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5500000038

第38章 读书(6)

但是,如果我们只有一个“桩子”,只能围着这一个点来回转,摸不到头绪,这样做学问,想要成功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要求我们多打几个桩子。仍以《楚辞》为例,《楚辞》涉及了不少屈原的事迹,如果打算全面了解屈原,还可以读一读记载战国时期这段历史的书,比如《史记》,我们要知道秦国和楚国交战的情况,甚至要了解当时整个天下大势。

像这样,是选择和自己的兴趣点相关的书打桩子,我们也可以换一个兴趣点。读读《楚辞》,对屈原有所了解之后,也可以换一个和屈原没有直接关系的诗人看看。这就是重新找地方打桩子,如果打了三五个桩子,学问的格局也就能够建立起来了,因为看似毫无关系的几个桩子,其实它们中间有很多关联。举个例子来说,欧阳修是宋朝人,与屈原相距1000多年,但他和屈原一样都曾经被贬谪,只是欧阳修并没有像屈原那样投江,而是自得其乐。其中的原因很值得我们去探究的。读过有关欧阳修的书,我们还可以找一个其他诗人去研究。这样一来,自己的学问体系就会逐渐建立起来,这也好比编篱笆,扎稳篱笆之后,就可以在篱笆中间编织,继而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学问之墙。当然,不一定做学问才能如此,只要是我们感兴趣的方面,都可以试着钻研,时间久了,会发现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老一辈学者提出了这样一句话,叫做“吊嗓子”。我们知道,戏曲家每天早晨都要到公园里练嗓子,坚持每天练习,做学问也是如此。打下桩子以后,想要让自己读书越来越深入,就要每天练习,培养自己读书的习惯。现在有些人很少读书,而是喜欢在闲暇的时间看电影,这虽然也是一个时代的风气,但是毕竟并非完全可取。读书与否能够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甚至影响到一个人的气质。一个人如果经常读书,那么他解决问题的思路就会发生变化,与一般人不同。有句话叫“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一旦有书本知识作为积淀,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营造出一种与他人不同的气质,谈吐不俗,遇见问题能够说出个所以然来,慢慢地,整个人的气质就会发生变化。

读书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准兴趣点“打桩子”,认真钻研,建构自己的学问体系。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与名家为友,或陶冶自己的情操,或提升自身技能,时间久了,便有自得之趣。

对于大学生来说,拿到一本书首先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思考呢?

第一,明体系。我们学习一门课程,首先要知道这门课程的整体思路和内容分别是什么,这需要先明晰体系。比如说我们的文学理论,包括我们所说的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等,读完教材之后,或者在听完这门课程之后,就要明白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像小孩子堆积木一样,一个知识点就是一块积木,我们要知道每一块应该摆在什么位置,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有的时候,老师们讲课用幻灯片课件,就是用提纲挈领的方式,把体系勾勒出来。这些才是需要掌握的,而不是对教材的死记硬背。所以说,我们学任何一个学科、任何一门知识、任何一本书,都要学会找出其中内在的逻辑体系,作为进一步拓展知识的基础。

第二,立根基。一门课程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一本书中,需要思考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明白了这些,我们就知道了其中的观点,这就是立根基。举例来说,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里面分有五个部分,但归根结底就是围绕两点在做文章:第一,什么是好诗;第二,如何写出好诗。整个一本书,都是绕着这两个问题来组织的。我们先找出了这两点,就等于有了读书、思考的脉络,如何读,用什么方法读,都不会糊涂的。

第三,知途径。什么叫途径?就是这本书的起点和终点在什么地方。这是读书的入门门径,要知道一本书、一门课程在学术界地位的高低、分量的轻重。有些同学曾告诉我,他自己曾经读过很多书,说了很多书名。可是他讲的这些书的作者,在学术界都是三流甚至不入流的。这些人的观点连一家之言都够不上,甚至有的时候会把初学者引向偏颇歧途。所以说,我们在本科阶段首先要读一些基本书籍。研究古代文学的,读一读《文心雕龙》;研究古代历史的,读一读《文史通义》;如果对现代文学感兴趣,可以读“鲁郭茅巴老曹”这些名家的作品;当代的作家就更多了,要找那些一流作家的作品来读。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知晓了途径,根基也就打扎实了,我们会知道什么叫学术的格局、学术的事业、学术的眼光和学术的方法。这些都能够了然于胸,以后不论做学问、做事情,包括思考、写作,都不会出大问题。

