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5500000017

第17章 媒介行为对司法的影响(1)

媒介与司法的关系是复杂的。在今天这样一个媒介日益繁荣发展的时代,我们感受到了媒介对社会多方面的强大的形塑力,它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好,也可能让社会出现更多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媒介都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所无法抗拒的一种力量,我们不能拒绝,因为我们已经身在其中。我们只是期待着媒介与司法之间有着更为协调的关系,一方面让媒介更加充分地发挥它的监督职能,另一方面让司法更好地保护媒介的自由行为。在上一章,我们探讨了司法审判活动中所涉及的与媒介有关的纠纷,这一章我们将关注媒介行为对司法带来的影响,即如何来让媒介行为有个合理的限度,从而既能监督司法的运行,又不妨碍司法的运行。

第一节面向民众的媒介与司法

媒介与司法都是面向民众的。没有民众,媒介就无法生存,因为媒介的信息来源是民众,同时信息的接受者也是民众,一旦离开了民众基础,媒介就不可能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司法也是如此,尽管司法与立法不同,司法不需要进行立法过程中的全民表决,但是司法行为因为其对良好社会认同的需要也离不开民众。如果司法强烈地违背了人民的意志,那么司法也将不可能真正地表现出自身的价值,所以它在本质上也是面向民众的。

一、面向民众的媒介

说媒介面向民众可能是一种理想,因为媒介时刻都在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塑造。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意识形态在本质上必须是为民众服务的,但许多时候这也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能,因为在实际运作中,即使意识形态在理念上是为人民服务的,它也可能在另一方面控制人民的知情权,并将这种控制解释为出于稳定的考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媒介机构走向了市场,并服从于市场规律的调节,从这个意义上说,媒介受意识形态控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并开始越来越多地面向民众。正是由于市场这种客观的经济规律的影响,媒介在当今时代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独立和自由,进而促进了人的独立和自由。媒介今天获得了独立性,它不再专门地依赖于意识形态,最起码有相当一大批媒介做到了这一点。今天,媒介的基本格调都是服务于人民的。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的媒介都受到意识形态的支配,所以说话的方式往往很抽象,抽象了老百姓就看不懂,这就给媒介自身运行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其服务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近些年来,媒介越来越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制作各类节目,都越来越考虑到观众,即普通民众的视角,并且将写作或节目主题直接定位于民众,比如目前的许多法治类节目、谈话类节目,以及直接针对老百姓特殊难题的节目等等,因此它们受到老百姓的青睐就不足为怪了。我们必须承认,市场的威力是相当巨大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必须为老百姓服务,否则它将失去任何存在的价值,也许最终就没饭吃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今的各种媒体当中,对于老百姓的琐事、对于老百姓的各种权利的呼唤,报道得相当之多,这就体现了媒介的面向民众的品性。其实任何时代的媒介都不可能单纯地将意识形态作为自己的主导性支配力量,而必须反映多方面的社会生活,这样媒介才有存在的价值。媒介必须是自由的,自由的媒介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各个方面的呼声,从而使得媒介在行动中创造一种为人所向往的美好前景。人们的生活被媒介改造着,人们的追求被媒介引导着,媒介不能忘记自身的使命,不能被某一个人或者某个团体所控制,而必须表达整个社会的呼声,媒介就是要将社会上不同的声音在自身综合起来,给我们描述一种多元化的社会风貌。其实媒介不仅有描述,还有评论;媒介不仅是个白描大家,还是个评论家。我们能够感受到媒介的声音,就表明我们还有思考的可能。只有我们有着丰富的媒介内容,才可能有充分的信息资源,而信息是思想之本源,是自由之本源。当一个社会中的民众被剥夺了使用信息的权利的时候,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社会没有任何自由了。

今天的社会是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里人们面对那么多的信息资源,也许会感到手足无措,但这种手足无措恰恰是自由的表现,因为手足无措是选择前的一种状态,在手足无措的状态中人们可以拥有选择的自由,而自由乃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所在。我们之所以对媒介给予高尚的评价,就在于媒介能够给人们带来自由。提到媒介,我们就感到兴奋,因为正是媒介使我们感受到了自由原来距离我们那么切近。

