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8400000042

第42章 存在与时间(2)

存在问题。严格地讲,海德格尔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当我们在表达中使用“是”时,我们到底想的是什么?这里被问及的是表达的意义。海德格尔把这个问题和关于存在本身的意义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领悟这个问题在意义上的双重性,海德格尔居然声称,对这个问题意义的领悟根本就不曾有过。这是一个令人惊异的断言。

我们可以说,关于存在的意义(不是关于表达的意义)的问题,是一个自历史之初直到今天,一直不间断地困扰着人类思考的问题。这是对人类生存的意义、目的、含义以及自然的意义、目的、含义的发问。这是对人类生存价值和取向的发问,是对世界、天界和宇宙为何原因和为何目的的发问。实践上的道德生存使人对此发问。在物理学、形而上学和神学尚且没有分离的过去的年代,科学也曾试图解答关于意义的问题。但是康德发现,我们人作为道德的实体,肯定会对意义发问,可是人作为科学家却不能对此给予任何回答。从此以后,严密的科学对意义问题退避三舍。但在人的实践中的道德生存却继续不断地提出这个问题:在广告中、在诗歌中、在道德的反思中、在宗教里均是如此。海德格尔怎么能声称:人们已经对这个问题根本无所领悟了呢?只有当他认为,所有这类意义的存在以及与其相应的对意义的追问都仅止于与存在的意义擦身而过,他才可以做这类断言。这个大胆断言使他自己获益匪浅,因为他是以柏拉图以来的遗忘性和遮蔽性的重新发现者的身份登场的。

首先,海德格尔把关于对存在意义的发问(我把这个发问称之为“加强性问题”)放在一边,而从另外一个问题,即语义问题开始他的追问。当我们在表达中使用“是”的时候,我们到底想说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在什么“意义”上在谈论“存在”?这是一个和现代科学有关的问题。任何一门科学,物理学、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都是对各自确定的领域的实存的处理研究,或者它们在同一领域中工作,但使用着不同方法,关心的是不同的问题。所有对方法的思考,即对以何种方式才适合于接近其研究对象这一问题的思考,都隐含了一种区域本体论,尽管人们并不如此称呼它。正因为如此,开始人们并不理解海德格尔的下述断言:人们并不想搞清楚,他们在各自领域中,于什么意义上获取了“存在”。因为,由新康德主义发展起来的恰恰是方法论意识的特殊重视。李凯尔特和文德尔班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作出了细腻的区别。还有狄尔泰的解释学、马克斯·韦伯的理解社会学、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下意识的心理分析解释学等等。上述所有这些科学在方法上都不是天真幼稚的。它们均有自己的本体论问题意识,都对它们自己在现实研究的相互联系中的位置进行了考察。所以,无论在语义—方法问题上还是在存在意义的加强性问题上,情况都是一样的。海德格尔都声称根本不存在对意义问题的理解——可是实际上这类问题到处被提出:在实践的道德生活中常常提出的加强性问题,而在科学中常常提出的则是方法论—语义性问题。

海德格尔一定是想达到什么特别的目的。但他具体想要什么,人们还不清楚。他很成功地制造了一种紧张气氛,然后才提出他的论题。恰恰在关于人的研究中表现得特别明显,科学自身并不清楚,在什么意义上让人作为实存而存在。从做法上看,似乎可以像对待世界中的其他现成在手的对象那样来对待人,可以以此获得关于人的整体概观。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循着人生此在的一种自发倾向:此有倾向从实存出发去理解它自己的存在,此有本质上是不停地并且首先地与此实存之发生联系的;也就是说,此有倾向从“世界”出发理解它自己的存在。但是这实际上是人生此在的自我蒙蔽。只要人生此在一息尚存,他就不会像一个对象那样成为一个做完了的、完整的、结束了的东西,而是永远向未来开放的、充满了各种可能性的东西。“可能-是”是属于人生此在的。

与其他的实存不同,人同自己本身的存在有着一种关系。海德格尔把这种关系称之为“生存”,生存具有“及物性”意义。而人生此在的不及物性被海德格尔称之为“被抛性”:“难道人生此在自己为愿意或不愿意进入人生此在自由地做出了决断吗?”但是当我们不及物地存在在那里时,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是:及物地成为我们不及物地存在的那东西。我们不及物地已经所是的,我们就能够且必须及物地是。后来萨特为此发现了表达方式:“从人为何故而被构成的那个‘何故’处,人须再行创造。”我们是一种同自身的关系,并因此是存在的关系。“人生此在实存性的最显著的特征恰恰在于,它是懂存在的。”