第四,熟资料。什么叫熟悉资料?就是读完一本书,总要记住一些精彩的段落。在本科阶段想把《文心雕龙》好好研究一下,那就要时常翻看,读的次数多了,很多好的句子就能脱口而出,就会背下来。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看一些注本,像范文澜的《文心雕龙注》、詹瑛的《文心雕龙义证》,还有其他的很多相关的著作。仔细思考,会发觉这本书的一些注释有欠缺,那就查阅其他的注本,把许多注解放在一起去比较、研究,很容易分出高下,久而久之还能形成自己的看法,这便是学问。

我每年都和研究生在一起读书,找一本基本的典籍来通读,有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并不相同。比如读完《老子》,发现所有的人理解的老子和自己理解的并不一样;读完《论语》,发现别人讲的《论语》跟自己讲的《论语》也不一样;读完《文心雕龙》发现,很多研究《文心雕龙》的著作或者观点,跟自己想法并不同。这个时候说明,我们手中的资料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然后再去翻着看一看期刊上的相关文章,尤其是专家对这些问题有什么新的见解。这样一点一滴地深入,只要能够坚持下去,积累就会愈加深厚。只有对文献资料做到了然于胸,才能有自己的主见,能够科学判断,而不盲从他人的观点。

第五,通文字。要逐一知道一篇文章、一首诗歌中的一字一句是什么意思。这是读古代文献的基础。我早年读书的时候,看过叶嘉莹的《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我们知道,《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律诗中的代表作。叶嘉莹以这八首诗为切入点,把历代研究者对它的注释资料逐个摘录出来,并加以归纳,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这种学问功底是非常扎实的。

后来读《楚辞》,当时用的是游国恩先生的注的《离骚纂义》和《天问纂义》。《离骚纂义》就是把历代《离骚》的注本找出来,对《离骚》每一句怎么注,每一个字怎么注,都进行整理。最后他加上一个按语来说明“我”是怎么理解的。《天问纂义》的大致体例也差不多。读过游国恩先生这两部书之后,《离骚》和《天问》重要注释基本了解了。后来,我在读《九歌》的时候,也试着把各种注本中的注释全部列举出来,然后比照着去看、去琢磨,很容易就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哪些观点别人说过,哪些观点别人没有说过;前人说过的,后人为什么否定他。读书要熟悉前人对字句的解释,久而久之,这些观点就变成了自己的见解,对于很多需要阐释的地方,就能下出清晰的结论了。

第六,知得失,学会去判断。比如一本书、一句话、一个典故有很多解释,甲怎么说,乙怎么说,丙怎么说。其实我们全部读完后会发现,甲说的有偏颇,乙说的有偏颇,丙说也有偏颇,甚至丙说的和甲说的正好相反。其中哪个观点最稳妥?这就需要我们自己进行判断。实际上在这个时侯,我们已经进入到研究领域了。即使人们非常熟悉的书,不同的人对它的看法也不一样。比如说《西游记》的主题,若既不是斗争小说,也不是神魔小说;既不是解道的书,也不是游戏的书,更不是童话书,那它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就可以试着探讨谈论。当我们知道前人说的哪些是对的、哪些说是错的,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就不至于信口开河。所以,不管我们做何种研究,甚至日常生活中的谈话,首先要知道别人怎么讲,然后才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还要保证观点被大家公认。

从读书到学问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去思考。不同的人看待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视角。有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解构,有的从文化学的角度去解构,有的则从历史学的角度去解构,甚至有的会从人文的象征性和寓意的角度来解构,那么我们自己的想法呢?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在学习中不思考,就只能知道最浅层面的知识。我们一定要学会的是,在读完之后能够判断出它的得失。比如说一本小说,读完以后觉得结尾不好,哪些地方不太通顺,或者有些生涩,都可以作出自己的判断。

