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5600000030

第30章 中国历代监察控制力制度发展演变历程(3)

到了这个时候,原来的谏官制度已经完全消亡了,后继的都察院只是皇帝的耳目,完全为皇帝服务,这个时候的监察体系已经完全变成了皇帝控制臣子的工具。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这样一来,从地方到中央,所有的一切都掌握在皇帝一个人手中。

但是我们从历史的轨迹也可以看出,集权之后必然是衰亡,明清两朝的皇帝完成了封建集权的最后阶段,把所有的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个人身上,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封建时代不可避免的弊病,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被抑制,经济得不到发展,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整个制度的崩溃。

完全的彻底的集权并不是一件好事,很可能带来的结果是整个组织的崩溃,这样对统治者管理者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控制的对象已经不存在了,这样的统治,这样的控制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所以一个好的管理者不仅要学会掌握权力还要学会分配权利,让权力达到一种制衡,这样你控制的组织才能长久而安定的存在。

中国谏官与封驳制度的设立与作用

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言谏就是劝说君主改正过失,源于原始氏族公社民主监督的习俗。言谏制发端于夏商。夏商时期言谏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有了兼管言谏的官吏,是君王的重要辅佐大臣,如夏的天官,商的三公,有补察王之过失之责。西周有了专司言谏的官吏,就是司徒之下的“保氏”,“专谏王恶”。(《周礼·地官》)

谏官,帮管理者控制你自己

春秋战国时期是言谏制的进一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激烈竞争兼并的过程中,开明的君主往往重视招揽人才,寻求治国良策,补察执政违失。这时的一些思想家开始指出,国之兴衰关键在于能否任用谏臣,对国君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明君要纳谏,忠臣要进谏。《管子·君臣下》说:“纳谏为圣,拒谏为昏。”《墨子·非儒下》说:“君有过则谏,此为人臣之道也。”在谏议理论的推动下,各国相继设置了专职谏官。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秦汉时有谏官之设,但是没有专门的谏官机构。汉代置光禄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中散大夫、议郎等官职,都属光禄勋,掌议论,侍从皇帝,顾问应付。东汉侍中、中常侍成为正式官称,属少府。隋朝改侍中为纳言,武则天时增置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宋改补阙为司谏,改拾遗为正言,并置谏院,使左右谏议大夫为长官,司谏、正言为其所属。辽以后,谏官名存实亡,或名实俱亡。

那么谏官的职责是什么呢?就是“掌议论,侍从皇帝,顾问应付”。谏官掌清议,所以古人往往名之曰“清贵”,从这种称呼上也能看得出谏官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唐之前谏官的主要职责是对皇帝本人的行为进行规谏讽谕,到了五代后唐时期,出现了谏官弹劾宰相的现象。到了北宋,谏官弹劾宰相百官逐渐成为制度。需要注意的是,谏官并不等于御史。御史为朝廷之法吏,其主要职能是“指佞触邪”,监察百官;谏官为皇帝之侍臣,其主要职能是“献可替否”,规谏皇帝,两者各行其职,不相往来。

由此看来,谏官其实等于是皇帝的私人顾问,主要职责是随时服侍在皇帝的左右,劝谏皇帝的行为,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到了辽以后,谏官就消失在历史中了,当然,严格说来不能算是消失,只是其功能变得和御史一样,于是乎就干脆并入御史之中了。谏官逐渐与御史融合,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宋朝。

宋朝这个时期是君主真正开始集权统治的时候。在这个时期,各种权力开始逐渐集中到君主一个人身上,这个过程直到明清才彻底完成。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了,为什么在皇帝真正的完全掌握权力之初,谏官制度就完全走向没落了呢?谏官制度说白了就是在皇帝身边放一个闹钟,当皇帝出现错误的时候,就会铃声大作。虽然让皇帝耳边不得清净,却对国家、对天下、对黎民百姓大有益处。想来齐桓公设大谏之时,那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说到底,谁都不会希望身边总有一群人在关注你的一举一动,一有错误马上就加以指正,且不说面子上能不能过得去,从此生活就不得安宁了。于是到了辽以后,真正成了天之骄子的皇帝们,就把谏官这个搅得他们生活不得安宁的闹钟一把扔到了历史的垃圾堆里,而且从此习惯了生杀予夺之言自我口出的意气风发,皇帝们再不怀念那个搅得他们耳根不得安宁,却可以纠正他们错误的闹钟了。

