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5500000006

第6章 媒介的几个基本问题(5)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在公开的真相面前得到检讨,这样社会才能够进步。了解了事实的真相,我们的行为就有了尺度和准则。国家需要真相,社会需要真相,老百姓需要真相,尤其是那些问题性的真相,我们更需要了解。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经历过自我批评、自我改造、自我发展,那么这个自我批评、改造、发展的前提是什么?就是要首先了解自己的问题,了解自己存在的真相,否则就不可能实现改造与发展。社会也是如此,只有把握了真相,我们的生活才能够得到改造,一个压制真相的社会是野蛮的不文明的社会。而媒介可以揭示真相,让真相在媒介上公开化,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尽管媒介作为公开化的传播信息的工具,可以让事实的真相被揭示出来,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媒介并不是总在披露和表现真相,它也会压制真相。媒介是由人把持的为人服务的工具,就是这一非客观性的特征决定了媒介市场有被利用的可能。既然媒介被人把持,作为有限度的人,一个被金钱所贿赂的记者还能够真诚地揭示事实真相吗?一个被女色诱惑的媒介管理者还可能在文章风格以及文章内容上很好地贯彻自己的意志吗?媒介的市场化在促进自由与民主发展的同时,也在侵蚀着新闻的真实性品格,人们不能分辨媒介报道的真假,时常处于困惑的状态之中。广告是媒介所要传播的重要内容,但现在各个媒介的广告到底有多少完全符合事情的本来面目?结果恐怕很不乐观。尤其是现在经常有大量的医疗医药信息,它们不仅仅以广告的形式出现在媒介上,而且有时被做成了专访的形式,那么如何判定这些信息的真假呢?媒介在被金钱所利用,金钱让虚假的东西转化为真实的东西。媒介本来是神圣的,但长期下去,谁还会相信媒介呢?

一个信息是否真实在根本上应该是依赖于它是否符合客观的本来面目,但是当这个客观的本来面目无法得到澄清的时候,那么真实实际上就是依赖于人们的心理结构而获得自己的现实性价值。一个本来不是真的消息可能会因为反复的报道而被人们认为是真实的,这是信息运行中的重要特性。假设某个媒介开始报道某个消息,大家最初并不相信,但如果紧接着所有的媒介都如此报道,那恐怕即便不是真的,人们也要相信它的真实性了。人们所相信的真实往往未必有着现实的根基,但这种虚假的真实却会左右人们的行为。这是媒介的悲哀,但也是媒介的常态。没有人可以完全消除媒介所存在的这种特性,因为媒介在实际上一定会被经济、政治、军事、金钱甚至女色所支配,从而完成自身篡改历史的阴谋。

在实际的媒介运行中,即使媒介主体抱着一种客观真实的态度,媒介信息也不可能与客观事实完全地符合,而只能达到一种新闻真实,这种新闻真实只是一种相对的真实,是新闻界普遍认同的信息的真实状态。新闻真实不可能是原本的事实状态,它的很多细节可能都会发生转化,虽然这种信息的转化可能不是出于媒介主体的故意,但它却毫无疑问地存在着,这也是不可忽略的报道中的规律性。当我们用一种理性的态度去对待这种现象的时候,必须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对新闻报道要求完全的客观性是不切实际的。也许新的信息组织形式的出现会增加信息的客观性,比如现场直播,它以声音和图像的组合再现了事件的过程,因而其所具有的客观性程度应该受到重视,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媒介主体可能会按照自己的偏好来组织现场直播,而经过媒介主体组织了的直播可能会与事物的本来面目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完全怀疑新闻的真实性,我们要确立的是一种“新闻真实”这种相对的观念,而不是“新闻客观”这样绝对的观念,这样可能就会以一种较为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客观性问题。

我们需要真实的生活,但我们所获得的真实的生活的印象和知识可能是相对的,也许只有我们在场的领会才可能是真实的,但当我们回忆的时候,这种在场的记忆也不可能是完全客观的了。人的真实的信息化的生活总是受到语言、情感、权力、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信息虽然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了解到更为广泛的时间和空间内的事件,但这些事件却是以信息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因此它们总是打了折扣的真实。

