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8000000039

第39章 四书章句集注(2)

如果汉代经学的前一时期称为神学经学,后一时期的经学可称为“儒教经学”。前一时期的经学以宇宙论的形式出现,后一时期的经学(儒教经学)以心性论的形式出现。中间经过魏晋南北朝佛教经学的补充,使儒教经学增加了体现时代特点的新内容。它超越了宇宙论和本体论,上升到心性论的理论高度,它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经学的高峰,同时也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学已走到了尽头,经学的历史使命已完结了。(任继愈)

《四书章句集注》与儒家道统

两宋时期,“退五经而尊四书”。尤其是《大学》、《中庸》之学,已从《礼记》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的经典诠释学。宋儒凸显四书的地位,与其崇扬心性义理之学有关,他们实际上是以四书为其思想概念之渊源。

两宋理学是以“新儒学”的姿态出现的,它的使命是恢复和赓续儒家之道统。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一是开创了兼综训诂与义理的学风,二是贯彻了理学思想以建立新儒学的体系。因此,《四书章句集注》可以说是理学思想的载体。朱熹独具慧眼,发现四书实是其心性义理之渊海,其所倡导的各种观念都可从四书中找到源头。如《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论,将人心的思维之灵与天下之物的有理构成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而《中庸》的性、道、教诸范畴则是对理学实践的支持。

《四书章句集注》编排的次第也能反映出理学思想之旨趣。朱熹确立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四书学体系逻辑顺序,《大学》定规模,《论语》立根本,《孟子》观发越,《中庸》求精微,构成了他的以复性为根本指归的理学体系的内在结构,不能移易颠倒。在他看来,《大学》主讲“德”,《论语》主讲“仁”,《孟子》主讲“心”,《中庸》主讲“理”,归根结蒂都是讲一个复归天理的善性,而“四书”学不过是一个复归性善本初的思想体系。

《四书章句集注》既不像汉唐诸儒那样信古无疑,遵修旧文而无创新,也不像其他宋儒那样,空衍义理而学无根底,而是在继承传统训诂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融合时代的精神,并将经学理学绾成一体,在训诂中包含着义理方法,在理学旨趣下贯彻训诂方法,使《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理学思想的主要著作载体,实践了经学与理学相统一的原则。

南宋的四书学,是一个庞大的学者群以“四书”与《四书章句集注》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活动。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起到了学术范例的作用,成为一家显说,因其体制的高卓和学术的闳通而在当时被奉为典范,又因其典范价值产生的强大的凝聚力,引发了南宋四书学的潮流。在此之后出现的《大学衍义》、《中庸指归》、《四书集编》等著作,都是朱熹四书学学术活动影响下的产物,但其气象与规模、形式与内容均没有也不可能超越朱子。

(范立舟)

朱熹字元晦,又字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江西婺源人。父亲朱松是进士出身,从小就教授他儒学经典,朱熹勤奋刻苦,长进很快,立志要钻研圣贤之学。不幸的是,他只有14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朱熹随母亲祝氏定居在福建。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朱熹考中举人,次年春天又考中了进士。任泉州同安县主簿,聚徒讲学。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朱熹上书孝宗,力陈国事,提出了“定计、修政、攘夷”之策,主张抗金,并建议从与民休戚的高度注意选用人才。次年,孝宗召见朱熹,他重新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孝宗颇为赞赏。但当时的议和派人物汤思退、洪适等占主导地位,朱熹的抗金主张无法实现。朱熹三次呈上奏章,等待他的却是并无实权,而且还要等着空额补缺的武学博士一职。朱熹非常失望,求得了监南岳庙的差遣。由于金廷议和条件苛刻,孝宗任命张浚为右相兼枢密使,希望再度抗战。为此,朱熹特意叩见张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具体建议;还面见张浚之子张栻,要他说服张浚,决不能跟投降派合作,这才离开杭州回崇安。虽然朝廷几次召他做官,但“道不同不相为谋”,他都极力推辞,不肯就职。孝宗说他“安贫守道,廉退可嘉”,极力要他就职,但他还是推辞不就。从此他家居10余年,潜心研究学问,教授弟子,并经常和各地学者交游论学、交流心得。

朱熹46岁时,浙东学派的大师吕东莱来探访,二人畅论学术,共同整理了北宋各理学家的著作,编纂成《近思录》。当时朱熹和江西的陆象山都是当代大儒,但自成一派,学问见解各不相同。吕东莱又与这二人都是好友,便邀请朱陆两位大师到江西信州的鹅湖寺,希望他们两位好好沟通交流,使学术界不致产生分裂。出席这次学术讨论会的除朱熹、陆象山、吕东莱外,还有象山的哥哥陆九龄。陆家兄弟对这次讨论会非常重视,兄弟俩在家便开始自行辩论,讨论了一整天。这次讨论会开了10天,朱陆各抒己见,中心议题是“本心”说,由于两人思想已经定型,最后还是未能达成共识。但他们相互切磋、各自争鸣,还游览了鹅湖风景、有诗唱和。虽然观点不同,却从此结为好友,使“鹅湖之会”在中国学术史上成为千古美谈。