谏官制度的没落也不能说和谏官制度本身一点关系也没有。宋朝谏官脱离了宰相的管辖,由皇帝直接拔擢,这样一来,谏官把针对的对象变成了宰相,于是宰相既要应付皇帝还要对付台谏,进一步削弱了相权,而把皇帝放到了一个没人管的位置上。同时,谏官习惯了和宰相对垒,不管宰相是对是错,总是要和宰相争上一争,大家都开始讨厌谏官,不理会谏官的意见,自然谏官也就逐渐没落了。

说到唐朝谏官的兴盛和宋朝谏官的没落,就不能不比较一下两朝挑选谏官的区别。唐朝谏官要求有地方(基层)任职经验。唐朝统治者认为只有具备在地方州、县或朝廷基层部门任职的经历,才能体察民情,了解为政之要和官场运作规律,一旦身居台谏机构,就能有针对性地施行监察和讽谏。因此,唐朝廷曾多次强调:“凡官,不历州县,不拟台省”(《新唐书·张宿传》);而宋朝谏官由皇帝亲自任命,选择年轻有学问、有名望、有识见、有胆量、能开口的人才担任谏官,并不注重实际经验,自然就难以避免清谈误国了。

总的看来谏官制度是一种好的制度,之所以在唐朝和唐以前兴盛,而在宋朝走向没落,这和统治者是分不开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并不仅仅是要控制别人,控制自己更是一门大学问。如何控制?在自己身边安置一个“闹钟”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控制好了自己,让自己尽量少犯错误,不犯错误,这样的领导者,下属自然会崇拜你,对你会大加推崇,这样自然就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中国式的控制,其精髓不在于强权的压迫,中国人当中也从来不缺乏硬骨头,不畏强权者大有人在,只有让下属从心底里折服,这样的领导者才能称得上优秀。控制了下属的心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控制。

乾隆帝曾公开说,“我圣人独断,怎么能听你们这些腐儒的意见。”当然我们现代人谁都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道理。而腐儒的存在也是难以避免的,我们总不能因为一两个不合时宜的建议的存在,就堵上自己的耳朵,对一切意见都拒之门外。像乾隆帝这样不仅闭目塞听还妄自尊大的行为,实在是不能叫人心悦诚服。作为一个领导者,善于倾听是一种美德,也是作为一个优秀领导者的基本品质。听从有益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行为,这就像吃药一样,有了病可以治病,没有病吃点维生素之类还可降低自己得病的可能性。

封驳制度:宽阔胸襟的衍生物

封驳制度对很多人来说都很陌生,我们所熟知的比较多的是御史、锦衣卫、东厂这些词,封驳起源于汉代监察制度,对皇帝失宜的诏命,封还并署列理由或意见。随后列代均承袭这一制度,汉代的御史,唐代的门下省,均有封驳权。清代大理寺所拥有的封驳权和“封驳”最初的作用已有不同,它指的是:发现不便施行者,可以封还,错误者,可以驳正。事实上是一种司法机关之间的监督制度。

封驳制度的演变实在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从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皇权逐步扩张的影子。在汉唐时期,臣子还可以对皇帝的命令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到了清朝这种权力已经退化到了只能在司法机关进行相互监督了。与之比较类似的一个例子就是华表,在天安门前,有两个华表,现代好多人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华表出现得很早,古代称为诽木、谤木。在众人议事的地方竖一块木头,木头上面要放一块横的板,这个样子有一点像中午的“午”,所以又称为午木。那横板上有时候要装饰一点图案,看上去像一朵花,古代“花”跟“华”两个字是相通的。所以演变到后来,就变成了华表。在华表的横板上面是可以写字的:对某人有意见,国家应该如何治理?等等。实际上它最早是起监察作用的。但是到秦汉以后,华表从议事的地方被搬到宫廷里去了,这样它的作用就消失了。到宋代以后,华表从宫廷里面又被搬到宫廷外面去,一直沿袭到现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天安门前面的两个华表,当初的意义完全丧失,变成一种装饰品,而且演变成一种权力的符号。

