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6700000004

第4章 导论(3)

二、场域理论的基本内容

场域理论是一个让初接触者难以理解的理论体系,它之所以难以理解,首先在于它挑战了人们惯常的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比如对“惯习”这一概念的定义;其次,它就像一口开口最为简单但却可以无限下探的深井,通过“场域”“惯习”“资本”三个相互支撑的核心概念,让每一个接近井口的人都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深度上摸到水,也正是因为这种简单却有力的分析框架,使接受者免受许多条条框框的制约,有了不断进取的广阔空间,成就了它作为一种认知元模式的魅力。

1.“场域”

场域理论的第一个核心概念。“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Network)或一个构型(Configuration)”。[43]从关系的角度出发,是理解场域理论的第一步,布尔迪厄认为,社会世界是由具有相对自主性又相互联系的社会小世界构成,这些社会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逻辑和必然性的客观关系的空间——场域,因此场域就成为分析社会的基本单位。换句话说,“场域”概念的魅力在于运用者可以随时接用它来分析任何一个场景——即便是几个偶遇的人在坐火车时通过交谈建立的短暂关系网络。

那么,这些场域是如何形成的呢?布尔迪厄将其比喻为一个“游戏”:“一个场域不是死的结构,不是空的场所,而是游戏空间,那些相信并追求其所能提供奖励的个体参加了这种游戏”。参与其中的社会成员按照特定的逻辑共同形成了场域,即进入这个场域的人知道“游戏”公开的规则,希望从游戏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一旦进入“游戏”,首先在内部必然充满了竞争,这时不同的人就会寻找、利用各自的“资本”,主动和被动地展开行动——“惯习”,以得到各自想要的东西——某一种或几种“资本”。因此,场域内部充满了争斗,并可能因争斗形成各自逻辑的子场域。

2.“资本”

场域理论的第二个核心概念。在布尔迪厄看来,资本是累积性的劳动,以物化的或肉身化的形式存在,这种劳动在私人性即排他性的基础上被行动者或行动者的小团体占有,这种劳动(资本)使他们能够以具体化的形式占有社会资源。这个定义比较晦涩,但实际上并不难理解。每个场域、个人都有着特定的资本,布尔迪厄将之主要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

布尔迪厄认为,经济资本就是当代主流经济学中所研究的那种资本类型,比如货币,比如财物或产权,可以立即并直接地转换成货币形式。

文化资本在布尔迪厄社会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他认为文化资本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实际上是一种信息资本,但其具体的存在形式则有三种:身体化的、客观化的和制度化的。身体化的状态体现在行动者精神和身体持久的性情倾向之中,比如文化、修养、技能等必须通过身体发生联系;客观化的文化资本比如书籍、绘画,虽然是物质化的,但作为一种“符号性”消费,也需要身体性的文化资本去懂得欣赏、使用它;制度化的文化资本表现为某些制度的认可或规定,例如学历、证书、荣誉等。

关于社会资本,布尔迪厄认为,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群体,凭借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又在一定程度上制度化的相互交往的彼此熟识的关系网,从而积累起来的资源的总和。“它既包括实际存在的资源,又包括潜在的资源”。他进一步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社会资本主要体现为政治资本。

象征资本是一种被“承认”或“误认”的经济或政治、文化资本,其往往被合法地认可成一种“信誉”,“在通常情况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种‘信誉’能够保证‘经济’利润的实现”。换言之,象征资本是一种暗含了使物或人神圣化能力的“神化”资本,并从中体现价值与获得利润。四种资本可以相互转化,但经济资本能够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但后者向经济资本的转化就不一定能够成功。