“实存的”这个表达指称任何存在的东西。而“懂存在的”是用于指称那种关于实存之好奇的、惊诧的、恐惧的思想活动,对于有我、和居然有某某内容存在的思考。譬如格拉比无法模仿的名句“只来世上一次,而且恰恰是Detmold的白铁工”,就是存在之论。人生此在或者生存就意味着,我们不仅是(存在着),而且感觉到,我们是(存在着)。我们从来不会像现成在手的东西那样成为一个成品。我们不会走出去围着我们自己看来看去。在任何一点上,我们都是向未来开放着。我们必须引导我们的生活。我们把我们交给了自己。我们是我们的未来之生成。(《来自德国的大师海德格尔及其时代》)

马丁·海德格尔出身于一个天主教家庭,早年在教会学校读书。17岁时,从一个神父那里借到布伦坦诺的《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存在的多重意义》一书,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他在大学先学神学两年,后转入哲学,1913年在弗赖堡大学在李凯尔特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他的讲师资格论文题目是《邓·司各特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在弗赖堡大学任教期间,他参加胡塞尔主持的研究班。1922~1926年,在马堡大学任副教授,讲授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笛卡儿、康德等人的著作,把他们的问题转变为关于存在的问题。《存在与时间》是他为晋升教授职称而发表的尚未完成的手稿。据说,当这本书送到教育部审查时,部长的评语是“不合格”。但就是这样一本被官员判定为不合格的书日后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

海德格尔(1889~1976)1928年,海德格尔接替胡塞尔,任弗赖堡哲学讲座教授。早年在大学任教期间,海德格尔经历了时至今日仍是人们难以理解的一段情感。很显然爱情的双方是不平等的,也许在人类能感知的所有感情中,这是唯一从来就不平等的一种。成熟的思想家、大学的教师海德格尔对青春妙龄、情窦初开的阿伦特的爱是极度自私的,并且有始乱终弃之嫌,但阿伦特始终爱着她的老师和第一位心上人,即使在她终于成为著名的思想家并且有了自己情投意合、宽容大度的丈夫之后,她仍然主动去找这位老师情人。在他们之间,思想上、观念上的根本性差异已经变得毫无作用。海德格尔承认《存在与时间》的写作归功于阿伦特的激情。戏剧性的是这本书带来了成功也终结了他与阿伦特的爱情。在他看来写作是第一位的,他不会把阿伦特的爱置于他的写作生涯和世俗成功之上。于是一封信打发了她,不知他能否记得当初自己就是用同样的方法追求到阿伦特的。无论我们怎样想象爱情的魔力和思想家的宽容,都会为阿伦特黯然神伤甚至愤愤不平。有人说他们的传奇故事是对人类理智的挑战,我们无法用谈论“男女绯闻”的常人思路和语言来叙述他们。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这段感情的旅程与他们的写作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这个世界因文生爱、因爱生文者有之;婚外恋、师生恋或者持续终身的初恋者有之。凡此种种街谈巷议、餐前饭后,都流于口耳、逝于岁月。而海德格尔与阿伦特的故事何以被人们如此长时间的关注?或许在于他们水火不容的思想立场;或许在于阿伦特的勇敢睿智;又或许在于她的多情执著,时间在她的身上永远停在了18岁。

**运动兴起后,海德格尔参加了**党,并出任弗赖堡大学校长。他与那时的青年运动保持了密切的关系,并和某些德国青年的发言人保持某种亲密关系,如恩斯特·荣格尔。他曾宣称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的时代已终结,新的德国社会主义正在到来。在就任弗赖堡大学校长的就职演说中他曾经把“劳动力服务”、“军事服务”说成是和“知识服务”一样具有同样的合理性。正是由于这一点,他为**宣传提供了某种手段,借此可以利用他的演讲来为某些政治目的服务。海德格尔也曾热情地参与那种与“新领导原则”相一致的该大学体制的改革,并把希特勒主义的某些外在形式(比如,所谓“德国式的致敬”——嗨!希特勒!)引入学术生活,解除或揭发具有反**倾向的人,甚至借助报纸来直接参与国社党的选举宣传。

