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7400000013

第13章 中共重要党报群众工作的实践经验(1)

中国共产党党报在群众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不仅体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和中共中央的有关重要文献中,而且体现在重要党报党刊的具体实践中。可以说,中共重要党报在自身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

一、中共早期报刊群众工作经验

中国共产党一直非常重视党报工作,无论是成立前夕还是成立之初,都创办了大量的报刊。尽管这些报刊在型态上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在群众工作方面都很重视,而且积累了不少经验。具体而言,中共早期报刊在群众工作方面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早期中共党报自创办之初就强调党报与人民群众的特殊关系,认为党报既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先驱》的发刊词中说:“本刊的任务是努力唤醒国民的自觉,打破因袭、奴性、偷懒和依赖的习惯而代以反抗的创新的精神,使将来各种事业,都受着这种精神的支配而改变。”《向导》的发刊词中说:“本报同人依据全国真正的民意及政治经济的事实所要求,谨以统一、和平、自由、独立四个标语呼号于国民之前!”《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说:“为什么出版政治周报?为了革命。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红旗日报》宣言中说:“本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同时是中国广大工农劳苦群众之唯一的言论机关。”为了更好地反映群众的呼声,除在版面上重视报道群众生产生活和革命斗争内容外,党报党刊工作者还深入群众,并积极投入到群众斗争中去。《劳动周刊》当时有七位编辑,平时每天留一人在编辑部,其余六人深入到基层,参加群众斗争。《劳动界》在第2、3期用大字刊登《本报欢迎工人投稿》启事,从第3期起建立《读者投稿》专栏,到第19期时已刊登工人来稿30余篇。《布尔塞维克》设有“读者之声”专栏,而《红色中华》的《读者通讯》专栏则是专门发表读者对报纸的批评建议,该报文艺副刊《赤焰》是应读者来信要求而设置的。《上海报》创刊初期,它是公开的,有公开的通信地址,每日收到读者来稿来信50件以上。

几个月后,它不能公开活动了,但仍然坚持在工人中发展通讯员。从1929年4月到12月,它有通讯员62名,其中工厂53名,农村1名,学校8名。到1930年4月,增至76名,其中工厂61名,农村1名,学校13名,新闻记者2名。它给通讯员发过一个《采访须知》,这个材料长达4800多字,对于什么是新闻、本报需要什么新闻、采访需要做哪些准备、怎样采访突发事件、怎样记叙、怎样处理新闻材料等,作了详细的解释。《上海报》还在上海市的各区派有特派员,他们的任务是联系通讯员、帮助通讯员写稿和收集通讯员提供的稿件和材料。此外,工会和其他革命团体,还帮助《上海报》发展通讯员,并提供稿件。《红色中华》通过加强群众性通讯网建设,使通讯员从200多人增加到400多人。还聘有特约通讯员。红色中华社设有通讯部,负责联系通讯员。在报纸上开设《写给通讯员》、《通信生活》等专栏,指导业务,交流经验;还组织通讯员来报社进行通讯、校对、采编、编辑等实习,由报社提供膳宿纸笔书籍。

《红星报》编辑部只有三五人,却拥有一支500多人的通讯员队伍,报上辟有《通讯员》专栏。除了创办一批专门以普通群众为对象的报刊外,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机关报刊也非常重视内容的通俗化。针对农村根据地文化落后,文盲众多的情况,《红色中华》、《工农日报》等把通俗化作为办报的一条指导方针,尽力做到工农群众能看能懂。各地还普遍组织读报小组,夜校识字班,部队、工厂、乡村俱乐部(列宁室)把读报作为一项经常性活动。在不能公开发行的时候,《布尔塞维克》、《红旗周报》等曾用伪装封面的办法销售一部分,后来很多党报都建立了自己的发行网,秘密发行。1929年《上海报》在公开发行受到国民党政府打压之后,被迫转为秘密发行,建立自己的发行网,雇专人送报。同时,在各区设立代派处,以便及时送报。《上海报》自办发行网在报纸派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据有关资料表明,以1929年12月为例,最高销量为3600份。其中:外埠650份;本市通过自己的发行网秘密发行950份,马路上公开或半公开(夹在其他报纸中)售出2000份。1930年5月10日,《红旗》第100期发表《党员对党报的责任》一文,提出党员必须担负起工农通讯员、发行工作、阅读党报三种责任,文章指出:“每个党员必须认真推销党报,尤其帮助建立全国全省发行交通网,是自己的一种天职。