为说明资本概念的含义,这里举一个笔者理解的例子。一名记者,为了进入电视新闻场域证明自己很优秀,首先必须拥有“文化资本”——身体化的文化资本,比如与体力相结合的摄像、写作技能;客观化的文化资本,比如对绘画、音乐的天赋,能够较一般记者更敏感地发现好的声像素材;制度化的文化资本,比如研究生的学历证书。而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他或许还需要“社会资本”——他父亲的老同学恰好是电视台主管人事的处长。而如果他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他也许只有运用“经济资本”——金钱贿赂来实现进入新闻场域的目标。在进入新闻场域之后,他首先得到的是新闻场域提供的“经济资本”——工资和奖金。此时,如果他产生了有更大的抱负,还想成为一名时政新闻的“大腕”记者——一种“象征资本”,他就需要不断地与政治场域发生联系,以获得政治场域提供的“社会资本”。在他付诸行动之后,他发现政治场域只对有官衔的记者才青眼有加,那么他必须调整自己在新闻场域的行动策略,取得台领导的好感,得到提拔获得社会资本里的“政治资本”,而如果在这一过程中他感到分外压抑,感觉还不如成为一名洁身自好、见解独到的记者,靠自身的知识实力来获取名誉,那么他就需要结交一些出色的学者,和“知识场域”发生关系,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资本”。很不幸,几年之后他发现获得的知识不能通过新闻审查,心灰意冷之后,他最终决定还不如多赚点钱算了——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本”,于是他就多发稿——不管是好稿还是烂稿。

和个人一样,每个场域也需要自己独特的资本和信奉的逻辑参与社会交换,比如,学术场域是真理,艺术场域是美,新闻场域是信息的真实和态度的客观。它们通过这些独特的资本与社会交换,最终获得经济资本,或者是其他某种想要的资本。因此,一旦一个场域在其他场域的入侵下丧失了自身逻辑,就无法生产自己的特定资本完成交换,最终会由衰落直至崩溃。所以,每个场域能够健康存在的基础就是最大程度地保持自身逻辑。例如布尔迪厄批评的法国学术场域遭受电视场域的入侵,产生了“快思手”式的电视学术明星,破坏了学术场域的自有评价体系。

3.“惯习”

当然,不是每一个新入行的记者都会像上面例子中的那名记者有相同的资本偏好和行动选择,这就涉及了场域理论的第三个核心概念——惯习。

惯习“(就是)生成策略的原则,这种原则能使行动者应付各种未被预见、变动不居的情景……(就是)各种既持久存在而又可变更的性情倾向的一套系统,它通过将过去的各种经验结合在一起的方式,每时每刻都作为各种知觉、评判和行动的母体发挥其作用”。[44]

换而言之,惯习是在长期遭遇特定的社会条件并受其熏陶训练下,和外部限制和可能性越来越多内在化的情况下发展成的一套可能是独特的性情系统(Disposition)。但这套性情系统可能包含先天遗传因素形成的个人性格特质,也可能包括后天的家庭教育、学习经历带来的影响,它并非一直不变,还有可能会随着进入各种场域对资本的不同偏好发生程度不同的改变。因此,历史性和可塑性是这些性情系统的特征。惯习是个体在实践中形成的,反之这种惯习又作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布尔迪厄一再强调惯习不是单纯地指行动者的个性而是一定场域中的主观构成物。这种构成物存在于个体中,而又独立于个体,类似于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并作为一种客观力量作用于个体,所以,这个形式上主观的东西又包含了客观的内容。

正是场域与惯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成就了场域理论对传统社会学的超越。在传统社会学中,结构和个体是对立的两极,客观与主观也同样是对立的两极,这两对范畴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为结构被客观化,个体被主观化。而在场域理论中,场域是结构的,但又不完全是客观的,其中包含主观的部分;惯习是个体的,但又不完全是主观的,其中又有客观的渗入。客观与主观共同存在于场域中,又共同存在于惯习中。这样,它们在场域中融合又在惯习中被融合。反过来看,场域具有客观性,惯习也具有客观性,正是客观性将场域和惯习统一起来,即把结构和个体统一起来,场域和惯习又都具有主观的一面,主观性也和客观性一样将场域和惯习即结构与个体联系在一起。更进一步讲,在布而迪厄的理论中,场域跟惯习两个概念是不可分的,“场域、惯习等概念的定义只能在理论体系中寻找而不能孤立地理解”,“概念的真实是它们间关系的真实,它们的意义存在于关系系统之中”。场域与惯习的这种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关系,使结构与个体、客观与主观这些传统的具有对立色彩的概念更加接近,更加减少了它们间的对立性。[45]