淳熙五年(1178年),宰相史浩推荐朱熹知南康军,朱熹屡辞不许,遂于次年赴任。到任不久,当地发生旱灾饥荒,他全力救灾,减轻了灾害的损失。还于任内倡导教育,重建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是宋时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朱熹亲自讲学,亲撰教规,体现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成为南宋以后中国社会700年间书院办学的典范,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书院经常延揽著名学者来讲学,学术空气相当活跃。1180年,陆象山特来拜访朱熹,请他为其去世不久的哥哥写墓志铭。朱熹顺便请陆象山在书院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之义,陆宏论滔滔,将义理发挥得淋漓尽致,当时的听众有很多人都感动落泪。朱熹也深受感动,特意将陆象山所讲内容刻石立于院门。

1181年,浙东发生饥荒,孝宗调朱熹到浙东救荒。朱熹在浙东救灾,成效卓著,贪官污吏都因惧怕他而自动离开。不久,朱熹见政局不良,又辞职居家,一心讲学。1188年他应召入朝,再度上书,说今日之中国已病入膏肓,从大脑到四肢,处处有病,劝孝宗正心以立大本,教养太子,选贤任能,振纲纪,变风俗,爱养民力,修明军政。孝宗接到朱熹的奏章时已是深夜,但却马上起床,点燃蜡烛,读完后再就寝。次日便要朱熹任官,但朱熹还是推辞未就。

宋光宗即位后,朱熹因得罪权臣韩侂胄,遭到攻击陷害。朱子学被称为“伪学”,朱熹的门人也被株连成了“逆党”,他本人则被削职为民,史称“庆元党祸”。当时的局势十分紧张,牵连颇广,朱熹的大弟子蔡元定,就因为被牵连而遭贬,结果死在贬所。尽管如此,朱熹还是每天同弟子讲学,有人劝他关闭书院躲一躲,他却笑而不答。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朱熹卒于福建建阳考亭家中,享年71岁。他在逝世前两天,还在为弟子讲学,修改自己的著作,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时的大词人辛弃疾闻朱子逝世,特作祭文:“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谓朱熹的著作会永远流传,朱熹的声名将永垂不朽。

宝庆三年(1227年),宋理宗下诏,特赠朱熹“太师”称号,追封信国公,并提倡学者习读朱熹著作。从此,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成为中国的正宗思想体系。他被称为“朱子”,也是孔庙中供奉的“四配十二哲”之一。自元、明、清以后,更被尊崇为“绍道统,立人极”的“万世宗师”,成为地位仅次于孔、孟的又一位儒家圣人。

《四书五经》是古代中国社会正统文化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它所包含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中国古代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多方面,形成了一个以天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几千年来钦定的教科书,而且还被西方学者誉为世界四大思想宝库(基督教思想、伊斯兰教思想、佛教思想、儒教思想)之一。

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是关于宋代文化史与政治史综合研究的一部专著。作者深入研究朱熹时代的历史世界,系统而全面地从直接史料中搜寻相关证据,重建12世纪最后二三十年的文化史与政治史。《上篇》为朱熹的历史世界提供了一个较广阔的背景,《下篇》则进入朱熹所活跃的历史世界的核心地区,细心地描述了孝宗与光宗、官僚集团和理学集团以及皇权三者的互动关系。本书为专业史学家重构历史的理想与努力做了最好的见证。

同类推荐
  • 心灵韵律

    心灵韵律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为此,我们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巨人,其中有科技精英、文坛泰斗、艺术巨匠、政治领袖、军事将帅、思想圣哲、财富巨商、体坛英豪、影视名人、探索英雄等,汇编了这套《世界名人名言金典》。这些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职场制胜要注意的100个细节

    职场制胜要注意的100个细节

    职场如战场,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掉进陷阱;要想在职场左右逢源,必须学通职场规则,只有这样才能运筹帷幄,决胜职场。要想在职场中游刃有余地穿梭,懂得圆融变通是很重要的。以上这些都是遨游在职场中的人应该注意的,而要想在职场中闯出一片天地,进而大有作为,仅仅注意到以上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这还包括如何与上司搞好关系,如何做到信守承诺,如何做到不轻易动怒、意气用事等等很多方面。这些在本书里,也都提及到了。希望广大读者可以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有所借鉴,有所收获。
  • 金口才成就一生

    金口才成就一生

    自古至今,语言充满着独特的魅力和无穷的力量,它如一朵盛开的奇葩傲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永不凋零。在古战场上,口才好的人能够平息两国之间的纷争,化干戈为玉帛。充分印证了“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句话。其实,语言的作用远远不只于此,正如汉代刘向在《说苑·善说》中所写:“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渐,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通陈其说而身得以全。夫辞者,乃所以尊君、全身、安国、全性者也。”
  •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别做那只迷途的候鸟