要使党报经过发行交通网的传递,达到支部中去,更推销到群众中去,不仅是负发行工作的责任,而且是每个党员的责任。”1931年中共中央成立出版部,领导报刊、书籍、小册子及其他宣传品的出版与发行工作。同年3月5日,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立全国发行工作决议案》,《决议案》中“中央常委特别唤起各省委及一切地方党部的注意,必须立即成立发行部或发行员。自省委直到群众建立整个发行网。”

二、延安《解放日报》群众工作经验

延安《解放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于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由《新中华报》与《今日新闻》合并而来,日出对开一大张。

1942年8月起兼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1947年3月14日随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到陕西子长县史家村继续出版,当月27日停刊。虽然延安《解放日报》只存在了6年,但是其留下的办报经验是非常丰富的,特别是在群众工作方面。具体来说,延安《解放日报》群众工作方面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群众性”是党报的重要属性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改版,并在《致读者》的社论中指出“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是党报的四大特性。如何实现党报的群众性呢?社论指出:党报要“密切地与群众联系,反映群众的情绪、生活需求和要求,记载他们的可歌可泣的英勇奋斗的事迹,反映他们身受的苦难和惨痛,宣达他们的意见和呼声。报纸的任务:不仅要充实群众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觉悟,教导他们,组织他们,而且要成为他们的反映者、喉舌,与他们共患难的朋友。”

(二)重视并系统论述党报通讯员工作

1942年8月25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展开通讯员工作》的社论。当时《解放日报》虽有400多位通讯员,供给报纸二分之一的消息和部分通讯,但地方消息、机关通讯依然十分匮乏,通讯工作仍不令人满意。所以社论开篇便提出通讯员对于党报的意义:如果没有广泛的通讯员,没有参加实际工作的、生活在群众中间的党与非党的通讯员,报纸是不可能办好的。做通讯员工作是边区每个党员和实际工作的同志的义务。《解放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群众的报纸,需要有生活在广大人民中间的、参加在各项实际工作里面的群众通讯员。各方面要给通讯员以指导和帮助。为党报写稿,做通讯员,关心与帮助通讯员的工作,不仅是报社对于每个同志、每个工作机关的希望与要求,同时也是每个同志、每个工作机关的责任与义务。社论最后号召:“展开通讯员工作,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普遍的、健全的通讯网上建立党报的支柱。”这篇社论在中国共产党党报史上较早系统地论述了通讯员的工作。在基层党组织的协助下,《解放日报》向陕甘宁边区和延安市派驻特派记者,地委设立了报社通讯处。特派记者除担负报道任务外,还要培训通讯员,做工农兵稿件的“理发员”。经过两年的努力,《解放日报》建立了广大的通讯网,到1944年1月,边区有通讯员近2000人,其中工农兵通讯员占1100多人,形成了“主力”(记者)、“民兵”(基干通讯员)和“自卫队”(通讯员)三位一体的党报工作队伍,使党报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得到了切实的贯彻。

(三)多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在1942年改版期间,从2月至4月,围绕改版这一中心议题,《解放日报》在报纸第三版“信箱”专栏连续发表读者的批评和建议。记者莫艾采写了题为《本报革新前夜访询各界意见》的调查报告,发表了25种类型读者(包括听者)对报纸的看法。在版面上增加了很多互动性的栏目,譬如第四版的《问答》、《大众习作》、《编辑室》、《来稿摘辑》、《读者往来》等栏目,有利于作者、编者、读者之间的交流。在1944年1月11日创刊六周年社论中说:“我们的报纸和人民和读者是相连的,我们是不能离开人民而生存的。我们的缺点还很多,愿在这里感谢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在这纪念本报六周年的时候,写给我们很多宝贵的意见。我们将竭尽自己的力量,从工作上来回答读者诸君的厚爱,并希望时时给我们批评和帮助!”