而场域与资本、惯习三个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布尔迪厄继续了把场域作为“一场游戏”的比喻,而把惯习和资本比作游戏中的王牌。惯习和资本为场域中的参加者规定了可能的本质属性,这些王牌决定了游戏的形式和结果。因此,只有当把场域、惯习、资本三个概念互相依靠,将其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意义,各个概念无法单独存在。即参与某个场域的人首先承认有这样一个游戏存在,但这个游戏的边界可能由于每个人惯习的不同而被设定了不同的边界和关键资本,所以,场域可被视为不定项选择的、缺乏明确界限的关系空间,它为其中的社会成员标出了待选项目,但没有给定最终选项,个人可进行竞争策略的多种搭配选择,不同的人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在这些结果中,一方面可以体现出选择者的意志,即个体的创造性,另一方面可体现出选择的框架要求和限制。

最后,如果对场域理论做一简单概括的话,布尔迪厄建构自己理论体系的分析理路是:场域是行动者的行动空间和关系存在;场域形塑行动者的惯习,场域又是具有惯习的场域;资本是构成场域的资源,特定场域里充斥特定的资本;实践是行动者的主动性活动,实践又把惯习、资本和场域等联结在一起。场域是布尔迪厄理论建构的基点,惯习与资本充实并构建着场域,实践则使场域不断地运动。对一个人在某一场域日常言行最基本的逻辑解释就是:惯习/资本+场域=行动者的日常言行因此,布尔迪厄认为,分析一个场域要涉及三个必不可少并、内在关联的环节:第一,必须分析与权力场域相对的场域位置。第二,必须勾画出行动者或机构所占据的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结构。第三,要分析行动者的惯习,亦即千差万别的性情倾向系统。

三、场域理论作为本问题研究框架的适当性

之所以选择场域理论来作为本问题的研究框架,原因首先在于布尔迪厄对场域理论“建构者的结构主义”(Constructivist Structuralism)的思辨态度,这一概念中的前半部分强调了场域理论的主观取向,即行动者对于社会和文化现象不是无动于衷、无能为力的,而是以具体的思想、行动和能力,参与了建构过程,在这里场域理论超越了结构主义;这一概念的后半部分强调了其理论的客观取向,即个体在社会活动中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受客观的、既定的、外在的超个体因素的制约的,在这里布尔迪厄超越了现象学。这种集中于“关系”的视角,兼顾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研究,重视场域与惯习之间相互塑造而形成的变动性,尤其适用于各种隐规则、潜规则盛行的中国礼俗社会,对当下中国新闻场域因为价值体系多元导致的细微演变以及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也与笔者在工作中观察到的新闻实践中或进或退、或左或右的复杂现象相吻合。