因为他与**的这段牵连,战后法国占领军当局禁止他授课。海德格尔对于他与**的关系,似乎也没有多少反省,他在1952年出版的《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中还宣称,国家社会主义“这个运动的内在真理与伟大之处”。海德格尔与**之间的联系,在西方哲学界和新闻界多次成为热门话题。尽管海德格尔参与**运动是他的历史污点,但不能因此说他的哲学就是**思想的反映。后来的反**的存在主义者也能从海德格尔的著作中受到启发和鼓舞。这些事实表明,一个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往往要比他在某一阶段的政治观点有更远的意义。海德格尔后期讲授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及莱布尼茨、尼采等人的著作,研究语言、艺术(诗)以及技术等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著作和讲稿之外,他的主要著作还有:《什么是形而上学》、《现象学基本问题》、《真理的本质》、《林中路》、《演讲与论文集》、《走向语言之途》、《技术与转向》,还有一些从他的观点研究哲学史的著作,对赫拉克利特、康德、尼采的研究最为精彩。

海德格尔对存在问题的关注从《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开始便很明确:这里讨论的基本问题可以说只有一个:存在。故而哲学在这里被定义为“关于存在的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探问存在的意义和根据”。在第一部分中,海德格尔列出并分析了关于存在的四个命题:1)康德的命题:存在不是一个实在的谓词;2)可以回溯到亚里士多德的经院哲学命题:存在者的存在状态可以区分为实存与实质;3)近代存在论的命题:存在的基本方式是自然的存在和精神的存在;4)最宽泛意义上的逻辑学的命题:所有存在者都可以在无碍其存在方式的情况下用“是”来言说:系词的存在。

海德格尔真正成熟的语言观集中体现在他发表于1959年的《走向语言之途》中所收的几篇论文之中,在那里,他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他对语言问题的基本观点。在其中的《语言的本质》一文中,海德格尔指出,我们与语言的关系绝不是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元语言学问题,而是我们不得不在语言中感受语言,他的意思是说,不要把语言看做某种外在的东西加以研究,我们就生活在语言之中,认识语言就是认识我们自己,而认识我们自己就必须认识语言。

同类推荐
  •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潘乃光的诗歌,直抒性灵,清淡自然,是他几十年幕府生活的结晶,亦是他用心灵去触摸幕府体制之后的伤痛之言。其诗不仅是他游幕的人生传记,同时也是他整个心灵的独自,是一部心灵的历史。它展示的不仅是他个人的人生遭遇,同时更是整个晚清游幕文人的生存状态的历史缩影,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原貌。在他的诗中,其情感之无端,思想之激烈,人生之蹉跎,岁月之流逝,种种伤时感世之言,无不警示着幕府士人生存状况的恶化,诠释着他们在特定时代的心灵感受,掀开了晚清一代游幕士人所处文学生态环境之一角。本校注以光绪十九年铅印本作底本,手抄本为参校本。对潘乃光的诗歌文本进行了系统的校正与阐释,力图再现其诗歌原貌。
  • 鲁彦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彦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彦作品集》讲述了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 女人嗅(夜郎自大文学书系)

    女人嗅(夜郎自大文学书系)

    本丛书以长篇小说和散文为主。入选作品均为中国当今实力派作家优秀之作,目前已出版蒋子龙《世间闲话》、刘亮程《天边尘土》、关仁山《权力交锋》、欧阳黔森《非爱时间》、荆歌《慌乱》等。像《春天的十二条河流》的浪漫,《复活的词语》的博识,《生命打开的窗口》的沉痛,《客都》的大文化视野,《脸》的民间文化辨析……都写得各有特色。本书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刘建东的经典作品,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其独到的写作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 奥威尔杂文全集(上)

    奥威尔杂文全集(上)

    奥威尔可谓是20世纪最发人深省且文笔最为生动的随笔作家之一,他以过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协的语言,用笔和纸与其时代的偏见进行抗争,也因此而闻名于世。本书收集了迄今所能搜集到的所有奥威尔一生中所创作的政论随笔,囊括了多个脍炙人口的奥威尔名篇,如《论英国人》、《政治与英语》、《英式谋杀的衰落》、《艺术与宣传的界限》、《回首西班牙战争》、《我为何写作》、《作家与利维坦》等,以八十万字的篇幅,呈现奥威尔杂文的全貌。
  • 温柔的西部

