萧回想起当年的漫漫寻夫之路,对着面前的男人控告∶‘‘所以,当年你一直在欺我!?’’傅玄面容青隽,眉眼弯弯,嘴角轻启,‘‘嗯,可是阿锦,我负了他们,却从未负过你。’’渡过两世,却躲不过一个‘‘情’’字。相隔几百年,再次寻你而来。他本不是正人君子,却庆幸那时的怜悯之心。她本不是死缠烂打之人,却感谢那时的穷追不舍。(女主成长型,男主有一个屌炸天的隐蔽身份,前期恩恩爱爱,后期回忆杀)
  • 毒妃凰后

    毒妃凰后

    震惊!传说中冷酷无情杀人如麻的东凰国君后宫竟然只有寥寥无几的失宠嫔妃。外人传:原来冷酷无情的大魔头是那方面不行啊。威风凛凛的大魔头闻之,满脸黑线:尔等才不行,孤王是想行也不行!想他一代风流倜傥的国君竟沦落到睡书房的地步!于是乎,东凰国君怕老婆的消息沸腾了整片大陆。东凰国百姓:简直一派胡言!咱们国君可是一统天下的镇国国君!不可能!不可能!敌国将士:开玩笑呢吧?打败我们的居然是个惧内之人!某天夜里,某国君大人撒娇卖萌加卖惨,最后还是被赶出了闺房,抱着花枕可怜兮兮的在外头吹冷风,抬头望明月,深深感叹:讨好夫人不容易啊……论苦逼王爷的漫漫追妻之路,真香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1v1,文风不定,欢迎入坑。
  • 末日之大玩家

    末日之大玩家

    在家无聊的郑岩随手打开一款名为《大玩家》的末日手游,然后稀里糊涂的郑岩被迫来到另外一个末日世界。这里不仅有恐怖的丧尸,还有狡猾的人类。而郑岩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活下去……
  • 铅笔债

    铅笔债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永乐大帝朱棣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永乐大帝朱棣

    永乐大帝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在明朝诸帝中,其丰功伟绩恐怕无人能与之匹敌: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借镇边扫北之机,在为国立功的同时,私蓄日后能为自己夺取皇位拼死效力的文臣武将。征漠北、平安南、通西洋、修大典、建北京,缔造了一个“永乐盛世”。人必有是非功过,他凶杀成性、冷酷无情,成为历史上颇有争议的皇帝。本书以精练的语言为读者朋友逐层揭开了永乐大帝神秘传奇的一生。
  • 纠缠

    纠缠

    他看似安静地坐在角落里,身体里的杀意却像阴云在聚集。实验室里有点冷,瓷砖和仪器的不锈钢外壳在日光灯下闪烁着清冷的光,有些不太像人间。近十年来,他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的,有时候他甚至觉得,在中国和美国大学的这十几年读书生涯如同一场流放,等到毕业回国,在同学与亲属的艳羡中进入这所国内一流大学的量子物理实验室,他开始不时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实验室实际是一间变异的牢房,那些智力低下的领导和同事都是乔装打扮的狱卒,负责看押和折磨他。
  • 异常世界求知录

    异常世界求知录

    了解越多越是接近死亡,普通人最大的幸福就是无知,那么在这样的世界追求知识又是种什么样的体验,了解一下?本书标签:伪西幻+泛克苏鲁+微二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