其次,笔者更愿意选择“新闻学社会学化”的研究态度,以适合它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社会特点,太多的“应该如何”的道德宣誓,简单化了事物多维度的考察视角,高估了人的自控能力,忽视了不同社会角色、分工过程中遭遇的现实困境,丧失了“同情的理解”做制度改良、安排的基础,最终越来越高调的“批判”,让批判者自身都变得可疑,更遑论安慰人心了。而作为一种社会学的认知元模式,场域理论只是一个社会学上的研究大纲,没有做过多的理论预设,需要从经验研究中描述场的形成历史与行为规则,给余下的研究留下了宽阔的空间:可以避免从理论出发到现实中寻找证据的教条式研究,有利于不同的研究者或繁或简,从中国的特殊经验中发现中国媒介场的独特规则。其对资本概念的应用,有助于研究对象的客观化,是对媒介场中存在众多的“符号性”神话,比如客观性、第四权力、舆论监督和宣传口号的一个祛魅过程;其对惯习概念的应用,不仅可以描述个人在场域内由于不同的惯习、占位、资本和策略如何行动,还可以描述政治场域、经济场域、文化场域对于媒介场域制造“符号暴力”能力的争夺,从而勾画权力场、经济场、文化场与媒介场的复杂关系;布尔迪厄对于场域内部存在“争斗”的发现,对转型期各种社会思潮、个体价值观念在电视新闻生产内部的冲撞提供了很好的分析启发:通常我们所说的电视新闻界内部,一个统一的新闻价值标准体系是否真的存在?是否存在价值、行为取向不同的“小圈子”?“电视新闻人”是否是一个掩盖了太多个体差异的集合名词?

最后,场域理论最吸引笔者的是它倡导的建立在“反思性”基础上的认识论——“历史主义的理性主义”,即理性是一种历史的产物。简单说,即“理性的思考”既受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所制约,同时又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前进。[46]布尔迪厄对德里达倡导的后现代“解构”所体现的虚无相对主义进行了这样的批驳:如果解构哲学自我解构,就会发现它实施的可能性是有历史前提的,即它所应用的各种真理标准和理性对话标准本身也根植于当下知识世界的社会结构之中。由此,对理性的认知,就超越了虚无相对主义,和由哈贝马斯捍卫的“现代主义”理性主义中所蕴含的唯科学主义绝对论之间的对立[47],这些至少是在目前消除了笔者长期以来对“理性”认知能力的一系列困惑。

同类推荐
  •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已成为社会的主人。教师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他们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中,自己也相应得到发展。这样的一致性使教师的劳动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他们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履行师德的规范要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而竭心尽力。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依法执教,享有社会赋予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这种权利与义务、道德与利益的统一,也是社会主义师德平等性的重要表现。
  •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清平教育之全纳教育》一书,由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主编,是对清平小学实践全纳教育3年来的一个阶段总结。该书以一所普通学校接纳孤残儿童开展全纳教育的生动教育实例向我们揭示了:只要我们的学校愿意接受并运用全纳教育的理念作指导,只要我们的校长和教师真心实意地将全纳教育理念运用于教育实践,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通过不断的教育创新,依托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那么普通的学校也能办成优质的、理想的全纳学校。清平小学的教育实践又一次证明了全纳教育在中国也是可行的。
  • 千古谚语大观

    千古谚语大观

    谚语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富于高明的语言表达技巧。笔者个人认为谚语的妙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藏谋略于只言,指迷津于片语,以微言见大义,以前车为后鉴。
  •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哈佛非虚构写作课:怎样讲好一个故事》是由全球久负盛名的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集聚全美杰出新闻记者和非虚构作者,分享他们独到的创作经验。涵盖各个方面,从寻找一个好的主题、搭建故事的叙事结构、塑造作品品质,到撰写和出版你的第一本书,是新闻、电视、广播、纪录片等从业人员,以及自由撰稿人的必读参考。
  • 谁来为教育买单

    谁来为教育买单

    在古代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相信,这是改变自身和家族命运的不二法门。殿试试卷一页。在经历了1000多年的考试之后,中国人真的养成了“考试情结”?改革开放之后恢复高考,现在的教育制度深受科举的影响,从而扼杀了教育的内在精神,教育的目的本来是培养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体,但现在教育的精神都被异化,人人都变成考试人。我们似乎看到这样的身影,清朝状元翁同龢秉烛夜读,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在嘶声呐喊……
热门推荐
  • 暗害

    暗害

    他来了,怀着豪赌的心情,带着复仇的烈焰,义无反顾地来了。虽然是初春时节,但对于东北的林区来说还十分的寒冷。这是一个不太陡峭的山坡,长满着成片的森林,主要有杠树、椴树,还有白桦、红桦和红杉松之类,密密麻麻,很笔直地矗立在那里。树木的颜色已经开始反青,有了一种明显的嫩绿气息。枝条上隐隐约约地,有殷红的雀舌大小的嫩芽儿探头探脑地长了出来。树根下面堆积着厚厚的枯黄的树叶,踩上去松软而富有弹性,有如质量上乘的栽绒地毯,上面还残留着一坨坨、一片片的积雪,脏兮兮地反着青光,正在吱吱地融化着。
  • 女扮男装穿越:暴君,你敢不爱我?