封驳制度最风光的时期应该说是在唐朝,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三省制的格局。三省制是将国家政务机构分成三个部门,一个是中书省,一个是门下省,一个是尚书省。它们有分工,“中书主受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施行。”我国汉唐时期的封驳制度是很特别的,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三省制形成之后,门下省的主要任务就是把皇帝下达的,门下省认为不妥的诏书封驳回去,在唐朝李世民和武则天当政时期封驳制度是最见成效的,当时不仅可以封驳诏书甚至可以涂改诏书,在诏书上批示,这在封建时代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放在明清两朝,是万万不可能的。

唐宣宗时有个大将军叫李燧,唐宣宗认为这个人很好,德才兼备,要任命他一个很重要的职位——岭南节度使。当时皇帝的诏书已经发下去了,给事中萧放(给事中是官名,一直至明清都有。职位是很低的,到明清变成六科给事中,也就是现在的处级干部,最低的还有没达到七品的,现在讲就是正科级的干部)说这个诏书不能下达。李燧有很多问题,任命他到岭南去担当重任,绝对是不合适的,并列举种种理由。皇帝这时正在听音乐,宫女乐队正在演奏,他正在欣赏。萧放的话,他听进去了,觉得这个任命确实不合适,但是叫别人都来不及,便赶紧当场叫一个伶人骑快马去把诏书追回来。宣宗初年李藩担任给事中,发现诏书有不妥处,即于诏书末端批上意见退还。如此低级的官员,能够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不唯唯诺诺而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而最高统治者还能加以采纳改正,实在是难能可贵。这也是唐朝社会开放、宽容、包容的时代特点的产物。

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气量才能用的起这样直言敢谏的下属,这样的统治者在除了唐朝以外的其他朝代都是很少见的,所以唐朝的兴盛自然也就是意料中事了。到了后来,封驳制度就已经成为窗花,只是过年的时候为了装饰才会贴出来的一张纸片了。后来的皇帝们也只是在标榜自己是圣君明主时把封驳制度拿出来晒晒太阳,其余的时候就不知道被锁在哪口箱子里了。

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胸襟和气度实在是不可缺少的,有了胸襟气度才用得起“铮臣”,才能有好的建议和意见进入你的耳朵,这时,领导者就需要智慧对这些意见进行分析,还要有气魄对这些意见加以运用,这样才能让你领导下的团体生机勃勃。当然如果连胸襟气度这样的前提条件都没有,只有点小聪明,那么这一切就都只能是镜花水月了。就像中国的封建时代一样,权力越来越集中,思想越来越压抑,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却越来越没有活力,当整个国家都匍匐在权力脚下的时候,西方人的坚船利炮也就架在中国的大门口了。

同类推荐
  • 商业活动中的影响力法则

    商业活动中的影响力法则

    商业心理学既是关于商业的心理学,也是关于人的心理学。本书作者总结十多年的亲身实践经验,阐述了商业活动中需要用到的消费心理学、设计心理学、价格心理学、营销心理学、组织心理学。每节开篇提出问题,然后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最后给出实际的指导意见和操作方法。本书所选案例多为知名公司商业活动中的典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借鉴作用。
  • 有效用人的81个关键细节

    有效用人的81个关键细节

    当领导当到最后也只有“用人”两个字,因为只有用对人才能成大事。本书集结国内外大量成功的用人案例,提出领导者在用人、御人方面要注意的70多个关键细节,让您用人无忧。
  • 执行力的80个黄金法则

    执行力的80个黄金法则

    什么是真正的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的能力。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和个人是否能尽快地实现自身价值。现代社会中,公司、企业的成功是团队的成功,而他们的成功与较强的执行力是分不开的。工作中,团队执行比个人执行更加重要,更加有效。任何团队中都由各类人才构成,如果这些人中的每个人执行力很高,但是不善于和其他同事配合,那么团队的执行力将十分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团队中没有合作精神。在成功的团队中,领导将团队执行能力的高低看得比团队成员是否拥有专业知识更重要,这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竞争的激烈,很多工作不再是仅仅靠一两个能力超群的员工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有团队的配合。
  • 破冰: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