    温柔的西部

    《温柔的西部》是作者对中国西部山川与风土人情的描写、歌颂;也是作者以西部人的视觉对外在世界的观察与思考。作者赋予了“西部”这一概念全新的含义,不但是指地理意义上的西部,更是指心灵意义那些神秘与未知的领域。这部大多以中国西部为背景的散文集,吴景娅贯以“温柔”二字,意味着西部不再是蛮荒、贫瘠的代名词,西部顿时翩跹,是拓展人想象和诗意的无限空间。这是一本具有意境之美和文字之美的美文读物。作者对中国文字有了个性组合和创新的遣用——她的文字镜头有远的历史,有近的当下,有思念,有距离,也有现实安稳流淌。吴景娅笔下的西部犹如一个广阔、包容、神秘的精神故乡,等待我们每个人的踏入与探索……
热门推荐
  • 兔子坡

    兔子坡

    兔子坡上要来新邻居了!小动物们既兴奋又不安,他们一边期待着崭新的好日子,一边又很担心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
  • 傅青主女科歌括

    傅青主女科歌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选之魂

    天选之魂

    后悔药太贵,世间没人买得起,于是重新来过才那么弥足珍贵……
  • 我与相公有约

    我与相公有约

    顾明暖死后灵魂转入一个黑洞,醒来有点惊呆了,十三年来明明是穿越种田文,怎么一下子又成了玄幻修仙文,不管哪样,曰子照常得过。……
  • 迷失的纪元

    迷失的纪元

    星空之下,一名白衣男子傲然而决绝的对着那茫茫的虚空冷声说道:“何为道?修道千万年天下间除了压迫,奴役,剥削之外你这天道所谓的道究竟有什么用?都为长生不死千方百计祸害天下万民,你这所谓的道是什么狗屁不通的道!世人皆骂我无道昏君,今日朕就要这天下从此无道!”
  • 我是大兽王

    我是大兽王

    大学刚毕业的房地产经纪人余亮,偶然间获得一枚兽王令牌,从此获得了控制动物的神奇能力,从此打开了一扇通往崭新世界的大门!
  • 扶桑馆

    扶桑馆

    狸被我踹了一脚,扁脸抵在地上,屁股撅得老高,嘴里发出呜呜的声响,那块顶着红玫瑰花的蛋糕被压在身底下,成了模糊的一团。我们哈哈地笑,苏惠抓了一把土撒在狸身上,使狸的面目更加不清爽。苏惠是个安静平和的孩子,不似我,属于“淘得没边儿的”(我妈的评价),苏惠对狸这样做,已经超出了她的行为规范。狸是杂种,他妈是日本人,带着他妹妹住在横滨。横滨离北京有多远,我们不关注,我们关注的是狸的奇怪长相和傻乎乎的性情,以及他手里常常变换的美食。
  • 忏悔录

    忏悔录

    《忏悔录》是一部别开生面、独具匠心、无出其右之作,卢梭在书中以惊人的诚实、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叙述了自己从出生到1766年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讲述了他的全部思想感情,剖析了他的行为和内心世界。小说的问世,开拓了浪漫主义文学的道路,深刻地影响了19世纪欧洲思想和文学的发展。
  • 蜀山战纪2之奇蓁未果

    蜀山战纪2之奇蓁未果

    她是云梦泽第48世转世,他是火黎人第48代守护者。"你说过,你不是莫凌烨,而我也不是云梦泽”萧蓁蓁看着余英奇赤魂石被毁,属于云梦的诅咒才真正到来,往往活下来的才是最痛苦的。兜兜转转,他们在一起纠缠了上千年,到最终还是输给了命运“你是谁?”——云梦族长云梦泽“我又是谁?”——云梦中人云梦婕……她活了很久,久到以往的朋友都不复存在,而她还依旧是当初那个模样。“你说我们同样大,爹称你为姑姑,我又该如何称呼你才好?”“就叫我婕儿吧”云梦婕这个身份她从不想要,却不得不要有时候她也在想,活了这么多年究竟是为了什么?
  • 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上)(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上)(破解人类文明之谜)

    本书对世界上下数千年重大历史演讲事件做了全景式的扫描,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全面的阐述,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辨别类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知识的乐趣,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演讲者的伟大。