我们渴望对真实的了解与把握,但即使经过努力我们所获得的依然是相对真实的信息化生活。信息毕竟是信息,而不是生活本身。

三、自由的愿望及其满足

现代媒介在其发展过程中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单一化的运作模式,民间的意愿越来越多地被表达出来。媒介的发展就是人们的自由的发展,媒介为现代人提供了表达意愿的公共空间。如果说在传统媒介中一个人要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自由受到来自于多方面的限制的话,那么在现代社会的新媒介中每个人自由表达的愿望都可以得到满足。而这种最能给人以自由的媒介在今天无疑就是诸如网络与手机这样的媒体。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实现了每个人都成为传播者的美好梦想,众多的在过去无法实现表达的愿望在网络中都可以获得对象化的价值。通过网络,普通市民也可以报道某个特殊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或者展示自己的思想观点,这就是现代媒介自由价值的体现。DCCI 2009年调查数据显示:08年中国互联网有效受众注:规模达303亿,比2007年的182亿增长665%。随着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多,满足更多人的表达愿望成为可能。网络的无限信息量和高效检索优势使我们可以随时搜索所需信息,网络的开放性满足了我们对社会事件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其交互性特征使我们可以与朋友保持密切联络,而网络的虚拟性甚至使我们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王国成为可能。这正是网络所具有的自由价值。每个人只要有想法、有观点,就可以在网络论坛中自由地发表,美好的自由愿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现。网络的自由特性恰恰表明网络民间化、生活化价值的实现。

手机更是一种崭新的媒介形式,它在最近几年的发展态势尤其引人注目。实际上,手机从发明之初就成为一种传播工具,但主要限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递。那它是何时演变成为一种媒介的呢?应当从手机短信开始。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这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我国是1998年开通手机短信业务,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多。2000年11月,中国移动推出了“移动梦网”服务,短信市场开始呈现火爆之势。到2002年,仅中国移动用户就已达到1亿多户。据估算,2005年春节7天长假期间,中国手机短信发送量首次突破100亿条,精彩纷呈的拜年短信在中国3.3亿手机用户间穿梭如流。如今,手机短信的地位也开始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手机电视收看新闻、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等,所以有人将其称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当通讯运营商与电脑网络结合后,手机从一种通讯终端逐渐演变成一种信息终端,转变为大众传媒工具了。

手机是一种个人化的空间,它可以满足人们向一个或者多个特定的对象表达思想、观点和发布信息的需求,使得媒介完全实现了生活化的意向。在通过手机进行传播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将身边发生的事情作为新闻发布,也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言论作为探讨的信息与外界交流。手机真正地实现了传播的个性化与普及化。

伴随着技术发展的媒介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传播模式,也改变了人们的表达方式。如果说传统媒介容易被权力所控制,那么新的媒介则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真正自由的空间。在新的时代,媒介融化在一个无形的弥散的空间中,彻底地成为人们表达心声的手段。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形成,一个弥漫的网络世界正在形成,一个真正的自由世界正在形成。没有谁可以通过媒介来控制人们的思想,人的心灵释然了,人的自由被解放了,伟大的马克思所展望的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前提的美好社会正在向我们悄悄走来,我们为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而感到欣喜若狂。

然而我们在感受着自由的美好的同时,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自由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有着来自多方面的限制。密尔是研究自由的思想家,他提倡自由,认为自由乃是人最可珍贵的财富。但密尔并不否认对自由的限制。

虽然社会并非建筑在一种契约上面,虽然硬要发明一种契约以便从中绎出社会义务也不会达到什么好的目的,但每人既然受着社会的保护,每人对于社会也就该有一种报答;每人既然事实上都生活在社会中,每人对于其余的人也就必得遵守某种行为准绳,这是必不可少的。这种行为,首先是彼此互不损害利益,彼此互不损害或在法律明文中或在默喻中应当认作权利的某些相当确定的利益;第二是每人都要在为了保卫社会或其成员免于遭受损害和妨碍而付出的劳动和牺牲中担负他自己的一分(要在一种公正原则下规定出来)。这些条件,若有人力图规避不肯做到,社会是有理由以一切代价去实行强制的。社会所可做的事还不止于此。个人有些行动会有害于他人,或对他人的福利缺乏应有的考虑,可是又不到违犯其任何既得权利的程度。这时,犯者便应当受到舆论的惩罚,虽然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总之,一个人的行为的任何部分一到有害地影响到他人的利益的时候,社会对它就有了裁判权,至于一般福利是否将因为对此有所干涉而获得增进的问题则成为公开讨论的问题。但是当一个人的行为并不影响自己以外的任何人的利益,或者除非他们愿意就不需要影响到他们时(这里所说有关的人都指成年并具有一般理解力的人),那就根本没有蕴蓄任何这类问题之余地。在一切这类情事上,每人应当享有实行行动而承当其后果的法律上的和社会上的完全自由。

在任何时代都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虽然可贵,但只有人与人之间实现了自由的协调,才可能真正地实现自由。在媒介中人们所享受到的自由也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人们必须为媒介对别人无端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必须为媒介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人们必须承担责任的理由同样是根据人本身的自由,人都不是被动的主体,而是一个良好的有着理性自由的主体,这样的主体必须对自己的任何行为承担法律或道德上的责任。责任以自由为前提,同时又是为了保护人的更为充分而广泛的自由。