在媒介履行对司法的监督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媒介监督永远具有“非正式”或“民间化”的性质。“从现代西方法治国家的实践看,传媒对司法的监督并没有独立的、专门的制度性安排,也就是说,传媒监督并不具备司法体系内其他监督方式所具有的制度性条件。这主要体现在,传媒监督并不是司法过程中制度化的一种程序;同时传媒监督在制度上也不能直接产生某种特定的(特别是传媒所希求的)法律后果。”

媒介让人们自由了,自由的人们才敢于向媒介表达自己的呼声,于是媒介也才能够真正地代表人民、代表社会大众,媒介也才真正地具有大众传播的功能。民众不仅是媒介的生命,也是媒介得以不断发展的基石。我们在渴望着媒介获得自身完全的独立性,以这样的独立性为基础,媒介要培养自身完善的自我主体意识,这样媒介就将以一种真正的理性的姿态表现出对于人类大众的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将改变我们社会的整体面貌。

二、面向民众的司法

这里指的司法是司法审判,就是法院行为的意思。这样的司法到底是面向谁的呢?这问题虽然简单,却很重要。传统的观念认为司法是依据法律进行司法审判的过程,按照这样的精神,法律就是司法的精神支柱和合理性的来源。但在很多情况下,法院按照法律作出的裁判未必是正确的,也未必是合理的,比如,如果法院按照恶法来进行司法裁判,那么恶法怎么能够带来好的司法结论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司法不能简单地将法律作为自身的基础,因为当司法简单地将法律作为自身基础的时候,就是在做简单的假定,这个假定要求法律必须是良好的,否则不可能形成合理的司法结论。我们先放下这个问题不谈,后面还会涉及它。

司法是否要面向民众呢?这是我们着重要回答的问题。

司法一定要面向民众,这里所说的面向民众指的是司法要时刻关心自己的行为以及结论是否取得民众的认同。司法审判活动要求公开、公正,只有做到这些,人们才可能去认同司法。我们没有必要用一个所谓的理论设计来影响我们的思维和判断,这个理论设计就是说司法和立法不一样,立法要关注民众的要求,但司法只要严格按照法律操作就可以了。然而司法审判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行业,并不是说依据法律就可以真正地做到公平了,有时恰恰是依据法律才带来恶劣的结论,所以司法必须有自身的理念。司法在其运作的过程中必须能够做到真正的公平,必然产生合理性的判决,司法为了公平和正义的实现完全有资格和权利去突破实证化的法律所给予它的限制。因为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不是看司法审判是不是依据了法律,而是看它是不是实现了正义。在很多情况下,司法会为了正义而对法律进行灵活的解释与创造性的发挥,这是司法所具有的能动性的本质,我们不能拒绝也无法拒绝司法所具有的这样的高尚的创造性,而这种创造性一定是来自于民众的呼声。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考虑到几个有影响的人物所作的论证与判断。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重要著作里明确地提出了公平的思想内涵,他认为普遍的法律未必能够真正地实现公平,但公平却是非常重要的价值。“因为法律是针对大多数的,有时难免弄错。然而法律仍然是正确的,因为过错并不在法律之中,也不在立法者中,而在事物的本性之中,行为的质料就是错误的直接根源,就是对法律所规定的原则出现了例外。既然立法者说了一些笼统的话,有所忽略和出现了失误,那么这些缺点的矫正就是正确。如果立法者在场,他自己也会这么做;如若他知道了,自己就会把缺少的规定放在法律中了。所以公平就是公正,它之优于公正,并不是优于一般的公正,而是优于由于普遍而带了缺点的公正。”这种公平对于法律世界而言,就是要由司法来加以实现,所以司法实际上是通过对于公平的寻求来表达对民众的关切,而如果单纯地从法律的角度看问题,最后可能会失去民众,所以公平是相当重要的。当然,这种公平的实现依赖于法官的智慧,而它的根据则在于实践的合理性,正是实践的需要和实践的展开,为我们的司法创造性奠定了基础。“实践既是消除主观性与客观性各自的片面性、是主体和客体达到统一的活动,又是发展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对立、造成主体和客体新的矛盾的活动。总之,在实践活动中,不仅蕴藏着人类社会的一切秘密,也蕴藏着人的对象世界的一切秘密;它是人类面对的一切现实矛盾的总根源,同时又是人类能够获得解决这一矛盾的力量和方法的源泉和宝库。”在通过公平体现司法的民众意向方面,法官不能墨守成规,否则将失去真正的民众意向。