第七,能体验。我们读书,不要做书呆子。书读得越多变得越傻,最大的问题就是埋下头读书,不能直起身子去观察社会,不能直起身子去思考社会。什么叫能体验?比如我们读史书,读历史演义小说,或者我们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读的时候要思考如果我是他会怎么做:如果我是商鞅,变法成功后,我能不能保全自己?如果我是王安石,在变法的时候,遇到重重困难,应该怎么办?读戏剧,在读悲剧的时候,所有的悲剧人物都是因为性格或者性格中的某个缺点,导致了自己的悲惨命运,这个时候,我们要想如果自己是主人公,怎么能够避免人生的悲剧?读喜剧的时候,我们可以想,无价值的东西是否可以不需要,如何避免出丑。所有的喜剧,都是通过一个假设的情节或预想的一个前提,让一个人出丑,或者无法自圆其说,最后被揭穿,成为笑柄。读小说的时候,可以把作品中的人物当成自己,考虑着自己如何能跳出主人公面临的窘境。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要把这个作品当成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缩影,在这种苦难的面前,我们怎么能够走出苦海?在失败面前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失败?作品往往和社会相联系,读书要把书中的内容和现实结合起来,思考倘若自己身处其中,应当何去何从。

第八,成才具。这是最后的一点,也是最需要突破的一点。我们读书的时候,一直要有这样的一个念头,读完这本书以后,或者学完这些知识以后,如何把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比如说我是学历史的、我是学中文的、我是学古代史的,甚至再狭窄一点说,我是研究先秦两汉的、我是研究庄子的等。我们是要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一个人在学校上学只有十几年,这期间有老师指点,但剩下的时间就需要自学了。古人说“书中自有千钟粟”,这些书都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最好财富,我们要通过书中的知识来滋养自己、充实自己,这样才能不断修养自己、提高自己。

总之,明体系,能从整体上把握内容和思路;立根基,可以发掘主旨;知途径,有益于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熟资料,才能独立判断前人的观点;通文字,让我们从字句方面理解作品;知得失,是要提出自己的看法;能体验,学会用书中的知识处理现实问题;成才具,用书籍提升自己的修养、学识和技能。

§§§第四节如何思考

除了辨别书籍的版本和内容的真伪,读书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要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想办法做些研究。研究的真谛,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求放心,明规范”。何谓“求放心”?年轻的时候不妨轻狂些,敢于突破旧说、自立新说,要有敢于怀疑古书的勇气。一个人在30岁之前就要敢于立新论。30岁以后做研究就要渐趋稳妥。讲求放心,即是心中有什么观点,就要敢于表达出来,然后去思考、去研究。何谓“明规范”?即是不能漫无目的地胡说,而是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成章。言之有据,就是自己能够证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就是论证要有逻辑;言之成章,即是要能够用完整的文章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一、分析

大学生读书,应当如何学会研究呢?研究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思考问题。

第一,分类法。比如我们读古诗,会发现诗中的口吻不完全相同。古诗一般仅仅使用一种人称叙述模式,但有的时候也会突破人称的界限。我们熟悉的《陌上桑》中有这样一句话:“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其中先用的是第一人称,但是后边的内容就全部是第三人称了。这叫做叙述口吻间的相互渗透。这样的现象有很多,比如《史记》中,一般都用第三人称叙事,叙事结束后,司马迁最后写一句“太史公曰”,实际变成了第一人称。有的作品甚至直接用代言体来写,比如《连昌宫词》,文章开头是一个老头对“我”说话,而后面的主要内容其实都不是这个老头说的话,反而是“我”的话,老头只是一个引子。《庄子》中有很多孔子、颜回的言论,其实这些都是庄子自己的言论,仅仅借了孔子、颜回两个人的名义而已。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可以根据人称叙述模式对作品进行分类。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作家的性别、作品的主题思想等角度进行分类。总之,分类的方法有很多,自己可以灵活把握。

同类推荐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率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客家优良传统有机联结起来进行动态考察和研究,主要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的客家优良传统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重点剖析了客家优良传统的基本表征、主要结构、重要功能;充分肯定了客家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深入挖掘了客家优良传统蕴藏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涵;全面研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客家优良传统的互动机制;努力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阈下弘扬客家优良传统的路径选择;客观评判了客家妇女在国家兴亡面前表现出的爱国情怀。
  • 回望来路

    回望来路

    该丛书将政协委员在各自领域的经历、经验、研究成果及作品等精华结集出版。本书是丛书之一种,对黄国柱委员多年来在新闻与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成果做了梳理、汇总。
  • 与茶说