在现代社会,媒介越来越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之中,这就为人们满足表达自己生活世界的呼声提供了可能。相反,如果媒介只是停留在一个抽象的台阶上,它就不可能真正地实现对民众的关注,也不可能实现民众的自由价值。

同类推荐
  • 萧山记忆:改革开放40年启示录

    萧山记忆:改革开放40年启示录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砥砺前进,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肩负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要求新使命新期望,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继续书写萧山催人奋进的实践创造,为世人提供敢为人先的“萧山样板”和“萧山智慧”,为历史留下令人感知感怀的萧山记忆。
  •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

    《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比较全面地对中国文学形式化的民族文化作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可以弥补西方结构主义、符号学之缺撼。同时,开拓了中国古代文论修辞观这一新的学术领域。本书认为中国哲学作为独特的文化力量,影响着中国、又学的审美方式和语言表现形式。“兴”原来是礼仪活动中的行为仪式,作为审美概念,是从礼的领域转向了诗学领域,五行思想也使中国文学形成特有的审美性时空,而风水观念在山水诗中的运用,使自然山水在文本中成为理想化的、秩序化的存在,对偶受阴阳哲学影响,是一种动静相乘,刚柔相形的参天地、察幽微的传统的审美方式。
  • 王学泰自选集:岁月留声

    王学泰自选集:岁月留声

    这里浓缩了中国社会近六十年的风雨变迁,描绘了那个激情年代的人生百态;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细细品读这些珍贵的独家资料,在流金岁月中慢慢感悟人生,接受时代洗礼!
  • 社会理想和社会稳定

    社会理想和社会稳定

    社会理想与社会稳定是相互联系的一对概念。社会现实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于是引发人们产生美好的社会理想。如果社会现实与人们的社会理想差距过大,就会引发变革现实的社会活动。因此,要建构和谐社会,保证社会稳定,必须关切社会理想、研究社会理想,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理想,促进社会理想在社会现实中的实现。
  • 花雨满天

    花雨满天

    季羡林先生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在此过程中参悟到许多佛家思想的精髓——人一死就是涅槃,不用苦苦追求。那种追求是“可怜无补费工夫”。在亿万斯年地球存在的期间,一个人只能有一次生命。这一次生命是万分难得的。本书主要收录季羡林先生关于佛教研究的经典文章,共分三辑:第一辑,佛教研究;第二辑,佛教与文学;第三辑,佛教人物。
热门推荐
  • 一周的生命

    一周的生命

    如果你的生命仅剩一周,你会如何度过?你会做什么事情,不让你的人生留下遗憾?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Lazy Tour of Two Idle Apprentices

    Lazy Tour of Two Idle Apprentic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系统教你追男神

    重生系统教你追男神

    【重生爽文,虐渣打脸,1v1双洁互宠苏爽文】顾子秋重生而来却忘了前世的记忆不过没关系,系统在手天下我有待虐渣打脸后,顾子秋才发现自己选择是“攻略男神,走向人生赢家”模式系统表示他很无辜某男表示他被撩的身心愉悦
  • 函数弦情

    函数弦情

    偶然一次在海里救了个帅哥,没想到两条不可能有交点的曲线从此相交在一起。到底是偶然还是人为,无人可知。精彩片段:刚想开门,门突然被韩文录打开了因为拉力的原因嘉言直接撞到韩文录的怀里。嘉言反应过来立马松开手站直。嘉言耷拉着脑袋小声说:“尴尬死了。”
  • 进阶吧多萌

    进阶吧多萌

    预备役兽医*未来的农场大户一起同步进阶!
  • 爱玛

    爱玛

    主人公爱玛是个美丽、聪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热心关注身边的浪漫故事,却又固执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张为孤女哈丽埃特导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当哈丽埃特误以为自己爱上了地方官奈特利先生时,爱玛才惊觉原来自己也在爱着奈特利先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妖女重生记

    妖女重生记

    原以为是穿越,不想本是蛇一枚……原以为幻化成人万事大吉,不想情劫开始……本想了此一生,不想神兽加身……且看小蛇如何经历重重磨难,荣升神兽!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们30年来上下求索、深刻反思的思想历程,是作者们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心灵写照和诚实记录。在这里,作者们以“客观的理解”为准绳,力图用简洁的语言、适当的叙述、合理的逻辑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但是,我们并不认为这部著作完全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本来面目”,这些解释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本”,因为我们深知解释学的合理性,深知我们与马克思之间存在着“文化差”、“时代差”,而且马克思离我们的时代越远,对他理解的难度也就越大,就像行人远去,越远越难辨认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