三、重庆《新华日报》群众工作经验

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大型机关报,《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日出对开一大张,同年10月25日迁重庆出版。1946年春改为中共四川省委领导,1947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勒令停刊,至此该报共办3231期,历时9年零1个月。

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重庆《新华日报》积累了特殊的办报经验,就群众工作经验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系统阐述党报群众观点

重庆《新华日报》编辑部在1947年1月的《读者意见总结》中在谈到《新华日报》的方针时说:“《新华日报》的立场和任务既然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新华日报》的方针是‘与实际结合,与群众结合。所谓与实际和群众结合,就是从实际和群众中来,而又到实际和群众中去,也就是在编辑业务和发行业务上建立群众的观点。”那么,如何建立群众的观点呢?《总结》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第一种群众观点是“视报纸为人民的武器并交给人民使用的认识”。《新华日报》“应该首先是中国人民与反动派进行全国范围内宣传斗争的武器,是帮助全国人民每天了解世界动态、国内动态、解放区动态的最重要的武器。交给人民来使用,这就是说,所宣传的应该是人民心里想的,口里说的,手里做的。也就是说,替人民讲话,讲人民的话。”第二种群众观点是“坚持以前进分子为骨干而又团结广大中间落后分子的认识”。《新华日报》“应该以全体人民为对象,反映全体人民的情况和情绪,所谓人民的全体,就是少数反人民的集团以外的一切阶层的人民,而不是仅仅以前进分子为对象。”第三种群众观点是“坚持以提高指导下的普及为主而又在普及基础上提高的认识”,“提高的指导就是建立舆论权威,在政治思想上起教育和领导作用,因此,所谓提高,就是在思想意识上向无产阶级的水平提高;普及的基础是人人能够读,人人读得懂,因此,所谓普及,就是在文化水准上向广大工农群众的文化程度降低。

这在形式(语言文字)和内容(思想感情)上都要兼顾。”第四种群众观点是“坚持以政治为中心而又能多方面为人民服务的认识”。《新华日报》“必须严格服从政治的任务,必须在许多具体问题上,提出明确的政治主张,来提高人民的政治认识,在人民中进行基本的政治教育,以求得全国人民在政治上和精神上的团结一致。但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是多方面的,是丰富的,复杂的。人民群众这种多方面的生活虽然都要服从政治,但并不等于政治。因此,报纸的形式和内容必须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多方面的生活,甚至政治以外的生活。适应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要,即使是枝节的琐屑的需要。”对党报群众观点进行系统论述,这是之前的报纸少见的。可以说,重庆《新华日报》的群众工作已经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

(二)重视调查并善于接受批评

为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重视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新华日报》辟有《大众信箱》(后改称《读者信箱》)专栏,并在报上刊载“读者意见表”,还组织读者会。不仅如此,《新华日报》每逢创刊周年之前,都要集中进行征求读者意见的活动,不断改进报纸工作。1942年1月,在征求读者意见时,对读者成分进行了调查。原来估计读者中知识阶层的人占多数,但调查结果表明,工人占读者的70%,其次是青年学生,占第三位的是国民党机关中的下层公教人员和职员。报馆及时向南方局作了汇报,编辑部的同志则依据这一情况和读者意见,开始研究改进报纸工作的问题。为了更广泛听取读者的批评意见,《新华日报》曾经在报纸上发表社论恳请读者批评。1942年5月23日就发表重要社论《敬告本报读者———请予本报以全面的批评》,诚恳表示:要“倾听各党友人、各界先进和广大读者的批评”以改进报纸工作。