    与茶说

    关于中国茶的轻读物,通过爱茶人的视角和眼界,用生活化的方式,看待茶、感受茶、懂得茶、享受茶。文笔生动有趣,优美清新,如一杯冲泡得刚刚好的芬芳清幽的茶,清趣怡人。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建立起对中国茶系统而清晰的认识,感受中国茶文化下的生活情趣与品位。
  • 老子答问录

    老子答问录

    古往今来,解读、研究《老子》一书的著作浩如烟海,仅注释和白话翻译的版本就不计其数。《老子答问录》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而是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即在恪守“言之有据”的原则基础上,采取今人与先哲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向非从事专业性研究的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老子的生平、事迹、学说、人生观和哲学思想,点评历代研究者的种种解释和释义,并发表一些自己的“感言”,以期帮助普通的读者走近先贤的内心世界,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思想和道德的滋养,充实并完善自己。
  •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之最

    石嘴山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本书是《美丽石嘴山丛书》之一,是众多史志学专家智慧和心血的凝结,具有非常重要的存史、资政、教化价值的文献。
热门推荐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将一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2000多个常识编辑成册,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让你轻松闻阅古今中外万事万物,开拓视野。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 穷二代富二代2

    穷二代富二代2

    这是一个普通人的奋斗史,有你的影子,也有我的影子;这是一个朴实的故事,生动、亲切,融入了你我的生活。  生动的叙述、实用具体的融合剖析、独到的心理描写,相信会给众多的有志青年点燃一盏心灵明灯。  相集,生活不会辜负有志者。只要努力、只要找到合适的杠杆和支点,你就一定能撬起巨大的财富。
  • 航空报国英模谱

    航空报国英模谱

    《航空报国英模谱》内容简明扼要,是弘扬先进精神,树立学习楷模的生动教材。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关注航空工业发展的人员阅读。
  • 崩天战记

    崩天战记

    天地囚道,日月沉沦,众生何去何从?有人撕开层层枷锁,冲破重重束缚,开天辟地!道顺天,魔逆天,鬼补天,我欲崩天!
  • 巨星洪泽

    巨星洪泽

    张昂,中国九十年代最成功的童星,八岁站在了金马奖的领奖台上,但在发表获奖感言时,突然昏倒,之后演艺圈再也没有了他的影子,如无数童星般陨落。八年后,他再次走入娱乐圈时,他不再是童星张昂,将是巨星洪泽。PS:已有355万字完本作品《我不当明星》,欢迎品尝~
  • 菩提雪

    菩提雪

    在世人眼里,霍家公子颜好、家世好、性格好,唯一不好的就是看不见。幼年双目受伤,成了人人口中的残废。楚羽:世人都是睁眼瞎,这世上有这样行动自如的瞎子吗?霍庭燎点头:夫人所言极是。那日杏花微雨,她红了一双眼问他:你等的那人到底是谁?他站在那里,默然不语。直到后来,她的灵柩上开出了一朵花。
  • 评书

    评书

    《评书》主要内容分为评书该说、传统评书、评书艺术名家等章节。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评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堕魔

    堕魔

    一个身怀石心的的人,一颗不灭石心是万年前的羁绊,一柄灵刀之中藏得是灭世之功。坚定道心是否就能求证大道?求道的意义又在哪里?自流星雨降临的那一刻起,天下便注定风起云涌。佛的极端是魔,魔的极端是佛。绝世凶器也只不过是遵循人的心灵,天生杀胎同样也能放下执念,只问情为何物?屠天灭地之时心中所念不过是最初相遇,放下屠刀之日才是大劫的开始!冰火之棺中躺的究竟是谁?石碑又究竟是不是大道之书?当重新踏上征程,又是谁在操控着所有的一切?冥冥之中是否真的有轮回?万年前的悲剧原来只是心中贪恋,剪不断的羁绊才最是杀人。当最终一切都恢复平静,人生若只是初遇,岁月静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嫡女重生:一世繁华

    嫡女重生:一世繁华

    她是从地狱中爬出来的幽灵,带着满身的仇恨,护亲人,撕仇人。他是不可一世的镇国公世子,随着一次联盟,一颗心慢慢被她占据。试看两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他的身世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天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