    破冰:中国金融改革与创新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现代金融体系,包括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强调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总书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京津双城记”、“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思想。
  • 领导要有正能量

    领导要有正能量

    本书以一些经典的案例为蓝本,从中提炼出精华部分。这些内容是领导如何迈向成功的方法,是身陷茫然中的领导通向成功的导向。
热门推荐
  • 思如意

    思如意

    樱雪,一个在尼姑庵里长大的女子,本该跟所有流落在尼姑庵的女孩一样,长大后削发为尼,青灯古佛为伴,孤寂地度过一生。但是,命运却在这时候出现转机。美丽、单纯的她遇到了来庵里祭祀的王子——葵,命运轮盘的转动让两个毫不相干的人阴差阳错地相遇。邂逅让人怦然心动的另一半,原本是件美好的事,可是,爱情出现的时间不对呢?剪不断,理还乱,误会的辛酸,残酷的打击,嫉妒的争斗,绝望的暗恋……尘埃落定之时,樱雪如迷的身世终于浮出水面。佛说,缘定三生。然而,求不得,放不下时,又该如何抉择?世间冷暖,千回百转,谁能坚守矢志不渝的真爱?
  • 青鱼点灯

    青鱼点灯

    本书是《宁夏诗歌学会丛书》的其中一部,选取了作者长期以来创作的诗歌,其中多篇已在报刊发表。书稿作者西野,本名张树鹏,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诗歌学会会员。作品发表于《诗刊》《朔方》《星星》《飞天》《诗潮》等报刊。其作品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却又可从其中看到现实的影子。
  •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上的讲话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该书收入了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上的三篇重要讲话。
  • 游戏巅峰

    游戏巅峰

    一次又一次的陶醉,一趟又一趟的刷怪行动,这其中你感知不到他们的玩物丧志,看到的是他们的勤劳。
  • 七幻大陆之我的小世界

    七幻大陆之我的小世界

    当世界的轨迹发生偏移,你我的相遇究竟是天作之合,还是早有预谋,你回答我!你究竟是谁?我不想要欺骗,我已炸毛我只要诺言!我不管你拉着我的手就要娶我。宋钰我想,水水,有一天,我可以强大到保护你,你愿意让我守护你吗?江水水小钰子,我想虽然现在的你不够格,但是我愿意,我不需要你的保护,我想和你一起成长!可以吗?
  • 悲与美

    悲与美

    《悲与美》收录了周安林30年间所写的30篇文章(大部分在多家报刊公开发表过),分为3辑,第一辑为文学评论,主要针对悲剧艺术及美学欣赏,观点新颖,逻辑清晰,内容丰富,论述严谨;第二辑为散文,寄情于景,清新自然,言之有物;第三辑记人叙事,主要针对作者的亲人及闽东的名人和好人,人物刻画到位,情感真挚,读之令人动容。三辑一脉相承,正是作者对悲剧的研究与理解,才尤为真爱人性、人情中的真善美。
  • 想回家的易天

    想回家的易天

    意外穿越到天喜大陆,易天只想回家。一次意外死亡,获得了双系统,一个系统可以复活,不管是自己还是别人,一个系统可以开发各种知识。不过据说凡事都有代价。易天想回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觉醒的战神吕布

    觉醒的战神吕布

    下邳之战,一代战神吕布悍然觉醒,在乱世大回炉中突出重围,群魔乱舞,以暴制暴。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 爆宠懒妃:邪帝,请节制

    爆宠懒妃:邪帝,请节制

    琼花醉梦,一杯琼花醉,醉得是几世梦,却似梦非梦。她是天界唯一一个成为上神的树灵,以琼花醉而闻名。她误食了别人向她讨要的琼花醉,醉了一世梦,醒来后却物是人非……千年之后,她魂归一体,重塑真身,却惹了一个极品妖孽。当焰火遇上冰块,冰与火的碰撞触发。成亲后,某妖孽越发粘人……某男:“娘子,为夫的裤子呢?”“娘子,我的儿子女儿呢?”以后的以后,某男:“娘子,你在哪啊!”某女:“……”(本文女主前期单纯,偶然高冷,后期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