英国的哲学家培根也曾经说过:“一次不公的(司法)判决比多次不公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公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判决则把水源败坏了。”这都体现了司法公平的重要性,不公平的判决可能使民众对司法失去信任,那样所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司法失去自身存在的民众基础,这对于“司法为民”的建设是很不利的。法官必须实现公正,只有实现了公正才可能真正地为民,真正地体现民众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法官甚至可以突破成文法的限制,而实现对于法律的创造性发展。“成文法和其他法律文件的语言永远不可能是绝对明确的,因此解释它们的时候就有两条可供选择的道路,我总是倾向于实现公正的解释,而上议院肯定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实现法律,而我认为是实现公正。”丹宁勋爵还说,作为法官的“基本信念是,法官的作用就是在他面前的当事人之间实现公正。如果有任何妨碍做到公正的法律,那么法官所要做的全部本分工作就是合法地避开——甚至改变——那条法律。”由此可见,司法是要不断地实现公平的过程,在这一实现公平的过程中,法官始终要为眼下的当事人实现正义的信念,这体现了法官内在信念当中对于民众的尊重,一个尊重人的人才可能认真地为实现司法的正义与公平而奉献自己的整个生命。司法必须是为民众而设定的,离开了民众对司法的认同,就不可能有司法存在的任何合理性,而且还可能导致司法行为中的法律的专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将司法看做是面向民众的司法。

三、媒介与司法:让百姓了解更多

我们之所以说媒介是进步的,原因在于我们能够从媒介中感受到百姓的声音,媒介为百姓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平台,因此媒介有利于促进民主的生成。实际上,民主只是个口号,媒介最终要表达的是以人为本的思路,媒介对人的尊重恰恰可以很好地体现媒介的人文主义价值。媒介不仅要反映老百姓的声音,而且也要让老百姓感受到更多的东西,让民众能够在阅读媒介的时候感受到我们这个时代行进的脚步声,老百姓需要了解得更多,我们没有理由拒绝老百姓对于信息的迫切需求,所以媒介一方面是表达民众的声音,另外一方面是让老百姓听到不同的声音。

媒介让老百姓了解了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必须的,他们有着知情权,因为社会本身就是他们的,他们有资格了解自己所属的社会。人类的科学技术创造了媒介,就不能为少数人所控制,而必须是为大众服务,这是媒介的根本,也是媒介的市场原则。媒介为我们构造了一个信息社会,我们在这个信息社会中感受着各种各样的事件,我们倾听着媒介为我们提供的声音。信息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知识的社会,知识构成了我们对社会评判的基础,构成了我们决策自身行为的前提。我们了解这个社会不是为了单纯的了解,而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我们自己,更好地让社会符合我们自身的追求,更好地让社会成为我们存在的家园。我们需要这个社会,我们需要了解这个社会的多元化的信息,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拒绝我们的要求,这种要求内在于我们的信念和生命之中。

同类推荐
  • 科学技术哲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科学技术哲学国际理论前沿(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就科技哲学的前沿问题作了梳理和探讨,主要涉及历史认识论、体知认识论、社会本体论、认知科学哲学、技术的社会塑形、技术现象学、信息技术伦理等问题,分析全面、深刻。
  •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本书总结了传统的国际新闻报道体裁在网络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Web2.0时代博客、微博客、播客和维客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所作的贡献,网络中这些新的传播手段带来了国际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报道领域的拓展以及报道速度上的革命。从人的角度出发,《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指出了目前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国外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人性化经验,以资借鉴。由于国际新闻报道一直面临解释的困境,所以追求沟通与理解成为其基本的追求,《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提出,无论是对现存问题进行批判还是对美好未来进行规划,都应该坚持一种入学的立场。
  • 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

    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

    《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是《河南教育》(高校版)杂志联合全国40多所高校举办的“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征文作品精华集,浓缩了100位辅导员的育人实践和思考,也收录了13位辅导员工作专家的精心点评。书中所选案例基本上涵盖了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广大一线辅导员提供了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工作经历以及问题处理技巧。
  • 谁来娶我的女儿