同类推荐
  •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几番增添,越来越有点自传的意思了。其中有自己的检讨,当然说不上是自我解剖,更不敢说是老实人的宣言书。但是,热爱、老实、讨论、比较几节写得都较充分,对毛泽东和鲁迅谈也较多,引用也多,以至有朋友建议删削一番。
  • 向有差异的平等迈进:英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发展研究

    向有差异的平等迈进:英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发展研究

    本书纵观英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的发展历程,其目标的转移明显呈现出阶段发展的特征,大致经历:普通初等教育、人人受中等教育、追求更大的教育机会均等、效率优先下的教育公平和向有差异的平等迈进五个阶段,整个演进过程表现出独特的特点:英国党派的意识形态对教育公平政策目标的影响日渐淡化;英国学术界不同时期对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推动了教育政策向平等化方向发展;英国政府在实现教育公平目标的策略上不仅展现出特有的英国式“渐进主义”,而且形成相互支持的网状结构,使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趋向统一。
  • 大学开放天地新:一位百年学府校长的思考与探索

    大学开放天地新:一位百年学府校长的思考与探索

    本书是作者在担任具有百年历史的福建师范大学校长期间对中国大学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内容既包括大学的本质、使命、特色、发展方向这类探讨大学“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抽象理念问题,也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开放办学和学校管理这些旨在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具体办学实践问题。本书融哲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于一体,综合应用于作者所任职大学的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体现了知与行的具体和历史的统一,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大学发展的时代特征。本书对各类学校管理者,特别是高等学校的领导者以及高等教育的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小岗村四十年

    小岗村四十年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1978年,这个村庄的18位农民以捺手印的形式大胆实行包产到户,开启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声,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40年时间过去了,小岗村从“包一代”繁衍出“包二代”“包三代”,营生方式从单一的农业经济,发展出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多种经营模式。小岗既不平凡,又很平凡,他们在转变的过程中、在光鲜的成绩背后,有诸多鲜为人知的付出和坎坷。小岗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当代中国众多农村的一个缩影,小岗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农村的改革开放史。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作者前后1年多的时间内,数十次走进小岗村,以及小岗村人足迹延伸的地方,采访了100余人,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用《史记》中《本纪》《世家》《列传》的手法,描摹了50多位人物40年来的人生轨迹。通过对“大包干”第一推手陈庭元、“大包干”带头人家族、走出小岗的小岗人、走进小岗的新小岗人的真实记录,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小岗村40年来风雨烟云和成长成功。除掉严俊昌、严宏昌、关友江、严金昌等著名的“大包干”带头人,严余山、关正标等“包二代”外,书中描写了更多普通的小岗人和新小岗人,比如造电动车的徐家有,李帅和他的兄弟,走向宝迪的刘永旺,女博士严艳等。无论是在小岗,还是在异乡,他们因为小岗,而拥有了小岗人的禀赋,血脉与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相连,与甘于奉献的沈浩精神相伴,书写了更多的别样人生。书中很多人物和故事都是第一次呈现,在写作过程中无论人物自述还是资料索引,作者都力求原汁原味原风貌。不求其他,只为反映中国农村改革40年,书写小岗村的《史记》!
  • 2017年上海民生发展报告(谷臻小简·AI导读版)

    2017年上海民生发展报告(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智库报告之一,集中反映了上海转型发展、城乡一体、社会民生、基础教育和社会建设等领域的最新成就和一线案例,对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发展改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秘密:世界上最神奇的潜能开发训练

    秘密:世界上最神奇的潜能开发训练

    这是本书中最具操作性,也是最为经典的一部著作。内容包括如何摄取财富和如何确保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缕析精透,无所遗漏,构成了一个完备的系统工程,向读者展示了每一个梦想实现和人生成就背后隐藏的秘密原则。认识到本书中不可思议的观念和方法的人,能够获得难以置信的优势,从而傲视群雄,成为精英之中的精英。
  • 若即若离