    职场上有这样一种新族群,他们随着大潮读书,求职,进入大城市,在人生关键的十年里,不愿错过每次机遇,就像一群候鸟,努力跟上每次冷暖迁徙,一刻不停往前飞。然而不知不觉中,许多人已经迷了路,找不到方向,找不到方法,也找不到动力。慢慢地,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能做多好,不断奔波漂泊,到头来,成熟的只是外表,内心依然焦躁。在本书中,刘同认为每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个“关键十年”,并根据自己的生涯轨迹,提出“3232”法则,将“关键十年”分为四个阶段,即人生规划期(3年);适应调整期(2年);职场炼狱期(3年);自我突破期(2年)。并从四个阶段中选取50余个绕不过去的难题困惑,一一作答。“3232”法则关注的是对人生、事业与职场的思考,而非在一份具体工作上花费时间的多少。所以,只要愿意思考,并付出行动,开始得越早,你就会成长得越快。
  • 卡耐基成功智慧经典

    卡耐基成功智慧经典

    卡耐基是二十世纪伟大的人生导师,半个多世纪以来,从西方到东方,几乎世界上任何一个语族都有卡耐基的译著,他也因而被誉为“人类出版史上第二大畅销书作家”。本书总结了他一生的成功处世智慧。
热门推荐
  • 名门盛爱:冷少的契约情人

    名门盛爱:冷少的契约情人

    生活在单亲家庭,有一个嗜赌成性的妈妈,每天被不同的人上门追债,这是顾婉言来到江家之前的人生,那样的日子,她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直到她捧着契约进入江家的一刻,她的人生观就这样瞬间崩塌,江夫人只是动了动她尖酸刻薄的嘴唇,她就立刻成为了只配匍匐在她脚下认错的下等人。手被那双温暖的大手包裹住的一刻,有那么一瞬间,顾婉言心中生出一抹幻想,她多么希望,眼前的这个男人,带她逃离的不只是一场难堪,而是她无法自拔的水深火热。然而...
  • 草原真爱

    草原真爱

    草原的汉子威武雄壮,草原的姑娘敢爱敢恨,草原上的爱恨情仇如草原般深邃而神秘。这是一个关于草原生活的故事,草原上的苦命鸳鸯是否能冲破束缚,最终在一起?
  • 无上神兵

    无上神兵

    以无上之神兵,斩世间一切仇敌、一切尘缘、一切因果、一切是非……方可成就无上煌煌威名!!!无上神兵,讲述一个不朽的东方仙魔神怪故事,人界、魔界、天界、冥界,法宗、兵宗、符宗、丹宗、器宗、阵宗、佛宗、儒宗样样神通!
  • 泰戈尔精品集·小说卷

    泰戈尔精品集·小说卷

    本书收录了泰戈尔的小说作品《喀布尔人》《邮政局长》《塔利雅》《秘密财宝》等。泰戈尔的小说题材丰富、写作手法多样,赞美人性与真情,蕴含了对下层贫苦民众的深切同情。泰戈尔将诗歌艺术巧妙运用于小说创作,读者能够从本书中领略他诗情画意的语言特色,也能一窥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社会的风貌。
  • 云上春至

    云上春至

    “行医者不能自医。”关于友情与成长,爱情与错过的故事。这本暂停,磨好文笔剧情再推翻重写。主角:谢宴,陆枕胥
  • 黄雀

    黄雀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谁的流年白了我的思念

    谁的流年白了我的思念

    你是遥远的星河,也是我穷极一生的梦。如果有天能够重来,我一定做好准备。烟花易冷,恋心易伤。华灯初上,谁陪我白了思念,忘了流年?恐怕一切尽在不言中吧
  • 家系列之远嫁的女儿

    家系列之远嫁的女儿

    作品为短编小说。女儿远去他乡,只因世界太美。父母严订《四个规定》只为女儿警言。自强,自尊,自信,自爱。女儿他乡远嫁,父母求订《特殊约定》只为女儿保障。父母终将老矣,何去何从,只求女儿心安。人生漫漫路,选择了,就走下去,是非对错何人来评。家在心中,纵是千万里,情牵一线。
  • 逆天系统在异世

    逆天系统在异世

    黎阳正在打游戏挂机坑人,突然一道惊雷将他带到了异界,醒来时发现自己居然成了逆天系统的主人。黎阳:“我没有装备。”系统:“轩辕剑已到账。”黎阳:“我想抽奖。”系统:“吐槽可以获得抽奖能量值”黎阳:“我修为太低了。”系统:“一键修炼功能已开启”黎阳:“我被人爆锤。”系统:“系统已崩溃。”神为止境,天道为尊。天怒,人怨;天悲,人悯。天道无常,那便逆天而行!
  • 刚果之行

    刚果之行

    《刚果之行》包含多篇游记,记述作者在刚果、土耳其、布列塔尼、阿尔及利亚游览时的所见所闻,文笔精妙,读后令人回味无穷。其中,《刚果之行》写于1928年,描写了美丽迷人的非洲风光:浩瀚的大河,浓密的林莽,鲜艳的花卉,以及各种令人惊异的自然奇观。那里殖民者的暴行也令他触目惊心,黑人的悲惨遭遇记录在他的笔下。对于作家本人,刚果之行促成了一个巨大的转折,引起了他的思考,使他走向新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