    女扮男装穿越:暴君,你敢不爱我?

    唉,回古代找到好老公的美梦是不能做了,因为她竟然穿成了一个女扮男装的暴君!身边的人物个个出众,却都是她的仇人!不过她最厉害的仇家竟然看穿了她的身份,不再想着报仇,还霸道地问她“你敢不爱我”?切,有什么不敢的~
  • 雍邸集

    雍邸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琅琊名士多(红嫂卷)

    琅琊名士多(红嫂卷)

    本书以报告文学的形式,用细腻灵动的笔触,用白描纪实手法,从党性人性的视角全新解读红嫂精神,真实地再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50余位红嫂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重温了伟大的红嫂精神,同时也为红嫂精神作出了新时代的诠释。“沂蒙红嫂”是沂蒙人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英雄群体,是老区人民的一张红色名片。
  • 帝武神荒

    帝武神荒

    大千世界,火树银花,红尘、美酒谈笑间,皆云烟化雨,随风而去。葬魂渊下万鬼哭。红颜反目。少年白发。初尝醉。恩怨情仇,枯骨生花,神脉复苏,帝武神荒。补天术出天道怒。雷寂八荒宝丹成。一壶酒,杀尽天下负我人。尸山血海,无尽凶地。怒尔不争。上斩苍天,下战九幽。悠悠!望明月,悲离合,往昔入梦,生死楼上。白发三千丈,朱颜终辞镜。事了拂衣去。吾留名。……
  • 婚情陷阱

    婚情陷阱

    我怀孕了,我老公看到我的化验报告后,要求我一定要生下来,可我却不知道这个孩子是不是我老公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长空路

    长空路

    我为生,不杀一人。我已死,碎尽星辰。逆命运,断因果,掌轮回,斩天灭道,只为…
  • 女人若能柔弱,何须动用坚强

    女人若能柔弱,何须动用坚强

    生活的多元化,让当代女性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得不去独当一面。身为女人,即便想柔情万种,也会被“女人不狠,地位不稳”“女不强大天不容”“女人要做狠角色”等口号狠狠地扇一记耳光,终硬起头皮,披甲上阵。其实,没有哪个女人天生就很坚强,更不会表现得强势。她们披着“坚强”的外套,告诉别人“我过得很好”,只是想掩饰内心的无奈与落寞。世间时有险恶,岁月时有薄情,人生时有波折,不坚强,她们要怎么活下去?坚强是这个时代给女人的附加属性,柔情才是女人的处世能力、生活意趣和必备技能。希望所有女人都能释放温柔天性,不必去讨好谁,也不必去取悦谁,而是回归原本的样子,做真实的自己。毕竟,女人若能柔弱,何须动用坚强。
  • 无上妖神

    无上妖神

    蛮荒大陆,宗门万千,强者林立,可哪怕是妖神强者,修炼也需要依靠妖宠进行,肉体无法直接吸收天地灵气。少年妖宠走失,从天才云端跌落,一本无名拳法让他可直接吸收天地灵气,成为大陆之上唯一一个例外,牛逼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碾压天骄,吊打不服,就问一句还有谁?
  • 浩劫降临

    浩劫降临

    这个世界真实存在,所以我活着。当入侵者开始屠杀时,我必须站出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我要守护的是这属于我的世界。科技与玄幻两个世界的碰撞,终究只能存活下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