    谁来娶我的女儿

    每逢周末和法定节日,上海市HP区NJ路附近某公园的北角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群中老年人三三两两,或立或坐,以品评的目光相互打量。这些人或是拿着写满信息的纸牌四处游走,或是站在自己的“摊位”前面。这里就是上海相亲角,一个特殊的公共聚会场所。相亲角中上演的并非是“剩男剩女”的戏码,真正的主角是他们的父母——当年的知青一代。知青一代在婚恋大事上曾经被“党疼”“国爱”,而今他们的子女要解决婚姻问题时,国家却早已从私人情感领域退出。国家对住房、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性领域的改制,迫使城市居民凡事依靠自己的程度达到了1949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父母们的集体性焦虑在相亲角中展露无遗。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全书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热门推荐
  • 天鲸战记

    天鲸战记

    一本蓝皮札记,倾吐万古情仇,七枚海星烙印,封藏洪荒绝力,鲸元络造就炼鲸者,刑图腾剜解峥嵘心,沥血攀爬开一路,繁花终可期。
  • 媚迷天下

    媚迷天下

    她是21世纪的绝色校花,亦是九尾狐妖后裔。一朝穿越,你有甜言蜜语我却心系地球。逆天之行,爱过人,被妖爱,如梦。颇多荆棘。杀过人,灭过妖,玩过帅哥,弑过神。让这个世界在小女子的石榴裙下颤抖吧!
  • 地下情侣

    地下情侣

    “一枝棉”揭了省府缉拿共匪悬赏告示的消息传到县城,清乡总办刘福和副总办朱维正,惊得嘴巴张成一个“O”型。刘福命令朱维正:“自今日起,全县戒严,挖地三尺,一捉匪首杨群,二抓侠女‘一枝棉’!”“对!”朱维正随声附和。“咱俩齐心协力,南北夹击!叫他两个插翅难逃!”“好!”三天以后,刘福和朱维正的自治军、清乡团,把方圆几百里的田南县围了个水泄不通。
  • 人的心理医生

    人的心理医生

    这本散文写出了各种励志的内容和各种优美风景,和我对世界的认识观,和大家的心理,和大家分享的是我的世界观,这本散文集有议论文,描述文,记叙文,抒情文,哲理文,风景文,励志文,帮助孩子们的人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与心灵。
  • 重生之坂道之诗

    重生之坂道之诗

    前世的程序员兼超级偶像宅出身的主角,被命运一脚踹到了另一个世界变成了自己喜欢的偶像,这是命中注定的杯具还是一场奇妙究极幸运的开始?然而还会有重新选择的一次机会,王者归来主角有已然改变了他自己的追求,国内最强偶像组合,打造世界闻名的最强偶像,扮猪吃老虎?还是王霸之气直接呼脸,想用哪种就哪种~究竟如何完成心里的计划,一切尽在坂道之诗。
  • 星星乐园

    星星乐园

    我要通过你的眼睛看到我的世界,看清我的生命中的迷茫。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红颜策江山

    红颜策江山

    风华绝代,魅惑无双,他初次和她相见,就已经深深沦陷,从此,为她疯,为她魔,为她疯魔……一旨和亲圣旨,猝不及防的暴露了林六小姐,当她惊现在世人眼前,将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而他,没得选,他也很无奈啊,只能勉强颠覆这天下了。本文一对一,女强男更强,男女强强联手
  • 比遥远还远

    比遥远还远

    在共和国版图的最西端,有一条河,叫霍尔果斯河。不大,也不算小,自北而南地流着。这是一条界河,河西便是当时的苏联,现在的哈萨克斯坦。河上有一座简易木桥,大约百十米长,一米多宽,没有栏杆。这座木桥是霍尔果斯河两岸两个国家的重要联通口岸,中方的地名叫霍尔果斯。一九七五年春夏之交,我来到霍尔果斯。霍尔果斯驻扎着一个边防团团部,辖管南北很长一段边防线。在遥远的边疆,一个团级边防站,那是一个相当大且相当重要的单位。遥远,到底有多远?这是一个不到新疆,怎么也想象不出来的概念。
  • 爱在彼岸,适逢花开

    爱在彼岸,适逢花开

    爱情从来不说谎,你爱着我,我爱着你,哪怕为此付出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