    若即若离

    女生天意自从喜欢的男孩子博文去世以后一直暗自心痛,难以释怀,又无辜陷入女友叶细细和于枫的纠葛,烦恼的她开始喜欢在阳台倾听隔壁大男生凌夏的歌唱,他和他乐队那一首清新温情的歌给了她微妙的抚慰,而凌夏也对富有文学天赋、纤细敏感的天意有了一种悄悄的爱怜,在若即若离的情感交往中,妈妈的粗暴干涉,叔叔的包容理解,还有家教老师罗琳的生动指引,让天意的十七岁交织着眼泪和欢喜。可是,如愿上了大学的女孩在音像店里发现了凌夏的专辑名字就叫《天意》。
  • 老火煲好汤

    老火煲好汤

    《美食天下第1辑:老火煲好汤》介绍了老火汤的制作秘诀、选料和制作方法,根据口味与身体所选,《美食天下第1辑:老火煲好汤》共分为两章。第一章为家常食材煲好汤,所选食材都是家常食材,方便在家操作;第二章为滋补养生老火汤,在汤品中增加了具有养生功效的中药材,使得汤品不仅好喝而且还能养生,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饮食需要,让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及家人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汤。
  • The Old Peabody Pew

    The Old Peabody Pe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BOSS狠狠撩:宝贝,快投降!

    BOSS狠狠撩:宝贝,快投降!

    有人说:失忆时被忘掉的那个人,是因为他曾残忍的伤害了失忆人的心!五年前的无知相遇,十七年的终极离别,再相遇,郁晨曦和蒋晗已是彼此眼中的陌生人……他对她付出了真心,为此还差点付出了生命,最后却得知要救的那个人竟然是花了八年时间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而已!那他心中的那个她真的就在那场天灾中香消玉殒了吗?手里拿着那张两个人儿时唯一同框的留恋……蒋晗躺在病床上,苍白修长的手开始微微颤抖……(豪门言情,反中反,爱中爱,甜虐参半,喜欢的朋友,欢迎入坑!)【什么人啊,不要去看我书中提到的作者的书,嘛嘛嘛臂,艹】
  • 腹黑王爷:倾城俏妃要上天

    腹黑王爷:倾城俏妃要上天

    她,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活泼的有些过分。他,气质翩然,仿若谪仙,腹黑的有些恐怖。一朝风云变奂,朝堂纷争不断,看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权倾这天下。一朝时空扭转,万物轮回变迁,看她笑弹琵琶,娴静似水,颠覆这乾坤。他们的日常大抵就是,某女犯完错据理力争:“男子又怎么样,女子又怎么样,你这是性别歧视,男女是一样的。”某男怒极反笑:“哦?所以你就打架,逛青楼,调戏良家妇女?”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枯木之灵

    枯木之灵

    “我是可以无限重生的小树精,反正你也杀不死我,还是放下手中的镰刀吧,这样举着多累啊!”月光之下,一个吃着烤鸡的男人对死神如此说道。
  • 试水焰火

    试水焰火

    他是她的王她的归宿,她是他的命他的宠儿,披荆斩棘踏血而归只为让她会心一笑。生生世世的纠缠:“为什么!为什么要杀我的尊父母后!杀了你,报仇”木绯的眼睛红得让人感觉凄美,拿起妖念匕首刺向漓月。绯儿无悔于你,该结束了,希望你以后的夫君比我要疼你,不,这样你会忘记我的!妖念匕首最终还是离心七寸,回转“噗!漓月我还是不忍你死,还是我去赎罪”......
  • 坐忘峰上难坐忘

    坐忘峰上难坐忘

    幽篁荫荫似剪裁,箫音一曲下瑶台。琴朽弦空无知音,竹茂花开燕归来。芙蓉帐中失芙蓉,坐忘峰上难坐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